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稳性
第03章 初稳性

5/6
横倾 1 力矩
o
四、横倾1°力矩和横倾角计算 称船舶横倾1°(1/57.3)所需要的力矩为横倾1°力矩。
Mo GM 57.3
船舶在静横倾力矩MH 的作用下,引起的横倾角φ为: φ= MH / Mo ( °)
5°=0.08726; 10°=0.1745; 15°=0.2618;
sin5°=0.08715 sin10°=0.1736 sin15°=0.2588
p( x 2 x 1 ) GM L
新的首吃水dF’,尾吃水dA’分别为:
L d d F ( x f ) tg() 2 L ' d A d A ( x f ) tg() 2
' F
5/11
重量移动对浮态和稳性影响
重量p 从A(x1,y1,z1) 移动至A2(x2 ,y2,z2),排水量不变,
动稳性:外力矩突然作用,船舶横倾角速度不能忽 略时的稳性。动稳性主要是研究能量的转换与平衡问 题。(83.3甲1057驳在吴淞口被海轮碰撞1467吨生铁抛 入江中) 3/5
外力矩和复原力矩
五、外力矩和复原力矩 外力矩:包括风浪、船上货物(液体、谷物)移动、旅客 集中一舷、拖船急牵、拖网、火炮导弹发射、水流乱流、 回转等。它们是引起船舶倾斜的外部因素。 复原力矩:是船舶倾斜 后由重力和浮力产生的力 矩。它取决于船舶排水量、 重心高、浮心移动的距离、 横倾角。是内力。 4/5
2/2
二.浮心移动
系统质心移动原理:
考虑W=W1+W2 组成的系统,当W1从原位置移动到
新位置时,质心从g1移动到g1’,系统的质心也从G移 动到G’,且质心: 移动线:
' GG ' // g1g1 ' W1 g1g1 W
第03章 初稳性解读

随遇平衡
2/6
初稳性高与横摇固有周期
三、初稳性高与船舶横摇固有周期Tφ的关系(补充)
T 0 . 58 f B
2
4 KG GM
0
B:船宽
f=f(B/d):修正系数(d:吃水)
KG: 船舶重心高度 GMo: 未经自由液面修正的初稳性高。 可见,过大的初稳性高使船舶横摇周期小,横摇剧 烈;因此应在保证船舶有足够的稳性的前提下,取较 小的初稳性高。(黄河9号采用高位水舱) 3/6
3
2
1 3
y 1 dx
3
)
v 1 og
1
L/2
L /2
1 2
y ytg ( ) dx
2 3
y tg ( )
1 3
L/2
L /2
y dx
3
3/3
三.横稳心及稳心半径
船舶小角度横倾时,浮心移动的轨迹,可视为圆心在
M点,半径为 BM 的圆弧的一部分。浮力ω▽作用线通
过M点。称M点为稳心;BM为稳心半径。
1 2 1 2
y 1 dx y 2 dx
2
2
v1=v2
1/2
等体积倾斜水线
积分
L/2
1 2
L /2
2 y 1 dx
和
L/2
1 2
L /2
y 2 dx 分别表示水线面WL
2
在轴线 o-o 两侧的面积对该轴线的静矩。由于横倾后排 水体积不变,应有V1=V2,即水线面对o-o 轴的静矩= 0, 所以等体积倾斜水线面与原水线面交线 o-o 通过水线面 漂心F。
动稳性:外力矩突然作用,船舶横倾角速度不能忽 略时的稳性。动稳性主要是研究能量的转换与平衡问 题。(83.3甲1057驳在吴淞口被海轮碰撞1467吨生铁抛 入江中) 3/5
[工学]货运03+海事第3章保证船舶适度的稳性_OK
![[工学]货运03+海事第3章保证船舶适度的稳性_OK](https://img.taocdn.com/s3/m/a9a26efeba1aa8114531d96f.png)
Mw
lw
lw
21
3)动稳性
2)动平衡:
Ah(横倾力矩作功)=AR GZ(m) (复原力矩作功)
2
B
Ah 0 Mh d
1
A
G Z 曲线 l h 曲线
AR 0 M R d
10
θ
20 S
30
θ d 40θ
50 smax
60
70 θ v 80 θ °
静平衡与动平衡
22
最小倾覆力矩
最小倾覆力矩(Mh.min) SOM´E´=SE´F´N´时对应的倾覆力矩(Mh) Mhmin与船舶装载状态有关 比较:θs θsmax θdmax(极限动倾角)
GM。——所核算装载下船舶未经自由液面修正的初稳性高 度(m)。
47
1.航行中的检验方法
• 船舶的《稳性报告书》也提供有横摇周期与GM。 的关系曲线图(横摇曲线)数据表。
48
二、船舶初稳性高度的检验
2.停泊时的检验方法 船舶在停泊时检验初稳性高度的基本原理与船舶倾斜试验的原理相同.设船舶的排水量为Δ ,
37
一、船舶稳性的校核
《法定规则》规定的报告书或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
1)船舶主要参数; 2)基本装载情况稳性总结表; 3)主要使用说明; 4)各类基本装载情况稳性计算; 5)液体舱自由液面惯性矩表及对初稳性高度修正的说明, 6)进水点位置和进水角曲线, 7)许用重心高度曲线图或最小许用初稳性高度曲线图。
31
一、《规定规则》的要求
②船舶无初始横倾 • 初始横倾将损失船舶稳性,当船舶初始横倾角较大时,船舶的一项或几项稳性指 标将得不到满足。 • 积载时尽量消除初始横倾,并采取措施防止货物航行中移位。
32
第三章 稳性汇总

三、船舶稳性的分类
3、按倾斜角大小分 (1)初稳性(Initial stability)——倾斜角小于15且干舷甲板边
缘开始入水前的稳性。 (2)大倾角稳性(Stability at large angle of inclination)
——倾斜角大于15或干舷甲板边缘开始入水后的稳性。 4、按船舱是否进水分类
第三章 保证船舶具有适度的稳性
教学要求
掌握船舶稳性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与船舶平衡的关系 ; 掌握初稳性、大倾角稳性和动稳性的表示方法和校核方
法; 了解静稳性曲线图和动稳性曲线图的特征和应用 掌握船舶稳性的要求; 掌握船舶稳性的检验和调整方法。
❖ 学时:10学时
重点和难点
❖ 重点
船舶稳性(初稳性、大倾角稳性和动稳性)的表 示和核算方法;
KG0
Pi Zi
(m)
❖ 式中,Pi——船舶各组成部分的重量(包括空船、货物、航次储
备、船舶常数)
(t)
❖
Zi——Pi相应的中心重心距基线高度 (m)
❖ Σ PiZi ——垂向重量力矩 (9.81kN.m)
1)空船重量及其重心高度的查取
❖ 对于某一船舶,空船重量及其重心高度为定值,它们可在船舶稳性计算 资料中查找。
船舶稳性的定义
一、船舶的三种平衡状态
1)重心G在稳心M之下,复原力矩与倾侧力矩反向,正浮时的 船舶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稳心M:正浮时浮力作用线和微倾后浮力作用线的交点
一、船舶的三种平衡状态
2)重心G在稳心M之上,复原力矩与倾侧力矩同向,正浮时的 船舶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
一、船舶的三种平衡状态
3)重心G在稳心M重合,复原力矩等于0,正浮时的船舶处于随 遇稳定平衡状态。
第03章 初稳性.

3.1 概述 3.2 浮心移动,稳心 3.3 初稳性和稳性高 3.4 静水力曲线 3.5 重量移动对浮态和稳性的影响 3.6 装卸载荷对浮态和稳性的影响 3.7 自由液面对稳性的影响 3.8 悬挂重物对稳性的影响 3.9 船舶进坞和搁浅稳性 3.10 船舶完整稳性校核 3.11 船舶倾斜试验 吐鲁番火焰山 作业
2/2
二.浮心移动
系统质心移动原理:
考虑W=W1+W2 组成的系统,当W1从原位置移动到
新位置时,质心从g1移动到g1’,系统的质心也从G移 动到G’,且质心: 移动线:
' GG ' // g1g1 ' W1 g1g1 W
移动距离: GG '
(与重量成反比 | 移动力矩相等)
1/3
浮心移动
3 1 1 2 2 1 3 3 1
v1 og1
1 L / 2 2
L/ 2
y ytg()dx y tg()
2 3
L/ 2 1 3 L / 2
y3dx
3/3
三.横稳心及稳心半径
船舶小角度横倾时,浮心移动的轨迹,可视为圆心在
M点,半径为 BM 的圆弧的一部分。浮力ω▽作用线通
3.1 概述
一、船舶稳性 船舶受到外力矩扰动产生倾斜后,是否会倾覆? 外力矩消失后,船舶能否回复到原来的位置? 二、复原力矩 当船舶倾斜后,重力与浮力产生的力矩。 Mr = ΔGZ =f (船形,吃水,重心高,横倾角)
1/5
横倾与纵倾
三、横倾与纵倾
横倾:是指船体在左右舷方向的倾斜。由于受船宽 的限制,船舶提供的横向回复力矩小。船舶的横倾角 大,容易发生倾覆。
2/6
客船安全管理与操作实务 第三章

(五) 船舶具有稳性的条件
第二节 客船应满足的稳性要求
我国及IMO对客船完整性的衡
准
我国及SOLAS公约对客船稳性
的特殊要求
(一)我国及IMO对客船完整性的衡准
一、IMO完整稳性衡准数的具体要求:
《在核算装载状况下经自由液面修正后》
1、初稳性高度GM不小于0.15m ; 2、大倾角稳性的要求 :
1) 在横倾角0~30°之间,静稳性曲线下面积应不小 于0.055 m•rad;
(七) 滚装客船横稳性和纵稳性
(七) 滚装客船横稳性和纵稳性
(七) 滚装客船横稳性和纵稳性
滚装客船的特点: 1、 运输汽车或者集装箱和旅客 2、 型深设计较大,导致重心较高(合理的GM值) 3、首尾开门,特殊的装卸方式导致装卸时吃 水差变化,会导致稳性突然变化。 4、水下的特殊的线形导致船舶在艏倾时,稳 性迅速恶化。 5、上层建筑高大,吃水较浅,受风面积大, 一般水上面积是水下面积的3~4倍。 6、前后连通的汽车甲板。
第三章 客船稳性、吃 水差和强度
目前客船安全的几个要点:
稳性 抗沉性
吃水(差)
船舶强度 火灾 操作性事故
第一节 客船稳性和吃水差
稳性的定义和分类 船舶具有稳性的原因
船舶的平衡状态及分类
稳性大小与船舶航行的关系 船舶具有稳性的条件 吃水差 滚装客船横稳性和纵稳性
船舶稳性课程答案

第三章船舶稳性1.某轮某航次出港时的初稳性高度GM=0.56米,临界稳性高度GMc=0.75米,则该轮的不满足《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对普通货船的基本稳性要求。
A 初稳性B 动稳性C 大倾角稳性D B、C均有可能2.某轮某航次出港时的初稳性高度GM=0.56米,临界稳性高度GMc=0.75米,该轮的一定满足《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对普通货船的基本稳性要求。
A 初稳性B 动稳性C 大倾角稳性D 以上都是3.要使船舶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 GM = OB GM < 0C GM > OD GM ≥ 04.要使船舶处于不稳定平衡范畴,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 GM = OB GM < 0C GM > OD GM ≤ 05.我国《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中规定:船舶受稳定横风作用时的风压倾侧力矩可用公式MW =PWAWZW来计算,其中ZW是指。
A AW的中心至水下侧面积中心的垂直距离B AW的中心至船舶水线的垂直距离C AW的中心至船舶吃水的一半处的垂直距离D A或C6. 将增加船舶的浮心高度。
A 由舱内卸货B 向甲板上装货C 将货物上移D 将货物下移7.GM是船舶初稳性的度量,因为。
A 当船舶倾角为大倾角时稳心基本不随船舶倾角改变而改变B 当船舶倾角为大倾角时稳心随船舶倾角改变而改变C 当船舶倾角为小倾角时稳心基本不随船舶倾角改变而改变D 当船舶倾两为小倾角时稳心随船舶倾角改变而改变8.初稳性是指。
A 船舶在未装货前的稳性B 船舶在小角度倾斜时的稳性C 船舶在开始倾斜时的稳性D 船舶在平衡状态时的稳性9.船舶舱室破损后仍浮在水面并保持一定浮态和稳性的能力称为船舶。
A 浮性B 稳性C 抗沉性D 储备浮力10.船舶侧向受风面积。
A 随吃水的增加而减小B 随吃水的增加而增大C 与吃水大小无关D 与吃水的关系不能确定11.船舶的稳心半径BM与成反比。
A 排水量B 水线面面积C 水线面面积惯矩D 舷外水密度12.船舶的稳心半径BM与。
第三张 初稳性

第三章 初稳性1. 何谓初稳性(作图说明)、静稳性和动稳性?在研究船舶稳性时为何将稳性分成初稳性和大倾角稳性,他们之间有何关系?初稳性(小倾角稳性):一般指倾斜角度小于10°到15°或上甲板边缘开始入水前(取其小者)。
大倾角稳性:一般指倾斜角大于10°到15°或上甲板边缘开始入水后的稳性。
静稳性:倾斜力矩的作用是从零开始逐渐增加,使船舶倾斜时的角度很小,可忽略不计,则这种倾斜下的稳性称为静稳性。
动稳性:倾斜力矩是突然作用在船上,使船舶倾斜有明显的角速度变化,则这种倾斜下的稳性称为动稳性。
关系:初稳性的静稳性臂公式根据以下假设得来(1) 等体积倾斜轴线通过正浮水线面的漂心(2) 浮心移动的曲线是圆弧的一段,圆心为初稳心M ,半径为初稳心半径BM这些假定既能使计算简化,又能较为明确的获得影响初稳性的各种因素之间的规律。
但当横倾角超过10°到15°后,上述假定就不再适用。
因为入水楔形和出水楔形的形状不对称。
2. “等体积倾斜”的原理如何?有什么假定?原理:由于船只收倾斜力矩的作用,所以排水体积不变。
出水楔形体积和入水楔形体积相等。
则两等体积水线(O-O )的交线必然通过原水线面(WL)的漂心。
假定:(1)等体积倾斜轴线通过正浮水线面的漂心(2)浮心移动的曲线是圆弧的一段,圆心为初稳心M ,半径为初稳心半径BM(3)稳心M 点位置保持不变4. 什么叫稳心、稳心半径?初稳性半径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它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稳心:船舶倾斜后浮力的作用线与正浮状态时浮力的作用线的交点M 称为稳心 稳心半径BM :稳心与原正浮时浮心的连线 ▽T I BM = 推导:认为φ为小角度,浮心移动距离乘以φ为稳心半径。
在实际应用中扩大到10°到15°以下 相关:水线面的横向惯性矩(水线面的形状)排水体积有关5. 什么是复原力矩?初稳性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其适用范围如何?为什么?复原力矩:倾斜后重力与浮力的作用线不再重合,将产生一个试图使船舶回到正浮状态的力矩,称为复原力矩 初稳性公式:φφGM GM M R ∆=∆=sin适用范围:小角度倾斜(等体积倾斜)船上货物并未移动(重心位置G 保持不变)6. 什么叫横稳性高?为什么说它是衡量船舶初稳性好坏的主要指标?如何应用它判断船舶的初稳性?为什么船一般总是横向倾覆而不是纵向倾覆?横稳性高(初稳性高):重心与稳心的连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稳性第一节稳性的基本概念(一)船舶平衡的3种状态1、稳定平衡>0G点在M点之下,GM>0,MR2、随遇平衡=0G点与M点重合,GM=0,MR3、不稳定平衡<0G点在M点之上,GM<0,MR(二)稳性的定义船舶稳性是指船舶受给定的外力作用后发生倾侧而不致倾覆,当外力消失后仍能回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的能力。
(三)稳性分类分类方法: 按倾斜方向、倾角大小、倾斜力矩性质、船舱是否进水┏破舱稳性稳性┫┏初稳性(小倾角稳性)┃┏横稳性┫┏静稳性┗完整稳性┫┗大倾角稳性┫┗纵稳性┗动稳性其中,倾角小于等于10-15度称为小倾角,否则称为大倾角。
倾斜力矩性质指静力或动力,或者说有无角速度、角加速度。
第二节 稳性指标的计算(一) 船舶初稳性的基本标志 1.稳心M 与稳心距基线高度KM船舶小倾角横倾前、后其浮力作用线交点称为横稳心,简称稳心。
稳心M 距基线的垂向坐标称为稳心距基线高度。
2.初稳性的衡准指标稳心M 至重心G 的垂距称为初稳性高度GM 。
初稳性高度GM 是衡准船舶是否具有初稳性的指标。
初稳性高度大于零,即船舶重心在稳心之下,船舶就有初稳性。
3.初稳性中的假设(对于任一给定的吃水或排水量)(1)小倾角横倾(微倾);(2)在微倾过程中稳心M 和重心G 的位置固定不变;(3)在微倾过程中浮心B 的移动轨迹是一段以稳心为圆心的圆弧; (4)在微倾过程中倾斜轴过漂心。
(二)初稳性高度GM 的表达式GM=KB+BM-KG=KM-KG (三) 初稳性高度的求取1、 KM 可在静水力曲线图、静水力参数表或载重表中查取。
2、 KG 的计算式中,P i —— 组成船舶总重量(含空船重量等)的第i 项载荷,tZ i —— 载荷P i 的重心距基线高度,m3、Z i 确定(1)舱容曲线图表查取法船舶资料中通常有各个货舱和液舱的舱容曲线图或数据表,利用舱容曲线图表,可方便确定舱内散货或液货的重心高度Z i ,方法如下:i )对于匀质散货或液货,已知货堆表面距基线高度,在图中左纵轴上对应点做水平线交舱容中心距基线高度曲线得B 点,过B 点做垂线交上横轴得C 点,对应值即为该舱货物重心距基线高度Z i 。
)2.3()m (Z P KG ii ∆*∑=ii )对于积载因素相近、合理积载的件杂货,根据所装货物的体积,在下横轴找到相应点向上做垂线,交舱容曲线得A 点,过A 点做水平线交舱容中心距基线高度曲线得B 点,过B 点向上做垂线交上横轴得C 点,对应值即为该舱货物重心距基线高度Z i 。
(2)舱容中心高度法无论舱内载荷匀质与否和数量多少,均以该舱的几何中心高度作为该舱载荷的重心距基线高度Z i 。
该方法的优点有二:一是查取方便,船舶资料中通常有各个货舱和液舱的舱容中心高度数据可查;二是结果高于实际值,偏于安全。
缺点是当舱内货物较少时误差较大。
(四)自由液面对GM 的影响 1、自由液面(Free surface)船舶的液体舱柜中装有液体但未满舱时的液面。
2、自由液面的影响结果自由液面的存在 使初稳性高度GM 恒减小。
3、自由液面计算公式i x --自由液面对过液面中心倾斜轴的面积惯性矩(m 4)。
4、自由液面惯性矩i x 的求取 (1)查取船舶资料求取i x“各液舱自由液面惯性矩i x 表”,“各液舱自由液面对初稳性高度修正值表” (2)利用公式法计算i x➢ 自由液面的形状为矩形、三角形∆=∑xfi GMρδ)(01f f GM KG KM GM GM GM δδ+-=-=3b k i x =矩形:k=1/12;直角三角形:k=1/36;等腰三角形:k=1/48 ➢ 自由液面的形状为梯形直角梯形:k=1/36;等腰梯形:k=1/485、减小自由液面影响的措施设置水密纵隔壁减少甲板上浪和存水,及时排出积水 液体舱柜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装满或排空航行中,应逐舱使用油水并尽量减少同时存在自由液面的液舱数。
液体散货船装载货物时,尽量少留部分装载舱。
部分装载舱应选择舱室宽度较小的货舱。
保证液体舱柜内的纵向水密隔壁的完整性船舶大倾角静稳性(一)大倾角静稳性基本概念 1、大倾角稳性和初稳性的区别横倾角的范围不同船舶在大倾角横倾时,横稳心点M 不再是定点。
M 点变为浮心B 的渐近线,随横倾角的变化而变化。
船舶大倾角横倾时倾斜轴不再过初始水线面漂心F 。
大倾角稳性不能用GM 作衡量标志。
2、大倾角静稳性的基本标志船舶在大倾角倾斜时稳性力矩的计算公式为: GZ :静稳性力臂(复原力臂或扶正力臂)作为衡量大倾角静稳性的基本标志 (二)静稳性力臂的求算 1、基点法KN :形状稳性力臂 KH :重量稳性力臂 2、假定重心法求取GZ 3、稳心点法))((222121b b b b k i x ++= GZM s ⋅∆=θsin KG KN KH KN GZ -=-=MS --剩余稳性力臂 (三)静稳性曲线1、定义:静稳性力矩M R 或静稳性力臂GZ 与船舶横倾角θ的关系曲线图。
M R ~θ的关系曲线图称为静稳性力矩曲线 GZ ~θ的关系曲线图称为静稳性力臂曲线 2、绘制根据公式GZ=KN-KGsin θ及KN 曲线图可得。
将经自由液面对大倾角稳性影响修正后的复原力臂GZ 随横倾角变化关系画成静稳性曲线 3、静稳性曲线图的主要特征静平衡位置静平衡角(静倾角)θS 甲板浸水角甲θ曲线反曲点对应的角度。
甲板浸水后稳性增长减缓。
该点的曲线斜率最大。
最大复原力臂GZ max 最大复原力矩M R.max 极限静倾角θS.max 稳性消失角θv0~θv 的范围定义为船舶的稳性范围。
曲线原点处的斜率等于初稳性高度GM 4、影响静稳性曲线的因素 (1) 船宽B(2) 干舷F :对初稳性没有影响。
(3) 重心高度KG若排水量一定,则:(4) 排水量(吃水):若KG 相同,则:(5) 自由液面自由液面的影响可以看作船舶重心高度KG 增大,所以影响结果同KG 的影响。
θsin GM MS GZ +=↓↓↓↑↑↑v s GZ KN B θθθ,,,,,甲max .max ↔↓↓↓↑甲,,,,θθθv s GZ KG max .max ↓↓↓↓↑∆v s GZ θθθ,,,,甲max .max ↓↓↑v GZ KG θ,,max(6) 初始横倾(常定横倾): 船舶重心偏离纵中剖面。
船舶动稳性(一) 船舶动平衡及动倾角1.船舶动平衡:研究船舶横倾过程中,功之间的平衡关系。
动平衡条件:2.动倾角(动平衡角):船舶达到动平衡时的横倾角 (二 )船舶动稳性的基本标志船舶动稳性的大小取决于船舶复原力矩所作功M d (动稳性力矩)的大小。
动稳性力矩M d 在数值上等于静稳性力矩M R 曲线下的面积。
动稳性力臂l d 在数值上等于静稳性力臂GZ 曲线下的面积。
(三)最小倾覆力矩M h.min 1 定义● 船舶在动平衡条件下能够承受的横倾力矩的极限值。
● 能使船舶倾覆的最小外力矩。
● 船舶在动平衡条件下,稳性所允许的最大横倾力矩。
2 结论● 船舶在动力作用下不致倾覆的条件:M h ≤M h.min ● 船舶在静力作用下不致倾覆的条件:M h ≤M R.max (四)动稳性曲线图 1、定义动稳性力矩曲线:W R ~θ 的关系曲线图。
动稳性力臂曲线:l d ~θ 的关系曲线图。
2、绘制动稳性力矩曲线为M R 曲线的积分曲线 动稳性力臂曲线为GZ 曲线的积分曲线WsW h3、动稳性曲线的特征曲线过原点曲线反曲点对应角为极限动倾角θd.max曲线极值点对应角为稳性消失角θv4、动稳性曲线的用途,求动倾角θd;求取M h.min和θd.max已知恒定外力矩Mh5、初始横摇角及船舶进水角θj对M h.min的修正5.1 初始横摇角θi的修正。
风浪联合作用的不利条件下求取Mh.min5.2 船舶进水角θj对M h.min的修正进水角(Angle of flooding):船舶横倾至非水密开口时的横倾角。
法定规则规定,当船舶横倾至进水角后,船舶将被视为稳性丧失。
第三节 对稳性的基本要求(一)、中国船级社法定规则对船舶稳性的基本要求 1、稳性衡准基本要求 *稳性衡准数K 的计算A W --船舶正浮时水线上船体和甲板货的侧面积投影(m 2); P W --单位计算风压(kPa),根据Z W 和限定航区查取P W 曲线图; Z W --计算风力作用力臂(m),A W 的中心至水线的垂直距离。
2、临界稳性高度GM C 和极限重心高度KG maxGM C从初稳性、大倾角稳性及动稳性的要求出发提出的对初稳性高度的下限限制值,即同时满足《法定规则》对船舶稳性衡准的五点要求时,船舶初稳性高度的最低值。
极限重心高度KG max从初稳性、大倾角稳性及动稳性的要求出发提出的对重心高度的上限限制值,即 同时足《法定规则》对船舶稳性衡准的五点要求时,船舶重心高度的最大值。
3、稳性特殊要求集装箱船舶的稳性衡准 木材船的稳性衡准 液货船的稳性衡准 散装谷物船舶的稳性衡准 (二)IMO 对船舶稳性的要求1、IMO 对普通货船完整稳性的基本要求mGM 15.0≥初稳性:⎪⎪⎩⎪⎪⎨⎧︒≥︒≥︒≥≥≥︒<︒=55253020.020.0max .max .3030vs s mGZ m GZ jθθθθθ(第一峰值),,大倾角稳性1≥K 动稳性:稳性衡准数wh w h M M K min .min .==ww w w Z A P M ⋅⋅=001.0CGM GM ≥maxKG KG ≤大倾角稳性2、对动稳性的要求(天气衡准要求)对L BP ≥24m 的船舶,应满足天气衡准。
即船舶在各种装载状态下,具有抵抗横风和横 摇(风浪)联合作用的能力。
3、船舶受稳定风压的作用,产生稳定风压倾侧力臂l w1,同时产生静横倾角θ0 。
P W =0.0514t/m 2; A W --横向受风面积(m 2); Z W --A W 的中心至水下船体侧面积中心或d/2处4、IMO 对特殊船舶的稳性要求集装箱船舶的稳性衡准 木材船的稳性衡准 散装谷物船舶的稳性衡准 液货船的稳性衡准注:以上特种船舶的稳性衡准要求是独立的衡准条件。
m GM 15.0≥初稳性:;rad m A .055.030~0≥︒︒;rad m A j .090.0},40min{~0≥︒︒θ;.030.0},40min{~30rad m A j ≥︒︒θ;m GZ 20.030≥︒=θ︒≥︒≥2530max .,至少s θ∆⋅⋅=∆=ww w w w Z A P M 11第四节 稳性的校核与检验(一) 稳性过小或稳性过大对船舶安全的影响1. 稳性过小船容易导致船舶倾覆,舶操纵困难,主辅机工况不良,对船员心理产生影响2.稳性过大对船员生活工作不利 对航海仪器的使用不利 对船舶结构不利 货物容易发生移动 (二)船舶稳性的实用范围1、普通货船适宜的稳性范围2、保证适宜稳性范围的经验方法二层甲板船,二层舱的装货量应占全船载货总重量的35%,底舱占65%; 若需装载部分甲板货,其重量一般不超过10%,且堆积高度不超过1/5~1/6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