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县畜牧局畜牧业十二五规划

县畜牧局畜牧业十二五规划

2018年县畜牧局畜牧业十二五规划**县“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牧业是**县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和作用,畜牧业的发展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十一五”以来,县委、政府始终把畜牧业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切实加大畜牧业的工作力度,畜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明显得到提高,畜牧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现将“十一五”畜牧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十二五”规划报告如下:一、“十一”规划以来取得的成就(一)产业地位明显提升。

我县畜牧业的产业地位得到不断提升,产值产量持续增长,已从家庭副业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18年实现畜牧业现价产值4.6298亿元,与“十五“末相同比年均增幅12.96%,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7.5%;实现肉类总产量32996吨,与“十五“末相同比年均增幅4.3%。

规模养殖化水平已达30%,规模化、标准化初步形成雏型。

(二)以生猪业为主的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18年生猪存栏39.69万头,其中:能繁母猪85597头,同比分别增幅13.09%和54.39%;出栏肉猪355995头,同比增幅11.35%。

大牲畜存栏79991头(匹),其中牛存栏74298头,同比分别增幅0.34%和0.97%,出栏肉牛11693头,同比增幅14.81%;羊存栏33236只,同比增幅5.3%,羊出栏12642只,同比增幅5.07%;禽出栏469871只,同比增幅8.97%。

(三)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一是建设完成了县、乡、村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建设了县级动物疫情测报网;并招聘150名工作扎实、素质较高的村级防检员。

二是建设完成2个人工授精统一供精站、117个人工授精改良网点;建设肉牛冻改站点15个。

三是规划、建设完成了甸阳、仁和、旧城、老麦4个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

(四)产业链得到延伸。

一是18年招商引资在我县建成年屠宰10万头肉猪的“象山”肉联加工厂,目前运营正常。

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

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

****畜牧产业发展规划(-)畜牧业是现代农业旳重要构成部分,可以有效增进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大力发呈现代畜牧业,对增进农业构造优化升级,增长农民收入,改善居民膳食构造,提高国民体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畜牧业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迅速发展和我市经济与社会旳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畜牧业发呈现状及形势分析(一)全市畜牧业发呈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市畜牧业在发展中调节,在调节中提高,产业构造日趋合理,畜产品生产总量大幅度增长,兽药、饲料、畜产品加工等有关产业迅速发展,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畜牧业已成为富裕农民、壮大地方财政、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旳强势产业。

截止究竟,全市生猪存栏35.34万头、肉牛存栏9万头、奶牛存栏0.5万头、蛋鸡存栏336万只、肉鸡存栏211.6万只。

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社区)达到104个,出栏量占全市出栏总量旳35%以上。

存栏能繁母猪100头以上旳猪场19家,存栏0只以上旳蛋鸡场25家,存栏2万套以上旳种鸡场12家,年出栏50000只以上旳肉食鸡场10家。

(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旳问题。

目前,我市畜牧业发展旳总体势头良好,但也存在某些亟待解决旳问题:一是投入局限性,畜禽良种繁育等基本设施总体单薄。

近两年,奶牛等重要畜禽良种不能满足畜牧业迅速发展旳需要,对进口良种旳依赖限度较高。

二是加工龙头公司弱小,产业化经营不完善。

除肉鸡外,其她产业还没有形成完善旳产业化经营格局。

生猪出栏量很大,但缺少带动力强、竞争力高旳大型加工公司。

奶业也是刚刚启动,仅仅具有了产业化旳雏形。

加工公司仍然存在着决策不科学、加工深度不够、产品档次低等问题。

(三)发展形势分析。

1、科学发展旳观念为畜牧业发展指明了迈进方向。

党中央在全面分析总结国内20近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旳经验后,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旳观念,这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结识旳进一步深化,是党执政理念旳一种奔腾,对于指引我市畜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旳意义,为新世纪我市畜牧业如何发展、如何发展、走什么样旳路指明了迈进方向。

某市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某市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某市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特制定我市“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我市畜牧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保障市场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坚持发展与保护并举,监管和创新并重,积极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加快畜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实现畜牧业与环境友好发展,努力建设现代畜牧业经济强市。

二、目标任务总体目标:实现畜牧业“四改五化”,即通过改良畜禽品种、改善养殖环境、改变饲养管理、改革经营流通,建立一套功能完善、运行良好的畜牧业健康养殖体系,努力达到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畜禽产品安全化,构建现代畜牧业经济强市。

具体目标:“十二五”期间,规模化养殖明显增加,到2015年,全市规模养殖场达到500户以上;标准化生产明显进步,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150个,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实现达标排放;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培养和发展生猪、旧院黑鸡、肉牛、板角山羊“龙头企业”各1个,配套建设加工企业5个;品牌认证明显增加,申请绿色产品认证1个(生猪)、有机产品认证2个(山羊和肉牛),创建达州市知名商标2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畜禽良种明显突破,配合市科技部门搞好旧院黑鸡和板角山羊的开发利用工作;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加强检疫监督,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至2015年,畜牧业产值每年递增5%以上,产值达到15亿元,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农民新增农业收入中畜牧业贡献率达到50%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每年增加100元以上;出栏生猪90万头、肉牛10万头、肉羊30万只、家禽800万只(其中旧院黑鸡500万只);畜禽良种率达到85%以上。

到2012年达到全省畜牧业重点县目标,到“十二五”末期基本达到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水平。

三、规划布局按照合理利用资源配置,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畜牧产业化的区域布局。

县级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县级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8年县级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县政府编制“十二五”行业发展规划要求,结合省发展规划,特制订XX县畜牧业“十二五“规划如下:一、我县畜牧业业发展基础条件和现状(一)畜牧业业发展基础条件1.地理位置:XX县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东经115°06′-115°37′,北纬31°23′--32°05′。

东邻安徽省金寨县、南界湖北省XX市,西与本市的光山县、新县接壤,西北与本市的固始县、潢川县毗邻,位于河南省的最东南端。

县境南北长79千米,东西宽50千米,总面积2130平方千米,其中;耕地3.1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9.68%,林地11.5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8.61%,水域0.98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04%。

2.山地面积大。

全县草山草坡面积136万亩,年产鲜草8.16亿公斤,其中,可利用面积110万亩,南部山区山坡面积约占全县山坡面积的60%。

农副产品丰富。

每年有近3万吨粮食转化为饲料,农作物秸杆3亿公斤,糠、麸、饼、粕0.9亿公斤。

3.水面宽阔。

有大小河流728条,总长1636千米,127座水库,其中:大型水库1座—鲇鱼山水库,中型水库2座—铁佛寺水库、大石桥水库,小型水库124座。

4.品种优良。

有国家级品种豫南黑猪。

豫南黑猪属华北“黄淮海黑猪”类型,按头形可分为“齐嘴大耳型”和“尖嘴小耳型”。

体态中等,被毛黑色,四肢有力;六月龄公猪体重和体长分别为51.1㎏和108.4㎝,母猪分别为53.4㎏和108.4㎝。

有河南省地方优良品种淮南麻鸭、淮南猪。

淮南猪主要生长在本县的南部山区,该地区山高林大,空气新鲜。

淮南猪为当地农民首选养殖品种,经过长期选育,已具有产仔多、繁殖力强、耐粗饲、适应性强、瘦肉率高、肉质好等优良特性。

其外型特—毛黑、尖头、大耳、大肚、体型小—成年猪体重100—120公斤,耐粗饲—主要饲料以农副产品、山野菜为主,产仔多—母猪乳头在8对以上,一年产2窝,每窝10—15头,瘦肉率--瘦肉率44.66%,肉质好—肌肉鲜红,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味香可口。

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阳高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畜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我县交通便利、水资源充足、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畜牧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畜牧产业跨越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打造优势畜产品基地,现就振兴我县畜牧业计划提出如下意见:一、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县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畜牧业产值逐年增长,生产方式加快转变,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但总体来看,目前我县畜牧业仍存在资源潜力挖掘不足、主导产业聚集度不高,龙头企业少且带动能力不强、产业化水平较低,市场开发不充分、具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后续项目缺乏等问题。

实施振兴畜牧计划,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县玉米资源丰富、毗邻京津大市场的优势,有利于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拓宽农民增收路径。

我们充分认识了实施振兴畜牧计划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把振兴畜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推动我县畜牧业跨越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化理念、产业化经营,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玉安生态观光实业有限公司10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场和30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古城镇合创肉羊养殖小区项目、鹏程小店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曹庄村种猪繁育示范园区建设项目为依托,推动我县畜牧业跨越发展,努力把我县建成全省一流畜牧业强县。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产业化经营。

按照“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理念,构建畜禽养殖、屠宰加工、产品流通各环节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强化产业基础;坚持项目推进。

突出引进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支撑项目,提升我县畜牧业市场竞争力;坚持生态循环。

按照“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的要求,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业综合经济效益,增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科技兴牧。

按照“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采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畜牧业,从根本上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农牧发〔201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的攻坚阶段。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进程,我部组织制定了《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抓好组织实施,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一年九月二日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畜牧业作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增加农牧民收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进一步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制定《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一、畜牧业发展基本形势(一)发展成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十一五”期间,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五年来,畜牧业成功应对众多前所未有的挑战,畜牧生产稳步发展,饲料工业持续较快增长,草原保护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 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

2010年肉类产量7 925.8万吨,比2005年增长14.2%,连续21年居世界第一;禽蛋产量2 762.7万吨,增长13.4%,连续26年居世界第一,奶类产量3 748万吨,增长30.8%,居世界第三位。

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充分保障了城乡居民“菜篮子”产品供给。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农业产业化“522”提升行动发展规划的通知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农业产业化“522”提升行动发展规划的通知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农业产业化“522”提升行动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滁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9.26•【字号】滁政[2008]83号•【施行日期】2008.09.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农业产业化“522”提升行动发展规划的通知(滁政〔2008〕8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滁州市农业产业化“522”提升行动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实施。

滁州市人民政府二〇〇八年九月二十六日滁州市农业产业化“522”提升行动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安徽省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发展规划》,市政府决定,从2008年开始,在全市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522”提升行动。

根据我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滁州市农业跨跃式发展、实现农业强市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主题,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我市8大主导产业及优势产业带,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推进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区域集聚,培植和打造具有地方竞争优势的特色加工园区和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着力把农产品加工业打造成为全市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目标任务。

2008年-2012年,农业产业化要紧紧抓住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关键环节,在结构调整和产业不断升级、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加工能耗显著降低的前提下,力争实现加工产值年均增长18%以上,到2012年,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20亿元,农业产业化为全市农民户均增收2200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简称“522”提升行动)。

某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某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8年某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省、市畜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畜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全县畜牧业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地位显著提升,畜牧业在推动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明显增强,全县已初步构建现代畜牧业发展格局,畜牧业已真正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总结“十一五”发展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查找存在的不足,做好“十二五”规划,对于今后五年全县发展现代畜牧业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回顾“十一五”是我县畜牧业快速发展的五年,他主要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加快发展,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的五年。

“十一五”期间,我县畜牧业已由过去的畜禽品种单一、老化,逐步向良种化、多元化过渡,由农户散养型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业过渡。

(一)畜禽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十一五”末,全县出栏生猪、小家禽、牛、羊、兔分别达到40.83万头、724.95万只、1.01万头、0.81万只、128.46万只,分别比“十五”末增长5.8%、20.8%、51.83%、84.1%、103.5%;肉类总产量达到45904.7吨、禽蛋产量达7659吨、奶产量达到300吨、蜂蜜产量530吨,分别比“十五”末增长 13.9%、9.6%、 66.7%、25.4%。

“十一五”末,全县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已达3100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907元,占农民出售农畜产品现金收入的82.12%,畜牧业为农民增收贡献率达60.53%,全县畜牧业产值已达11.33亿元,比“十五”末的5.04亿元增长124.7%,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十五”末的42.7%提高到52.3%,年均增长1.92个百分点。

(二)初步建成现代畜牧业发展格局一是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迅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椒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全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基础,编制全椒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畜牧业发展概况“十一五“期间,全县畜禽养殖方式逐步由农户散养向规模养殖转变,在面临禽流感、猪“高热病”等重大动物疫情威胁和“瘦肉精”、三聚氰氨奶粉等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冲击下,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稳定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了“畜牧富民计划”、“畜牧强农工程”、“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X创建活动”,畜牧业发展取得可喜成效。

(一)养殖总量明显增加。

2010年全县出栏生猪25.3万头、牛0.55万头、羊7.3万只、家禽1675万只,肉蛋奶总产5.9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35.2%,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规模养殖快速发展。

2010年全县畜禽规模养殖户2104户,规模养殖比重达73.2%,比“十五”末增加了11.2个百分点,生猪、肉禽和奶牛养殖已被列为全省优势发展区域。

(三)畜禽良种全面推广。

XX绿健种猪XX荣获“XX省AAA种猪企业”,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优良生猪、优质黄羽肉鸡、青脚麻鸡、樱桃谷肉鸭、天府麻鸭、皖西白鹅、XX 白鹅、波杂山羊、荷斯坦奶牛等畜禽良种全面推广,猪、牛、羊、禽良种率分别达92%、73%、85%和94%。

(四)标准化程度逐步提高。

先后有25个养猪场被列为国家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

XX温氏小王种鸡场、XX华农喻河原种猪场和XX绿健种猪场、金凤凰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分别通过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X场和省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X小区(场)认证。

(五)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

XX达诺乳业、全椒未来饲料跻身于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温氏、XX华农、管坝牛肉和隆盛禽业进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XX温氏累计投资近2亿元建设一座产能20多万吨的饲料厂、年孵化苗鸡1600万只的小王种鸡场、年产8万头商品仔猪的小王种猪场和中心种猪场,发展合作养殖户500多户。

XX雨润集团独资的全椒福润禽业XX年屠宰3000万只家禽项目已经建成。

全县78个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五统一”的经营模式,密切了养殖户与市场的连接,推进了全县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六)品牌建设显著增强。

创立了“达诺”和“妙客”乳制品、“管坝”牌五香牛肉、“咯咯宝”牌鸡蛋、“华山”牌草鸡、“未来”牌系列饲料等优质品牌,并获得国家著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

申报并获得“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畜产品)”8个。

(七)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十一五”末,全县农民人均牧业收入1235元,比“十五”末增加500元,年均增速达7.9%,农民牧业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由2005年的13.6%提高到2010年的20.25%。

(八)项目建设成效突出。

全县争取了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奶牛补贴和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县级动物检疫监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级动物疫情测报站续建项目、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等畜牧业支持项目,全面贯彻落实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等畜牧业扶持政策,争取各级财政扶持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畜牧业发展。

(九)动物疫病有效防控。

制定并印发了《全椒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成立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领导指挥机构,落实了财政专项资金,健全了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立了集中免疫和平时补免相结合的主要动物疫病免疫制度,重大动物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明显提高,2007年和2008年分别被省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授予“全省动物防疫先进县”称号。

(十)畜牧兽医管理服务能力得到加强。

贯彻落实了《中华人民XX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XX国畜牧法》及兽药、饲料、种畜禽、畜产品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等法律法规,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及时启动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县畜牧兽医局及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乡镇畜牧兽医站等机构,办理了183名大集体兽医人员社会养老保险,为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县仍面临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薄弱。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型规模养殖场(户)存在圈舍条件简陋、设备设施不全等问题,特别是必要的消毒隔离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普遍缺乏。

二是乡镇畜牧兽医站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弱,人员不足、设施缺乏,难以满足现代畜牧业动物防疫和技术推广工作的需求。

二是产业链条较短。

龙头企业少,示X带动力弱,畜牧专业合作社运行不规X,组织化程度较低;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建设滞后,养殖环节市场风险日趋加大。

三是环保压力加大。

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未能与畜禽规模养殖配套发展,多数中、小型养殖场粪便、污水处理措施没有落实,发展与环保的矛盾逐渐加剧。

四是用地矛盾突出。

乡镇在编制“十一五”镇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规模养殖用地未能及时列入规划,致使一部分规模养殖户利用农田搭建畜禽棚舍,不履行用地申请、审查、审批手续的现象比较普遍。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和土地流转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畜禽规模养殖用地将会更加紧缺。

二、“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政府畜牧业升级计划,以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立足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猪和家禽生产,突出发展草食畜禽养殖,重点发展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业。

坚持集群发展、集约经营、产业融合、高效安全的发展方向,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加快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建设,全面提升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水平,建设面向苏沪、辐射皖中的全省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

(二)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末,猪、禽、牛、羊的饲养量基本实现80万头、4000万只、2.2万头和15万只目标,其中出栏分别达到60万头、1.5万头、13万只、3500万只,肉蛋奶总产10万吨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5%以上,农民牧业收入达3000元左右,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0%以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2、产业目标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和畜产品加工能力明显提升。

规模养殖比重超过80%,规模场户数达3500个以上,其中规模养猪场户达800个以上,规模养禽场户达2000个以上。

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规X运行,至少10个合作社达到市级以上示X合作社标准。

畜牧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带动作用更加明显,新增1个国家级、4个省级和5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畜牧业商品化率明显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全面推进,肉禽屠宰加工率达70%以上。

3、技术目标畜牧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畜禽优良品种推广普及率达95%以上,畜牧业“三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设备)推广使用率90%以上。

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率、牲畜免疫标识率、畜禽产地和屠宰检疫率、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三、主要任务(一)重点产业规划按照巩固、提高、完善、发展的工作思路,高标准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

重点建设以十字、武岗、二郎口、六镇、古河、大墅、马厂、西王等乡镇的生猪产业区和以武岗、二郎口、古河、六镇、马厂、大墅等乡镇的家禽产业区,打造全椒县生猪和家禽生产与加工基地。

1、养猪业发展(1)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积极扶持XX华农百子原种猪场建设和喻河原种猪场、XX绿健种猪场创建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重点发展XX温氏大苏、砂石、独山、鲁集、坝X、方岗等6个种猪扩繁场和人工授精站(点)网络体系,稳步推广种猪生产性能场内测定,积极参加省级种猪生产性能中心测定,参加XX省优良种猪A级企业评定,有条件地申报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努力建设具有全椒特色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

(2)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

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生猪标准化养殖,开展县级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认证,积极开展省级和国家级示X场(小区)创建,加快形成区域鲜明的三大生猪养殖基地。

一是以XX温氏为龙头,发展600户标准化养猪户。

二是以石沛联盟、西王夏集、六镇华东等养猪合作社为主体,建设100个户均年出栏1000头商品猪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三是通过基地、小区建设和项目扶持,辐射带动100个户均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

(3)生猪屠宰加工业。

一是加快全椒襄河生猪屠宰场建设,2011年下半年建成投产,力争年屠宰生猪20万头。

二是积极推进XX温氏生猪屠宰项目建设,实现年屠宰、加工生猪30万头的目标。

主要项目支撑:国家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省级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化示X场项目、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等。

2、养禽业发展(1)种禽生产。

推进XX温氏小王种鸡场、XX温氏大罗种鸡场和古河鑫鹏种鸡、石沛营兴种鹅、全椒泰府鸭业等种禽场建设与管理,建设年孵化苗鸡4000万只、雏鹅50万只、苗鸭100万只的家禽良种繁育基地。

(2)肉禽养殖。

以肉鸡养殖为重点,稳步推进肉鸭、肉鹅养殖,建设四大肉禽产业区。

一是建设温氏肉鸡产业区,发展800户肉鸡合作养殖户,年出栏1600万只优质肉鸡。

二是积极扶持、引导六镇金凤凰、二郎口肉鸡、二郎口惠农、古河石溪等家禽养殖合作社的规X发展,带动1000户规模养鸡户,打造年出栏商品肉鸡1500万只的合作肉鸡产业区。

三是以十字、武岗、二郎口、古河等圩区乡镇为核心,建设肉鸭规模养殖区,发展100个户均年出栏5000只的规模养鸭户。

四是以石沛营兴禽业合作社为重点,在十字、襄河、武岗、二郎口、六镇、石沛等镇建设肉鹅养殖区,发展100户以上养鹅户,实现年饲养100万只肉鹅的目标。

(3)蛋鸡草鸡。

一是以六镇镇太平、襄河镇大桥、二郎口镇隆盛等蛋鸡场为核心,扩建3个存栏1万只以上的蛋鸡场,带动全县12家蛋鸡规模养殖户,年产商品鸡蛋1万吨以上。

二是以华山禽业、振霖家禽、万兴草鸡等合作社为重点,在襄河、古河、石沛、六镇、西王等镇建设5个生态草鸡养殖基地,打造“华山”、“奇翔”、“振霖”、“万兴”等优质草鸡品牌,年出栏草鸡50万只,年产土鸡蛋5000吨以上。

(4)家禽屠宰加工业。

以全椒福润禽业XX为龙头,以六镇金凤凰、二郎口肉鸡、古河石溪等养禽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规模养鸡场户为基地,建立健全“公司+合作社+基地”的家禽养殖、屠宰一体化的产业化网络,年屠宰加工家禽2500万只。

主要项目支撑:畜禽良种引进、保护、繁育与推广项目、国家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造以奖代补项目、市级财政畜牧业以奖代补项目等。

3、养牛业发展(1)奶牛产业。

完善XX达诺奶牛场、万牛园奶牛场建设,增加养殖规模;加快妙客牧业奶牛场建设进程,实现年存栏奶牛5000头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