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胃炎75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四联药物疗法治疗糜烂性胃炎的75例疗效观察

四联药物疗法治疗糜烂性胃炎的75例疗效观察

四联药物疗法治疗糜烂性胃炎的75例疗效观察
王村岭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
【年(卷),期】2010(000)007
【摘要】慢性糜烂性胃炎(CEG)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共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町能的致病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HP)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自身免疫紊乱等。

这些因素导致针对胃黏膜的攻击因子增强,而保护因子减弱,进而形成慢性黏膜炎症。

我院经内镜检查明确诊断为糜烂性胃炎的112例患者采用四联药物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30-30)
【作者】王村岭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16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r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J], 王莉;鲁侠;王秀
2.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J],
3.糜烂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后胃肠道微生态变化观察 [J], 李萍; 张丽; 黄柳琴
4.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J], 娄俊芳
5.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结合四联疗法治疗糜烂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分析[J], 申淑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分析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分析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了2015年的4月~2016年的5月我科室所收治的7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采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可达满意疗效,能够提高治疗效率,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加味小柴胡汤;肝胃不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程偏长,西医治疗以长期用药为主,远期疗效并不尽如人意。

我科室近年应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获得的效果满意[1]。

本文重点分析了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了2015年的4月~2016年的5月我科室所收治的7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做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经细致的临床检查,其病情符合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胃镜等检查证实诊断。

②所选患者均经中医辨证分型,属肝胃不和型。

③患者的临床信息完整,发病时间超过半年。

④患者无相关药物过敏史,未伴有胃部粘膜萎缩、胃十二指肠溃疡与消化道出血。

⑤患者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

⑥患者既往无精神疾病史,意识、沟通无障碍,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排除半年能有胃手术史或属萎缩型的胃炎及其它类型慢性胃炎患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

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0.3±4.5)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病程(14.5±3.3)个月。

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1.5±4.8)岁;病程7个月~7年,平均病程(15.5±3.9)个月。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8例临床分析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8例临床分析
t ae ai t weed ie t s l n d f in ytp , iuXu y p , he m g s g is tet e p s f i aeb sdt ame t r tdp t ns r i d di o pe e ce c e Q x e ut e p l a an t h e y e s s- ae et n e e v n e i y y g a h t r od e r
党 参 1g 白术 lg 2, O ,蒲 公 英 2g 0 。水 煎 服 ,每 日- N ,分 两 次 -
服。
1 . 气虚 血瘀 型 2 .2 2 8例 ,症 见 胃 脘胀 满 、 撑 作 痛 , 痛 连 胁 、 攻 脘 暖气 频 频 、 得矢 气 则 舒 ,舌 苔 薄 白 ,脉 弦 。应 益 气 健 脾 ,活 血 通 络 。方 用 :太 子参 、黄 芩 、 白术 、 茯苓 、焦 三 仙 、丹 参 、枳 实 各 1g 5 ,半 枝连 、延 胡 索 各 3 g 0 ,广 木 香 、五 灵 脂 各 lg O ,甘
1. . 1脾 胃虚 寒 型 2 例 ,症 见 症 见 胃脘 隐 痛 ,食 后 加 重 ,喜 暖 2 5 喜 按 ,纳呆 ,神 疲 乏 力 ,便 溏 , 舌淡 苔薄 白 ,脉 沉 细 无 力 。应 益 气 温 中 。方 用 : 白芍 1 g 0 ,黄 芩 2 g 0 ,茯 苓 9 ,甘 草 1g g 0,
【] 1李鸿 燕-、 胡汤 为主 治疗 慢性 胃炎 8 ,柴 J 6例 临床 观察 [ _ 中医药,06 J 吉林 ] 20 ,
2 (0 : 6 1) 0 2 [】 2 中华 医 学会 消化 病 学分 会. 国慢 性 胃炎研 讨 会共 识意 见 [ . 全 J 中华消 化杂 ]
志,0 02 ()19 2 1 2 0 ,03:9 —0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60例临床观察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60例临床观察
③经皮 给 药治疗 仪 终端 是一 对 电极 , 身产 热 3 ℃一 本 8 4 % , 达到热 疗 作用 , 善微循 环 , 0 故 改 增加 药物 吸收 , 经 皮释药 无论 是 局部 还是 系 统效 应 , 对 天然 最 佳 屏 障 是 的挑 战 , 使用方 便 口 。④脉 冲 电流 的刺 激起 到 针灸 、 其 ]
天, 对照 组给予 常规综 合治 疗 。
3 结 果
3 1 疗 效标 准 : 愈 : 疗 6天体 温 正 常 , 促 缓 解 , . 治 治 气 肺部 哮 鸣音 、 哕 音 消 失 , 部 x线 检 查 , 症 吸收 。 湿 胸 炎
调节免 疫 的功 效 H , 该 治疗 是 集 电疗 、 疗 、 疗 于 ]故 药 灸
2 治 疗 方 法
的功 效 。现代 药学研 究证 实鱼腥 草 、 板蓝 根 、 银花等 金 中药 , 具有 很强 的抑 制病毒 , 杀灭 细 菌 的作 用 ] 。 电导经 皮治 疗 有 以下优 点 : 经皮 经 药 不 经 过 消 ① 化道 , 避免 胃肠 道酶 的降解 破坏 , 而且 它缓 慢 向血液循 环释放 , 免 了血 液 浓 度 的峰 谷 变 化 和肝 脏 的首 过效 避 应 。② 经皮 给药 治 疗 作用 于 疾 病 的相常规治疗 的基 础上 加用 电超 导经皮 给药 治疗 , 治疗方 法采 用河 南 三 浪 医疗 器 材 有 限公 司提 其
供 的 S J 0 型 治 疗 仪 , 中药 饮 片粘 贴 于 肺 俞 穴 或 L. 1 0 将
肺部 听诊 哕音 密集处 , 处方 组成 : 鱼腥草 、 银花 、 金 板蓝 根、 杏仁 、 桔梗 、l J 贝等 , 控释剂 、 l 加 透皮 剂 。治疗参 数 : 温度 3 ℃一 3 ℃, 5 8 时间 2 5分钟 ; 龄 小 于 7个 月 的患 年 儿强 度 为 6 年 龄 在 1— 1 月 的患 儿 强 度 为 7 , 1 5个 。去 除电极 过后 , 片保 留 4 6小 时 , 贴 — 每天 一次 , 病程 5 —7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62例临床分析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62例临床分析
【 关键 词 】 中药治疗 ;慢 性 胃炎 ;临床疗 效
中 图分类 号 :R 5 7 3 . 3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2 7 — 0 5 0 4 — 0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 ,步伐 的加快 ,胃炎患者 的人数 也 日益 增多 ,加之 患者对 胃炎的一贯忽视 ,不及时采取相 关有效 治疗 ,也就 造成 了慢性 胃炎。临床上慢性 胃炎是 由各种 因素导致 的胃黏膜慢性炎
免疫细胞亚群之间的病理性平衡产生改变,免疫系统紊乱得以纠正口 】 。
本组资料显示 ,观察组骨髓抑 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 降 ,白细胞 、 血红蛋 白等指标上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 P <0 . 0 5 ),说 明患者对 化疗 的耐受性有所增 强 ,而在治疗 后的T 淋 巴细胞亚群 比例 比较上 , 观察组 明显高于对 照组 ,或提示参芪扶正注射 液起到了保护机体免疫
总 的有 效率 为 9 6 . 6 %,由此 可 见 中药治疗 慢性 胃炎的 临床疗 效 非常 显著 。结论 按 照 中药 治疗 的方 法对慢 性 胃炎 患者进 行疗 治 ,治愈率 非 常 高 ,复发率 较低 ,副作 用 相对减 少 ,是 一种很 好 的治疗 方 法,对 于广 大医院 可以推广 使 用。
平详 见下表 1 。 3讨 论
定程度地抑制化疗药物的骨髓毒性反应,这符合化疗增效减毒的发
展趋势 。从 细胞学检 测来看 ,参芪扶 正注射液 能促进 T 淋 巴细 胞亚群 C D 4 + 增殖 ,不过对C D 3  ̄ 、C D s +  ̄ I ] 作用不 明显 ,提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 T 淋巴 细胞亚群有选择性促进作用 ,使久病后的患者机体内存在的各种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方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借鉴实习医院以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确诊的11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再辅以中药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经1 个疗程的有效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9%(50/55),其中以完全缓解(21 例)和显著缓解(18例)为主,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43/55),以显著缓解(11 例)和部分缓解(19 例)为主,二者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医,采取中西医合的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胃炎;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157-01慢性胃炎(chornic gastritis,CG),是消化内科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

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或萎缩性性病变,。

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特异性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组织重建,最终导致不可逆的为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1]。

临床症状表现多为胃脘胀满或胀痛、嗳气、嘈杂、食欲不振、消瘦等。

该病在中医学上属于痞满、嘈杂、胃痛等病症范畴。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西医用药治疗,但效果不佳,易复发。

借鉴实习医院自2011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借鉴实习医院2011 年6 月至2013 年12月于确诊的11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临床研究资料。

随机分为2组。

其中对照组55例,男性30 例,女性25 例,平均年龄(49.1±6.3)岁,平均病程(2.6±0.7)年,浅表性胃炎34 例,萎缩性胃炎19 例,采用西医治疗方案;研究组55 例,男性28 例,女性27 例,平均年龄(50.4±7.2)岁,浅表性胃炎31例,萎缩性胃炎24例,平均病程(3.1±1.1)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临床观察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临床观察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68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口服维酶素片。

疗程均为3个月。

观察用药前后两组临床症状、胃镜、病理变化。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6.5%。

结论: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治疗;临床疗效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此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男性更为多见[1]。

临床上以胃脘胀满、疼痛、嘈杂纳少,大便或干或稀为主要表现。

病理特点为胃腺体萎缩,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

根据“久病必虚”、“久病多瘀”之说,脾胃阴虚,因虚致瘀,是其病理的根本。

本病发病缓慢,病程长,西医治疗疗效不佳,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明显的优势,其在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延缓、阻止及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展、防止癌变等方面效果显著。

笔者运用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9 年1 月~2010年6 月来我院就诊且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1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

其中,治疗组男39 例,女29例;年龄25~71 岁,平均46.5岁;病程最长19年,最短5个月,平均病程8.5年。

对照组男38 例,女30例;年龄26~72 岁,平均47.5岁;病程最长21年,最短6个月,平均病程9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胃脘痛、胃脘胀、嗳气、纳差、泛恶、反胃等。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口服维酶素片治疗,1.6 g/次,每日3次。

治疗组根据健脾益气和养阴活血的中药原理,药方如下:党参、黄芪、茯苓各20 g、麦冬、白芍、蒲公英各15 g、鸡内金、半夏、川楝子、延胡索、桂枝各10 g、砂仁6 g、三七(冲服)2 g。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及慢性胃炎8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及慢性胃炎80例临床观察
2 治 疗 方 法
3 1 疗效标准 . 参照 文 献 J 。治 愈 :临 床症 状 (胃腕 痛 、嗳 气 、吐
2 1 对照组 .
给常规西药 治疗 :①奥美拉 唑胶囊 口服 ,每
酸)消失 ,胃镜下溃疡 消失 或瘢 痕期 ,黏膜 红 白相间 ,充
血 、糜 烂 消 失 , 随 访 一 年 未 复 发 ;显 效 :临 床 症 状 ( 胃腕
lg O 、砂仁 9 、延胡索 1g g 5 、良姜 lg O 、炙甘草 6 。 g 2 2 2 3 脾 胃阴虚型 ... 延胡索 lg O 、杭芍 1 g 5 、川楝子 lg O、
床常见病 、多 发病 。笔 者从 医二 十几年 来 ,运 用疏 肝理 气 法 配合西药治疗该病取得满 意疗 效 ,现报道如下 。
吴 洁
昆明 6 0 0 5 10 云南省昆 明市昆玻社 区卫生服务 中心 ,云南
【 摘
要 】 目的 :观察疏肝理气法配合西药治疗 胃溃疡 及慢性 胃炎 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 8 0例患 者随机分 为治疗组 与对照组各 4 0
例,对 照组 采用西 药常规 治疗 ,治疗组 在西药 治疗 的基础上把疏肝理 气药物加入不同 证型的胃病中 ,连续治疗 3月,观察临床症状 、胃镜 下溃疡愈合率 。结 果:两组疗效 比较 ,差 异有显著性 意义 ( 0 0 ) P< . 5 ,两组总有效率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 .5 ,治疗组均优于 P O0 )
腕痛 、嗳气 、吐酸 )无 变化 ,胃镜下 溃疡无 变化 ,黏膜 相
无变化 。
入不同证型 的胃病 中。
221 疏肝 理气 方药 .. 柴 胡 1g 5 、杭 芍 1 g 5 、延 胡 索 1g 5、
3 2 治 疗 结 果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75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5-10-21T09:45:22.7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2期供稿作者:钟克明[导读] 南江县坪河乡卫生院四川巴中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0实施处理,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钟克明
(南江县坪河乡卫生院四川巴中 636620)
【摘要】目的:对中医在慢性胃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医治疗方案开展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治疗方案开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67%,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为慢性胃炎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应用中医治疗方案开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中医;慢性胃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339-02 慢性胃炎是由于各种因素所导致的一种胃粘膜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其发病的重要因素,在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西医治疗方案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将中医治疗方案应用于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就主要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75例应用中医治疗方案开展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包含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处于28岁到65岁之间;观察组中包含有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龄处于30岁到63岁之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给予三九胃泰胶囊进行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为:将三九胃泰胶囊进行口服治疗,1天进行2次口服,均在饭后进行服用,1次口服的药量为3粒,对患者连续治疗3周作为患者的1个治疗疗程,对患者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开展相应的检查。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药健脾平胃汤进行治疗,其药物基础处方为:10g大枣、10g延胡索、6g黄连、6g生姜、12g枳实、6g甘草、10g 白术、10g柴胡、10g黄岑、10g姜半夏、15g神曲、10g茯苓、15g党参;加减方为:对于存在有脾湿重的患者,可在基础处方中再加入10g 厚朴、10g苍术;对于存在有胃阴不足的患者,可在基础处方中再加入15g冬麦、20g生地黄;对于存在有偏重肝气郁结患者,可在基础处方中再加入10g青皮、12g香附;对于存在有夹食积患者,可在基础处方中再加入15g莱菔子、15g山楂;对于存在有便溏不畅或者大便秘结的患者,可在基础处方中再加入6g到12g生大黄;对于胃阳虚型患者,应用附子理中汤开展治疗,将上述中药水煎2次,分别在早晚饭后服用,1天水煎的药量为1剂,对患者连续治疗3周作为患者的1个治疗疗程,对患者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开展相应的检查。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本次研究中的疗效评定标准表现为:无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变化,甚至是有加重趋势;有效表示的含义是: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并且为患者开展治疗的三个月内患者的病情没有加重趋势;治愈表示的含义是: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并且为患者开展相应的检查显示正常,经过治疗没有复发。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0实施处理,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67%,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n 无效有效显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 75 21 24 30 72.00
观察组 75 7 26 42 90.67
P / / / / <0.05
3.讨论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胃粘膜上皮的反复损害所导致的,其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胀满、腹部疼痛等,及时为患者开展有效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将中医治疗方案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对患者所应用的中医方药组成为:甘草、茯苓、白术、党参等,党参具有补中,益气,生津的作用,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加强胃载膜的防御功能;白术生用意在增强健脾化湿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可以调整胃肠道运动,促进小肠排空;厚朴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用于胃痛、腹痛及胖肠肌挛急疼痛等,还可以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

将这些药物联用,应用于患者的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67%,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在为慢性胃炎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应用中医治疗方案开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邱洪奎.中医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优先出版[J].亚太传统医药,2014,17(10):878-879.
[2]张晓艳.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现代养生,2015,20(4):89-90.
[3]孔德立.中医治疗慢性胃炎71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8(11):67-68.
[4]邓宝平.中医治疗慢性胃炎70例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20(3):456-457.
[5]刘文莉.中医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5(3):125-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