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第五章常见病原菌
医学微生物—常见病原性细菌(厌氧性细菌)

A、正确 B、错误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厌氧性细菌——厌氧芽孢梭菌
⒈掌握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⒉熟悉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特征及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⒊了解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生物学特征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厌氧性细菌——厌氧芽孢梭菌
1.厌氧性细菌是一大群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 繁殖的细菌 2. 根据是否形成芽孢,将厌氧性细菌分为两大类: 厌氧芽孢梭菌和无芽孢厌氧菌 3.临床厌氧菌感染以无芽孢厌氧菌多见
正确处理伤口 ;接种类毒素 实施人工主动 免疫;注射抗 毒素紧急预防
产气荚膜梭 菌
G+大杆菌,有 明显荚膜,芽 孢圆形,小于 菌体
外毒素、侵袭 性酶
创口感染消化 道感染
气性坏疽食物 中毒
正确处理伤口
肉毒梭菌
G+大杆菌,芽 孢椭圆形,大 于菌体,位于 次极端,呈网 球拍状
肉毒毒素
消化道感染 食物中毒
加强食品管理 ;多价抗毒素 血清治疗
22
22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产气荚膜梭菌×1200
产气荚膜梭菌×1200
23
23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汹涌发酵”
汹涌发酵
能分解糖类,产酸并产生大量气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2.致病性 1)致病性物质
破坏细胞膜, 使血管通透 性增加,导 致组织水肿。
卵磷脂 酶
胶原酶
分解胶原蛋 白,使局部 组织崩解。
引起腹泻
3.防治原则
正确处理创口 • 清创、扩创等。
人工主动免疫
• 成人: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 儿童:接种白百破三联制剂
人工被动免疫 • 防治: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第5章常见病原菌

肠道杆菌的共同特点
1、形态与染色:杆菌,无芽孢。大多数细菌有 鞭毛和菌毛,革兰染色阴性。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普通培养基上 可生长。 3.生化反应:生化反应活泼,能否分解乳糖可 作为肠道杆菌有无致病性的初步鉴定依据。 4、抗原结构:O抗原、H抗原、表面抗原。 5、抵抗力:不强, 对链霉素、庆大霉素、磺胺、 利福平等药敏感。
第二次菌血症
病 原 生 物 与 免 疫 学 基 础
防治原则
1、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患者和带菌者。
2、做好水源和食品的卫生管理,切断传播 途径;接种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 3、治疗可用环丙沙星
病 原 生 物 与 免 疫 学 基 础
三、志贺菌属
生物学特性
1、G ;中等大小;无鞭毛;有菌毛,一般不 分解乳糖 2、抗原结构:O-Ag(分群依据)、K-Ag A群:痢疾,B群:福氏,C群:鲍氏,D群: 宋内
第2节
肠道杆菌
学习目标
1、列出肠道杆菌的主要菌属和共同特点。 2、说出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性和卫生细菌学意义。 3、叙述沙门菌、志贺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4、解释肥达反应。 5、明确加强粪便和水源的管理,防止病从口入是 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逐步树立预防 为主的观念。
病 原 生 物 与 免 疫 学 基 础
• 防治原则:①增强抵抗力。 • ②加强饮食卫生和水源管理。 • ③首选药:庆大霉素、若氟沙 星
病 原 生 物 与 免 疫 学 基 础
二、沙门菌属
生物学特性
G ,少数对人类致病:伤寒沙门菌,肖氏、 希氏沙门菌。 有些偶可致人食物中毒或败血症,如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
-
病 原 生 物 与 免 疫 学 基 础
病 原 生 物 与 免 疫 学 基 础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编码】23000607【适用专业】护理【课时】54学时【学分】4学分【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诊断及特异防治原则等。
以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它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基础医学课程。
教学目标: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熟悉医学微生物学的性质、分类、地位、内容和范围。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及人体的分布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和其它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2、熟悉细菌的大小、形态、基本结构与功能。
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能量代谢。
熟悉细菌生长的物理条件。
繁殖方式及速度。
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掌握常见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了解培养细菌的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掌握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转座子及噬菌体的概念和特性,质粒的种类及其作用。
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机理。
熟悉细菌变异的现象及变异的医学意义。
3、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概念;病原微生物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现制、宿主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抗感染免疫机制。
熟悉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结局。
4、熟悉病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等所致疾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5、熟悉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繁殖方式、抵抗力、致病性、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教案全册

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教案(第一至五章)第一章:病原微生物学概述1.1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讲解病原微生物的概念,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介绍各类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学性质。
1.2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与传播讲解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基本过程,包括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等。
分析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特点和传播方式。
1.3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与鉴定介绍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培养、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
讲解病原微生物的鉴定技术和诊断标准。
第二章:细菌学2.1 细菌的结构与功能讲解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核酸等。
介绍细菌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类型。
2.2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介绍细菌的分类系统,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
讲解细菌的命名规则和分类方法。
2.3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分析细菌感染的特点和机制,包括毒素、侵袭力等。
讲解细菌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和免疫预防措施。
第三章:病毒学3.1 病毒的结构与生命周期讲解病毒的基本结构,包括核酸、蛋白质等。
介绍病毒的生命周期和复制机制。
3.2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介绍病毒的分类系统,包括DNA病毒、RNA病毒等。
讲解病毒的命名规则和分类方法。
3.3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分析病毒感染的特点和机制,包括吸附、侵入等。
讲解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和免疫预防措施。
第四章:真菌学4.1 真菌的结构与功能讲解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核酸等。
介绍真菌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类型。
4.2 真菌的分类与命名介绍真菌的分类系统,包括酵母菌、霉菌等。
讲解真菌的命名规则和分类方法。
4.3 真菌的感染与免疫分析真菌感染的特点和机制,包括毒素、侵袭力等。
讲解真菌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和免疫预防措施。
第五章:寄生虫学5.1 寄生虫的分类与结构讲解寄生虫的分类系统,包括原虫、嚅虫、蛛形虫等。
介绍各类寄生虫的基本结构和生物学特征。
5.2 寄生虫的感染与免疫分析寄生虫感染的特点和机制,包括感染阶段、发育周期等。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五章常见病原菌-化脓性球菌

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与染色
菌体呈球形 典型排列葡萄串状 无芽胞、无鞭毛 致病菌有荚膜 革兰染色呈阳性
主要生物学特性-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不高 在液体培养基中均匀混 浊生长 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 圆形、光滑的有色菌落 在血平板上,致病菌株 可形成透明溶血环
链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 及动物的粪便和健康 人的鼻咽部。 大多数为正常菌群,不致病。病原 性链球菌主要有A群链球菌和肺炎 链球菌。
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与染色
革兰染色阳性 球形或卵圆形,直径 0.6~1.0µ m 链状排列 无芽胞、无鞭毛
主要生物学特性-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较高,在含血液或血清的 培养基上才能生长 在液体培养基中呈絮状沉淀状生长 在血平板上不同菌株表现不同的溶 血现象
涂片镜检 培养鉴定 毒素检测
选合 择理 药使 物用 抗 生 素 , 根 据 药 敏 试 验
严 格 无 菌 操 作 , 防 止 医 源 性 感 染
创注 伤意 应个 及人 时卫 消生 毒, 处保 理持 皮 肤 清 洁 ,
加 强 食 品 卫 生 管 理
防 治 原 则
二、链球菌属
侵袭性疾病:感染 毒素性疾病:食物中毒 假膜性肠炎
局部感染
疖
皮肤软组织感染如 疖、痈、脓肿及创 伤感染 内脏器官感染如支 气管炎、肺炎、中 耳炎等
痈
全身感染
败血症 脓毒血症
败血症
食物中毒
食入含肠毒素食物后1~6h出现胃肠炎 症状 呕吐最为突出 1~2d内可恢复
假膜性肠炎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
简称抗O试验 是通过检测病人血清中抗O抗体含量辅 助诊断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的血清学 试验。 风湿热患者血清中抗O抗体多明显高于 正常人,效价≥400有临床意义。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重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第一章医学免疫学免疫: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感染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免疫的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2、免疫自稳3、免疫监视微生物方法学和医学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第二章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免疫器官分类: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部位。
2、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免疫细胞定居、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中枢免疫器官分类:1、骨髓(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2、胸腺3、法氏囊外周免疫分类:1、淋巴结:分布全身的豆形淋巴器官2、脾脏(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3、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骨髓的功能:1、造血(所有血细胞的发源地)2、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胸腺的功能:1、是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功能: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3、形成血-胸腺屏障:阻止血液中大分子进入胸腺。
淋巴结的功能:1、成熟免疫细胞居住的场所2、发生免疫应答(IR)场所3、过滤淋巴液捕获抗原4、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的功能:1、免疫细胞居住地2、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细胞因子4、过滤血液捕获抗原5、存储红细胞的血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的功能:1、形成生理屏障2、参与局部免疫应答3、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T、B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
免疫细胞分类:1、干细胞2、淋巴细胞3、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的分类:1、T淋巴细胞2、B淋巴细胞3、NK细胞第三章抗原抗原(Ag):指一类能刺激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表位或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结构或基团。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2、免疫反应性(抗原性):即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病原微生物免疫学第5章 常见病原菌

❖细胞壁成分
M蛋白
致热外毒素
❖外毒素
链球菌溶素 明透质酸酶
❖侵袭性酶类 链激酶
链道酶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细菌细胞壁成分
❖脂磷壁酸
❖ 与宿主细胞膜具有高度亲和力 ❖ 是该菌黏附定居于人体的主要侵袭因素
❖M蛋白
❖ 具有抗吞噬作用 ❖ 可引发超敏反应性疾病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外毒素 ➢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
性状
金黄色
表皮
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
菌落色素 金黄色
白色
凝固酶
+
-
溶血毒素
+
-
致病性
强
条件致病
腐生 葡萄球菌 白/柠檬色
无致病性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4. 抵抗力
❖ 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菌 ❖ 在干燥的脓汁、痰中可存活2~3个月 ❖ 加热80℃30min被杀死 ❖ 耐盐性强 ❖ 对龙胆紫敏感 ❖ 对青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 ❖ 易产生耐药性,目前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
疖
疖
麦粒肿
痈
痈
败
化脓性感染
血
症
甲沟炎
中耳炎
(三)标本的采集与检查
❖标本采集
❖ 化脓性感染取脓汁、渗出液;败血 症取血液;食物中毒取剩余食物、呕吐 物;假膜性肠炎取粪便
❖标本检验
❖ 涂片镜检 ❖ 培养鉴定 ❖ 毒素检测
(四)防治原则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创伤应 及时消毒处理 ➢切忌挤压疖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
二、链球菌
链球菌广泛分布于 自然界、人及动物的粪 便和健康人的鼻咽部。 大多数为正常菌群,不 致病。病原性链球菌主 要引起化脓性炎症、猩 红热、风湿热及肾小球 肾炎等
病原免疫教案(人卫第3版)

台山市敬修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表(教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NO:1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1.具有将病原生物与传染病等相关学科初步联系的能力。
2.掌握病原生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概念。
3.熟悉病原生物的特点。
4.理解免疫的功能。
5.能初步运用病原生物与免疫知识解释与之相关的临床现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教学法教具、挂图:多媒体、板书辅助考核(或提问):微生物有哪些特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哪些?复习旧课要点:无新课难点、重点与解决措施:重点1.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的概念。
2.病原生物的特点。
3.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难点1.病原生物的特点。
2.免疫的功能。
解决措施联系以前学过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内容,加强理解,加深记忆。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一、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5分钟)二、病原生物的概念及特点(30分钟)三、免疫的概念与功能(20分钟)小结(10分钟)课外作业:P4 思考题课后记: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与寄生虫统称为病原生物。
微生物是一群肉眼不能直接看见的微小生物,它具有的特点是种类繁多、个体微小、繁殖迅速、分布广泛、结构简单和数量巨大。
寄生虫是居留在其他生物体并对其产生损害的低等动物,他包括蠕虫、原虫和节肢动物三大类。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护自身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免疫功能主要为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
台山市敬修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表(教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NO:2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1.建立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具有正确应用常用消毒灭菌法的能力。
2.掌握细菌的结构、生长繁殖、致病性及正常菌群、灭菌、消毒等基本概念。
3.熟悉细菌的形态、培养、分布、感染方式与类型及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4.了解细菌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在培养基上的生长及变异现象;能判断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了解其临床意义及医院感染的预防。
5.学会细菌涂片、革兰染色法操作及结果判断;学会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五章 常见病原菌
2
掌握:葡萄球菌属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及致病性、链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属、 沙门菌属、破伤风梭菌、结核分枝杆 菌
熟悉:志贺菌属、产气荚膜梭菌、
了解:变形杆菌属、副溶血性弧菌、 肉毒梭菌、无芽孢厌氧菌、麻风分枝 杆菌等
3
4
5
6
7
8
标本的采集与检查
标本采集:根据不同病型采集不同标本。 化脓性病灶采集浓汁、渗出液,疑为败血 症采集血液;食物中毒采集剩余食物、呕 吐物。
标本检查:先将标本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做 出初步诊断。后将标本接种至培养基,鉴 定是否为致病性葡萄球菌。
防治原则: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创伤应及时消毒处理,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严格无菌操作,防治医源性感染,合理使 用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选择药物。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标本采集检查与防治原则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颈项强直指由于支配颈部肌群的神经受到刺激后, 引起的颈部肌肉发生痉挛性收缩和疼痛,颈部僵 直,活动受限,被动屈曲颈部时有阻抗感,下颌 不能贴近胸部。
角弓反张:指项背高度强直,使身体仰曲如弓状 的病状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避免正常菌群的污染 在正常无菌部位采集 采集标本后立即排除空气,立即
送检。
50
51
52
53
54
55
56
标本采集 根据不同疾病采集不同标本 标本检查 通过涂片染色及分离培养
进行病原学鉴定 防治原则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及时
治疗病人及带菌者,控制或减少传染 源
17
18Βιβλιοθήκη 9202122
防治原则
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内源性感 染、加强饮食卫生和水源管理。
治疗:庆大霉素、诺氟沙星、新 生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