推拿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合集下载

推拿治疗的原则与治法

推拿治疗的原则与治法

推拿治疗的原则与治法推拿治疗的原则和治疗方法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非手术的物理疗法,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经络、组织,调节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保养健康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推拿治疗的原则和治疗方法。

一、推拿治疗的原则:1.辨证论治原则:推拿治疗必须根据病情的类型、病位的变化和病机的不同,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导致气血运行受阻或脏腑功能失调,因此治疗疾病的关键在于辨证施治,根据病情的表现特点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2.病因病机原则:推拿治疗必须根据病因病机来施治。

中医认为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病因病机,例如风寒病、湿热病、气血不足等,治疗时必须根据病因病机来选择合适的手法和穴位进行治疗,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平衡气血的目的。

3.综合治疗原则:推拿疗法通常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与其他疗法结合使用,例如推拿配合针灸、中药治疗等。

综合治疗能够发挥不同疗法的优势,增强治疗效果,加速康复进程。

例如,在治疗肌肉骨骼疾病时,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刺激,放松肌肉,缓解疼痛,而针灸则可以刺激经络,调和气血,促进组织修复。

二、推拿治疗的方法:1.按摩:按摩是推拿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它通过手掌、指腹等手部操作,以适度的力度按摩人体表面的肌肉、筋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消除疲劳,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2.揉捏:揉捏是指用手掌、指尖等手部操作对人体表面组织进行挤压、握动、推托的手法。

揉捏可以调节气血循环,疏通经络,舒筋活络,缓解肌肉疼痛,增强腺体的分泌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3.推拿:推拿是指用掌心、掌根等手部操作对人体表面的肌肉、穴位进行适度的推动、推按。

推拿可以调和阴阳,通经活络,调节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治疗疾病。

4.按穴:按穴是指用手指或特定工具对人体穴位进行刺激。

穴位是人体经络上特定的点位,通过按摩、按压等手法刺激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基本温、通、补、泻、汗、和、散、清八法治法

推拿基本温、通、补、泻、汗、和、散、清八法治法

推拿基本治法推拿是医者在医学理论指导下,以手或身体的其它部位,在患者的某些体表部位施行特定的按压动作,以调整人体生理、病理状况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强身健体目的的治疗方法,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

推拿手法的治疗作用,决定于两个要素,一是手法作用的性质和量,二是被刺激部位或穴位的特异性。

手法的性质,指不同的手法性质不同,有温热性质的手法,有寒凉性质的手法。

如小儿手法的推三关,性属热;退六腑,性属寒等。

手法的作用量,则包括作用力的大小、作用部位的深浅、作用时间的长短、手法频率的快慢等。

作用部位和穴位的特异性,则是要根据疾病的性质状况,选择相应的部位和穴位。

如诊疗网球肘,要取肱骨外上髁的局部和前臂伸肌群;而穴位的选择则要依据辨证选穴,如运用五输穴,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选穴原则等。

在同一部位或穴位用不同性质和量的手法,作用不同;用同一性质和量的手法在不同部位和穴位操作,作用也不同;二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运用,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根据手法的性质和作用量,结合治疗部位和穴位,推拿治疗有温、通、补、泻、汗、和、散、清八法。

一、温法温,即温热。

温法是用于虚寒证的一种方法。

多使用摆动、摩擦、挤压类手法。

治疗时手法多缓慢、柔和,作用时间较长,患者有较深沉的温热等刺激感。

有温经散寒,补益阳气的作用,适用于阴寒虚冷的病证。

推拿手法中,产热最强的应属擦法,尤以小鱼际擦法最甚。

临床可用摩揉丹田,擦肾俞、命门等温补肾阳;可按摩中脘、关元,拿肚角等温中散寒止痛;分推肩胛骨,揉肺俞,摩中脘,揉足三里等温肺化饮;摩关元,擦八髂,揉龟尾等温阳止泻。

揉外劳宫,温经散寒、升阳举陷效果最佳,用以治疗泻痢、脱肛、遗尿;推三关,性温热,治一切虚寒证等。

《幼科铁镜》“寒热温平,药之四性;推拿掐揉,性与药同,用推即是用药。

推上三关,代却麻黄、肉桂;退下六腑,替代滑石、羚羊……”。

二、通法通,即疏通。

通法有祛除病邪壅滞的作用。

《素问•血气形志篇》“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

推拿实验报告

推拿实验报告

常用推拿手法及运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和要求】:在掌握推拿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推拿手法的操作和要领,并结合在人体各部位的具体运用,为使用推拿疗法常见病提供技能上的保证。

【实验原理】:推拿的作用原理(推拿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推拿的理论、手法及其作用于穴位上防治疾病的学科)一.疏通经络(推拿手法可以直接刺激穴位或作用于筋络,激发和推动经气运行)二.行气活血(通过机械刺激直接作用于体表特定地位或腧穴行气运血,或通过经络系统调整脏腑推动气血运行)三.舒筋缓急(常用衮法、按压法、拿法)四.调利关节(常用衮法、抖法)五.补肾益气(常用摩法、擦法)六.调理肠胃(常用一指禅推法、顺时针摩法)七.养颜美容(抹面之法可用于面部美容)八.养生保健(具有除老去烦防治疾病功效)【实验内容】一.摆动类手法练习[目的要求]在老师示范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摆动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掌握各种摆动类手法的要领,并能在人体进行操作。

1.一指禅推法(其接触面积小,深透度较大,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理气消积,健脾和胃的作用):a指峰推b指面推c偏锋推2.衮法(接触面大,具有舒筋活络,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筋挛,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的作用)3.柔法(动作轻柔,具有宽中理气,消积导滞,舒筋活络,温通气血的作用):a大鱼际揉法b小鱼际揉法c掌根揉法d掌揉法e单指揉法f双指揉法g三指柔法h肘揉法j前臂揉法k屈指揉法二.摩擦类手法练习[目的要求]在老师示范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摆动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掌握各种摩擦类手法的要领,并能在人体进行操作。

1.推法(单方向的直线推,能舒筋活络,行气止痛,能增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2.摩法(环形有节律的抚摸,理气止痛,消积导滞,健脾和胃,调理肠胃蠕动)3.擦法(直线往返摩擦,能温通筋络,祛风散寒,止痛,调理脾胃,行气活血,消肿散结)4.抹法(动作轻柔,能清醒头目,疏肝理气,消食导滞,解除痉挛)5.搓法(动作轻快,能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疏肝理气,放松肌肉)三. 挤压类手法练习[目的要求]在老师示范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振动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掌握各种振动类手法的要领,并能在人体进行操作。

推拿学

推拿学


痛阈因人而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
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状态以及致痛刺激的
性质等等,对痛阈的影响较大。
痛阈降低会使人对疼痛的敏感性提高,疼痛加重。
痛阈升高会使人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疼痛减轻。
推拿消除疼痛(通络)的机理 1、加强损伤组织的循环,促进其修复。
2、加强循环,促进损伤而引起的血肿、水肿及
拿 满伤痛的躯体上,进行过无数次的
起 源
按压,抚摩,这些简单的本能的动
作,就可视为推拿的起源。
按摩→推拿
•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案扤等,是中医学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属中医外治法之一。
• 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疗法,许多人都很熟悉, 不仅听说过甚至用过 如胃脘痛掐合谷,急救时掐人中,劳累时按揉肌肉关节,叩打肩背等

形成小儿推拿体系
明代推拿疗法在治疗小儿 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 特体系,表现在两方面:
①小儿推拿的穴 位与成人不同, 即有点也有线和 面 ②小儿推拿的手法 要求“轻快柔和, 平稳着实”。
明代有不少小儿推拿专著问世
《小儿按摩经》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 《小儿推拿秘诀》,其中《小儿
C推拿的治疗原则
0 1 整体观念、辩证施术 0 3 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0 2 标本兼治、缓急兼顾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是中医治病 的根本原则。要用中医整体观念 的思想指导推拿临床,辩证论治 体现在推拿临床时为辩证施术。 做到治病求本,“谨守病机,各 司其属”。


臭名昭著的1929年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议”提出
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的方针。
推拿在民间发展, 上海推拿名家丁季峰医 生发明了㨰法。

推拿的治疗原则及推拿介质

推拿的治疗原则及推拿介质

2、以介质的药效增加推拿的疗效。如使用红花油作推拿介质, 因为红花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效用,可消除瘀血、加速新陈代谢。
3、便于手法操作,增强手法的作用。
GOOD
BYE

(七)方剂类:
如筋骨肌肉跌打损伤,可用舒筋活血汤; 伤风感冒用麻黃汤或桂枝汤; 冠心病使用炙甘草汤或桃仁承气; 胃下垂用理中汤或厚朴汤; 便秘运用麻仁汤; 神经衰弱失眠用酸枣仁汤; 经闭可用复元活血汤; 面神经麻痹用玉真汤。 二、介质的作用 1、增加润滑减少摩擦,使皮肤不因摩擦而造成不舒服或受伤。
(四)油剂类: 1、一般油剂类: 如松节油:可以通经络、强筋骨、行气燥湿、袪风散寒; 麻 油:有补虛健脾润燥之功; 红花油:可行血散瘀、行气止痛。 清凉油、风油精:能散风止痛、提神醒脑、消肿止痒, 适用于蚊虫叮咬、感冒头痛、中暑眩晕、腹痛呕吐等。 2、芳香精油类:玫瑰精油、茉莉花精油等。可安抚神经、松弛肌 肉、消除疲劳。可加入水池中,做沐浴芳香疗法。一般用于 美容按摩或是保健推拿,广受淑媛绅士们的喜爱。 (五)汁剂类: 1、蒜汁:有杀菌解毒、溫中健脾的功效。适用于感冒、腹泻等。 2、姜汁:有溫经散寒、发散解表的功效。
3、葱汁;有发汗解表、通阳利水的功效。可治疗感冒、腹痛等。 4、鸡蛋清:清凉去热、健脾润肤、消肿止痛。可治牙痛等。 5、芦荟汁:清热解毒、消炎消肿。可治青春痘、皮肤发炎等。 (六)酒剂类: 1、药洗:以紅花、乳香、冰片等浸泡于白酒中数周后取用。具有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通经行络的功效,一般骨伤科经常使用。 2、药酒类:中草药物加酒浸泡而成,可内服也可外用。有活血袪 瘀、袪风除湿之功,对于软组织损伤、关节风湿有很好的疗效。如: 风湿活络酒,能袪风除湿、通经络。
邪气 症状
从病变部位来说

推拿学讲稿

推拿学讲稿

推拿学讲稿目录第一章推拿发展简史及特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简史与现况第三节推拿学的特点第四节推拿的分类第二章推拿的作用和治疗原则第一节推拿的作用一、保健作用二、治疗作用三、康复作用第二节推拿的治疗原则第三节推拿基本治法第四节推拿的适应症第五节推拿的慎用症和禁用症第三章推拿常用诊断方法第一节头面部第二节胸腹部第三节脊柱部第四节上肢部第五节下肢部第四章推拿练功第一节练功与推拿的关系第二节功法的分类第三节功法锻炼功效和练习第五章推拿手法第一节摆动类手法第二节摩擦类手法第三节振动类手法第四节挤压类手法第五节叩击类手法第六节运动类手法第六章常见病症治疗第一节肩周炎的治疗第二节落枕的治疗第三节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第四节膝部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第五节外感头痛第七章中医保健按摩第一节全身保健按摩程序及方法第二节消除不适症第八章自我保健推拿第一节眼保健第二节上肢保健第三节下肢保健第四节腰部保健第五节宽胸理气法第六节健胃法第七节安神法推拿学讲稿第一章推拿发展简史及特点第一节概述•1、推拿定义:即推拿方法。

又称按摩、按蹻、案杌(撼动)等,推和拿最初是明代应用于小儿的两种治疗手法,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推拿”并称,指中医学中的一类治疗方法和技能。

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是中医最古老的一种治疗方法。

按法:是单纯的向下用力,所谓“按而留之”。

摩法:是环状的移动,属“平动”的手法。

推法:是向不同方向用力(包含向下的压力)的手法总称。

拿法:是相对的挤压合力及向上收力的综合手法。

按摩改称推拿,标志着按摩术的一个很大的飞跃。

现保健预防多称按摩,医疗治病多称推拿。

医疗推拿与保健按摩存在着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医疗推拿技术要求高,难度大,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刻苦磨练才能掌握;保健按摩技术要求低,难度小,在较短时间内即可掌握。

(2)医疗推拿训练具有一整套严格而完备的程序和方法,除了手法本身的训练以外,还要进行推拿功法训练;保健按摩的训练方法较为简单,没有功法训练的内容.(3)医疗推拿手法丰富多变,它要求施术者根据患者病情.证侯.体质.施术部位等情况对推拿手法作出相应的调整;保健按摩手法变化较少,操作多为套路化.(4)医疗推拿手法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有系数全面的医学理论指导,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中医学等理论;保健按摩手法往往缺乏足够的医学理论指导。

推拿治疗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推拿治疗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推拿治疗学试题及答案1.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

2.理筋复位:筋伤是最常见的损伤,分为一般损伤、撕裂伤、滑脱、嵌顿。

3.整复错位:改变病理组织位置、调整关节、纠正错位。

4.推拿的治疗原则: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四因制宜。

5.浮髌试验: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股四头肌处于松弛状态,检查者一手压在髌上囊部,向下挤压使积液局限于关节腔。

然后另一手拇、中指固定髌骨内、外缘,示指按压髌骨,若感髌骨有漂浮感,重压时下沉,松指时浮起,说明关节腔内有积液,为浮髌试验阳性。

6.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梨状肌综合征的鉴别要点?二者鉴别要点:前者有腰痛、下肢疼痛麻木,后者有臀部和下肢疼痛麻木,属于根性神经痛和干性神经痛;前者腰部压痛、叩击痛伴下肢疼痛麻木,后者局部肿胀压痛或伴下肢痛;前者有肌力感觉反射减弱等神经症状,后者很少出现;CT或MRI影像学检查,前者有突出征象,后者没有。

7.对神经系统的作用:①通过反射传导调节中枢神经②调节周围神经兴奋性③对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内啡肽↑5-羟色胺↓乙酰胆碱↑儿茶酚胺↓④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

对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改善肌肉营养代谢、促进组织修复、分离松解粘连、纠正错位、改变突出物位置、解除肌肉痉挛、促进炎症介质分解稀释、促进水肿血肿吸收。

对脊柱相关系统:(正骨推拿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颈源性心律失常、颈源性高血压、~头痛。

机制:调整脊柱解剖结构、改变筋膜应力集中点、解除或缓解相关神经功能、促使机体恢复自我调节功能。

对皮肤:①提高局部皮肤温度,改善皮肤组织新陈代谢②调节皮肤触压感受器,上传中枢反作用于各器官组织。

对循环作用:扩张血管,增强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心肌供氧,强化心脏功能,调节人体体温、脉搏、血压等。

对消化系统:①调节肠胃蠕动②调整肠胃分泌吸收功能③促进胆汁排泄。

8.推拿治疗的禁忌症:1.急性传染病,如呼吸道、肠道以及结核等。

2.皮肤有破损,如烫烧伤感染。

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

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

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1.松解类手法的基本要求松解类手法种类较多,如滚法、揉法、拿法等等。

每一种手法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但一般认为,这类手法均须符合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的基本技术要求,才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①持久持久是指手法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操作足够的时间而不变形,保持动作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因为不少推拿手法在临床应用的时候,需要操作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如果缺乏持久性,势必影响疗效。

手法的持久,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单一手法的持久、整个推拿过程的持久和疗程的持久,也就是说,单一手法,需要持续操作或反复操作一定的时间,整个推拿过程也要持续一定的时间,另外还需要按疗程操作,手法的作用产生累积效应,才能起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从手法量学的观点来看,推拿效应的产生,需要时间的积累。

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一般需经过准备手法、治疗手法和结束手法三个阶段,在充分放松的基础上,进行治疗,这个过程,大概需要30到60分钟时间。

这就要求推拿医生不但要具有较好的指力和技巧力,还要具有较好的体力。

因此在推拿手法训练时候,不但要注重指力和技巧力的训练,还要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所以推拿医生必须进行推拿练功,增强体质,才能胜任长期的推拿工作。

②有力有力是指手法操作必须具备一定力量,就是我们所说的基础力,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力。

推拿效应的产生,除了需要时间的积累,还需要力量的积累。

同一个手法的操作,一般需要重复三到五遍,才能达到很好的累积效应。

力量是基础,必须通过体能训练和功法锻炼来达到,很多推拿医生都比较推崇站桩、易筋经、八段锦等。

技巧力则是需要通过刻苦的手法训练来慢慢的掌握,一般需要两个过程,即沙袋练习和人体练习。

临床推拿手法在力的运用上,必须做到因人制宜、因症制宜。

要根据治疗对象的年龄、性别、体质、施冶部位、病症虚实来灵活掌握。

如老年人、儿童手法宜轻;青壮年,肌肉丰厚处可用力稍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治疗的原则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结合辨证论治,针对临床病症制订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规则。其中,治未病是重要原则之一,强调通过按摩等手法预防疾病,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治病求本则是推拿治疗的核心,要求医生深入了解并辨别疾病的本质,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在具体应用中,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是常用的治疗策略。正治法针对疾病的寒热虚实,采用相应手法进行治疗;反治法则是顺从疾病表现出的假象进行治疗,常用于复杂严重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治标与治本则需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灵活应用,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推拿手法千变万化,需根据个体差异、病情转化等因素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选择正确的手法操作,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