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经典题型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下册 5.3平行线的性质(八大题型)(解析版 )

七年级数学下册 5.3平行线的性质(八大题型)(解析版 )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3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性质定理性质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几何语言表示:∵a∥b(已知),∴∠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定理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几何语言表示:∵a∥b(已知),∴∠2=∠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定理3:两条平行线被地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几何语言表示:∵a∥b(已知),∴∠1+∠2=180°(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2)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时,一定要弄清题设和结论,切莫混淆.(3)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联系与区别:区别:性质由形到数,用于推导角的关系并计算;判定由数到形,用于判定两直线平行.联系:性质与判定的已知和结论正好相反,都是角的关系与平行线相关.(4)辅助线规律,经常作出两平行线平行的直线或作出联系两直线的截线,构造出三类角.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注意】(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命题.(2).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面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面解的部分是结论.【注意】在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时,需对命题的语序进行调整或增减词语,使句子完整通顺,但不改变原意.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假命题: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注意】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它符合命题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就可以了.定理: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定理可以作为继续推理论证的依据.【拓展】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如直线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证明: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2=a(a≥0)(任何一个非负数都可以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注意】(1)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学过的定义、基本事实、定理等.(2).定理一定是真命题,但真命题不一定是定理.证明的一般步骤:①根据题意画出图形;②依据题设、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③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条件推出结论的方法,或依据结论探寻所需要的条件,再由题设进行挖掘,寻求证明的途径;④书写证明过程.是()A.40°B.50°C.60°D.70°【分析】由垂线可得∠ACB=90°,从而可求得∠B的度数,再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BCD的度数.【解答】解:∵BC⊥AE,∴∠ACB=90°,∵∠A=50°,∴∠B=180°﹣∠ACB﹣∠A=40°,∵CD∥AB,∴∠BCD=∠B=40°.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熟记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解题技巧提炼两直线平行时,应联想到平行线的三个性质,由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得到两个相关角的数量关系,由角的关系求相应角的度数.【变式1-1】(2023秋•简阳市期末)如图,a∥b,∠1=40°,∠2=∠3,则∠4=()A.70°B.110°C.140°D.150°【分析】先根据a∥b,∠1=40°得出∠2+∠3的度数,由平角的定义得出∠5的度数,再由∠2=∠3得出∠2的度数,再得出∠2+∠5的度数,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b,∠1=40°,∴∠2+∠3=180°﹣40°=140°,∴∠5=180°﹣140°=40°,∵∠2=∠3,∴∠2=70°,∴∠2+∠5=70°+40°=110°,∴∠4=∠2+∠5=11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熟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2】(2022春•五莲县期末)如图,已知AB∥DE∥CF,若∠ABC=70°,∠CDE=130°,则∠BCD的度数为()A.10°B.15°C.20°D.35°【分析】由AB∥CF,∠ABC=70°,易求∠BCF,又DE∥CF,∠CDE=130°,那么易求∠DCF,于是∠BCD=∠BCF﹣∠DCF可求.【解答】解:∵AB∥CF,∠ABC=70°,∴∠BCF=∠ABC=70°,又∵DE∥CF,∴∠DCF+∠CDE=180°,∴∠DCF=50°,∴∠BCD=∠BCF﹣∠DCF=70°﹣50°=2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变式1-3】(2021秋•霍州市期末)如图,如果AB∥EF、EF∥CD,若∠1=50°,则∠2+∠3的和是()A.200°B.210°C.220°D.230°【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用∠2、∠3分别表示出∠BOE和∠COF,再由平角的定义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B∥EF,∴∠2+∠BOE=180°,∴∠BOE=180°﹣∠2,同理可得∠COF=180°﹣∠3,∵O在EF上,∴∠BOE+∠1+∠COF=180°,∴180°﹣∠2+∠1+180°﹣∠3=180°,∴∠2+∠3=180°+∠1=180°+50°=230°,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解题的关键,即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④a∥b,b∥c⇒a∥c.【变式1-4】(2022秋•安岳县期末)已知∠1的两边分别平行于∠2的两边,若∠1=40°,则∠2的度数为.【分析】①图1时,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换和角的和差计算出∠2的度数为40°;②图2时,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等量代换和角的和差计算出∠2的度数为140°.【解答】解:①若∠1与∠2位置如图1所示:∵AB∥DE,∴∠1=∠3,又∵DC∥EF,∴∠2=∠3,∴∠1=∠2,又∵∠1=40°,∴∠2=40°;②若∠1与∠2位置如图2所示:∵AB∥DE,∴∠1=∠3,又∵DC∥EF,∴∠2+∠3=180°,∴∠2+∠1=180°,又∵∠1=40°∴∠2=180°﹣∠1=180°﹣40°=140°,综合所述:∠2的度数为40°或140°,故答案为:40°或140°.【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的和差,等量代换,邻补角性质,对顶角性质等相关知识点,重点掌握平行线的性质,难点是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是射线平行,分类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后计算.【变式1-5】(2022春•海淀区月考)如图,点C在∠MON的一边OM上,过点C的直线AB∥ON,CD 平分∠ACM.当∠DCM=60°时,求∠O的度数.【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ACM的度数,进而得出∠OCB的度数,再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O的度数.【解答】解:∵CD平分∠ACM,∴∠ACM=2∠DCM.∵∠DCM=60°,∴∠ACM=120°.∵直线AB与OM交于点C,∴∠OCB=∠ACM=120°(对顶角相等),∵AB∥ON,∴∠O+∠OC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O=6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的计算,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变式1-6】(2023秋•海门区期末)如图,直线CE,DF相交于点P,且CE∥OB,DF∥OA.(1)若∠AOB=45°,求∠PDB的度数;(2)若∠CPD=45°,求∠AOB的度数;(3)像(1)(2)中的∠AOB,∠CPD称四边形PCOD的一组“对角”,则该四边形的另一组对角相等吗?请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求得答案;(2)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及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求得答案;(3)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证得结论.【解答】解:(1)∵DF∥OA,∠AOB=45°,∴∠PDB=∠AOB=45°;(2)∵CE∥OB,∴∠CPD=∠PDB,∵DF∥OA,∴∠PDB=∠AOB,∴∠AOB=∠CPD,∵∠CPD=45°,∴∠AOB=45°;(3)相等,理由如下:∵CE∥OB,DF∥OA,∴∠OCP+∠AOB=180°,∠CPD+∠ODP=180°,∵∠AOB=∠CPD,∴∠OCP=∠ODP.【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性质,熟练掌握并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7】(2021春•黄冈期中)如图,DB∥FG∥EC,A是FG上的一点,∠ADB=60°,∠ACE=36°,AP平分∠CAD,求∠PAG的度数.【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到∠DAG和∠CAG度数,然后根据AP平分∠CAD,即可得到∠PAG 的度数.【解答】解:∵DB∥FG∥EC,∴∠BDA=∠DAG,∠ACE=∠CAG,∵∠ADB=60°,∠ACE=36°,∴∠DAG=60°,∠CAG=36°,∴∠DAC=96°,∵AP平分∠CAD,∴∠CAP=48°,∴∠PAG=12°.【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变式1-8】(2023秋•原阳县校级期末)如图,已知AB∥CD,BE平分∠ABC.BE垂直于CE,求证:CE平分∠BCD.【分析】过E作EF∥AB交BC于点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ABC+∠BCD=180°,再结合垂线的定义可得∠ABE+∠DCE=90°,∠EBC+∠ECB=90°,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证明结论.【解答】证明:过E作EF∥AB交BC于点F,∴∠ABE=∠FEB,∵AB∥CD,∴EF∥CD,∠ABC+∠BCD=180°,∴∠DCE=∠FEC,∵BE⊥CE,∴∠BEF+∠CEF=∠ABE+∠DCE=90°,∴∠EBC+∠ECB=90°,∵BE平分∠ABC,∴∠ABE=∠EBC,∴∠DCE=∠BCE,∴CE平分∠BC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线的定义,证明∠ABE+∠DCE=90°,∠EBC+∠ECB=90°是解题的关键.【例题2】已知,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B=90°,DE平分∠ADC,CE平分∠DCB,∠1+∠2=90°,试说明DA⊥AB.【分析】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条件可得∠ADC+∠BCD=180°,可证明DA∥BC,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A=90°,可证明DA⊥AB.【解答】证明:∵DE平分∠ADC,CE平分∠DCB,∴∠ADC=2∠1,∠BCD=2∠2,∵∠1+∠2=90°,∴∠ADC+∠BCD=180°,∴AD∥BC,∴∠A+∠B=180°,∴∠A=180°﹣∠B=90°,∴DA⊥A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即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④a∥b,b∥c⇒a∥c.解题技巧提炼准确识别图形,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再综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对顶角的性质及邻补角的定义求解.【变式2-1】(2022春•龙岗区期末)已知,如图,∠1=∠ACB,∠2=∠3,FH⊥AB于H,求证:CD⊥AB.【分析】先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BHF=90°,再由∠1=∠ACB得出DE∥BC,故可得出∠2=∠BCD,根据∠2=∠3得出∠3=∠BCD,所以CD∥FH,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FH⊥AB(已知),∴∠BHF=90°.∵∠1=∠ACB(已知),∴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3(已知),∴∠3=∠BCD(等量代换),∴CD∥FH(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DC=∠BHF=9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CD⊥A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熟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变式2-2】如图,已知DA⊥AB,DE平分∠ADC,CE平分∠DCB,且∠1+∠2=90°,试说明BC⊥AB.【分析】过E作EF∥AD,交CD于F,求出∠FEC=∠2=∠BCE,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BC∥EF,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过E作EF∥AD,交CD于F,则∠ADE=∠DEF,∵DE平分∠ADC,∴∠1=∠ADE,∴∠1=∠DEF,∵∠1+∠2=90°,∴∠DEC=90°,∴∠DEF+∠FEC=90°,∴∠2=∠FEC,∵CE平分∠DCB,∴∠2=∠BCE,∴∠FEC=∠BCE,∴BC∥EF,∴BC∥AD,∵DA⊥AB,∴BC⊥A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定义的应用,能正确作出辅助线,并综合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变式2-3】(2022春•海淀区校级月考)如图,AD∥BE,∠B=∠D,∠BAD的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E,CF平分∠DCE.求证:CF⊥AE.【分析】由AD∥BE,∠B=∠D,可推出∠B+∠BAD=180°,∠B=∠DCE,AB∥CD,再由角平分线定义可得:∠BAE=12∠BAD,∠FCG=12∠DCE,进而得出:∠CGF=12∠BAD,∠FCG=12∠B,可推出:∠CGF+∠FCG=12(∠BAD+∠B)=12×180°=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CFG=90°,由垂直定义可证得结论.【解答】证明:∵AD∥BE,∴∠DCE=∠D,∠B+∠BAD=180°,∵∠B=∠D,∴∠B=∠DCE,∴AB∥CD,∴∠CGF=∠BAE,∵AE平分∠BAD,∴∠BAE=12∠BAD,∴∠CGF=12∠BAD,∵CF平分∠DCE,∴∠FCG=12∠DCE,∴∠FCG=12∠B,∴∠CGF+∠FCG=12(∠BAD+∠B)=12×180°=90°,∴∠CFG=180°﹣(∠CGF+∠FCG)=180°﹣90°=90°,∴CF⊥AE.【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定义,垂直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例题3】(2023秋•深圳期末)太阳灶、卫星信号接收锅、探照灯及其他很多灯具都与抛物线有关.如图,从点O照射到抛物线上的光线OB,OC反射后沿着与PO平行的方向射出,已知图中∠ABO=44°,∠BOC=133°,则∠OCD的度数为()A.88°B.89°C.90°D.91°【分析】依题意得AB∥OP∥CD,进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BOP=∠ABO=44°,∠OCD=∠POC,从而可求出∠POC=∠BOC﹣∠BOP=89°,进而可得∠OCD的度数.【解答】解:∵AB∥OP∥CD,∠ABO=44°,∴∠BOP=∠ABO=44°,∠OCD=∠POC,∵∠BOC=133°,∴∠POC=∠BOC﹣∠BOP=133°﹣44°=89°,∴∠OCD=∠POC=89°.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准确识图,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题技巧提炼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联系平行线的性质解答实际问题,有时需要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平行线,同时还会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变式3-1】如图,在A、B两地之间要修一条笔直的公路,从A地测得公路走向是北偏东48°,A,B 两地同时开工,若干天后公路准确接通,若公路AB长8千米,另一条公路BC长是6千米,且BC的走向是北偏西42°,则A地到公路BC的距离是千米.【分析】根据方位角的概念,图中给出的信息,再根据已知转向的角度求解.【解答】解: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BG=48°,∵∠ABC=180°﹣∠ABG﹣∠EBC=180°﹣48°﹣42°=90°,∴AB⊥BC,∴A地到公路BC的距离是AB=8千米,故答案为:8.【点评】此题是方向角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体现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思想.【变式3-2】(2022春•沧县期中)某学员在驾校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的行驶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反,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B.第一次向左拐45°,第二次向左拐45°C.第一次向左拐60°,第二次向右拐120°D.第一次向左拐53°,第二次向左拐127°【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分别判断得出即可.【解答】解:∵两次拐弯后,按原来的相反方向前进,∴两次拐弯的方向相同,形成的角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出是解题关键.【变式3-3】如图是潜望镜工作原理示意图,阴影部分是平行放置在潜望镜里的两面镜子.已知光线经过镜子反射时,有∠1=∠2,∠3=∠4,请解释进入潜望镜的光线l为什么和离开潜望镜的光线m是平行的?【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结合条件可得∠1=∠2=∠3=∠4,可证得∠5=∠6,可证明l∥m,据此填空即可.【解答】解:∵AB∥CD(已知),∴∠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2,∠3=∠4(已知),∴∠1=∠2=∠3=∠4(等量代换),∴180°﹣∠1﹣∠2=180°﹣∠3﹣∠4(平角定义),即:∠5=∠6(等量代换),∴l∥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即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④a∥b,b∥c⇒a∥c.【变式3-4】(2023秋•市南区期末)如图是一种躺椅及其简化结构示意图,扶手AB与底座CD都平行于地面,靠背DM与支架OE平行,前支架OE与后支架OF分别与CD交于点G和点D,AB与DM交于点N,当前支架OE与后支架OF正好垂直,∠ODC=32°时,人躺着最舒服,则此时扶手AB与靠背DM的夹角∠ANM=.【分析】由AB∥CD可求得∠BOD的度数,再根据OE∥DM即可求出∠ANM的度数.【解答】解:∵AB∥CD,∠ODC=32°,∴∠BOD=∠ODC=32°.∵OE⊥OF,∴∠EOF=90°,∴∠EOB=90°+32°=122°.∵OE∥DM,∠ANM=∠EOB=122°.故答案为:122°.【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垂直的定义,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3-5】(2023秋•东莞市校级期末)如图为某椅子的侧面图,∠DEF=120°.DE与地面平行,∠ABD=50°,则∠ACB=.【分析】根据平行得到∠ABD=∠EDC=50°,再利用外角的性质和对顶角相等,进行求解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DE∥AB,∴∠ABD=∠EDC=50°,∵∠DEF=∠EDC+∠DCE=120°,∴∠DCE=70°,∴∠ACB=∠DCE=70°,故答案为:70°.【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对顶角.熟练掌握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3-6】(2022•小店区校级开学)如图1是一个由齿轮、轴承、托架等元件构成的手动变速箱托架,其主要作用是动力传输.如图2是乎动变速箱托架工作时某一时刻的示意图,已知AB∥CD,CG∥EF,∠BAG=150°,∠AGC=80°,则∠DEF的度数为()A.110°B.120°C.130°D.140°【分析】过点F作FM∥CD,因为AB∥CD,所以AB∥CD∥FM,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求出∠MFA,∠EFA,进而可求出∠EFM,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得∠DEF.【解答】解:如图,过点F作FM∥CD,∵AB∥CD,∴AB∥CD∥FM,∴∠DEF+∠EFM=180°,∠MFA+∠BAG=180°,∴∠MFA=180°﹣∠BAG=180°﹣150°=30°.∵CG∥EF,∴∠EFA=∠AGC=80°.∴∠EFM=∠EFA﹣∠MFA=80°﹣30°=50°.∴∠DEF=180°﹣∠EFM=180°﹣50°=13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结合图形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角的转化和计算.【变式3-7】(2023春•岱岳区期末)如图,EF,MN分别表示两面互相平行的镜面,一束光线AB照射到镜面MN上,反射光线为BC,此时∠1=∠2;光线BC经镜面EF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为CD,此时∠3=∠4,试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分析】先根据MN∥EF得出∠2=∠3,再由∠1=∠2,∠3=∠4可得出∠1=∠2=∠3=∠4,故可得出∠1+∠2=∠3+∠4,再由∠ABC=180°﹣(∠1+∠2),∠BCD=180°﹣(∠3+∠4),故可得出∠ABC=∠BCD,据此得出结论.【解答】解:AB∥CD.理由:∵MN∥EF,∴∠2=∠3,∵∠1=∠2,∠3=∠4,∴∠1=∠2=∠3=∠4,∴∠1+∠2=∠3+∠4,∵∠ABC=180°﹣(∠1+∠2),∠BCD=180°﹣(∠3+∠4),∴∠ABC=∠BCD,∴AB∥C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例题4】(2022春•秦淮区校级月考)已知直线a∥b,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BAC=30°,∠ACB =90°)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并且顶点A,C分别落在直线a,b上,若∠1=22°.则∠2的度数是()A.38°B.45°C.52°D.58°【分析】根据已知易得∠DAC=52°,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解答.【解答】解:如图:∵∠1=22°,∠BAC=30°,∴∠DAC=∠1+∠BAC=52°,∵直线a∥b,∴∠2=∠DAC=5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4-1】(2022秋•琼海期中)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按如图所示摆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A.∠1=∠2B.∠2+∠3=90°C.∠3+∠4=180°D.∠1+∠2=9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求解.【解答】解:∵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2,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1+∠2不一定等于90°,故D符合题意;由题意可得:90°+∠2+∠3=180°,∴∠2+∠3=90°,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4=180°,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变式4-2】(2023秋•榆树市校级期末)把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摆放,使FD∥BC,点E落在CB的延长线上,则∠BDE的大小为度.【分析】由题意可得∠EDF=45°,∠ABC=60°,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DF=∠ABC=60°,从而可求∠BDE的度数.【解答】解:由题意得:∠EDF=45°,∠ABC=60°,∵FD∥BC,∴∠BDF=∠ABC=60°,∴∠BDE=∠BDF﹣∠EDF=15°.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熟记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变式4-3】(2023秋•新野县期末)如图,直线m∥n,且分别与直线l交于A,B两点,把一块含60°角的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若∠2=98°,则∠1=.【分析】先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4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由已知可得,∠3=30°,∵∠2=98°,∴∠4=180°﹣∠2﹣∠3=52°,∵m∥n,∴∠1=∠4=52°.故答案为:5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平行线的性质.【变式4-4】(2022•大渡口区校级模拟)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若AC∥DE.则∠BAE的度数为()A.85°B.75°C.65°D.55°【分析】由题意得∠E=60°,∠DAE=∠B=90°,∠BAC=45°,由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CAE=120°,从而可求得∠CAD=30°,则∠BAD=15°,即可求∠BAE的度数.【解答】解:由题意得:∠E=60°,∠DAE=∠B=90°,∠BAC=45°,∵AC∥DE,∴∠E+∠CAE=180°,∴∠CAE=180°﹣∠E=120°,∴∠CAD=∠CAE﹣∠DAE=30°,∴∠BAD=∠BAC﹣∠CAD=15°,∴∠BAE=∠DAE﹣∠BAD=75°.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熟记平行线的性质并灵活运用.【变式4-5】(2022秋•绿园区校级期末)如图,AB∥CD,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放置,∠AEG=20°,则∠HFD的度数为()A.40°B.35°C.30°D.25°【分析】将∠AEG,∠GEF的度数,代入∠AEF=∠AEG+∠GEF中,可求出∠AEF的度数,由AB∥CD,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求出∠DFE的度数,再结合∠HFD=∠DFE﹣∠EFH,即可求出∠HFD 的度数.【解答】解:∵∠AEG=20°,∠GEF=45°,∴∠AEF=∠AEG+∠GEF=20°+45°=65°.∵AB∥CD,∴∠DFE=∠AEF=65°,∴∠HFD=∠DFE﹣∠EFH=65°﹣30°=3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牢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变式4-6】(2023秋•盐城期末)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其中∠ACB=∠ECD=90°,∠A=45°,∠D=60°.若AB∥DE,则∠ACD的度数为.【分析】过点C作CF∥AB,则有AB∥CF∥DE,从而可得∠ACF=∠A=45°,∠DEF=∠D=60°,即可求∠ACD的度数.【解答】解:过点C作CF∥AB,如图,∵AB∥DE,∴AB∥CF∥DE,∴∠ACF=∠A=45°,∠DEF=∠D=60°,∴∠ACD=∠ACF+∠DCF=105°.故答案为:10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熟记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例题5】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沿EF折叠,若∠1=58°,则∠AEG的度数()A.58°B.64°C.72°D.60°【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得∠DEF=∠1=58°,由折叠的性质得∠GEF=∠DEF=58°,再由平角定义求出∠AEG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D∥BC,∴∠DEF=∠1=58°,由折叠的性质得:∠GEF=∠DEF=58°,∴∠AEG=180°﹣58°﹣58°=6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长方形的性质以及平角定义;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翻折变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5-1】(2022秋•陈仓区期末)如图,将矩形纸条ABCD折叠,折痕为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点C′,D′处,D′E与BF交于点G.已知∠BGD′=26°,则∠α的度数是()A.77°B.64°C.26°D.87°【分析】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AEG的度数,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出∠α的度数.【解答】解:∵矩形纸条ABCD中,AD∥BC,∴∠AEG=∠BGD'=26°,∴∠DEG=180°﹣26°=154°,由折叠可得,∠α=12∠DEG=12×154°=77°,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折叠问题,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变式5-2】(2023•台州)用一张等宽的纸条折成如图所示的图案,若∠1=20°,则∠2的度数为.【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各角之间的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标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2=∠BAC=180°﹣∠ABC﹣∠ACB.∵图案是由一张等宽的纸条折成的,∴AB=AC,∴∠ABC=∠ACB.又∵纸条的长边平行,∴∠ABC=∠1=20°,∴∠2=∠BAC=180°﹣2∠ABC=180°﹣2∠1=180°﹣2×20°=140°.故答案为:140°.【点评】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运用.【变式5-3】(2022秋•昭阳区期中)如图,把△ABC沿线段DE折叠,使点A落在点F处,BC∥DE;若∠B=50°,则∠BDF的度数为()A.40°B.50°C.80°D.100°【分析】首先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DE=50°,再利用折叠前后图形不发生任何变化,得出∠ADE=∠EDF,从而求出∠BDF的度数.【解答】解:∵BC∥DE,若∠B=50°,∴∠ADE=50°,又∵△ABC沿线段DE折叠,使点A落在点F处,∴∠ADE=∠EDF=50°,∴∠BDF=180°﹣50°﹣50°=8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折叠问题与平行线的性质,利用折叠前后图形不发生任何变化,得出∠ADE=∠EDF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变式5-4】(2023秋•阳城县期末)将一张长方形纸条折成如图所示的形状,若∠1=110°,则∠2=.【分析】证明∠2=∠4,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a∥b,∴∠2=∠5,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4=∠5,∴∠4=∠2,∵∠1=∠2+∠4=110°,∴∠2=∠4=55°,故答案为:55°.【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翻折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翻折变换的性质,属于中考常考题型.【变式5-5】(2022•沭阳县模拟)已知长方形纸条ABCD,点E,G在AD边上,点F,H在BC边上.将纸条分别沿着EF,GH折叠,如图,当DC恰好落在EA'上时,∠1与∠2的数量关系是()A.∠1+∠2=135°B.∠2﹣∠1=15°C.∠1+∠2=90°D.2∠2﹣∠1=90°【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解答即可.【解答】解:∵DC恰好落在EA'上,∴∠ED′G=90°,∴∠D′EG+∠D′GE=90°,∴∠A′EA+∠D′GD=360°﹣90°=270°,由折叠得,∠1=12∠A′EA,∠2=12∠D′GD,∴∠1+∠2=13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由折叠的性质得到∠1=12∠A′EA,∠2=12∠D′GD是解题关键.【变式5-6】如图,长方形ABCD中,沿折痕CE翻折△CDE得△CD′E,已知∠ECD′被BC分成的两个角相差18°,则图中∠1的度数为()A.72°或48°B.72°或36°C.36°或54°D.72°或54°【分析】设∠FCD'=α,则∠BCE=α+18°或α﹣18°,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BCE=α+18°时,∠ECD'=2α+18°=∠DCE,②当∠BCE=α﹣18°时,∠ECD'=2α﹣18°=∠DCE,分别根据∠BCD=90°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如图,设∠FCD'=α,则∠BCE=α+18°或α﹣18°,①当∠BCE=α+18°时,∠ECD'=2α+18°=∠DCE,∵∠BCD=90°,∴α+18°+2α+18°=90°,解得α=18°,∴∠CFD'=90°﹣18°=72°=∠1;②当∠BCE=α﹣18°时,∠ECD'=2α﹣18°=∠DCE,∵∠BCD=90°,∴α﹣18°+2α﹣18°=90°,解得α=42°,∴∠CFD'=90°﹣42°=48°=∠1;综上所述,图中∠1的度数为72°或48°,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问题,解题时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例题6】(2023秋•仁寿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D⊥BC,EF∥BC,EC⊥CF,∠EFC=∠ACF,则下列结论:①AD⊥EF;②CE平分∠ACB;③∠FEC=∠ACE;④AB∥CF.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D⊥EF,故①符合题意;∠CEF=∠BCE,根据余角的性质得到∠CEF =∠ACE,故③符合题意;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CE平分∠ACB,故②符合题意;根据已知条件无法证明AB∥CF,故④不符合题意.【解答】解:∵AD⊥BC,EF∥BC,∴AD⊥EF,故①符合题意;∵EF∥BC,∴∠CEF=∠BCE,∵EC⊥CF,∴∠ECF=90°,∴∠CEF+∠F=∠ACE+∠ACF=90°,∵∠EFC=∠ACF,∴∠CEF=∠ACE,故③符合题意;∴∠ACE=∠BCE,∴CE平分∠ACB,故②符合题意;∵EC⊥CF,要使AB∥CF,则CE⊥AB,∵CE平分∠ACB,但AC不一定与BC相等,∴无法证明AB∥CF,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变式6-1】(2023秋•浚县期末)如图a∥b,c与a相交,d与b相交,下列说法:①若∠1=∠2,则∠3=∠4;②若∠1+∠4=180°,则c∥d;③∠4﹣∠2=∠3﹣∠1;④∠1+∠2+∠3+∠4=360°,正确的有()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逐一进行判断求解即可.【解答】解:①若∠1=∠2,则a∥e∥b,则∠3=∠4,故此说法正确;②若∠1+∠4=180°,由a∥b得到,∠5+∠4=180°,则∠1=∠5,则c∥d;故此说法正确;③由a∥b得到,∠5+∠4=180°,由∠2+∠3+∠5+180°﹣∠1=360°得,∠2+∠3+180°﹣∠4+180°﹣∠1=360°,则∠4﹣∠2=∠3﹣∠1,故此说法正确;④由③得,只有∠1+∠4=∠2+∠3=180°时,∠1+∠2+∠3+∠4=360°.故此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变式6-2】(2022秋•南岗区校级期中)如图,AB∥CD∥EF,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1+∠2+∠3=180°B.∠1+∠2=180°+∠3C.∠1+∠3=180°+∠2D.∠2+∠3=180°+∠1【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2+∠BDC=180°,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3=∠CDE,而∠CDE=∠1+∠BDC,整理可得∠2+∠3﹣∠1=180°.【解答】解:∵AB∥CD∥EF,∴∠2+∠BDC=180°,∠3=∠CDE,又∠BDC=∠CDE﹣∠1,∴∠2+∠3﹣∠1=180°.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从复杂图形中找出内错角,同旁内角是解题的关键.【变式6-3】(2023春•镇江期中)如图,AB∥CF,∠ACF=80°,∠CAD=20°,∠ADE=120°.(1)直线DE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2)若∠CED=71°,求∠ACB的度数.【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AC=∠ACF=80°,根据∠CAD=20°,求出∠BAD=60°,根据∠BAD+∠ADE=180°,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CED=7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CB=29°.【解答】解:(1)DE∥AB;理由如下:∵AB∥CF,∠ACF=80°,∴∠BAC=∠ACF=80°,∵∠CAD=20°,∴∠BAD=∠BAC﹣∠DAC=60°,∵∠ADE=120°,∴∠BAD+∠ADE=60°+120°=180°,∴DE∥AB.(2)DE∥AB,∠CED=71°,∴∠B=∠CED=71°,∵∠BAC=80°,∴∠ACB=180°﹣∠B﹣∠BAC=180°﹣71°﹣80°=2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变式6-4】(2022春•舞阳县期末)如图,点D在AC上,点F、G分别在AC、BC的延长线上,CE平分∠ACB并交BD于H,且∠EHD+∠HBF=180°.(1)若∠F=30°,求∠ACB的度数;(2)若∠F=∠G,求证:DG∥BF.【分析】(1)由对顶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判定BF∥EC,则同位角∠ACE=∠F,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求解;(2)结合已知条件,角平分线的定义,利用等量代换推知同位角∠BCE=∠G,则易证DG∥BF.【解答】(1)解:∵∠EHD+∠HBF=180°,∠EHD=∠BHC,∴∠BHC+∠HBF=180°,∴BF∥EC,∴∠ACE=∠F=30°,又∵CE平分∠ACB,∴∠ACB=2∠ACE=60°.故∠ACB的度数为60°;(2)证明:∵CE平分∠ACB,∴∠BCE=∠ACE,∵∠ACE=∠F,∠F=∠G,∴∠BCE=∠G,∴DG∥EC,又∵BF∥EC,∴DG∥BF.【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解答此类要判定两直线平行的题,可围绕截线找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变式6-5】(2022春•温江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点E、F在直线AB上,点G在线段CD上,ED与FG交于点H,∠D+∠AED=180°,∠C=∠EFG.。

小学六年级数学题《平行线问题大全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题《平行线问题大全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题《平行线问题大全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下面语句中,正确的是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③如果线段ab和线段cd不相交,那么直线ab和直线cd平行;④如果a∥b,b∥c,那么a∥c.[ ]a.②和④b.①和②c.②和③d.①和④答案与解析:a2、我们知道生活中许多美丽的事物都是由许多的图形组成的,如我们可以用两条平行线,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圆(或半圆)来表示一个可爱娃娃。

怎么样,开动你的脑筋,用你的灵巧小手,用两条平行线、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圆(或半圆)来描绘我们美好事物,并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答案与解析:答案不唯一,只要美观即可。

3、三条平行线上分别有3个点,4个点和5个点,且不在同一条平行线上的三个点不共线,以这些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共有______个.答案与解析:根据题干分析可得:(1)在第一条直线上取一点,另外两点分别在第二条直线上,或在第三条直线上,可以得到的三角形的个数为:3x6+3x10=48(个),(2)在第二条直线上取一点,另外两点分别在第一条直线上,或在第三条直线上,可以得到的三角形的个数为:4x3+4x10=52(个),(3)在第三条直线上取一点,另外两点分别在第二条直线上,或在第一条直线上,可以得到的三角形的个数为:5x3+5x6=45(个),(4)每条直线上各取一点有,可得三角形的个数为:3x4x5=60(个),所以48+52+45+60=205(个).答:以这些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共有205个.故答案为:205.4、在图中,过a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再过b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量出a、b间的距离,并与ab为直径画一个圆.答案与解析:答案如图,5、下面平行线中的三个图形,它们的面积从大到小排列是[ ]a.②③①b.②①③c.③②①答案与解析:c6、比较平行线间的两个阴影部分面积,如下图[ ]a.甲乙b.甲乙c.甲=乙答案与解析:c7、在两条平行线间,分别画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初中数学 平行线-练习题

初中数学 平行线-练习题

初中数学平行线-练习题1. 已知折线ABCD中,AB与CD是平行线,∠ABC = 70°,∠BDA = 110°,求∠BCD的度数。

解析:根据题意,AB与CD是平行线,因此∠ABC与∠BCD 是同旁内角。

根据同旁内角的性质,我们知道∠ABC与∠BCD的度数应该相等。

所以,∠BCD的度数为70°。

2.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与AE的延长线交于点F,以点F为顶点作三角形AFE,求证:∠AFE = ∠CDA。

解析:我们需要证明∠AFE与∠CDA相等。

根据题意,AB与CD是平行线,所以∠DAF与∠CDA是同旁外角。

又因为AE与CD是平行线,所以∠DAF与∠AFE是同旁内角。

根据同旁内角与同旁外角的性质,我们知道∠DAF与∠CDA 相等,∠DAF与∠AFE相等。

所以,∠AFE = ∠CDA。

3. 如图,AB与CD是平行线,AD是射线,∠ADE = 40°,∠BAF = 90°,求证:∠BCA = 90° + ∠CDE。

解析:我们需要证明∠BCA与∠CDE的和等于90°。

根据题意,AB与CD是平行线,所以∠CDE与∠BCA是同旁内角。

又因为AD是射线,所以∠ADE与∠BAF是同旁外角。

根据同旁内角与同旁外角的性质,我们知道∠ADE与∠CDE 的和等于180°,∠ADE与∠BAF的和等于180°。

所以,∠BCA = 180° - ∠ADE = 180° - 40° = 140°。

又因为∠BAF是直角,所以∠BAF的度数为90°。

所以,∠BCA + ∠CDE = 140° + 90° = 230°。

所以,∠BCA = ∠CDE + 90°。

证毕。

4.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与CF相交于点E,互补角∠ECD、∠ABE的度数之和为180°,求证:CF与DE平行。

平行线判定大题30道

平行线判定大题30道

平行线判定大题30道摘要:一、引言1.问题背景及重要性2.文章目的与结构二、平行线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2.内错角相等3.同侧角相等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6.两直线平行,同侧角相等三、平行线判定大题解析1.例题1:同位角相等判定2.例题2:内错角相等判定3.例题3:同侧角相等判定4.例题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判定5.例题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判定6.例题6:两直线平行,同侧角相等判定四、平行线判定大题练习1.练习1:同位角相等判定2.练习2:内错角相等判定3.练习3:同侧角相等判定4.练习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判定5.练习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判定6.练习6:两直线平行,同侧角相等判定五、总结与展望1.平行线判定方法总结2.平行线判定大题技巧概述3.后续学习建议正文:一、引言1.问题背景及重要性在初中数学几何部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重点内容。

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对于解决各类几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解析平行线判定大题30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行线判定方法。

2.文章目的与结构本文旨在通过解析平行线判定大题,使大家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

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引言、平行线判定方法、平行线判定大题解析、平行线判定大题练习和总结与展望。

二、平行线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若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且有同位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若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且有内错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3.同侧角相等若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且有同侧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的同位角相等。

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的内错角相等。

6.两直线平行,同侧角相等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的同侧角相等。

三、平行线判定大题解析1.例题1:同位角相等判定已知直线AB与CD被直线EF所截,若∠AEF = ∠CED,证明AB平行于CD。

平行线练习题及答案

平行线练习题及答案

平行线练习题及答案平行线练习题及答案在数学中,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上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平行线在几何学和代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断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平行线的练习题及答案,帮助大家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和运用。

练习题一:判断下列直线是否平行。

1. 直线AB:y = 2x + 3直线CD:y = 2x - 12. 直线EF:2x - 3y = 6直线GH:4x - 6y = 123. 直线IJ:3x + 4y = 8直线KL:6x + 8y = 16答案一:1. 直线AB和直线CD的斜率都为2,且截距不相等,因此直线AB和直线CD不平行。

2. 直线EF和直线GH的斜率都为2,且截距相等,因此直线EF和直线GH平行。

3. 直线IJ和直线KL的斜率都为2,且截距相等,因此直线IJ和直线KL平行。

练习题二:已知直线AB和直线CD平行,点E、F、G分别位于直线AB上,且AE = EF = FG。

若AE = 4,求FG的值。

答案二:由于直线AB和直线CD平行,因此直线AB和直线CD的斜率相等。

设直线AB的斜率为k,点E的坐标为(x1, y1),点F的坐标为(x2, y2),点G的坐标为(x3, y3)。

根据题意可得:y1 = kx1y2 = kx2y3 = kx3又因为AE = EF = FG,所以有:EF = FGy2 - y1 = y3 - y2kx2 - kx1 = kx3 - kx22kx2 = k(x1 + x3)x2 = (x1 + x3) / 2由于AE = 4,可得:y1 = kx1 = 4将x2 = (x1 + x3) / 2和y1 = 4代入直线AB的方程中,可得:4 = k(x1 + x3) / 28 = k(x1 + x3)8 = 4kx2x2 = 2将x2 = 2代入直线AB的方程中,可得:y2 = kx2 = 2k由于EF = FG,可得:y2 - y1 = y3 - y22k - 4 = y3 - 2k4k = y3 + 4y3 = 4k - 4将y3 = 4k - 4代入直线AB的方程中,可得:y3 = kx3 = 4k - 4综上所述,当AE = 4时,FG的值为4k - 4。

平行线判定大题30道

平行线判定大题30道

平行线判定大题30道一、什么是平行线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中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在几何学中,平行线是一种重要的概念,对于解决各种几何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平行线的判定是几何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下面将介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以及相关的例题。

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1 直线与直线的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且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2.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且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3.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分别为k1和k2,且k1=k2,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2.2 直线与平面的判定直线与平面的判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如果直线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该平面平行。

2.如果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条直线与该平面平行。

2.3 平面与平面的判定平面与平面的判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如果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2.如果两个平面上的任意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三、平行线判定的例题下面是30道平行线判定的例题,供大家练习和巩固知识:1.判断直线y=2x+3和y=2x+5是否平行。

2.判断直线y=3和x=2是否平行。

3.判断直线y=3和x=3是否平行。

4.判断直线y=2x+3和y=3x-1是否平行。

5.判断直线y=-2x+3和y=2x+3是否平行。

6.判断直线y=-2x+3和y=-2x-3是否平行。

7.判断直线y=-2x+3和y=2x+5是否平行。

8.判断直线y=2x+3和y=-2x-3是否平行。

9.判断直线y=2x+3和y=-2x+3是否平行。

10.判断直线y=2x+3和y=2x+3是否平行。

11.判断直线y=2x+3和y=2x+5是否平行。

12.判断直线y=3和x=2是否平行。

13.判断直线y=3和x=3是否平行。

14.判断直线y=2x+3和y=3x-1是否平行。

15.判断直线y=-2x+3和y=2x+3是否平行。

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经典题型及答案解析(经典)

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经典题型及答案解析(经典)

1、如图,∠1=∠2,∠3=110°,求∠4.2、如图,AB ∥CD ,AE 交CD 于点C ,DE ⊥AE ,垂足为E ,∠A=37°,求∠D 的度数.3、如图,AB ,CD 是两根钉在木板上的平行木条,将一根橡皮筋固定在A ,C 两点,点E 是橡皮筋上的一点,拽动E点将橡皮筋拉紧后,请你探索∠A ,∠AEC ,∠C 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提示:先画出示意图,再说明理由)提示:这是一道结论开放的探究性问题,由于E 点位置的不确定性,可引起对E 点不同位置的分类讨论。

本题可分为AB ,CD 之间或之外。

结论:①∠AEC =∠A +∠C ②∠AEC +∠A +∠C =360°③∠AEC =∠C -∠A④∠AEC =∠A -∠C ⑤∠AEC =∠A -∠C ⑥∠AEC =∠C -∠A .4、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角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为( )A 、80B 、50C 、30D 、205、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如图放置,如果∠α=43°,则∠β的度数是( )A 、43°B 、47°C 、30°D 、60°6、如图,点A 、B 分别在直线CM 、DN 上,CM ∥DN .(1)如图1,连结AB ,则∠CAB +∠ABD = ;(2)如图2,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是直线CM 、DN 内部的一个点,连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求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60°;(3)如图3,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是直线CM 、DN 内部的一个点,连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试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度数;(4)若按以上规律,猜想并直接写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经典题型及答案解析(经典)

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经典题型及答案解析(经典)

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经典题型及答案解析(经典)1、已知∠1=∠2,∠3=110°,求∠4的度数。

2、已知AB∥CD,AE交CD于点C,DE⊥AE,垂足为E,且∠A=37°,求∠D的度数。

3、在图中,AB,CD是两根钉在木板上的平行木条,将一根橡皮筋固定在A,C两点,点E是橡皮筋上的一点,拽动E点将橡皮筋拉紧后,探索∠A,∠AEC,∠C之间具有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根据提示,可分类讨论E点在AB,CD之间或之外。

结论:①∠AEC=∠A+∠C②∠AEC+∠A+∠C=360°③∠AEC=∠C-∠A④∠AEC=∠A-∠C⑤∠AEC=∠A-∠C⑥∠AEC=∠C-∠A.4、在图中,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角尺的一边上,已知∠1=30°,∠2=50°,求∠3的度数。

5、在图中,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放置,已知∠α=43°,求∠β的度数。

6、在图中,点A、B分别在直线CM、DN上,且CM∥DN。

1)连接AB,则∠CAB+∠ABD=180°;2)连接AC、BD,则∠CAD=∠BDA,即∠CAB+∠CAD+∠ABD+∠BDA=360°;3)连接AC、BD、AD,则∠CAB+∠CAD+∠ABD+∠BDA+∠CDA=540°,又∠CDA=180°,故∠CAB+∠CAD+∠ABD+∠BDA=360°;4)根据(2)和(3)的结果,猜想∠CAB+∠CAD+∠ABD+∠BDA+∠EDA=720°。

2、当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1、∠2、∠3之间的关系不发生变化。

3、当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1、∠2、∠3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点P的具体位置。

如果P在AB的延长线上,则∠1、∠2、∠3之和为180度;如果P在AC和BD的交点之外,则∠1=∠PAC,∠2=∠APB,∠3=∠PBD,且∠1+∠2+∠3=180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线的经典题型
一、平行线之间的基本图形
1、如图已知,AB ∥CD .,AF CF 分别是EAB ∠、ECD ∠的角平分线,
F 是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求证:1
2
F AEC ∠=∠.
2、已知AB//CD ,此时A ∠、AEF ∠、EFC ∠和C ∠的关系如何?
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
3、将题变为如下图:AB//CD ,此时A ∠、AEF ∠、EFD ∠和D ∠的关系又如何?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
4、如图,AB//CD ,那么AEC C A ∠∠∠与、有什么关系?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D
C
E
二、 两组平行线的证明题【找出连接两组平行线的角】
1.已知:如图,CD 平分∠ACB ,AC ∥DE ,∠DCE=∠FEB ,求证:EF 平分∠DEB .
2、已知:如图,DE ⊥AO 于E,BO ⊥AO,FC ⊥AB 于C ,∠1=∠2,
求证:DO ⊥AB.
3、如图,已知EF ⊥AB ,∠3=∠B ,∠1=∠2,求证:CD ⊥AB 。

4、已知AD ⊥BC ,FG ⊥BC ,垂足分别为D 、G ,且∠1=∠2,猜想∠BDE 与∠C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说明理由.
D
B C A F
E
A
D
F
B
E C
A B
E
F D
A
B
E F C
M
N
A
D
B
C
b
2
1
a
E
三、两组平行线构造平行四边形
1.已知:如图,AB 是一条直线,∠C = ∠1,∠2和∠D 互余,BE ⊥FD 于G . 求证:AB ∥CD .
2、如图,E 点为DF 上的点,B 为AC 上的点,∠1=∠2,∠C =∠D ,求证DF ∥AC .
3、如图,M 、N 、T 和A 、B 、C 分别在同一直线上, 且∠1=∠3,∠P=∠T ,求证:∠M=∠R 。

四、证特殊角
1、AB ∥CD ,∠BAC 的平分线和∠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则∠AEC 的度数是 .
2、AB CD ∥,直线EF 与AB 、CD 分别相交于E 、F 两点,EP 平分∠AEF ,过点F 作PF EP 垂足为P ,若∠PEF =300
,则∠PFC =_____.
3、如图,已知:DE ∥AC ,CD 平分∠ACB ,EF 平分∠DEC ,∠1与∠2互余,求证:DG ∥EF.
4.已知:如图,AB ∥DE ,CM 平分∠BCE ,CN ⊥CM .求证:∠B =2∠DCN .
5.如图已知直线a ∥b ,AB 平分∠MAD ,AC 平分∠NAD ,DE ⊥AC 于E ,求证:∠1=∠2.
6、 求证: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
五、寻找角之间的关系
1、如图,已知:∠1=∠2,∠3=∠4,∠5=∠6.求证:AD ∥BC.
A
B C
D
E
F
1
4
2
3
2
1
G
F
E
D
B C
A
E 2、已知,如图,BCE 、AFE 是直线,AB ∥CD ,∠1=∠2,∠3=∠4。

求证:AD ∥BE 。

3.如图,∠ABD 和∠BDC 的平分线交于E ,BE 交CD 于点F ,∠1 +∠2 = 90°.
求证:(1)AB ∥CD ; (2)∠2 +∠3 = 90°. 六、翻折
1、如图1,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EFB =55°,则∠
AED ′的度数为 。

2、如图2,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B 的度数等于 。

图2
3、如图3,已知矩形ABCD ,将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记点C 的对应点为C ′, 若ADC ∠′=20°,则∠DBC =的度数为 _。

4、如图,在Rt △ABC 中,∠C =90°,∠A =20°按图中所示方法将 △BCD 沿BD 折叠,使点C 落在边AB 上的点C ′处,则∠BDC =__________.
5、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8,将其沿EF 折叠,
则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 .
6. 如图①是长方形纸带,将纸带沿EF 折叠成图②,再沿BF 折叠成图③.(1)若∠DEF=200
,则图③中∠CFE 度数是多少?
(2)若∠DEF=α,把图③中∠CFE 用α表示.
E
D
B
C′
F C
D ′
A
图1
C
1
2 3
A
B D F A D
B C E
F 1
2
3
4
A 1
2
B
C
图3
C ′
A
D
C
B
20° A E B
F
C
D 图
A E
B
F C
D
A E B
F C
D 图
A
B
C
D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