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课艺术

合集下载

结课的类型及方法

结课的类型及方法

结课的类型‎及方法一、结课艺术的‎概念结课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所授知识或‎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定型、概括、深化,对整个课堂‎教学情况作‎出科学的总‎结和评价,以及对后面‎的教学建立‎某种联系,进行适当的‎沟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二、结课艺术的‎作用(一)梳理知识,突出重点,总结规律(二)引人深思,后发制人,画龙点睛(三)重点扩充,课外延伸,回味无穷(四)开阔视野,激发思维,启迪智慧(五)留下悬念,诱发兴趣,鼓励创新结课艺术很‎重要。

好的结课,能后发制人‎,画龙点睛;能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引发学生无‎穷的回味,余音绕梁,情形在目,不知不觉中‎,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扩充‎,并延伸到课‎外。

课断思不断‎,语停意不停‎。

三、结课的原则‎(一)结课要有整‎体性在新课的导‎入设计上,多设置问题‎的悬念,导引学习生‎探究,解决问题,然后开始课‎堂学习,最后是课的‎结束。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应‎紧扣教学内‎容,使每个环节‎,尤其是结课‎都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到与导‎课相呼应。

(二)结课要有适‎度性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做一名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注重环节的‎衔接性。

结课不应戛‎然而止也不‎应超前等待‎也不能拖沓‎冗长,应点到为止‎,适可而止,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致。

四、结课艺术的‎方法“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

”语文结课艺‎术方法较多‎,有归纳总结‎式、迁移扩展式、巧设悬念式‎、对照比较式‎、激发感情式‎、巧妙幽默式‎、诱发想象式‎、检查巩固式等‎等。

(一)归纳总结式‎前苏联教育‎家叶尼洛夫‎﹒叶希波说过‎:“通过总结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主要‎事实和基本‎思想来结束‎一节课是很‎有好处的。

"归纳总结式‎结课是教学‎艺术中的最‎常用的一种‎结课方法。

它要求用准‎确、精炼、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个课的‎主要内容,难点和重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进一步的突‎出强调,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

结课的艺术

结课的艺术

结课的艺术结课是新授课结束时,以精炼的语言,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识结构中的过程。

完善、精要的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犹如“画龙点睛”,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因此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尝试谈几点期望更多的同仁指导,共同发展与提高。

结课方法有多种,不论哪种方法都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注意力,把学生思维吸引到结课环节上来,使他们能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

1.归纳总结新授内容结束后,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

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

此法可由教师来做,也可引导学生来做或师生共同归纳。

例如在《动物的运动》这节的讲述中书写板书如下:奔跑游泳跳跃不活动的连接:如________动物的运动:运动系统、________(哺乳动物)半活动的连接、髋关节活动的连接(、指关节(骨连接的主要形式)、踝关节肌腱关节头:_______骨骼肌肌腹关节窝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的实现以上是新授课时板书情况,有意留出一些重要的空,归纳总结时有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进行总结,并把重要的内容填写完整。

这样既能掌握本节的知识又能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讨论比较将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通过分析进行讨论比较,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点和不同点,找出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相同点,可使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深刻,记忆更清晰牢固。

3.妙设歌诀达标巩固练习或布置作业,是生物课堂常用的“收尾”方法。

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倦。

如果教师设计出富有哲理性、新颖性的歌诀,如有丝分裂前期“两消两现一散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的“收尾”练习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会即刻激发学生探求每句歌诀所蕴含的知识内容。

语文结课艺术

语文结课艺术

语文结课艺术探索结课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不但要对所授知识或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定型、概括、深化,又要对整个课堂教学情况作出科学的总结和评价,有时还要对后面的教学建立某种联系,进行适当的沟通。

此外,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课堂教学进入结尾阶段,正是学生精力最感到疲倦、注意力最容易分散、效率最为低下的时候。

这时,最需要介入有效的刺激来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连续性。

因此结课与课首应能做到相呼应,有始有终,使整堂课浑然一体,要对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结课做了一点肤浅的探索,希望能得到同行们的批评与指正。

一、“山穷水尽”、“柳暗花明”——诱发想象根据小学生喜欢幻想、想象、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在结课时,先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然后话锋突转,制造悬念,让学生有一种“山穷水尽”的感觉,进而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外阅读。

通过阅读让学生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又达到“柳暗花明”的目的。

如教完《少年闰土》一文最后一节,师:“同学们,‘我’和闰土少年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离别时难舍难分。

在经历三十年后,我们又相见了。

这时我们又怎样呢?”让学生大胆猜测,积极发言后,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想象也很丰富,可惜都想错了。

三十年后,闰土见了‘我’就喊‘老爷’,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课后到图书馆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就明白了。

”这样的结课,既加深了学生对新课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将学生入到课外阅读领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如教《琥珀》一课的结束教学时,教师适时出示一幅琥珀的精美挂图,其用意是让学生回忆文章有关的句子和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既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又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因势利导,概括总结——培养能力当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解决后,教师可结合课文,用归纳结尾的方式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对所学内容作概括、总结。

别出心裁的语文教学结课艺术

别出心裁的语文教学结课艺术

别出心裁的语文教学结课艺术摘要:成功的结课,对教学内容起整理概括、提炼升华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通过精心准备的结课设计和发人深思的结课语言,让学生觉得“余音绕粱,三日不绝;课堂虽终,意趣不尽”,突破课堂教学时空的局限,使课堂教学进入启思激情的意境。

关键词:结课艺术耐人寻味高效课堂语文教学如同写作,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导语要动人心魄,引人入胜,结尾也应精心设计,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完美的结课形式犹如画龙点睛,会使一堂课再生波澜。

作为一门教学艺术,结课形式和方法很多,如何营造余味无穷,别出心裁的语文课堂结尾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和体会一归纳总结,提炼升华前苏联教育家叶尼洛夫·叶希波说过:“通过总结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主要事实和基本思想来结束一节课是很有好处的。

”授完一篇课文,教师做一次简要总结,使学生获得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

如教完《方仲永》,我对学生讲:天才需要呵护,天才需要勤奋.学业方面的精神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像方仲永这样天赋极高的神童,后天不勤奋学习结果沦为庸才。

而《孙权劝学》中的吕蒙,大字不识几个,通过学习,也具有了军事和政治上的才干和谋虑。

美国的海伦·凯勒,出生才一个月,就失去了视听能力,不久又变哑了,但她没有屈服于命运,通过顽强的学习,这个残疾儿童成为了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吕蒙和海伦·凯勒与方仲永,正好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后天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这样收束可供学生形成总体印象,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对人物产生不同的感情涟漪二以情激情,打开心扉马卡连柯曾说:“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老师.”教师的结课语言充满激情,言简意赅而又意味深长,将拨动学生的情思之弦,激发他们的美好情感,会收到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

如教学《陋室铭》一文结束时我说:“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这位身居陋室却心怀天下的大诗人,而且走进了他的精神世界,聆听他人生响亮的宣言,斯是陋室唯我吾馨,刘禹锡几十年宦海沉浮,一生多次遭贬,但他忧国忧民之心从未动摇,他不慕名利,不趋炎附势,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始终保持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实在难得.这些激情的颂扬言语,既充分发挥了教材中语言文字的魅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想品德,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深层的净化。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结课艺术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结课艺术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结课艺术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样也需要一个完美的结局。

不良的开端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影响后面整堂课的教学。

同样,不好的结尾也会败坏前面的所有努力。

所以,物理课堂教学应该善始善终,我们物理教师应把握结课艺术,把课结好!一、结课的方式1.归纳式结课归纳式结课就是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或者学生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或图表等,提纲挈领地对本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进行梳理和概括。

这种结课方式言简意赅、中心突出,可以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例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归纳总结的:通过这样简洁明了而又系统完整的总结归纳,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知识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既将本堂课的基本知识加以高度概括,又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物理方法的应用。

归纳式结课是我们教师平时用得最多的一种结课方式。

但许多教师结课时“眉毛胡子一把抓”,力求全面完整,无一遗漏,殊不知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之后,就突出不了重点了,学生也不知道哪些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所以,归纳式结课应该对教学重点、学习难点、重要思想和方法等进行归纳,使其更加显豁突出,让学生在听课的基础上,再理解,再提高。

2.悬念式结课悬念式结课是指教师通过设置疑问、留下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发学生思考的一种结课方式。

有经验的教师常使用这种方式结课,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思考的热情,让“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望和探索动力。

例如,我每次在讲授完“电流的磁效应”时都设置了这样一个疑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那反过来,磁场能不能产生电呢?我们将在下一章节‘电磁感应’中揭开谜底,同学们可以先预习一下那部分的内容。

”这个悬念就是学生去自学的强大动力,学生一定很想知道其中的答案,急切地等待下一章节的课,并愿意在课后去预习,为上好下一章节的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谈结课艺术

例谈结课艺术

例谈结课的艺术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师恰当得体的结课设计不容忽视,它可以完善深化新授内容,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以便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结课既是以往教学过程和未来教学过程的联结点,同时还应当为下一教学过程创造必要的条件。

教学时应把握好这个结束部分、最后环节,使之成为“精彩之笔”。

在语文课堂的结课上,常用以下方法:[案例一]强化主题式——苏教版第四册课文《蜗牛的奖杯》1.老蜗牛终于讲故事说完了,此时此刻,她的眼角留下了无声的泪,而恰在此时,她看到了勤劳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可爱的蜻蜓在空中你追我赶,翩翩起舞,快乐无比!看着此情此景,老蜗牛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奶奶吃亏就吃在……”老蜗牛难过地说不出话来了,你知道她吃亏吃在什么地方吗?2.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

4.揭示道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评析】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学生不仅仅只是听众,还是与讲者一起探究学习故事内容的合作者、探究者。

结尾让学生补充老蜗牛告诫小蜗牛的话,让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逐渐明理,从而强化主题。

而听故事、讲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教师将教学内容隐藏在故事中,孩子们当然也会全神贯注,兴致盎然,积极思维,火花迸溅了。

[案例二]迁移扩展式——苏教版第八册课文《苹果的五角星》1.今天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创造力的独特魅力,那下面我们也来玩两个小游戏,看看我们的同学是否也能创造出小小的惊喜来,好吗?2.拿出一个洋桃,你看到了什么?(从正面看,像水车轮;从侧面看,像个五角星……)3.看来同学们的想象力都非常丰富,并且也有自己的一些小创造。

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谜语,答案可不是唯一的哦,看谁有新的创新。

在一片非常茂盛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

(草莓)正当这群羊在这片草地上吃得正欢的时候,又来了一群狼。

(杨梅、杨桃、喜之狼……)4.教师总结:我们的同学真是聪明。

有句成语叫“熟视无睹”,说的是虽然经常看到,还跟没看见一样。

我们常常被老经验所束缚,失去了探索的兴趣,错过了发现的机会。

结课艺术

结课艺术

“结课艺术”刍议
紫阳县毛坝镇中心学校汪大鹊
引人入胜的导课艺术能产生“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那么,巧妙的结课艺术则能达到“课虽终,趣不尽”的境界。

下面介绍几种结课方式,供大家教学时参考。

一、总结式。

就是教师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起到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巩固知识的作用。

也可以让学生自我归纳、总结和概括。

二、引伸式。

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把所学的内容引伸,启发学生进一步展开思路,以拓宽学生认知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思考式。

一节课即将结束时,结合教学内容抛出一、两道富有思考性、启发性的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索思考,可以促进学生多思多想,展开丰富的想象。

四、悬念式。

课堂结尾时,教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做解答,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五、发散式。

课堂结尾时,教师通过某一知识点发散开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和性和独创性。

六、联系式。

在新课快结束时,把新知识与有关的旧知识加以沟通、联系、比较,使学生学习的知识竖有线、横有片,形成网络。

七、竞赛式。

就是利用儿童好强的心理特点,在课的结尾阶段适当开展各种小组或个人的竞赛活动,使学生练中有争,练中有乐。

八、快乐式。

在教学的最后环节,通过做游戏、猜谜语、讲故事、听音乐、假象的参观和旅游等轻松活泼、新颖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到保持。

小学语文结课艺术

小学语文结课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结课艺术摘要:富有艺术的结课,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结课有法,但无定法。

结课是一门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关键词:结课艺术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听过评书的人都知道,评书者在说书之后,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总能令听者回味无穷,并产生无尽的遐想,同时又激起了对后文内容强烈的欲知。

这与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结课有异曲同工处。

常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

”又云:”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我认为”美妙的结尾使成功更完美”。

说书者要给听者设下悬念正如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回味一样,都要把握好这个结束部分、最后环节,使之成为”精彩之笔”。

结课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不但要对所授知识或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定型、概括、深化,又要对整个课堂教学情况作出科学的总结和评价,有时还要对后面的教学建立某种联系,进行适当的沟通。

此外,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课堂教学进入结尾阶段,正是学生精力最感到疲倦、注意力最容易分散、效率最为低下的时候。

这时,最需要介入有效的刺激来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连续性。

因此结课与课首应能做到相呼应,有始有终,使整堂课浑然一体,要对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结课做了一点肤浅的探索,希望能得到同行们的批评与指正。

1、”山穷水尽”、”柳暗花明”——诱发想象根据小学生喜欢幻想、想象、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在结课时,先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然后话锋突转,制造悬念,让学生有一种”山穷水尽”的感觉,进而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外阅读。

通过阅读让学生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又达到”柳暗花明”的目的。

如教完《少年闰土》一文最后一节,师:”同学们,’我’和闰土少年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离别时难舍难分。

在经历3一0年后,我们又相见了。

这时我们又怎样呢?”让学生大胆猜测,积极发言后,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想象也很丰富,可惜都想错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总结式结课
即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个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 结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 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总结可以由教师 做,也可以先启发学生做,教师再加以补充、修正。用于总结 的语言不应是对所讲述过的内容的简单重复。如有个一年级数 学老师,教完10以内数字后,为了使学生便于记忆,在结课时 就根据每个数的形状把它编成了如下的儿歌:“1像铅笔细长条, 2像小鸭水上飘,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称钩来 卖菜,6像豆芽咧嘴笑,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遭……。” 总结归纳的方式,可视具体情况灵活变化。可以用简明扼要的 语言,复述讲解要点,强调应掌握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也可以 重读课文的重点句、段,强化印象;还可以启示学生回忆复述 课文的主要内容等等。前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和叶希波夫认为: “通过总结学生在课上所学习的主要事实和基本思想来结束一 节课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在他们看来,“一节课的结束工作 做得认真、合理而灵活,就会使学生感到这一节课的完整性。” ①总结式结课是教学艺术中的常用结课法。
据不同学科、不同的课型,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 结课方式。如果结课形式单一,学生就会感到枯燥,影 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课形式多样性也是教师教学艺 术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
三、教学结课艺术的形式与方法
教学结课的形式与方法很多,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 或课堂临时出现的情况灵活选用、机变创新。而不可拘于成式, 死板单调。 (一)自然式结课 所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教师所讲一堂课的最后一个问 题的最后一句话落地,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这便是自然式结 课。这种结课方式要求教师精于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结构, 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时间,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结果。 这种结课方式看上去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好像不讲究任何技 巧就可使用这种方式,其实却往往是只有那些教学艺术技巧纯 熟的教师,才能高水平地驾驭这种结课方式,并使之达到艺术 的境界。
(四)回味式结课 黄政枢说:“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 再三。”④回味式结课,即在一堂课结束时,注意增添浓郁的 色彩、艺术的含蓄,使学生感受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课后 引起咀嚼回味,展开丰富想象。如特级教师于漪教《茶花赋》 一文,在结束课时,出示了一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挂图。 文章赞美了千树万树的茶花,为何仅只独画这一朵呢?又为何 在课将结束时方出示给学生看?其用意不仅在顺着文章脉络帮 助学生理解有关语句,更在于把这鲜艳绚丽的童子面茶花的形 象印在他们心上。用这美好的形象,引导学生具体体会作者对 新生的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与由衷赞美,理解文章的 精髓;用这样美好的形象在学生心田撒播热爱祖国的种子,激 发热爱社会主义的深情。①回味式结课以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的特点,受到热爱思考的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它能有效地增强 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并提高其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2.结课要注意首尾呼应。 结课要与导课相呼应,不要离开主题太远。况且,
有些课实际就是对导课时设置疑问的总结性回答,或者 是导课思想的进一步拓展和升华。
3.结课要做到适可而止。 结课时,提前或拖堂都是违背结课适可而止的基本
要求的,教师要极力避免上述两种状况的发生。
4.结课要注意形式多样。 结课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时要根
一、结课的作用何在?
(一)何谓结课? 一个单元课时的结束,是依据课堂教学计划将 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一个特定的学习任务,即 完成课堂学习的步骤。需要教师对当堂课的讲 授知识、技能等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 的知识形成系统,并转化升华为行为方式方法。
(二)为什么要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为什么要有结课这个环节? 2.有没有结课或结课有没有艺术有什么区别? 3.有人说: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 据此,对结课有何启示?
从知识、学生、效益看作用:
系统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拓展延伸 激发激励、强化欲望、浓厚兴趣、持续探究 知识系统、学有成效、质量提高、全面发展
二、结课艺术的基本要求 1.体现教学目的
结课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目的和知识结构 等,针对学生学习状况和课堂教学情境,或对知识做总 结概括,或对教学内容进一步延伸,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结课的首要出发点是为教学目的服务,偏离了这个方向, 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结课艺术
古人写文章讲究设计一个坚强有力、发人深思的结 尾,形象地称作“豹尾”。教学也应注意课堂教学结尾 的设计,做到善始善终,而不要“其兴也勃,其收也 羸”,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结尾好坏,也是衡量教师 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①一位高明的教师,常 把最重要的、最有趣的东西放在“末场”,越是临近 “终场”,学生的注意力越是被情节吸引。有时,教室 在片刻时间里笼罩着一阵“喧嚣的寂静”,悬挂在寂静 之上的是一个巨大的问号,突然,问号又变成一个更大 的惊叹号,并伴随着学生、教师的欢呼声!①我国特级 教师们都很讲究恰到好处的结课,或归纳总结、强调重 点;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思;或含蓄深远、回味无穷; 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等等,显示了各自精湛高超的教 学艺术。
(三)悬念式结课
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 了。”②所以,优秀的教师在教学结课时常常使用设立悬念的方 法,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 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使 “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一般上下两节课的内容 和形式均有密切联系的,用悬念式结课较好。如有位教师讲完等 差数列后,下节课要讲等比数列,在结束时提出:数列20,10, 5,2.5,1.25……的第10项是多少?这时学生马上活跃起来, 有的在一项一项地算下去,有的企图寻找什么规律,这位老师就 抓住此时学生的心理说:其实第10项是很容易找的。等下一节课 你们就知道了。③这样,学生一定很想知道这里的奥秘,急切地 等着下一节课,并为上好下节课做好了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