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梅花拳的“真文大武”

合集下载

梅花拳五式拳法

梅花拳五式拳法

梅花拳《五势拳法》一、梅花五势拳法根源梅花五势拳法,又称梅花五行拳,五势桩法。

古佛法王老祖分定天地之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宇宙万物定五行,五行的生克制化,维持天、地、人三才的平衡之时,差遣五方佛祖各管一方,有其根源为证。

五方佛排定五方。

古佛世尊为了渡化众生,在世间开展文武大道,按五行之法,命五方佛祖创下了梅花五势拳法。

五方佛各创一势。

太素佛居西方,创下大势;太乙佛居北方,创下顺势;太始佛居东方,创下拗势;太初佛居南方,创下小势;太极佛居中方,创下败势。

五势即有各势的独立性,自成一套法理;又有生克制化整体理法。

其理法奥妙无穷。

梅花拳无极歌混沌一气内外修,梅花功法至根由;穴穴自然虚无静,仙佛还元始已生。

无极势,又称预备势,起势。

身体自然站立,两足平行与肩同宽。

身要直,含胸拨背收腹,头往上虚领顶劲,下额微收,两眼平视前方。

两腿自然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两手微曲,五指并拢,中指贴于裤缝。

眼观鼻,鼻观口,口合心,凝神敛气,内视于心,立于虚空之地,混沌虚无之境。

无极势,默念无字真经,奉请五方佛祖,从虚无中来,虚空中坐定五行方位,佛光普照,整个宇宙光华布满乾坤,充贯身体大小周天,四肢百骇,使虚无之躯充满佛光,在虚无之境,结出丹田圣胎,无极而太极。

梅花太极歌无极孕育太极生,动静开合两仪形;三才四象八卦转,五行六合七星成。

太极势,由无极生太极,意守丹田,运丹田真元二气,转太极生两仪,天、地、人三才合一,两手走太极,左脚回收提起,左手由下往左上划弧走里面,经过右肩,右胸,向下往左,至左前方,臂与肩同高,正好阴阳变化一太极。

同时,右手从下向左,向上走外面经过左胸,左肩,往上至头顶,臂伸直向上,阴阳变化一太极。

同时,左脚向左迈出成大虚步,成左大势。

二、大势大势歌诀大势气弘性属金,生顺克拗妙绝伦;金隐于内鼻通肺,五行第一存其真。

(一)、大势动作说明:1、梅花拳大架大势大势,又名横势、打虎势、扑势。

浅谈梅花拳文武功法

浅谈梅花拳文武功法

浅谈梅花拳文武功法作者:中国梅花拳网 | 发表日期:2011-12-20 | 点击:[238]梅花拳是我国一支古朴而神秘的拳派,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不但具有博大精深的武功拳法,还有其系统玄妙的文功法理。

为了研究和发展这门古老拳法,在梅花拳发展中心——河北·平乡·道教协会,设立了《梅花拳学术交流处》。

宗旨是对梅花拳文功和武法进行挖掘整理,与世界各地梅花拳师和武术爱好者进行学术交流。

笔者通过近几年来,对冀、鲁、豫梅花拳调访、研习和参悟,特别是梅花拳《文场》法理,历来是不传之秘,向大家谈点体会和看法,共同与道友商榷学习。

一、梅花拳《文武功法》概述梅花拳武功的练习具有完整统一性,把拳、功、招三法合于一体。

练功就是练拳、练招;练拳就是练功、练招;练招就是练拳、练功。

使拳法、招势、功法三者相辅相成互为所用,做到招随力发,功随招势,使三者发挥到最大威力,达到出神入化境地。

据山东《梅花拳谱》记载:“梅花拳法有五势拳、八卦拳、梅花通臂拳、七十二拿,七十二滚手,七十二破法;器械类有八方截手刀、十二合大枪、三十六花枪、三十六战枪、三十六奇枪、马上六合枪、陆姜大枪、六合棍、梅花十三剑等。

”河南省《梅花拳谱》记载:“梅花拳有两趟架、两趟半、三趟架、四路半、气功架、八步连环拳、八卦拳等。

器械类有梅花刀、六趟刀、六路大刀、单刀、流星锤、单锤、梅花剑、齐眉棍、六路梅花棍、七节鞭、九节鞭、手鞭、六路梢子、梅花双刀、双锤、双枪等。

”河北省《梅花拳谱》所载:“梅花拳有五势拳、八卦拳等。

器械类有走线铜锤、梅花大枪、方天戟、春秋大刀、六合梅花刀、南阳叉、月牙棍、月牙大斧、虎尾三节棍、齐眉棍、梅花双戟、虎头双钩等。

”据《梅花拳谱》所载:梅花拳文功方面有“梅花拳文功有《香理妙法》、《道场》、《还粮》、《请架》、《拜皇会》(龙华大会)、《佛家功法》、《道家功法》、《儒家功》等。

”二、梅花拳“五位师父”据《拳规》规定,学习梅花拳第一步是拜师。

梅花拳简介

梅花拳简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简介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优秀拳种之一,梅花桩是梅花拳的一种功法,传说历史非常悠久。

据《平乡县志》记载,梅花拳在明末清初传入当地。

据《梅花拳根源经》和《梅花拳传承谱》描述,梅花拳第一代为收元老祖,是一个虚拟的人物。

第二代为江苏徐州张三省,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

前两代均以开法传道为主,且单一相传,影响面非常狭窄。

自第三代邹宏义开始,才有文理武功的具体记载。

梅花拳自邹宏义始,才正式传播于民间。

从历史记载看,梅花拳最晚诞生于明末清初,真正的创始人是当时江苏铜山人邹宏义。

邹宏义原名邹讵亮,字魁阳,幼时客居江苏铜山北街。

明朝崇祯末年,邹宏义拜武林高人张三省为师学习武艺。

历经数载风霜雪雨,邹宏义将张三省传授的拳法与家传武功相结合,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拳法,精心推敲演练,创出了一整套别具一格的独特拳术——梅花拳。

梅花拳分作桩步五势,宛若梅花怒放;而行步三法,又恰似梅花枝干穿插交错;相传最初多在梅花树下习练,故冠以“梅花拳”之名。

此外,梅花拳还有取梅花在冬天未尽、春天未到之时开放,蕴含先知先觉之意,暗合先备先用之理,达成先发制胜之效。

梅花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强身健体、舒筋壮骨、祛病延年之功效,加之武德高尚,尊大爱小,谦虚忍让,历来深受民众的喜爱,实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绚丽瑰宝。

梅花拳的基本内容包括文理和武功两大部分,讲究文武双场结合,文理指导武功,以武强身,以德育人,练功讲究内外结合,形神合一。

从文理层面看,梅花拳强调“未学艺,先知理”。

梅花拳的文理吸收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理论,融合了周易八卦阴阳五行等精义妙法,讲究修心养性,炼神炼气,要求练功者身心并练,做到文武兼备。

从武功层面看,练习梅花拳要从基本功开始,主要包括拳法、腿法、腰法、步法等内容。

武功锻炼的层次和形式分为架子、成拳、拧拳、器械四部分。

在文理、武功的关系上,梅花拳强调以文养武,以武济文,指导思想和具体套路均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八卦九宫太极无极”的哲学原理,因此梅花拳又被誉为“文化拳”。

什么是梅花拳的“真文大武”

什么是梅花拳的“真文大武”

什么是梅花拳的“真文大武”?燕子杰2006年4月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和路遥教授到冀、鲁、豫各省农村调查梅花拳历史时,很多农民家中供奉着梅花拳祖师的牌位。

有的牌位两旁有这样的对联——横联是“流传万古”;左联是“灵通济世本棋天经地义”;右联是“玄妙教人全凭真文大武”。

当时老人们对我们进行了讲解,现在回忆起来前辈们的话都是很发人深省的,我认为很有必要把这幅对联里的话好好认识一下。

横联的“流传万古”意思明显,梅花拳《根源经》[#1]中说过:“……把老祖留的梅花拳流传万世,普天下都有梅花拳。

”不用说,这是拳民们的共同心愿了。

左联的“灵通济世本棋天经地义”,前辈们说:“灵通,就是梅花拳练出来的本领。

有了本领就要为乡亲们做好事,这是咱爷们儿的本分。

……”这话说得多么朴实!可是现在流行的说法却是,“有了本领就可以……”“升学、提职称、当官、发财……”甚至有的宗教也是“成仙、成佛、进天堂……”,总之都是为了个人!而且,认为这才是“天经地义”的。

我们的社会从解放初起就提倡为公、为人民,可是现在仍有人认为这是“迂腐”的,似乎只有为自己才是时髦的。

梅花拳流传了千百年,一直是这样教育它的拳民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和路遥教授调查时就看到,梅花拳五代宗师邹克诚的碑文上刻着:“……受其教者十数省,被其德者亿万家。

”像这样赞扬梅花拳前辈宗师的碑文还有很多,就是近代我遇到的许多梅花拳前辈,包括韩其昌老师在内也都是急公好义、德高望重之人。

右联的“玄妙教人全凭真文大武”,什么是“玄妙”呢?“玄妙”就是无法理解,不可思义,就是现代科学不能解释的事物。

不要一听见“玄妙”就认为是迷信!其实,我们的宇宙、自然界就是“玄妙”的。

只是,人类在努力探索,不断地认识它。

什么时候能够完全认识它呢?谁也不敢说,也许人类永远不能完全认识它!同样,大自然创造的一切也是“玄妙”的!例如人就是自然生成的,到现在人体的许多奥秘,任何科学家都还解释不了。

人类的大脑是当前自然界最高级、最神秘的物质,它的生长规律、活动能力,迄今为止人们仍然是一知半解。

梅花拳文理(四)

梅花拳文理(四)

梅花拳⽂理(四)
此论是指导练法、⽤法最主要的理论
是练形、练⽓、练神的主要⽅法
浑元是指练功达到的境界
原⽂:
浑元⼀⽓吾道成,道成莫外吾真形,真形内藏真精神,真精内藏⽓擎停。

欲将形形求真形,须将真形合形形,真形合来有真诀,合到真形彻底灵。

(形形者⼀势⼀法也,形⽓合⼀也。

真形即精⽓神合⼀之象。


评注:
浑元⼀⽓是武功的最⾼境界,所谓“道成”即练成⽂武⼤道,练成之后即得“真形”。

“真形”内有“真精神”,⽽“真精神”的核⼼是“⽓擎停”,这是⼀种武功达⾼层次时内⽓的⾃然聚散和运⾏。

只有在武功达神化阶段后,所表现出的内外合⼀、精⽓神⼀体的现象才是武功的“真形”。

武功锻炼的⽬的也就是追求“真形”。

本⽂把武术运动中的⼀势⼀法都称为“形形”,⽽“形形”者武术运动之表象也,通过⼀势⼀法的拳势和动作,去追求武功的“真形”要靠“真诀”。

“真诀”者即治⼼之理论也,当得到“真形”之后才能“彻底灵”。

“彻底灵”即武术运动中之⽆拘⽆束、⽆阻⽆碍、⾃然流畅之表象,是武功已达神化阶段,⾃⾝已获得彻底解放之形态。

佛家认为⼈的⾁⾝不过是四⼤(地、⽔、⽕、风)因缘假合之物,⼈的⼼是“天尘缘影”之⼼,皆属虚⼥?此处相当于本⽂所说的“形形”,“形形”也是虚幻暂存之物。

佛家认为惟有“真如⾃性”,“圆觉妙⼼”才是本体“实相”。

本⽂中的“真形”亦是武功的“本来⾯⽬”,它才是真实的存在。

佛家修禅是以念⽌念、以⼼治⼼的,⽽武功锻炼是在“真诀”指导下的以武治⼼,真乃殊途同归也。

选⾃《梅拳秘谱》,燕⼦杰评注。

梅花拳文化遗产作文素材摘抄

梅花拳文化遗产作文素材摘抄

梅花拳文化遗产作文素材摘抄梅花拳,听说过吗?
听说梅花拳吗?这可不是一般的武术,它起源于宋代,传说还
是关公发明的呢!那时候,关公为了保护老百姓,就结合战场上的
经验,创了这套拳法。

想想看,这梅花拳得多厉害啊!
这拳法,看着就帅!
你知道吗,梅花拳的动作真的超酷!它就像跳舞一样,但每个
动作都有它的意义。

而且,梅花拳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以柔克刚”。

就是说,你看起来好像很弱,但其实可以轻松地挡住对手的攻击,
真的超神奇!
现在还有人在学这个呢!
虽然现在学梅花拳的人不多了,但还是有一些热爱武术的人在
坚持。

他们不仅学梅花拳的招式,还研究它背后的文化。

这些人真
的很了不起,他们让梅花拳这个古老的武术流派得以传承。

梅花拳,不止是武术那么简单。

梅花拳不仅仅是武术,它还能帮助我们锻炼身体,提高自我保
护能力。

更重要的是,梅花拳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比如“以德为先、以武为辅”。

这样的理念,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真的很有帮助。

梅花拳,也走向世界啦!
你知道吗,梅花拳现在也开始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了。

有些梅花
拳高手还会去其他国家表演,跟其他武术流派交流。

这样一来,更
多的人就能了解到梅花拳和中国文化的魅力了。

梅花拳_文场与武场_考辨

梅花拳_文场与武场_考辨

体育文化导刊!""#$%&’梅花拳“文场与武场”考辨陈恳摘要:通过民族史学、体育史学、体育理论等学科原理,结合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等,对梅花拳“文场与武场”的体育文化内容、体育文化特征及两者辩证关系进行系统研究。

结果显示:梅花拳由文场与武场组成,文场敬祖师,研究拳理,有文化典藉世代相传。

它集佛、道、儒三家学说和周易之理为一体,修心养性,炼神炼气,称为文功。

武场主要进行武功锻炼,传授拳理等。

以“练形以合外,练气以实内,由外及内,再由内而达外,内外一体。

精气神合一,自成金刚不坏之体”为练武目的,最后上升到文功。

文场是该拳派的领导核心,文场领导武场,文场是武场的高级阶段。

关键词:梅花拳;文场;武场;体育文化;考辨一、梅花拳的组成梅花拳由文场和武场组成。

梅花拳经:“小张山立文武大法流通”。

从梅花拳百代祖师的第二代张三省(又名张山———笔者注)开始就已有了文场武场!。

在梅花拳内部所供奉的祖师牌位两侧的对联是:“振三纲须赖真武;整五常全凭大文”,横联是:“允文允武”这里的“文”和“武”是指文场、武场而言,梅花拳又称“文武大法”。

河北平乡县马庄桥梅花拳第三代祖师邹宏义,第四代祖师文聚、邹文瑞故居对联:“文理孰如马庄楼,武技唯有邹家高”。

这里明确提到了梅花拳的文理和武技。

梅拳秘谱:“梅花拳第四代祖师蔡光瑞来河北开道,以道开路,以武诱人,又以文治武。

”这里也提到了文场武场,而且还指明了文场的领导地位。

在梅花拳第八代祖师张从富的根源经上写着:“开武法在世上传留弟子,立文教度元人根招回还。

论文理通上天消灾去苦,要论武本来是武教天元”。

他将梅花拳拳法由大架改为小架,认为是“武教”的开端。

由此可见,梅花拳自公开流传以来就是立的“文武大法”,有文有武,而且是以文治武的。

文场敬祖师,研究拳理,有文化典藉世代相传。

它集佛、道、儒三家学说和周易之理为一体,修心养性,炼神炼气,称为文功。

文场老师领导整个拳派活动,负责教门内弟子遵守门规、武德。

梅花拳大师韩百广论动静之中的梅花拳

梅花拳大师韩百广论动静之中的梅花拳

梅花拳大师韩百广论动静之中的梅花拳文静武动、阴阳相生、浑浑沌沌、生化出个大到无外,小到无内的玄妙境界,引出世代高人寻根究源,探索的奥秘世界。

佛先世而觉、梅先春而开。

梅花拳中的梅花二字则是公开之秘,静能内生妙境,动能外达无极,一动一静,构成了梅花拳完整的文武功法体系,其中之奥妙,是历代阴阳学、兵学及儒释道三教的探究之源,亦是近代中国义和团研究会所研究发现的新课题。

梅花拳中的拳术,虽为小道,也是通往大道的难得之术。

武林界有句名言: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则我先动。

这句话说起容易,实用极难,如不得功法要诀则领悟不到“彼欲动则我先动”的妙用,更升越不到“随感而发”和更高的击煞境界。

梅花与桩梅花是五行的变称,桩是梅花拳中一种练功工具,桩功、桩法,具传开天辟地已有之,起源何时,说法不一。

据有文字记载,商汤时期大将造父原是驾驭车夫,得到桩法之后,助商汤王平定天下,时人称车无敌。

桩法兴起于商周,盛行于汉、唐、宋。

南宋末年宋皇赵显被俘,文臣武将有的随主北去,有的隐居民间,桩法也随之秘密在民间生根发芽。

明末清初,邹祖把文武功法、桩阵、阵法、桩位、桩法及拳术、兵械系统整理。

命其名曰梅花拳并传著于世,为了公开传播梅花拳、邹祖立教设规,使之多角度、多方面得到迅速发展。

父子不能成师徒,师徒却能成父子,就是其中之一项,不管自身功夫高低、富贵贫贱必须把子女送到同辈人门下为徒,这就是所谓父子拳的真实涵义。

并不是像一些人所说的父传子、子传孙之谬传。

正因有此正确的教育理念,就避免不成器的子孙和无子女者断代失传之弊。

能在众多弟子之中觉察人才,使师徒关系建立在如同父子关系的基础上,代代传承才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相传,至今不衰。

梅花拳中的文武功法是历代明君都视为的安邦定国之本。

不像有些文章中说梅花拳是低层民众中流传的小把戏。

梅花拳如没有真正让男女老幼都受到身心的愉悦和脾益之处,就很难在冀中平原发展近百万梅花拳弟子。

行家云:听其人论技理之深浅,便知其人授艺之高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子杰2006年4月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和路遥教授到冀、鲁、豫各省农村调查梅花拳历史时,很多农民家中供奉着梅花拳祖师的牌位。

有的牌位两旁有这样的对联——横联是“流传万古”;左联是“灵通济世本棋天经地义”;右联是“玄妙教人全凭真文大武”。

当时老人们对我们进行了讲解,现在回忆起来前辈们的话都是很发人深省的,我认为很有必要把这幅对联里的话好好认识一下。

横联的“流传万古”意思明显,梅花拳《根源经》[#1]中说过:“……把老祖留的梅花拳流传万世,普天下都有梅花拳。

”不用说,这是拳民们的共同心愿了。

左联的“灵通济世本棋天经地义”,前辈们说:“灵通,就是梅花拳练出来的本领。

有了本领就要为乡亲们做好事,这是咱爷们儿的本分。

……”这话说得多么朴实!可是现在流行的说法却是,“有了本领就可以……”“升学、提职称、当官、发财……”甚至有的宗教也是“成仙、成佛、进天堂……”,总之都是为了个人!而且,认为这才是“天经地义”的。

我们的社会从解放初起就提倡为公、为人民,可是现在仍有人认为这是“迂腐”的,似乎只有为自己才是时髦的。

梅花拳流传了千百年,一直是这样教育它的拳民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和路遥教授调查时就看到,梅花拳五代宗师邹克诚的碑文上刻着:“……受其教者十数省,被其德者亿万家。

”像这样赞扬梅花拳前辈宗师的碑文还有很多,就是近代我遇到的许多梅花拳前辈,包括韩其昌老师在内也都是急公好义、德高望重之人。

右联的“玄妙教人全凭真文大武”,什么是“玄妙”呢?“玄妙”就是无法理解,不可思义,就是现代科学不能解释的事物。

不要一听见“玄妙”就认为是迷信!其实,我们的宇宙、自然界就是“玄妙”的。

只是,人类在努力探索,不断地认识它。

什么时候能够完全认识它呢?谁也不敢说,也许人类永远不能完全认识它!同样,大自然创造的一切也是“玄妙”的!例如人就是自然生成的,到现在人体的许多奥秘,任何科学家都还解释不了。

人类的大脑是当前自然界最高级、最神秘的物质,它的生长规律、活动能力,迄今为止人们仍然是一知半解。

难道这不“玄妙”吗?梅花拳是训练大脑、开发大脑智慧的科学,如果想使它真正起到作用,就必须要用符合自然规律的锻炼方法。

怎样才能符合自然规律呢?《易·系词》[#2]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周易》就是“法天象地”向大自然学习而成的!所以,《周易》就是一门“玄妙”的学问。

它所揭示和研究的,是阴阳变化之奥秘,天地造化的玄机。

对《周易》,绝不能象物理学、数学那样能用实验证明,或用逻辑推理演算出来,而只能靠人灵感或直觉思维去领悟。

我在《中国梅花桩文武大法》[#3]中说过,梅花拳是我们祖先从长期与兽搏斗、与人搏斗的体验中,不断积累、总结、提炼出来的。

其中包括了通过锻炼使人体健康和长寿的方法,与兽、与人搏斗制胜的方法等,这就是拳法、拳理的形成!我们的祖先与人、与兽的战斗中,逐渐形成了“武文化”。

所以我说人类的“文”是从“武”中产生的!只是到了后来,“文”才又来指导和影响着“武”。

在梅花拳的练功方法和技击手段中,主要还是顺应或利用人体的自然规律,而不是仅凭主观意愿强求而为的。

因此,梅花拳也是一门“玄妙”的学问(指拳理)或手段(指练功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实例来看看,梅花拳确实处处充满了“玄妙”!梅花拳不是只练人的身体,它还要练气、练神。

而且认为“神”才真正主宰着人体的健康、活动或技击,甚至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也离不开“神”!所谓“神”,本来就是人体最“玄妙”的现象。

说通俗些,“神”就是大脑的功能,人体生命的活力。

最近美国神经医学和翁正茂先生(台湾梅花拳传人),称其为“神经电能”。

“气”是中国人所发现的,人类活体中所存在的一种能量(以后称“内气”)。

这种能量,可以通过梅花拳锻炼增强它。

“内气”增强后,可以通过许多客观试验或观察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证实它的存在。

但“内气”本身却始终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有些人对“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不承认它的存在,认为是迷信。

其不知在西方科学中,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物质还真不少呢!例如地球的“引力场”、“电磁场”、宇宙空间的“黑洞”等,也都是“看不到摸不着”的。

它们只能通过物理实验,才能发现它存在。

这不是和“内气”有着一样的特性吗?为什么的西方人发现的“引力场”、“电磁场”、“黑洞”等就是客观物质,而中国人发现的“内气”就不是客观物质呢?这是典型的文化歧视!原来有些西方学者不承认“内气”,我就是这样批驳他们的。

现在好了,有相当一批西方人跟我学了梅花拳后,自己也练出了“丹田之气”。

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这些西方人(其中也有学者和医生)不但承认了梅花拳“练气“的理论,而且他们也掌握了检验“内气”团聚和增长的方法。

“内气”和“引力场”、“电磁场”、“黑洞”一样,都是“玄妙”的物质,人类可能永远也不能了解它们的结构和生成原因!但它们却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不同之处只在于,“引力场”、“电磁场”、“黑洞”等是宇宙自然形成的,而“内气”是人体自然形成的。

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只能是逐步逼近的,不可能,恐怕永远也不可能完全认识它。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带两位西方学者到河北广宗县访问时,梅花拳前辈王梦庚就说过:“科学与迷信是一对孪生兄弟”老人家对梅花拳的“玄妙”讲的多么透彻!梅花拳架子也是“玄妙”之法,架子的结构与别的拳套不同,它各种姿势之间是有层次的,宝塔式的结构。

桩步五势是架子中诸般姿势之母,如果五势练好了,其他姿势都好学了。

在五势(大、顺、拗、小、败)中又以大势最为重要,如果大势站好了,其他姿势也都好学了。

大势是梅花拳的代表姿势,其他拳派都没有。

它最为奇特的是,不论你武功多好,凡是没有练过大势的人,都站不好这个姿势。

梅花拳架子的这些特点,都是“玄妙”的。

这说明了“架子”的练法不是人为编造的,肯定是先辈们领悟并利用了人体的某些自然规律!梅花拳的理论,更是“玄妙”之法。

例如《梅拳秘谱》“聚气论”所说的“势峥嵘气泓浓,团团聚聚在中宫,隐而不发节节灵。

”就是练习梅花拳架子的要诀。

现在许多初练梅花拳架子的同学,通过“捏架子”不断矫正桩步姿势,真正做到标准的“四平大架子”后,确实看出练功者姿势挺拔,有棱有角、精神饱满来。

大家再在一起锻炼时,就能真正体会到那种“势峥嵘气泓浓”的态势了!桩步五势正确了,在此基础上再练习“动静互根”的架子,内气自然就能“团团聚聚在中宫”了。

但还要注意,架子中的行步动作和五势变化,都必须要在“隐而不发节节灵”的状态下活动。

也就是说要屏弃一切杂念(显意识活动),在“无思无为”的状态下练架子。

根据大脑思维活动的规律,当大脑皮层的显意识活动熄灭时,大脑深层的潜意识就要活跃。

记忆都是储存在大脑深层的,如果平时通晓拳理、熟读兵书。

此时大脑深层有关练武的记忆积淀,就被释放出来指导并影响着我们的练功。

这就是“温养之法”,在“文武一体”的锻炼中起了作用!千百年来老百姓称颂关云长是武圣人,不仅因为他义气深重,“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脍炙人口;同时也敬佩他武艺高强,行军打仗仍不忘夜读兵书。

关云长已经把兵法与武艺融为一体了,堪称是一个文武合一的典范。

所以很多人说他是梅花拳的人,把关云长的画像供奉在祖师的位置上。

综上所述,“动静互根温养有法”就是千百年来梅花拳前辈们,体验并领悟了人体自然规律后,而总结提炼出来的练功理论。

我们照此锻炼,肯定“自有结胎还原之妙”的结果。

至于为什么能够如此,这就是大自然的奥妙了,任何人都是无法解释的!梅花拳教人的所谓“玄妙”之法,并不是什么人刻意编造的。

它是在领悟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自然规律的模仿和利用!它之所谓“玄妙”、不可理解,因为大自然本身就是“玄妙”的,不可理解的!什么是真文大武呢?古人认为,能集佛道儒三家文理的精义、采《周易》变化之神奇、夺《孙子兵法》之智谋者可谓真文。

如古之名将,能纵横驰骋于千军万马中左冲右突、往返奔杀如入无人之境者方为大武。

这是过去的说法,对现代人来说:真文,就是能熟读佛道儒三家学说中最精髓的篇章,了解他们的哲学观点和思维方法。

神奇变化是《周易》的核心和灵魂,深谋睿智是《孙子兵法》的特点。

还有历代有着先进思想的的哲学论述、文学名著、诗词歌赋等,如苏轼的《赤壁赋》、《周子通书》的“圣人之心……”诸葛亮的《出师表》、岳飞的《满江红》、李白杜甫的某些诗篇,……等。

这些脍炙人口的篇章,都是文理的内容。

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反复颂读之后对陶冶情操、鼓舞斗志、修养道德和净化心性都有好处。

梅花拳练武之时,人处在“无思无为”的状态中,此时大脑深层的“潜意识”活跃。

平日读书形成的记忆积淀,此时浮现出来与练功体验相碰撞,这就是激发灵感思维的契机或因子。

如果不学文理,仅练梅花拳武功,脑中空空,是不可能开发大脑智慧和灵性的。

为什么文武一体就能开发大脑智慧和灵性呢?这可是人体的自然奥秘了,这种奥秘被梅花拳前辈们领悟并利用,就成了梅花拳“玄妙”的练功方法!去年秋天我们到徐州沛县访问梅花拳前辈杨明光时,老人介绍说:“徐州沛县是全国有名的武术之乡,早在西汉王朝建立之前,这里练武的人就非常众多。

在楚汉相争时,不但刘邦本人是沛县人,他的将军和士兵中也有许多沛县人。

那时候练武还不分什么拳派,练的都是健身和杀敌的本领。

大约到了元朝以后,练武者才又分成梅花拳、洪拳……等。

……”[#4]正如《梅拳秘谱》[#3]“梅拳概论”开头所说:“迄今尤能保持原有状态者,仅梅拳耳。

”梅花拳历史久远,但仍保持了古代大将的许多练武、技击的方法。

梅花桩武功在初级阶段时,虽然有“架子”、“成拳”及一般器械(枪、刀、剑、棍)的定手定步练法。

但拳法进入高级阶段时,除维持“架子”的基本功练习外,无论是拳法或是器械,不论是单练或是对练、群练。

都已经无拘无束的,手无定形,脚无定步,见空按豆,随势而布。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武功锻炼已经达到了“无”的境界,也是韩其昌老师常说的:“拳无拳,艺无艺,无拳无艺是真艺”的要求。

“无”是武功的最高境界,也和“浑元一气”同样的意思。

其实,不仅是梅花拳,各家各派的拳术,上升到最高层次时都能达到“无”的境界。

如形意拳就有这样的口诀(韩其昌老师传)——“手似浮云步风随,随风入进,随风入化,封打,封打。

打就是封,封就是打。

”再如形意名家,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有诗说——“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万法得来皆无用,形体应当似水流。

”梅花拳前辈早就说过:“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宰至实”。

拳术“无”的境界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也不是乱七八糟。

这时候练功者是处于“凝神忘形”的“无思无为”状态[#5],感到心胸开阔、自由自在,武功锻炼已经成了轻松愉快的享受。

正如本文前段所说,此时大脑皮层的显意识熄灭,大脑深层的潜意识活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