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全国自考公共关系学试题
2019年公共关系学综合练习及答案.doc

公共关系学综合练习及答案(以教材章节为顺序)练习一一、单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公共关系”一词是英语Public Relations的中译,把Public Relations译为(A )更切合英文的原意。
A、公众关系B、人群关系C、人际关系D、社会关系2.公共关系“传播管理职能说”的提出者是(C )A、雷克斯·哈罗B、弗兰克·杰夫金C、詹姆斯·格鲁尼格D、蔡尔兹3.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墨西哥宣言》中,强调了公共关系的(C )职能。
A、传播管理B、关系协调和平衡C、咨询D、传播4.英国学者弗兰克·杰夫金对公共关系所下的定义,侧重于公共关系的(B )A、管理职能B、传播职能C、传播管理职能D、咨询职能5.公共关系的主体是(C )A、社会公众B、管理职能C、社会组织D、传播活动6.公共关系的客体是(B )A、人民B、公众C、大众D、社会团体7.公众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成员包括了其他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这表明“公众”具有(A )的特点。
A、群体性B、多样性C、多变性D、相关性8.组织处理公共关系的方式是(B )A、大众传播B、传播沟通C、人际沟通D、舆论宣传9.“众望所归”说明了舆论的哪方面作用(B)A、制约和监督作用B、鼓动作用C、指导作用D、评价作用10.组织形象的客观基础是(A)A、产品形象B、人员形象C、环境形象D、软件形象11.现代公共关系观念的核心是(A)A、公众导向B、形象观念C、共生观念D、整合观念12.在组织形象地位图中,最佳的公共关系状态处于(A)A、象限ⅠB、象限ⅡC、象限ⅢD、象限Ⅳ13.对组织形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借助于(B)A、组织形象地位图B、组织形象要素图C、组织形象差距图D、管理方格图14.形成舆论的关键是(A)A、告知公众B、引导公众C、强化舆论D、控制媒体15.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从其主体形态来看,它属于(A )A、组织(或集团)关系形态B、人际关系形态C、国家(或民族)关系形态D、不属于社会关系形态16.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从关系的实现缘由来看,它主要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C )A、亲缘关系B、地缘关系C、业缘关系D、泛缘关系17.众怒难犯”说明了公众舆论对组织具有(A )A、制约和监督作用B、鼓动作用C、指导作用D、评价作用二、多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1.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A C D )A、组织B、组织形象C、公众D、传播沟通E、公共关系观念2.从公共关系定义出发,我们可以将公共关系职能概括为两大方面(A B )A、传播性职能B、管理性职能C、计划职能D、控制职能E、咨询职能3.从本质上来分析,公众具有(A B C)的特征A、同质性B、相关性C、群体性D、多样性E、动态性4.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理解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A B D E )A、公共关系的主体形态是组织B、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业缘关系C、公共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关系D、公共关系在组织中属于参谋机构的职能E、公共关系是对组织传播资源的管理5.公共关系形象状态的基本评价标准是(B C )A、透明度B、知名度C、美誉度D、民主度E、可靠度6.在构成公共关系学的众多学科基础中,占有特殊地位并起着主要指导作用的学科是( A B )A、管理学B、传播学C、市场营销学D、广告学E、哲学7.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主要有(A B C D E )A、边缘性B、综合性C、应用性D、动态性E、开放性8.下列属于主体型公共关系的包括( A B C E)A、政府公共关系B、企业公共关系C、学校公共关系D、社区关系E、饭店公共关系9.下列属于对象型公共关系的有(A B C D E )A、员工关系B、消费者关系C、政府关系D、竞争关系E、名人关系10.公共关系艺术具有以下特点(A B C D )A、多样性B、随机性C、经验性D、创新性E、效益性11.公共关系观念的内容包括(A B C D)A、形象观念B、共生观念C、服务观念D、整合观念E、时效观念12.一个好的公共关系目标应该具有以下特点(A B C D E )A、战略性B、多样性C、层次性D、动态性E、激励性13.公共关系目标的具体指标包括(A B C D )A、知名度和美誉度B、凝聚力和吸引力C、关系和舆论D、效益和发展E、变革与创新14.公共关系有责任帮助组织决策者建立健全组织内部的沟通机制,使各部门、各层次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达到相互的协调。
自考公共关系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自考公共关系学历年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共关系学专门研究(A)A.组织与公众传播沟通问题B.组织与公众之间关系的稳定问题C.组织与社区之间的传播沟通问题D.组织的内部运营问题2.在公共关系中,将追求平等和双赢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而形成的公关观念,一般称为(B)A.协调观念B.互惠观念C.传播观念D.服务观念3.美国著名公关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认为公共关系是(B)A.一种传播管理行为B.一一种管理职能C.一门艺术和科学D.一种公众性的关系4.美国卡特利普和森特在其专著《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中(A)A.提出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B.提出了“投公众所好”的主张C.提出了“公众必须被告知”的命题D.提出了“凡宣传皆好事”的命题5.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一门学科,最早产生于(D)A.法国.B.奥地利C.英国D.美国6.中国最高的公共关系组织一中国公关协会,成立的时间地点是(B)A.1985年在广州B.1987年在北京C.1986年在上海D.1987年在天津7.某人在组织公关部中主要负责评估组织的形象和公关工作的效果,以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
他属于(C)A.公关计划人员B.公关技术人员C.公关调查分析人员D.公关传播人员8.组织的全员公关培训即指对全员进行公关教育,其重点是(B)A.公关知识普及教育B.公关思想及意识教育C.政治思想教育D.公关能力教育9.一个社会组织的领导者必须对本组织的声誉和形象承担(A)A.直接责任B.间接责任C.技术责任D.综合责任.10.在公关人员心理素质中,其最基本的要求是(B)A.热情心理B.自信心理C.开放心理D.创新心理11.在公共关系学中,公众特质(B)A.消极受众B.积极受众C.内部公众D.外部公众12.公共关系也称作(C)A.群众关系B.受众关系C.公众关系D.人群关系13.消费者、协作者、竞争者、记者、名流、政府官员、社区居民等属于组织的(D)A.个体公众B.组织公众C.内部公众D.外部公众14.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在知觉的偏见的产生原因中称(D)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作用15.在一定条件下,多种需要中会有一种最为迫切、起主要支配作用的需要,即(D)A.自尊需要B.胜任需要C.成就需要D.优势需要16.“一窝蜂”现象指的是(A)A.流行B.流言C.时髦D.时狂17.首次阐明人们的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观原因的美国心理学家是(C)A.霍夫兰B.纳普C.布林D.阿什18.组织的自我形象是其(C)A.实际的社会形象B.公众形象C.期望建立的社会形象D.过去已建立的社会形象19.学校利用校庆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这一活动本身表明它重视塑造自己的(A)A.文化形象B.产品形象C.社区形象D.环境形象20.组织的公关形象策划要对公众进行研究,其首先要做的工作是(B)A.研究目标公众对组织的特殊视角B.鉴别目标公众的权利要求C.建立有效的公众形象D.研究目标公众的类型21.双向不平衡模式认为,当组织与公众发生冲突时,解决的办法是要求(C)A.组织改变公关行为B.媒介改变行为方式C.公众改变行为D.组织与公众共同改变行为22.传播学界认为,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几十年间,关于大众传播威力研究中最流行的观点是(A)A.魔弹论B.有限效果论C.适度效果论D.最低效果法则23.电视和广播媒介的共同弱点是(D)A.感染力较差B.功能单一C.传播效果较弱D.传播效果稍纵即逝24.公关调查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D)A.资料分析法B.公众代表座谈会法C.群体讨论法D.民意测验法25.相互见面和离别时最常见的礼节是(C)A.微笑B.拥抱C.握手D.目视26.在VIs中,应用最广泛、出现频率最高的要素是(A)A.标志B.标准字C.标准色D.企业造型27.公关工作中最常用、最普遍的一种口语传播方式是(B)A.报告B.演讲C.会议D.谈判28.在营销传播的所有形式中采用同的颜色、图案及识别符号。
自考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自编--选择题)

自考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自编)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关系也可称为:( DA团体关系B人群关系)P1C人际关系D公众关系2、COMMUNICATION一词在中文里既可以译作传播,也可译为(A)P6A沟通B交流C过程D结果3、艾维.李提出:“说真话”、“(C)”的命题,将公共利益与诚实带进公共关系的领域。
P29A投公众所好B凡宣传皆好事C公众必须被告知D普遍原则特殊用4、1999 年 12 月,( A )省劳动厅举行了我国首次初级“公关员”职业上岗培训和上岗考试,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关系已经正式步入职业化的阶级。
P37A广东B山东C湖北D河南5、政府公共关系实际上是( B )的一种操作方式和过程。
A专制政治B民主政治C**** D开明政治6、公关传播最基本的功能是( C )A淡化舆论,控制影响B平息舆论,控制形象C创造舆论,告知公众D煽动舆论,误导公众7、公共关系协会等公关专业性社团组织,是非官方和( A )的群众的社团组织。
A非营利B非功利C盈利D功利8、在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中,按业务内部划分:专门为客户提供某种公共关系技术服务的公司是( B )A专门业务服务公司B专项业务服务公司C综合服务咨询公司D独立型公关公司9、组织类型对公关行为特征影响比较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另一个是( A )A竞争性还是独占性B共享性还是独占性C竞争性还是共享性D竞争性还是共享性10、划分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B )公众,是制定公关临时对策、周期性政策和稳定策略的依据。
A顺意B稳定C逆意D边缘11、从众心理是指社会团体的(C )之下,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从而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
A强制B命令C压力D影响12、从信息传达的角度来看,信息量过大,刺激过度就容易造成公众厌烦情绪,则会产生( A )1A逆反心理B否定心理C抱怨心理D反抗心理13、美誉度是指( B )A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B组织获得公众欢迎、接纳和信任的程度C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D侧重于对组织形象的“量”的评价14、在“组织形象地位四象限图”中,处于( D )形象地位的状态为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
2019年10月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

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公共关系学试卷(课程代码0018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世界上第- -所公共关系学院成立于(B)A.1937年B.1947年C.1987年D.1991年2.侧重从社会关系论角度认识公共关系的学者是(D)A.雷克斯.哈罗B.弗兰克●杰夫金斯C.詹姆斯●格鲁尼格D.蔡尔滋3.个人或组织有目的地利用语言、文字或其他传播媒介对特定信息进行讲解和说明的公关操作是(D)A.开发B.广告C.交际D.游说4.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的时间是(A)A.1955年B.1985年C.1986年D.1987年5.组织与公众形成关系的关键是公众的(A)A.相关性B.变化性C.群体性D.共同性6.组织最重要的基本目标公众是(A)A.内部公众B.社区公众C.顾客公众D.媒介公众7.肯定与否定、亲近与疏远体现了态度的(C)A.社会性B.对抗性C.两极性D.协调性8.作为思维的“窗口”,并为思维提供感觉信息的心理因素是(D)A.性格B.态度C.需要D.知觉9.大众社会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对个人或群体发生--定的影响,可以约束个人或群体行为的是(C)A.语言B.流行C.舆论D.谣言10.“把关人”之所以对信息交流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主要是出于自己的(A)A.预存立场B.社会地位C.知识储备D.生活背景11.头脑风暴法的提出者是(A)A.奧斯本B.西蒙C.泰罗D.弗鲁姆12.策划方案可被实施并能取得科学有效的效果属于公共关系策划的(C)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可行性原则D.灵活性原则13.整合营销传播最基础的形式是(D)A.形象的整合B.功能的整合C.协调的整合D.认知的整合14.在营销传播的所有形式中采用同-的颜色、图案及识别符号的方法是(A)A.同一外观法B.主题线法C.供应面策划法D.特设会议法15.某企业为庆祝该企业产品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而进行的庆典活动属于(D)A.开业庆典B.周年庆典C.重大成果庆典D.受到特殊嘉奖庆典16. BIS是指(B)A.理念识别系统B.行为识别系统C.视觉识别系统D.组织识别系统17.属于最佳组织形象管理状态的组织形象地位是(A)A.高知名度/高美誉度B.高知名度/低美誉度C.低知名度/高美誉度D.低知名度/低美誉度18.组织的“吉祥物”又称为(B)A.组织标志B.组织造型C.组织象征图案D.组织标准字19.组织危机管理的核心阶段是(B)A.事前管理B.事中管理C.事后管理D.宣传教育20.主要说明对人或事情的看法会因-一点而扩散开来的心理学概念是(B)A.马太效应B.晕轮效应C.溢出效应D.鸵鸟心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023年10月1月公共关系学考试真题

10月自考公共关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旳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旳,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旳对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学科产生于A.美国B.英国C.葡萄牙D.荷兰试题难度:易;分析:第一章第三节讲授公共关系发展史。
53页。
参照答案:A2.公共关系旳行为主体是A.有关公众B.组织机构C.传播沟通媒介D.个人试题难度:易;分析:第一章第一节公共关系基本要素—五要素;其中最基本旳要素—三要素;41页与44页;参照答案:B.3.中国第一家公共关系专业企业是A.伟达公共关系企业B..中国环球公共关系企业C.博雅公共关系企业D.神州公共关系企业试题难度:较易;分析:第二章讲授公共关系组织中公共关系企业简介。
66页。
美国博雅公共关系企业与中国新闻发展企业简约成立中国环球公共关系企业,是我国第一家公共关系专业企业。
参照答案:B.4.国际公关协会成立于A.1953年B.1954年C.1955年D.1956年试题难度:易;分析:第二章讲授公共关系组织旳三种形式,简介公共关系协会。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成立于1987年。
68页参照答案:C。
5.组织与公众形成关系旳关键是公众旳A.共同性B.变化性C.群体性C.有关性试题难度:难;分析:第三章讲授公众旳五大特点有群体性,共同性,多样性,变化性,有关性。
内中旳详细内容需要掌握;83页。
参照答案:C6.目标公众中最具有权威性旳是A.小区公众B.顾客公众C.媒介公众D.政府公众试题难度:较难;分析:第三章讲授七种目标公众,包括内部公众,小区公众,顾客公众,媒介公众,政府公众;名流公众,国际公众;每种公众旳特点,重要性都需要掌握;93页参照答案:D。
附:C.媒介公众是公共关系对象中最敏感最重要旳一部分;B.顾客公众是企业组织旳衣食父母。
7.初次提出“需要层次理论”旳学者是A.韦伯B.马克思C.马斯洛D.麦克米兰试题难度:易;分析:第四章公众心理与行为。
《公共关系学》自学测试题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学》自学测试题参考答案第1章一、名次解释公共关系P4:公共关系是一门管理科学,主要通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协调关系,处理危机,塑造形象,在满足公众利益的基础上求得自身的发展。
公共关系活动P4: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公共关系观念P5: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既有易显的公共关系观念,也有尚未被人意识到的潜在观念,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社会组织P9: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公共关系的传播模式:P17公众P13: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简称公众。
非公众P14:指的是在组织的影响范围内,但不受组织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为左右的个人和团体;同时,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影响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行为。
潜在公众P14:是指已经同组织发生了某种直接关系,由此引起了某种问题,但他们尚未意识到这一问题存在的公众。
边缘公众P15:是指与组织虽有关系,但联系较少、影响较小的一类公众,其重要性最小。
独立公众P16:成为中立公众或不确定公众,是指那些持中立态度或态度不明朗或未表态的公众。
知晓公众P14:是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
知晓公众不仅面临共同问题,而且本身也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还未采取行动。
二、判断题1.对2.错3.对4.错5.错三、单项选择题1.A2.A3.B4.A5.C四、多项选择题1.ABCDE2.ABCDE3.ABE4.ABCDE5.CDE五、问答题1.P4-52.情感性双向性广泛性整体性长期性3. 公众P13: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简称公众。
基本特点P12-134.P15-165.P23第2章一、名词解释报刊宣传活动(P34):现代公共关系活动的前身是19世纪中叶在美国兴起的报刊宣传活动,即企业或一个组织为了本组织的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新闻代理人在报刊上进行的宣传活动,以此扩大影响。
2019年10月全国自考公关礼仪真题

2019年10月全国自考公关礼仪真题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用礼仪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位置来传达礼仪信息的媒介是A.书面语言媒介B.语言礼仪媒介C.界域语言媒介D.形体礼仪媒介2.在CIS组织识别系统中,被称为“企业的手”的是A.BIS行为识别系统B.I理念识别系统C.VIs视觉识别系统D.AIS听觉识别系统3.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提出“企业文化”概念的学者是A.约翰·梅耶B.彼得·塞拉维C.托马斯·刘易斯D.斯坦利·M·戴利4.在眼神的礼仪规范中,与异性目光对视的时间不可超过A.1秒B.2秒C.3秒D.4秒5.从个人礼仪的角度看,对头发、面部、手部等方面的要求被称作A.仪容规范B.表情规范C.举止规范D.卫生规范6.在“TPO审美原则中,属于线面兼容的概念是A.时间B.地点C.场合D.目标7.在化妆礼仪中,最基本的礼貌是A.整洁B.美貌C.靓丽D.娇艳8.社交空间的交际距离为A.0.15米~0.40米之间B.0.40米~1.20米之间C.1.20米~6.10米之间D.6.10米~8.00米之间9.鞠躬礼源于A.美国B.中国C.日本D.泰国10.在正式谈判中,标志着实质性谈判开始的阶段是A.交锋阶段B.导入阶段C.概说阶段D.明示阶段11.在会议开始时,致词人代表其组织简要发表热情友好致意的言词称为A.欢迎词B.答谢词C.开幕词D.祝贺词12.贯穿文书礼仪始终的特点是A.礼貌性B.规范性C.礼节性D.交际性13.海外信函信封书写要求门牌和路名写在A.第一行B.第二行C.第三行D.第四行14.企业的股票获准在证券交易所交易后,向社会公开披露有关信息的文件是A.定期报告B.临时报告C.公司章程D.上市报告15.按国际礼仪,开业庆典礼仪请柬寄送给宾客应提前A.一周左右时间B.两周左右时间C.四周左右时间D.六周左右时间16.赞助会的时间一般不超过A.4小时B.3小时C.2小时D.1小时17.在姓名的排列方面,姓前名后的国家是A.匈牙利B.美国中国网C.俄罗斯D.罗马尼亚18.外文缩写“p.f.”的含义是A.介绍B.敬贺C.谨谢D.辞行19.忌讳以百合花作为礼物送人的是A.美国人B.德国人中国白C.法国人D.英国人20.泰国的国名别称是A.千湖之国B.千岛之国C.千佛之国D.千丘之国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自考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自考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的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书籍是( B )1-52 A.《礼记》B.《修辞学》C.《政治学》 D.《论语》2.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 D )1-54A.巴纳姆 B.詹姆斯·格鲁尼格C.爱德华·伯尼斯 D.艾维·李3.公共关系传入我国是在( B )1-56A.20世纪70年代末 B.20世纪80年代初C.20世纪8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初4.国际公共关系学会成立于( C )2-68 A.1945年 B.1950年 C.1955年 D.1960年5.下列属于周期公众的是( A )3-84A.“广交会”的来宾B.老主顾C.社区居D.机场滞留的旅客6.组织最重要的基本目标公众是( D )3-86 A.媒介公众 B.社区公众C.顾客公众 D.内部公众7.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片面知觉是( C )4-100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8.流行项目的最显著特征是( A )4-108A.新奇性 B.时效性C.周期性 D.两极性9.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 B )4-100A.霍夫兰 B.马斯洛C.拉斯韦尔 D.卢因10.5W模式的提出者是( D )5-121A.迈克尔·麦库姆斯 B.弗兰克·杰夫金斯C.库尔特·卢因D.哈罗德·拉斯韦尔11.在中国,最为大众化的传播媒介是( C ) 5-132A.报纸 B.因特网C.广播 D.杂志12.公共关系策划的最后一步是( A )6-151A.审定方案 B.编制预算C.选择传播渠道 D.公众研究13.运用最多、最广泛的公共关系模式是(D )6-154A.社会活动型公共关系 B.服务型公共关系C.宣传型公共关系 D.交际型公共关系14.民意测验属于( B )6-155A.社会活动型公共关系 B.征询型公共关系C.宣传型公共关系 D.交际型公共关系15.整合营销传播最基础的形式是( C )7-178A.形象的整合 B.协调的整合 C.认知的整合 D.功能的整合16.新闻发布会是一种( B )7-163A.一级传播 B.两级传播 C.三级传播 D.四级传播17.组织识别系统中最具传播力与感染力的要素是( C )9-194A.理念识别系统 B.行为识别系统 C.视觉识别系统 D.制度识别系统18.当组织“臭名远扬”时,其形象地位处于( B )9-197A.高知名度/高美誉度 B.高知名度/低美誉度C.低知名度/高美誉度 D.低知名度/低美誉度19.在ⅥS中,应用最广泛,出现频率最多的要素是( A )9-204A.标志 B.标准字 C.标准色 D.象征图案20.公共关系危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 D )10-214A.不确定性 B.舆论关注性C.“连锁”破坏性 D.突发性二、多项选择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10月全国自考公共关系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所公共关系学院成立于
A.1937年
B.1947年
C.1987年
D.1991年
2.侧重从社会关系论角度认识公共关系的学者是
A.雷克斯·哈罗
B.弗兰克·杰夫金斯
C.詹姆斯·格鲁尼格
D.蔡尔滋
3.个人或组织有目的地利用语言、文字或其他传播媒介对特定信息进行讲解和说明的公关操作是
A.开发
B.广告
C.交际
D.游说
4.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的时间是
A.1955年
B.1985年
C.1986年
D.1987年
5.组织与公众形成关系的关键是公众的
A.相关性
B.变化性
C.群体性
D.共同性
6.组织最重要的基本目标公众是
A.内部公众
B.社区公众
C.顾客公众
D.媒介公众
7.肯定与否定、亲近与疏远体现了态度的
A.社会性
B.对抗性
C.两极性
D.协调性
8.作为思维的“窗口”,并为思维提供感觉信息的心理因素是
A.性格
B.态度
C.需要
D.知觉
9.大众社会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对个人或群体发生一定的影响,可以约束
个人或群体行为的是
A.语言
B.流行
C.舆论
D.谣言
10.“把关人”之所以对信息交流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主要是出于自己的
A.预存立场
B.社会地位
C.知识储备
D.生活背景
11.头脑风暴法的提出者是
A.奥斯本
B.西蒙
C.泰罗
D.弗鲁姆
12.策划方案可被实施并能取得科学有效的效果属于公共关系策划的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灵活性原则
13.整合营销传播最基础的形式是
A.形象的整合
B.功能的整合
C.协调的整合
D.认知的整合
14.在营销传播的所有形式中采用同一的颜色图案及识别符号的方法是
A.同一外观法
B.主题线法
C.供应面策划法
D.特设会议法
15.某企业为庆祝该企业产品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而进行的庆典活动属于
A.开业庆典
B.周年庆典
C.重大成果庆典
D.受到特殊嘉奖庆典
16.BIS是指
A.理念识别系统
B.行为识别系统
C.视觉识别系统
D.组织识别系统
17.属于最佳组织形象管理状态的组织形象地位是
A.高知名度/高美誉度
B.高知名度/低美誉度
C.低知名度/高美誉度
D.低知名度/低美誉度
18.组织的“吉祥物”又称为
A.组织标志
B.组织造型
C.组织象征图案
D.组织标准字
19.组织危机管理的核心阶段是
A.事前管理
B.事中管理
C.事后管理
D.宣传教育
20.主要说明对人或事情的看法会因一点而扩散开来的心理学概念是
A.马太效应
B.晕轮效应
C.溢出效应
D.鸵鸟心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从管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部门在组织中肩负的责任有
A.建立联系
B.沟通信息
C.咨询建议
D.策划组织
E.辅助服务
22.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可将公众划分为
A.首要公众
B.次要公众
C.临时公众
D.周期公众
E.稳定公众
23.下列公众属于稳定公众的有
A.老主顾
B.酒店常客
C.社区居民
D.足球场闹事的球迷
E.飞机误点滞留机场的旅客
24.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有
A.动机
B.兴趣
C.性格
D.气质
E.对象的组合
25.拉斯韦尔“5W”模式传播的内容分析主要包括
A.传播的分类
B.传播的符号
C.传播的宣传方法
D.传播对象的心理
E.传播对象的劝服
26.社会活动型公共关系的特点有A社会参与面广
B.与公众接触面大
C.社会影响力强
D.形象投资费用高
E.提高知名度
27.新闻发布会的工作环节包括
A.确定主题
B.确定邀请对象
C.会前准备
D.主持会议
E.收集反馈信息
28.挑战者为其竞争对手重新定位策略的特点有
A.肯定性
B.否定性
C.强制性
D.预见性
E.突然性
29.根据主客观属性,可将组织形象划分为
A.内在形象
B.外在形象
C.实态形象
D.虚态形象
E.正面形象
30.斯蒂文·芬克将危机管理阶段划分为
A.危机潜在期
B.危机突发期
C.信号侦测期
D.危机蔓延期
E.危机恢复期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1.简述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32.简述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能力。
33.简述展览会的特点。
34.简述态度的特性。
35.简述公共关系活动行为方式的类型。
36.简述危机预警机制的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试述口语传播的优点和弱点。
38.试述组织形象的构成。
五、案例分析题:10分。
39.2018年5月20日,某集团在招商大厦举行了新展厅开幕仪式。
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时雨主持了此次活动,前中国足协主席年维泗等领导为开幕式作了简短致为了营造现场热烈气氛,集团代表同嘉宾们举行了现场剪彩香槟祝酒施放礼辞等仪式。
与会的各界嘉宾同集团的代表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就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终开幕式取得圆满成功。
(1)分析该集团开幕仪式的成功之处。
(2)简述开幕典礼的一般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