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多亚学派
罗马斯多亚主义

• 在德性的实现上,采纳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原则,强调义利统一,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 以德建国,以德立国,德性乃文明、国家、法律、制度之本。罗 马的帝国主义扩张是服务而非欺压,是保护而非统治,赋予斯多 亚派基于自然理性的世界主义以新的政治实践含义。维护自然公 平,禁止非法剥夺侵害;维护共和,反对专制。
• 三种基本国家政体:一人掌权的君主制(王政制),少数掌权的贵族 制,全体人民拥有权力的民主制。三种政体各有优点和缺陷,都会蜕 变。 • 与波利比乌斯相同,认为历史就表现为国家体制周期性的循环变化。 • 罗马帝国强盛的原因在于它发展出了一种成功地结合三种政体优秀成 分的混合政体,如执政官制、元老院、公民大会(及保民官)分别由 王政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秀成分,相互补充和制衡。 • 罗马共和国的国家体制是历经数百年改革与完善立法的产物,最优越、 最公平、最稳定,最能体现德性。此即西塞罗所提出的共和主义。 • 但罗马在西塞罗的时代已从共和制朝帝制转变,保卫共和制只是西塞 罗的理想而已。
自然法与人定法
• 真正的法是永恒法、不变法和普遍法,因为它符合自然本性的正 确理性,是宇宙本性,适用于全体人类甚至动物。 • 德性与道德原则是法权的基础,都源于自然的“正确理性”,亦 即自然法。 • 自然法是神和人的共同法,规定何为善恶,是社会共同体的基础, 是普遍正义,具有最高权威,是最高法,普遍法,根本法。 • 人定法应该根据自然法的普遍法则来制定;不符合自然法的人定 法即违背正义,是无效法。
中期斯多亚派
• 中期斯多亚派多以希腊文为主,如帕奈提乌(Panaetius)、、波 利比乌斯(Polibius)、波西多纽(Poseidonius)、安提俄克 (Antiocus) ,至西庇阿(Scipio)、西塞罗(Cicero)则拉丁文 崛起。 • 中期斯多亚派集大成者为西塞罗,他是罗马帝国从共和制向帝制 转变时期伟大政治家、演说家、法学家,也是罗马斯多亚派的伟 大哲学家。他的思想最初是怀疑论,而后兼收并蓄柏拉图、亚里 士多德、学园派和漫步学派的思想,但主要是斯多亚派的哲学, 并用斯多亚派哲学来论述罗马应建立的伦理道德生活秩序、政治 体制和法学理论,重视罗马政治生活实践,开创了西方实践哲学 之路。
斯多葛哲学学派

斯多葛哲学学派斯多葛哲学学派斯多葛哲学学派(或称斯多亚学派)因在雅典集会广场的廊苑(英文stoic,来自希腊文stoa,stoa原指门廊,后专指斯多葛学派)聚众讲学而得名。
是塞浦路斯岛人芝诺(约公元前336~约前264年)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在雅典创立的学派,由于他通常在雅典的画廊讲学,故称之为画廊学派或斯多葛派.其代表人物:巴内斯、塞内卡、埃彼克泰特、马可·奥勒留(帝王哲学家,著有《沉思录》,是学派晚期最著名的代表)等。
斯多葛学派(the Stoics)是希腊化时代一个有极大影响的思想派别,被认为是自然法理论的真正奠基者。
它的创始人是芝诺(Zeno),由于他讲学的地方是在公共建筑下面的柱廊(stoa),希腊人称之为斯多葛(stoic)。
其代表人物有爱比克泰德、马可·奥勒留、克里斯普等。
斯多葛哲学学派理论斯多葛派认为世界理性决定事物的发展变化.所谓"世界理性",就是神性,它是世界的主宰,个人只不过是神的整体中的一分子.所以,斯葛多学派是唯心主义的. 在社会生活中斯多葛派强调顺从天命,要安于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要恬淡寡欲,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福.他们自称是世界主义者,打破了希腊人和野蛮人之间的传统界限,宣传人类是一个整体,只应有一个国家,一种公民,即宇宙公民.而这个国家也应由智慧的君主来统治.这种理论是为马其顿统治希腊服务的.在国家观方面,斯葛多派认为,国家不是人们的意志达成协议的结果,而是自然的创造物。
斯多葛派把宇宙看作是美好的,有秩序的,完善的整体,由原始的神圣的火种演变而来,并趋向一个目的。
人则是宇宙体系中的一部分,是一个小火花。
因此,人应该协调自身,与宇宙的大方向相协调,最终实现这个大目的。
犬儒学派促进了斯多葛学派的发展。
后者在公元三百年左右兴起于雅典。
它的创始人是季诺(Zeno)。
此人最初住在塞浦勒斯,在一次船难后来到雅典,加入犬儒学派。
他经常在门廊上聚集徒众。
斯多葛学派——精选推荐

斯多葛学派(本⽂为重发)斯多葛学派产⽣于公元前三世纪,因创始⼈芝诺通常在雅典集会⼴场的廊苑(Stoa,因此也称斯多亚学派)聚众讲学⽽得名。
据说芝诺有⼀次乘船去雅典,结果船在海上沉没,芝诺损失了⾃已的⼀切财物,但惟有个⼈的思想和精神品质完好⽆损。
这使他领悟到物质财富的虚⽆和理性精神的⽣命⼒。
因此产⽣了这⼀派哲学。
这⼀哲学派别前后延续了500多年,是希腊四⼤学派之⼀(另外三个是柏拉图的学园派、亚⾥⼠多德的逍遥派和伊壁鸠鲁学派)。
学派的主要代表⼈物有西塞罗、克吕西波、爱⽐克泰德、尼禄的⽼师塞内加、罗马皇帝奥勒留以及和奥勒留有关的拉斯提库斯和阿波罗尼乌斯。
学派产⽣的时代正是欧洲⼤陆从奴⾪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
斯多葛学派⼤体代表先进的封建思想,因此有其进步的⼀⾯。
这⼀点和我国春秋时代道家、法家的诞⽣有某种相似之处。
从政治学上看,斯多葛主义提出的概念,对后来的资产阶级⾰命有⾮常⼤的影响。
其最先提出的⾃然法概念,对后来的成⽂法特别是国际法影响很⼤,因此该派在政治上具有绝对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柏拉图和亚⾥⼠多德的思想。
有⼈认为,以亚⾥⼠多德为代表的古典政治学只是西⽅政治学的前奏,斯多葛主义政治学才是其真正的起点。
本⼈同意这种说法。
斯多葛学派哲学上的成就相⽐之下不如其政治学上的成就。
现将其主要哲学观点整理如下,其中⽅括号部分是个⼈的评论和想法。
1.宇宙观:宇宙间只有⼀个⼤⾃然。
这个⼤⾃然是完美、有序、⽆暇的【有序是肯定的。
完美⽆瑕那要看以什么为标准。
⼀天到晚担⼼被狼吃掉的⽺绝对不会认为宇宙是完美⽆瑕的。
当然如果有主,他会认为狼吃⽺也很完美】。
它由原始的神圣的⽕种演变⽽来,【其实就是宇宙⼤爆炸】并趋向⼀个⽬的【宇宙本⾝并没有什么⽬的,⽬的需要意识,⽽宇宙并⽆意识。
如果没有⼈,宇宙中的星球不过就是在哪⼉瞎转⽽已】。
2. 公理:整个世界是由⼀种"世界理性"、公理、逻各斯、或神性主宰。
这种公理不会随时空⽽改变【这⾥讲的就是⾃然规律】。
伊壁鸠鲁学派与斯多葛学派的幸福观

伊壁鸠鲁学派与斯多葛学派的幸福观12法11 权艳古希腊哲学发展到晚期,哲学家们开始将研究重心由物质本原转移到幸福、快乐、“善”等伦理学问题,使哲学初步具有了伦理化倾向。
以伊壁鸠鲁学派为代表的快乐观和以斯多葛学派为代表的德性观的关系问题,是当时西方伦理学争论的焦点,同时也是近现代许多哲学家关注的聚焦点。
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是西方伦理学史上两个重要的学派。
尽管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各自宣称有德即幸福和快乐即幸福,但是二者都主张人的真正的快乐或者说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心灵的宁静、无纷扰。
这两个学派都是对小苏格拉底哲学的发展, 同时也对后来的西方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 伊壁鸠鲁学派影响了功利主义, 斯多亚学派影响了欧洲中世纪的禁欲主义。
伊壁鸠鲁学派认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快乐,将快乐划分为身体快乐和精神快乐,静态快乐和动态快乐。
伊壁鸠鲁学派主张的快乐并非专门指物质享受,还包括精神上的快乐,而精神上的快乐要以一定的物质享受为基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友谊是获得个人快乐的主要方式,“在智慧所提供的保证终生幸福的各种手段中,最为重要的是获得友谊。
”在结交朋友或与人相处时,应持公正、宽容的态度。
伊壁鸠鲁学派并不否定理性,认为理性也是获得快乐的方式之一。
在斯多葛学派看来,人的本性是理性,按照理性生活的人就是道德的人。
快乐、幸福不是真正的善,只有德性才是唯一的善。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好的,人类不应该被快乐、烦恼、欲望等感情控制,财产、衣物等都是微不足道的,肉体的痛苦也无关紧要。
真正有智慧的人,即使遭受身体的极度痛苦,心理也不会有不安和恐惧。
对人的最高要求是服从上帝和命运,顺应自然生活,追求精神愉悦。
两派观点可谓相辅相成却又相互对立。
首先,伊壁鸠鲁学派认为快乐即是幸福;斯多葛学派主张德性才是幸福。
二者的观点是相悖的。
快乐主义认为快乐、幸福是人类至高无上的追求,先有快乐后有德性。
伊壁鸠鲁在《致美诺寇的信》中写道;“只有当我们痛苦而不快乐时。
斯多亚学派伦理观

斯多亞學派倫理思想斯多葛學派產生於希臘城邦瓦解之後,它是適應奴隸主貴族建立統一的“世界國家”的需要,以強調社會義務的形成出現的理性主義和禁欲主義。
一、三期說從公元前300年到公元後200年的時間裡,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早期階段大約從公元前300年到前129年。
1.創始人芝諾在雅典的阿茲里阿諾斯畫廊的廳堂裡講學,因而得名”斯多葛學派”,意即畫廊學派。
2.早期斯多阿學派的著作除克雷安特的《宙斯頌》外,餘皆或僅存篇名、或全部散佚,其倫理思想主要見於第歐根尼‧拉爾修等人的轉述。
3.表人物的觀點具有唯物主義和樸素辯證法的傾向,思想觀點主要來自犬儒學派;(二)中期階段大約從公元前129年到公元後30年。
1.主要人物是羅德島的潘妮提烏、波西東尼和西塞羅。
2.代表人物的觀點具有較深厚的政治色彩,更多地接受了柏拉圖主義的影響,明顯地走向神秘主義和禁欲主義。
3.中期斯多阿學派的倫理思想主要見於西塞羅的著作如《論善與惡的界線》、《論義務》、《土斯庫蘭的談話》等,晚期斯多阿學派的倫理學著作主要有塞涅卡的《道德書簡》、《論善行》、《論幸福的生活》,愛庇克泰德的《道德論集》、《格言錄》,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等。
(三)晚期階段從公元30年到公元200年。
1.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有塞涅卡、愛庇克泰德及馬可‧奧勒留。
在倫理史上,也把這個時期的斯多葛學派稱為新斯多葛學派或”羅馬斯多葛派”。
2.代表人物表現出禁欲主義和悲觀主義的情緒;最後,斯多葛學派的思想觀點日益與基督教相結合。
3.晚期或羅馬時期的斯多阿學派的思想又稱為新斯多阿主義。
二、兩期說認為斯多阿學派的發展演變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即”希臘化”時期,主要代表是芝諾、克雷安特、克呂西波,潘尼提烏和被西東尼,後期即羅馬時期,主要代表塞涅卡、愛庇克泰德和馬可‧奧勒留。
三、主要倫理思想(1).善就是依照自然去生活善來自順從宇宙必然性的生活,善就是依照自然和理性的生活。
(2).道德就是知識受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影響,斯多葛派強調“道德就是知識”,認為真正的道德行為是有意識地導向最高目的的行為,是依據理性而`父履行義務的行為。
斯多亚派的自然法伦理观念

斯多亚派的自然法伦理观念斯多亚派的自然法伦理观念是一种基于自然权利的伦理学说,它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权利,这种权利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的法律,它可以被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斯多亚派的自然法伦理观念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权利,这种权利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的法律,它可以被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斯多亚派的自然法伦理观念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权利,这种权利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的法律,它可以被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斯多亚派的自然法伦理观念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权利,这种权利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的法律,它可以被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斯多亚派的自然法伦理观念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权利,这种权利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的法律,它可以被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斯多亚派的自然法伦理观念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权利,这种权利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的法律,它可以被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斯多亚派的自然法伦理观念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权利,这种权利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的法律,它可以被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斯多亚派的自然法伦理观念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权利,这种权利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的法律,它可以被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斯多亚派的自然法伦理观念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权利,这种权利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的法律,它可以被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斯多亚派的自然法伦理观念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权利,这种权利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的法律,它可以被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斯多亚派的自然法伦理观念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权利,这种权利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的法律,它可以被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斯多亚派的自然法伦理观念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权利,这种权利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的法律,它可以被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第四章 斯多亚学派

第四章、古希腊哲学的衰落和古罗马时期的哲学从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占领并统一希腊,到公元前146年马其顿被罗马征服之前,史称“希腊化时期”。
这一时期,希腊处于马其顿的直接统治之下,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一部分。
……公元前146年马其顿被罗马征服,希腊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到476年罗马帝国灭亡,史称“古罗马时期”。
在“希腊化时期”东方和西方出现了很大的不同:东方出现了文化繁荣,亚历山大征服希腊时接受了希腊文化,在东方建立了许多类似于希腊式的城邦,最著名的是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亚历山大里亚,成为当时科学文化的中心,也出现了科学文化的繁荣。
(参见P88)相反,西方却出现了衰落,人们失去了早期对自然界、社会根本问题的兴趣,而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安身立命、适应环境、摆脱痛苦、追求幸福上。
于是,伦理学成为研究的中心问题。
但是,要注意的是即使这时人们也没有放弃本体论研究,而是把本体论作为研究道德问题的基础。
当然,研究伦理道德是古希腊哲学的传统,在“城邦奴隶制”向“大奴隶制”过渡时期,马其顿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这就要求人们打破过去的传统道德、传统观念,去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这也使道德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问题。
P89感觉主义和快乐主义。
在政治上属于反马其顿分子,要求希腊恢复独立,他们把人的本性看成是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反对宗教迷信和禁欲主义,对“神”采取了无所谓的态度。
这一学派反映了中小奴隶主反对大奴隶主和马其顿入侵的愿望,他们没有失去对知识的追求。
P94第九个学派(一)斯多亚学派的产生和特点1、名称:这一学派主要活动场所在一个画廊(斯多亚)故此得名,又叫“画廊学派”。
2、时间: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古罗马时期,存在约400—500年。
3、地点:在雅典。
4、特点:①它是古希腊哲学走向衰落的象征,又是古罗马哲学兴起的标志。
②这一学派适应了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统一的需要,并一度成为官方哲学。
它适应了大奴隶主和集权统一的需要。
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与思想家知识点

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与思想家知识点在古希腊哲学的发展中,出现了多个主要流派以及众多重要的思想家。
这些思想家们对于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与一些知名的哲学家,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思想。
一、前苏格拉底时期1. 伊奥尼哲学派伊奥尼哲学派是古希腊哲学的第一个重要学派,主要集中在亚细亚的伊奥尼亚地区。
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塔利斯、阿那克西曼德、安纳克西曼尼、赫拉克利特等。
其中,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动"的观念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2. 感性主义学派感性主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毕达哥拉斯。
他们认为世界是由真实的事物构成的,人类可以通过感知来认识世界。
3. 唯物主义学派唯物主义学派主要以米利都的达谟克利特为代表,认为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运动都可以用物质的变化来解释。
二、苏格拉底时期1. 公众哲学(雅典学派)公众哲学是由苏格拉底开创的,他强调通过对话和提问的方式来追求真理的认识。
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是公众哲学的重要代表。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都是公众哲学的重要著作。
2. 赖斯学派赖斯学派以毕达哥拉斯的弟子赖斯为代表,他们主张万物皆有数字和比例关系。
三、柏拉图学派柏拉图学派是古希腊哲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也是最为人所知的学派之一。
柏拉图的哲学观念主要体现在他的《理想国》中。
他认为世界是由形而上学的理念构成的,形而上学的理念是真正的存在。
四、亚里士多德学派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是公众哲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对逻辑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政治学》和《伦理学》都是哲学的经典著作。
五、海洛伊学派海洛伊学派以爱皮库罗斯为代表,主张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行观察和研究,通过科学方法来推导和解释宇宙的规律。
六、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学派以伊壁鸠鲁为代表,它强调快乐和享乐是人生的目标和最高价值,提出了各种减少痛苦、增加快乐的方法和道德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多亚学派目录[隐藏]斯多亚学派概述斯多亚派的主要观点早期斯多亚学派晚期斯多亚学派:服从命运就是善[编辑本段]斯多亚学派概述雅典城有一个用希腊著名画家波立戈诺特的绘画装饰起来的富丽堂皇的画廊。
大约在公元前308年,希腊哲学家们在这个地方创立了一个学派。
画廊在希腊文中叫斯多亚(stoa),所以,这个学派就叫斯多亚学派,也可以叫画廊学派。
斯多亚学派存在的时间很长,一般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斯多亚学派(从公元前3 08年—公元前2世纪中叶),代表人物有芝诺、克雷安德和克吕西波。
它的特点是在自然哲学和认识论中有较多的唯物主义因素。
中期斯多亚学派(公元前2 世纪中叶~公元1 世纪末),代表人物有巴内修斯和波塞唐纽斯。
它的特点是抛弃了早期斯多亚学派的唯物主义成分,引进了相当多的柏拉图主义的理论。
晚期斯多亚学派(公元1世纪~2世纪),代表人物是辛尼加、爱比克泰德和奥里略。
它的特点是着重发展了宿命论和禁欲主义的伦理学。
在这三个时期中,影响比较大的是早期和晚期两个学派,中期的影响不大。
[编辑本段]斯多亚派的主要观点斯多亚学派通常比伊壁鸠鲁学派更怀疑我们有能力控制外在的善,因此斯多亚学派建议人人都独立于外部因素。
如果我们想要确保我们的幸福,我们必须学会尽可能独立于这些无法控制的外部事物,学会生活与我们能够控制的内在自我之中。
斯多亚学派生成幸福实际上并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善。
他们采取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同样的立场:一个人幸福的唯一条件是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而德性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西多亚学派完全前后一致地坚持这个立场。
有德性地生活是一个人唯一的善,而不去果一种有德性的生活是唯一的恶。
任何其他外部境况,诸如生命、健康和富裕与此都不想干。
我们生活中是遭遇不幸,还是取得成功、获得荣誉,都无关紧要;我们是主人还是奴隶,是贫穷还是富裕,也没有关系。
知识、德性和幸福都独立于所有外部境况。
一个人要能够对各种各样的命运无动于衷,要靠什么样的洞见和德性才行呢?斯多亚学派说,德性就是依照理性、依照逻各斯而生活。
逻各斯是宇宙的主导原则。
他们把这个原则也称作神、圣火或命运。
人们可以像逻各斯敞开自己,使其灵活符合宇宙的和谐秩序。
最重要的洞见,可能是意识到万物都具有明智的秩序,对种种事件加以干预实际不可能也不可取的。
万物都受逻各斯或神的引导。
人们的任务是学会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愉快地接受。
这样,斯多亚学派倡导禁欲道德以面对外部世界,倡导教育以增强内在的品格力量。
在命运的判决面前,一个人应该显示出斯多亚式的平静和冷淡。
斯多亚学派劝人控制有可能控制的事情,也就是他们的心灵,这并不是完全不切实际。
对应于从共同体中的人向私人的个体的转化,心灵被理解为某种内向的东西,与自然界和社会世界都分离开来。
这在某种意义上讲是非希腊的在;伦理与政治分离开来。
每个人都要独立于社会和环境而修养自身。
我们看到的是与社会相分离的私人的道德的观念。
伊壁鸠鲁主义或许从未有许多人追随其后,但斯多亚学派却从者如云,影响巨大,尤其是在罗马时期。
[编辑本段]早期斯多亚学派早期斯多亚派的特点是:强调责任和品格,而不仅仅是禁欲主义地从世界抽身而出。
此外,四多亚学派开始表述一种适用于所有人的自然法。
斯多亚主义在越来越成为上层阶级的意识形态以后又有进一步的变化:对责任和品格的重视、对普遍法则的相信,这些对罗马上策阶级有吸引力,后者最后把斯多亚主义转变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
与此同时,下层阶级的犬儒主义的弃世特征受到压制,而一种以责任与坚强和负责的品格的培育为基础的支持国家的道德则占了上风。
起初的遁世只留下一丝痕迹:对内在的和私人的东西与外在的和公共的东西之间的区分。
斯多亚学派在私下里写下他们最内在的思想(哲学家马克·奥里略),而同时公开地履行他们对社会的责任(皇帝马可·奥里略)。
斯多亚学派的创始人是塞浦路斯岛的基提翁的芝诺(约公元前336年~前264年)。
他的父亲是一位商人,曾经到雅典经商,从那里给他儿子带来许多书籍,特别是苏格拉底学派的书籍。
据说,正是这些书籍引起了芝诺对哲学的爱好和渴求。
后来,芝诺本人也到雅典经商。
大约在他20岁时,在去雅典途中,因乘船沉没,丢失了全部财物,这使他决心在雅典研究哲学。
开始时他访遍了各个哲学流派,后来,他自己创立斯多亚学派。
芝诺生活简朴,他只靠清水、面包、无花果和蜂蜜充饥度日。
他品格高尚,道德严肃。
这些都使雅典人十分尊敬他。
雅典人曾经把城堡的钥匙交给他,还为他作了一个决议。
决议说,公民们为了他的德性和节制,决定给予他一种公开的表扬,赠给他一顶金冠。
芝诺活到72岁,根据他自己的伦理思想,自愿地自缢而死。
之后,由他的一位年龄最大和最虔诚的学生克雷安德(公元前313年~前232年)领导斯多亚学派。
克雷安德本来是一位拳击手,他为了跟芝诺学习哲学,常常夜里替园丁打水浇花,挣钱交学费。
他禀性迟钝,学习刻苦。
芝诺把他比做一块硬板,很难写上字,可是一旦写上了就永远抹不掉了。
他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动了雅典人,雅典人曾决议从国库中拨出一份津贴来资助他。
可是在芝诺的影响下,他没有接受。
最后,他和他的老师一样自愿地死去,绝食自尽。
早期斯多亚学派的第三个代表人物是克吕西波(公元前282年~前206年)。
他对斯多亚学派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学派的“第二个创立者”。
早期斯多亚学派认为,哲学家必须具有三种德性,就是精确的逻辑训练、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渊博的自然知识,所以他们非常重视逻辑学、伦理学和自然哲学的研究。
他们认为哲学的这三个部分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结合在一起的。
他们有人把整个哲学比为一个动物,认为逻辑学相当于动物的骨骼和筋腱,伦理学相当于肌肉,物理学相当于灵魂。
也有的把整个哲学比做一块肥沃的田地,逻辑学是包围田地的篱笆,物理学是土壤或果树,伦理学是果实。
从这些比喻可以看出,他们对三部分的关系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
但是,一般说来,他们是重视伦理学和物理学的。
物理学是他们整个哲学的基础,伦理学是整个哲学的归宿。
▲物理学早期斯多亚学派继承了古代自然哲学家关于本原的思想,特别是赫拉克利特关于火和逻各斯的思想,以及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质料学说,提出了宇宙有主动原则和被动原则的学说。
被动的原则是不具有任何具体性质的实体,也就是质料。
它是无形的、不动的,但能够接受所有的形式和运动。
主动的原则,他们叫“普纽玛”,有时也叫理智、命运、神和宙斯。
尽管他们也把主动原则普纽玛叫做神,但是普纽玛并不具有人的形象和属性。
他们说普纽玛是一种有技术、能够不断地进行创造的火,是形似火但是具有匠心的东西。
世界就是由普纽玛创造的。
最初在无限虚空中,只存在火元素,后来火浓缩变成气,气又变成水;一部分水再浓缩变成地,另一部分水就留在地的表面上。
火、水、气、土四大元素混合产生了植物、动物和其他自然物体。
他们认为,普纽玛遍布于全世界,一直深入到世界的最低下的部分,使世界成为一个有等级的普遍联系的整体。
最低的等级是石头、金属等,普纽玛在它们中产生了“坚固性”;稍高的等级是植物,普纽玛决定它们的生长;更高的等级是动物,普纽玛使它们有感觉和行为的本能倾向;最高的等级是人,普纽玛使他们有理性。
既然世界上到处都有普纽玛,所以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是有理性的、有生命的、有理智的存在。
普纽玛不仅创造世界,而且还治理世界。
它给世界颁布的法律就是“命运”,是一条“因果的锁链”。
所以,世界上一切都是必然的,“命定的”。
“偶然”只是一句空话,它掩盖我们对真实原因的无知。
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认为,按照神意和命运的规定,世界从火产生以后,还要回到火中去。
旧世界被烧毁以后,一个新世界又从火中产生出来。
新世界和旧世界一模一样,有同样的个体事物,发生同样的事件。
尽管如此,人还有一种所谓的“内在自由”。
因为人就是一个小宇宙,也有他的宙斯,这就是理性,人的理性和支配宇宙万物的理性——普纽玛是一致的。
一个人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也就等于遵照世界的理性行事。
克吕西波举例说,一个圆筒由于外力的驱使在一个斜面上滚动,但是它运动的方式并不取决于那驱使它滚动的力,它由于是一个圆筒才滚动的。
同样地,人的行为虽然是命定的,但是人的固有本性仍然是行为的主要原因。
以上可见,早期斯多亚学派的自然哲学的中包含着以前哲学家的思想影响,既有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的痕迹,也有赫拉克利特的火是万物本原和逻各斯的思想的影响,还有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质料说的影子。
因此可以说,早期斯多亚学派的自然哲学是对以前自然哲学思想的综合。
但是,这个综合不是简单的凑合,而是综合到一个泛神论的体系之中了。
泛神论不承认超自然的神的存在,而把神拉到自然之中,所以它比信奉超自然的神的有神论要合理一些,但仍然不是无神论。
▲伦理学早期斯多亚学派认为,最高的善就是过合乎自然的生活。
合乎自然的生活就是有德性的生活;德性就是自然引导我们所趋向的目标。
过合乎自然的生活就是要我们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本性以及宇宙的本性去生活。
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本性和宇宙的本性是一致的,因为每个人的本性都是那个宇宙本性的一部分。
所以,归根到底,过合乎自然的生活,就是要禁绝一切为万物的共同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就是要服从自己的命运,不做违反命运的任何事情。
具体说来,善包括智慧、正义、勇敢和节制等德性。
这些都是首要的,还有从属于它们的德性,如精明、忍耐等。
相反地,恶包括愚蠢、不公正、怯懦和放荡。
这些都是首要的恶,不精明、急躁等是从属的恶。
除此而外,在许多哲学家看来是善的,如生命、健康、快乐、美丽、力量、财富、美名、高贵门第等等,他们并不认为是善的;同样地,在许多哲学家认为是恶的,如死亡、疾病、痛苦、丑陋、瘦弱、贫困、耻辱、出身低贱等等,他们也不认为是恶的。
他们认为所有这一切的价值完全取决于是否有利于按照自然去生活,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德性。
如死亡在一般人看来是恶的,但是斯多亚学派认为它可以成为锻炼行为的手段。
他们把苏格拉底对受审和判处死刑的态度看成是德性的最高典范,把苏格拉底看成是哲人的最高楷模。
他们认为激情是灵魂的一种不合乎自然的运动,它们有碍德性,应当铲除。
他们说的激情有四种:痛苦、恐惧、欲求和快乐。
不管哪种激情,它们都是灵魂软弱的表现。
有智慧的人不容易坠入这样的软弱之处,所以,他们没有激情,但是他们有良好的情感:愉悦、谨慎和希望。
愉悦跟快乐相对,是理性的兴奋;谨慎跟恐惧相对,是理性的避免;希望与欲求相对,是理性的追求。
由于哲人不为激情所左右,即使在锁链中他也是自由的,因为他完全由于自身而行动。
斯多亚学派描绘了一种他们理想的社会。
在未来的社会中,道德是区分公民的唯一标准,所以哲人和神是有特权的个人,人人都可以和他们结合起来。
所有的人都是兄弟,都是同一父母的儿女,有同样的起源和命运。
理性要求它们服从统一的法律,把公共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必要时可以牺牲自我,保全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