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原则
街头绿地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街头绿地植物景观设计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的绿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街头绿地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街头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街头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入手,探讨如何打造美丽宜居的城市街头绿地。
一、生态原则街头绿地植物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生态原则,即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功能。
首先,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以确保植物能够良好生长。
其次,要考虑植物的生态功能,如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等。
在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植物组合的方式,以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
二、美学原则街头绿地植物景观设计还应该遵循美学原则,即要考虑植物的美观性和艺术性。
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植物的形态、颜色、花期等因素,以达到美化城市环境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植物的组合、布局、造型等手法,打造出具有艺术感的景观效果。
三、功能原则街头绿地植物景观设计还应该遵循功能原则,即要考虑植物的功能性。
在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选择不同的植物。
例如,在人行道边缘可以选择低矮的灌木或草本植物,以便行人通行;在交通岛上可以选择高大的乔木,以提高交通安全性;在公园中心可以选择花卉和草坪,以供人们休闲娱乐等。
四、可持续性原则街头绿地植物景观设计还应该遵循可持续性原则,即要考虑植物的可持续性。
在设计中,应该选择具有较强适应性和抗病虫害能力的植物,以减少植物的死亡率和维护成本。
同时,还应该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更新周期,以便及时更换老化的植物,保持绿地的美观和功能。
五、人性化原则街头绿地植物景观设计还应该遵循人性化原则,即要考虑植物对人们的影响。
在设计中,应该选择不会引起过敏或有毒的植物,以保护人们的健康。
同时,还应该考虑植物的触感、气味等因素,以提高人们的感官体验。
街头绿地植物景观设计需要遵循生态、美学、功能、可持续性和人性化等原则,以达到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城市道路绿化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城市道路绿化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还能减轻噪音、调节气候,为市民提供舒适的出行体验。
然而,要实现良好的城市道路绿化效果,需要注意一系列问题。
首先,绿化植物的选择至关重要。
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本地气候的植物品种。
比如,在北方寒冷地区,应选择耐寒性强的植物;在南方炎热潮湿地区,则要选择耐热、耐湿的植物。
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如生长速度、树冠形状、根系分布等。
选择生长速度适中的植物,避免生长过快影响道路设施或过慢无法达到绿化效果。
树冠形状应根据道路的宽窄和空间大小来选择,以确保不影响交通视线和行人通行。
根系分布也要注意,避免对道路路基造成破坏。
其次,要注重植物的多样性。
单一的植物品种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而且景观效果较为单调。
合理搭配不同种类、不同花期、不同色彩的植物,可以营造出四季有景、色彩斑斓的道路景观。
例如,可以将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的绿化结构。
乔木提供遮荫,灌木增加色彩和层次感,草本植物则能填补空隙,丰富地面景观。
再者,道路绿化的布局要科学合理。
在道路中央分隔带,绿化植物的高度和密度要适中,既能起到分隔对向车流的作用,又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
在人行道旁的绿化,要留出足够的空间供行人行走,避免树枝低垂影响行人通行。
此外,还要考虑与道路附属设施的协调,如路灯、交通标志、信号灯等,确保绿化植物不遮挡这些设施的正常使用。
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定期修剪树枝、除草、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必不可少。
修剪树枝可以保持植物的形态美观,避免树枝过长影响交通和行人安全。
及时除草可以减少杂草与绿化植物争夺养分和水分。
合理施肥可以保证植物的生长所需营养,浇水要根据植物的需水情况和天气条件进行,避免过度浇水或缺水。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防止其蔓延。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一、背景介绍城市道路绿化是指在城市道路两侧、中央绿地、交叉口、中央隔离带等各个部位进行绿化植被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态微气候、改善空气品质,同时增加城市景观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是为了规范城市道路绿化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绿化目标的实现。
二、规划原则1.生态原则:优先选择对当地生态环境有益的植物种类,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
2.安全原则:确保绿化设施对行人和机动车辆没有安全隐患,合理设置交通标志和行人通道。
3.美观原则:注重道路绿化的美学价值,通过景观设计、植物布局等方式塑造城市形象和风景。
4.可持续原则: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易于维护的植物种类,合理选择材料和绿化设施,减少能源消耗和水资源的浪费。
5.配套设施原则:合理设置路灯、休息座椅、自行车停车架等绿化配套设施,提高绿地利用率和功能。
三、设计规范1.植被选择:选择具有耐污、耐热、抗逆性强的树种,如榉树、国槐等。
在树种选择上要根据道路类型和空间大小进行合理搭配。
2.植被布局:保持绿地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合理设置植物带、绿化带和中央隔离带等。
同时,要保证绿化带的宽度和长度能满足绿化效果的需求。
3.植物密度:按照树木和草坪的栽种密度要求,确保绿化的效果和绿地面积的利用率。
4.绿地硬质设施:合理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观景台等硬质绿地设施,提高绿地的可达性和利用率。
5.绿化维护:制定绿化养护的细则和时间表,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整形、施肥等养护工作,保持绿化的整洁和景观效果。
四、实施步骤1.绿地调查:对城市道路的空间和地形进行测绘和调查,了解绿地的利用状况和功能需求。
2.设计方案:根据道路类型和规模确定绿化区域,提出方案设计,并对植被种类和维护措施进行论证。
3.建设施工:合理组织施工队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并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4.维护管理:设立专门的绿化管理部门,负责绿化的养护、保养和管理工作,并组织绿地巡查和维修。
城市道路绿化与植物选择要点

城市道路绿化与植物选择要点1.根据道路特点选择植物。
道路的宽窄、日照条件以及交通流量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对于宽敞的大道,可以选择高大而郁郁葱葱的树木,如梧桐、山楂等;对于狭窄的街道,则应选择小型多汁的植物,如绿萝、假银莎等。
此外,城市道路的日照条件也需要考虑,阴暗的道路适合选择耐阴性植物,如寄生藤等。
2.注重绿化植物的适应力。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需要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抵御交通排放、噪音、尘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一些适应力强的植物如凤凰树、海棠花等,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够在恶劣条件下生长。
3.考虑植物的美观和观赏价值。
城市道路绿化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因此,在选择植物时,应注重植物的美观和观赏价值。
一些颜色鲜艳、花期长且花朵繁茂的植物能够增加道路的景观效果,如牡丹、玫瑰等。
4.注意植物的生长周期和习性。
道路绿化植物的生长周期和习性会对道路绿化维护造成影响。
选择生长周期较稳定的植物,可以减少频繁的栽培和修剪工作。
同时,了解植物的习性,避免选择具有强烈侵入性和疯长特性的植物,以免对周围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5.注意植物与城市设施的协调。
城市道路绿化需要与道路其他设施协调一致,不妨碍行人和车辆的通行。
选择树种时,要注意其树冠茂密度和分枝结构,避免影响道路照明和交通信号设施的使用。
6.引入多样化的植物种类。
城市道路绿化应尽量引入多样化的植物种类,以增加植物群落的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
多样化的植物种类能够吸引不同种类的昆虫和鸟类,丰富城市生态系统。
总而言之,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要点包括考虑道路特点、适应力、美观性、生长周期和习性、与城市设施的协调以及引入多样化的种类。
合理选择植物种类,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能提供良好的生态功能。
城市道路树种的选择原则

城市道路树种的选择原则城市道路树种的选择原则—古今中外道路绿化都备受重视。
中国早在《汉书》中就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说明二千多年前中国已有用松树作行道树,唐代京都长安用榆、槐作行道树。
北宋东京街道旁种植了桃李、杏、梨。
国外不少国家自古也重视行道树栽植,西欧各国常用欧州山毛榉、欧洲七叶树、椴、榆、桦木、意大利丝柏、世界爷、欧州紫杉等。
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增多,功能各异,形成了各种绿带。
也有将行道树、林荫道与防护林带共同联成绿色走廊。
一些发达国家和中国某些城市更把私宅、公共建筑周围的植物景观纳入到街道绿化,并连成一体,构成了整个花园城市,为此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条件和丰富了城市的植物景观。
城内、城郊各风景区、公园,植物园中还有许多不同级别的园路,其旁的植物配植更是丰富多采,不拘一格,使园景增色不少。
第一节、城市道路的植物配植:城市道路的植物配植首先要服从交通安全的需要,能有效地协助组织主流、人流的集散。
同时也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及美化的作用。
现代化城市中除必备的人行道、慢车道、快车道、立交桥。
高速公路外,有时还有林荫道,滨河路、滨海路等。
由这些道路的植物配植,组成了车行道分隔绿带、行道树绿带,人行道绿带等。
一、高速公路及立交桥的植物配植:随着中国第一条沈阳到大连的高速公路通车,京津塘高速公路也随的通车,证明中国到了高速公路建设的时代。
沈大高速公路符合国际高速公路的标准,具有上、下行4条以上的车道,中间3m的分隔带虽然梢窄些,但仍然可以种植低矮的花灌木、草皮及宿根花卉。
一般较宽的分隔带可种植自然式的树址。
路肩外侧及高速公路两旁则视环境进行专门的植物配植。
英国高速公路的线路常先由园林设计师来选定。
忌讳长距离笔直的线路,以免驾驶员感到单调而易疲劳,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公路线路的平面设计曲折流畅,左转右拐时,前方时时出现优美的景观,达到车移景异的效果。
公路两穷的植物配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喜欢配植宽20m以上乔、灌,草复层混交的绿带,认为这种绿带具有自然保护的意义,至少可以成为当地野生动。
论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

论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市政道路绿化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配置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正确的植物配置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增强市民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对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进行探讨,以期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市政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气候特点、土壤状况和空间限制等因素。
在炎热多雨的南方城市,可以选择热带雨林植物,如榕树、银杏等。
在气候寒冷的北方城市,可以选择耐寒的树木,如松树、柳树等。
还需要考虑植物的成活率和抗污染能力,选择对于城市环境比较适宜的植物种类。
二、根据道路环境进行植物配置市政道路的环境形态各异,有的是宽阔的大道,有的是狭窄的小街。
我们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道路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
对于宽阔的大道,可以选择高大挺拔的乔木和灌木,增添整体气势。
对于狭窄的小街,可以选择矮小丰茂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使道路两旁更加绿荫蔽日,增加交通安全性。
三、注重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在春季,可以选择开花植物,如樱花、桃花等,增添道路的生机和活力。
在夏季,可以选择树种丰茂的植物,如梧桐、榕树等,增加行人的遮荫。
在秋季,可以选择叶色艳丽的植物,如枫树、银杏等,增加道路的景色。
在冬季,可以选择坚挺耐寒的树木,如松树、柳树等,使道路焕发冬日的生机。
四、合理利用植物配置改善环境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还可以利用植物的特性改善道路周边的环境。
可以选择具有净化空气和减少噪音的植物种类,如银杏、丁香等,改善道路的空气质量和环境噪音。
还可以利用植物的根系来保持土壤的稳定,减少道路旁边的土壤侵蚀和滑坡等现象。
五、避免选择有毒或者易过敏的植物种类在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时,需要避免选择有毒或者易过敏的植物种类。
一些植物的花粉、叶子或果实可能会引起市民的过敏反应,影响市民的生活。
一些有毒的植物可能会对周围的环境和生物造成伤害。
市政绿化工程中的绿化植物选择规范要求

市政绿化工程中的绿化植物选择规范要求市政绿化工程是指对城市中的公共空间进行绿化整治和建设的过程。
在进行市政绿化工程时,绿化植物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绿化植物选择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绿色景观,使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一、适应性选择:在选择绿化植物时,首先要考虑其适应性。
由于城市环境往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车辆尾气、人为破坏等,因此植物的耐受力和适应性是首要考虑因素。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也需要被纳入考虑范围。
植物的适应性将直接影响到其成活率和后期维护工作的难易程度。
二、观赏性选择:市政绿化工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
因此,在选择绿化植物时,需要注重植物的观赏性。
植物的花色、叶色或者形态特点都需要被充分考虑。
市民和游客通常通过观赏植物来获得美的愉悦感,因此植物的观赏性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一环。
三、功能性选择:除了观赏性,绿化植物在市政绿化工程中还应具备一定的功能性。
功能性的选择主要指植物对城市的环境改善作用。
例如,某些植物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质量;某些植物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分,起到防涝排水的作用;还有一些植物可以提供树荫,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
因此,在选择绿化植物时,应选择具备功能性的植物品种。
四、生态性选择:市政绿化工程旨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因此选择绿化植物时也要考虑其生态性。
选择具有耐旱、耐寒、耐风等特点的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的生态环境。
此外,在选择绿化植物时,也要重视对地方生态系统的保护,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本地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造成不良影响。
五、可持续性选择:市政绿化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选择绿化植物时,应注重其可持续性。
这涉及到植物的生长速度、生命周期、繁殖方式等因素。
选择生长速度适中、寿命较长的植物,可以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
同时,选择适宜繁殖的植物有利于工程后期的扩绿和更新。
综上所述,市政绿化工程中的绿化植物选择规范要求包括适应性选择、观赏性选择、功能性选择、生态性选择和可持续性选择。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及其分析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及其分析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是指在城市道路两侧或中央绿化带中选择和布置适合景观效果、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居住体验,还能使城市更具生机和活力。
下面将从道路景观植物配置的原则和分析两方面进行探讨。
道路景观植物配置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 适应环境: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包括耐寒性、耐旱性、耐盐碱性等。
根据城市的气候和地理特点,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以确保其能够良好生长。
2. 美观与实用兼顾:植物选择应注重美观性,植物的花朵、叶子和枝干等特征都能对景观起到装点作用。
还要考虑植物的实用性,比如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空气净化作用的植物,为城市提供清新的空气。
3. 多样性和长春性:在植物配置上,要尽量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以增加景观的多样性。
还要考虑植物的长春性,选择那些能长时间保持绿化效果的植物,减少频繁更换植物的成本和工作量。
4. 抗污染和易维护:城市道路上的植物容易受到车辆尾气和压力的污染,因此选择一些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
还要考虑植物的易维护性,选择那些生长迅速、繁殖力强的植物,便于养护和管理。
通过对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提升城市形象: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的提升。
植物的选择应注重颜色搭配和层次感,可以选用颜色鲜艳的花卉或具有华丽色彩的宿根植物,增加景观的亮点,使城市更加美丽。
2. 缓解交通压力: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还可以缓解交通压力。
适当选择树种等大型植物,可以起到隔音、净化空气和降低温度的作用,为行人和车辆提供舒适的环境。
3.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植物的绿色和芬芳气息可以缓解压力、舒缓心情,增加居民的幸福感。
在植物配置上,还可以考虑种植一些果树或观赏果树,为居民提供新鲜水果或美丽的景观。
4. 保护生态环境:合理的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原则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通过带状或者块状的“线”性组合,使城市绿地连为一个整体,成为建筑景观、自然景观以及各种人工景观之间的“软”连接。
因此道路绿化越来越被重视,我国早在《汉书》中就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说明二千多年前我国已有用松树作行道树的做法。
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也逐渐增多,便形成了各种与道路相关的绿带。
也有将行道树、林荫道与防护林带共同联成绿色走廊。
1、城市道路的植物配置
城市道路的植物配置首先应考虑交通安全,有效地协助组织人流的集散,同时发挥道路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现代化城市中除必备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立交桥、高速公路外,有时还有滨河路、滨海路、林荫道等。
通过道路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同时也避免了司机的驾车疲劳,提高安全。
1.1、城市环城快速路的植物配置
通过绿地连续性种植或树木高度位置的变化来预示或预告道路线性的变化,引导司机安全操作;根据树木的间距、高度与司机视线高度、前大灯照射角度的关系种植,使道路亮度逐渐变化,并防止眩光。
种植宽、厚的低矮树丛作缓冲种植,以免车体和驾驶员受到大的损伤,并且防止行人穿越。
快速公路以及一般公路的立体交叉绿地要服从交通功能,保证司机有足够的安全视距。
出入口有作为指示性的种植,转弯处种植成行的乔木,以指引行车方向,使司机有安全感。
在匝道和主次干道汇合的顺行交叉处,不易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
立体交叉中的大片绿地即绿岛,不允许种植过高的绿篱和大量的乔木,应以草坪为主,点缀常绿树和花灌木,适当种植宿根花卉。
1.2、分车绿带
指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
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分车绿带宽度由道路的不同而各有差异,窄者仅lm,宽可10m余,在隔离绿带上的植物配植除考虑到增添街景外,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不能妨碍司机及行人的视线为原则,一般窄的分隔绿带上仅种高度不超过70cm低矮的灌木及草皮,成枝下高较高的乔木。
如低矮、修剪整齐的杜鹃花篱,早春开花如火如荼,衬在嫩绿的草坪上,既不防碍视线,又增添景色。
随着宽度的增加,分隔绿带上的植物配植形式多样,可规则,也可自然。
利用植物不同的姿态、线条、色彩,将常绿,落叶的乔、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配植成高低错落、层次参差的树丛、观花或观叶孤立树、花径、岩石小品等各种景观,以达到四季有景。
北方宿根花卉丰富,如菊花类、鸢尾类等;孔雀草、波斯菊、二月兰等可点缀草地。
还有些秋色叶树种如紫叶李、银杏、紫叶小壁、栾树、五角枫、黄栌等都可配植在分隔绿带上。
这里需要提到得是我们无论以何种方式配置植物,都需处理好交通与植物景观的关系。
比如说在道路尽头或者车辆拐弯处不宜配植妨碍视线的乔灌木,只能种植草坪、花卉及一些低矮灌木。
1.3、行道树绿带
指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种植行道树的绿带。
其功能主要为行人蔽荫,同时能起到美化街道、降尘、降噪减少污染的作用。
比如有绿城之称的郑州以及其他中部城市喜欢用冠大荫浓的悬铃木等。
目前行道树的配植已逐渐注意乔灌草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形成当地有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大大提高环境效益。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城市道路红线较窄没有车行道隔离带的人行道绿带中,不宜配置树冠较大高空容易郁闭的树种,一旦高空树冠郁闭,不利于汽车尾气的扩散。
由于城市中的各种架空电线、地下各种电缆、热力、煤气、有线电视电缆、雨污水管道等造成行道树绿带的立地条件在城市中是最差的,绿带宽度往往也很窄一般在1-2m又加上土质差、人为因素等导致了行道树根系不深,容易造成风倒,所以行道树应选择耐修剪、抗贫瘠、根系较浅的树种。
“三分种植,七分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在树池上盖上树坑篦子,以减少人为的践踏。
1.4、路侧绿化 路侧绿带是指在道路的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从广义上讲路侧绿带也包括建筑物基础绿带。
由于绿带宽度不一,因此,植物配植各异。
路侧绿带国内常见用地绵等藤本植物作墙面垂直绿化,用直立的桧柏、珊瑚树或女贞等植于墙前作为分隔,如绿带宽些,则以此绿色屏障作为背景,前面配植花灌木、宿根花卉及草坪,但在外缘常用绿篱分隔,以防行人践踏破坏。
绿带宽度超过10m者,也可用规则的林带式配植或培植成花园林荫道,例如洛阳的关林大道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宽度为17m,植物配置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植物品种多样化,形成了较好的植物群落。
这样只有把路侧绿带和建筑物的基础绿带统一以来才能形成和谐的道路两侧绿化景观。
2、城市道路树种的选择原则
行道树是道路绿化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首先选择合适的树种,树种选择的一般标准为:树冠冠幅大、枝叶密;抗性强(耐贫瘠土壤、耐寒、耐旱);寿命长;深根性;病虫害少;奶修剪;落果少或者没有飞絮;发芽早,落叶晚。
同时,树种选择要能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道路特征。
2.1、道路树种选择应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以乡土树种为主
从当地自然植被中选择优良的树种,充分体现本土树种的优良特性。
对于经过长期的驯化考验外来树种在合适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的。
华北、西北及东北地区可用油松、华山松、红松、樟子松、槐、臭椿、栾、刺槐、银杏、复叶槭、柳属、榆属、白蜡属、云杉属、桦木属、落叶松属等等。
华东、华中可选择广玉兰、香樟、泡恫、薄壳山核桃、悬铃木、无患子、重阳木、枫香、柳属、银杏、女贞、椰榆、喜树、青桐、合欢、榆、南酸枣、榉、枸树、枫杨、枳、枇杷、楸树、乌柏、鹅掌楸刺槐等。
华南可考虑香樟、大王椰子、蝴蝶果、石栗、榕属、木菠萝、椰子、红花羊蹄甲、马尾松、桉属、银桦、幌罗伞、木棉、蒲葵、芒果、盆架子、台湾相思、白兰、洋紫荆、大花紫薇、凤凰木、木麻黄、悬铃木、扁桃、人面子、白干层等。
2.2、结合城市特色,优先选择市花、市树及骨干树种
如洛阳牡丹、开封菊花、成都市树银杏、市花芙蓉,北京市市树为国槐和侧柏。
槐冠大荫浓,适应城市立地条件,是优良的道路绿化树种。
2.3、结合城市景观要求进行选择
如昆明--春城。
要求有四季常青,四时花香的环境,道路树种要体现亚热带景观。
采用云南樟、银桦常绿树种及悬铃木、银杏、玉兰树等落叶树种较为全面,观花的山茶、杜鹃等。
2.4、道路各种绿带常可配植成复层混交的群落,应要选择一批耐荫的小乔木及灌木
如锦熟黄杨、桅子、水桅子、杜鹃属、竹柏、桂花、红茴香、金银木、小檗属、十大功劳属、胡枝子属、大叶冬青、小蜡、红背桂、大叶黄杨、枸骨、瓶兰、九里香、棕等。
2.5、郊区公路绿带可考虑选用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
如乌柏、枫香、杨、榆、水杉、银杏、油桐,女贞、杜仲、白干层等。
总之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是一门综合艺术,种植配置设计得当,不仅给人以愉快的美感,同时也能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环境特点,立地条件,规划设计要求以及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等多方面的因素,精心组织,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和观赏效果,创造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