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合集下载

专题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文档资料

专题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文档资料

高考直通车 从能量流动中挖掘考点
(1)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
高考直通车:联考能量流动 4、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必然大于次级生产量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 有利的 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 型必然越大 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 型必然越小
高考直通车 从能量流动中挖掘考点
(2)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
利用“拼图法”巧解能量流动难点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
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A1),一部分则用于生产 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1+C1+D1)。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 括现存的植物体B1、流向分解者的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D1。 参考图示,很容易理解以下问题:
高考直通车
从生态金字塔中挖掘考点
(1)能量金字塔:只有正金字塔,没有倒金字塔。 (2)数量金字塔:有正金字塔,也有倒金字塔。
(3)生物量金字塔:有正金字塔,也有倒金字塔。
高考直通车

讨论:
请利用生物量和净生产量 之间的关系来解释生物量金字塔 的倒金字塔。
高考直通车 从群落中挖掘考点
(1)群落演替:在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不同的 群落类型依次取代的现象。 (2)原生演替:从未有生物定居过的裸岩、沙丘 和湖底开始的群落演替。 (3)次生演替:在被毁灭群落基质上所进行的群 落演替。
LOGO
专题: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私立诸暨高级中学
聚焦学科指导意见和考纲
2009版浙江省生物学科指导意见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发展要求: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 和生物量(新增)。 2019年高考考试说明 3—6 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新增) 要求:Ⅰ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体重(g) 57 92 13 … 61 … 123 125 125
8
0
13 5
周增重 24 35 46 … 92 … 57 22 2 (g)
A.每周体重的测量值即为生物量 B.周增重可反映周次级生产量的变化 C.饲养周期内净增的有机物总量与呼吸量之和 即为次级生产量
D.生物量一直在增加,尽量延长饲养时间可提 高效益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 和生物量
提问
地球上所有能量的来源?有谁来固定 的?
就生产者自身而言它的能量分配是怎 样的?请把它写出来?
一、初级生产量 1、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包括总初级生产量(GP)和净初级生产量(NP)。
单位:g/(m2 • a)或J/(m2 • a)
阅读书本的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作出理解。
思考 海洋净初级生产量(NP)只有陆地的一半,
但次级生产量却相当于陆地的三倍多,可 能的原因是什么?
海洋中植食动物对藻类的利用率特别高,是 陆地动物利用植物效率的五倍。
下表是人工饲养的肉用鸡生长过程中体重的变化情况,
B 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周龄 1 2 3 … 9 … 17 18 19
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 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做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 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 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
(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少 B. 植被生物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有关 C. 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 落则没有 D. 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植被的生物量增长迅速,后 期增长缓慢

2019-2020学年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文档:第六章 生态系统 第14课时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文档:第六章 生态系统 第14课时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14课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考试要求知识内容学考要求选考要求知识内容学考要求选考要求1.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及生物量的含义a3.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c c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c c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c核心素养要求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并比较初级生产量与次级生产量。

2.通过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形成辩证统一的观点。

一、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选考)1.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2.净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减去植物呼吸消耗量。

3.生物量实际上就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4.次级生产量依靠动物吃植物、吃其他动物和吃一切现成有机物质而生产出来的物质。

这类生产在生态系统中是第二次的有机物质生产,所以叫次级生产量.归纳总结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的比较初级生产量生物量次级生产量能量来源太阳能太阳能或有机物植物生产的有机物描述单位[g·(m2·a)-1]或g/m2或J/m2[g·(m2·a)-1]或[J·(m2·a)-1][J·(m2·a)-1]三者的联系(1)总初级生产量(GP )=净初级生产量(NP)+植物呼吸量(R)(2)当净生产量表示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有机物积累量时即为生物量(3)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于初级生产量(4)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的能量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能例1(2018·宁波效实中学高二检测)关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于植物生长繁殖的能量为净初级生产量B.地球各地的净初级生产量随温度和雨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C.生物量即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生物量的概念与计量单位只可用于植物D.异养生物合成的有机物应属次级生产量答案C解析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的呼吸消耗掉了,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生长和繁殖,此即净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实际上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生物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同样应用于动物;异养生物合成的有机物应属次级生产量。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知识清单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知识清单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知识清单一、生产量(一)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

它是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能量和物质来源。

影响初级生产量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是光照强度,光照充足时,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高,初级生产量就大;反之,光照不足会限制初级生产量。

其次是温度,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会更活跃,从而影响初级生产量。

水分也是关键因素之一,缺水会导致植物气孔关闭,影响光合作用,进而降低初级生产量。

此外,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如氮、磷、钾等,对植物生长和初级生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差异很大。

例如,在热带雨林中,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植物生长迅速,初级生产量极高。

而在荒漠地区,由于水分稀缺,温度波动大,初级生产量相对较低。

(二)次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是指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物质。

次级生产量的计算方法通常是从同化量中减去呼吸消耗量。

消费者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能量和物质,经过消化和吸收,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繁殖和维持生命活动,这部分就是同化量。

而在同化过程中,消费者也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能量,剩余的才是次级生产量。

次级生产者的种类繁多,包括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等。

食草动物通过食用植物获取能量,其次级生产量相对较低;食肉动物则通过捕食其他动物获取能量,由于能量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存在损耗,其次级生产量通常更低。

二、生物量(一)概念生物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所存在的活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它可以是干重或湿重。

(二)特点生物量具有时空变化的特点。

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量的大小和组成各不相同。

同一生态系统在不同的季节和年份,生物量也会有所波动。

例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量主要由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组成。

随着森林的生长和发育,生物量会逐渐增加,但在受到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时,生物量可能会减少。

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及生物量的比较和测定

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及生物量的比较和测定

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及生物量的比较和测定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而今年我们的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Time for Nature)。

今天就来说说生态学有关的知识,生态学中有许多概念,其中,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和生物量就是很重要的概念,有时也难以区分,要搞清楚这三个概念,联系实际得以利用是关键。

什么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和生物量?如何测定?01相关的概念及比较1.初级生产量: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单位为g/(m2·a)或J/(m2·a)(a代表年)。

(1)总初级生产量: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全部生产量,用GP表示。

(2)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呼吸(R)消耗掉了,剩下的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用NP表示。

净初级生产量随温度和雨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2.次级生产量:异养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现成有机物质而生产出来的有机物质。

单位为g/(m2·a)或J/(m2·a)。

3.生物量: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单位为g/m2或J/m2。

4.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的联系:(1)总初级生产量(GP)=净初级生产量(NP)+植物呼吸量(R)。

(2)当净生产量表示在某一时刻前的有机物积累量时即为生物量。

(3)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于初级生产量。

(4)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的能量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能。

三种量的比较表02典型试题解析试题1(2017年4月选考题):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B.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同类型的非顶极群落C.因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捕食食物链为主而导致生物量为倒金字塔形D.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次级生产量解析: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小,A错误;高大树木下层的植物见光的机会少,所以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不如演替中的高,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趋于0,B正确;倒金字塔的产生和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捕食食物链为主无关,而是因为海洋中的生产者主要是单细胞藻类,个体小、繁殖快、含纤维少,可以整个被浮游动物蚕食和消化,并迅速地转化为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量,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更低的次级生产量,C 和D错误。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名师教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名师教案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名师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六章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本节共一个课时,内容包括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

学生在学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后,转为较为抽象的几个概念,因此本节内容需通过具体实例,结合光合作用,明确总初级生产量等概念,从而指导学生分析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量的区别和联系。

利用实例分析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为学生能量流动做知识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此阶段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逐步形成的阶段,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好,因此可结合已有知识进行新知识的讲解,同时也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阅读文本,能够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和生物量
2、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能够比较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产量和生物量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学科素养
(1)基本思想(认识到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生物量与生态系统成长的关系)
(2)基本活动经验(认识到对生产量和生物量概念理解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2、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
五、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相应习题
学生:课前复习光合作用和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六、教学过程
们画一画
习题巩固七、板书
八、布置作业。

2019年浙科版必修3生物: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选考】

2019年浙科版必修3生物: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选考】
解析: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 的能量。蘑菇是分解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次级生产量。
2.(2017·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 是( B ) A.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B.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同类型的非顶极群落 C.因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捕食食物链为主而导致生物量为倒金字塔形 D.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次级生产量
解析: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海洋中的生产 者主要是单细胞藻类,它们个体小、繁殖快、含纤维素少,可以整个被浮 游动物吞食和消化,并迅速地转化为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量,所以其生物 量为倒金字塔形;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比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具有更高 的次级生产量。
核心突破
知识点 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比较
考能储备 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比较
能量 来源
能量 去向
描述 单位
初级生产量 太阳光能
生物量
次级生产量
太阳光能或有机物 植物生产的有机物
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等
g/(m2·a)或J/(m2·a)
g/m2或J/m2
次级生产者
g/(m2·a)或 J/(m2·a)
能量 大小
三者的 关系最大来自较小①总初级生产量(GP)=净初级生产量(NP)+植物呼吸量(R); ②当净生产量表示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有机物积累量时即为生物量; ③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于初级生产量; ④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的能量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 阳光能
【对应训练】 下面关于次级生产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利用生态系统中现有的有机物质再生产有机物质,即为次级生产量 B.次级生产量的食源都是初级生产量 C.次级生产量等于同化量减去呼吸量 D.次级生产量的制造者都是异养生物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精品课件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精品课件
林四类生态系统,其净初级生产量由大到小排序 正确的是 ( C ) A.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寒带针叶林>热带落 叶林
B.热带落叶林>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寒带针 叶林
C.热带雨林>热带落叶林>温带落叶林>寒带针 叶林
D.寒带针叶林>热带落叶林>温带落叶林>热带 雨林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物量与次级生产量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D ) A.生物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同样也应用于动物 B.通过动物生物量的计算,可以推测各类动物在 生态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
关系,通常用一个金字塔的形式来表示,这是因 为 ( D) A.草食动物的生物量要比肉食动物的生物量少 B.分解者不断使能量再循环到环境中 C.生产者的生物量要小于消费者的生物量 D.一种被捕(采)食的生物的生物量要超过它的捕 (采)食者
2.不同的生态系统,其净初级生产量不同,关于 热带雨林、热带落叶林、温带落叶林、寒带针叶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6CO2+12H2O
2.8×106J 叶绿体
物质变化:无机物
能量变化:光能
C6H12O6+6O2+6H2O 有机物
化学能
一、初级生产量
1.概念: 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包括总初级生产量(GP)和净初级生产量(NP)。 GP = NP + R(呼吸)。 单位:g/(m2 • a)或J/(m2 • a)
净初级生产量 总初级生产量
呼 吸
新陈代谢的类型
同化:又叫合成代谢,是指生物把从外界环境 中获得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 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 如光合作用、消化作用。
异化:主要指呼吸作用。
次级生产量 同化的 吃进的 收获的 可利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珊瑚礁和藻床>河口>大陆架>开阔海洋
陆地>海洋
次级生产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异养 生物利用现成有机物而生产出来的有机 物质(肉、蛋、奶.....)。 单位:g/(m2 • a)或J/(m2 • a) 异养生物(包括分解者)-----次级生产者
生 长
次级生产量 (摄入的)同化的 繁
吃进的 收获的 可利用的 (植物生长繁殖) 净初级生产量 总初级生产量

呼吸
不可利用的
未收获的 吃剩的
粪便
呼吸
同化:是指生物把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营养 物质,制造成自己的有机物。
(1)同化量=摄入量-粪便 (2)同化量都用于生物的生长繁殖吗? 次级生产量=同化量-呼吸
用于异养生物生长繁殖
(3)海洋与陆地的次级生产量比较? 海洋>陆地
生物量:量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第六章 生态系统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一、初级生产量(生产者)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 所固定的能量。 6J 2.8 × 10 6CO2+12H2O C6H12O6+6O2+6H2O 叶绿体 2.能量来源: 太阳能
3.单位:
g/(m2 • a)或J/(m2 • a)
4.作用: 没有初级生产量就没有消费者和分解者, 也就不会有生态系统。 总初级生产量(用GP表示) 净初级生产量(NP)
6.净初级生产量(NP): 概念:总初级生产量(GP)去掉呼吸消耗(R)
GP=NP+R
NP:用于植物生长和繁殖的能量
(2)净初级生产量的比较:
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与温度和雨量有关)
2 单位:g/m
>0 NP = GP-R <0 =0
增加 生物量 减少 生物量
不变 生物量
摄入量 、同化量、粪便、次级生产量、 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呼吸
摄入量-同化量=粪便 同化量-呼吸=次级生产量 总初级生产量-呼吸=净初级生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