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和赤芍故事-天人中医

合集下载

中药白芍的传说故事

中药白芍的传说故事

中药白芍的传说故事东汉神医华佗在其后宅辟药园、凿药池、建药房、种药草,广为传授、种植、加工中药材技术。

但每味药他都要仔细品尝,弄清药性后,才用到病人身上。

有一次,一位外地人送给华佗一棵芍药,他就把它种在了屋前。

华佗尝了这棵芍药的叶、茎、花之后,觉得平平常常,似乎没有什么药性。

一天深夜,华佗正在灯下看书,突然听到有女子哭声。

华佗颇感纳闷,推门走出去,却不见人影,只见那棵芍药。

华佗心里一动:难道它就是刚才哭的那个女子?他看芍药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你自己全身上下无奇特之处,怎能让你入药?”转身又回屋看书去了。

谁知刚刚坐下,又听见那女子的啼哭声,出去看时,还是那棵芍药。

华佗觉得奇怪,喊醒熟睡的妻子,将刚才发生的事给她描述了一遍。

妻子望着窗外的花木药草说:“这里的一草一木,到你手里都成了良药,被你用来救活了无数病人的生命,独这株芍药被冷落一旁,它自然感到委屈了。

”华佗听罢笑道:“我尝尽了百草,药性无不辨得一清二楚,该用什么就用什么,没有错过分毫。

对这芍药,我也多次尝过了它的叶、茎、花,确实不能入药,怎么说是委屈了它呢?”事隔几日,华夫人血崩腹痛,用药无效。

她瞒着丈夫,挖起芍药根煎水喝了。

不过半日,腹痛渐止。

她把此事告诉了丈夫,华佗才知道他确实委屈了芍药。

后来,华佗对芍药做了细致的试验,发现它不但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镇痛、滋补、调经的效果。

除了华佗与白芍的传说,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关于白芍药用的医书记载,一起来看看。

1、《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2、《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3、《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4、《唐本草》:“益女子血。

”5、《日华子本草》:“治风补痨,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治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关于白芍的故事

关于白芍的故事

关于白芍的故事
白芍,又被称为白芍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是以白芍草本植物的根部为
药用部分的,而它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

白芍在中医传统理论中被广泛应用,并被誉为“女性之药”。

据传,关于白芍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医药经典《神农本草经》,这是记载
了几千种草药的一部重要著作。

在这本书中,白芍被描述为一种能够舒缓女性痛经、调节月经周期的药物。

因此,白芍在中医里被普遍认为具有养血止血、舒肝理气、活血散瘀的功效。

白芍的功效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积极的疗效。

它常
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等。

白芍也常被用来调理肝气郁结引起的疾病,如失眠、脾胃虚弱、胸闷等。

此外,白芍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面色暗沉、瘀血症状。

以白芍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制剂也非常常见,如白芍颗粒、白芍片等。

这些制剂
可以更方便地服用和使用,非常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中药领域,白芍被认为是一种温和、安全、有效的草本药物。

尽管如此,作为一种中草药,白芍并不适合每个人。

特定的人群,如孕妇、湿
热体质者或者有特定过敏史的人,应该避免使用白芍。

在使用白芍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总的来说,白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并且具有许多积极的功效。

作为中草
药的一种,它在满足特定需求的患者中,被看作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药物。

然而,每个人的健康状况是不同的,因此在使用白芍或者其他中草药之前,最好向医生咨询,以确保正确的使用和安全。

中药白芍的传说故事

中药白芍的传说故事

中药白芍的传说故事*导读:中药白芍的传说故事。

每一种中草药背后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那么白芍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中药白芍的传说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

*中药白芍的传说故事东汉神医华佗在其后宅辟药园、凿药池、建药房、种药草,广为传授、种植、加工中药材技术。

但每味药他都要仔细品尝,弄清药性后,才用到病人身上。

有一次,一位外地人送给华佗一棵芍药,他就把它种在了屋前。

华佗尝了这棵芍药的叶、茎、花之后,觉得平平常常,似乎没有什么药性。

一天深夜,华佗正在灯下看书,突然听到有女子哭声。

华佗颇感纳闷,推门走出去,却不见人影,只见那棵芍药。

华佗心里一动:难道它就是刚才哭的那个女子?他看了看芍药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你自己全身上下无奇特之处,怎能让你入药?”转身又回屋看书去了。

谁知刚刚坐下,又听见那女子的啼哭声,出去看时,还是那棵芍药。

华佗觉得奇怪,喊醒熟睡的妻子,将刚才发生的事给她描述了一遍。

妻子望着窗外的花木药草说:“这里的一草一木,到你手里都成了良药,被你用来救活了无数病人的生命,独这株芍药被冷落一旁,它自然感到委屈了。

”华佗听罢笑道:“我尝尽了百草,药性无不辨得一清二楚,该用什么就用什么,没有错过分毫。

对这芍药,我也多次尝过了它的叶、茎、花,确实不能入药,怎么说是委屈了它呢?”事隔几日,华夫人血崩腹痛,用药无效。

她瞒着丈夫,挖起芍药根煎水喝了。

不过半日,腹痛渐止。

她把此事告诉了丈夫,华佗才知道他确实委屈了芍药。

后来,华佗对芍药做了细致的试验,发现它不但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镇痛、滋补、调经的效果。

除了华佗与白芍的传说,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关于白芍药用的医书记载,一起来看看。

*白芍医书记载1、《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2、《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白芍的历史典故

白芍的历史典故

白芍的历史典故
白芍,也称为白芍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药材,被誉为“中药皇后”,具有补血、活血、止痛的功效。

白芍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之一。

《本草纲目》则将白芍分为正芍和附子芍两类,并对其性味、功效、配伍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归纳。

在历史上,白芍不仅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医药领域,还是重要的文化象征和礼品。

早在唐代,白芍就已被列为皇家贡品之一,称为“宫芍”。

而在明清时期,白芍更成为了官礼之一,用作朝廷的进贡品。

此外,白芍还经常被赠送给贵族和官员,作为贡品、礼品或用于赠予母亲等亲戚朋友。

在现代,白芍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除了在中医药领域中的药用价值外,在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白芍的珍贵价值和广泛应用,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中西方的医学研究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白芍的传说故事

白芍的传说故事

白芍的传说故事
据传说,古代有一位年近八旬的高僧,他技艺高超,擅长医术,尤其擅长运用草药治病。

这位高僧行医救人,威望极高,深得人们的信任和敬重。

他经常在医治各种顽疾上奏效,不少病人在他的手下得到了痊愈。

有一天,这位高僧在行山时发现了一种生长在山间的草本植物,他意识到这种植物非常珍贵,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于是,他仔细研究、提取、加工这种植物,最终开发出了一种名为“白芍”的药材。

白芍,别名半夏,是一种深受中医爱好者喜爱的草药,其性平、味苦、甘,温和而又不失其药性,具有补血益气、调理内分泌等多种功效。

这种草药,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延缓衰老,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白芍在中医方面的运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失眠、食欲不振、腰痛、头痛、心悸等多种症状,尤其对妇女的保健作用尤为突出。

今天,随着中医学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白芍已成为一种非常普及的中药材,深受广大中医爱好者和普通人士的喜爱。

但是,在娱乐化、商业化、快餐化的大背景下,有些药材制品的草本材料被替代了,这让我们更需要珍惜传统的中草药,更需要注重中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同时,我们也应该避免过度使用药物,注意饮食健康,保
持正确的生活方式,不要让身体过度消耗,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免疫能力。

精神愉悦,身体健康,才是“治未病”的真正智慧。

每天一味中草药153:赤芍,白芍白,赤芍红,白补赤泻

每天一味中草药153:赤芍,白芍白,赤芍红,白补赤泻

每天⼀味中草药153:⾚芍,⽩芍⽩,⾚芍红,⽩补⾚泻⾚芍,⽑茛科芍药属植物芍药⼲燥根。

与⽩芍基源相同,但不同的是⼊药⽤的⾚芍多是野⽣芍药的根,经直接晒⼲⽽得;⽽⽩芍⽤的芍药多是栽培,加⼯时需要⽔煮并去⽪。

加⼯的⽬的其实是为了⽩芍更⽩,⾚芍留红。

历史上⾚⽩芍区分始于南北朝,兴于宋,定于明。

由于本草记载混乱,芍药分⾚⽩的⽅法各异,现在多沿⽤《图经本草》区分及炮制⽅法。

⾚芍,顾名思义,红⾊的芍药。

⾚芍也是⽑茛科(⼀说芍药科)芍药属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的⼲燥根。

您在阅读时,⼀定要参照⽩芍来看(回复152查看),因为它俩是同⼀植物,拉丁名字都⼀样。

芍药是耐寒的,草本的芍药冬天地上部分都会枯萎,但即便是寒冷的东北,室外的芍药仍可以顺利越冬,第⼆年春天发芽重⽣。

在⼴阔的野外及草原上,就⽣长着成⽚的芍药。

远远望去,蔚为壮观!可惜,这些芍药可能正在⾯临着灾难!(图为内蒙古锡林格勒草药的野⽣芍药)芍药的花由于多朵聚集,显得冗繁、妖娆,不似牡丹单朵,错落有致,也正因为此,唐刘禹锡叹到:“庭前芍药妖⽆格”。

(上图左芍药,右牡丹)图中这朵芍药花,是中国药科⼤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繁荣@槑拍摄的,感谢分享。

南药校园还有药⽤植物园,太让⼈羡慕了。

《药典》中规定,⾚芍除了来源于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外,川⾚芍Paeonia veitchiiLynch 的⼲燥根也作为⾚芍⼊药。

川⾚芍和芍药近似,明显的区别在叶⼦上,川⾚芍的⼩叶像⽻⽑,成⽻状分裂。

⼊药⽤的⾚芍多是野⽣芍药的根,经直接晒⼲⽽得,不像⽩芍那样还得经过煮⼀下。

⽽且,⼊药⽤的⾚芍,都不除去根⽪。

芍药的本草考证本草芍药分⾚⽩之始前⽂⽩芍已经说了,《神农本草经》只记载了芍药⼀种,未分⾚芍、⽩芍。

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次提到芍药有⾚⽩的区别,虽没有明确说到⽩芍药、⾚芍药,但发现芍药有⾚、⽩的区别。

本草经集注·芍药今出⽩⼭、蒋⼭、茅⼭最好,⽩⽽长⼤。

白芍药材来源传说故事

白芍药材来源传说故事

白芍药材来源传说故事白芍药材来源传说故事药材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主产于浙江、安徽等地。

以根粗、坚实、无白心或裂隙者为佳。

初载《本经》,从陶弘景开始,分为白芍药、赤芍药两种。

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传说故事《开元天宝遗事》中有个故事,后来经人渲染扩散,说的是芍药因姿色超群而险遭横祸,无论是功是过,她都难逃薄命的结局。

沉香亭,是唐明皇欢宴群臣,与杨氏姐妹纵情游乐的地方。

不仅亭榭轩昂,而且终年花草树木非凡。

圣上也常常诏命各地园丁到御花园种植,有成者赏,无功者罚。

各地养花能手无不终日惴惴。

有个老者名叫宋单父,专养芍药,能将扬州芍药移植北方,色泽更鲜,花朵更大。

宋单父也被召人宫中,在沉香亭畔种植芍药,有命须使牡丹开过芍药继之。

白天有帝王嫔妃达官贵人游玩,老翁必须回避,只在三更之后才能耘植养护。

宋单父日夜辛劳,有明月星辰冷露寒霜作证。

可是偏这一年阴阳不和,暖气不动,到了开花季节偏不见蓓蕾萌发,圣上就要加罪了。

芍药仙子们心地是极善良的,况且又夜夜得到宋单父的灌溉之恩,是一定要报答的,阳气不动而要呈芳艳必须要打破常规,于是众花仙议定,大家合力在一天内各开放一株一茎。

于是,在次日清晨芍药忽然开放,每一枝头开放两朵,姿态各异,在朝露煦风中皆呈深红色,宫内喧然,明皇、贵妃、文武官员,皆来观赏。

正在赞叹不已时,天已正午,芍药突然变得深碧色,如同碧玉般,众人大奇,观者愈多。

待到暮色降临,一片片芍药花瓣皆呈深黄色。

明月升起了,月光之下,花儿又变成粉白色。

随着色泽的变化,香气也各异。

时而幽香,时而浓郁,众人如醉如痴。

众芍药仙子在一日之内呈芳,自然把沉香亭畔装点得胜过瑶池。

众嫔妃在芍药仙子映衬下黯然失色,自然不爽。

圣上见此情此景便又嗔怪起来,说定是花妖作怪,有意将芍药刈除并降罪宋单父。

众芍药仙子深感不平,不生蓓蕾有罪,各色呈芳更有罪,真是人间帝王的淫威胜过天上玉帝。

白芍和赤芍

白芍和赤芍

白芍和赤芍某先生自称熟读经方,言必仲景,且以经方派自居。

有学生请教,《伤寒论》桂枝汤中的芍药究竟是白芍还是赤芍?先生说:当然是白芍。

学生愕然。

芍药分为赤芍药与白芍药,始于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南北朝梁代人,晚于东汉仲景《伤寒论》六百来年。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将芍药列为中品,曰:“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利小便,益气。

生川谷及丘陵”。

陶宏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指出“白者名金芍药,赤者名木芍药。

”《伤寒论》中的芍药即是芍药。

我国高等院校《方剂学》教材“桂枝汤”项下引原方,“芍药三两(9克)”,后来,我在中专任教,中专教材标名“白芍”9克(三两)。

少年时背诵《汤头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可建功。

”临老难忘。

浙江是白芍的主产区,著名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

在这里,白芍和赤芍同来源于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

将生长三年的芍药在立秋采挖,分别加工成白芍或赤芍。

赤芍的加工方法和过程较为简单:选取粗如手指的根条,去泥杂、芦头及细须根,薄摊晾干7-8成后,再晒足干即成。

白芍的加工程序较为复杂,先将芍药根截成条,修去芦头细根,后刮皮、漂洗至洁白,浸漂于水中;再将漂洗之白芍药按支头粗细分档投入沸水锅中,保持微沸,多次换水,芍药条煮出泡沫,称之为“吐浆”,泡沫由密集细小转稀而泡大时,用竹针试刺芍身,见内无白心,即捞出,晒半干后将其捆直,切平两头,然后晒至足干。

赤芍除家种外,更多的来源于野生的芍药和川芍药。

简而言之,原皮生晒的芍药是赤芍,去皮煮透心晒干的为白芍。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如上所述,《伤寒论》中的芍药就是芍药,《桂枝汤》中用白芍是后人的阐发,学生对先生“当然是白芍”提出质疑,“疑”之有理,但先生说的也符合现代用药实际。

中华本草有数千年之历史,“继承不离宗,创新不泥古”是我们弘扬中医药之根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芍和赤芍的故事
中药白芍和赤芍都是芍药的根,但却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药。

白芍养血止血,赤芍凉血活血。

白芍可医治妇女崩漏。

所谓崩漏,按中医的说法,经血突然大量涌出不止叫崩,长期淋漓不止叫漏。

赤芍则医治育龄妇女闭经。

那么白芍和赤芍如何区分?有人说,白芍是开白花的芍药的根,赤芍是开红花的芍药的根。

错了。

白芍和赤芍是加工方法不同而导致的结果。

就是说,不管开什么颜色花的芍药,如果把它的根挖出来直接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干后就是赤芍;如果把芍药根外面那层粗糙的皮刮掉,然后用清水去煮,煮透后捞出来放到太阳地里晒,晒干后就是药物白芍。

我们可以把赤芍和白芍的饮片(切成的薄片)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会看到:赤芍的饮片颜色发黄,边缘绕着一个红圈并且包着一层黑皮;白芍从外到里整个就是一个粉白色的圆片片。

白芍和赤芍入药的过程,与一个传说有关。

传说三国名医华佗的房前屋后都种满了药草。

他对这些药草都有很深的研究。

一天,他将一位朋友送来的一棵芍药栽到了窗外的地上,随后研究了几天,结果没有发现它有什么药用价值,于是不再理睬。

一天晚上华佗朦胧入睡之际听到窗外有人啼哭,睁眼望去,透过月光看到窗外站着一个红衣女子。

他赶紧爬起来跑出去观瞧。

结果外面没有人影,只有那棵红花芍药在风中轻轻抖动。

他好生奇怪,回到屋里把妻子叫醒说了情况。

妻子笑着说:“芍药姑娘显灵了。

她对你的冷漠表示不满。

”华佗说:“芍药确实没有多大用处呀。

”妻子说:“村头郑大嫂会用芍药根医治月经病,不少妇女都悄悄地去找她。

”华佗说:“妇科病是我的弱项。

我明天就去找郑大嫂请教。


华佗向郑大嫂请教后,得知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可以将芍药根加工成白芍和赤芍。

白芍可以医治一般性的月经过多和危害很大的崩漏。

赤芍可以用来医治闭经,也能医治跌打损伤。

白芍和赤芍的用量都是每剂三钱,煎汤服用。

药量一般不要加大,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以后华佗对白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知白芍医治崩漏是通过养血实现止血功能的。

他认为崩漏不是单纯的出血不止,而是血液里有了“病邪”,“病邪”使血液“妄行”即异常运行,所以首先应该把血液调养好,调养好了经血就会恢复正常,不能单纯地用止血药去止。

白芍这种药就具备着良好的妇科方面的养血功能。

华佗后来被曹操杀害了,他撰写的医药书籍也随之佚失了。

但部分内容包括白芍和赤芍的加工方法以及功效等等通过他的学生们传承下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