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翻译理论

合集下载

第四章 汉译英的标准及译文

第四章 汉译英的标准及译文

例2. 你们谁想参加春游就在星期五之前报名并交费。 原译:You whoever wants to go spring outing please sign up your name and pay dues before Friday.
译文1:Whoever wants to join the spring outing should sign up and pay the expenses before Friday. 译文2:Those of you who want to go on the spring outing are required to sign up and hand in the payment before Friday. 译文3:If any of you wants to take part in the spring outing, please sign up and pay for it before Friday.
例2. 在战争期间,他私藏了许多珍贵的物品。
In wartime, he accumulated many scarce items. 改译: In wartime, he hoarded many scarce items.
例3I am deeply grieved to hear that your mother kicked the bucket. 改译: I am deeply grieved to hear of your mother’s death.
那男孩大约八九岁。 例6.那男孩大约八九岁。 那男孩大约八九岁
译文: 译文: The boy was about eight or nine years old. 改译: 改译:The boy was eight or nine years old. 他一两个星期后来。 例7.他一两个星期后来。 他一两个星期后来 译文: 译文:He will come after a week or two. 改译: 改译:He will come in a week or two.

论词汇语义翻译理论

论词汇语义翻译理论

论词汇语义翻译理论第一章:引言词汇翻译是翻译中最基本的环节,也是最困难的一部分。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语言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日益频繁,对词汇翻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词汇语义翻译理论不仅对于语言学家和翻译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翻译教育和翻译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对词汇语义翻译理论进行探讨,包括词汇语义及其翻译的概念、影响词汇语义的因素、翻译中的语义问题、语义翻译的策略和技巧等方面。

第二章:词汇语义及其翻译的概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人类活动及其它各种现象通过语言进行表达的形式。

词汇语义是指词汇所具有的含义或意义,包括词义、义项、词汇关系、逻辑义等方面。

翻译语义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保持源语言的语义,同时在目标语言中寻找一个最适合的符号来传达这个意义的过程。

第三章:影响词汇语义的因素语言具有时代性、地域性、文化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对于词汇语义的形成和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具体的影响因素:1. 时代背景因素: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新事物、新技术、新词汇不断涌现,原先的词义会逐渐发生变化。

2. 地域和语言因素:不同的地域环境和语言环境下,同一词汇具有不同的词义,甚至是相反的词义。

3. 文化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事物的意义存在很大的差异。

4. 个人因素:个体的认知、经验和情感因素对词义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四章:翻译中的语义问题在语义翻译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1. 原文与译文语义不匹配。

2. 目标语言中没有一个确切的符号与源语言的词义相对应。

3. 目标语言中有多个符号可供选择,但不确定哪一个符号更适合表达意思。

4. 目标语言中某些具有特定义项的单词在源语言中没有能够对应的单词。

第五章:语义翻译的策略和技巧为了更好地解决语义翻译中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包括:1. 对于生词和专业词汇,需要进行逐一解释,使用相关的文化背景和领域知识进行翻译。

第四章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第四章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威密尔则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 ,以文本目的(skopos)为翻译过程的第 一准则 ,发展了功能派的主要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 。威密尔所提 出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skopos 是希腊词 ,意思是 “目的” 。根据目的论 ,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 就是 “目的法则” :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 程 ,即结果决定方法。这个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译文的交际 目的;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通常情况下 , “目的” 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


德国功能主义流派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德国出现一派翻译理论 — —功能派翻
译理论。功能派认为翻译(包括口、 笔译)是一种行为。其 理论的重点表现在三方面: (1)对翻译实质的阐释(2)对翻译 过程参与者的角色分析(3)功能翻译原则的提出。
谈到功能派,就不得不提及三位功能派翻译理论杰出的贡献
20世纪20年代起,前苏联的文学翻译得到发展的同时,翻
译研究也得到长足的进展。其最大特点就是一开始就和文 学翻译紧密联系在一起,但这时还是注重翻译作品的艺术 性。文艺学派开始于当时的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为蒂 尼亚诺夫。
楚柯夫斯基的《崇高的艺术》一书问世后,被视为前苏联
译坛文艺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此书立足于大量丰富的翻译 实践,探讨了使翻译作品成为真正的艺术作品的途径。

纽马克在《翻译问题探讨》出版,立刻引起广泛赞誉。正
是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念。 此后,分别于1993年何1995年,又出版了《翻译短评》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和《翻译短评(第二集)》 (More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翻译试图在译人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范围内传达原 著的确切上下文意义。交际翻译试图对译文读者产生一种 效果 ,这效果要尽可能接近原文对读者所产生的效果。 语义翻译的服务对象是原语作者,交际翻译服务的对象是 译入语的读者 。这两种方法的一个根本区别在于:当出现 矛盾时,交际翻译必须强调“ 表现力” ,而不强调信息 的内容。

第四章--翻译理论常识简介

第四章--翻译理论常识简介

第四章翻译理论常识简介4 . 2 我国传统译论要点1) 严复的“信、达、雅”:信:“忠实”,即“意义不倍(背)文本”,忠实于原文意义。

达:“流畅”,即不拘泥与原文形式,尽译语之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使译文通顺达意。

雅:“古雅”,原本指当时能登大雅之堂的文言文,一种古雅文体,即“用汉以前字法、句法” ( 严复 ) 。

从这个意义上说,严复的求“雅”实则是讲究“修辞”,讲究译文表达要有“文采”。

严复的的翻译实践:“与其伤雅,毋宁失真”,重在一个“雅”字,并不十分注重“信”:“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

严复在其《天演论· 译例言》中对“信、达、雅”解释得非常清楚,就是“修词立诚”(信)、“词达而已”(达)、“言之无文,行之不远”(雅),“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所谓“行远”,就是提倡用“用汉以前字法、句法”这一所谓“桐城派”的古文体译书,已能让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普遍接受的效果。

这一点,王佐良先生曾说的极其透彻:“严复的翻译是有目的的,就是要引起他所认为真正有影响的人,即知识分子的注意……他所翻译的书都是形成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想体系的经典著作。

他知道这种思想,对当时沉缅于中古世纪迷梦中的知识分子来说,等于一味苦药。

所以,他用知识分子所欣赏的古雅文体给苦药裹上一层糖衣,使它容易下咽。

所谓‘雅'也者实际上是严氏的推销术。

……果然,不出数年,他的译作赢得了广大的读者,他的思想攻势取得了成功”(王佐良:关于文学翻译答客问,《翻译通讯》1983/10 )。

他翻译的《天演论》,其文本实际是一种“信息型”功能的社科哲学读本,严复为了实现他特定的翻译目的,人为地在文本中设置了一些戏剧性场景,以增强吸引力迎合当时士大夫们的口味。

例如,他将原文中很平白的一句译为: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

第4章英汉翻译中的增词法和减词法

第4章英汉翻译中的增词法和减词法

2.4 因语序变化而加词
由于英语国家惯用被动结构的语序,而我们 中国人惯用主动句,因而,在翻译中经常要增 加主语,使之变为主动语态,以适应我们的语 言习惯。例如: Cement is known to be a very useful building material. 大家都知道水泥是很有用的建筑材料。

增加背景知识文化而增词




Le Monde, the B.B.C., the New York Times, the entire Arab press, all quote Heikal at length. 法国的《世界报》、英国广播公司、美 国《纽约时报》以及整个阿拉伯报界, 都经常大量引用海卡尔的话。 This great scientist was born in New England.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出生在美国东北部的 新英格兰。
就是在这样的一次场合,我遇到了卡特赖 特一家。当时我住在警察局长盖兹家里。 那天我在台球室里坐着,盖兹进来问我想 不想达桥牌,他们三缺一。
On the wings of hope, ( ) of love, ( ) of joy, Miss Meadows sped back to the music hall, up the aisle, up the steps, over to the piano. 美多斯小姐仿佛插上了希望的翅膀,爱情的 翅膀,欢乐的翅膀,一路飞奔回到音乐厅, 她穿过通道,跑上台阶,三步并作两步走到 钢琴前。
EX. 增加语法中附加含义的词
The old man said, “They say his father was a fisherman. Maybe he was as poor as we are.”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1罗曼·雅科布逊2彼得·纽马克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Ⅱ)3约翰·卡特福德论翻译转换4尤金·奈达论对等原则5 巴兹尔·哈蒂姆互文介入:利用翻译中缺省语篇的理论体系6玛丽·斯奈尔—霍恩比翻译:一种跨文化活动第二章阐释学派翻译理论1乔治·斯坦纳阐释的步骤2安托瓦纳·贝尔曼翻译及对异的考验第三章功能学派翻译理论3凯瑟琳娜·莱丝翻译的抉择:类型、体裁及文本的个性4汉斯·弗米尔翻译行为中的目的与委任5克里斯汀娜·诺德目的、忠诚及翻译中的惯例第四章文化学派翻译理论12 詹姆斯·霍尔姆斯翻译学的名与实13 伊塔玛·埃文—佐哈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14 吉迪恩·图里描述性翻译研究的理论基础15 安德烈·勒菲弗尔大胆妈妈的黄瓜:文学理论中的文本、系统和折射16 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17 西奥·赫曼斯翻译研究及其新范式18 瓦尔特·本雅明译者的任务19 雅克·德里达巴别塔之旅20.保罗·德曼评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21.劳伦斯·韦努蒂文化身份的塑造第六章女性主义翻译理论22.雪莉·西蒙翻译理论中的性别化立场23.劳丽·钱伯伦性别与翻译的隐喻24.巴巴拉·格达德女性主义话语/翻译的理论化25.冯·弗罗托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批评第七章后殖民翻译理论26.道格拉斯·罗宾逊后殖民研究与翻译研究27.特佳斯维妮·尼南贾纳翻译的定位28.盖亚特里·斯皮瓦克翻译的政治29.埃尔斯·维埃拉解放卡利班们——论食人说与哈罗德·德·坎波斯的超越/越界性创造诗学第八章苏东学派翻译理论30.安德烈·费奥多罗夫翻译理论的任务31.吉维·加切奇拉泽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原则32.吉里·列维翻译是一个作选择的过程33.安娜·丽洛娃翻译研究的范畴6Roman Jakobson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On Linguistic Aspectsof Translation”布拉格语言学派创始人罗曼·雅科布逊1959年发表的《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首先将语言学、符号学引进了翻译学,他把语言分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和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三分法理论)。

第四章 翻译的技巧参考译文

第四章   翻译的技巧参考译文

第四章翻译的技巧Skills in Translation.课堂互动2:翻译句子(参考译文)1.The sky turned to a tender pallet of pink and blue.【译文】天空变成了一块由粉红色和蓝色构成的色彩柔和的调色板。

2. She had never let him know—never breathed a word.【译文】她根本就没让他知道,从未透露过真情。

3.The president now is on a poverty tour.【译文】总统目前正在访问贫困地区。

4. She doctored in the countryside.【译文】她在农村当医生。

5. The old man carefully doctored the split in the cane chair.【译文】老人仔细修补藤椅上的裂口。

6. The mayor of New York City is the Time magazine’s 2001 Person of the Year.【译文】纽约市市长是2001年《时代》杂志的风云人物。

7. The girls all like Bob because he is a football captain. Nothing succeeds like success.【译文】所有的女孩子都喜欢鲍伯,因为他是个足球队长。

有本事又有人缘。

8. An expensive failure can be made into an asset if you’ve learnt from it, but Monsanto still has some learning to do.【译文】失败的代价虽然昂贵,然而只要你能从中汲取教训,那也是一笔财富。

不过,曼山托公司仍然需要总结教训。

9.In the social production which men carry on they enter into definite relations that are indispensable and independent of their will; thes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correspond to a definite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their material powers of production.【译文】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英汉翻译第4章(英汉对比)

英汉翻译第4章(英汉对比)

英汉翻译第4章(英汉对比)英语翻译教程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英汉翻译)Linda英语翻译教程第四章词语的翻译英汉两种语言分属语系和语系,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首先反映在词汇上。

与翻译关系比较密切的因素主要包括词义、词形,和词的音律和节奏等。

英语翻译教程As you know, our native language Chines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English. There is really a big gap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languages. In order to learn the translation course better, we have to stud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Just because all the theories, methods, techniques concerning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re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master the languages’ peculiarities.英语翻译教程第一节英汉词义英汉词汇之间本身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首先表现在词义上。

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 . 利奇在他的Semantics ( 语义学) 中把最广义的意义划分为7 种不同的类型:外延意义(概念意义)( denotative meaning )、内涵意义( connotative meaning )、风格意义( stylistic meaning )、情感意义( affective meaning )、联想意义( reflective meaning ) 搭配意义( collocative meaning )、主题意义( thematic meaning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实上,后来一直说信达雅,已很少 在拘泥于严复的本义,尤其对‘雅’ 字,似乎人人能解,但是解各不同, 如释为雅训,典雅,文雅,优雅,优 美,文采,风格,讲究文笔,注重修 辞,强调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罗 新璋:我国自成体系得翻译理论, 《翻译通讯》1983/8 )。


从这个意义上说,严复的求“雅” 实则是讲究“修辞”,讲究译文表达 要有精神和美感“文采”,但现在通 常把它阐释为“保存原作的风格”。 • 还有人认为,严复的“三字诀”换 言之就是“内容忠实、语言通顺、风 格得体”。
所以,鲁迅所讲的“宁信”,是强 调要忠实于原文,“这所谓‘不顺’, 绝不是说‘跪下’要译作‘跪在膝盖 上’。‘天河’要译作‘牛奶路’的 意思”(鲁迅,二心集· 关于翻译的通 信)。二是指要从外国语言的词汇和 语法中吸取对我们有用的成分(徐新 民,鲁迅与科普翻译,《翻译通讯》 1983/9)。
“不必否认,这些充满‘洋气’的外来 语,中国读者起初看起来确有些不顺眼, 念起来不顺口,但见得多用得多了,‘其 中的一部分,将从不顺而成为顺,有一部 分,则因为到底不顺而被淘汰,被踢开’ (鲁迅:翻译的通信)。„„诸如‘我想 今晚去拜访您,要是您不觉得有什么不便 的话’这类外来句法,今天不是已经说得 顺、听得懂,而且完全‘融入’到汉语中 去了吗?”(佘协斌,1983/4)。


• 严复的翻译实践:“与其伤雅,毋宁 失真”,重在一个“雅”字,并不十 分注重“信”:“译文取明深义,故 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 于字比句次”。
严复在其《天演论· 译例言》中对 “信、达、雅”解释得非常清楚,就是 “修词立诚”(信)、“词达而已”(达)、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雅),“三者 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 外,求其尔雅”。所谓“行远”,就是提 倡用“用汉以前字法、句法”这一所谓 “桐城派”的古文体译书,已能让当时的 文人士大夫普遍接受的效果。这一点,王 佐良先生曾说的极其透彻:
• and hustle(奔忙) of the world(日出之前, 万籁俱寂,静谧之趣笼罩四野,远离 尘嚣的空灵之感油然而生). The dawn creeps in stealthily; The solid walls of the black forest soften to gray, and the vast stretches of the river open up and reveal themselves (曙色悄分,郁郁森森 的树木绰约朦胧,泱泱涣涣的


例3.One can never see too many summer sunrises on the Mississippi. They are enchanting (密西西比河上夏 天的日出真是百看不厌,令人神往). First, there is the eloquence of silence, for a sleep hush(静谧) broods(笼罩) everywhere. Next, there is the haunting sense(逃不掉的感觉)of loneliness, isolation, remoteness from the worry

• “两国文字词类的不同,句法构造的不 同,文法与习惯的不同,修辞格律的 不同,俗语的不同,即反映民族思维 方式的不同,感觉深浅的不同,观点 角度的不同,社会背景的不同,表现 方法的不同”等。

因而,“即使是最优秀的译文,其韵味 较之原文仍不免过或不及。翻译时只能尽 量缩短这个距离,过则求其勿太过,不及 则求其勿过于不及 ……理想的译文仿佛是 原作者的中文写作。那么原文的意义与精 神,译文的流畅与完整,都可以兼筹并顾, 不至于再有以辞害意,或以意害辞的弊病 了”,主张翻译必须保存原作的特征,做 到“神形兼备”、传神达意。
“严复的翻译是有目的的,就是要 引起他所认为真正有影响的人,即知 识分子的注意……他所翻译的书都是 形成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想体系的经 典著作。他知道这种思想,对当时沉 缅于中古世纪迷梦中的知识分子来说, 等于一味苦药。所以,他用知识
分子所欣赏的古雅文体给苦药裹上一 层糖衣,使它容易下咽。所谓‘雅’ 也者实际上是严氏的推销术。……果 然,不出数年,他的译作赢得了广大 的读者,他的思想攻势取得了成功” (王佐良:关于文学翻译答客问, 《翻译通讯》1983/10 )。例如:
• 4) 钱钟书的“化境”说 • 所谓“化境”(Sublimation),是指 原作在译文中就象“投胎转世”,躯 体换了一个,但精魄依然故我。换句 话说,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得读起来 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 读起来象翻译出的东西的:“文学翻 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把作 品从一国文字转换成另一国文字,既 能不因语
• 2) 鲁迅的译观 • 鲁迅共翻译十四个国家一百多位作 家的作品,包括俄、日、英、法、德、 奥地利、荷兰、西班牙、芬兰、捷克 等多个国家不同作家的长篇小说、短 篇小说、诗歌、剧本、童话和文艺理 论著作,总字数达三百万以上。


(1)鲁迅对翻译的结论性观点是“凡 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 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这 是鲁迅的基本思想 。 • (2)针对当年那种“牛头不对马嘴”、 “削鼻剜眼”的胡译、乱译以及所谓 “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的 说法(梁实秋),提出了“宁信而不顺” 这一原则
• 浅的作用来说,似乎只限于实用的审 美的两者之间的范围).To the body and mind which have been cramped(紧夹) by noxious(有害的) work or company, nature is medicinal and restores their tone(人假如朝夕营营,为俗务所累, 或者惯与俗人交游,觉得身心受到束 缚,一旦回到自然去,自然就可以发 挥它医疗的妙用,恢复身心的真如).
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满,对西方 文化的肯定和信仰使他始终坚守着直译方 式,坚持直译甚至硬译来打破传统的封建 文化,输入异样的句法来创建新文化。通 过翻译,他把中国传统文化所缺少的先进 文化因素输入进来,借助它们对中国传统 文化的痼疾进行批判和改造,用文艺来对 国民进行思想启蒙,唤醒麻木的国民性, 引起疗救的注意,这也正是他当年弃“医” 从“文”的初衷和动机。
• 3) 傅雷的“神似”说(Spirit Alikeness): • 两个比喻,一是“以效果而言,翻 译应当象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 而在神似”。二是就手法而言,“以 甲国文字传达乙国文字所包含的那些 特点,必须像伯乐相马,要‘得其精 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但是,“我们在翻译的时候,通常是胆 子太小,迁就原文字面、原文句法的时候 太多。要避免这些,第一要精读熟读原文, 把原文的意义、神韵全都抓握住了,才能 放大胆子。” 因此,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上,他根据自己深厚的中外文化修养,多 次指出中西思维方式、美学情趣方面的异 同,强调翻译决不可按字面硬搬,提出了 中西语言上的10大不同点:
• The tradesman, the attorney comes out of the din(喧嚣) and craft(算计) of the street and sees the sky and the woods, and is a man again(商人和律师走出纷 扰的市街,搁下处世的机心,抬头看 见天空树木,就会觉他的人性又恢复 了). (《名家散文选读》[1],夏济安译, 台湾今日世界社出版)
第四章 几点翻译理论 常识(1)
4.1 我国传统译论概要 • 4.1.1 我国翻译史一瞥 • 我国传统译学产生于六朝至宋代的佛经 翻译,发展于明、清之际的科技、宗教翻 译,成就于五四运动,并一直延续至今, 历经2000余年,翻译成果丰厚,名家辈出, 有古代佛经(Buddhist Scripture)翻译的 安清(东汉)、支娄迦谶(东汉)、鸠摩罗什(符 秦)、玄奘(唐)等翻译大师,还有近代文学、 社科翻译的徐光启(明)、林纾(清)、
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严复的“信、 达、雅”作出过各种新的解释。林语 堂认为,这“三字诀”就是指“对原 文负责、对读者负责、对艺术负责”, 例如译文译作品,如诗文小说之类, 译文求其必信必达之外,“不可不注 意于文字之美”的问题。“‘信达雅’ 三字的含义,尤其是‘雅’字的含义, 根据这样解释,已不完全是严复的本 义,而取其变论有了一个大致粗浅的了解,不妨用 来审视一下下面一段名家译的散文:


The simple perception of natural form is delight(自然万物的形体,以无 我的直觉观之,都是可喜的). The influence of the forms and actions in nature is so needful to man, that, in its lowest functions, it seems to lie on the confines(局限)of commodity and beauty(自然界的种种形体与种种活动 的影响,对人生都是必需的,就其粗

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 •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 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 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帝恺彻未到此 时,此间有何景物。……
• 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 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 入于‘化境’”。因此,他赞同西方 所谓“翻译者即反叛 者”(“Trandutttore traditore”—— “Translator, trator”)的说法,认为好的 译文应该在艺术上胜过原文:“译者 运用‘归宿语言’超过作者运用‘出 发语言’的本领,或译本在文笔上优 于原作,都有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