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工时建立说明
工时计算方法大全(各机床工时、各工序工时)

工时计算方法(各机床工时、各工序工时)生产效率:是衡量生产单位或部门管理绩效的一个指标,体现生产单位或部门的管理能力,即总标准工时与生产总工时的百分比。
为了准确快捷填写生产计划表,现将需计算之工时与相关注意事项做说明。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结合其定义,使工时定额更加合理、准确、科学,现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参考国家相关政策标准,制定此工时计算方法。
一.锯床工时定额计算标准1.工时计算公式:T=(k m T 机+nT 吊+T 装卸)k 2 式中:k m —材料系数n —一次装夹工件数;n=1-2;k 2—次装夹工件数修正系数,k 2=1(n=1);k 2=0.55(n=2) 2.机动时间:T 机 2.1. 方料:式中: H- 板厚mm k B - 材料宽度系数,查下表T 机=k BH22.2.棒料:式中D —棒料外径 mm2.3. 管料:式中d 0—管料内径;mm2.4..方管:式中:H—方管外形高mm ;H 0—方管内腔高mm ; B 0—方管内腔宽mm ;3.吊料时间:4.装卸料时间及其它时间:T机=D24T 机=D —d 02 2410000T 机=H—H 0*B 0208000T吊=L 1000 T装卸LD综上所述:方料:T=(0.12+n0.0519H+0.001L )k 2-0.00013 H 0*B 0 (min ) 圆料:T=(0.12+n0.0429D+0.001L )k 2-0.0001 d 02 (min ) n —一次装夹工件数;n=1-2;k 2—次装夹工件数修正系数,k 2=1(n=1);k 2=0.55(n=2)二.剪板冲压折弯工时定额计算标准1..剪板工时定额计算方法剪板单件工时定额:a —每块工时系数、见表b —剪角次数剪板工时系数表=0.12+1800840T =k *a+b a3注:准备工时按100件基数计算,每件0.2,共计200分剪板毛刺工时:T=0.3 + 处理长度/400剪板校正T校=k*T材料系数K=1~1.52.冲压每冲一次工时3..折弯工时定额计算方法折弯工时定额:t2=Σa i折弯工时定额系数表注:规格栏中,为折弯长度,a为每折一刀的工时(理论计算:每刀0.15分×折1.5=0.225+0.2=0.425→0.5)↓准备工时三.风割焊接工时定额计算标准1.风割工时公式:修磨工时含补焊工时: T 修磨 = T 风割 /22.焊接单件工时: T 焊接=T 工件装卸+T 点焊+ T 全焊 2.1 装卸工件工时:T 工件装卸=(T 01+0.2n )B式中:T 01—装卸基本工时;(取T 01=0.2); n-- 工件数 B-- 重量系数(见表)2.2. 点焊单件工时:T 点焊= T 02+0.1J+0.1N式中:T 02—点焊基本工时;J —点焊数;N —点焊时工件翻转次数;2.3. 全焊单件工时:T 全焊= T 03+0.1M+0.1N+L Σ/200+0.2NC 式中:T 03—全焊基本工时;M —焊缝段数;N —全焊时工件翻转次数;L Σ--焊缝长 NC---焊接参数调节次数注:小件装卸与点焊工时合并,统称点焊工时; 重量系数(B )T风割=风割长度×3+1.5V1、飞溅按焊接工时的二分之一计算+0.12、校正按焊接工时的二分之一计算+0.13、有辅助工帮助表卸模,从焊接工时中分取三分之一4、焊接有准备工时按每项20分钟5、点焊螺母按0.5分钟一个四.钻床工时定额1、T=kT机+ T装卸其中k—难度系数有工差要求k=1.5 有深度要求k=1.1 扩孔及攻丝k=0.82、机动时间:T机注:L/D≥8时,须另增排屑时间60%。
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标准工时管理办法1.总则1.1.制定目的为规范本公司标准工时之制定与管理,方便生产效率之计算,特制定本办法。
1.2.适用范围本公司产品作业标准工时之测定、制定、修改等,均适用本办法。
1.3.权责单位1)生技部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标准工时管理规定2.1.定义2.1.1.标准工时某一加工工序,在标准的作业条件下,中等熟练之作业人员以正常之努力,完成一件工作的时间,称为标准工时,单位为分、人/件(或秒、人/件、小时、人/件)。
2.1.2.标准产量某一加工工序,在标准的作业条件下,中等熟练之人员以正常之努力,在一个工作日内(一般为8小时),可以加工完成的产品数量,称为标准产量,单位为件。
2.1.3.标准工时与标准产量的关系标准产量=标准工时*标准人数*每日工作时间2.1.4.宽裕时间、宽裕率1)为了执行所定之作业,必要的、不可避免的耽误时间,称为宽裕时间。
2)在本公司管理现状下,完成作业所必要的不可避免的耽误时间,称为管理宽裕,如工装夹具之安装、整理整顿等。
3)为恢复疲劳所必要之耽误时间称为疲劳宽裕。
4)因人类生理需要必要之耽误时间称为生理宽裕,如喝水、上洗手间等。
5)计算公式管理宽裕率=管理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生理宽裕率=生理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疲劳宽裕率=疲劳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宽裕时间=管理宽裕时间+生理宽裕时间+疲劳宽裕时间宽裕率=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管理宽裕率+生理宽裕率+疲劳宽裕率6)评核系数测试实际作业时间时,参照之作业人员,其劳动熟练程度与中等熟练工人之比较系数称为评核系数。
系数越大表示其劳动熟练程度越高。
2.2.标准工时的测算方法2.2.1.作业时间测算1)新产品小批试制是生技部工艺人员持秒表在作业现场对每一工序作业时间进行实际测算。
2)应选择生产较为顺畅时进行测算,并连续测试20个以上的周期时间。
工时计算方法大全(各机床工时、各工序工时)

工时计算方法(各机床工时、各工序工时)生产效率:是衡量生产单位或部门管理绩效的一个指标,体现生产单位或部门的管理能力,即总标准工时与生产总工时的百分比。
为了准确快捷填写生产计划表,现将需计算之工时与相关注意事项做说明。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结合其定义,使工时定额更加合理、准确、科学,现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参考国家相关政策标准,制定此工时计算方法。
一.锯床工时定额计算标准1.工时计算公式:T=(k m T 机+nT 吊+T 装卸)k2式中:k m—材料系数n—一次装夹工件数;n=1-2;k2—次装夹工件数修正系数,k2=1(n=1);k2=0.55(n=2)2.机动时间:T 机H2.1. 方T =料:2机k B式中:H- 板厚mm k B - 材料宽度系数,查下表D2.2.棒料:T2 机= 4式中 D —棒料外径 mmDd 022.3. 管料 :T 机=2 — 1000 4 0 式中 d 0—管料内径; mmHH 0*B 0T 机 = —28000—方管外形高3.吊料时 L 间:T1吊=4.装卸料时 000 间及其它时间:装卸2.4..方管:式中: Hmm ;H 0—方管内腔高 mm ; B 0—方管内腔宽 mm ;800综上所述:方料:T=(0.12+n0.0519H+0.001L )k 2-0.00013 H 0*B 0 (min ) 圆料:T=(0.12+n0.0429D+0.001L )k 2-0.0001 d 02 (min ) n —一次装夹工件数; n=1-2;k 2—次装夹工件数修正系数, k 2=1(n=1);k 2=0.55(n=2)二.剪板冲压折弯工时定额计算标准1..剪板工时定额计算方法剪板单件工时定a —每块工时系数、见表b —剪角次数剪板工时系数表=0.12+ 403额:注:准备工时按100 件基数计算,每件0.2,共计200分剪板毛刺工时:T=0.3 + 处理长度/400剪板校正T 校=k*T材料系数K=1~1.52.冲压每冲一次工时3..折弯工时定额计算方法折弯工时定额:t2=Σa i折弯工时定额系数表注:规格栏中,为折弯长度,a 为每折一刀的工时(理论计算:每刀0.15 分×折1.5=0.225+0.2=0.425→0.5)↓准备工时三.风割焊接工时定额计算标准1.风割工时T 风割割长度× 公式:3+1.5修磨工时含补焊工时: T 修磨2= T 风割/2.焊接单件工时:T 焊接=T 工件装卸+T 点焊+ T 全焊2.1 装卸工件工时:T 工件装卸= (T01+0.2n)B式中:T01—装卸基本工时;(取T01=0.2);n-- 工件数B-- 重量系数(见表)2.2.点焊单件工时:T 点焊= T02+0.1J+0.1N式中:T02—点焊基本工时;J—点焊数;N—点焊时工件翻转次数;2.3. 全焊单件工时:T 全焊= T03+0.1M+0.1N+L Σ/200+0.2NC式中:T03—全焊基本工时;M—焊缝段数;N—全焊时工件翻转次数;LΣ--焊缝长NC--- 焊接参数调节次数注:小件装卸与点焊工时合并,统称点焊工时;重量系数(B)1、飞溅按焊接工时的二分之一计算+0.12、校正按焊接工时的二分之一计算+0.13、有辅助工帮助表卸模,从焊接工时中分取三分之一4、焊接有准备工时按每项20 分钟5、点焊螺母按0.5 分钟一个四.钻床工时定额1、T=kT 机+ T 装卸其中k —难度系数有工差要求k=1.5 有深度要求k=1.1 扩孔及攻丝k=0.82、机动时间:T 机注:L/D ≥8 时,须另增排屑时间60% 3、装卸零件时间及辅助时间: T 装卸五.磨床铣床工时定额计算标准1.平面磨工时定额:工作台单行程横向进给量16~24mm/次工件运行行速度8m/min磨一次行程工时2. 无心磨工时定额(含辅助工时) LkT= 1d式中: L—单件被加工零件总长; k d—直径系数,d≤16, k d=1.0; d>16, k d=1.2203.铣端面工时加工段数系数B计算公式加×T= 工长度六。
公司工时规章制度怎么写

公司工时规章制度怎么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员工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公司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全职员工、兼职员工、合同员工和临时员工。
第三条公司工时管理遵循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劳动法规定。
第四条公司工时管理实行定期检查评估制度,对员工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工作积极性。
第二章工时安排第五条公司实行标准工作时间制度,每周工作时间为40小时,具体工作时间安排由各部门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第六条员工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单位和员工可以协商确定具体的上下班时间。
第七条弹性工作制度:公司可酌情组织员工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安排,但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需上级领导批准并进行备案。
第八条节假日工作安排: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员工在节假日进行工作,公司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支付加班工资或补休假期,并提前通知员工,员工有权利进行选择。
第九条加班安排:员工如有加班需要,应提前向主管领导申请,并经过审批后才能进行加班工作。
公司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支付加班工资给加班员工。
第十条夜班工作:公司如有夜班工作需要,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夜班工作规定,对夜班员工的健康和生活进行保障。
第三章工时记录第十一条公司将建立健全的员工工时记录系统,每位员工的上下班时间、加班时间等工时数据将被准确记录并保存。
第十二条员工应按照公司规定通过刷卡、登记等方式进行工时记录,不得擅自调整工时记录,一经发现将受到相应处罚。
第四章工时管理第十三条公司将定期对员工的工作时间进行检查,加强对员工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的考核,对表现优秀和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进行相应奖励或处罚。
第十四条若员工违反工时规定,公司有权依据员工行为严重性进行相应处罚,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降薪、停薪留职、解雇等措施。
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公司管理层所有,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应提前向所有员工公布并告知。
关于成立工时、工价评定小组管理规定

关于计件工资评定管理规定一、组织架构:成立工时、工价评定小组组长:总经理副组长:副总经理组员:各车间主任、职能部门主管、核价员(核实标准工时)、统计员(计件录入,总量审查)二、职责:通过对生产作业研究,工件加工工时统计核定,设定合理的工时计件体系,并按规定运行计时、计件工资,做好员工工资监控管理,绩效分析及批量生产加工成本的管控。
●组长对计件工资最终决定权。
●副组长对标准工时进行复核,加工工艺升级改造,优化加工方式,提升产能、标准工时工价核定、制定、修改;●组员对产品加工标准工时评定,优化基本作业加工方式。
对工件加工工时、加工内容、加工数量进行分析、测定、提报、审核、汇总。
三、标准工时评定:1、工序工资档级标准。
2、标准工时工价基本作业内容:1、作业研究1)、对制程加工分析●研究制程加工的作业配置,加工顺序,加工方式是否合适(NCT、激光、普冲、焊接放式(点焊、满焊、机器人焊接、)、喷涂挂具、装配顺序、CNC、减重)(折弯-钳工-折弯、焊接-修磨-焊接、分色喷涂等等)●检查工件运输方式、方法是否合理(工件运输周转车,装配部件组装车、补件运输车)●研究工装治具,保证质量加工要求。
(如:折弯卡板、压铆工装、焊接工装、喷涂挂具、装配周转车)2)对加工动作进行分析●对加工全程基本动作进行分类:找出那些动作是必要的,那些动作可以省略。
●进行加工步骤分析:制定加工作业标准,为提供标准工时奠定基础(SOP)2、工时研究1)、定义:标准工时具有一定工作熟练度的员工在既定的作用条件下,使用现有设备按照规范的作业程序和动作要求,完成单位工作量所需要的时间。
2)、测定人员选用和标准工时的作用:●测定人员有一定工作熟练度,工作时间一年以上工作经验●测定时间只测定加工时间(物料运输、装夹、搬运等不做统计)●标准工时可以使生产计划制定更为准确,是计划生产的基础。
●通过标准工时可以进行产能预测与评估。
●标准工时是进行加工作业方法与作业效率分析基础。
工序工时申报管理制度

工序工时申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序工时申报管理,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本制度制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
第三条公司在每月底前,对上月员工工序工时进行审核核实,并进行汇总统计。
第四条公司将工序工时管理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第五条员工应如实填写工序工时,不得虚报、漏报。
第六条公司将保护员工的个人隐私,不得将员工的工作记录泄露给外部人员。
第七条员工应主动学习并理解本制度内容,并自觉遵守。
如有违规行为,公司将给予相应处罚。
第八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负责。
第二章工序工时填报第九条员工在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填写当天完成的工序和耗时情况。
第十条员工应明确标注工序名称、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及耗时。
第十一条员工需如实填写工时,不得随意修改。
第十二条员工在填写工序工时时应具备独立的判断能力,确定工序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点。
第十三条员工应及时提交填写完整的工序工时表。
第三章工序工时审核第十四条公司在每周内,对员工填写的工序工时进行审核。
第十五条审核人员应对员工填写的工序工时进行仔细核查,确保工序名称、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耗时的准确性。
第十六条审核人员应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的工时记录。
第十七条审核人员在审核过程中,如发现员工虚报、漏报情况,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处理。
第十八条公司将审核结果汇总后,形成月度工时报告,用于绩效考核和统计分析。
第四章工序工时管理第十九条公司员工工序工时管理应保证工作的高效率和质量。
第二十条公司应根据员工填报的工序工时,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任务和进度。
第二十一条公司应根据员工的工序工时情况,及时进行工作调整和优化。
第二十二条公司应根据员工的工序工时表,进行员工薪酬的核算和发放。
第五章处罚措施第二十三条员工如虚报、漏报工序工时,公司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警告甚至解雇等处罚。
第二十四条员工如多次违反本制度规定,公司将对其进行严厉处理,直至开除。
第二十五条公司将违规情况纳入员工绩效考核范围,对工时管理不合格的员工进行相应处罚。
工序工时管理

①对于不会带来附加价值的工作所花费的时间仅仅带来的是增 加成本的时间 ⇒ 造成无用的成本
②用户需求的是什么? 需求的产品 需求的时间内 真正需求的
到手
⇒ 客户满意度UP
有利于提高公司信誉,有利公司发展。
工序工时的种类 生产工序工时:关于生产 发货工序工时:关于发货/物流 采购工序工时:关于采购 订单工序工时:关于订单 开发工序工时:从计划到出产品的时间
非生产时间(2)
第2step
3天 4天
5天
34天
2天
工序工时时长:48天
第3step
1月~6月平均 生产工序工时:22.4天 非生产时间(1):7天 非生产时间(2):10天
非生产时间=工序间等待时间约占整个工序的76%。 浪费!!
第3step
工程间等待天数30天以上的共有47个工程(占整体的7%)
消除30天以上的长期库存品 生产调度生产计划需更加细化管理 控制同规格批量生产 长期库存品标识标记
着色工序~成缆工序工序工时
25.00
撚線作業時間 造管-撚線待機 造管作業時間 着色-造管待機
20.00
19.8
18.2 16.6 5.73
着色作業時間 目標
15.00 日数(日)
13.9
13.0
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公司业绩
2.
不产生附加价值的时间只是增加成本 产生多余的成本
3.
需要缩短不会带来附加价值的非生产时间 缩短工序工时长效果
【将长期库存的产品可视化(一例)】 材料入库或者半成品过了一定的期 限,用上标识,让人一目了然。
※一般来说都是通过缩短不会带来附加值的非生产时间加以改善,达到效果。
第4step
生产工序工时统计表

生产工序工时统计表概述生产工序工时统计表是用于记录和分析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所需工时的一种表格。
通过统计每个工序的工时,可以帮助生产部门管理人员了解生产流程的瓶颈和效率,以便进行优化和提升生产效率。
工时是指完成某一工序所需的时间,通常用小时作为单位进行计量。
生产工序工时统计表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来设计,一般包括工序名称、工序描述、标准工时和实际工时等字段。
表格设计在设计生产工序工时统计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字段:•工序名称:记录每个工序的名称,方便识别和查找。
可以使用简洁但具有描述性的名称,如“钣金加工”、“喷涂”等。
•工序描述:简要描述每个工序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为操作人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参考。
描述可以包括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标准工时:记录每个工序的标准工时,即完成该工序所需的理论时间。
标准工时通常是由工程师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进行测算和设定的。
•实际工时:记录每个工序的实际工时,即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完成该工序所需的时间。
实际工时是通过监测和记录生产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来获得的。
以下是一个示例的生产工序工时统计表的表格设计:工序名称工序描述标准工时(小时)实际工时(小时)钣金加工利用机械设备对金属板进行切割和弯曲2 2.5喷涂清洁、上底漆和涂装 1.5 1.8组装将零部件组装成完整产品3 3.22.5 2.7测试对产品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数据收集为了准确统计生产工序的工时,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实地观察:生产部门的工程师或作业员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的方式收集数据。
他们可以亲自参与工序的操作,并记录每个工序所花费的时间。
2.时间测定:使用计时器、秒表或其他时间测定设备对每个工序的耗时进行测定。
可以进行多次测定,并计算平均值来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
3.设备监测:对于自动化生产线或使用设备的工序,可以通过设备上的监测系统来获取工时数据。
这种方式可以自动记录工序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减少人工操作的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制定标准时间
1.标准时间的形成。由前面几个步骤,标准时间是由最 初用秒表测得的时间,经评比修正为正常时间,然后考虑 宽放时间的加入,最后得到标准时间。 2.时间的计算方法。标准时间的计算公式为: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正常时间×宽放百分数) =正常时间×(1+宽放率)
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
第五节
定员的作用
劳动定员
--是企业配备各类人员,编制员工需要量计划,确定 工薪的依据; --是衡量和监督人力使用是否节约或浪费的尺度,是 组织竞赛、开展技术革新、挖掘企业潜力,提高劳动效 率的有效措施; --是改善劳动组织、巩固劳动纪律,明确岗位责任制, 实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前提。
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
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
工时抽样的程序和工作内容
3.按现场平面图,确定观察路线及位置 工时抽样实施前,要观察现场的平面图,以便确定观察 巡回的路线以及观察的具体位置。观察人员按事先规定 好的巡回路线,在指定的位置上图8.2为标有巡回路线和 观察位置的机器和人员的平面布置图。
巡回观察位置 ① 对象1 ② 对象2 ③ 对象3
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
个人工作日写实的步骤和方法
准备工作 (1)明确写实的目的和选择写实对象。(2)熟 悉和了解写实对象的全面情况。(3)划分写实项 目。(4)训练写实人员。(5)物资准备。(6) 向写实对象讲清目的。 (1)正确选择写实的位置。(2)工作日写实必 须记录完整的工作班时间。(3)写实人员自始至 终集中精力。(4)注意交叉时间的观察、记录。 (1)确定各项活动的延续时间。(2)汇总同 类工时消耗(3)计算各类工时消耗占工作日时 间和作业时间的比例。(4)分析、研究各类工 时消耗的合理性。 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
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
工时抽样的程序和工作内容
确定观察时刻的方法有三种: (1)不等间隔观察时刻的确定。不等间隔抽样法是利用 卡片抽签来确定观察时刻。 (2)等间隔抽查。所谓等间隔抽查就是相邻两次观察的 时间间隔相等。 (3)分层抽查。对于每日规律性很强的周期发生的工作, 宜采用分层抽查。
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
进行写实
整理分析
集体工作日写实的步骤和方法
集体工作日写实的步骤和方法与个人工作日写实相同。 由于同时要观察几个工人的作业情况,所以应注意以下 问题: (1)按预先规定的时间间隔记录。 (2)观察的项目和工时消耗的分类应简化,用简略代号 记录。 (3)每一次观察中,对每个作业岗位,只记录一项工作 和时间消耗。 (4)集体工作日写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低于个人工作日 写实。所获得的资料一般不作为制定时间标准的依据。
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
定员范围
工业企业的全部员工,按其工作性质和所处工作岗位的不 同可分为:工人、见习生、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 务人员和其他人员。
定员的方法
企业计划期内的总工作量和个人的工作效率是计算定员人 数的基本依据。由于各类人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不同,计 算定员的具体方法也就不同。一般说来,人事定员有以下 几种方法:
工时消耗的分类
工时消耗是指员工在一个轮班内全部作业时间的消 耗。从定额角度看,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工时消耗,可 分为定额时间和非定额时间两大类。
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
工时消耗的分类
(1)定额时间。它是指员工为完成某项生产任务(或工作) 所必需消耗的时间。它由作业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 与生理需要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四部分组成。 (2)非定额时间。它是指那些不是为了完成某项生产任务 所必需的时间消耗。非定额时间包括非生产工作时间、管理 工作不善造成的损失时间、员工责任造成的损失时间。
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
第二节
工作日写实
工作日写实是对工人整个工作日的时间利用情况,按 其时间消耗的顺序,实地观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技术。 根据写实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人写实、集体写实和 多机床看管写实。 个人写实--指由专职的写实人员对一个工人的工作 内容和工时消耗进行的写实。 集体写实--在一个或几个工作地上,对有紧密联系 而又单独作业的一组工人进行写实。 多机床看管写实--对由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同时 看管几台设备进行写实。
巡回观察路线
对象6 ⑥ 对象5 ⑤ 对象4 ④
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
工时抽样的程序和工作内容
4.确定观察次数 在以95%的可靠性进行工时抽样,其观察次数
n 4(1 p ) S2 p
式中S为准确度(相对误差),一般取S±5%或±10%。P 为某调查事项出现的概率,但实施工时抽样前,p是未知的。 为了确定观察次数,我们可以预先估计一个p值,也可以通 过有限次的预备观察来得到。
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
时间定额的构成
时间定额的构成,是指将定额中应该包括的工时消耗 表现在一件产品或一道工序的时间定额之内,可用下式 表示: T单件=T作+T布+T休
式中 T单件—单件时间; T作—作业时间 T布—布置工作地时间; T休—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
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
时间定额的构成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计算,布置工作地时间和休息与 生理需要时间通常合并,统称为宽放时间,按占作业时间 的百分比数来进行计算,以K表示, 即 K T单件 T作 1 100 单件工时定额加上一个零件应该分摊到的准备结束时间, 称为单件核算时间定额。 T准 T单核 T单件 n
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
四、评定正常时间
时间研究人员在进行时间研究之前,必须了解评比修正 方法并进行训练。主要的评比修正方法有: 1.速度评比法。评比修正就是时间研究人员将所观测到的 操作速度与自己理想中的理想速度(正常速度)作想象比 较后给予一个评比修正值(系数)。 2.平准化法。它是将熟练程度、努力程度、工作环境和一 致性四项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评比因素。每个评比因素再 分为超佳(理想)、优、良、平均、可、欠佳6个高低程度 的等级。
2
40 = X
2
式中 N——在±5%精确度和95%可靠性下必须观察的次数 N——预先实测次数; X i——某作业要素实测时间。
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
误差界限法
当可靠度为95%,相对误差为 ±10%时
2 n n 20 N X i2 X i i 1 i1 = n N= Xi i 1 2
劳动定额与定员
【本章要点】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应了解 和掌握如下知识:
劳动定额概念 工时消耗的分类和时间定额的构成 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工作日写实 工作抽样 测时 劳动定员方法
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
第一节 劳动定额概述
劳动定额的概念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 定量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时间,或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合格 品的数量。定额主要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即工时定额 和产量定额。
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
五、确定宽放时间
1.增加宽放时间的原因。操作者疲劳、操作者个人需要、 操作者听取上级指示及操作者工作中的等待和准备等。 2.宽放时间的种类。宽放时间的种类主要有:私事宽放、 疲劳宽放、迟延宽放、作业宽放和政策宽放。 宽放率(%)=(各种宽放时间之和/正常时间)×100%
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
20 X
2
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
三、测时
1.测时的方法主要有归零法、累计测时法、周程测时法 和连续测时法。 2.现场情况的记录。若测时来不及记录某一操作单元的 时间,则应在该单元的“R”空格内记“M”,表示失去记 录。 3.剔除异常值。记录之后即着手计算和综合。首先应计 算各单元的平均值,但在计算平均值之前,必须检查、 分析、剔除观测数值内的异常值。
二、观察次数的确定
误差界限法 对某一作业要素事先观察若干次,求其平均值与标准差, 再根据允许的误差界限来计算观察次数,其计算公式为
n n 2 40 N X i X i i 1 i 1 n Xi i 1
2
N=
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
第三节
工时抽样
工时抽样的程序和工作内容
1.明确工时抽样的目的 工时抽样的目的,与确定调查对象和活动事项的分类、调 查表的设计等有密切关系。工时抽样目的是为测定机器设 备的利用率,则机器设备为观测对象,其调查项目可分为 “工作”与“空闲”。 2.调查项目分类 调查目的不同,其调查内容亦随之而异。为了避免调查项 目互相混淆以及便于记录,应预先明确规定各项目包括的 具体内容。
定额制定的方法
统计分析法
--它是根据过去生产同类型产品或相同的零件、工序的 实作工时统计资料,在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考虑今 后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可能改变程度,然后确定定额。
优点:简单易行,计算方便,工作量小,既有较大量统计资料为依据, 又考虑了当前和生产条件的变化,所以比经验估工法更接近实际。 缺点:如果统计资料失准,便会影响制定定额的准确性。为了保证定额 质量,必须健全原始记录,加强统计资料分析工作,消除不合理因素, 使制定的定额符合生产需要。
定员的要求
企业定员应满足以下具体要求: (1)定员水平要先进合理;
(2)参照国内外企业的定员标准,并与同行业先进水平, 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进行比较;
(3)合理确定基本工人与辅助工人的比例、管理人员与 员工总数的比例、女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等。 总之,企业定员必须满足高效率、满负荷和充分利用工 时的要求。
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条件正常,产品比较稳定,批量较大,原始记录 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 和统计工作比较健全的企业。
定额制定的方法
技术测定法
--它是根据对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分析研究,在挖掘 生产潜力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观察测定,分析计算制定 定额的方法。技术测定法一般按照工时定额各个组成部 分,分别确定它们的定额时间。由于确定定额时间的方 法不同,技术测定法又可分为分析研究法和分析计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