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d vd d i t e tr dcn r u n r dt n lC i e eme iie pu e tr dcn ru ,e c o p h d 3 iie no W sen me iie go p a d ta ii a h n s d cn ls W sen me ii e go p a h g u a 0 o r
W e tr dcn o p wa ie ie e t t ns n rmeo CM rame tb s d o etr dcn h rp . h wo se me ii eg u sgv n df r ni i y d o fT n r f ao t t n a e n W se me ii ete a y T e t e n g o pswee b t rae o nh s a c u .Re u t trte t n ,1 a e r u e n W e tr dcn r u r oh te td fr2 mo ts a o pe s ls Af r ame t 0 c ss wee c r d i se me ii e e n r u ,5 c sswee efci , a e r mp o e ,8 c s sweei v l go p a e r fe t e 7 c s swee i r v d a e r n ai.I r dt n lC ie e me iie pu etr v d n ta ii a h n s dcn l sW se o n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l 资料与方法
1 . 1 临床 资料 本 组 7 8例 C A G患 者 中 男 4 5例 、 女 3 3例 ;年 龄
1 . 2 . 1 治 疗 组 本组患 者根据 其不 同症候及 个体 差异 进行辨 证论 治 ,其
1 . 4 统计学处理
本 组所 有 数据 均 采用 S P S S 1 3 . 0统 计学 软 件进 行 统计 分
3 5 ~6 6岁 , 平 均年 龄 5 0 . 5岁 ; 病程 最短 6个月 , 最长 1 7年 。 所 有 患 者 治疗 前 均 经 胃镜 及 胃黏 膜 组 织病 理 活 检 ,确诊 为 慢 性 萎 缩性 胃炎 ;同时 排 除 消化 性 溃 疡 、 胃癌及 消 化 道 出 血者 ,有 严重 心 、肝 、 肾及 造 血功 能 障碍 者 。将 7 8例 患 者
随机 分 为两组 ,每 组各 3 9例 患者 ,两 组 患者 临床 资料 等 方 面 比较 无显著 性差 异 ( P >0 . 0 5) ,具有 可 比性 。
1 . 2 治 疗 方 法 所 有患 者治疗 期 间嘱其忌腥 、 生冷 、 油腻 等刺激 性食物 , 饮食 以清淡易 消化 为主 。
0 引 言
慢 性萎 缩 性 胃炎 ( c h r o n i c a t r o p h i c g a s t t i s ,C A G)是 以 胃黏 膜萎缩 变薄 、胃黏膜 肌层 变厚 、局部性 或广泛 性 的固有
腺 体减 少 或 消失 为 特 征 的 消化 系 统 常见 病 ,在 其基 础 上 伴 发 的不 完 全 型 肠上 皮 化 生 和 ( 或 )中 、重度 异 型 增 生 ,则 被认 为是 重要 的癌 前 病 变 u 】 。C A G的 诊 断 主要 依靠 胃镜 和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炎病,患者常常出现消化不良、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体和心理困扰。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观察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中医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机制复杂,既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又与自身免疫、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与脾胃虚弱、气滞食积、肝郁化火等因素有关。
二、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原则1. 清热化痰,调理气血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原则是清热化痰,调理气血。
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要清除胃中湿热、胃火及痰浊,同时调理脾胃气血,达到平和胃气、健脾消积、活血化痰的治疗目的。
2. 以补为主,辅以清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要以益气健脾为主,辅以清泻瘀湿、清热化痰的方法。
以补为主可调理脾胃功能,增强胃黏膜自我修复能力,提高抵抗力,达到治愈的目的。
三、临床疗效观察本研究选取一定数量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
患者共60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30-60岁之间。
1. 治疗方法根据中医辨证,患者分别出现脾胃虚弱、气滞食积、肝郁化火等不同的证候,因此采用了不同的中药方剂。
脾胃虚弱者,采用温中益气,健脾和胃的方法;气滞食积者,采用理气健脾,化湿消食的中药;肝郁化火者,用疏肝解郁,清热泻火的中药。
2.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症状的缓解情况、胃镜检查结果、胃部不适感的改善情况等。
3. 治疗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辩证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检查结果也呈现明显的改善趋势。
脾胃虚弱者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气滞食积者主要表现为上腹胀闷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肝郁化火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口苦口干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病,其临床特点为胃黏膜萎缩,黏膜下层纤维组
织增生,胃腺管数量减少,导致胃酸分泌减少,胃黏膜的保护功能下降,易于发生胃溃疡、胃癌等并发症。
西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由胃黏膜受到幽门螺杆菌、非甾体抗炎药
等损害引起的,但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胃气虚弱,脾胃功能失调所引起的,因此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一定疗效。
本次研究共收集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类,其中气
虚型、湿热型、瘀阻型各20例。
采用中药治疗,气虚型采用补气补脾方;湿热型采用清
热利湿方;瘀阻型采用活血化瘀方,每日服用3次,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4个疗程
疗效。
结果显示,治疗4个疗程后,气虚型患者总有效率为85%,其中症状改善者占45%,
临床痊愈者占40%;湿热型患者总有效率为75%,其中症状改善者占35%,临床痊愈者占40%;瘀阻型患者总有效率为80%,其中症状改善者占35%,临床痊愈者占45%。
三种类型
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气虚型患者治疗效果最好。
综合来看,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
床应用价值,但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治疗期间需要注意
饮食和起居习惯,以充分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中医辩证类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案,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方案。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诉、体征、病情转归等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的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主诉减少或消失,体征明显改善,复查胃镜检查结果与首次比较明显改善。
治疗组患者的整体情况更加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资料为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5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其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显效19例(65.52%)、有效9例(31.03%)、无效1例(3.45%),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显效12例(41.38%)、有效10例(34.48%)、无效7例(24.14%),总有效率75.86%;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出现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对照组出现2例呕吐,2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疾病,患者症状有嗳气、胀满、食欲不振等[1],严重时可出现胃癌,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西药治疗的复发率较高,存在不良反应。
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取得显著效果,本研究通过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5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存在胃痛、嗳气、纳呆等症状,均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患者对本试验均知情同意参加本试验。
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妊娠、哺乳期妇女。
对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25~67岁,平均(38.6±3.5)岁;病程1~15年,平均(8.1±1.6)年;病情程度:轻度患者12例、中度患者14例、重度患者3例;对照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24~66岁,平均(38.9±3.7)岁;病程1~14年,平均(7.5±1.3)年;病情程度:轻度患者13例、中度患者12例、重度患者4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可比性强。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由多个因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消瘦等。
中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脾胃虚弱、气滞血瘀等病理不同有关。
因此,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方法,切实解决病因病机,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重要的临床疗效。
本文在充分调研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一、辩证论治1. 脾胃虚弱型病因:脾胃功能低下,消化能力降低,导致食物不易消化,胃肠道蠕动缓慢,产生消化不良症状。
治法:健脾益胃,调和胃气。
方药:四君子汤,六君子汤。
临床疗效: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脾胃虚弱在人体的表现,四君子汤方能补脾健胃,而六君子汤可以补益中气,起到扶正祛邪之作用。
临床应根据病情轻重和脾胃虚实程度进行选方,连续服用1-2个疗程,常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 阴虚火旺型病因:肝肾阴虚,阴血不足,导致胃中阴虚火旺,出现上腹灼热、口干口渴等症状。
治法:滋阴降火,益肾养胃。
方药:六味地黄汤,六味丸。
临床疗效:六味地黄汤可滋阴降火,六味丸方可滋阴养肾,起到了滋阴润燥的作用,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
二、临床疗效观察1.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本次研究采取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药物治疗。
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
2. 中医治疗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治疗后,患者的不适感、食欲、体重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体重增加、食欲提高、不适感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并且,治疗组在治疗后的随访时间内再发病率低于对照组。
三、总结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满足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需求。
但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治疗过程中应考虑个体差异化,术中术后要注意同步营养支持治疗,促进病情恢复。
未来应继续进行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中医辩证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
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6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医辨证+西药组各30例。
西药组采用对症治疗、抗Hp等疗法,中医辨证+西药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分型用药。
两组均以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
结果西药组经治疗后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8例;中医辨证+西药组经治疗后痊愈15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2例。
中医辨证+西药组总有效率高达93.3%,明显高于西药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西药组如果Hp阳性,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Hp根除疗法;如果兼有贫血,加可用维生素B12;如果胃镜下发现胆汁反流,加用莫沙比利等。
1.2.2 中医辨证+西药组西医治疗方法同西药组,结合中医辨证用药如下:(1)脾胃虚弱型:症见胃脘隐痛,喜揉按,纳差,消瘦,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濡。
处方:香砂六君子汤(木香、砂仁、党参、白术、云苓、甘草、陈皮、半夏)加减。
(2)肝气犯胃型:症见胃脘胀痛,情绪不舒则症状加重,嗳气,面色青黄,消瘦,舌淡,苔白,脉弦。
处方:疏肝汤(柴胡、甘草、白芍、枳壳、香附、云苓、白术、川楝子)加减。
(3)胃阴亏虚型:症见胃脘灼热隐痛,嗳气腹胀,饥不欲食,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处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生地、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川楝子、芍药、甘草)加减。
(4)脾胃湿热型:症见胃脘痛,纳差,嗳气,口黏腻,舌红,苔黄,腻脉滑。
处方:连朴饮(苍术、藿香、厚朴、黄连、丹参、木香、半夏、陈皮、栀子、甘草)加减。
(5)瘀阻胃络型:症见胃脘疼痛,痛有定处,纳差,舌暗,苔白,脉弦。
处方: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黄、红花、桃仁、赤芍、枳壳、延胡索)加减。
以上药物加水500 mL,煎取300 mL,每日1剂,早晚2次服下。
西药组和中药组均以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6-05-11T16:17:26.343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8期供稿作者:张峻山[导读] 解放军第404医院中医科山东威海 264200)观察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故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联合应用,效果显著好于西医单独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张峻山
(解放军第404医院中医科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益气活血养阴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P<0.01。
结论:健脾补肾、益气活血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042-01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由于胃黏膜病理萎缩变薄,其固有腺体减少或消失而引发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可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可能性更大。
从中医理论的角度看,CAG属于胃脘痛,健脾补肾、益气活血可改善CAG,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通过予益气活血方剂与西药常规用药进行比较,探讨中医治疗CAG的疗效,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纤维胃镜及病理切片检查确诊,均为门诊收治的患者。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
男57例,女43例。
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2.5岁。
病程6月~20年,平均10.25年。
胃镜及病理分级:轻度52例、中度30例、重度18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口服甲硝唑400mg,兰索拉唑30mg,左氧氟沙星200mg,2次/天。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益气活血治疗方法。
方药为益胃汤加减方,给予麦冬10g、白芍10g、沙参l0g、丹参10g、当归10g、枳壳9g、半枝莲9g、党参15g、姜半夏9g、黄连5g、白花蛇舌草15g、龙葵9g、炒扁豆15g、甘草9g。
根据症状进行加减方剂。
伴有肠上皮化生者加用浙贝8g、莪术8g、白花蛇舌草30g、水蛭8g;伴胃黏膜脱垂者加用升麻9g、柴胡9g、炮山甲9g、桔梗9g;伴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发炎者加用白芷l0g、白及10g、海螵蛸10g;伴有腺体不典型增生者加用浙贝10g、生牡蛎15g、炮山甲10g:伴胆汁反流者加用竹茹9g、郁金9g、柴胡9g;胃酸缺失者加乌梅12g、木瓜12g;嗳气者加旋覆花12g、代赭石20g。
口服每日两次,于饭前30min各服1剂。
两组治疗期间,均不得同时服用其他中、西药物。
忌烟酒辛辣、油腻食品。
以清淡饮食为主。
两组患者均服用3个月,停药后复查纤维胃镜,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1.3诊断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改善消失,胃镜复查结果表明急性炎症明显改善,慢性炎症好转,患者饮食正常且体重增加,病理检查证实腺体萎缩、异型增生和肠化恢复或减轻2个级度以上。
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减轻,胃镜复查结果表明黏膜病变范围明显缩小,急性炎症好转,慢性炎症减轻,患者饮食好转,腺体萎缩、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有所减轻。
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炎症未见消失,患者体重无增加,胃镜和病理检查腺体、异型增生及肠化均无改善,但病情未恶化者。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x),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显效26例(52%),有效22例(44%),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
对照组显效21例(42%),有效19例(38%),无效10例(20%),总有效率80%。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临床上,有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目前西医常规治疗CAG的药物主要是两类:一类为铋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另一类为质子泵抑制剂(PI)联合两种抗生素,兰索拉唑主要功效是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左氧氟沙星在胃粘膜局部药物浓度较高,达到了杀菌浓度,能特异性清除HP。
甲硝唑是一个传统的治疗HP的药物。
在中医质量方面,周文学[1]认为CAG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伴湿热、胃阴不足、肝胃不和、瘀血阻滞等引起,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机体食物的存储、运化功能失调,热毒侵袭、肝胃郁热、血气瘀滞,久之引起病变。
刘启泉等[2]认为CAG的基本病机是胃失濡养,胃络瘀阻而导致胃气失和与气机不利,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热毒蕴结、气机郁滞、湿浊中阻、瘀血停滞、阴液亏虚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总之,CAG是因为脾胃不调引起,长期淤积形成,主要的治疗方向是健脾和胃、益气活血。
益气活血治疗方中君药为白芍、麦冬,性味甘酸,起到化阴健脾、和中养胃的功效,辅以麦冬、沙参、玉竹等性味甘凉者,起到滋养胃上皮细胞、胃黏膜,恢复萎缩腺体的功能;当归、党参与白芍配伍具有补气血通经络的作用,丹参同用可清除旧的瘀血,有利于新血的荣养生成。
新的气血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不仅可使萎缩的胃黏膜腺体恢复血运,改善微循环从而起到抑制胃炎发展的作用。
通过本组研究所得,观察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故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联合应用,效果显著好于西医单独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学文.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旨要[J].中医药学刊,2004,20(5):558-559.
[2] 刘启泉,刘晓明,刘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J].河北中医治疗,2004,24(7):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