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脑海中的橡皮擦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河北省保定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

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至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当我们看完一出优秀悲剧的成功演出(或者很投入地读完悲剧剧作),比如看了《窦娥冤》或者《奥赛罗》的演出,它们在我们情感上引起的反应,就是悲剧美感或曰“悲剧快感"。

在悲剧中,有对人的悲痛与苦难的演示,甚至还要叫观众目睹仇恨、阴谋、杀戮等可怕的事件发生。

然而奇怪的是,人们为什么还要坐到剧院里去欣赏这些剧情在舞台上的呈现,并且还要献出一掬同情之泪呢?为什么看过善良的窦娥含冤被杀、正直的奥赛罗中了奸计先杀妻后自杀这样的舞台上的悲惨之事,会得到审美的享受即”悲剧快感"呢?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之所以能产生美感的解释:第一,悲剧既然是对人的行动的模仿,那么“每个人都能从模仿的成果中得到快感”,即使是对可怕和讨厌的事物的模仿,当人们观看其“逼真的艺术再现时,却会产生一种快感”;第二,“打动人心”的情节与“引发快感”的音乐、语言、画面等方面的技术处理;第三,“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换一个说法是,“使人产生怜悯和恐惧并从体验这些情感中得到快感”。

第一、二两点讲的是普遍性艺术规律,并不仅限于悲剧。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点,它所讲的正是悲剧美感的问题。

这里说,看悲剧会引发我们的悲悯和恐惧之情,并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又说对这些情感进行“体验”,从中得到快感。

“疏泄”本是古希腊的一种医疗手段,就是把体内可能导致病变的郁积之物疏导。

宣泄、涤除出去,又可译为“净化”。

湖南省2024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2024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2024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一次联考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躺平”是《咬文嚼字》评选的2021年度热词,它曾作为青年群体的症候引起广泛关注。

在早期研究中,学界对此尽管认知态度不一,但一致认为,“躺平”的“不思进取”甚至以“不思进取”为荣的表达,与主流文化形成了对抗。

在其热度逐渐消退的今天,我们可以更从容地反思年轻人使用“躺平”时的心态。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躺平”在传播中变成了一个漂浮的能指,不再具备稳定的内涵,其使用既有基于自我保护或维系社交的实用需求,也有基于自我宣泄或自我激励的情感需求。

其对抗性也呈现出目标失焦的特征。

“躺平”一词确有对抗性,但其对抗目标十分模糊。

大多数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躺平”经历时表示“其实当时并没有想很多”。

他们只是在社交媒体中分享和交换自己的主观经验,一旦被他人认可,受到社会证实,便会成为一种“共享现实”,产生“集体共鸣感”。

然而,正如陈龙在《对立认同与新媒体空间的话语再生产》中所言,在新媒体空间中,所谓的社区认同实质上是一种高度抽象化、虚拟化的幻想,正因为如此,社交媒体中的对抗性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话语上,并没有多少实际效应和明确所指。

部分“躺平”青年对主流价值表现出间歇性质疑的态度,他们在面对主流标准时,会有求之不得的挫败感和委屈感。

“在考研这条路上,我真的努力了,结果还是不如意,‘躺平’算了。

”“我不能‘躺平’下去了,我整个人都快废了,而且一点也不快乐,没有人喜欢我。

”从这些受访者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埋藏在“躺平”语录的表层对抗性之下的,是青年群体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踌躇与迷茫,以及渴望被社会主流认同的强烈欲求。

《父亲脑海中的橡皮擦》阅读练习及答案

《父亲脑海中的橡皮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父亲脑海中的橡皮擦郭娟①从客厅到厨房,再到阳台,现在是父亲的疆域。

②自从前年冬天在酷寒的夜里险些找不到家,父亲就很少下楼了。

家里空荡荡的。

上班上学的走了,从早6点半到晚6点半,父亲在他的疆域里巡视,无人说话。

电视渐渐也想不起打开看。

报纸,从看报,到叠报,叠得整整齐齐,码成一摞儿。

渐渐地,父亲的脚步慢了,一点一点地挪动。

沙发矮,他一次一次地试图起来,又一次次跌坐,像发动马达似的,最后,使很大劲,头和身子费力地向前探,屁股撅着,才能慢慢从沙发里站起来,直起腰。

刚站起来还有一些摇晃,父亲伸着两只胳膊维持着平衡,停片刻,感觉稳当了,才小心地挪出一小步。

一点一点挪,有可以扶的桌、柜、墙,他都依靠着;无所依靠时,就摆动着胳膊,迈着京剧里老员外的那种步子,慢慢地晃着、挪着。

我知道以后打电话,要等着多响几声,等父亲从沙发里艰难起身,一步一步来接电话。

③父亲一步一步挪过长长的客厅,到他转进厨房,我可以看完两页书。

我悄悄起身,跟过去,看见父亲在厨房里这儿摸摸,那儿摸摸,又挪到阳台上,不知要干什么,也是摸摸,抚抚。

然后转回来,站在卧室门口,停下,半天一动不动,茫然,后来伸手弄了弄门边角柜上摆着的零零碎碎,就退出来,还把卧室门关上了。

父亲一生勤劳,白天从不肯上床睡一会儿,虽然现在他更多的时候是坐在沙发里打盹。

④睡着的父亲还像是原来的父亲。

他脑中的那块橡皮擦是一刻不停地擦着,还是也有时停一下?最初,擦去一点记忆时,谁也没有察觉;等到又擦去一些,父亲就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常常把一日当成几天;渐渐地,在亲人的错愕和轻忽中,父亲对于自己的记忆失去了自信。

当我在电话中问他,姑姑最近来了没有?宝宝还上课外班吗?他不再给出肯定回答,经常是说“好像吧”,“我没怎么注意”,还爽朗地抱歉似的笑两声,到被我问到第四问、第五问时,他干脆投降,诚恳地说:“我记不清了。

”这样考问他,我常常觉得伤了他的自尊。

⑤那块橡皮擦一直擦,擦,当父亲失去了他的大部分能力或者说失去了他的部分自我,他还能保持自尊吗?目前,父亲爱整洁的习惯还在,他经常费劲地收拾烟灰缸、垃圾桶,地板上有一粒黑点或水迹,他都要撕块卫生纸,弓着腰去擦干净;饭后,他总表示要自己去刷碗。

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奔跑的稻田汤成难父亲在他五十岁那年突然对我们说:“我要到外面种稻去。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是把父亲关于去外地种地的事当做一个笑话。

直到半个月前父亲背着大半麻袋稻种离开村子,我们才感到惊慌。

父亲沿着一条田埂向前走着,我跟在他后面,或者说,我要送一送他。

田埂更很窄,父亲走得如鱼得水。

而我呢,每走几步就从田埂更上滑下去,一屁股坐在泥土里。

为什么不去大路上坐车呢?我问。

只有去城里才需要坐车,父亲回答我。

父亲的回答让人沮丧,然后我继续问道,那你要去哪里呢?外地,他回答得很干脆。

可是,外地在什么地方呢?唔,父亲丝毫没有放幔脚步,腾出一只手向前指了指,唔,外地就在远处吧。

父亲像在说绕口令。

我停了下来,感觉再也走不动了。

父亲叫我回去,你的腿太不经了。

等着吧,我会给你们写信的,父亲说。

我站在田野里看父亲的背影越来越小,小得仿佛钻进了天地之间的缝隙里似的。

这一年,我还在读小学,我只是觉得父亲走起路来有意思极了,我想起刚刚学会的一个成语,摇头摆尾,并用它造了个句——父亲摇头摆尾地走远了。

村里越来越多的人进城了,他们有的是木匠,有的是瓦匠,还有一些是去城里学手艺的。

父亲终于来信了,他在信封里夹了一小支稻花,真的比我从前见到的壮硕多了。

父亲说他舍不得掐下一整株,毕竟一粒花就是一粒米。

稻花是鹅黄色的,散发着来自远方的气息,我将它们拿给母亲和姐姐们看,稻花转了一圈后又扔给了我,可能认为我可以代表全家激动一下。

然而,令我激动的不止是这些,父亲说等收获后就会回来,想想那场景都叫人兴奋,父亲扛着——哦,不,应该是骑着马,马背上装满鼓鼓的袋子,袋子里当然是父亲种出的新米了。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柔软的父亲》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柔软的父亲》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柔软的父亲》柔软的父亲波佩①清晨,经过小区的池塘边时,见到一个穿着黑西装的中年壮汉,趴在雨后潮湿的木栏杆上,拿着一根简易的木勺费力地在水面上舀些什么。

②原以为是小区的清洁工,走近一看,不是。

不会有清洁工穿一身休闲西装来工作的。

这人约莫40岁,面孔和身材都带有北方人的轮廓,显得很硬朗。

他另一只手上提着东西——那是一次性塑料袋,灌了点水,里面游弋着一只黑蝌蚪。

③这时,另一位好奇的老头儿也背着手凑了过来,开始给他提意见:“这哪有蝌蚪哟,还早哩……”男子唯唯听着,也不辩解,仍旧兢兢业业地沿着栏杆逡巡。

④出了小区很久,我还在想,这个粗粝的男人适才捕捉蝌蚪时的那种神情,看起来竟是如此“柔软”。

我当然也猜得出来,这位显然并不擅长捕捉蝌蚪的男人,之所以出现在池塘边,必然是为了某个孩子。

准确地说,是为了孩子的愿望而来。

没有喧哗,没有铺张,甚至有些笨拙,但这就是父亲啊。

父亲大多就是这样的。

⑤他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

我读初中一年级时,有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学。

我经常去他家玩,很恣肆,但只要他父亲一回家,我就不自觉地收敛了。

他父亲是一位拳师,满脸横肉,彪悍异常,我心底十分怕他,从不敢正眼看。

然而,有一天,这种感觉被彻底改变了。

那是在初夏,我在同学家要到很晚,干脆留宿。

至半夜酣然大睡时,一只手——那是一只非常粗糙强壮的手掌——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轻轻摇醒,我们半睡半醒睁眼睛,一只手朝我们眼前伸了过来。

就像变魔术那样,一个透明的玻璃瓶被放进了漆黑的蚊帐里,亮晶晶的,闪闪烁烁的——里面全是飞舞的萤火虫。

⑥从此,我知道了,拳师跟我所见过的另一些父亲并无区别,在那令人畏惧的外貌下面,其实也藏有一颗慈爱而且浪漫的心,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

⑦年少时,当我们提起父亲,总觉得这是一个坚硬的词,抑或是一个沉默的形象,因为他们总是话不多,总是让你惧怕,让你觉得难以接近。

⑧我跟父亲就是如此,从不交流。

记得十岁那年的一个黄昏,父亲在后门口为我洗澡,他的手搓在我身上,就像砂纸摩擦在我皮肤上,我极力地压抑着,才没让自己叫出声,没让眼泪流出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语文部编版 (2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语文部编版 (21)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5题21分)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内容(6分)(1)请将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默写出来。

,。

,。

(2)王维,字,(朝代)诗人。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奠基选聘昼夜昆仑B.秩序伴侣小楷懊诲C.硕果吩咐调羹气魄D.字帖狂谰钥匙卓越3.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于家长的反对态度,他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对的。

B.他废寝忘食,沥尽心血,终于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西湖胜景中最能让文人气冲斗牛的是白堤和苏堤。

D.前几天刚刚清理过的树下杂草,春风一吹,又锋芒毕露了,使人顿生无限感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中,校刊开通了《诗韵玲珑》《思想芦苇》等小栏目。

B.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

C.要在海量搜索结果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我们必须具备筛选信息和快速浏览的能力。

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

5.班内开展了以“不朽的丰碑——致敬各领域英雄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1)为了更好地推动此项活动的开展,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分)答:(2)活动中有个演讲比赛,老师对你说:“李明口齿伶俐,才思敏捷,最适合当主持人,你是他的好朋友,请你代我邀请一下他好吗?”你爽快地答应了老师。

见到李明,你说:“。

”(2分)(3)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补写对联(2分)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

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赤胆忠心,殚精竭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推动了我国的“深探”(地球深层探测)事业,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研发实现弯道超车,完成了跨代飞跃,书写了在地球深层探测领域的传奇,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

2024年5月广西地区高三语文高考三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5月广西地区高三语文高考三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5月广西地区高三语文高考三模联考试卷(考试用时 150分钟, 满分150分) 2024.0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犹如品尝佳茗。

一开始看到茶色、闻到茶香,进一步细细品尝,就能舌下生津,一种隐约淡远的甘甜耐人寻味,口中久久留有余香,令人神清气爽。

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包含着由浅入深的审美层次,它为读者提供了咀嚼、寻味的充分余地。

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就是根据文学作品的审美层次进行的。

从文学的根本性质来看,我们可以这样说:文学艺术是人类心灵透射出来的历史之光,因为具有美的形式而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

具体说来,首先,文学属于美的领域,它具有审美的形式。

而文学的美是通过语言文字、韵律、节奏、结构等因素的有机组合来表现的。

这些形式因素间接唤起感性的艺术形象(想象的而非视觉的形象)。

其次,文学的美不同于某些艺术美(如装饰图案等),不是“纯粹美”,而是一种“依存美”。

它包含着丰富复杂的历史内容,是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特定民族的现实生活的反映,是历史的折光。

最后,历史的内容不是直接进入作品,而是经过作家的审美感受世界的过滤、催化和再生的过程。

因此它渗透着人类心灵的甘泉,涂满作家个性心理的色彩。

它包含着某种特定的心理、哲理内涵,而这种内涵是深藏不露的意蕴。

在文学欣赏中,它像涓涓的细流悄悄流进读者的心田,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读者的深层心理。

这种意蕴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

它使作品在世世代代的读者心目中成为象征的形式而被吸收和改造,读者即以自己的不同心境和处境而代入不同的经验内容。

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1卷

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1卷

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1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父亲脑海中的橡皮擦
郭娟
①从客厅到厨房,再到阳台,现在是父亲的疆域。

②自从前年冬天在酷寒的夜里险些找不到家,父亲就很少下楼了。

家里空荡荡的。

上班上学的走了,从早6点半到晚
6点半,父亲在他的疆域里巡视,无人说话。

电视渐渐也想
不起打开看。

报纸,从看报,到叠报,叠得整整齐齐,码成一摞儿。

渐渐地,父亲的脚步慢了,一点一点地挪动。

沙发矮,他一次一次地试图起来,又一次次跌坐,像发动马达似的,最后,使很大劲,头和身子费力地向前探,屁股撅着,才能慢慢从沙发里站起来,直起腰。

刚站起来还有一些摇晃,父亲伸着两只胳膊维持着平衡,停片刻,感觉稳当了,才小心地挪出一小步。

一点一点挪,有可以扶的桌、柜、墙,他都依靠着;无所依靠时,就摆动着胳膊,迈着京剧里老员外的那种步子,慢慢地晃着、挪着。

我知道以后打电话,要等着多响几声,等父亲从沙发里艰难起身,一步一步来接电话。

③父亲一步一步挪过长长的客厅,到他转进厨房,我可以看完两页书。

我悄悄起身,跟过去,看见父亲在厨房里这儿摸
摸,那儿摸摸,又挪到阳台上,不知要干什么,也是摸摸,抚抚。

然后转回来,站在卧室门口,停下,半天一动不动,茫然,后来伸手弄了弄门边角柜上摆着的零零碎碎,就退出来,还把卧室门关上了。

父亲一生勤劳,白天从不肯上床睡一会儿,虽然现在他更多的时候是坐在沙发里打盹。

④睡着的父亲还像是原来的父亲。

他脑中的那块橡皮擦是一刻不停地擦着,还是也有时停一下?最初,擦去一点记忆时,谁也没有察觉;等到又擦去一些,父亲就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常常把一日当成几天;渐渐地,在亲人的错愕和轻忽中,父亲对于自己的记忆失去了自信。

当我在电话中问他,姑姑最近来了没有?宝宝还上课外班吗?他不再给出肯定回答,经常是说“好像吧”,“我没怎么注意”,还爽朗地抱歉似的笑两声,到被我问到第四问、第五问时,他干脆投降,诚恳地说:“我记不清了。

”这样考问他,我常常觉得伤了他的自尊。

⑤那块橡皮擦一直擦,擦,当父亲失去了他的大部分能力或者说失去了他的部分自我,他还能保持自尊吗?目前,父亲爱整洁的习惯还在,他经常费劲地收拾烟灰缸、垃圾桶,
地板上有一粒黑点或水迹,他都要撕块卫生纸,弓着腰去擦
干净;饭后,他总表示要自己去刷碗。

目前,父亲还认得大
部分亲人,我不敢想那一天,当他不再认识我们时,在他的意识里究竟是完全不想我们,还是焦灼地找却找不到我们,尽管我们就在他身边。

⑥我尽量不再回忆父亲以往的叱咤挥洒、谈笑风生,也不愿预判他的未来,预支悲伤。

谁不是百年过客?生命本是向.死而生的一次逆旅。

当我有机会和他在一起,我就快乐地、温柔地待他,尊敬地对他,耐心地和他聊一聊。

那些还没有被擦去的往事,是我和他栖息的花园小岛,一片温馨——尽管这个小岛终将被淹没。

我有时会精心挑两块奶酪点心,做一两个可口的菜肴,看他吃完后心满意足的样子……
⑦我离家那天的午后,父亲坐在窗前,背对着我,望着外面。

阳光白花花的,父亲坐在阳光里,垂着头,轮廓是那么孤单。

之前,他穿上了一只袜子,又奋力穿另一只,却怎么也穿不上,因为他要把两只袜子穿在同一只脚上。

他受了一点挫折。

外边有小贩的叫卖声,还有收废品一会儿一敲的闷闷的鼓声,远处的街道、楼宇、人们,江沿儿的太阳伞和江上的游船,都与父亲无关了。

⑧我走了,父亲不知,也许这朝夕相处的三天也已经忘了。

我说:“爸,8月我还回来看你。

”他郑重而干脆地说:“好!”我不知他能否记住对我的期盼。

《光明日报》(2017年08月18日)
70.文章第①段以“从客厅到厨房,再到阳台,现在是父亲的疆域”开头,有何作用?
71.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上班上学的走了,从早6点半到晚6点半,父亲在他的疆域里巡视,无人说话。

(赏析加粗词语)
)目前,父亲爱整洁的习惯还在,他经常费劲地收拾烟2(.灰缸、垃圾桶,地板上有一粒黑点或水迹,他都要撕块卫生纸,弓着腰去擦干净;饭后,他总表示要自己去刷碗。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72.本文以“父亲脑海中的橡皮擦”为题,有何妙处? 73.“孝”是做子女应具有的德行。

结合选文谈谈你对“孝”的理解。

(50字左右)
【答案】70.(1)引发读者思考;(2)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71.(1)“疆域”指国家领土,这里大词小用,突出父亲一个人在家里活动空间的空旷,表现了父亲生活的孤单、寂寞(2)运用动作描写,细致传神地描绘了父亲在家打扫卫生以及饭后要刷碗的情景,形象地表现出父亲爱整洁的习惯,表达出“我”对父亲的关爱与理解。

72.(1)父亲的脑海里根本不可能有橡皮擦,这样拟题,能
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或:题目新颖,引起读者
阅读兴趣)。

(2)父亲脑海中记忆的逐渐消失,本不好描述,但作者将
其形容成橡皮擦擦去字迹一样,比喻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脑海中记忆的逐渐消失比作)用橡皮擦擦去字迹,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73.示例:“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代人与下一代人之间感情的链条,孝是子女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孝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作为子女我们要弘扬民族孝道的优良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