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方山子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方山子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方山子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方山子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方山子传》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过对苏轼与方山子的相遇与相交,了解他的人生经历,通过对这些人生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赞赏。

【原文】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⑤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⑥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⑦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⑧,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⑨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⑩见之欤?【注释】① 光、黄:即光州和黄州。

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

② 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

③ 闾里:乡里。

④ 宗:推崇,归附。

⑤ 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

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⑥ 谪:降职。

苏轼是在元丰三年(1080年)贬到黄州的。

黄:今湖北黄冈。

⑦ 使酒:酗酒任性。

⑧ 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⑨ 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

⑩ 傥:倘或。

歧山:地名,指风翔。

4、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①欲以此驰骋当世②其后以博学宏诃,授集贤殿正字B、①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② 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C、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①呼余宿其家②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苏轼《方山子传》的阅读答案

苏轼《方山子传》的阅读答案

苏轼《方山子传》的阅读答案苏轼《方山子传》的阅读答案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②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③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④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⑤见之欤?(苏轼《方山子传》)【注释】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

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

②闾里:乡里。

③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

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④使酒:酗酒任性。

⑤傥:倘或。

【练习】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莫:没有谁B、方山子怒马独出怒:使马怒,即纵马向前C、见方山子从两骑从:随从D、岁得帛千匹岁:每年2、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

”请用文中的内容,探究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

【答案】1、C (使……跟随)2、(1)“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2)“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3)“晚乃遁于光、黄间。

”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理解回答(略)隐士方山子阅读答案。

方山子传-《方山子传》阅读答案及其翻译

方山子传-《方山子传》阅读答案及其翻译

方山子传|《方山子传》阅读答案及其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方山子传|《方山子传》阅读答案及其翻译【阅读答案】(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

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

方山子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1.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②其后以.博学宏诃,授集贤殿正字B. ①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②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C.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①呼余宿其.家②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吾其.何择哉!2.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A. ①②④⑤B. ②④⑤⑥C. ①③④⑤D. ②③④⑥3. 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苏轼 方山子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苏轼 方山子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苏轼方山子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苏轼方山子传阅读答案(附翻译)苏轼方山子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方山子传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

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 )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 )蔬食( ),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 ),问余所以( )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 )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 )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使( )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奉B.方山子从两骑从:跟从C.方山子亦矍然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

D.方山子怒马独出怒马:鞭马使奋起5.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B.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C.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D.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他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苏轼《方山子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苏轼《方山子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苏轼《方山子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苏轼《方山子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因谓()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曰:“鸣呼!此吾故人陈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问余所以至此(),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③,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方山子傥见之欤?注:①光、黄;宋时光州和黄州。

②朱家、郭解:皆为西汉时游侠。

③勋阀:功臣门第。

1根据语境,填入文中括号里的最恰当的一组虚词是()A以、于、者、之、焉、然、也、乎B于、乎、之、焉、以、也、然、者C以、于、也、乎、之、焉、然、者D于、之、也、乎、以、者、焉、然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弃车马,毁冠服②见其所著帽A①guàn帽子②zhù戴B①guān帽子②zhuó戴C①guàn戴着帽子②zhù穿的衣服D①guān戴着帽子②zhuó穿的衣服3根据语境,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正确词义是()①闾里之侠皆宗之A祖宗B宗族C同宗D尊崇②庵居蔬食A吃B食物C粮食D给……吃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和行为。

《方山子传》阅读练习(含答案)教学内容

《方山子传》阅读练习(含答案)教学内容

《方山子传》阅读练习(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苏轼《方山子传》)4.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②其后以博学宏诃,授集贤殿正字B. ①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② 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C.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①呼余宿其家②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吾其何择哉!5. 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

”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3分)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A. ①②④⑤B. ②④⑤⑥C. ①③④⑤D. ②③④⑥6. 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①,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③之。

稍壮,折节④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⑤间。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⑥,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字季常。

②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

③宗:尊崇,敬仰。

④折节:强制克制,改变初衷。

⑤光、黄:黄州(今湖北黄冈)。

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8.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①适.见焉()②余告之故.()③余既耸然异.之()④精悍之色.()
9.请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划分节奏。

(划分二处)(2分)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10. 翻译句子。

(2分)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11. 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乃一篇之主脑。

”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2分)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12.(1)首段交代了方山子隐居的原因的句子是“”;(2)第二段中“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从侧面表现了方山子的情怀;(3)第三段最后一句话,表
8、适逢,恰好;缘故;以……为异,感到惊异;神色(4分,一空1分)
9、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2分,一处1分)
10、他家徒四壁,但是妻儿奴仆却面露怡然自得的神色。

(2分)
11、B(2分)
12、(1)以从驰骋当世,然终不遇(2)安贫乐道,不慕名利(3)惋惜、遗憾(3分)
1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

(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

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

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

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

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

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

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

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