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复习(一)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人教新课标版版(含答案)
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1.辨字组词。
宿未径菜宜味经彩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纺织娘在屋前的瓜架上叫起来。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么美的乡下人家怎么能不让人陶醉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课内阅读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这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
(3)“急走”的意思是。
(4)理解古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篱笆和小路表明这里是乡村。
B.枝头的花已经落了,枝叶繁茂。
C.“急走”“追”形象地刻画出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
D.“无处寻”表现出儿童的天真和稚气。
(5)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回答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__。
(1)把词句补充完整。
(2)文分段,词分阕。
这首词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叫,后一部分叫。
抄写的时候,前后两部分之间应该。
(3)这首词一共写了个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用波浪线画出来。
从中我体会到。
作者重点写的是,从“”二字可以看出来。
由此可知,我们在同时写几个人、几件事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墨,要有所侧重。
5.阅读与理解。
四年级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题练习册

四年级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题练习册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题练习册1.《古诗三首》1.看拼音写词语。
gūdútánniànqīngluófēngjǐngjiùcéngān()()()()2.比一比,再组词。
庆()廷()孤()螺()谙()厌()庭()狐()累()暗()【句段集锦】1.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写句子的意思。
(1)湖光秋月两相和湖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绿如蓝: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根据意思写诗句。
(1)和我久久地凝视着而互相看不够的,只有敬亭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江南春天的美景实在太美了,这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熟悉,多么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课文链接】1.默写古诗《望洞庭》,再填空。
望洞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诗中采用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
四年级下语文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四年级下语文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相关资料《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范成大,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南宋名臣、文学家。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江右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著有《诚斋集》等传世。
《清平乐·村居》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
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
这首词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词中叫上阙,后一部分,词中叫下阙,朗读时两阙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同,因此,词还有一个小名叫长短句。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二、多音字宿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 )兴xìng(高兴 )xīng(兴旺 )三、教材解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意: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1.读前两句诗,说说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诗人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2.此时为何“无人过”?这里写“蜻蜓蛱蝶飞”有什么作用?(1)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含答案)一、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他深感自己cái shūxuéqiǎn(),因此学习特别用功。
2.大雨过后这里变得wàn lài jùjì(),天空变得如此的美丽。
3.地质工作者在野外工作,常会fēng cān lùsù(),十分辛苦。
二、解释诗句中的加点字。
1.树头新绿未成阴.阴:( )2.醉里吴音相媚好...相媚好:( )3.白发谁家翁媪..翁媪:( )4.最喜小儿亡赖..亡赖:( )三、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 ”两句诗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艳丽。
2.《清平乐·村居》是代所写,“清平乐”是,“乐”这里读。
3.《清平乐·村居》中描写翁媪三个儿子不同形象的诗句是“, 。
, 。
”四、课内阅读。
宿新市徐公店宋,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1.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宿新市徐公店》是由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取的是其中一首。
新市: 。
3.“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两个动词分别是和,意思是,将儿童的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试着将《宿新市徐公店》的另一首诗写出来吧!1.古诗词三首一、1.才疏学浅 2.万籁俱寂 3.风餐露宿二、1.阴:树荫。
2.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3.翁媪:老翁、老妇。
4.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三、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2.宋辛弃疾词牌名yuè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四、1.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飞入菜花无处寻 2.两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3.急走追快速奔跑追逐天真活泼,好奇好胜4.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5.略二、选择题。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一课一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一课一练测试题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到处花红柳绿,鸟语花香,一片兴.(xīng xìng)旺景象,诗人不禁诗兴.(xīng xìng)大发。
2.日子长.(cháng zhǎng)了,小弟弟的长.(zhǎng cháng)相越来越帅气了。
3.最喜小儿亡.(wúwáng)赖,溪头卧剥.(bō bāo)莲蓬。
二、读拼音,写词语。
1.初夏的早晨,xú xú()的微风吹过湖面,几只qīng tínɡ()立在荷叶上。
2.一位lǎo wēng()在wū yán()下的空地上锄草。
三、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篱落疏疏..一径深。
()A.稀疏B.生疏C.粗疏D.疏通2.树头花落未成阴.。
()A.月亮B.树荫C暗中D.昏暗3.醉里吴音相媚好...。
()A.一切都很美好B.一切都很可爱C.相互逗趣、取乐D.互相喜爱4.最喜小儿亡赖..。
()A.同“无赖”,指顽皮、淘气B.游手好闲C.刁钻泼辣D.不讲道理四、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看到乡村梅子金黄杏子肥,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
2.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看到了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飞来飞去。
3.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的景象。
4.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朋友在追赶着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27课课后习题答案

1 《古诗三首》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浮现出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捕蝶的欢乐情景。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飞舞。
浮现出农民劳动早出晚归、蛱蝶飞静中有动的情景。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
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吃。
浮现出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情景。
2 《乡下人家》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
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
7幅: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2.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和同学交流。
描写门前五颜六色的花和雨后春笋的景致我最感兴趣。
本来是朴素的乡下,可是门前这些五彩缤纷的花朵、雨后的春笋又给本来朴素的乡下带来了勃勃生机,也让我向往乡下这样恬静安逸的生活。
3.读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像这样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下去觅食。
天边的红霞,……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选做:你眼里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大树郁郁葱葱,小草生机勃勃,花朵也明艳美丽,田园的风光真是美。
近处,一棵棵大杨树挺直身板,抬起头,密密麻麻的绿叶里闪过一丝丝日影。
远远地看去,这些杨树就像一名名威武的保卫者。
小草又嫩又绿,茂密的草地就像一大块碧绿的地毯,躺在软软的绿地上,比躺在沙发上还要舒服。
那的野花不是一般的香,在千里之外都可以闻到。
每一朵花都神气十足地仰起头。
每个人家的门前都有一块可爱的菜地,种有茄子、黄瓜、辣子、豇豆、草莓等蔬菜水果。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每课课后作业及答案汇编(含5课)

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一、查字典填空。
“疏”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
“疏”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清除阻塞,使畅通;②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跟“密”相对。
在“篱落疏疏”中“疏”字应选第种解释,在“疏通”中“疏”字应选第种解释。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公(xǘ)杂.兴(zá)老翁B.卧剥.(bō)清平乐.(lè)锄头C.住宿.(xiǔ)茅.草(máo)希少D.亡赖.(lài)篱.笆(lí)屋檐三、我会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 最喜小儿亡赖..() A.不务正业。
B.顽皮、淘气。
C.耍赖。
2. 四时田园杂兴.() A.高兴。
B.开始。
C.兴趣、兴致。
3. 树头新绿未成阴.() A.树荫。
B.黑暗。
C.背面。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描写三个儿子活动场面的句子是“,。
,。
”2.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反映农村夏季景物特点的诗句是“,。
”3. 《宿新市徐公店》中描写儿童追逐蝴蝶嬉戏场面的诗句是“,。
”五、给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的翻译。
1.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A.最喜欢顽皮的小儿子,他正在溪边躺着剥莲蓬吃。
B.最喜欢顽皮的小儿子,他正在溪边趴着剥莲蓬吃。
C.小儿子是个无赖,经常偷偷地在溪边剥莲蓬吃。
2.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A.白天长了,篱落没人经过,大家都躲在家中乘凉,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B.白天长了,篱笆也变得越来越长了,只有蜻蜓和蛱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C.白天长了,篱笆旁没人经过,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六、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诗中用梅子金黄、、、菜花稀,写出了初夏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复习(一)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_人教新课标版版(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复习(一)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_人教新课标版版(含答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复习(一)第一课古诗三首一、字词解释独:独自。
尽:消失了。
闲:悠闲自在。
厌:满足。
湖光:湖面的光芒。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相:相互。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旧:从前,以前。
谙:熟悉。
胜:超过。
蓝:一种植物,叶绿蓝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二、课文内容梳理《独坐敬亭山》通过描写敬亭山的孤寂景象,抒发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望洞庭》作者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作者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忆江南》描写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
三、重点难点理解(一)句子翻译《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天上的鸟儿高飞远去,直到没了踪影。
长空中的一朵白云,也慢慢地飘远。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我和敬亭山互相注视着,彼此总也看不够。
此时能理解我寂寞心情的,只有敬亭山了。
)《望洞庭》(红胜火、绿如蓝)4、写江花和江水用了什么的手法?(对比。
用火焰与江南的红花作比较,写出了江花的红艳;用蓝草的颜色来形容江水的绿。
)课后作业:一、解释词语。
闲:厌:和:潭面:青螺:谙:旧:曾:二、组词。
螺()潭()庭()谙()亭()摞()谭()廷()暗()停()三、填空。
①《独坐敬亭山》通过描写敬亭山的孤寂景象,抒发了作者。
②《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忆江南》是()代诗人()的作品。
通过作者回忆曾经观光游览江南春景所留下的印象,赞美了诗中的两句描写出江南的风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一、解释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复习(一)
第一课古诗三首
一、字词解释
独:独自。
尽:消失了。
闲:悠闲自在。
厌:满足。
湖光:湖面的光芒。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相:相互。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旧:从前,以前。
谙:熟悉。
胜:超过。
蓝:一种植物,叶绿蓝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二、课文内容梳理
《独坐敬亭山》通过描写敬亭山的孤寂景象,抒发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望洞庭》作者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作者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忆江南》描写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
三、重点难点理解
(一)句子翻译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天上的鸟儿高飞远去,直到没了踪影。
长空中的一朵白云,也慢慢地飘远。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我和敬亭山互相注视着,彼此总也看不够。
此时能理解我寂寞心情的,只有敬亭山了。
)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
平静的湖面没有风,看上去好像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铜镜。
)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的君山苍翠无比,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是个好地方,我曾经是那么熟悉那里的风景。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二)问题探究
《独坐敬亭山》
1、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什么?
(前两句写作者看到的敬亭山的风景,无鸟也无云,让人倍感孤寂;后两句表达了作者自己感受,即孤寂寂寞。
)
2、前两句中诗人用了什么写法烘托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鸟尽云去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
3、读后两句思考: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诗人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
)
《望洞庭》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前两句,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镜未磨”是比喻的说法,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湖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
2、后两句的诗句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述了怎样的景象?
(比喻,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
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着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光、山色相称。
)
《忆江南》
1、作者写到“江南好”里的好在哪里?
(风景)
2、具体说一说写到了江南哪些风景?
(春天里的太阳、江花、江水)
3、江花和江水具体是什么样呢?
(红胜火、绿如蓝)
4、写江花和江水用了什么的手法?
(对比。
用火焰与江南的红花作比较,写出了江花的红艳;用蓝草的颜色来形容江水的绿。
)
课后作业:
一、解释词语。
闲:厌:
和:潭面:
青螺:谙:
旧:曾:
二、组词。
螺()潭()庭()谙()亭()
摞()谭()廷()暗()停()
三、填空。
①《独坐敬亭山》通过描写敬亭山的孤寂景象,抒发了作者。
②《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表达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忆江南》是()代诗人()的作品。
通过作者回忆曾经观光游览江南春景所留下的印象,赞美了诗中的两句描写出江南的风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一、解释词语。
闲:悠闲自在。
厌:满足。
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谙:熟悉。
旧:从前,以前。
曾:曾经
二、组词略
三、填空
1、《独坐敬亭山》通过描写敬亭山的孤寂景象,抒发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2、《望洞庭》作者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作者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赞美了诗中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描写出江南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