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走向世界的日本》ppt共24页文档
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课程标准】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知道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措施,理解并分析明治维新的性质及其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和归纳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对明治维新背景、主要内容、性质和作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开放。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和作用。
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
●导入新课出示材料: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说:“在入侵和外国创新的冲击下,日本总是通过模仿他人创造和重新创造自己的。
”设问:日本在古代历史上是如何模仿他人创造和重新创造自己?预设:日本仿唐制进行了大化改新,走上了封建道路。
过渡:步入近代,西方殖民者东来,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日本是如何应对的呢?我们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日本明治维新》。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思考新问题,激发求知欲。
设问:什么是明治维新呢?出示:“明治”指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维新”即改革。
明治维新是指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探究新知1.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明治维新的背景展示:材料一明治维新前日本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材料二“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
——来自日本幕府禁令设问:这两则材料表明幕府统治的特点是什么?预设: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幕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日本处于封建落后状态之中。
展示:黑船来航1853年,佩里率领4艘美国战舰,闯入日本江户湾浦贺港,要求谈判通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共26张PPT)

二、武装倒幕 (明治维新前提)
东京
说一说:
1.倒幕派的组成力量 是什么人?
中下级武士,3.结果如何?
1868推翻德川幕府
3.明治维新的原因
内忧 外患
幕府的封建统 治严重阻碍了
激
导
化 社会矛盾 致 幕
资本主义的发
府
展。
统
治
导
加
西方列强入侵
致
剧
民族矛盾
危 机
倒幕运动
原因3 原因4
依据
佐证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较 幕府制下中央统治较
薄弱
薄弱
倒幕派势力强大,有 武装倒幕为改革扫除
自已的武装,得到西 了障碍
南四藩和天皇支持
国际环境相对较宽松 处 于 十 九 世 纪 中 期 资
本主义自由发展阶段
改革措施得当,行之 政治、经济等措施有
有效
充分准备和应对举措
明治维新前的日 本是一个什么社会? 与同期的中国社会 有何异同?
内忧
(幕府统治危机)
倒幕运动
通过武装倒幕,以天 皇为首的、下级武士 掌控的明治新政府成 立,为明治维新的开 展提供了必要前提。
日本幕府统治 时间:1192年~1867年 性质:军事封建统治 一、镰仓幕府(1192~1333年) 二、室町幕府(1336~1573年) 三、德川幕府(1603~1867年) 特点:双重政府;封建等级 基础:武士阶层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开始时间: 1868 年
“富国强兵”
“殖产兴业”
明治天皇
“文明开化”
明治维新三杰
大久保利通 (1830-1878)
木户孝允 (1833-1877)
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第8单元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课时提升 新人教版选修1

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第8单元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课时提升新人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1.1889年2月,日本政府以天皇的名义颁布了“御赐”的《日本帝国宪法》。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889年日本宪法内容的是()A.天皇掌握绝对的权力B.内阁必须对议会负责C.天皇有权召开和解散议会D.天皇可以对外宣战和媾和2.天皇(日本皇帝的称号)制是以天皇为首组成专制统治机构统治国家的制度。
日本近代天皇制确立的标志是()A.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B.1869年明治维新的成功C.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D.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3.(2013·东营高二检测)“我要对诸位说,你们都拥有相同的一件法宝,那就是自由权。
”这是19世纪70年代一位日本思想家提出的制定宪法的理念。
但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根本没有体现这一理念,该宪法规定()A.贵族院享有立法权B.众议院享有立法权C.天皇享有立法权D.内阁享有立法权4.(2013·长春高二检测)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C.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D.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5.英国学者韦尔斯在研究日本发展的历史时这样说:“......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 (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
”促使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即完成了历史的重大跨越的最根本因素是()A.门户开放,受西方国家的影响B.推翻幕府统治,扫除封建障碍C.明治维新,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发动战争,开拓海外殖民市场6.20世纪初日本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获得了民族独立,并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
这主要说明()A.帝国主义忙于宰割中国,无暇顾及日本B.明治维新领袖们的“富国强兵”梦开始得到实现C.大力倡导“文明开化”,与西方生活方式接近D.建立了现代化的军队,军事实力超过西方列强7.《大国崛起》中说:1868年成为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开始了著名的明治维新。
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134人教PPT课件

1869年2月开始,正式向美国荷兰提出修
约要求,但未成功;
1871年夏日本通知各国要求修约;
1871年8月19日,日本与夏威夷订互惠
条约;
1892年英为了利用日本对抗俄国,取消
治外法权、关税自主权成功; 1910年发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通知,
谈判修约
同时着手签订新的主权对等的互惠条约,
1910年,向11个欧美国家发出了 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通知,涉及
D、《日本帝国宪法》颁布
2、19世纪后期,日本之所以要制定一部宪法,其最 主要的原因是
A、农民负担加重
B、中小地主对明治政府改革的不满 C、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和农民暴动
C
D、明治天皇加强权力的需要
3、日本明治维新产生的作用有①推动了日本政治 民主化 ②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强国 ③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之路 ④使日本彻底扫除
第4 课
课标要求
识记1889年日本宪法的制订、开始实现“富国强兵”,废除 不平等条约,对朝鲜、台湾的侵略。
理解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日本能成为东方强国并踏上对 外扩张之路与明治维新的关系。
运用 探究近代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日本和亚洲各 国产生的影响。
1
温故而知新
▪ 政治:废藩置县 四民平等 ▪ 经济:币制改革 土地改革 地税改革 殖产
世界体系:日本的崛起使世界格局增加了一个新的 竞争者,使得国际关系体系的范围扩大化内容复杂化
积极:日本的崛起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具有一定 启发,使得亚非拉国家开始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努力
项目 明治维新(19中) 成功
戊戌变法(19末) 失败
资义发展水平较高
社会 背景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背景 内容
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第3课 明治维新
影响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简单了解日本
日本的由来
公元前1世纪小国林立
4世纪统一
7世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①镰仓幕府
12世纪末幕府统治
(1192——1333年) ②室町幕府
对比探究:日本幕府锁国政策和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有什么不同?
日本:主要是防止外部侵略
清朝:主要是封建统治者的盲目自大
相同点:
(1)都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2)都是为维护其封建统治
幕府的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材料一、
材料二:在棉纺织业中, 商人以“出机”、“换 棉”等形式给生产者提 供棉花和织机,让劳动 者在自己家中织布,按 成品多少付给工资,控 制了农村家庭手工业者。
1853年
英美、国俄东印、度法舰、队荷兰和日签订类似条约 ,列 强取司得令领佩事里 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
日设置租《界日、协美定亲关税善权条。 约》
思考: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1、打开日本国门,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加深。 2、冲击着日本社会,激化社会矛盾,进一步动摇幕府统治。 3、西方列强殖民侵略客观上刺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反对幕府 统治,要求改革呼声更加强烈。
5.结果:“大政奉还” 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
思维拓展:幕府为何要“奉还大政”给天皇?
目的: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 保留实际权力。
该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馆。1867年,萨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 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席卷包括京都在内的幕 府管辖区。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8.4走向世界的日本(共30张PPT)

发 表高见
1、列举英法美德的宪法名称及其政体类型。 2、日本以哪国为师呢?
【资料回放】1882年,伊藤博文来到德国,8月的
一说天:,“德 从国 日皇 本帝 天威 皇廉的1、一利世益介接出绍见发英了,召伊法开藤状国博会文况并,不他值对得伊庆藤
贺。”“即使迫不得已召开国会,也不必在宪法中规 定政府预算须经国会批准,伊藤先生应该设法解决万 一国会不批准预算时的周全之策。”伊藤博文大有所 悟,威廉一世的观点直接影响到日本宪法的一些原则。
相同点:形式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结论:君主立宪制各有特点,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
二、风起云涌的强国之路
——崛起为东方强国
看下列图片,日本崛起有利的国际国内条件有哪些?
图一
图二
图三
国际:清政府镇压农民起义,列强忙于宰割中国;
国内:明治政府积极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自主学习: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的表现?
富国
从日本明治维新中得到哪些启示(抄)
1.顺应历史潮流; 2.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综合国力; 4.学习西方时,要有选择性,不可盲目西化; 5.不能以邻居的灾难成就自己的发展,要和平崛起或 互利双赢。
四、敢问路在何方?
——反思日本近代化之路
严峻的现实困境
警
日
惕
本
军
评价: 特点:形式上确立君主立宪;实质是天皇专制
(1)历史的进步性:
性质上: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形式上: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 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作用上:标志日本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 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 代天皇制 影响上: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第戊戌变法

根源:黑船事件后,民族危机加深 直接原因:幕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
中心是“攘夷”, 2、标志: 1860年,刺杀井伊直弼 为“攘夷”而尊 王 3、口号:“尊王攘夷”
中下级武士、部分大名、富农、工场主和商 4、基础:
人
5、武装: “奇兵队”,抗击外来侵略
6、局限: 寄希望于幕府改革,没有明确提出倒 幕;盲目攘夷 7、结果:1863年,8月幕府发动政变,尊攘派 被赶出京都,运动失败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 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19世纪中后期,德、 意、俄、美、日等国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推 动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其中,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 本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工业革命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工工 业业 资革 本命 主的 义进 的行 发和 展
富 国 强 兵
脱亚入欧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一、1889年日本宪法
1、背景 农民暴动 社会矛盾尖锐 中小资产阶级掀起“自由民权运 动” 2、目的: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3、内容:实行君主立宪制
天皇
协 助 天 皇
神 总揽统治权 圣 行使立法权 不 掌握军队统帅权 可 议会 内阁 枢密院 侵 犯 直接对天皇负责 使立法权
5、19世纪70—80年代推行的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文明开化 运动 6、1872年开始进行以取消旧军制建立新军制为 核心的军事改革
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1、废除旧体制
措 施 意 义
“废藩置县”
①有利于明治政府各项措施顺 利施行 ②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建立起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相适应的社会体制
第一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ppt课件

世资 界本 范主 围义 内制 确度 立在
日本简介
远古时代日本与 亚洲大陆连在一 起,约12000年 前因海水的进退 与大陆分离
赏樱会
日本的由来 公元前1世纪小国林立 4世纪统一
7世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2世纪末幕府统治 镰仓、室町、德川
大和民族 皇孙悠仁
日本武士
将军与大名的家臣。武士从将军或 大名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 将军或大名,属于职业军人,有佩 刀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基础。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德川幕府的统治状况
政治:封建等级制度 经济:封建领主经济 外交:闭关锁国政策
幕藩体 制
性质:封建军事性
特点:双重政府、封建等级
基础:武士阶层
德
日本幕府锁国政策
川 齐 昭
积1)极严作禁用国:人一外贸定,程驱度逐上外抵国制商人了及西传方教的士殖民 侵2)略限,制维贸护易统范围治:. 限长崎,仅通中国、朝鲜、
片面最惠国待遇
1855年《日俄亲善条约》
设置租界
1856年《日荷亲善条约》…… 协定关税
看书归纳条约内容,并结
合课本内容回答“开国”给日 本带来了什么影响?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资 本
希望摆脱傀儡地位
天皇
幕
主 义 生 产 关 系 的 形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府
将军
幕府 已
成
大名 有些从事工商业
为
武士
经济状况恶化 不满情绪增强
众 矢
结成 和 发论3:商品经济农业民者的、发手工展和生 进活 行资日 反益 抗本贫 斗主困争 义萌芽之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