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说课稿 (2)——市一等奖

合集下载

《小石潭记》说课说课——市一等奖

《小石潭记》说课说课——市一等奖

伐 竹 取 道 , 下 见 小 潭 , 水 尤 清 冽 。
为 坻 , 为 屿 , 为 嵁 , 为 岩 。
全 石 以 为 底 , 近 岸 , 卷 石 底 以 出 ,
青 树 翠 蔓 , 蒙 络 摇 缀 , 参 差 披 拂 。
远 逝 , 往 来 翕 忽 , 似 与 游 者 相 乐 。
日 光 下 澈 , 影 布 石 上 , 佁 然 不 动 俶 尔
教学过程(二)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①设计一条旅游线路; ②给景点取名; ③展示导游。 篁竹林----奇石馆----翠蔓廊----观鱼台 台----望溪亭----幽竹潭
教学过程(二)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如果你是柳宗元,写一段自己 的内心独白。
(2)如果你就在他身边,你会对他 说些什么呢?
教学过程(二)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巧学名家我来讲 了解背景,纠正错读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巧学名家,主持讲坛
巧 学 名 家 我 来 讲
教 学 过 程 : 了 解 背 景
我 是 教 授 我 会 错?
我 和 教 授 来 PK
教学过程(二)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⑴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难点:
理解作者的的思想感情。
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情境激励法,提 问法,归纳法,小组合作教学 法等 。
学法:读、讲、练、演、写、 说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二、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拓展课文
师生同台我来读 巧学名家我来讲 落实基础我来练 导游设计我来演 情感体验我会写 归纳感悟我会说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 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

赏小石潭,味古人心--《小石潭记》说课稿——市一等奖

赏小石潭,味古人心--《小石潭记》说课稿——市一等奖

赏小石潭,味古人心——《小石潭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单元教学要求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石潭记》作为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在单元教学中承载着以上任务。

二、教学目标:1、利用注释或工具书,借助旧知,疏通文意。

2、理解细致入微的写景方法及融情于景的写法,并说出其作用。

3、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抑郁忧伤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悟古汉语语言的魅力,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感受作者抑郁忧伤、凄苦孤寂的情感。

难点:品悟文字的精妙、把握作者“乐”与“忧”的复杂情感。

四、教学整体思路:本节课以“读”贯穿整节课堂,采用“一线串珠”式的方法,设计“导读,走进新课---译读,整体感知----赏读,潭边观景----研读,潭边探情”四个环节,层序递进。

预期在“研读”环节达到课堂教学高潮。

五、教法与学法:以“诵读法”为主。

以“读”作为教学的抓手,由最初的“导读”到最后的“研读”,“读”是整堂课的主线,通过“范读、齐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在读中寻找疑问,在读中解决疑点,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了解写法。

“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一)导读,走进新课同学们还记得学过的一首古诗《江雪》吗?(生读)千山万径没有人烟鸟迹,茫茫天地间只有孤独的渔翁在江雪中垂钓。

一幅寂寥冷清的画面,一颗孤寂落寞的灵魂,一个洁净绝美的世界。

这,就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给我们带来的。

在贬居永州期间,他还曾写下著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珍品。

今天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用善感的心灵走近小石潭,走近柳宗元。

说明:导语重在营造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情境。

本文导语设计利用已学过的柳宗元的诗导入,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从情感上拉近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起共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他们的求知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情景。

小石潭记评课稿

小石潭记评课稿

篇一:小石潭记说课稿——市一等奖《小石潭记》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抛砖引玉,一右激起千层浪之小石潭记”,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与反思等六个方面来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

《小石潭记》是第一课,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幽深冷寂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凄苦悲凉的心境。

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是一篇难得的情景交融的佳作。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等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为: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借景抒情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为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目标为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凄苦悲凉的心境。

体会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由于本文词语活用现象较多,个别语句较难理解,我将积累文言词汇作为教学重点。

又因本文在表情达意上较为含蓄,八年级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将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作为教学难点。

下面我说一说教法、学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诵读法、情境激励法,提问法,归纳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来实施教学。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和分析理解能力,但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致不很浓厚,将学生分成六组,引导学生读、讲、练、演、写、说,通过合作学习竞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学习目的。

计划用两课时完成,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一等奖3篇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一等奖3篇

1、小石潭记优秀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了解部分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岁。

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著有《柳河东集》。

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选自《柳河东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记》,省称《小石潭记》。

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顺畅地朗读课文。

2、能利用页下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

3、能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三.通读课文。

教师范读或播放《小石潭记》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轻声跟读。

同时补注课文中值得注意的字词。

要求自读:默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然后借助工具书及课本下注释,自行解决。

听读:欣赏《小石潭记》的.朗读录音,轻声跟读。

同时补注课文中值得注意的字词。

伴读:伴随着音乐大声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参差(cēn cī) 寂寥(liáo)摇缀(zhuì) 隶(lì)四.精读课文。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潭中水声悦耳动听,引动了作者的好奇,于是便“伐竹取道”,发现了这个小石潭。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作者选取了潭中的水(清)、石(奇)、树(蔓美)等景物描绘出了小石潭的概貌。

作者由潭写到水,由水写到石,由石写到树和蔓,小石潭的景致层次感强,错落有致,富有立体感。

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潭中鱼可百许头……与游者相乐。

全国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精选8篇)

全国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精选8篇)

全国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全国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国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熟练的诵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整体把握文意。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二、教学要点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结合描写顺序,整体把握文意。

三、教学难点在内容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借助于“剥皮抽筋”手法,掌握本文的情感主旨。

四、教学流程激情导入:《江雪》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写的一首绝句,在这首诗里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执著不屈的崇高人格。

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这篇文章同样体现了他独立的人格以及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

初步了解文本。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本课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1.关于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

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2.关于作品:柳宗元是一个“遍悟文体”的文学家,众体兼长,作品丰富,以散文成就最大,有《柳河东集》。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创作中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部分,有《永州八记》等留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小石潭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全国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4篇

全国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4篇

全国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2、整体感知并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3、通过对精彩语段的品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2、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教学难点:作者的忧乐情怀学法指导:诵读合作探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音乐导入,美丽的大自然是改变我们心境的最好地方,如果我们感觉身体有些疲倦,如果我们感觉心情有些烦闷,我们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永州的小石潭看看,那儿曾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去过的地方。

被贬后的诗人为摆脱抑郁悲愤之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有一天他来到了小石潭……二、作者-、文体简介出示图片三、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领读课文。

2、学生熟读课文。

3、学生熟读课文注脚、理解句意。

三、精读赏析,出示问题,学生思考:1、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重点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1、四人一组讨论:作者在小石潭欣赏时的心情如何?并找出原文有关句子加以说明。

(乐——忧)2、作者为何而乐呢?请结合文中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水声美、好奇心。

(2)景美而乐。

请学生说说作者是如何来描写景物的?石:奇特树:茂盛水:透明(侧面描写)鱼:欢快(动静结合)3、作者为何而忧呢?(环境:幽深冷寂身世:被贬)4、全文写乐与忧有什么关系呢?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游玩山水中的欢乐一经凄凉环境的影响,被贬官后的郁闷之情又立刻涌上心头。

(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四、体验反思你学生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收获?(写景的写作方法)1、借景抒情。

2、动静结合。

3、侧面描写。

4、抓住景物特点。

五、布置作业;背诵全文全国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的]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优秀5篇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优秀5篇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优秀5篇有关小石潭记教案篇一目标与要求1.通晓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

2.了解一些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

3.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与导设计①学法指导这篇课文内容并不多,但其中不少字和词不大好认,也不大好懂,因此,先要过文字关,理解各个字同、各个句子了含义,做到能够通泽全文。

然后把重点放在对作者的抑郁忧伤之情的理解上,思考一下,是什么引起作者的忧伤之情,在文中哪些语句中得到表达。

同时,还要学习本文的写法,本文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这种特写镜头与总写景相结合的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一、导入新课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柳宗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二、整体感知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答复。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似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似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突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二〕引导讨论以下问题:〔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

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

《小石潭记》获奖说课稿(通用9篇)

《小石潭记》获奖说课稿(通用9篇)

《小石潭记》获奖说课稿(通用9篇)《小石潭记》获奖说课稿(通用9篇)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石潭记》获奖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小石潭记》获奖说课稿篇1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石潭记》,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六单元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本文个别语句晦涩,词语活用现象较多,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因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设计随多媒体的推广运用,不少语文课都引入音乐,但常常是教师配好曲子堂上一放,确实能启发学生感悟,那么反过来,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曲调配上,不也同时引导了学生感悟作品情感吗?如果可以以曲调感悟,那么以美术、以影视等等其它艺术形式不也可以帮助解读文学作品吗?所以我设计让多种艺术形式走入文本,营造课堂品味文学美的氛围;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风,启迪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小石潭之美,品柳宗元之情
《小石潭记》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老河口市第七中学的王丽君。

今天我们一起来赏小石潭之美,品柳宗元之情。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思路和设计理念。

首先,我说一说对教材的分析。

一、说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全文不足两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

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从名家名篇中,学习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培养语言赏析及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提高审美能力。

因此,我给第二课时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景物特点。

学习描写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语言,揣摩特点方法。

合作探究讨论,理解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美好自然的感情,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新课标指出:“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本文就有着细腻的景物刻画、生动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赏析、借鉴很有必要。

因此,确立教学重点是:了解景物特点,学习描写手法。

新课标强调:“对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由于八年级学生人生阅历有限,加上本文感情流露又很含蓄,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并正确评价十分重要。

因此,确立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本文语言优美凝练、感情含蓄复杂,八年级学生学习起来还有一定难度。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本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教学思想,贯彻“诵读文言文,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课标要求。

我采取让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朗读的方法与文本交流。

运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问题启发他们思考,适时给予点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通过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

因此,确定教法学法是:朗读法、品味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说)
根据课型特点,结合新课标中“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建议。

本节课我准备用“导入课文----说一说”“初读课文----认一认”“再读课文----划一划”“三读课文----译一译”“积累课文----背一背”这五个步骤来完成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懂文意、积累背诵的教学任务。

第二课时(详说)
一个合理而富有层次的教学过程将带给学生一个明确而清晰的认识。

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定为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巧用多媒体----激发兴趣”“欣赏小石潭----感受美景”“走近柳宗元----体会情感”“离开小石潭----拓展延伸”。

下面我将具体分析这四个环节。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多媒体播放图片,学生欣赏)教师导入:我们领略了三峡的雄奇险拔,了解了郦道元爱山恋水之情;我们饱览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明白了吴均避世退隐之志。

林语堂说过:“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

”古代的文人墨客为排遣心中的失意,常常寄情山水。

今天我们就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一起走进《小石潭记》。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情景,引导学生入境”。

我在导语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共鸣和阅读期待,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绪准备。

(二)欣赏小石潭----感受美景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听读----感知内容”“选读----品味特点”“研读----揣摩写法”这三个板块来完成教学任务。

【设计意图】“读而不晓则思,思而不晓则读”。

此环节以读作为依托:在读中感知内容,在读中品味特点,在读中揣摩写法。

这三个板块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思考感悟。

下面我具体分析这三个板块。

<一>听读----感知内容
(多媒体播放朗读,学生听读思考问题)
①本文按顺序,依次写了、、、。

②说说小石潭给你怎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深情的朗读伴着舒缓的音乐,能感染学生,促其入情。

两个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有目的地听读,捕获信息、感知内容。

<二>选读----品味特点
①选出你最喜欢的一种景物,美美地读读句子、细细地评评特点。

可以用“我最喜欢小石潭的(景物),我发现它”的句式加以描述。

(学生自主选读、赏析景物特点;老师用欣赏性、矫正性评价帮助学生分析美)
②再用“这是一个的小石潭”说一句总结性的话。

(在分析各种景物特点后,用这种句式来增强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

扣住文中优美的句子,让学生认真选、用心读、仔细想来感悟美;适时的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更真切地感受美。

整个过程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老师只是引导者、欣赏者。

这一环节,不仅训练了学生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也为深入研读课文铺平了道路。

<三>研读----揣摩写法
请划出自己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话,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分析技法。

老师提示:可以从贴切的词语、精妙的修辞、多样的写法等角度,用“我认为句美,因为它运用了
(手法),形象写出了”的句式做一下评析。

(学生合作探究。

老师用引导性评价,总结写作手法并板书。


【设计意图】本文景物优美、写法精妙,新教材入选本文,意在让学生从名家名篇中学习文章的描写手法。

教学中,教师给以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评析句子的角度;教师给出句式,
规范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

让学生在合作中思维碰撞、在交流中收获心得,突出本课教学重点。

(三)走近柳宗元----体会情感
置身于美丽的小石潭,同学们心情怎样?作者又有怎样的心情呢?请跳读课文,划出反映作者心情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跳读、思考、讨论,教师适时介绍背景)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我让学生由自己的感受谈起,再联系课文语句思考作者的感情,用有坡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纵深发展。

适时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便于学生全面了解写作背景,深入体会作者感情,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四)离开小石潭----拓展延伸
<一>说一说----交流感受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假如经时光隧道你们返回唐朝,恰逢小石潭边遇见柳宗元,你们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的形式,与他谈谈。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

”对于作者的乐与忧,老师要鼓励学生畅谈感想,在交流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忧乐观,形成良好的个性。

<二>练练----读写结合
试用文中学到的写景方法,加上合适的想象扩写柳宗元的《江雪》。

【设计意图】单元教学要求指出“学习文章描写手法,注意读写结合”。

此环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读促写,学以致用,强化巩固本课重点。

四、说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贴切的词语借景乐
动静的结合景美情真
正侧的映衬抒情忧
精妙的修辞
【设计意图】板书要简洁明了的概括和浓缩课文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起到很好的总结、巩固作用。

结束语: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

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以上是我对《小石潭记》一课的设想,请老师们指正。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