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整理鼓舞士气的诗词90句

新整理鼓舞士气的诗词90句
新整理鼓舞士气的诗词90句

鼓舞士气的诗词90句

鼓舞士气的诗词():

1、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2、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欲穷千里目,更上层楼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宁为百夫长,不做书生

鼓舞士气的诗词(二):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步出夏门行》

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7、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司马迁

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屈原

10、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韦道安》唐柳宗元

1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王昌龄

1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14、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失题》清秋瑾

1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16、有志者事竟成也!――刘秀

17、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樽常在旁。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太行王屋何

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自嘲》――陆游

18、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与陈伯之书》南朝丘迟

19、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2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三国曹操

21、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曹植《白马篇》

22、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23、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

24、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与陈伯之书》南朝丘迟

25、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2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

27、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文天祥

28、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后汉书》

2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格降人才。――《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30、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咏史(二)》左思

3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3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3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陆游

鼓舞士气的诗词(三):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2、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7、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1、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2、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9、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2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2、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2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24、位卑未敢忘忧国。――

25、察己则能够知人,察今则能够知古。――

2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2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8、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2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3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34、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3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36、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3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1、春风得意马蹄疾,日看尽长安花。――

4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3、臣心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44、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45、会当凌绝顶,览众山小。――杜甫

46、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47、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4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49、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50、不飞则已,飞冲天;不鸣则已,鸣惊人。――司马迁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 知识点归纳 诗词五首 1.《饮酒》作者是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字号五柳先生,他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前两句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设问) 这两句承上两句,自问自答,言语之间饱含自豪和自足。心远指的是心志高远,有此心境遂能免于“车马喧”,其地得以自偏。这里表现出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客观景物衬托出诗人闲适的心情。“悠然、见”用得很妙,“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和惬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紧承上句,写南山暮景。渲染了隐居之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诗人从飞鸟晨出夕还的景象,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点明主旨: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言有尽而意无穷) 本诗主旨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

描述,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2.《春望》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诗人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认为诗中所写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向种解释实质上有相通处,都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前四句统在题目的“望”字中,诗人视线远及近,视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感情隐而显,弱到强,逐层推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自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是写实,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本诗中“望”字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渴望战争尽决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诗文充分

经典古诗词名言名句大全

经典xx名言名句大全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xx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xx》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xx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xx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xx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镜破不改光,xx不改香。——xx 君子坦荡荡,小人xxxx。——xx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xx xx于xx,风必摧之。——《旧唐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xx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xx》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不可同日而语。——《汉书》 百闻不如一见。——《汉书》 精诚所至,xx。——《xx》 举大事者,不忌小怨。——《xx》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汉·韩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课时练习题 附加答案

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 课时训练 阅读《饮酒》,完成1、2题。 1.下列对《饮酒》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空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这里有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作者想说却不知怎样表达。 2.“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用诗中句子回答)阅读《春望》,完成3—5题。 3.下列对这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的“国破”指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全诗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 保家卫国的感情。 4.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 5.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个名句的妙处。 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6、7题。 6. 第三、四句分别从、两个角度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创造出一种的气氛。 7.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

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战场血迹,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 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课时训练答案 1.A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D (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4.草、木、花、鸟。 5.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 6.听觉视觉苍凉悲壮 7.C

诗歌鉴赏谋篇布局 之某诗句的作用知识点与训练题

一、复习目标: 从诗歌的谋篇布局入手,整体理解诗歌内容,掌握结构类题目的解题策略。 二、考纲解读: 本考点属于高考《考试大纲》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内容。结构技巧的考查,多数以考查诗句的作用为主。 三、知识梳理: (一)篇章结构总括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诗歌的结构是为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服务的,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重章叠句铺垫照应过渡 3.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二)结构技巧的常用术语:统领全篇、开门见山、线索、抑扬、层层深入、铺垫、照应、重章叠句、承上启下(过渡)、以景结情、卒章显志。 ①铺垫,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②照应,包括首尾照应和照应文题两种,照应要答出“什么”和“什么”相照应(景还是情)。其中,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③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如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④考查句子的作用,要注意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首句考虑的答题角度有:内容上写了什么,点明什么,渲染气氛,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结构上:总领全诗,为下文的什么作铺垫。中间句的作用在结构上考虑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什么,引起下文的什么或为下文的什么作铺垫。结尾句在结构上考虑照应,如果是写景的句子,考虑以景结情,如果是议论的句子考虑卒章显志。在具体回答问题时综合考虑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 如承上启下: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结构上,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⑤以景结情是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使诗歌形象含蓄、耐人咀嚼,让读者感到意犹未尽。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⑥卒章显志是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例一:《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例二:《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100句经典古诗词名句及解释鉴赏

100句经典古诗词名句及解释鉴赏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为人却没有道德,不死还有什么意思。(如果做人可以不讲究仪表,那还不如死了呢!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多被引用自作自受时的感受。也可以理解为:人的命

运是可以改造的,所以“天作孽,犹可违”,但是自己不上进,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自己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顺随善良就像登天一样艰难,顺随恶行就像山崩地裂一样迅速坠落,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处在安全时期也要考虑危险可能存在,考虑到这个就会去准备,有了准备就免去了危险。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人不是圣贤,都会犯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错,如果犯错了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聪明,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有智慧;能够战胜他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够战胜自己的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初二重点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初二重点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归纳重点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提高语文成绩,在初二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由本人为大家整理的初二重点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二重点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一) 云南的歌会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ǐ西糯nuò米酬和hè 忌讳huì 即物起兴xìng 龙吟风哕huì 柞zuò木林 点拨:"和"是多音字,应结合语境正确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pì) 譬喻(xī)熹微(chún) 淳朴蹲(jù) 踞 3.解释下列词语。 (1)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2)生面别开: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3)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4)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2.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云南的歌会》选自《沈从文散文选》,原文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作者沈从文是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称谓)。 初二重点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二) 吆喝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招徕lái 铁铉x uàn 囿饽yòu bō 饽钹bō 荸荠bí qí 秫秸shú jiē 2.解释下列词语。 (1)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2)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3)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 (4)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 2.听过相声《卖布头》或《改行》的,都不免会佩服当年那些叫卖者的本事。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萧乾,作家、记者、翻译家。《吆喝》选自《北京城杂忆》。 初二重点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三) 诗五首

中国古诗文经典名句100句

中国古诗文经典名句100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4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4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5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5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5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30 诗词五首语文版知识点练习第九篇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30 诗词五首语文版知识点练习第九篇 第1题【单选题】 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 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B、“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 的残酷剥削。 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 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D、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 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对《己亥杂诗》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 C、“落红”一句,从字面上理解:花成泥,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从内涵上理解,表达了一种奉献精 神。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 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对《己亥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浩荡离愁白日料,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乡路上根据见闻感受写的组诗中的一首。 B、首句极力渲染了诗人辞别京师返乡时无边的离愁别绪。 C、“落红”即落花,诗人以“落红”自喻,咏物抒情。 D、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厌倦之情。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知识点梳理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 《杂诗》王维 1、解题: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在他乡异地偶然遇到来自故土的旧友,自然唤起强烈的思乡之情。全诗以白描手法,于平淡无奇中简洁而形象地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 2、课文分析: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①连用两个“故乡”看似重复,实则形神毕现地表达了游子的欣喜之情。 ②“应知”一词生动地表现了“我”急于了解故乡风物人情的殷切思念。 ③短短十个字,把“我”在特定情境下的感情、心理、神态等刻画得栩栩如生。 ④“故乡事”应该包括很多很多事,为什么“我”唯独眷恋着“绮窗前”的寒梅呢? 答:一般来说,人的思乡之情往往是和那些跟自己关系密切的事物相联系的。可以这样设想,“绮窗前”的寒梅与“我”在家乡时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使“我”想起家人的亲情和友人的温馨。诗人通过“寒梅”这个意象,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 3、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以及作者对高洁人格的执着追求。 《夜雨寄北》李商隐 1、解题:这是作者羁旅巴蜀时寄给友人的一封信。 2、课文分析: ①君问归期未有期:句中包含着一问一答,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②巴山夜雨涨秋池:借景抒情,写处境与感受。夜雨池涨,烘托了秋思。景中透情,委婉清新。以“巴山”指明地点,以“夜”“秋”点名时间,以“雨”指出环境。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写未来的欢聚。紧扣“夜雨”,由怀念转而写希望。描绘诗人自己对未来的希望与设想。 B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明确:面对巴山的凄风苦雨,想象到什么时候才能还乡,同友人对坐灯下促膝长谈,共剪烛花,那时再回想如今的寂寞难耐和孤苦心境,定是苦中有乐,忆苦思甜。) ④朗读前两句,要融入作者的思亲之情,读后两句,要读出作者心中的希翼。 3、思想感情: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以及对美好相逢的期待。 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 【注释】①淮(huái):扬州。②离亭:驿亭。亭 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③杨花:柳絮。④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⑤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 1、课文分析: (1)一、二两句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结合。点出别离。 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 (2)“愁杀”二字将友人的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 (3)想象一下“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借景抒情)的画面: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南去。

国学经典古诗文名言名句精选

国学经典古诗文名言名句精选 潘秉雄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8.无欲速,不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0.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 1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 12.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9.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 2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2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 2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2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2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9.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 3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32.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3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3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论语·为政)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9.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41.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 氏) 42.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4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4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 4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46.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47.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 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50.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5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 子·离娄下) 5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5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5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第24课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知识点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知识点+同步练习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二、故事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三、理解诗义 【注释】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如此、这样。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悠然:自得的样子。 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古诗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五、课文主题 《饮酒》(其五)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高尚节操,表现了诗人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之后的恬淡心情。

2019-2020年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1 诗词五首知识点练习第三十九篇

2019-2020年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1 诗词五首知识点练习第三十九 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对诗歌主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春望》抒发了安史之乱时期,诗人感时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B、《泊秦淮》批判了秦淮歌女不关心国家前途,只顾卖唱逗笑的无耻生活。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通过风雨把现实和梦境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愿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 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D、《过零丁洋》中作者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定决心。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 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簪,妇 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选出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珍羞(xiū)金樽(zūn)宗悫(kè) B、投著(zhù)塘坳(ào)大庇(bǐ) C、突兀(wù)瀚海(hàn)挂罥(juàn) D、风掣(chè)狐裘(qiú)岑参(cēn)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 鸟,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 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 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 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______,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______之情。 【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知识点复习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知识点复习新人教版1.文学常识 陶渊明:东晋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他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 李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词人,代表作有《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 2.思想主旨 《饮酒》: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春望》: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赤壁》: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诗人的自负感慨,吐露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也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偶然的侥幸。《渔家傲》:词人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梦游的方式,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3.重点问题 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是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采菊东篱下”本是写实,因为陶渊明爱菊,寄予菊花以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东篱”则象征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而“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都显然

古诗词经典名句500句

古诗词经典名句500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南?关雎) 2、昔我往矣,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求。(诗经?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风?采)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诗经?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为。(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5、他山之,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5、欲加之罪,患辞。(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7、不去庆父,难未已。(左传) 28、外举不弃仇,举不失亲。(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检测卷含答案

知识点 一、我会认 鸳yuān(海鸳)海鸳是信天翁的别称。鸯yāng(鸳鸯)惠huì(恩惠) 崇chóng(崇尚)豚tún(海豚) 减jiǎn(减少) 二、我会写 融(融化)(融合)(融通) 燕(燕子)(乳燕)(燕窝) 鸳(鸳鸯)(海鸳)(鸳凤) 鸯(鸳鸯)(鸯锦)(鸯龟) 惠(恩惠)(实惠)(优惠) 崇(崇尚)(崇高)(崇拜) 芦(芦苇)(芦柑)(芦荟) 芽(发芽)(豆芽)(麦芽) 梅(梅花)(杨梅)(腊梅) 溪(小溪)(溪水)(溪谷) 泛(广泛)(泛滥)(泛应) 减(减少)(加减)(减肥)

三、易错的字 融:左下里面是“点、撇、横、竖”;崇:上下结构,下面是“宗”。 四、多音字 行xíng(行走)háng(银行) 得dé(得到)děi(我得) 地dì(地球)de(高兴地) 五、形近字 芽(芦芽)牙(牙齿) 庐(庐山) 六、近义词 融—溶暖—热满—遍 欲—想尽—完添—增 七、反义词 迟—早香—臭暖—冷外—里(内)短—长晴—阴减—加晚—早 八、诗意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意思:春天来了,在明媚的阳光映照下,山河无比秀丽。春风中飘散着花草的芳香。溪边泥土湿软,小燕子翩翩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三衢道中》 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我)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投下的树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许幽趣。 九、课文主旨 《绝句》是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春日的草堂周围生机盎然的春色。这首五言绝句,格调高远,意境清新,勾勒出一幅春天的

古诗文经典名句500句

中国古诗文经典名句500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五首 赤壁

《赤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杜牧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全诗;理解诗的含义; 2.能力目标:学会赏析诗歌的方法,提高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杜牧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全诗;理解诗的含义; 2.教学难点:赏析诗歌反面落笔、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讲授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导入。询问同学们看到今天的课题后,头脑中最先想到的是什么事情?请同学们来完成自主预习单第一项,简介“赤壁之战”。教师明确: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 在唐朝,有一位人,路过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作者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这个人就是杜牧,今天我们将要一起来学习他的《赤壁》。 2.作者及作品简介 请同学们完成自主学习单第二项——作者简介 教师明确: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杜牧其人俊朗飘逸,个性张扬,

杜牧确实有才华,而且政治才华出众,但杜牧生活在江河日下的晚唐,政治腐败,杜牧怀才不遇,杜牧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是咏史与写景抒情的七绝。杜牧的咏史,充满着幽默与调侃,饱含借古鉴今之意。有《樊川文集》 这首诗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州(即今湖北黄冈)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3.诵读诗歌 聆听音频,听清字音和朗读节奏;教师范读;同学自由读书;同学个体展示;学生齐读。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含义。 4.解释诗词大意 同学们个体展示预习成果,完成自主学习单第三项。教师明确;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完全锈蚀,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5.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①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东西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②“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③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哲理思考呢?(历史观) (学生讨论探究,组内发言,组外评价。教师明确答案。) 6.本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那么抒发的作者什么样的”怀 “呢?(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