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梅花拳文武功法
梅花拳五式拳法

梅花拳《五势拳法》一、梅花五势拳法根源梅花五势拳法,又称梅花五行拳,五势桩法。
古佛法王老祖分定天地之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宇宙万物定五行,五行的生克制化,维持天、地、人三才的平衡之时,差遣五方佛祖各管一方,有其根源为证。
五方佛排定五方。
古佛世尊为了渡化众生,在世间开展文武大道,按五行之法,命五方佛祖创下了梅花五势拳法。
五方佛各创一势。
太素佛居西方,创下大势;太乙佛居北方,创下顺势;太始佛居东方,创下拗势;太初佛居南方,创下小势;太极佛居中方,创下败势。
五势即有各势的独立性,自成一套法理;又有生克制化整体理法。
其理法奥妙无穷。
梅花拳无极歌混沌一气内外修,梅花功法至根由;穴穴自然虚无静,仙佛还元始已生。
无极势,又称预备势,起势。
身体自然站立,两足平行与肩同宽。
身要直,含胸拨背收腹,头往上虚领顶劲,下额微收,两眼平视前方。
两腿自然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两手微曲,五指并拢,中指贴于裤缝。
眼观鼻,鼻观口,口合心,凝神敛气,内视于心,立于虚空之地,混沌虚无之境。
无极势,默念无字真经,奉请五方佛祖,从虚无中来,虚空中坐定五行方位,佛光普照,整个宇宙光华布满乾坤,充贯身体大小周天,四肢百骇,使虚无之躯充满佛光,在虚无之境,结出丹田圣胎,无极而太极。
梅花太极歌无极孕育太极生,动静开合两仪形;三才四象八卦转,五行六合七星成。
太极势,由无极生太极,意守丹田,运丹田真元二气,转太极生两仪,天、地、人三才合一,两手走太极,左脚回收提起,左手由下往左上划弧走里面,经过右肩,右胸,向下往左,至左前方,臂与肩同高,正好阴阳变化一太极。
同时,右手从下向左,向上走外面经过左胸,左肩,往上至头顶,臂伸直向上,阴阳变化一太极。
同时,左脚向左迈出成大虚步,成左大势。
二、大势大势歌诀大势气弘性属金,生顺克拗妙绝伦;金隐于内鼻通肺,五行第一存其真。
(一)、大势动作说明:1、梅花拳大架大势大势,又名横势、打虎势、扑势。
浅谈梅花拳文武功法

浅谈梅花拳文武功法作者:中国梅花拳网 | 发表日期:2011-12-20 | 点击:[238]梅花拳是我国一支古朴而神秘的拳派,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不但具有博大精深的武功拳法,还有其系统玄妙的文功法理。
为了研究和发展这门古老拳法,在梅花拳发展中心——河北·平乡·道教协会,设立了《梅花拳学术交流处》。
宗旨是对梅花拳文功和武法进行挖掘整理,与世界各地梅花拳师和武术爱好者进行学术交流。
笔者通过近几年来,对冀、鲁、豫梅花拳调访、研习和参悟,特别是梅花拳《文场》法理,历来是不传之秘,向大家谈点体会和看法,共同与道友商榷学习。
一、梅花拳《文武功法》概述梅花拳武功的练习具有完整统一性,把拳、功、招三法合于一体。
练功就是练拳、练招;练拳就是练功、练招;练招就是练拳、练功。
使拳法、招势、功法三者相辅相成互为所用,做到招随力发,功随招势,使三者发挥到最大威力,达到出神入化境地。
据山东《梅花拳谱》记载:“梅花拳法有五势拳、八卦拳、梅花通臂拳、七十二拿,七十二滚手,七十二破法;器械类有八方截手刀、十二合大枪、三十六花枪、三十六战枪、三十六奇枪、马上六合枪、陆姜大枪、六合棍、梅花十三剑等。
”河南省《梅花拳谱》记载:“梅花拳有两趟架、两趟半、三趟架、四路半、气功架、八步连环拳、八卦拳等。
器械类有梅花刀、六趟刀、六路大刀、单刀、流星锤、单锤、梅花剑、齐眉棍、六路梅花棍、七节鞭、九节鞭、手鞭、六路梢子、梅花双刀、双锤、双枪等。
”河北省《梅花拳谱》所载:“梅花拳有五势拳、八卦拳等。
器械类有走线铜锤、梅花大枪、方天戟、春秋大刀、六合梅花刀、南阳叉、月牙棍、月牙大斧、虎尾三节棍、齐眉棍、梅花双戟、虎头双钩等。
”据《梅花拳谱》所载:梅花拳文功方面有“梅花拳文功有《香理妙法》、《道场》、《还粮》、《请架》、《拜皇会》(龙华大会)、《佛家功法》、《道家功法》、《儒家功》等。
”二、梅花拳“五位师父”据《拳规》规定,学习梅花拳第一步是拜师。
梅花拳文理(四)

梅花拳⽂理(四)
此论是指导练法、⽤法最主要的理论
是练形、练⽓、练神的主要⽅法
浑元是指练功达到的境界
原⽂:
浑元⼀⽓吾道成,道成莫外吾真形,真形内藏真精神,真精内藏⽓擎停。
欲将形形求真形,须将真形合形形,真形合来有真诀,合到真形彻底灵。
(形形者⼀势⼀法也,形⽓合⼀也。
真形即精⽓神合⼀之象。
)
评注:
浑元⼀⽓是武功的最⾼境界,所谓“道成”即练成⽂武⼤道,练成之后即得“真形”。
“真形”内有“真精神”,⽽“真精神”的核⼼是“⽓擎停”,这是⼀种武功达⾼层次时内⽓的⾃然聚散和运⾏。
只有在武功达神化阶段后,所表现出的内外合⼀、精⽓神⼀体的现象才是武功的“真形”。
武功锻炼的⽬的也就是追求“真形”。
本⽂把武术运动中的⼀势⼀法都称为“形形”,⽽“形形”者武术运动之表象也,通过⼀势⼀法的拳势和动作,去追求武功的“真形”要靠“真诀”。
“真诀”者即治⼼之理论也,当得到“真形”之后才能“彻底灵”。
“彻底灵”即武术运动中之⽆拘⽆束、⽆阻⽆碍、⾃然流畅之表象,是武功已达神化阶段,⾃⾝已获得彻底解放之形态。
佛家认为⼈的⾁⾝不过是四⼤(地、⽔、⽕、风)因缘假合之物,⼈的⼼是“天尘缘影”之⼼,皆属虚⼥?此处相当于本⽂所说的“形形”,“形形”也是虚幻暂存之物。
佛家认为惟有“真如⾃性”,“圆觉妙⼼”才是本体“实相”。
本⽂中的“真形”亦是武功的“本来⾯⽬”,它才是真实的存在。
佛家修禅是以念⽌念、以⼼治⼼的,⽽武功锻炼是在“真诀”指导下的以武治⼼,真乃殊途同归也。
选⾃《梅拳秘谱》,燕⼦杰评注。
梅花拳文道

梅花拳文道作者:中国梅花拳网 | 发表日期:2011-12-20 | 点击:[315]梅花拳派内虽含文道、武道、医道三部分,但特别强调“以武济文,文治武功”,以达“文武合一”。
梅花拳把文理看作是这个武学门派的灵魂,这正是它与其它武术门派截然不同之处。
一个武学门派,何以将文理看得如此之重?文武大道的实质梅花拳是中国古老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传承三千年而不断,就是以文化传薪火的缘故。
梅花拳弟子有一句最经典的话就是“拳打脚踢是小技,文理大道通天地”。
这文理大道,指的是其文场代代所相传的“文武大道”。
而这“文武大道”,实质是“文王之道”与“武王之道”的合称,是治国安邦所需秉持的根本。
周易的诞生文王拘而演《周易》,是人所皆知的故事。
文王之所被商纣王所拘,主要是因为作为西伯侯的他,在诸侯国中以仁慈著称,名望甚高,使纣王渐感威胁,被加之罪而囚于羑里城(今河南汤阴县北)。
但在这个地方,他何以能推演出至今仍被奉为圭臬的《周易》来呢?商易以“坤”为首中国古代有三《易》之说,郑玄《易赞》及《易论》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
”《礼记·礼运篇》记孔子之言:“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
”郑玄注:“得《坤乾》,得殷阴阳之书也。
其书存者有《归藏》。
”熊氏安生曰:“殷《易》以坤为首,故曰《坤乾》。
”(孙希旦《礼记集释》第586页,中华书局版)不难看出,殷“易”重“坤”,实际上是重视土地,在科学还相当不发达的青铜器时期,人们赖以生存的还主要是土地上的收获。
殷商朝代重视土地与耕作,但也导致但其在政治上的功利思想,加上商朝“重神”、“崇鬼”,以及推行王权专制,故不遵守自然的法则,轻视民众的利益与生计,到了纣王时代,已到极至,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将商朝引入灭亡。
文王之道——道与德我们现在知道,周易重“乾”,以“乾”为首卦,一改的殷商之易学中以“进坤”为首卦的先例。
这是因为文王审殷之过,提出“天命”及“德治”的思想。
邢台梅花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价值研究

邢台梅花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价值研究一、邢台梅花拳的特征1.历史积淀邢台梅花拳起源于河北邢台,历史悠久。
相传,明代武术大师田祖延在邢台创立了梅花拳,并在清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
梅花拳以婉转、灵活见长,在传承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2.技法特色梅花拳的拳法柔中带刚,以劈、拦、打、击等为主要技法,注重身法、步法和拳法的配合,动作婉转流畅,有如梅花盛开般的柔美和娴静,同时又不失刚健有力。
这些独特的技法特色使得梅花拳在中国武术中独树一帜,备受瞩目。
3.文化内涵梅花拳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招式和套路无不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民族精神的赞颂。
《梅花拳经》中记载着众多梅花拳的拳理和武学思想,其中蕴含着对传统中国文化的深刻领悟和推崇。
4.地域特色邢台作为梅花拳的发源地,其地域特色与梅花拳拳法有着天然的契合。
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对梅花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使得梅花拳承载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
1.文化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邢台梅花拳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
通过对梅花拳的传承和弘扬,可以使得这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体验到中国武术的魅力。
2.社会教育梅花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武术文化内涵,对社会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梅花拳的练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强健身体,更可以培养出坚韧不拔、刚柔相济的品质,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邢台梅花拳作为中国武术的瑰宝,具有重要的文化交流价值。
通过梅花拳的传播和交流,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4.旅游推广邢台作为梅花拳的发源地,可以通过梅花拳的旅游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梅花拳的魅力不仅体现在技艺上,更是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对当地的旅游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邢台梅花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价值。
通过对其特征与价值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文化,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体验到中国武术的魅力,同时也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梅花拳内功秘要

梅花拳内功秘要梅花拳出自禅门,在清初时由洛阳白马寺了静禅师所传,到现在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武功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技击”,就是名闻天下的“梅花拳”,又叫“五形梅花拳”。
是在梅花形木桩上教练技击武术,模仿动物的特异形态练成猫蹿、狗闪、兔滚、鹰翻的轻身绝技,因此,南北驰名。
早在清乾隆年间已流传民间,至今犹存(技击招式以后另作介绍,本文仅介绍内功练法)。
第二:“炼气”,就是现在的气功(以前没有气功这个名称)。
以锻炼呼吸,调整阴阳达到摄生养性,防老防衰,益寿长生的目的。
并有秘功“九转还阳”、“内气循经”、“外气活络”的站桩的静功,配合心身活动的动功,动静结合融为整体成“内在八段功”。
可以防病治病,有病的治病,无病的强身,功效很为显著。
第三:“疗疾”,专治各种慢性病患,顽症宿疾,儿童各病。
用气功点穴,推拿踩法等达到引气入灶,有自养和疗人的功效。
本文介绍的梅花拳武功是以梅花桩炼气的站功与内在八段功,同时锻炼,一气呵成,采取静动结合,内外合一的功法,在气功流派中别树一帜。
既没有深遗奥妙的理论,也没有难记难练的功法。
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老少妇孺,均可学练。
唯一的秘诀,就是要有信心,决心,耐心,恒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锻炼三周,即可初见功效,使神智清明,精神焕发,食欲大增,身体舒适,坚持锻炼一百天后,可以大见功效,使气血贯通,循环流畅,经络运行,通顺无阻,身体康健,元气充沛。
第一节梅花桩静功站桩功法一、姿式采取七种动物的特异姿态。
即虎、鹿、猿、狼、熊、鹤、鸡,站桩主要采用虎式,又名虎桩(见图1)。
融合了释门的吐纳导引及道家的周天运行方法。
锻炼前必须神凝气和,胸背端直,两目垂帘、舌舔上、全身放松、形松意紧,深呼浅吸,呼吸必须听其自然。
初作前先搓手心,使劳宫穴血热气升、然后十指交叉如洗手状,使手指根部四缝穴、手指尖端十宣穴,均得到活动舒展。
而后左右两臂徐徐向上平伸、两肘外撑、有如怀中抱树,两手十指张开如虎爪扑人,两虎口(合谷穴)相对、手腕松弛下垂、两脚平行分开站稳、手脚与肩同宽。
梅了欲说拳

梅了欲说拳梅拳功法修证的一点认知梅了欲说拳(一)梅拳功法像一座金字塔,大致可分三层。
一层功法修炼可分三步。
一步架子功,又叫盘架子。
二步打成拳,三步打拧拳。
其架子功法修炼的内容是三法五势。
三法指步法(摆、扎、撤)。
五势指功法(大、顺、拗、小、败),证的是五种劲。
又喻五种动物之气势(虎、龙、蛇、猴、马)。
五势又对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又喻五种劲,金(浑圆),水曲(灵便),木直(顺入),火尖(升腾),土方(掩埋)之劲。
五势和步法又分基本式法和变化活步,熟悉后为了锻炼四肢灵活性和反应,开始练习一些手套和擒拿术,以及一些成拳套路和基本倒地方法,此一层功法告一段落。
再练习就是二层功法的基本步法了,其最基本的是三点(小八方),五点(中八方),跑四门走八方,用八方步找手打成拳。
一层功法练成后,摔摔打打无所畏惧,抓抓拿拿随心所欲,此一层果报也。
先贤们称之为修罗汉体。
想打拧拳,就要有方法,即另一种修炼,即二层功法,二层主要练习进身拍打、退出躲闪及增强功力。
俗话说,打拳要进得去、退得出、闪得开、躲得过。
要想达此目的,必须有方法。
这些须从二层功法中去求证。
二层功法修炼分三大段六小段,刚练时必须按顺序不能颠倒。
且要有牢固的一层功法基础。
其入手基本功法是转圜手。
练习时一是将两臂膀练的非常灵活,二是练习上盘与中、下盘的协调性,三是发力造势时的借力方法。
又分定、活练习,各有法决。
其内容是转圜练习、横开力练习、后劈练习、左右劈法练习、抽压扑打练习、弹抖练习、披揭掌练习、连披掌练习、劈挂掌练习、昆捶练习、扫阴法练习、膝打、撩阴腿、雀步颠跳、开弓势法练习。
在练转圜手之前,先要练习易筋骨之术,内息升降发力之术。
综上所述,此为第一段:易筋骨调养内息,转圜手暗藏杀机。
第二大段是进一步对五势功力实战的修证,通过修证找出虎、龙、蛇、猴、马,大、顺、拗、小、败五形五势的五种劲道,掌握什么时候发力而这种力又是一种透力,进一步掌握采花之力。
梅花拳_文场与武场_考辨

体育文化导刊!""#$%&’梅花拳“文场与武场”考辨陈恳摘要:通过民族史学、体育史学、体育理论等学科原理,结合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等,对梅花拳“文场与武场”的体育文化内容、体育文化特征及两者辩证关系进行系统研究。
结果显示:梅花拳由文场与武场组成,文场敬祖师,研究拳理,有文化典藉世代相传。
它集佛、道、儒三家学说和周易之理为一体,修心养性,炼神炼气,称为文功。
武场主要进行武功锻炼,传授拳理等。
以“练形以合外,练气以实内,由外及内,再由内而达外,内外一体。
精气神合一,自成金刚不坏之体”为练武目的,最后上升到文功。
文场是该拳派的领导核心,文场领导武场,文场是武场的高级阶段。
关键词:梅花拳;文场;武场;体育文化;考辨一、梅花拳的组成梅花拳由文场和武场组成。
梅花拳经:“小张山立文武大法流通”。
从梅花拳百代祖师的第二代张三省(又名张山———笔者注)开始就已有了文场武场!。
在梅花拳内部所供奉的祖师牌位两侧的对联是:“振三纲须赖真武;整五常全凭大文”,横联是:“允文允武”这里的“文”和“武”是指文场、武场而言,梅花拳又称“文武大法”。
河北平乡县马庄桥梅花拳第三代祖师邹宏义,第四代祖师文聚、邹文瑞故居对联:“文理孰如马庄楼,武技唯有邹家高”。
这里明确提到了梅花拳的文理和武技。
梅拳秘谱:“梅花拳第四代祖师蔡光瑞来河北开道,以道开路,以武诱人,又以文治武。
”这里也提到了文场武场,而且还指明了文场的领导地位。
在梅花拳第八代祖师张从富的根源经上写着:“开武法在世上传留弟子,立文教度元人根招回还。
论文理通上天消灾去苦,要论武本来是武教天元”。
他将梅花拳拳法由大架改为小架,认为是“武教”的开端。
由此可见,梅花拳自公开流传以来就是立的“文武大法”,有文有武,而且是以文治武的。
文场敬祖师,研究拳理,有文化典藉世代相传。
它集佛、道、儒三家学说和周易之理为一体,修心养性,炼神炼气,称为文功。
文场老师领导整个拳派活动,负责教门内弟子遵守门规、武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梅花拳文武功法作者:中国梅花拳网 | 发表日期:2011-12-20 | 点击:[238] 梅花拳是我国一支古朴而神秘的拳派,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不但具有博大精深的武功拳法,还有其系统玄妙的文功法理。
为了研究和发展这门古老拳法,在梅花拳发展中心——河北·平乡·道教协会,设立了《梅花拳学术交流处》。
宗旨是对梅花拳文功和武法进行挖掘整理,与世界各地梅花拳师和武术爱好者进行学术交流。
笔者通过近几年来,对冀、鲁、豫梅花拳调访、研习和参悟,特别是梅花拳《文场》法理,历来是不传之秘,向大家谈点体会和看法,共同与道友商榷学习。
一、梅花拳《文武功法》概述 梅花拳武功的练习具有完整统一性,把拳、功、招三法合于一体。
练功就是练拳、练招;练拳就是练功、练招;练招就是练拳、练功。
使拳法、招势、功法三者相辅相成互为所用,做到招随力发,功随招势,使三者发挥到最大威力,达到出神入化境地。
据山东《梅花拳谱》记载:“梅花拳法有五势拳、八卦拳、梅花通臂拳、七十二拿,七十二滚手,七十二破法;器械类有八方截手刀、十二合大枪、三十六花枪、三十六战枪、三十六奇枪、马上六合枪、陆姜大枪、六合棍、梅花十三剑等。
” 河南省《梅花拳谱》记载:“梅花拳有两趟架、两趟半、三趟架、四路半、气功架、八步连环拳、八卦拳等。
器械类有梅花刀、六趟刀、六路大刀、单刀、流星锤、单锤、梅花剑、齐眉棍、六路梅花棍、七节鞭、九节鞭、手鞭、六路梢子、梅花双刀、双锤、双枪等。
” 河北省《梅花拳谱》所载:“梅花拳有五势拳、八卦拳等。
器械类有走线铜锤、梅花大枪、方天戟、春秋大刀、六合梅花刀、南阳叉、月牙棍、月牙大斧、虎尾三节棍、齐眉棍、梅花双戟、虎头双钩等。
” 据《梅花拳谱》所载:梅花拳文功方面有“梅花拳文功有《香理妙法》、《道场》、《还粮》、《请架》、《拜皇会》(龙华大会)、《佛家功法》、《道家功法》、《儒家功》等。
” 二、梅花拳“五位师父” 据《拳规》规定,学习梅花拳第一步是拜师。
由引进师(第一位师父)介绍情况,由自己选择所拜本师(第二位师父),在精通文武拳师主持下,完成《拜师》大礼。
拜师后,才是梅花拳门外弟子,方可学得一些简单的拳法。
第二步是入门进道。
经过前辈师父考察一段时间,认为符合梅花拳《家规》要求,由‘进门师’(第三位师父)为他举行入道进门大礼。
这时方可学得梅花拳招法和一些简单的基本功法。
第三步是梅花拳的《文武功法》典礼。
经过师父的考察,认为达到学习梅花拳《文武功法》的条件,由梅花拳高师(典礼师,第四位师父),进行《文武功法》典礼。
这时方可学得梅花拳《武功》和《香理妙法》。
如果不经过这三步程序,梅花拳的真功绝技是学不到的,传法师也不会传授。
第五位师父为传法师。
因为梅花拳有个规矩“父不收子,师不教徒。
”也就是说,自己的徒弟由其他人来传授功夫,以表公心待人。
并且,梅花拳还有“梅花拳倒卷帘,徒弟能把师父传”的规矩,不论辈份大小,能者为师。
传法师就是传授弟子《文武功法》的师父。
因此,梅花拳真正的《文功武法》,没有十年以上的时间是学不到真功绝技。
正如师父所说:“学拳者比牛毛还多,得道者比牛角还少。
” 三、梅花拳“天地君亲师” 梅花拳修习文功弟,都在家中主房的客厅(濮阳、清丰、内黄)、西间或东间(山东、河北)、或单独设置一个房间,在正位的墙上都供奉着一个牌位,上写“天地君亲师”(川、陕地区为‘天地国亲师’)五个大字,这便是梅花拳文功修炼的特征。
梅花拳弟子所供奉的“天地君亲师”,就是文功的基本内容。
《梅花拳谱》记载,“天”为风调雨顺;“地”为五谷丰登。
“君”为“皇帝”。
按当今社会而论,“君”为党中央。
教导弟子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遵纪守法,为人民、为社会多做贡献。
“亲”就是孝敬父母。
“师”就是尊师爱徒。
总之,梅花拳弟子所信仰的“天地君亲师”是对天地、社会、父母、先师的一种敬仰。
它所揭示的是自然界与社会、人伦亲情的一种表现形式。
古人传授绝艺分两种方法。
一种是文字传授。
为了不把真正绝艺外泄于世,专门用一些神秘的东西来掩盖真正的法理。
第二种是口传秘授。
此为玄机,在掌握文字理论之后,口传秘授之法,才是真功绝技。
梅花拳真功绝技亦是如此。
比如:按梅花拳师口传秘授修炼功法,“天地君亲师”应“五炉”、“五炉”应“五佛”、“五佛”应“五行”、“五行”应“梅花”、“梅花”应“五气”、“五气”应“五元”、“五元”应“五门”、“五门”应“五穴”等等。
比如:“佛祖西域作法台,治世干支梅花开”为何意?按梅花拳内传法理来说,“佛祖”为“意”;“法台”为“鼎”;“干支梅花”为“丹炉”应“心肝脾肺肾五气”;“开”为打开丹炉,收进三味真火;“治世”为结鼎修炼;“真意”一点落于“真鼎”之中,修练“真神”。
如若不是梅花拳弟子,不知内功修炼之理,便把它与宗教联系在一起,赋予浓厚的政治色彩。
据《梅花拳拳谱》记载,“天地君亲师”,从《文功》来论,“天、地”为“天盘功”和“地盘功”,是“上乘功”和“中乘功”。
此两乘功夫,是指导《太阳功》和《梅花桩》练习的内功法理。
“君”为“人盘功”,是指导《易筋经》和《洗髓经》内功法理。
“亲、师”两部功为修心养性内功心法,指导《静功》和《吐纳功》内功法理。
“天地君亲师”应“五行”。
“天为火,地为土,君为金,亲为水,师为木”。
应佛家的“五戒”、道家的“五元”、儒家的“五常”。
“天为火,火性炎上,主明理,能化生万物,真火是神的根”。
“地为土,土载四方,能容能化,能生万物,真土是道的根”。
“君为金,金主肃杀、变革,能创万物,真金是仙的根”。
“亲为水,水性柔和,滋润生长,能养万物,真水是圣的根”。
“师为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真木是佛的根,木性仁慈,能立万物”。
“五性”应“五行”、应“五方”,天地宇宙变化之理。
“天地君亲师”在香理妙法中,代表“五炉法理”应“五行之法”;配“家”为“六炉法理”,应“六合之法”;配“国、戚”为“八炉法理”,应“八卦之法”;配“总香法理”,为“八卦九宫之法”。
“天地君亲师”是梅花拳文理的精髓。
四、梅花拳《文功》修炼法器 在供桌上放着一个大盆(山东)、三个(河北)或五个(濮阳)小盆为香炉。
按顺序摆放着香、灯、花、茶、果“五供”,这就是梅花拳历代文场拳师练功的全部工具。
驾桌上的‘五供’:“香”包括香案、香盆、香灰、草香、大香;“灯”为左右两盏,供烧香用;“花”为香案两旁摆设鲜花。
“茶”为清茶,请几位佛祖、上几盅茶水;“果”为果供,一为用植物油所做的糕点,二为水果。
是请佛、菩萨、先师所享用。
据《梅花拳谱》所载:‘香’为三才‘人’;‘香灰’为三才‘地’;‘香烟’清静直上飘然入空,为三才‘天’;“香”为五行之‘木’;“灯”为五行之‘火’;“香灰”为五行之‘土’,“香盆”为五行之‘金’;“茶”为五行中‘水’。
“五供”应“三才”、“五行”变化与人体小周天,宇宙大周天,形成一一对应关系。
梅花拳师从中感悟出人与自然、社会、伦理道德、生老病死之理。
五、梅花拳续炉和文理发展 按清丰县邹、孟先师开道《续炉根源经》记载,梅花拳第一辈先师朱永元,应是大明嘉靖年间出生;二辈先师张三省于大明上元甲子年隆庆戊辰年丑月向朱永元拜师学拳,万历十六年(戊子年1588),向收元老祖学玄妙法理。
大明天启元年,设二炉大驾,此为“天、地”炉。
主炉,亦称主意炉,为“天”,头辈师爷收元老祖法王朱永元;二炉,亦称太母炉,为“地”,二炉透天老母。
按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四正法理)、四象生八卦(四正、四斜八方理)。
从此,梅花拳以八方法理为主,形成简单的《文功法理》。
开始授拳收徒,在徐洲地区传教梅花拳第三辈先师(邹宏义、王红亮等)。
并且,确立了梅花拳文武功法(即文场、武场),既传文又传武。
据《根源经》记载,二辈张三省师爷,大清癸未年(1643)出家皈位,法号天佛教主,由三辈领法先师,续三炉,此为天地人(天地君)三才法炉,传授梅花拳文武功法。
《续炉根源经》记载,三炉,亦称教主炉,为“君”,二辈师爷天佛教主张朕书。
《续炉根源经》记载,三辈领法先师皈位,法号古真佛,于清康熙庚午年寅月,四辈开法师爷邹志刚(一说邹文聚)、孟有德,续四、五炉。
四炉,亦称领法炉,为“亲”,三辈先师古真佛邹宏义、王宏亮等;五炉,亦称护法炉,为“师”,五方五帝五驾佛祖。
邹祖文聚,文武通玄,在八方法理的基础上,按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之理,演《周易》应天地之法,演化出“八斜”法理。
从此,每炉为“四正、四斜、八斜”十六条法理。
四辈先师皈位后,法号离利古佛,于清嘉庆丁卯处子月,由五辈先师续六炉。
六炉,亦称续法炉,为“家”,四辈先师离利古佛,九家弟子。
据山东《根源经》记载,在清光绪年间,在山东荷泽地区,由九、十、十一、十二辈先师续七炉、八炉。
七炉,亦称渡法炉,为“国”,八辈先师白云渡法佛;八炉,亦称圣明炉,为“戚”,五辈先师智前佛圣明师爷。
六、梅花拳《八方易理》 梅花拳《六炉法理》在冀、鲁、豫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下面以《六炉法理》为主,论述《香理妙法》的应用。
《六炉法理》分前三炉,左二炉、右一炉的顺序排列。
每炉按四正(四象)、四斜(四象生八卦)、八斜(八卦生阴阳)排列,每炉十六条固定的法理,并且,每条理又是在不同的事情,代表着不同的意理。
“八方易理”有单理和合理。
基本定理六炉九十六条(每炉16条,16×6=96),合理(16×6i =16×1×2×3×4×5×6=11520)一万一千五百二十条。
每条单理至少代表天、地、君、亲、师、世面等六大方面的基本变化,其法理就有(16×6i×6=69120)六万九千一百二十条法理。
整套法理包罗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变化。
因此,梅花拳弟子如果能精通了“八方易理”就能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七、梅花拳《八方易理》预测方法 怎样才能使用“八方易理”来预测事情呢?这就需要从现代科学“人体信息系统”谈起。
根据人体信息科学的研究发展,人体存在两个信息系统:一是经络系统,是先天就有的。
二是神经系统,它的信息活动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在胎儿时期经络系统所接收的各类外部世界信息,通过脑下垂体(玄关)传到大脑。
人体后天能力是从婴儿初生后不断发展的。
人体内固有的经络信息系统中,信息运动的形式是气、光、音。
人体通过一定方法修炼,能够达到经络系统中的脑下垂体与某一穴位之间进入畅通无阻状态,即达到“短路”状态。
此时,该穴位的功能就等于脑下垂体(玄关)的功能。
大脑通过脑下垂体,即通过该短路穴位,直接与外部世界交换信息。
由于在这条信息通道上进出的信息是气、光、音的形式进行的。
因此,便发生了对神经系统而言不平凡的现象,即特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