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焊缝射线照相检验实施细则

合集下载

钢结构焊缝X射线探伤检验指导书

钢结构焊缝X射线探伤检验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一)Task Steering(第一版1nd edition)编制:审核:批准:执行日期:2007年10月20日1.目的Purpose1.1为使钢结构的部件和焊缝采用X射线检测时其全过程的操作规范化,以便获得合格的透照底片,正确反映产品质量。

Standardize the whole process of X-ray inspecting in order to acquire eligible negative reflecting quality of products correctly.2.适用范围Applied scope2.1本规程适用于钢结构中板厚3~40mm的对接焊缝的射线透照检测。

Thisregulations is applied to radial inspecting of butt weld of 3~40mm thickness steel structure plate.3.引用标准Quoted standards3.1ANSI/AWS D1.1(2006) “Structural welding code-steel”(钢结构焊接标准)3.2ASTM/E 747(使用金属线透度计控制射线照相检测质量的方法)3.3ASME SEC .V3.4ASME B31.34.实施步骤Procedure of performance4.1人员的要求Requirements of personnel4.1.1从事射线照相检测的人员,必须掌握射线探伤的基础技术,具有足够的部件和焊缝射线探伤经验,并掌握一定的材料,焊接基础知识。

Theperson who inspect must know basic technology of NDT, basicknowledge of welding and material but have enoughexperience.4.1.2探伤人员应由相关部门无损检测考核委员会培训和考核,并持有相关部门无损检测考核委员会认可的RTⅡ级或以上资格证书,才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检验工作。

焊接拍片检测标准

焊接拍片检测标准

焊接拍片检测标准
焊接拍片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焊接接头的内部缺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焊接拍片检测标准:
1. ASME 标准: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焊接检测的标准,其中包括拍片检测标准。

例如,ASME BPVC 第 V 卷包含了关于焊接拍片检测的详细要求。

2. AWS 标准:美国焊接学会(AWS)也制定了一些关于焊接检测的标准,其中包括拍片检测标准。

例如,AWS D1.1 钢结构焊接规范中包含了关于焊接拍片检测的要求。

3. EN 标准: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EN)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焊接检测的标准,其中包括拍片检测标准。

例如,EN 12567 钢焊缝射线检测标准中包含了关于焊接拍片检测的要求。

这些标准通常涵盖了焊接拍片检测的技术要求、检测设备、检测方法、缺陷评定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的标准选择应根据焊接接头的类型、应用领域、法规要求等因素进行确定。

在进行焊接拍片检测时,应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检测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以确保检测过程的质量。

钢结构焊缝射线照相检验实施细则

钢结构焊缝射线照相检验实施细则

钢构作业指导书钢结构焊缝射线照相检验文件编号:版本号:编制:批准:生效日期:钢结构焊缝射线照相检验实施细则1. 检测依据1.1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2 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1.3 TB10212-2009铁路钢桥制造规范1.4 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1.5 GB/T3323-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2. 适用范围:适用于2~50厚材厚度的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材料对接焊接、钢管对接、焊缝的X射线探伤。

3.设备仪器X射线机(型号)具备有足够的穿透力4. 检测技术要求4.1按照GB50205-2001规范中第5.2.4条的规定,当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应采射线探伤,其检验等级及缺陷分级按表1执行。

表14.2按照TB10212-2009规范中第4.9.14条的规定,对于母材厚度小于或等于30mm(不等厚对接时,按薄板计)的主要杆件受拉的横向、纵向对接缝除按表2的规定进行超声探伤外,还应按接头数量的10%(不少于一个焊接接头)射线照相检验。

探伤范围为焊缝两端各250~300mm,焊缝长度大于1200mm,中部加探250~300mm。

对表面余高不需磨平的十字交叉(包括T字交叉)对接焊缝应在十字交叉中心的120~150mm范围内进行100%射线照相检验。

射线透照技术等级采用B级(优化级),焊缝内部质量达应到II级。

4.3按照JTG/T F50-2011规范中第19.6条的规定,射线探伤的质量分级、检验方法、检验部位和等级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5.检测前的准备5.1 仪器准备:X射线机按操作规程训机5.2 材料准备:适用合格中胶片、增感屏、暗袋、像质计,配制相应要求的显、定影液、准备好各类铅字、箭头、中心标记,搭接标记、贴片框及防散射的铅垫板。

5.3 工具准备中心指示器,钢板尺或卷尺、石笔、油漆以及原始记录本。

钢结构工程焊缝质量检测见证取样

钢结构工程焊缝质量检测见证取样

钢结构工程焊缝质量检测见证取样
一、依据标准
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2.《刚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11345-89
3.《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JG/T203-2007
4.《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3323-2005
二、检测内容和要求
1.超声波探伤内部缺陷(使用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
2.射线检测内部缺陷(使用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当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做出判断时)焊缝外观质量及尺寸偏差检测
三、抽检比例和检测条件
1.抽检比例
一、二级焊缝按焊缝处数随机抽检3%,不少于3处。

1.检测条件
(1)超声波检测时,采用一种角度探头对焊缝进行单面双侧检测,当板厚大于100mm时应进行双面双侧检测。

检测时对被检测焊缝进行表面清理,保证良好的声波耦合效果。

(2)射线检测时,一般可以采用A级透照技术等级,检测时当工件表面不规则状态或覆层可能给辨认缺陷造成困难时,对工件表面进行适当清理。

(3)焊缝外观质量检测与尺寸偏差检测,一般在焊缝焊接完毕后表面冷却后随时可以检测,如有迟延性缺陷,应在焊接完毕冷却24小时后进行。

四、技术评价
焊缝等级为一级焊缝,按探伤标准缺陷分级结果为II为合格,焊缝等级为二级焊缝,按探伤标准缺陷分级结果为III为合格;焊缝外观质量与尺寸偏差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附录表A技术规定执行。

船舶钢焊缝射线照相与超声波检验规则

船舶钢焊缝射线照相与超声波检验规则

船舶钢焊缝射线照相与超声波检验规则船舶钢焊缝的质量是保证船舶结构安全和航行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钢焊缝的质量检验是船舶建造和维修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重点介绍船舶钢焊缝的射线照相与超声波检验规则。

一、射线照相检验规则1.检验对象:船舶钢焊缝的射线照相检验主要针对船壳、船底、船舱、船舶机舱和舵舱等焊缝进行。

2.检验原理:射线照相检验是利用X射线或γ射线对焊缝进行照相,通过对射线照片的分析和判读,检测出焊缝中的缺陷和问题。

3.检验方法:射线照相检验可分为传统射线照相和数字射线照相两种方法。

传统射线照相需要将射线照片逐一放大观察,而数字射线照相则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放大,更加方便和高效。

4.检验标准:船舶钢焊缝的射线照相检验应符合国际或国内相关标准,如《船舶焊接质量评定标准》、《船用钢结构焊接技术规范》等。

5.检验设备:射线照相检验需要使用射线发生器、射线照相机、射线胶片等设备,同时还需要配备辐射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二、超声波检验规则1.检验对象:船舶钢焊缝的超声波检验主要针对焊缝的内部缺陷,如气孔、夹渣、裂纹等进行。

2.检验原理:超声波检验是利用超声波在材料内部的传播和反射特性,通过对超声波信号的接收和分析,来检测焊缝中的缺陷。

3.检验方法:船舶钢焊缝的超声波检验可分为手持式探头检验和自动扫描检验两种方法。

手持式探头检验需要操作人员手持超声波探头对焊缝进行扫描,而自动扫描检验则是通过机械装置实现对焊缝的扫描。

4.检验标准:船舶钢焊缝的超声波检验应符合国际或国内相关标准,如《船舶焊接质量评定标准》、《船用钢结构焊接技术规范》等。

5.检验设备:超声波检验需要使用超声波探头、超声波仪器、计算机系统等设备,同时还需要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综合应用船舶钢焊缝的射线照相与超声波检验在船舶建造和维修中常常同时使用。

射线照相检验可以检测出较大的焊缝缺陷和问题,而超声波检验则可以更精细地检测出焊缝内部的小缺陷和问题。

射线照相检验工艺及检验流程

射线照相检验工艺及检验流程
1-射线源2-焊缝3-胶片
图58-13环焊缝的周向透照布置
图58-14环焊缝的偏心透照布置
a) F<r b) F>r
图58-15射线源在外单壁透照布置图58-16射线源在外双壁透照布置
b小直径管对接接头透照布置:主要有椭圆成像透照布置和垂直透照布置(如图58-17、58-18)。
图58-17椭圆成像透照布置图58-18垂直透照布置
585射线照相检验工艺及检验流程5851射线照相检验工艺射线照相检验工艺是根据特定的被检对象和一定的技术要求选用适当的器材条件和方法进行射线照相检验继而进行适当的潜影处理以得到可以正确评定内部质量优劣的射线底片的一系列过程这是射线照相检验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58.5射线照相检验工艺及检验流程
58.5.1射线照相检验工艺
(3)焦距的确定
从射线源至胶片的距离称为焦距。焦距对影像的不清晰度有很大的影响。当射线源焦点的尺寸及工件厚度一定时,焦距愈大,则几何不清晰度愈小,影像的清晰度愈好(如图58-12)。
图58-12几何不清晰度形成示意图
在实际工作中,所选取的焦距最大值必须满足相关标准中射线照相对几何不清晰度的规定。确定焦距时必须考虑的是:所选取的焦距必须满足射线照相对几何不清晰度的规定;所选取的焦距应给出射线强度比较均匀的适当大小的透照区。
综上所述,射线能量、曝光量、焦距对射线照相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其选择原则如下:
a所选择的射线能量应尽可能的低。
b射线强度应尽可能的大、曝光时间应较短。
c焦距应尽可能的大。
这样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射线照相质量。
58.5.1.7典型工件的透照技术
(1)铸件
铸件在进行射线照相检查时,由于工件的厚度不同,常称为变截面工件。也就是,在一次透照区中将包含不同的透照厚度。处理这种变截面透照技术常采用双(多)胶片技术、适当提高透照电压、补偿方法等。

射线照相检测规范-参考

射线照相检测规范-参考

射线照相检测规范1、本规范适用于铸件(包括补焊)、锻件材料阀门产品的射线照相检测。

引用标准:ASME B16.34、ASME E94、ASME E186、ASME E1025、ASME E446、ASME E747、ASME 第Ⅷ卷第1册UW-51、SNT-TC-1A。

2、检测要求2.1对承压件焊缝、焊接端焊缝坡口及铸件热节区等关键区域100%进行射线照相。

壁厚为51mm以内的阀门钢铸件射线照片,验收应用ASME E446标准。

2.2壁厚为51~114mm范围内的阀门钢铸件射线照片,验收应用ASME E186标准。

2.3补焊修复后的射线检测,有关焊缝中气孔和夹渣的验收标准应符合ASME第Ⅷ卷第1册UW-51的要求。

3、射线照相程序3.1 ASME E94《射线照相检验标准指南》应作为指导文件。

3.2射线照相检验标准按ASME E16.34中8.3.1要求进行检验。

3.3射线照相检验时机应安排在热处理后,并对受检部位粗加工(使透照厚度尽量接近最终尺寸)之后进行。

3.4胶片应尽可能地贴紧在要进行射线照相的零件上。

3.5在市场上可买到的任何增感屏都可以使用,但荧光增感屏除外。

3.6所有底片应有识别标记,以便说明和指示检验时的实际位置,底片应标明拍摄的部门和日期。

每次拍摄胶片都应使用射线透度计,并按照ASME E94的要求。

3.7任何胶片都可以使用,只要其粒度细于或等于ASME E94中的2型。

对承压类特种设备类公司采用KODAK AA400型、AgfaC7型或Fuji 100型胶片;对裂纹敏感性大的材料或用γ射线照相应采用更高一级类别的胶片,如AgfaC4型、Fuji 50或80型。

3.8可采用多样的拍摄技术,以便使一次曝光在零件的厚度中覆盖较大的拍摄宽容度。

3.9射线底片应在下列黑度范围内:(a)单胶片拍摄——最小2.0,最大4.0;(b)双胶片重叠拍摄,每张单片——最小1.3,最大2.5,用双胶片——最大4.0。

射线照相探伤检验规程

射线照相探伤检验规程

射线照相探伤检验规程射线照相探伤检验规程(ISO9001-2015/IATF16949)1.0目的:本规范适用于铸件、锻件产品和焊接(焊补)产品的射线照相检测。

2.0引用标准ASTM E94ASTM E142ASTM E186ASTM E446ASTM E747ASME B16.343.0检测要求:3.1 对承压铸件焊缝、焊接端焊缝坡口等关键区域100%进行射线照相。

3.2 对壁厚在2英寸(50mm)以内的钢铸件射线照片,应用ASTM E446标准,壁厚为2~4.5英寸(51~114mm)以内的,应用ASTM E186标准,壁厚为4.5~12英寸(114~305mm)应用ASTM E280标准。

3.3 API spec 6A产品a 取样:在进行改善力学性能的热处理之后和限制检验结果有效解释的机加工之前,应对每个零件尽实际可能选用射线照相探伤。

b 方法:射线照相检验应对最少当量灵敏度2%按ASTM E94或中国有关标准规定的程序进行。

χ-射线和γ-射线辐射源在各自厚度范围内均可采用。

当工厂有书面记载这些方法会产生最小当量灵敏度2%时,实际显像和记录/增强方法均可采用。

线形显像质量透度计可按ASTM E747采用。

c 阀体、阀盖铸造临界部位进行检测。

4.0射线照相程序4.1 ASTM E94“用于射线试验的推荐作法”ASTM E142“射线照相试验的控制质量”应作为指南作用4.2 射线照相范围应按3.1和3.3C要求。

4.3 软片应按实际情况紧贴在要进行射线照相的铸件上。

4.4 在市场上可买到的任何增感屏都可使用,但荧火增感型除外。

4.5 所有软片应具有识别标记,以便在说明和指示检验时的实际铸件严格定位。

软片还应标明拍摄的部门和日期。

4.6 每次拍射线片都应使用射线透度计,并应按照ASTM E142的要求。

4.7 任何软片都可使用,只要其粒度细于或等于ASTM E94中的2型。

4.8 可采用多样的拍摄技术,不论是一次或多次拍摄,目的是用一次曝光便能达到铸件厚度较大的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
钢构作业指导书
钢结构焊缝射线照相检验文件编号:
版本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主题钢结构焊缝射线照相检验实施细则
生效日期
钢结构焊缝射线照相检验实施细则
1. 检测依据
1.1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2 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1.3 TB10212-2009铁路钢桥制造规范
1.4 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1.5 GB/T3323-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2~50厚材厚度的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材料对接焊接、钢管对接、焊缝的X射线探伤。

3.设备仪器
X射线机(型号)具备有足够的穿透力
4. 检测技术要求
4.1按照GB50205-2001规范中第
5.2.4条的规定,当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应采射线探伤,其检验等级及缺陷分级按表1执行。

表1
4.2按照TB10212-2009规范中第4.9.14条的规定,对于母材厚度小于或等于30mm(不等厚对接时,按薄板计)的主要杆件受拉的横向、纵向对接缝除按表2的规定进行超声探伤外,还应按接头数量的10%(不少于一个焊接接头)射线照相检验。

探伤范围为焊缝两端各250~300mm,焊缝长度大于1200mm,中部加探250~300mm。

对表面余高不需磨平的十字交叉(包括T字交叉)对接焊缝应在十字交叉中心的120~150mm范围内进行100%射线照相检验。

射线透照技术等级采用B级(优化级),焊缝内部质量达应到II级。

4.3按照JTG/T F50-2011规范中第19.6条的规定,射线探伤的质量分级、检验方法、检验部位和等级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5.检测前的准备
5.1 仪器准备: X射线机按操作规程训机
5.2 材料准备:适用合格中胶片、增感屏、暗袋、像质计,配制相应要求的显、定影液、准备好各类铅字、箭头、中心标记,搭接标记、贴片框及防散射的铅垫板。

5.3 工具准备中心指示器,钢板尺或卷尺、石笔、油漆以及原始记录本。

5.4 暗室准备定时钟、暗室红灯,配备相适应的换气扇。

5.5 曝光曲线制作:根据选定的X光机,胶片增感屏及暗室处理工艺,制作管电压与透照厚度之间曝光曲线。

5.6 工件准备
5.6.1焊缝及其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符合拍片要求,否则应予处理,其表面不规则状态不得影响对底片的评定。

5.6.2焊缝施焊后,一般碳素钢冷却到常温,对于低合金钢,或有延时化向的材料,一般在焊后24小时后才能探伤。

5.7 拍片前画好拍片部位图,并在工件上用反差较大的油漆写明片号。

5.8 射线拍片工艺:原则上按GB/T3323-2005标准执行。

6. 参数选择
6.1 射线能量选择:在保证穿透力的前提下选择能量较低的电压,但对于厚度差大的焊缝,为提高射线探伤的可评范围,可适当提高管电压,缩短曝光时间。

6.2 焦距的选择,可保证不同级别的K值要求,以及一次透照长度L的要求。

6.3 对于焊缝,射线透照角度不大于15度。

7. 暗室处理
胶片处理按胶片的使用说明书,采用手工槽浸式冲洗,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内进行显影、停影、定影操作,定影后,底片应经充分水洗和洗涤剂处理,以防止水迹的产生,然后自然干燥,胶片的手工冲洗方法参见GB/T3323-2005参考附录。

8. 评片的条件
底片干燥后,符合标准要求的底片,应在较暗的专用评片室内,使用亮度足够的漫散射观片灯进行评定,评定区域屏蔽在所需的最小面积,按GB/T3323-2005标准中相关条款执行。

9. 现场拍片、评片、均作好记录,并签上有关人员的姓名。

10. 根据现场的原始记录,拍片部位图,以及初、复评的结果编写探伤报告,并附射线拍片部位图。

11.检测结果评定
按照GB50205-2001规范和JTG/T F50-2011规范的规定,射线探伤内部缺陷的分级评定应符合GB/T3323-2005标准中附录C的要求;按照TB10212-2009规范的规定,射线探伤内部缺陷的分级评定除了应符合GB/T3323-2005标准中附录C的要求,还应符合TB10212-2009规范中附录F的要求。

11. 射线拍片的防护
11.1 在室内拍片,遵守防护安全规定,操作时,必须关好铅门等。

11.2 在室外拍片时,要设置安全警戒线,挂出警示牌,夜间用红灯警示,防止无关人员误入危险区
11.3 射线拍片防护应符合GB4792-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12. 检测中异常情况的处理
12.1 底片质量异常,例如发现底片上有黑点、白点、河流状暗条,或底片偏黑、偏淡等,操作人员应从增感屏是否受压,显定影液是否老化,检查胶片本身质量,选用曝光参数是否适当等方面查找原因,待查清原因调整后再进行复拍。

12.2 射线机发生异常现象时,应停机查原因,记下事故情况,查电压值,保险丝等,如问题大则送专业人员修理。

12.3 射线防护措施有问题,应停止拍片,发生触电时应立即断电。

12.4 搬运问题:射线机移动时应轻拿轻放,现场拍片,外运时要装箱,用海绵等材料填充,减少途中运输的振动碰撞等。

13. 相关质量记录表格
13.1无损检测委托单
13.2射线检测工艺卡
13.3射线检测记录表
13.4 X射线探伤仪期间核查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