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企业海外上市讨论综述

合集下载

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本文将探讨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文化差异在海外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差异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可能会导致企业在营销、管理等方面出现不同的问题。

对策:1.定制化产品:根据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消费习惯等因素,进行定制化产品的设计,并在营销中进行强化。

2.了解文化差异:企业应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社会习惯等。

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

3.培养本地人才:企业应该在海外市场中聘用当地人才,这样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和市场,并实施更有效的市场策略。

问题二: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

不同国家的法律、政策、市场准入等因素可能会对企业在海外市场中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1.合规经营:企业应了解目标市场的法律、政策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法规,遵守当地法律,避免违背当地法律法规。

2.寻求当地政府支持:企业可以与当地政府或其他组织进行合作,在当地政策、市场准入等方面取得支持,降低政策风险。

3.多元化市场:企业应该通过多元化市场的模式,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分散风险。

问题三:技术创新不足技术创新是企业在海外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然而,许多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不足,难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

1.加大研发投入:企业应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

2.与当地企业合作: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

3.技术引进:企业可以采取技术引进的方式,吸收先进技术,并加以改进和创新。

结语: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中的发展面临着种种挑战,适应当地文化、抵御政策风险、加大技术投入等是企业应该面对的问题。

只有不断加强创新、拓宽市场和加强合作,才能赢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中国赴欧美上市的问题与挑战

中国赴欧美上市的问题与挑战

中国赴欧美上市的问题与挑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选择赴欧美上市,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资金支持。

但是在此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赴欧美上市的问题与挑战。

一、审查和监管赴欧美上市的公司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监管。

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会对公司进行审查以确保其财务状况真实可靠,并提供完整的披露信息。

在欧洲,也有类似的监管机构对公司进行审核。

此外,公司还需要遵守当地的证券法规和规定,包括会计准则、报告披露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审查和监管措施虽然有助于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和投资者的保护,但同时也增加了赴欧美上市的成本和复杂度。

二、市场竞争在欧美市场,公司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这意味着公司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竞争力和可持续的增长潜力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此外,公司还需要注意当地的市场趋势和投资者需求,以及与其他公司的竞争策略和战略合作等问题。

三、语言和文化差异赴欧美上市的公司需要面对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挑战。

在欧美市场,公司需要使用当地的语言和遵守当地的商业文化和准则,以便更好地与当地的投资者和客户进行交流。

语言和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到公司与当地政府、监管机构和其他机构的合作关系,因此在跨境上市过程中,公司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四、管理和人才要在欧美市场取得成功,公司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和人才体系。

在公司落地欧美并实现上市后,公司需要雇用当地的员工和管理人员,以适应当地的管理、法律和文化环境。

此外,公司还需要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以确保公司的运营和管理顺畅和高效。

五、股东和投资者赴欧美上市的公司需要考虑到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

在公司上市后,公司必须遵守当地的证券法规和规定,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此外,公司还需要保持良好的与股东和投资者的关系,对公司的发展进行正确的信息披露和沟通,以确保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信任。

六、财务和会计在赴欧美上市过程中,公司需要满足欧美当地的财务和会计要求。

公司必须按照当地的会计准则和规定编制财务报表,同时还需与当地的审计机构进行合作,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进行合规的会计处理和报告。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原因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原因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原因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是指中国的企业选择在国外的股票交易所上市进行融资和扩大市场的行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境外上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境外上市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声誉。

在国外上市的企业往往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境外上市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和信任,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资金。

境外上市可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国外的股票交易所通常具有更为完善和灵活的融资机制,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相比国内的股票市场,境外上市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包括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有利于企业实现资本的快速积累。

第三,境外上市可以提高企业的估值水平。

国外的股票市场相对成熟,投资者对企业的估值更加客观和准确。

境外上市的企业往往会受到更高的估值和溢价,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值和财务状况,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本支持。

第四,境外上市可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资源。

境外上市的企业可以借助国外的平台和资源,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国际化发展。

同时,境外上市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化投资者和机构,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合作伙伴。

第五,境外上市可以规范企业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

在国外上市需要符合国际的财务报告准则和监管要求,这要求企业在财务透明度、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改进。

境外上市可以促使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境外上市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具有很多的优势和机遇。

境外上市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声誉,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估值水平,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资源,规范企业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

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走向国际化,境外上市将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企业借壳上市风险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5200字

《企业借壳上市风险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5200字

企业借壳上市风险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1)借壳上市动因研究Will McCusker(2017)认为借壳上市交易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通过借壳上市将为企业提供更多接触新投资者的渠道,为公司发展提供新的增长资本来源,并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服务[1]。

Vanessa Luna(2018)认为现在企业面临各种“高成本”和“高风险”行业运营的挑战,通过借壳上市这种逆向合并的方式将其置于公共平台上的机会可以打开通往各种新资源的大门,这些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的短期和长期增长战略[2]。

William(2008)提出借壳上市的企业,借壳方公司真正所追求的目的不是借壳上市低成本和短时间的优点,而是在于借壳上市的公司在利用审批环节相对较少和成本费用较低的私募基金方式取得上市的资格后,进行融资[3]。

Pollard,Troy(2016)通过利用大量的逆向兼并公司样本和主张得分匹配的首次公开招股样本,发现借壳上市与通过首次公开招股进入资本市场的传统、更加繁琐的机制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包括发行招股说明书、接受承保、通过路演营销股票发行以及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进行S-1注册[4]。

Brenner (2004)等认为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进行“上市”的过程既耗时又昂贵,并且消耗了执行人员的时间和人才。

另一种选择是逆向兼并,主要优势是加强退出战略、更多的资本获取机会以及增强高管的招聘和保留率[5]。

Richard Rappaport(2010)提出借壳上市这种机制结合了IPO的最佳功能和反向合并,从而提高了时间效率和成本效益[6]。

Conroy(2001)认为与现有公共壳牌进行逆向合并,以此可以作为可能的退出策略,反向合并是私营公司经理获得上市公司地位的有吸引力的战略选择[7]。

Adjei(2008)等认为与首次公开招股控制样本相比,反向收购具有较高的短期股票回报率、更高的波动性、较低的交易流动性和机构所有权降低[11]。

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企业逐渐走出国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海外市场发展的道路上充满了各种挑战和障碍,中国企业在面临国外市场竞争时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出发,探讨对应的解决对策。

一、现状问题1.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时,常常会面临当地文化的差异。

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导致沟通障碍,这对企业开展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尤其在商务谈判、营销推广等环节,文化差异的问题更为突出,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2.市场竞争激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同时也面临着国外本土企业和其他国际企业的激烈竞争。

在价格、品质、服务等方面,中国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环境法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法规不同,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时需要遵守当地的环保法规和劳工法规。

而这些法规往往与中国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所不同,企业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适应当地的法规,确保企业的合规经营。

4.品牌建设困难在面对国际知名品牌的挤压下,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很难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较低,另一方面是由于品牌建设需要深入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通过有效的推广和营销手段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

二、对策建议1.加强文化研究和跨文化培训针对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问题,中国企业应加强对当地文化的研究和理解,提高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可以通过招聘当地员工、培训中国员工或外派具备跨文化背景的员工到海外市场,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文化环境,提高企业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变能力。

2.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企业应该以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为重点,树立起优质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

《企业市场竟争战略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900字

《企业市场竟争战略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900字

企业市场竟争战略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战略管理”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随着“战略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不断发展,至今,“战略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国外企业战略研究方向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企业在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这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战略选择时常常要探讨的,也是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目前学者们在研究中往往会选择一个具体的企业实例,然后分析这个企业在特定时间特定情境下的战略选择情况。

Ponomarev曾经以乌克兰电力公司为具体企业,采用案例分析法,利用SWOT矩阵、波特五力模型等分析工具,从企业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企业本身的优势与劣势来进行分析,并依据这些分析结果制定了乌克兰电力公司的企业战略。

Bandic等人则是从外部环境中的两个因素——政治环境与经济发展情况,探讨了克罗地亚的建筑公司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该如何改变现状,重新制定新的公司运营方向。

其二是企业战略中的转型问题。

企业的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动态变化,不断改进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是变化的越来越快,而企业要想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就不得不做出战略转型来适应环境,适应世界的变化。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柯达公司就因为没有顺应时代潮流,从而从世界上最大的胶卷生产商沦落到破产。

因此,企业顺应时代进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企业进行战略转型的路径与方法,以及在转型过程中受到哪些因素影响、起到重要作用,这些也是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Heiser学者探索了领导者以及领导力在企业进行战略转型中的影响以及发挥的作用,认为在企业进行战略转型决策时,变革型的领导时最优的,能够带领企业积极探索,成功进行战略转型。

Oliver等学者则是选择了一家自媒体公司,探索了企业如何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成功抓住技术变革带来的新的机会,从而实现企业战略转型以应对市场变化。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摘要】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现象,在这个现象背后隐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与企业融资需求的矛盾,隐藏着国内、国外两个资本市场无序竞争的矛盾,隐藏着中国金融外向型运行轨迹和风险管理的矛盾。

面对海外上市的热潮,我们在发挥其利用外资、提高公司治理功能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高度重视利益外输、价值低估、隐性腐败、金融安全等问题。

【关键词】境外上市障碍问题一、引题(一)海外证券市场的介绍目前我国国内股票市场主要包括 A 股与 B 股,可供选择的境外证券市场主要有:(1)香港联交所主板市场(SEHK)与香港创业板市场(GEM)(2)新加坡第一级股市与新加坡 SESDAQ 市场(3)美国 NYSE、AMEX、NASDAQ 三大交易市场(4)加拿大股票市场(CDNX、TSE)(5)英国股票市场(LSE、ATM、TECHMARK)(6)其他国家的股票市场中国在海外上市的公司总量如下:国家或地区美国香港新加坡伦敦加拿大交易所 纽约证交所 美国证交所 纳斯达克电子布告板粉单市场香港创业板 香港证券市场(主板) 新加坡主板新加坡创业板伦敦证券交易所加拿大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数量 90 10 142 89 90 66 260 108 22 22 19数据来源:新浪财经数据来源:新浪财经(二)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基本情况2001年至今,超大国企走出国门,境外上市公司数量激增。

2003年中国人寿在纽约和香港同时上市,拉开了国企金融改革的序幕。

2005年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神华能源等大型国企香港成功上市,掀起了新一轮境外投资者投资内地企业的高潮,大量国际资金投入香港证券市场。

香港的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自2005年底的5300点大升到2006年2月中的6500点水平,升幅超过24%。

2003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企业有48家,筹资70亿美元;2004年境外上市84家,筹资111.51亿美元;2005年境外上市70家,筹资212.3亿美元。

企业海外反向并购的风险问题探讨

企业海外反向并购的风险问题探讨

企业海外反向并购的风险问题探讨目录一、绪论 (4)(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4)(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6)(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6)1.本文主要的研究思路 (6)2.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 (6)3.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点 (7)二、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7)(一)理论基础 (7)1.企业海外上市的方式 (7)2.反向并购的优点 (9)3.壳公司 (10)4. 反向并购风险成因的理论 (10)(二)文献综述 (11)1.海外反向并购的风险研究 (11)2.境内反向并购的风险研究 (12)三、企业海外反向并购风险 (13)(一)反向并购前期 (13)1.并购决策风险 (13)2. 金融和财务风险 (13)3.法律风险 (14)4.政治风险 (16)5.交易风险 (17)6.市场风险 (17)(二)反向并购后期 (18)1. 整合风险 (18)2.财务风险 (19)3.公司治理风险 (20)四、风险控制措施 (21)(一)事前防范 (21)1. 聘请相关法律人员或机构应对反向并购时会涉及到的法律和政治风险 (21)2. 加强财务人员对两种类型的会计准则的认识,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21)3. 正确选择中介机构 (21)(二)事中防范 (22)1.加强企业谈判技巧 (22)2. 优化重组方案 (22)3.利用金融市场操作减少外汇风险 (22)(三)事后防范 (22)1.进行业务调整以应对市场风险 (22)2.谨慎防范做空公司的做空 (22)3.加强企业文化的整合 (23)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23)(一)结论 (23)(二)建议 (23)1.政府方面 (23)2.企业自身方面 (24)六、参考文献 (25)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上市制度的逐渐完善,更多的企业选择在海外进行上市,但由于直接上市的条件苛刻、程序繁琐,导致反向并购作为一种高效的上市途径整备市场不断追捧,一时掀起了一股海外反向并购上市的热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我国企业海外上市讨论综述前言:在金融自由化和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国际背景下,再加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公司也逐步走向境外证券市场。

自1997年青岛啤酒挂牌香港以来,海外上市开始了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企业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一种重要的融资渠道。

然而,回首这些年来国内企业海外上市之路,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海外上市有其特的利益,能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好处,但同时也存在着各种风险和弊端。

面对企业海外上市的热潮,我们在发挥其利用外资,提高公司治理功能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所存在的风险及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高度重视利益外输,价值低估,隐性腐败,金融安全等问题。

努力完善和发展企业海外上市之路。

一、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动因顾宝国【1】(2007)认为海外上市是指国内股份有限公司向海外投资人发行股票,在海外公开的证券交易场所流通转让。

狭义的海外上市就是国内企业向海外投资者发行股权或附有股权性质的证券,该证券在海外公开的证券交易所流通转让。

广义的海外上市是指国内企业利用自己的名义向境外投资人发行证券进行融资,并且该证券在境外公开的证券交易场所流通转让。

认识了什么是企业海外上市的,那么接下来我么要思考的是到底是什么驱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海外上市?基于对海外上市动因的研究,不少学着专家纷纷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英国学者邓宁(Dunning)【2】【3】(1997)将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归纳为:资源寻求型(Resource 一8eeking)、市场寻求型(Market—seeking)、效率寻求型(Effiseeking)和战略资产寻求型( Strategseeking )。

Saudagaran,Harvey,Bance和Mittoo等人【4】【5】(2004)认为企业海外上市能提高企业在国际产品市场上的声誉,向消费者传递出其产品质量可靠的信息,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提高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进而扩大企业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

樊帅【6】(2006)将我国企业现阶段海外上市动因具体分为四类:融资需求型海外上市、市场扩展型海外上市、技术获取型海外上市和流动导向型海外上市。

由此来说,国内公司之所以前赴后继海外上市,是出于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市场选择,也是国内资本市场缺陷下的现实选择。

促使国内公司海外上市的原因主要有国内、国际和企业自身利益等方面。

一是国内融资环境不尽人意。

国内资本市场在融资规模上与海外市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并且国内审批程序较多,海外融资门槛相对较低。

二是海外市场制度比较完善,且程序透明、手续便利、发审时间短。

三是企业海外上市拥有潜在的优厚利益回报。

二、对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风险认识李艳玲【7】(2005)认为企业海外上市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风险:政治风险、法律政策风险,、经济风险,、金融风险、社会文化风险、资本市场风险以及其它不可控因素如自然灾害、战争、恐怖活动等所带来的风险,都会影响企业海外上市。

另一方面,国际货币制度、外汇市场、国际经济组织、国际金融机构、世界经济周期、世界经济发展的景气状况、地区间的经济差距等因素,也对企业海外上市构成了重大的影响。

肖雄伟【8】(2008)认为我国企业在海外上市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离岸公司的选址风险、遭遇国内产业政策的风险、国有股权的牵制风险、会计准则处理的风险、转板的风险及壳公司债务风险以及壳公司本身的风险等常态风险。

此外,境内企业要进行海外上市,必须密切注意国内政策动向,防范政策变化的风险,单就目前的政策条件来看,境外上市还须理清以下重要的风险点:一是规避商务部审批的风险;二是跨境换股的风险;三是“一次性付款”的风险;四是“一年有效”的限时风险;孙宏立【9】(2007)对我国优质企业海外上市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优质企业海外上市面临的风险有:一是过度海外上市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的风险;二是过度海外上市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的风险;三是部分海外上市公司出现流动性差、再融资困难的风险;四是海外上市公司面临的法律风险与合规成本增大的风险;五是.违规违法与资金外逃的风险。

宋秋萍【10】(2008)认为我国企业海外上市面临着高昂的筹资成本风险,海外上市的成本要比在国内A股上市高得多。

高昂的管理成本,企业上市后为维护上市公司身份每年都要交数十万美元的信息披露费用,支付相关的审计律师费用、投资者关系管理费用、独立董事费用及各项申报费用等等,这些都将会对企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再筹资风险,海外上市的公司往往存在着再筹资的困难。

许多国内优秀的企业为追求上市成功,企业价值被严重低估,以低于10倍的市盈率招股,很快跌破招股价,股票交易清淡,换手率低,缺乏再融资的动力,再融资风险大。

股票市场波动导致的企业价值剧烈波动的风险。

长期剩余利润外流风险。

汇率风险。

企业上市面临如此多的风险,但是有风险就有利润,面对风险,我们不能一味地躲避。

而是要积极地去应对。

首先,企业应加强资金的管理,保持企业合理的长短期负责的比例,减小负债风险和成本,优化资金的占用和分布。

第二,采用合适的风险策略。

在企业面临财务风险时,通常可采取多元化经营、风险转移法策略应对风险。

第三,健全管理机制。

第四,诚信经营,建立纵向的战略合作关系。

最后,开拓多渠道融资。

通过与银行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发展企业间纵向合作伙伴关系或用租赁融资、交换股权等融资扩张方式来实现多元化融资。

三、海外上市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面对国内公司不断高涨的海外上市热情,有人支持,有入反对,众说纷纭,各执己见。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是优劣势并存的,我们既不能一味的鼓励,也不应因噎废食,而应该对其优劣势进行客观的分析。

那么海外上市到底对我国企业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龙成凤【11】(2006)认为对民营企业来说,上市融资能解决民营企业的资金瓶颈、提高民营企业的知名度、提升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

但是,民营企业上市融资也要付出高额的融资成本,并面临控制权争夺、上市失败、泄露商业机密等大量风险。

其次,从大的方面来说,企业海外上市有其独特的利益:一是扩大融资渠道,产生引资效应;二是以股权换制度。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三是缩短融资时间。

节约时间成本。

四是提高公司知名度,增强其竞争力。

同时企业海外上市也有其弊端:一是造成本国资本市场的空心化,不利于其长远健康发展。

二是大规模企业海外上市,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是海外上市成本过高,高收益与高代价联系在一起。

四是减少境内税收,也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五是股权外流,经济命脉容易受制于人。

王宛秋【12】在对众多海外上市成功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企业海外上市的微观影响中的4个突出方面。

一是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上市机会和更低的上市门槛;二是加快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通过海外上市,企业可以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上市融资。

;三是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四是提升企业的国际知名度。

刘瑞峰【13】(2006)认为企业通过境外上市,将自己“捆绑”在一个法制更健全、公司治理要求更严格的市场,使自己与境内上市公司区别开来,可以获得投资者更高的评价和估值。

海外上市还可以避开国内市场的隐形成本。

企业海外上市是企业自主选择的结果,其源动力在于海外上市的独特利益,也与本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联系在一起。

企业海外上市也有其弊端,若用行政手段或其他手段进行强制性干预则必定扭曲了市场的作用,对企业乃至国家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以各种手段强制性限制企业海外上市,而是耍以事实为前提去尊重企业的选择,通过不断发展、完善自己,为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一个满意的场所,让其自愿留下来。

这在短期内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融资。

在长期内却会使企业海外上市的弊端降至最低。

通过自我完善产生的吸引力远远比行政手段产生的各种阻力更有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海外上市的确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和发展空间,使得更多的企业可以进入自由的资本市场,更容易筹集到发展资金。

可以肯定地说,作为中国公司融资的重要途径,从整体上讲其作用是积极的,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必经的阶段。

海外上市给公司提供的不仅是融资的机会,也带来了公正的监督、科学的管理和投资者的合理评价。

通过海外上市,企业在改善产权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竞争力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步。

但是,我们在看到上述海外上市的优势的同时,也要同时看到海外上市所存在的种种风险与弊端。

特别是中国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在海外资本市场陌生的制度下,中国企业法律防范能力薄弱等问题,要尤其引起重视。

企业是否选择海外上市最终是一个权衡利弊的问题,同阶段的不同企业会有不同的情况和角度,只有当因素评估确定利大于弊时,海外上市才能凸显出优势。

就使得中国企业必须衡量上市所带来的利与弊,从而做出最有利于自己企业发展的选择。

参考文献:[1] 顾保国:加入WTO与我国企业海外上市分析,亚太经济[J],20071001[2] Dunning,John H.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the MNE:A Search for an Eclectic Approach [J].International Al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1977:289—336.[3] Dunning John H.The theory of Transactional Corporations[M].London:Routledge,1993.[4] Bekaert G,C Harvey,CLundblad.Emerging Equity Markets and Economic [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1(66),465—504.[5] Franck Bancel ,Usha R Mitto, Cross—county Determinants of Captial structure Choice :A survery of European Firms[J].Financial Management,2004(4);103—133. 20070601[6] 樊帅,田志龙,邓新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动因和模式分析,华中科技大学,20061117[7] 李艳玲,西安市高新技术企业海外上市风险规避策略研究,西安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0401[8] 肖雄伟,论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风险,特区经济[J],2008,(5)[9] 孙宏立,周彩霞,中国优质企业海外上市风险探析,理论前沿,2007年第六期[10] 宋秋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融资风险控制,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12月,第10卷第6期[11] 龙成凤,李淑清,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利弊分析,特区经济[J],2006(11)[12] 王宛秋,薛嫦婷, 海外上市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8月,第七卷第四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