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国学专家、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山 行》
段俊平书法《三阳开泰》拍出高价

段俊平书法《三阳开泰》拍出高价
农历羊年春节临近,在中国最大的艺术品收藏交流平台336艺术网主办的“迎新春——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拍卖会”中,著名书法家、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先生所书五幅《三阳开泰》作品分别以25万的成交价格成功拍出,创下了本场作品拍卖记录。
段俊平书法作品:《三阳开泰》(尺寸:四尺对开)
春花含笑意,爆竹增新颜。
马蹄声声辞旧岁,三“羊”开泰报春来。
羊年新春悄然而至,在中华民族最隆重、最喜庆的传统佳节来临之际,段俊平先生的此书法作品与即将到来的羊年春节相映成辉,寓意祥和。
段俊平书法作品:《三阳开泰》(尺寸:四尺对开)
段俊平先生不仅是著名书法家,还是著名的国学专家和知名管理学者,现任北京东城区书协副主席、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和中华书画艺术产业联盟主席。
他的书法作品在近年的拍卖会中频频被拍出高价,其所著的《中国管理往事》《大道行简》《传承的力量》《企业幸福力》等著作被公认为中国化管理的代表,自发行以来一直领跑经管类销书排行榜。
段俊平先生先后在200多种杂志和报刊发表400多篇新儒学和书法论文,其书法以深厚的国学功底和文化底蕴著称,
并自成一家,品味超凡脱俗,笔法天真自然、古意厚重、意境高远、俊朗飘逸,神韵于筋脉之间有万千气象,是中国当代文人书法的典型代表,深受广大藏家追捧,并被众多艺术机构收藏。
在此辞旧迎新之际,段俊平先生的《三阳开泰》书法作品拍出此高价,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并非偶然。
这充分说明了段俊平先生的精良书法功底,巨大市场潜力,以及受大众的欢迎程度之高。
段俊平书法作品:《三阳开泰》(尺寸:四尺对开)
段俊平书法作品:《三阳开泰》(尺寸:四尺对开)。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以表意,段俊平书法作品中独特的文化情境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以表意——段俊平书法作品中独特的文化情境文: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汉字是世界上少数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也是现有文字中使用历史最长的“老大哥”,虽然几经字体变革,仍旧保留着原来的基本构造和文字内涵。
中国人一直坚信,文字是一种神圣的东西,传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龙亦潜藏”,是冥冥中的鬼神都为人类从此有了文字而战栗,这为方块字蒙上了一层神奇又朦胧的光辉。
所以中国人敬惜字纸,尊重读书人,将文字几乎捧上神坛。
中国的汉字,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已经与中国渊源流长的历史与文化互相融合,承载了中国人独有的精神和文化内涵,所以中国文字的伟大是无与伦比的,它承载了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
自有文字,便有书法,书法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依并生,与中国文字、中国哲学和中华文明息息相关,一部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字史和一部中国文化史。
所以书法艺术的抒情表意功能,就被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展现出汉字的独有魅力,构造属于华夏民族的独特文化情境。
书法艺术对文化情境的构造,以哲学思想来区别,大约可以分为“儒、道、释”三种。
书法作品不但是书法家笔墨技巧的充分展现,更包含了书法家的七情六欲、品德操守,而书法的文化属性,更是我们进行书法艺术欣赏的基础。
段俊平先生潜心传统文化多年,他的书法作品所构造的文化情境,因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所选择书写的优秀文学作品而显得更加精彩绝伦。
段俊平的儒家书法,用现今流行的词语来描述的话,一言以蔽之,“和谐”。
天和则上应天道,地和则谨遵造化,人和则天下安平,太和之道成焉。
这也是书法的理想境界。
书法的和谐并非仅仅是线条均匀简练,而是首先通过错落有致浓淡不一的艺术手法,形成一种平衡的和谐之美。
与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以和为贵”、“不过不失”等等思想和价值观,形成了完美的统一。
他的儒家书法作品往往刚健有力,推崇自强不息、人定胜天的坚定和自我珍重、惜德胜于惜身的道德操守,譬如“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等作品,不但写照儒家的高贵品德,更体现出段先生以儒家思想打磨自身而显现出的艺术家情操。
跋淘题字

跋淘题字
程正揆跋李唐《江山小景图》
程正揆,字端伯,号鞠陵,青溪道人。
湖北孝感人。
明时任翰林院编修、尚宝司卿,入清又任工部左侍郎。
擅山水,书法擅楷书、行书,师法李邕、颜真卿,结体平正中寓奇险,丰韵萧然。
髡残题《山水册》
髡残,俗姓刘,入清为僧后名髡残,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等,湖广武凌人。
擅画山水,师法王蒙,与石涛合称“二石”,又与朱耷,弘仁,石涛合称“清初四画僧”。
恽格题王翚《秋山红树图》
恽格,字寿平,又字正叔,号南田,一号白云外史、云溪外史、东园客、巢枫客、草衣生、横山樵者,江苏武进人。
画工山水、花卉。
书法精行楷,兼禇遂良、米芾,融会贯通,自成格数。
王顼龄跋颜真卿《祭侄文稿》
王顼龄,字颛士,一字容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江南华亭人。
康熙丙辰进士,官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赠太傅,谥文恭。
有《世恩堂诗集》。
高士奇跋《绛帖》
高士奇,字济人,号江村、瓶庐,赠号竹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官至礼部侍郎,谥文格。
能诗、善书法,精赏鉴,家藏名迹颇多。
段俊平书法艺术赏析—观字知人,洗尽俗尘返天真

观字如人,洗尽俗尘返天真——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先生书法艺术赏析作者:醉梅近来颇爱段俊平先生的草书,盖因品鉴书法作品格外能触及书法家的品格与天性,而草书尤甚。
清朝著名的理论家刘熙载在他所著的《艺概》中道:“观人于书,莫如观其行草。
”这与庄子“醉之以酒,而观其侧”的出发点异曲同工,大约人在极放纵极投入极忘形的时候,是很难虚伪矫饰其真性情的。
醉酒时如此,纵情书写时也是如此。
观看段俊平先生的书法作品,最大的感触是赏心悦目。
每幅书帖中运笔圆转如轮,起落浑然一体、笔意连绵不断,作品不流于形式、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流畅,大有“道法自然”之旨。
笔画间的天真之意,并非不解世事,实则是出入红尘已无碍这种完满后无所畏惧也无所遮掩的天真淳朴,是天性的自然流露。
之所以段先生能达到如此境界,大概还是与平生的经历脱不开关系。
段俊平先生除了是蜚声远近的书法大家,还是著名的国学专家,他幼承祖父言传身教,埋首书斋,潜心文墨,对执笔的种种技法堪称烂熟于心,所以已经从追求“术”上升到了追逐“道”,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求道之途与中国传统文化合而为一,难以分割。
而段先生熟读国学经典,深谙释道精髓,这才能破除藩篱,返还天真。
观其字,知其人。
段先生的书法作品已经跳出了炫技的怪圈,以技法为表,以神韵为里,以字写情,以字述志,以字舒胸臆,却又不留一点刻意的痕迹。
例如他的大字书作《天地五行》,用墨饱满,行笔流畅如意,沉稳如千年古刹,大气如远望沧海,意态浑厚中不失飞扬之态,尤其以最后一个“行”字最为俊逸超脱,酣畅潇洒。
全幅作品毫不夸张弄险,却屡见笔锋间奇崛之态,正可谓“大成若拙,大巧不工,然锥处囊中,其锋自见”。
《天地五行》作者:段俊平2014年纸本拜读段先生的书法理论可以看出,他品鉴名家书作,更重视作品的文化性,也正是因为书法体现了一个人的性情、文化修养,乃至格局。
如苏东坡所言,书法讲究的是“神、气、骨、肉、血”,犹如一个完整的生命,缺少任何一个关键因素,都不能称得上是一幅佳作。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中国书法是中国人的文化图腾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中国书法是中国人的文化图腾作者: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中华书法是世界上一门独特的艺术,也是一门只属于中国人的文化现象。
中华书法与中国文字、中国哲学和中华文明息息相关,一部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字史和一部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字是奇妙和充满某种神秘色彩的,从传说中的中国造字的鼻祖仓颉被神化的故事中,中国的汉字就已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在中华民族光灿夺目的历史画卷里,仓颉是一位介于神话与传说之间的人物,传说中仓颉是“龙颜四目”,“声有睿德”(见《论衡》,《吕氏春秋》),有四个眼睛,据《淮南子》)记载仓颉在创造文字时“天雨粟,鬼夜哭,龙亦潜藏”。
之所以如此形容,中国人始终相信汉字是上天赐给中国人的神物,汉字是天赐之物。
中国汉字一直被中国古代先人看做是上天赐予中华民族的神物。
所以在仓颉的故乡陕西白水,至今还有敬惜字纸的习俗。
在老一辈人的心目中,字和纸是带有仓颉圣灵的神物。
一小片写有字的纸,不管多么破烂无用,绝不乱扔,也不用来揩擦污物,而是收藏起来,装入干净的瓷瓮之中。
等积累多了,于晴天无风之日,洗净手脸,取出来携到荒郊野外,焚香叩头,点火化焚,用净物将灰包裹,埋于地下,或弃灰与河水中,名为“清水祭”,取意万古长流。
谁要不这么办,那就成了对仓颉不尊的造孽行为,人人都会指责。
严重者,全族对其惩罚。
小孩因不懂而有违此忌时,家长一面大加教训,同时又忙烧香叩头许愿求仓圣爷饶恕。
敬惜字纸对学生要求更严。
学生于每早上学前必要洗净手脸,脏手不能摸书提笔。
推及学校,每校都有化纸炉,化掉的纸灰必埋于净土之中。
直到现在,儿童上学时必须洗净手脸。
入学拜圣。
在白水,孩子到了上学念书的年龄,父母给孩子洗净手脸,穿上新衣长袍,戴顶礼帽,持香纸贡物,到仓颉庙内给仓圣爷烧香,祈求仓圣爷保佑,让孩子读书长进,步步高升。
枕书辟邪也是中国人过去的习俗,字能辟邪除病,这是过去白水人的普遍说法。
在白水人们认为谁要中了邪魔,就让枕书睡觉,说是邪魔害怕字书,用以驱除,病就会好。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浅论书法的抒情表意功能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浅论书法的表意抒情功能作者: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段俊平在各式各样的书法展中,我们经常看到一种有悖于传统书法创作的所谓现代化书法,“它故作晦涩,采用陌生的形式,自觉地开展试验, 并存心使观众不安”1,也听到一些标榜现代派的理论家到处宣言,反叛传统,标新立异,试图把书法变成一个纯粹的技法,让人不可捉摸。
对于书法初学者来说,难免茫然。
艺术叙述形式的演变是由文化环境驱动的,并与历史现实相适应,书法现代派的产生,自然跟当前时代的表述困境密切相关,也是我们在书法理论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但笔者以为,虽然现代派的呼声很高、很热闹,但并不是书法的本来样子,也不代表书法的未来发展。
书法应该是什么样的?庄子与惠施在讨论“鱼之乐”时,各执其词,最后,庄子说:“请循其本”。
意即不要争了,我们回到事务的本原上去吧。
面对现代书法派别林立,各自宣扬自己的主义,我们也可以说“请循其本”,回到书法的本质上来看一看。
书法的本原是什么?书法首先是汉字,是语言的载体,这是书法的基本功能。
现在,用毛笔写信记事,已经很少见了,但是,当我们要写一个书法作品时,还是要琢磨写什么好,不同的主题,我们选择不同的文字、不同的内容。
可以看得出来,就算书法成为艺术,书法抒情表意的基本功能仍然存在。
笔者以为,书法的发展,万变不离其宗,一副作品,总是有其内涵存在。
本文将通过书法蕴含的喜怒哀乐、品学德性、庄道禅儒三个方面,论述书法在各种形式的表象下,依然脱离不了它表意传情的基本功能。
欲书先散怀抱书法的表意抒情功能,首先表现在书法作品中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思想,一副能打动人心、有收藏价值的书法作品,是因为字里行间蕴含着充沛的感情,或喜、或悲、或怒、或哀,纵使相隔千年、万水千山,我们依然能隔着时空的距离,遥想创作者挥笔时的情景,产生心灵共鸣。
对书法创作状态的论述,最早也最为大家熟知的当属西汉文学家杨雄的“书为心画”说,但更直接、更深入的却是蔡邕。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是以文化为底蕴写照本心的艺术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是以文化为底蕴写照本心的艺术——段俊平先生访谈录文: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记者:有句对您作品的评论,我记得是“自然之美“,您对此怎么看?段俊平:这是莫言先生对我书法给的评论,他们比较喜欢我的书法,认为我的书法有自然之美,我本人不是走现代化书法路子的,比较追求自然还有和谐的风格,用道家说法,大概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路子。
汉字的起源就是祖先对自然与人的本质的心灵观照的自然产物,汉字也就是源于自然的象形文字,所以我坚持认为,自然美是书法美的根本特征。
所以不能刻意强求技法,书法写照的是你自己的心,才能做到本真。
自然美,来自于书法作品的真率,它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
庚肩吾的《书品》提出书法作品要符合“天然”之美,也就是这个道理。
自然之美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书法是作者感情的真实流露,书法中一定是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思想的,一幅能打动人心、有收藏价值的书法作品,是因为字里行间蕴含着充沛的感情,喜怒哀乐都非常鲜明。
所以我们欣赏名家书作,纵使相隔千年、万水千山,我们依然能隔着时空的距离,遥想创作者挥笔时的情景,产生心灵共鸣。
书写者和欣赏者通过客观作品主体,实现情感的共通和思想上的共鸣,也就是”书,心画也“的真正涵义,这也是“自然之美”的另一层面。
记者:段老师,您有许多“禅意书法”方面的作品,那么您对禅宗与书法的关系是如何看的?段俊平: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朵根植在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花,而一个民族的文化、性格、精神、思维方式等的形成,又离不开其民族所信仰的哲学宗教。
自佛教传入中国,与本地的哲学思想互相碰撞、互相融合而形成禅宗后,禅宗思想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之一,所以中国的书法、绘画都受其影响,诞生了很多流派。
古代称这一流派叫”性灵“派。
我写禅意书法,取的是禅宗“真意”,并不在于书写的形式和技法,而是注重这里面的“意境”。
至于禅宗和书法之间的关系,我认为书法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沉淀累积下了丰富的内涵,古人也在每天的把笔搦管中培养出对于线条的高度敏感,下笔的每一个笔画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表现着内心的起伏轨迹,其崇尚心与性的流露与禅门的“本性是佛”和“了悟”在本质上有着许多共通之处。
禅意书法 逍遥人生: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段俊平

禅意书法逍遥人生: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段俊平本文转载自《新华网》“一幅字,如果不跟作者的感情和精神世界相结合,这幅作品就是没有生命力的。
中国的书法之美超越形式美,有内在美,只有有内在美的作品才能流传后世,引人共鸣”。
在段俊平个人书法艺术展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段俊平对记者诠释自己的艺术之道。
段俊平院长是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国学专家,也许正因为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其书法随意之间,尽显意境之美、超越之乐。
他强调书法的文化价值,追求书法背后的内涵传承,他说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兵火战乱还是朝代更迭,书法都以强大的生存力演绎着鲜活生命的传奇,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国书法在黑与白、点与线的千变万化中,完成了生命玄妙的精神创造与渲染。
在段俊平看来,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的是传统、精神和民族的特征。
段俊平生在儒学书香门第,受祖父影响,幼时便拿起毛笔胡乱涂鸦,几十年下来,书法成了他一生的知音。
在书法展会中,记者仔细观摩他的书法集和代表之作,只见其作品品味如清风出袖、超凡脱俗;笔法天真自然、骄快飞扬;禅境清雅和畅、写意写心;充溢着一股筋脉相连、古朴飘逸的神韵。
他说,真正上乘的书家必须达到书品与人品统一,书艺一道,尤重人品。
“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诸朴。
”他进一步解释:“你看‘人’字很简单,但大道行简,写好这个字对练书法的人却是很难的”。
说完,他拿起墨笔,挥笔写下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他指着“人”字的一撇说,“写这撇时,用笔要徐涩顿挫,以曲写直,不断蓄势,这恰似人生阴晴圆缺、运数起伏跌荡、转流不息,所以告诫人生如身处穷困、渺小、卑微之境,要有静心和耐心,柳暗花明之事终将到来。
如处荣华富贵之境,要从从容容,朴实自然,不要傲慢张狂,要有平静心和平常心。
”稍一停顿,他接着说,“写‘人’字的一捺要书写时伸展舒畅,底蕴充足,还要在知进知退中用藏锋,这就要人听天命,尽人事,知进退,上善水,度年如日,滴水穿石,这样才能大雅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国学专家、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山行》
唐诗欣赏《山行》(配书法作品图)
诗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参考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诗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
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
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
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
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
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
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