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大附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6届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综述

山西大学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2月)模块诊断地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单项选择题(共 40题,每题1分,共40 分)左图为某地未倒置岩层的垂直剖面图,地表在甲地层之上,图中不同的图例和甲至辛的 标示分别代表不同的岩层。
丁层与庚层都为火成岩侵入岩层,其中丁岩层还包裹着一些读 “红海剖面示意图”,回答 1-2题。
1. 有关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 BC2A BC•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 •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非洲 阿拉怕半岛3. 表示左图中岩层由老至新的正确顺序的选项是 A.甲T 乙T 丙T 丁T 戊T 己T 庚T 辛 B .辛T 庚T 己T 戊T 丁T 丙T 乙T 甲 C. 辛T 庚T 己T 戊T 丙T 丁T 乙T 甲D .辛T 己T 戊T 丙T 丁T 庚T 乙T 甲4. 右图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5. 右图中长腰山是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自A 向B 由老到新 •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右图示意我国某瀑布地质剖面,该瀑布大约以每年一米的速度后退。
读图回答 6. A. B. C. 6-7 题。
D .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岩浆活动一固结成岩一地壳抬升一侵蚀作用 岩浆活动一冷却凝固一地壳抬升一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一固结成岩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作用 沉积作用一固结成岩一地壳抬升一侵蚀作用 来自丙层岩石的碎块。
右图为地质构造图,读图回答 3-5题。
砾岩7.该瀑布可能会影响其下游河流的A. 含沙量 B .流量 C .汛期 D .结冰期 右图为西安附近渭河某河段河道变迁图,读图,完成 &图中渭河河段不断北迁的自然原因可能有 ① 区域内地壳运动的差异 ② 南岸堆积物颗粒较大 ③ 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④ 泾河携带的泥沙较多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9•西安市大型新区不向南拓展的主要原因是因 为南部 A. 交通条件差,居民出行不便 B. 水资源严重不足,用水困难 C. 地势平坦,易发生城市内涝 D. 保护古遗址等文化景观需要读中国天山南、北坡的降水空间变化图,据此回 答10-11题。
山西师大附中高三年级209年12月月考地理试卷(1)

山西师大附中高三年级12月月考地理试卷(1)一、单项选择题:(45分)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1~2题。
高空的冰晶、雪花下降到距地面2000—3000米时,因周围温度升高而融化成为低于0℃的过冷却水滴,当这些过冷却水滴接触到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物体时,就会迅速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壳,即形成冻雨现象。
1.冻雨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图中的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2.当某地区出现冻雨现象时,该地区A.处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B.上空有逆温层存在C.正值春秋季节D.地下潜水水位迅速上升下图中AB为昏线,C为AB的中点,此时北京时间为20时。
读图回答3~4题。
3.C点的经度是A.90°E B.150°E C.165°E D.90°W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日为二分日中的一天B.此日C点昼短夜长C.此时ACB所在的平面与经过C点的经线圈平面间的夹角(锐角)为20°D.AB的长度与赤道等长某年7月17日—20日,台风“海棠”登陆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中心气压为960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风速40米/秒。
读下表和“台风海棠路径图”,回答5~6题。
5.7月18日4:00,台北市区风向可能是A.东北风B.西南风 C.东风 D.东南风6.7月19日4:00,福州的风力约为A.小于7级 B.7—10级 C.10级 D.大于10级 2005年10月15日,我国宣布:青藏铁路全线铺轨完工。
读下左图,回答7~9题。
7.图中乙、丙两地降水多的是丙地,其主要原因是A.丙地位于沿海,乙地位于内陆B.丙地位于山地迎风坡,乙地位于内陆盆地C.丙地受静止锋控制,乙地受副高控制D.丙地有暧流经过,乙地有寒流经过8.有关①、②、③、④、⑤所代表的五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河为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B.③、④两河注入印度洋C.④河是我国径流量最大的河流D.②、⑤两河注入太平洋9.结合所给的三个剖面图,如上右图,正确表示甲地位置的是A.aB.bC.cD.无法判断读下图,回答10~12题。
2015年山东高中会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2015年山东高中会考地理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50分)据新华网报道,北京时间2014年10月28日“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到达近月点,并拍摄了地月合影。
据此完成1~3题。
1.“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总星系 2. 该日地球上的四地中,出现极夜现象的是A. 90ºSB. 90ºNC. 66º34´S ,60ºED. 66º34´N ,60ºW 3. 与月球相比,地球的特殊性在于A. 有自转运动B. 有公转运动C. 存在昼夜现象D. 存在生命现象读图1“中国某海滨地区不同时间旗帜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完成4~5题。
4. 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日内主要风向的变化,则A. 甲为夜晚,吹陆风B. 乙为夜晚,吹海风C. 甲为白天,吹海风D. 乙为白天,吹陆风 5. 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的变 化,则引起盛行风向变化的主要成因是A. 天气系统不同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 人类活动变化D. 气压带、风带移动 读图2“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6~8题。
6. 甲表示A .极地东风带B .中纬西风带C .东南信风带D .东北信风带 7. 常年受乙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A .全年温和湿润B .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C .全年高温少雨D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8. 图示季节北京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桃花盛开B. 蝉鸣悠扬C. 红叶满山D. 天寒地冻 读图3“某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9~11题。
9. 图中冷锋移动的方向是A. 自东南向西北B. 自西北向东南C. 自东北向西南D. 自西南向东北 10. 与②地相比,①地A. 风力更大B. 降水更多C. 气压更高D. 气温更高11. 图4中表示甲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是图 2 图1图 3A. ①B. ②C. ③D. ④ 读图5“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13题。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5届上学期高三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 有答案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5届上学期高三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0分)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I-1271.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 I2(g)+ H2(g) 2HI(g) △H=-9.48 kJ/mol② I2(s)+ H2(g) 2HI(g) △H=+26.48 kJ/molA.254g I2(g)中通入2g H2(g),反应放热9.48 kJB.当反应②吸收52.96kJ热量时转移2mole一C.反应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D.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能量相差17.00 kJ2.化学中常借助图像来表示某种变化过程,下列关于四个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①可表示t℃时,冰醋酸稀释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B.图②可表示向一定量盐酸中滴加一定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pH的变化C.图③可表示向一定量明矾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变化D.图④可表示所有的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3. X、Y、Z、W是分别位于第2、3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X与Z位于同一主族,Y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X< Y < Z< WB.Z的最高价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C.Y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D.室温下,0.1 mol/L W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pH > 1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5.下列关于各装置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装置①中, c为阳极,d为阴极B.装置②可定量测定H2O2的分解速率C.关闭活塞a,从b处加水,可以检查装置③的气密性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并吸收多余的氨气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实验室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标签破损,如图。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9月)月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9月)月考地理试题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
(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完成1~2题。
1.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0千米,要在边长为1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约为A.1∶30000 B.1∶2000C.1∶40000 D.1∶200002.如果将该图的比例尺扩大1倍,图示区域实地范围不变,图幅面积要增大A.1倍 B.2倍C.3倍 D.4倍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B城市位于C城市的A.东北方 B.西南方C.东南方 D.西北方4.A城市到D城市的距离约为A.4 200千米 B.5 200千米C.72 000千米 D.8 200千米读“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图”完成5~6题。
5.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月、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③和① B.③和② C.④和② D.④和①6.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太阳辐射差异②大气环流影响③距海远近不同④地形差异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②下图为高铁开通前、后上海市民按照去往不同旅游资点的各时间段的比重示意图。
图中S、M、L分别为近程、中程、远程旅游;2、3、7、X、9分别为双休日、小长假、黄金周、其他时间、寒暑假。
读图完成7~8题。
7.高铁开通后,上海市民外出旅游的变化特点有A. 小长假选择近程旅游人数明显增加B. 双休日选择中程旅游的比重明显增长C. 其他时间选择远程旅游的人数大幅度减少D. 黄金周对外出旅游的吸引力变得更大8.结合所学旅游地理知识分析,高铁开通更有利于A. 节约市民旅游经费预算B. 游客灵活选择出游方案C. 保护旅游景点的旅游资D. 缩小客与旅游资距离K、O、Mo、Ma、H都为火山岛,K岛形成最早,H岛形成最晚,且岛屿形成之后不再有岩浆活动。
读下图完成9~10题。
9.该群岛集散旅客主要靠航空运输,其主要原因是A.旅游客经济收入低B. 岛屿间水运不发达C. 旅游客地距离远D. 旅客数量庞大10.沿K岛一周,发现既有茂密的雨林,也有仙人掌广布的荒漠,荒漠最可能出现在K岛的A.东北部 B. 西南部C. 西北部D. 东南部下表示意我国某区域1996—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单位:公顷)。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高三地理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15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共40分)读“沿30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右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日较差②地比①地大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小C.该月份③地正值伏旱天气D.大气逆辐射①地强于②地2. ②地该月平均气温高于①③两地的原因是()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B.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作用显著D.受地形影响,气温较同纬度高下图a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b是不同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是()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C.丙地晴朗,受气旋影响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4图b的四条曲线中,与丙地5月15日前后几天的气压变化相符的是()A.①B.②C.③D.④读“某等压线与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 、Y 、Z 为气压值)”,回答5~6 题。
5.该地的空间位置可能是( )A .北半球、近地面B .北半球、高空C .南半球、近地面D .南半球、高空 6.若该地位于上海4 000米的高空,则此时上海的天气状况为( )高温多雨 B .低温少雨 C .阴雨连绵 D .炎热干燥读地球上某区域低层大气剖面图(右图),回答7~8题 7.下列哪种气候类型能受该气压带的影响( ) A .极地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地中海气候8.当这种气候区正处在上述气压带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全球昼夜平分B .陆地上的等温线一定向北弯曲C .该地温和多雨D .该气候区的河流处于枯水期下图中图a 为北半球某区域图,图b 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 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
据此回答9~10题。
9.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B .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C .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D .丙地近地面气压小于丁地 10.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 ) A .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B .气温降低,刮风下雨 C .连续阴雨,风力加大 D .湿度增加,风和日丽甲 乙 丙丁N 气压(百帕) 甲 乙10151020气压 (百帕) 丙 丁1000 1010 图a 图b 图c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
山西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2015年2月28日北京时间11时,某地(105°E)花坛呈现“一半亮、一半暗”。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日北京时间15时花坛受阳光照射情况的为【2】若不考虑天气状况,该地能再看到图中所示情景的日期大致为A.7月13日B.4月12日C.10月14日D.8月28日2.“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大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
读图2,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受控大气环流的差异B.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C.阳光照射强弱的差异D.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2】图2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3.图3是副热带某海区海水温度立体空间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洋流可能是流经A.美国东岸的寒流B.澳大利亚东岸的暖流C.南美洲西岸的寒流D.北美洲西岸的寒流【2】若该洋流位于南半球,则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减缓北上海轮航速B.缩小海水污染范围C.降低沿岸地区气温D.增加沿岸地区降水量4.图4是某流域等流时线图(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及两组水循环示意图5。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流域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3地段植被覆盖最好B.f4地段流速最快C.地势起伏越大,等流时线数值越小D.f1地段水能资源最丰富【2】下列有关该流域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对c环节影响最大B.d的大小与a无关C.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是a′、b′、c′、d′D.人类对b环节影响较小5.图6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
{高中试卷}山西大学附中高三月月考地理

20XX年高中测试高中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山西大学附中20XX-20XX学年高三第一学期10月(总第三次)模块诊断地理试题(考查时间:8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60分)读澳大利亚多年平均X月、Y月近地面气压分布图,完成1-2题。
1.根据等压线分布,判断Y月为A.1月B.2月C.7月D.12月2.X月甲地的盛行风向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下表为M和N地1月10日的日出日落时刻表(北京时间)。
据表完成3-5题。
日出时刻日落时刻M地20XX:1618:20XXN地20XX:5417:20XX3.下列关于M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南半球B.该日日出东北C.该日昼长夜短D.该日正午日影朝北4.M地的经度是A.102°EB.138°EC.112°ED.128°E5.N地在M地A.东南方B.东北方C.西北方D.西南方人们习惯从冬至起开始“数九”,每九天算一个“九”。
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做“二九”,以此类推。
我国某区域的“九九歌”为: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据此,回答6-7题。
6.资料中“九九歌”所描述区域()A.河流结冰期六个月以上 B.河网密布水运发达C.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经济作物以甘蔗为主7.与“一九二九”相比,“三九四九”气温更低的主要原因是()①正午太阳高度更低②黑夜时间更长③地面温度更低④冬季风较强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下图为我国某山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8-9题。
8.该山峰可能属于()A.秦岭山脉 B.太行山脉C.武夷山脉 D.祁连山脉9.北坡1月降水量大于7月降水量的区域大致位于海拔()A.1000米以上 B.1000米以下C.1400米以上 D.1400米以下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大学附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八次月考地理试题时间:90分钟【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月考考试试卷,其中1—45题为选择题,46、47、48、49题为综合题。
本卷考查了学科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知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突出能力的考查。
本试题重点考查日影长短、日影方位、南北极点比较、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气温气压、牧场分布、牧场特点、自然带、读图判读能力、区域判定、地质构造、岩石成因及地质作用、地震发生的原因和海啸、人口迁移和城市化、农业种植、冻害防御、地图距离和洋流、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判断、机场选择、工业生产原料、交通、效益分析、生态产业、城市规划与城市功能区、工业类型与产业转移、人口红利、外力作用、港口建设、森林覆盖率、太阳辐射、农业种植、农产品生产种植、加工、旅游、世界区域地理和资料综合分析等。
本卷图文资料丰富,设问较好,题量适中。
本试卷整体涉及知识点较多,难度偏大。
一、选择题。
(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题文】B3 M1新华网北京12月16日体育专电:北京时间16日零点15分,当地时间15日13时15分,福娃在南极极点所在的标志——南极柱向全世界发出“北京欢迎您”这一冰雪纯真的邀请。
据此完成1~3题。
1.该照片拍摄日期,图中南极柱日影变化是A.不断变短 B.在不断变长C.日影在不断东移 D.日影长度不变2.照片中,拍摄者或南极柱影子的方位是A.南极柱影子指向正南 B.拍摄者位于南极柱东南C.拍摄者位于南极柱正北 D.南极柱影子指向东北3.与图示地区相比,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①3月份累计昼长短②7月份冰层厚度大③8月份近地面气压高④9月份平均气温低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知识点】本题考查日影长短、日影方位、南北极点比较。
【答案解析】1.D 2.C 3.C解析:1题,据极点太阳高度规律,南极点一天当中,太阳高度角始终保持不变,所以日影长度也保持不变,D正确。
2题,南极柱在南极极点处,所以无论在哪一个方位都是北方,所以拍摄者位于南极柱正北,C正确。
3题,北极点及周边地区比南极点及周边地区,7月份冰层厚度小,②错误;9月份平均气温高,④错误,排除②④,只有C正确。
【思路点拨】极点由于其特殊的位置,一日中太阳高度角是一个定值,其数值与太阳直射的纬度相同。
也要注意极点处的方向的特殊性,而第3题中用排除法既快又准确。
【题文】C3冻雨是大气中过冷却水滴降落过程中,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相遇发生冻结的一种降水。
图中曲线是等温面分布图,等值距为2℃。
读图完成 4~5题。
4.图示时刻正发生冻雨的地点是A. ①B. ②C. ③D. ④5.与①地相比,③地A. 气温更高B. 气压更低C. 光照更强D. 风力更弱【知识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答案解析】4.B 5.D解析:4题,“冻雨是大气中过冷却水滴降落过程中,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相遇发生冻结的一种降水。
”结合图中等温面可以看出只有②处在垂直方向上符合该条件,所以选B;5题,A选项通过等温面图直接排除;B选项两个基本在同一水平面上两点,气温和气压成反比,排除;C选项直接看图中空气湿度,③处湿度大,云雨可能更多,能见度更低,排除;D选项③处等温面是平行的,大气运动,水平方向上温差小,气压差直小,风力更弱因此选D。
【思路点拨】要培养对新事物迅速学习能力,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类习题要重视。
【题文】C3下图为北京市2014年10月28日08时至11月2日08时的露点温度及气压变化曲线。
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即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候的温度。
读图完成6~7题。
6.从上图可以看出A.气压越低,露点越高 B.30日8时,北京气温高于5.7℃C.气压白天高,夜间低 D.水汽含量越高,露点温度越低7.冷空气影响北京的大致时间是A.30日8时B.31日8时 C.1日8时D.2日8时【知识点】本题考查气温气压。
【答案解析】6. B 7.C解析:6题,从图中可以看到,气压与露点不是负相关,A错误;气压不是白天高,夜间低,C错误;水汽含量与露点温度关系没法判定,所有D错误,水蒸气凝结成露珠要放热,所以气温要高于5.7℃,所以B正确。
7题,冷空气影响北京,则北京温度低,气压开始升高,从图中判定是1日8时气温下降、气压开始升高,所有C正确。
【思路点拨】准确解读露点概念和图中数据变化,熟悉冷空气对气温和气压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此题难度较大。
【题文】F2 J2阿尔泰山的植被垂直地带性明显,且植被分布下限由西向东升高。
生活在该地的牧民以转场的方式进行放牧(一年四季分别在不同的地域放牧);每年的3、4月份,从准噶尔盆地出发,向着阿尔泰山挺进(如图所示)。
完成8~10题。
8.冬季牧场在A.① B.②C.③ D.④9.在四季转场的放牧过程中,最不缺水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10.阿尔泰山植被分布的下限由西向东升高,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热量高低B.降水多少 C.地下水深浅D.坡度大小【知识点】本题考查牧场分布、牧场特点、自然带。
【答案解析】8.A 9.B 10.B解析:8题,冬季牧民在山下荒漠草原带放牧,夏季到山上山地草原带去放牧,所以本题选A。
9题,夏季由于气温较高,冰雪融水较多,所以此季节牧场水分充足,选B。
10题,阿尔泰山受西风带的影响,西部降水较多,所以下限较低,而东侧降水较少,下限较高,所以由西向东升高是降水因素。
【思路点拨】理解新疆冬季牧场与夏季牧场的不同,分析其原因是关键。
【题文】E2下图为我国“某山地海拔高度与降水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11~13题。
11.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A.南坡1500-2500米 B.南坡2500米以上C.北坡500-2200米 D.北坡2200米以上12.甲河属于A.长江流域B.淮河流域 C.黄河流域D.珠江流域13.乙河谷从成因来讲,属于A.流水侵蚀谷B.冰川谷 C.风力侵蚀谷D.断层谷【知识点】本题考查读图判读能力、区域判定、地质构造。
【答案解析】11.B 12.A 13.D解析: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南坡2500米以上,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B正确。
12题,甲河纬度在北纬33°,而甲地年降水量在800mm,所以判定山脉是秦岭,而甲地在秦岭以南,所以属长江流域,A正确。
13题,乙地是秦岭北侧的渭河谷地,其形成原因是地壳断裂下陷而形成,所以是断层谷,D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学会判断地形剖面对应的降水量。
【题文】E1 E2科学家在亚平宁半岛西海岸水面下30米处的一个洞穴中,发现洞底有隆起的灰色石笋,切开石笋的剖面可以看到棕黄色的岩石层和白色的沉积层(为海洋微小生物遗体)互相交错,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洞穴岩石成因与下列岩石相同的是A. 花岗岩B.玄武岩C. 大理岩D.石灰岩15.从石笋剖面可以得知A.该地区地壳一直处于下沉状态B. 该地区地壳一直处于抬升状态C. 该地区曾露出海面两次D. 该地区曾露出海面一次【知识点】本题考查岩石成因及地质作用。
【答案解析】14.D 15.C解析:14题,因为科学家发现洞穴的地点是在海岸水面下30米处,应该在大陆架上,而大陆架上一般是海底生物比较繁盛的地带,且由于大河所携带泥沙的汇入,所以容易发生沉积作用,因而该洞穴从成因上讲应该是沉积岩。
变质岩和岩浆岩是要在高温、高压下产生,经过地壳运动可能出露地表。
显然大陆架上不能满足这个条件。
花岗岩和玄武岩都是岩浆岩,大理岩是变质岩,石灰岩是沉积岩。
题中的白色沉积层为海面以下生物沉积,棕黄色的岩石层为海面以上泥沙沉积,D正确。
15题,当该地区出露地表时,沉积物以陆地上的沉积物为主,且陆上沉积作用比较强,当该地区在海里时,沉积物又以海上的生物为主。
石笋的剖面间隔来看,棕黄色的岩石层被分为两个部分,应该是出露海面两次,C正确。
【思路点拨】石笋的剖面可以看到棕黄色的岩石层和白色的沉积层(为海洋微小生物遗体)互相交错,应该是海洋生物沉积陆上泥沙沉积交替进行。
【题文】E2 G3下图表示了某海域四次地震的发生地、震级和震源深度。
读图完成16~17题。
16.该海域地震频发的原因是A.板块碰撞B.板块张裂C.岩浆活动D.变质作用17.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海浪。
一般当海底浅源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 km,震级大于里氏6.5级)造成大洋地壳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带动震源上方的深层(水深不小于1 000 m 海水做大规模扰动时,就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
若图中的四次地震都造成了地壳陷落,则四地中最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知识点】本题考查地震发生的原因和海啸。
【答案解析】16.A 17.B解析:16题,由图中“台北”可知为台湾地区,这里是板块交界,是板块相互碰撞而形成的消亡边界,地震火山较多,A正确。
17题,图中④地震震级小于6.5级,①和③地水深小于1000m,都不会发生海啸,只有②地最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
【思路点拨】要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再利用板块学说知识解答问题。
【题文】I2 K1 2014年9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在会上总理指出要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步减少大规模人口“候鸟式”迁徙。
每年农民工在年前大量离开,到年后大量回城,这种候鸟式迁徙,已经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据此完成18~19题。
18.大量数据显示2014年春节前从成都到北京的旅客增多,原因最可能是A.成都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京B.大量在成都打工的北京人回家过年C.成都过年消费水平比北京高D.成都老年人前往北京的孩子家过年19.2014年春运期间邻近省区和省区内短距离迁徙人口大幅增加,原因有A.春节游客多,长途旅行不安全 B.城市群崛起,就近就业的劳动力增多C.春运压力大,就近换乘其它交通工具D.冬季气温低,短途旅游更适宜【知识点】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
【答案解析】18.D 19.B解析:18题,前些年是大量的在北京打工人员,过春节要返回家乡,所以从北京返回成都,但是近几年,在北京的年轻人不在返回成都,而是成都的老年人前往北京的孩子家过年,所以造成从成都到北京的旅客增多,所以D正确。
19题,春运期间邻近省区和省区内短距离迁徙人口大幅增加与城市群崛起,就近就业的劳动力增多有关,B正确。
【思路点拨】学会根据社会现象分析其原因,发挥想象力解题。
【题文】J1 J2美国脐橙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现被世界各国引进栽培,大多被栽种在丘陵地区山谷中。
但北半球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出现的近地面逆温现象经常使脐橙遭受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