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观摩课欣赏乐曲《火把节》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火把节》教学设计

《火把节》教学设计

《火把节》教学设计《火把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把节的由来和意义。

学生能够学习作者描写火把节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火把节的热闹氛围,了解彝族人民的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把节的由来和意义。

学习作者描写火把节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感受火把节的热闹氛围,体会彝族人民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介绍火把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彝族文化。

2.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让学生交流自己对火把节的感受和理解,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4. 写作法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描写一个节日。

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火把节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火把节的热闹氛围。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火把节有什么意义?引出课题:《火把节》。

2. 讲授新课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感受课文的情感。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语气和节奏。

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火把节是怎么来的?火把节有哪些活动?火把节的意义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火把节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火把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火把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第八册第四单元《火把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欣赏《火把节》二、设计理念:《火把节》选自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的第四乐章。

作者采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调加以交响手法的发展,写成这部包括四个乐章的风俗性交响套曲。

第一乐章“茶林春雨”。

第二乐章“山寨路上”。

第三乐章“夜歌”。

第四乐章“火把节”。

《火把节》表现了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的盛大欢腾景象,在全民族的节日里,身穿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们狂欢歌舞,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赞颂和信心。

运用三个不同的舞蹈主题穿插出现:矫健、粗犷的男子舞蹈;婀娜、柔美的妇女舞蹈以及欢腾热烈的群舞。

作品以热烈奔放的引子开始了质朴而粗犷的第一部分,多主题的调式以及调性的变化交替使音乐呈现出绚丽斑斓的色彩和乐观豪迈的情绪。

三、教学目标:1. 在聆听彝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作品情感及音乐特点。

了解彝族的传统文化,并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2. 通过让学生聆听第一、二主题并听辨、分析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彝族音乐文化的特点,认识彝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及文化。

3. 通过唱、听、节奏练习引导学生了解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四、学情分析:初中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所以,培养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并能坚持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为此,我力求音乐课新鲜、奇特、活泼。

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主要通过"听"、"唱"、"演"、"创"等手段,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思想内涵。

五、重难点和关键点:.1. 学习并了解彝族音乐的节奏以及音乐的风格特点。

2. 感受作品主题一、主题二丰富的情感变化。

3.感受和体验彝族的音乐风格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准备:课本、铃鼓、锣、钹、鑔八、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穿着盛装邀请同学们参加少数民族的节日。

二、教学导入:舞蹈《火把节的火把》1、滚动播放火把节的图片,教师通过舞蹈展示师:这是哪个民族?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生:略师:彝族有崇拜火的习俗,认为火能净化万事万物。

《火把节》教学设计

《火把节》教学设计

《火把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火把节的由来、时间、庆祝方式等相关知识。

学会欣赏火把节相关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视频、图片,阅读文字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组织学生参与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火把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火把节的历史渊源、庆祝活动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理解火把节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火把节背后的文化意义,避免表面化的了解。

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火把节的基本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直观演示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展示火把节的盛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体验火把节的氛围。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火把节的热闹视频,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15 分钟)教师介绍火把节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参与民族。

讲述火把节的由来传说,如英雄战胜恶魔、祈求丰收等。

3、多媒体展示(10 分钟)展示火把节的相关图片,包括人们手持火把、盛装跳舞、篝火晚会等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火把节的热闹氛围。

同时,播放火把节的音乐,让学生在视听中进一步体会。

4、小组讨论(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火把节的庆祝活动有哪些特点?火把节反映了当地人民怎样的生活愿望和情感?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5、角色扮演(10 分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如舞者、鼓手等,模拟火把节的庆祝场景进行表演。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彝族的火把节及其文化背景。

2. 学会唱彝族民歌《火把节》,感受其音乐特点和风格。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火把节的文化背景介绍。

2. 彝族民歌《火把节》的学唱。

3. 歌曲分析,包括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

三、教学重点:1. 火把节的文化内涵。

2. 彝族民歌《火把节》的旋律和节奏。

四、教学难点:1. 彝族民歌《火把节》的高音部分。

2. 理解火把节背后的民族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火把节的文化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教授:学唱彝族民歌《火把节》,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

3. 练习:分组练习,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4. 课堂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学生点评。

5. 总结:讲解火把节背后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彝族同学或专家进行讲座,深入介绍火把节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 组织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比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华。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火把节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学唱《火把节》的熟练程度和表现力。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进一步学习彝族的文化,了解其他民族节日和习俗。

2. 学生练习《火把节》歌曲,加强音乐技能的培养。

十、课程资源:1. 相关彝族文化的书籍和视频资料。

2. 音乐教学设备,如音响、话筒、乐器等。

3. 互联网资源,如彝族音乐网站、视频平台等,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补充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分组练习、课堂展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学唱彝族民歌《火把节》,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火把节》教学设计

《火把节》教学设计

《火把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熟悉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火把节”的起源、意义,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火把节的起源和历史2. 火把节的庆祝活动3. 火把节的传统习俗和意义4. 现代社会中的火把节庆祝方式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火把节”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火把节的起源和历史(1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介绍火把节的起源和历史,让学生了解火把节是由哪个民族庆祝的,起初是为了纪念什么事件或者纪念某位历史人物。

3. 火把节的庆祝活动(15分钟)介绍火把节期间的庆祝活动,如烟火表演、舞龙舞狮、灯笼展览等。

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具体的庆祝场景和活动形式。

4. 火把节的传统习俗和意义(15分钟)讲解火把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如点燃火把、放鞭炮、吃汤圆等,同时解释这些习俗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通过口头和书面形式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了解火把节背后的文化内涵。

5. 现代社会中的火把节庆祝方式(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火把节在现代社会中的庆祝方式。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举办火把节文化节、参加火把节游行等方式来庆祝火把节。

鼓励学生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6. 活动设计和讲解(20分钟)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活动设计。

每个小组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小型火把节庆祝活动,并用口头或图文形式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设计理念、活动方案和实施计划。

7.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火把节的重要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的意义。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和小组合作等。

2. 评价学生设计的小型火把节庆祝活动,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当地或国内知名的火把节庆祝活动,了解不同地区的火把节传统。

【教学设计】火把节_音乐_初中

【教学设计】火把节_音乐_初中

《火把节》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赏识乐曲,让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文化财产,培育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经过让学生倾听音乐、视唱乐曲主题并听辨、剖析音乐作品,指引学生感觉彝族音乐的文化特色,认识彝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及文化。

3、认识音乐因素在表现音乐形象时的作用,学会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曲情绪。

教课要点与难点:唱会乐曲的两个主题,感觉体验乐曲描述的音乐情绪。

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

教课过程:一、导入:听乐曲《快乐的啰嗦》问:大家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么?你听到这首乐曲后有什么样的感觉?有没有想跳舞的感觉?老师即兴表演几个动作,引出彝族音乐的特色,高兴热情边歌边舞。

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彝族乐曲《火把节》请大家赏识。

二、新授:1、介绍火把节。

(出示图片彝族衣饰)2、倾听乐曲第一主题,说出这段乐曲是几拍子的?速度如何?表现了如何的场景?(火把节的场景。

)3、跟琴学唱第一主题4、再次倾听音乐,说出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你能听出哪件乐器的声音,引出打击乐的节奏。

(镲的节奏和鼓的节奏)5、边拍击节奏边哼唱主题。

6、倾听第二主题,说出这个主题与第一个主题风格上有什么不同样?(从旋律、节奏、乐器音色等音乐因素上考虑。

)7、哼唱第二主题8、小组创编活动:拍击节奏为主题伴奏。

老师教几个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让学生给主题伴舞。

也能够做个小小指挥家随乐曲指挥一下。

全班沟通展现。

小结:这节课我们赏识了这首彝族音乐《火把节》,从中感觉到了少量民族音乐的巨大魅力。

这首乐曲是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的第四乐章,曾多次作为独立曲目在音乐会演出出,遇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好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让我们把民族音乐弘扬光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火把节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火把节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火把节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火把节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一班3.授课时间:2021年9月15日上午第二节4.教学时数:45分钟二、核心素养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2.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色,培养民族音乐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3.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和理解民族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们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同时,他们也接触过一些民族音乐,对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色有所了解。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在音乐方面的能力和风格各异,有的擅长歌唱,有的擅长乐器演奏,有的则喜欢创作音乐。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火把节音乐时,学生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他们对火把节的背景和文化意义可能不太了解,这会影响他们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体验。

其次,火把节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可能与他们的日常音乐经验有所不同,需要时间去适应和掌握。

最后,火把节音乐的表演形式可能需要团队合作,这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挑战。

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课本,我们将提供最新的课本版本,以保证学生能够获取最准确和最全面的教材信息。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我们将准备一系列与火把节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包括火把节的图片、火把节的音乐视频、火把节的舞蹈视频等。

这些多媒体资源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火把节的文化背景和音乐风格。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彝族的火把节及其音乐特点。

2. 学会火把节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火把节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2. 感受彝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难点1. 火把节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2. 理解彝族音乐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视频:火把节舞蹈表演。

2. 教学音频:彝族音乐。

3. 舞蹈道具:火把。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彝族的火把节,引导学生了解火把节的意义和习俗。

2. 播放火把节舞蹈表演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火把节舞蹈的氛围。

Step 2:学习舞蹈动作(10分钟)1. 教师示范火把节舞蹈的基本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2. 学生跟随教师学跳火把节舞蹈,注意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3.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观摩、交流,提高舞蹈水平。

Step 3:学习舞蹈节奏(10分钟)1. 教师播放彝族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节奏。

2. 学生跟随音乐节奏练习舞蹈动作,注意把握节奏的准确性。

3. 学生分组比赛,展示舞蹈成果。

Step 4:欣赏与讨论(5分钟)1. 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彝族音乐,让学生欣赏并感受音乐的魅力。

2. 学生谈谈自己对彝族音乐的看法,讨论音乐与舞蹈的相互关系。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火把节舞蹈的动作要领和音乐节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舞蹈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Step 6:拓展活动(5分钟)1. 学生自由组队,创作火把节舞蹈短剧。

2. 教师评价学生的舞蹈短剧,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文化背景和音乐特色。

2. 能够独立完成火把节舞蹈的整个流程。

3. 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七、教学重点1. 火把节舞蹈的整个流程和动作的连贯性。

2. 对彝族音乐特色的理解和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音乐观摩课欣赏乐曲《火把节》教学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名师课堂欣赏乐曲《火把节》教学设计
株洲市十三中袁辉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火把节》
教学目标
1.固歌曲《采花》,能完整准确且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2.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音乐、视唱乐曲主题、分析音乐作品,感受彝族音乐文化的特点,认识彝族的传统节日及文化。

3.了解作曲家运用现代创作手法刻画少数民族风情的表现方式。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了解彝族音乐文化特点。

2.了解具有民族特色音乐的现代创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西南地区,学唱了四川民歌《采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伴奏一同来演唱这首歌曲。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印象)
二、欣赏《火把节》
1.展示云南的人文景观图片,说说:这是我国那个地域风貌?那里有我们国家哪个少数民族?他们最重大的节日是什么?
教师讲述有关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重点介绍音乐及舞蹈方面,了解云南地区民族音乐特点。

可结合讲故事的方式重点介绍“火把节”的来历。

(设计意图:在故事讲述中使学生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2.聆听音乐《火把节》,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想象下它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介绍有关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的相关知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