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原理2习题答案2

合集下载

化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化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化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化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化学是我们在学校才开头学习到的。

大家是否有印象的呢。

化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我们来看看。

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化学原理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学习情境一:物质结构一、选择题1.19K原子价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其正确组合是( A )。

A、4,0,0,-1/2B、4,1,0,+1/2C、4,1,1,1/2D、3,0,0,-1/22.原子中3d和4s电子的能量相比时( D )。

A.3d确定大于4sB.4s确定大于3dC.3d与4s确定相等D.不同原子中状况可能不同3.准备原子轨道数目的量子数是( A )。

A. nB. lC. n,lD. n,l,m4.3d轨道的磁量子数可能有( D )。

A.1,2,3B.0,1,2C.0,±1D.0,±1,±25.在苯和H2O分子间存在着( C )。

A.色散力和取向力C.色散力和诱导力 B.取向力和诱导力D.色散力, 取向力和诱导力6.关于下列对四个量子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电子的自旋量子数是1/2,在某一个轨道中有两个电子,所以总自旋量子数是1或0B.磁量子数m=0的轨道都是球形的轨道C.角量子数l的可能取值是从0到n的正整数D.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准备于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7.Cr3+的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D )。

A. 3d24s1B. 3d34s0C. 3s23p63d64s1D. 3s23p63d38.今有一种元素,其原子中有5个半布满的d轨道,该元素是( A )。

A. 24CrB.21ScC. 26FeD. 30Zn9.下列各组分之间只存在色散力的是( B )。

A.氦和水B.二氧化碳气体C.溴化氢气体D.甲醇和水 10.下列物质中,用3p轨道和sp杂化轨道成键的是( B )。

A. BF3B. BeCl2C. NH3D.H2O11.在下列所示的电子排布中,哪些是不存在的(BC)。

中石油华东《化学原理2》2018年秋季学期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中石油华东《化学原理2》2018年秋季学期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判断题) 1: 非极性固体从极性溶剂中吸附带烃链的表面活性物质时,烃链越长,则吸附量越小。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2: 泡沫的破坏是由于液膜的排液作用和气体透过液膜的扩散作用两种作用引起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3: 溶胶的稳定性包括动力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两个方面,其中聚结稳定性是主要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4: 贾敏效应总是水驱油的阻力。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5: Al(OH)3能稳定W/O型乳状液。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6: 溶胶稳定性中动力稳定性是主要的。
A: 错误
B: 正确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0: 泡沫破坏是由于气体透过液膜的扩散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1: 某胶体表面带负电,则反离子带负电。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2: 高分子溶解的条件为线型结构、与溶剂极性相近和相对分子质量不能太大。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8: 理想溶液的两个宏观特点是无热效应无体积的额外变化。
A: 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9: 两个极性分子间的吸引力的来源有定向力和色散力。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20: 构成负偏差溶液常有体积减小和吸热现象发生。

2021年高中化学选修二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经典习题(答案解析)(3)

2021年高中化学选修二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经典习题(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化合物是 A .5PClB .4CClC .4P (正四面体形)D .3NH答案:B 【详解】A. P 最外层有5个电子,与其他原子间共用3对电子成为稳定结构,Cl 最外层有7个电子,与其他原子间共用1对电子成为稳定结构,显然5PCl 中的P 最外层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A 项错误;B. 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与其他原子间共用4对电子成为稳定结构,则4CCl 中的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 项正确;C. 画出正四面体图形,每个P 占据正四面体的一个顶点,每个P 与其他3个P 形成3对共用电子,从而使每个P 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但P 属于单质,C 项错误;D. N 最外层有5个电子,与其他原子间共用3对电子成为稳定结构,H 最外层有1个电子,与其他原子间共用1对电子成为2电子稳定结构,3NH 中N 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而H 达到2电子稳定结构,D 项错误; 答案选 B 。

2.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 、b 、c 、d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 -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 和c 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 -和d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次序为c b a >>B .a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 .d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 .元素a 、b 、c 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答案:B 【详解】A .根据题意可推知,a 为H ,b 为S ,c 为Cl ,d 为K 。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Cl S H >>,选项A 正确;B .H 和K 只能形成离子化合物KH ,选项B 错误;C .K 和H 、S 、Cl 能分别形成离子化合物:KH 、2K S 、KCl ,选项C 正确;D .H 、S 、Cl 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为1+、6+、7+,最低化合价分别为1-、2-、1-,故元素a 、b 、c 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选项D 正确。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二章)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二章)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大气污染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1)r S ∆ 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 (2)某一给定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平衡条件不变,分离除去某生成物,待达到新的平衡,则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或浓度分别保持原有定值。

(-)(3)对反应系统122()()()(),(298.15)131.3r m C s H O g CO g H g H K kJ mol θ-+=+∆= 。

由于化学方程式两边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绝对值)的总和相等,所以增加总压力对平衡无影响。

(-) (4)上述(3)中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则正反应速率v (正)增加,逆反应速率v (逆)减小,结果平衡向右移动。

(-)(5)反应的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绝对值)。

(-) (6)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rmG θ∆。

(+)(7)在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N 2 和O 2 能长期存在而不化合生成NO 。

且热力学计算表明22()()2()N g O g NO g +=的(298.15)0r m G K θ∆ ,则N 2 和O 2混合气必定也是动力学稳定系统。

(+)(8)已知4CCl 不会与2H O 反应,但422()2()()4()CCl l H O l CO g HCl aq +=+的1(298.15)379.93r m G K kJ mol θ-∆=- ,则必定是热力学不稳定而动力学稳定的系统。

(+)2、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真实气体行为接近理想气体性质的外部条件是 (b )(a )低温高压 (b )高温低压 (c )低温低压 (d )高温高压 (2)某温度时,反应22()()2()H g Br g HBr g +=的标准平衡常数2410K θ-=⨯,则反应2211()()()22HBr g H g Br g =+的标准平衡常数K θ等于 (b )(a )21410-⨯ (b (c )2410-⨯ (3)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速率,最主要是因为 (b )(a )增加了分子总数(b )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c )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d )促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4)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反应221()()()()2NO g CO g N g CO g +=+的(298.15)0r m H K θ∆≤,要有利于取得有毒气体NO 和CO 的最大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c) (a )低温低压 (b )高温高压 (c )低温高压 (d )高温低压(5)温度升高而一定增大的量是 (bc )(a ) r m G θ∆ (b )吸热反应的平衡常数K θ(c )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d )反应的速率常数k(6)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不随时间而变化(b )r m G θ∆=0(c )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相等(d )如果寻找到该反应的高效催化剂,可提高其平衡转化率3、填空题(1)对于反应: 1223()3()2();(298)92.2r m N g H g NH g H K kJ mol θ-+=∆=-若升高温度(约升高100 K),则下列各项将如何变化(填写:不变,基本不变,增大或减小。

2021届高考化学三轮复习检测训练 化学反应原理(2)

2021届高考化学三轮复习检测训练  化学反应原理(2)

2021届高考化学三轮复习检测训练 化学反应原理(2)1.尿素[CO (NH 2)2]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学品。

(1)尿素溶液可用作脱硝剂。

①用尿素溶液吸收NO 和NO 2,脱氮效率与V (NO )/V (NO 2)配比关系、尿素溶液浓度关系如图甲、乙所示。

从脱氮效率和经济因素方面考虑,应控制的最佳条件为 ,写出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已知存在下列反应:I.2CO (g )+O 2(g )2CO 2(g )-11H 566kJ mol =-⋅△Ⅱ.4NH 3(g )+3O 2(g )==2N 2(g )+6H 2O (g )-12H 1269kJ mol =-⋅△ Ⅲ.2CO (g )+2NO (g )2CO 2(g )+N 2(g )-13H 746.8kJ mol =-⋅△ Ⅳ.CO 2(g )+2NH 3(g )CO (NH 2)2(s )+H 2O (g )-14H 39.8kJ mol =-⋅△则一氧化氮与尿素固体反应生成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工业上可用CO 2、NH 3合成尿素:CO 2(g )+2NH 3(g )一定条件CO (NH 2)2(1)+H 2O(g )H △<0。

一定温度下,向某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H 3和CO 2,保持初始压强为p 0,两种气体的平衡转化率(α)与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之比[n (NH 3)/n (CO 2)]的关系如图丙所示: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升温、增加压强都能提高NH3的转化率B.在一定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该反应达到最大限度C.及时分离出尿素和水蒸气,化学平衡常数一定增大D.尿素在土壤中可能转化为碳酸铵②图丙中NH3的平衡转化率的变化可用(填“L1”或“L2”)表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p=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进行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如图丁所示装置(A、B极均为惰性电极)可用于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取氢气,该装置中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020届福建高三化学大题练——化学反应原理题(2)

2020届福建高三化学大题练——化学反应原理题(2)

2020届福建高三化学大题练——化学反应原理题(2)1.由含碘废水制取碘酸钾的一种生产工艺如下所示:(1)检验“含碘废水”中是否含有单质I2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写试剂名称)。

(2)通入SO2的目的是将I2还原为I-,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获得CuI,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已知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K w=1.0×10-13,K sp[Fe(OH)2]=9.0×10-15。

在制KI(aq)时,为避免0.9 mol·L-1 FeI2溶液中Fe2+水解生成Fe(OH)2沉淀吸附I-,则加入K2CO3必须保持溶液的pH不大于________。

(4)制KI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5)KCl、KIO3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则在上述流程中由“KIO3(aq)”得到KIO3晶体的操作步骤为________。

2.由矿渣(主要成分:Fe3O4、Fe2O3、FeO、CuO、Al2O3等)得到绿矾(FeSO4·7H2O),再通过绿矾制备铁黄[FeO(OH)]的流程如下:已知:①FeS2和铁黄均难溶于水②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酸浸过程中,Fe3O4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试剂B,控制溶液pH的范围__________。

(3)请写出溶液C→溶液D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2为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绿矾制铁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测定制备的铁黄的纯度,取样品10.00 g,用稀硫酸溶解并配成250 mL溶液,每次取25 mL,并加入5.000 mol/L的KI溶液5 mL,用0.5000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三次测定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如下:则制得铁黄的纯度为__________。

《生物化学原理》张洪渊主编 课后习题及答案(二)

《生物化学原理》张洪渊主编  课后习题及答案(二)

么所产生的乳酸分子中哪个碳原子将是含 14C 标记的?如果将此肝匀浆通以氧气,则乳酸将
继续被氧化,所含标记碳原子在哪步反应中脱下的 CO2 含 14C?
5.下列物质各 1mol 经完全氧化分解,产生多少 ATP 和 CO2?
(1)棉籽糖;
(2)磷酸二羟丙酮;
(3)丙酮酸;
(4)琥珀酸;
(5)核糖。
6.虽然氧分子并不直接参与 TCA 循环,但该循环的运行必需在有氧的情况下才能发生,为什
1.(1)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 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 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2)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中,两类典型的呼吸链都由五类组分组成, 并按一定的顺序定位于线粒体内膜。NADH 呼吸链由 NADH 还原酶(复合体Ⅰ)、泛醌、细胞
行计算得△G=-42090 J·mol-1。
4.根据△E。=氧化电极电位-还原电极电位公式,计算(1)(3)(4)(5)可按箭头所指方向
反应。
5.已知 1 个 NADH 经电子呼吸链可以产生 2.5 个 ATP。 NADH +H++3ADP+3Pi+1/2O2→NAD++3ATP+4H2O,△G。=-217.57 kJ/mol, 成人基础代谢为每
6.在充分供给底物、受体、无机磷及 ADP 的条件下,并在下列情况中肝线粒体的 P/O 值各为
多少(见下表)?
底物
受体
抑制剂
P/O
苹果酸
O2
----------
琥珀酸
O2
----------
琥珀酸
O2

大学化学:练习册习题及答案第二章

大学化学:练习册习题及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一、判断题(正确请画“√”,错误的画“×”)1.当温度接近0K时,所有的放热反应可以认为都是自发进行的反应。

2.△S >0的反应,必定是自发反应。

3.对于一个反应如果△H>△G,则该反应必定是熵增的反应。

4.△Gθ值大,平衡常数Kθ值就愈大。

5.平衡常数K值越大,则反应速度越快。

6.对于△H<0的反应,提高温度速度常数k值减小。

7.对于△Hθ>0的可逆反应,提高温度平衡常数Kθ值增大。

8.NO的△f Gθm(298.15K)>0,空气中的N2和O2在常温常压下稳定共存。

但在高温常压时能发生反应,说明该反应是△Hθ>0, △Sθ>0的反应。

9.反应CO(g) = C(s)+1/2O2 (g)的△G>0,正向非自发,加入催化剂后降低了活化能,则反应正向进行。

10.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进行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平衡条件体积和温度不变,则系统中各组分的浓度或分压不变。

11.一定温度下,对于△υg=0的可逆反应,达平衡后改变系统中某组分的浓度或分压,平衡不移动。

12.一定温度下,对于△υg≠0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惰性气体,保持总压力不变,平衡不发生移动。

13.某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率α值增大,则在该条件下平衡常数K值也一定增大。

14.对于一个复杂反应,当总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为:△Gθ总=△Gθ1+△Gθ2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θ总=Kθ1+Kθ215.单质的△f Gθm(298.15K)值一定为零。

16. 反应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计量系数。

17. 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具有较小的活化能。

18. 基元反应是指一步完成的简单反应。

19. 其它条件固定时,活化能小的反应,其反应速度快。

20. 化学平衡是指系统中正逆反应活化能相等的状态。

21. 反应的活化能越高,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就越小。

22.平衡常数Kθ值小于1,则△Gθ>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n(p2/p1)=(-Hm/R)(1/T2-1/T1)
1/T2=(-R/Hm) ln(p2/p1)+1/T1
=-8.315/21.11×104 ln(98.7/100)+1/307.8 =3.249×10-3
T2=307.8K=34.6℃ [2]T2=309.7K
ln(p2/p1)=(-Hm/R) (1/T2-1/T1) lnp2=-Hm/R (1/T2-1/T1)+lnp1
共抽提出碘的克数
0 . 01033 0 . 00197 0 . 01230 g
碘的抽屉百分数
0 . 01230 100 % 96 . 4 % 0 . 01276
7. 解:Hm=285.1×74=2.11×104 J·mol-1 , p1=100kPa,T1=307.8K
(1) p2=98.7kPa
k2=0.0887/8.99×10-4 =98.6kPa NH3在H2O和CH3Cl中的分配常数
K=k1/k2=8.84×102kPa/98.6kPa =8.96
(或 K=k2/k1= 98.6kPa /8.84×102kPa=0.11)
6、解:(1)设 x为10mLCCl
抽提出来的碘的克数
4
0.01276 x
化学原理2习题答案2
1. 解:
n(乙醇)=100g/46g·mol=2.174mol
c(乙醇)=2.174mol/0.5806L=3.744mol·L-1 b(乙醇)=2.174mol/0.500kg=4.35mol·kg x(乙醇)=2.174/(2.174+500/18)=0.073 =0.600kg/0.5806L=1.033kg·L
=-2.11×104 /8.315×(1/309.7-1/307.8)+ln100 =4.6557
p2=105.2kPa
8. 解:因为 ln p H c ,(T由气液平衡数据作
RT
lnp—1/T图,得斜率为-4954.4,故气化热为 H=4954.48.315J/mol =41195J/mol
由固气平衡数据作lnp—1/T图,得斜率为6192.1,故气化热为
H=6192.18.315J/mol =51487J/mol
18
16
14
ln(p /Pa)
12
10
y = -4954.4x + 24.652
8
R2 = 0.9995
6 0.001 0.0015 0.002 0.0025 0.003 0.0035 0.004
1/(T K)
lnp -1/T 关系图(气液平衡)
(乙醇)=100/600=0.167
2. 解: p=kx
k=44.38kPa,(HCl)=0.01 n(HCl)=1kg×0.01/0.0365kg·mol-1 =0.274mol
n(氯乙苯)=1kg×0.99/0.1404kg·mol-
1=7.05mol
x(HCl)=0.274/(0.274+7.05)=0.0374
253 .8 100
x
1000 1 85
253 .8 1000 10
x 0.01142 g
抽提碘的百分数为 0.0114 100 % 89.5% 0.01276
( 2 ) 用 5 mLCCl
连续抽提两次的提取百
4
分数
设 Y 为第一次
5 mLCCl
抽提的克数
4
0 . 01276 Y
253 . 8 100 Y
(1)由气相方程得
1/p=y(乙醇)/p0(乙醇)+(1-y(乙醇))/p0(甲醇)
=0.300/5.94+0.700/7.82 =0.140
p=7.14kPa p(乙醇)= p×y(乙醇)=7.14kPa×0.300=2.142kPa p(甲醇)= p×y(甲醇)=7.14kPa×0.700=4.998kPa [2]x(甲醇)=p×y(乙醇)/p0(乙醇)
p=kx=30.6×0.942=28.83kPa
5. 解:NH3溶于CH3Cl时,
x(NH3)=0.10/(0.10+1/0.0505)=5.02×10-3 k1=4.44/5.02×10-3 =8.84×102kPa
NH3溶于H2O时,
x(NH3)=0.05/(0.05+1/0.018)=8.99×10-4
1000 1 85
253 . 8 1000 100
Y 0 . 01033 g
在水中剩下的碘
0 . 01276 0 . 01033 0 . 00243 g
设 Z 为第二次 5 mLCCl 0 . 00243 Z
抽提的克数
4
253 . 8 100
1000 1
Z
85
253 . 8 1000 100 Z 0 . 00197 g
7
6.5
6
ln(p /Pa)
5.5
5
y = -6192.1x + 29.096
4.5
R2 38
0.0039
0.004
1/(T /K)
lnp -1/T 关系图(固气平衡)
9. 解:p0(甲醇)=7.82kPa, p0(乙醇)=5.94kPa, y(乙醇)=0.300
忽略N2在水的溶解度,
n(N2)=n(H2O)×x=3.63×10-3 mol
101.3kPa、0℃时N2的体积
V(N2)=3.63×10-3 ×8.315×273.15/(101.3×103)
=8.14×10-5m3
=81.4cm3
(或w(N2)=n(H2O)×28=0.1g)
4. 解:n(丙酮)=75/58=1.293mol x(丙酮)=1.293/(1.293+10/125)=0.942
p(HCl)=kx(HCl)=44.38×0.0374=1.66kPa
3. 解:k=8.68×103MPa,p1=0.667MPa,p2=0.100MPa p=kx
x=p/k,忽略N2在水的溶解度, x=(p1 – p2)/k
=(0.667-0.100)/8.68×103=6.53×10-5
n(H2O)=1/0.018=55.56mol
=7.14×0.700/7.82=0.64
10. 解:p0(苯)=134.7kPa,p0(甲苯)=54.0kPa
根据液相方程 p= pB* +(pA* - pB*) xA
气相方程
yA p*A
1pB*yA
1 p
p/kPa 54.0
x(苯),y(苯) 0 0.1 0.2 0.3 0.4 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