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两猫相争》有反思

合集下载

大班语言活动两猫相争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两猫相争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两猫相争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动物故事》中的《两猫相争》。

该故事讲述了在同一个家庭里,两只猫咪因为争夺一条鱼而发生争执,在主人的智慧调解下和解的故事。

教学内容包括:故事梗概、生词讲解、句型运用、情感教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句型。

2.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培养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故事中一些生词和句型的掌握,以及情感教育的渗透。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会与人分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生词卡片、磁性小鱼、两猫相争情景剧道具。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画笔、彩色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故事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述故事,让学生跟随故事的发展学习生词和句型。

在故事讲解过程中,穿插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分享。

3. 例题讲解:针对故事中的难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复述故事,并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两猫相争2. 生词:争夺、调解、分享等。

3. 句型: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故事内容,画一幅两猫相争的情景画,并用所学生词和句型进行描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故事内容、生词句型,并学会了与人分享。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采访家人或朋友,了解他们遇到类似问题时是如何处理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通过故事教学,使学生掌握生词和句型,学会与人分享。

两猫相争活动教研反思(3篇)

两猫相争活动教研反思(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组织了一次“两猫相争”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模拟猫的争斗场景,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到动物的行为特征、心理特点以及如何处理冲突等知识。

然而,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也让我们对教学活动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二、活动过程1. 活动准备在活动开始前,我们首先对活动进行了详细的策划,包括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活动评价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我们还制作了相关的道具和场景布置。

2. 活动实施活动当天,学生们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角色进入模拟场景,开始了两猫相争的游戏。

在游戏中,学生们需要扮演猫的角色,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表现猫的争斗行为。

在争斗过程中,学生们逐渐了解到猫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点。

3. 活动反思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发现以下问题:(1)活动目标不够明确。

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导致在游戏中表现不佳。

(2)活动流程不够顺畅。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环节存在时间过长或过短的问题,影响了活动的整体效果。

(3)活动评价不够全面。

在活动评价环节,我们主要关注了学生的表现,而忽略了活动本身的设计和实施。

三、反思与改进1. 明确活动目标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将更加注重活动目标的设定,确保活动内容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在活动策划阶段,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知识水平,确保活动内容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达到教学目标。

2. 优化活动流程针对活动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对活动流程进行优化。

在活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3. 完善活动评价在活动评价环节,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包括活动设计、活动实施、学生表现等方面。

通过全面评价,找出活动中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4. 加强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将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两猫相争》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两猫相争》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两猫相争》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趣味故事》中的《两猫相争》。

故事讲述了两只猫咪为了一条鱼而争吵不休,被机智的小鱼儿化解矛盾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故事背景、角色分析、故事情节、道理启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启示,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

2. 能够复述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增强幼儿的集体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启示,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两猫相争动画视频、小鱼道具。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小鱼道具,引发幼儿兴趣。

(2)教师讲述故事背景,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播放动画视频,引导幼儿观察两只猫咪的行为。

(2)教师根据故事情节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教师讲解故事中的道理启示,引导幼儿树立正确道德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复述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故事中的道理启示。

(3)教师邀请幼儿上台表演,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幼儿分享学习心得,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两猫相争》2. 故事情节:两只猫咪为了一条鱼争吵,小鱼儿机智化解矛盾。

3. 道理启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故事中的两只猫咪和小鱼儿,并简单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两猫相争》,使幼儿明白了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拓展延伸:开展“我是故事大王”活动,鼓励幼儿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大班语言活动两猫相争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两猫相争教案【含教学反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部分幼儿在口语表达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2.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这个故事,并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友谊和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
2.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小组讨论;
5.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1.故事标题:《两猫相争》
2.生词和短语:争夺、友谊、分享、道歉、和好如初
3.重点句子:我们要学会分享,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争吵。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用画笔和水彩画出故事中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答案:画面描述故事中的两个猫咪,一只猫咪手里拿着鱼,另一只猫咪想要分享。画面中可以加入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3.针对不同语言发展水平的幼儿,给予个别化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语言表达困难。
重点在于掌握故事内容,学会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
1.利用教具(如挂图、故事卡片)辅助教学,让幼儿直观地认识生词和短语;
2.设计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提高记忆效果;
3.反复朗读故事,让幼儿在熟悉故事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生词和短语。
大班语言活动两猫相争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动物故事》中的《两猫相争》。本章节详细讲述了两个猫咪因为一条鱼而展开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友谊、分享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2.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两猫相争》有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两猫相争》有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两猫相争》有反思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友谊的可贵。

2. 培养幼儿用普通话表述故事情节的能力。

3. 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分享,懂得珍惜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熟练讲述故事情节,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难点:理解友谊比争夺物品更为重要,能在生活中践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头饰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两只猫咪争斗的图片,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述故事:通过课件展示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

3. 角色扮演:分组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 讨论交流: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两只猫咪为什么争斗,以及他们最终如何和好。

让幼儿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

5. 实践环节:让幼儿动手制作猫咪头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故事情节,突出友谊的重要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故事情节,家长记录幼儿的表述。

2. 答案:幼儿能用普通话表述故事情节,家长记录幼儿的表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友谊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友谊的理解。

也可以开展友谊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共同培养幼儿珍惜友谊的品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故事选择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选择了《两猫相争》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简单易懂,情节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

故事中两只猫咪因为争夺一条鱼而展开争斗,意识到友谊比争夺物品更为重要,从而和好。

这个故事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在教学目标中,我强调了培养幼儿用普通话表述故事情节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通过讲故事、复述故事等方式,可以让幼儿锻炼发音、词汇、句子结构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024年大班语言活动两猫相争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语言活动两猫相争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语言活动两猫相争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趣味故事》中的《两猫相争》。

该故事讲述了两个猫咪因为一条鱼而展开的争夺战,通过幽默、生动的故事,引导幼儿学会分享、互相谦让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故事的名称,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 通过故事,培养幼儿学会分享、互相谦让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会分享和谦让。

难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从中体会到故事所传递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两猫相争的图片、小鱼玩具。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拿出小鱼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如果你们面前有一条小鱼,你们会怎么做?”通过讨论,引出故事主题。

2. 故事讲解(10分钟):a. 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讲述《两猫相争》的故事。

b.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如:“故事中的两只猫咪在争什么?”、“它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c. 教师通过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如“争夺”、“分享”、“谦让”。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设置一个类似的情境,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和谦让,如:“小明和小华都想要这个玩具,他们应该怎么办?”4.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故事中的两只猫咪。

b. 教师指导幼儿用剪刀剪下自己画的猫咪,进行“两猫相争”的角色扮演。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名称:《两猫相争》2. 重点词语:争夺、分享、谦让3. 故事简图:两只猫咪、一条小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故事中的两只猫咪,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让幼儿学会了分享和谦让的品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2024年大班语言两猫相争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语言两猫相争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语言两猫相争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趣味故事》中的《两猫相争》。

该故事讲述了两只猫咪因为一条鱼而引发的一系列趣事,通过故事让学生学会谦让、友好相处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学会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用故事中的句子进行简单对话。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复述故事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培养学生谦让、友好相处的品质,懂得分享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故事中一些生词和短语的掌握,以及对故事道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品质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故事挂图、生词卡片、小鱼玩具。

学具:学生用书、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PPT,讲解故事《两猫相争》,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挑选故事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模仿。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生词卡片,让学生进行组词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的道理,教师巡回指导。

6. 情景再现(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两猫相争》2. 生词:谦让、友好、分享3. 重点句子:如果你们面前有一条鱼,你们会怎么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故事内容,画出你心中的两只猫咪。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两猫相争》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了谦让、友好相处的道理。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品质教育的接受程度。

在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分享故事,并进行角色扮演,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同时,教师还可以推荐类似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两猫相争》有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两猫相争》有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两猫相争》有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动物故事》中的《两猫相争》。

该故事讲述了在同一屋檐下,两只猫咪因为争抢鱼骨头而发生争执,通过互相谦让,达成共识的故事。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故事情节,学习生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情感态度。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握故事的主题思想。

2. 学会故事中的生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幼儿在与人交往中学会互相谦让,懂得分享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故事中两只猫咪的情感变化,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

重点:学习故事中的生词,掌握故事情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图片、生词卡片、猫咪手偶。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两只猫咪,通过表演形式展示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两只猫咪的情感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故事课件,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主题。

3. 生词学习(10分钟)教师展示生词卡片,带领幼儿朗读并解释生词含义,让幼儿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①让幼儿两人一组,用生词卡片进行角色扮演,复述故事情节;②组织幼儿进行画图活动,画出两只猫咪争夺鱼骨头的场景。

5. 情感态度培养(5分钟)通过讨论故事中两只猫咪如何解决问题,引导幼儿学会互相谦让,懂得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两猫相争2. 生词列表:争执谦让共识分享3. 故事简笔画:两只猫咪争夺鱼骨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将故事《两猫相争》讲给家人听,并尝试用生词卡片进行角色扮演。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变化,引导幼儿学会互相谦让。

2. 拓展延伸:开展家庭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完成作业,培养幼儿的家庭亲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2. 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和生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教案《两猫相争》含反思
大班教案《两猫相争》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运用”难解难分”“满头大汗”等词汇,能够较连贯地讲述两猫相争的故事情节,体验漫画的诙谐趣味,尊重他人的发言,乐意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两猫相争》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够较连贯地讲述两猫相争的故事情节,体验漫画的诙谐趣味。

2、学习运用”难解难分”“满头大汗”等词汇。

3、尊重他人的发言,乐意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教育挂图《两猫相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引入主题。

今天森林里开运动会,所有的小动物们都来到草地上集合,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见猫兄弟俩。

猫兄弟俩去哪里了?(边出示图片一)
二、引导幼儿逐幅观察图片,感知理解图片内容并讲述。

师:原来猫兄弟俩在这里啊!
图一:猫兄弟长得什么样子的?它们遇到了什么?心里是怎么想的?接下来白猫会发生什么事情?
图二:老鼠看到猫来了什么反应?它们的表情、动作会是怎么样的?猫身后的线表示什么?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请小朋友模仿。

后来它们又会怎么做呢?
图三:他们在做什么?表情怎么样?两猫周围的线表示什么?他们可能在说些什么?最后谁会抢到鱼呢?
图四:花猫、白猫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模仿。

两猫头上的圈表示什么?
1、引导幼儿用较幽默夸张的语言说说每幅图片的内容。

2、学习”难解难分、满头大汗、筋疲力尽”等词语。

三、完整讲述图片内容并结合图片取名。

1、教师运用词汇生动、幽默讲述。

2、幼儿分组自由讲述。

教师巡视观察,倾听幼儿讲述情况,适时参与指导。

3、邀请个别幼儿讲述,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提醒听众认真倾听。

4、启发幼儿为故事取名。

四、小结活动情况,提升主题并进行行为教育。

今天啊,我们知道了”两猫相争”的故事,可故事中两只猫有吃到鱼吗?猫为什么吃不到鱼?它们要怎么做才能吃到鱼? [友好协商,互相礼让] 我们平时在玩玩具时要怎么做呢?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续编图片的故事。

回家后请小朋友也给爸爸妈妈讲讲这个故事,想想鱼到哪儿去了?故事的结尾还可以怎么样?明天来可以告诉老师,看谁的故事更有趣。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过于具体,让幼儿少了想像的空间,这样就缺少锻炼幼儿的想像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给幼儿提开放性的问题,问题更加简练。

活动中,教师引导恰当,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迁移经验。

小百科:猫,属于猫科动物,分家猫、野猫,是全世界家庭中较为广泛的宠物。

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已经被人类驯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样完全地被驯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