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苗族水鼓舞
苗族水鼓舞的生产性保护初探

苗族水鼓舞的生产性保护初探刘忠培;龙叶先【摘要】苗族水鼓舞是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荣获多项殊誉,但其濒危步伐仍然在加速.因此,采用生产性保护方式是苗族水鼓舞保护的重要选择.生产性保护,就是通过“生产”而将苗族水鼓舞以“产品”形式供给人们,使越来越多的人欣赏、参与“苗族水鼓舞”活动.【期刊名称】《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10)002【总页数】5页(P41-45)【关键词】苗族水鼓舞;生产性方式;保护与传承【作者】刘忠培;龙叶先【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湖北宜昌443002;贵阳学院马列部,贵州贵阳55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722.22“216”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民俗文化在民居、服饰、历法、语言、饮食、婚恋、节日、丧葬、民间体育、禁忌、历史源流等方面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水鼓舞是其中较为独特的传统文化事象之一。
水鼓舞,苗语称“suk niel eb”,是苗族的一个传统性祭祀舞蹈。
苗族水鼓舞是一种在水中跳的由“水、鼓、舞”三者相结合的传统性祭祀舞蹈,苗族群众以此来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平安,流传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农耕历史的民族,因而对于水、雨具有十分深厚的感情。
种植水稻自然离不开水,而水则来源于雨,因而,苗族民众对于风调雨顺的诉求尤为强烈。
水稻种植对水的需要在水稻打苞时尤为关键,因此,每到农历六月时分,当水稻处于打苞灌浆的关键时期,民众便抬出木鼓,在水田或沼泽地中踩鼓而舞,以祭祀祖先的仪式祈求天神降足雨水,保证水稻的顺利成长,久而久之,这种祈求活动就逐渐固态化为有名的“suk niel eb”,即“水鼓舞节”,使得水、鼓、舞融合为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舞蹈样式。
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苗族水鼓舞是中国民族原始舞蹈的“活化石”,也是农耕文明最为精美的舞蹈之一。
目前,苗族水鼓舞保存最为完好的地方是贵州剑河县革东镇的大稿午村。
苗族“水鼓舞”泥与水的狂欢

苗族“水鼓舞”泥与水的狂欢
作者:
来源:《儿童大世界》2015年第11期
激昂的鼓乐、欢快的节奏、四溅的水花以及优美的舞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革东镇大稿午村苗族村民,用这种方式演绎着原生态苗族“水鼓舞”。
“水鼓舞”是苗族人民一种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与村寨平安的群众舞蹈。
作为一种在水中跳的独特民族原生态舞蹈,它以其奔放的舞姿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于2005年被列入了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鼓舞”表演时集声、水、泥为一体,演绎出振奋人心的舞风和鼓韵。
杨文斌摄
火眼金睛
刚刚下过雨,小鸭子还打着小花伞走在回家的路上。
请你对比右边上下两幅图,找出4处不同。
下图六个表情分别表示六个不同的成语或词语,试试看你能猜对几个?一起走进当下正流行的疯狂猜词语游戏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苗族鼓舞校本教材开发与利用——以黔东南苗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苗族鼓舞校本教材开发与利用——以黔东南苗族侗族州为个案作者:吴萍,柳志勇,沈桃淑来源:《武术研究》 2017年第11期摘要: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是传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有着丰富的苗族鼓舞文化资源。
在民族文化进校的背景下,学校将本地的鼓舞进行创编成为校本教材,充实丰富了教学内容。
但由于水平差异较大,建议将黔东南鼓舞再度创编,形成系列教材,成为传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校本教材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1—0085—031 前言黔东南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52 项,68 个保护点。
反排木鼓舞、铜鼓舞、水鼓舞、锦鸡舞、踩鼓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具地方民族特色的苗族鼓舞文化。
虽然当地中小学校已作为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教学内容,但笔者认为应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苗族鼓舞进行二度开发,可形成系列校本体育教材,成为黔东南民族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亮点。
这样,学生不再仅局限于只了解本地鼓舞文化,同时也能更多地了解黔东南丰富多彩的鼓舞文化。
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探究苗族鼓舞体育校本教材的再度开发,着力提升其教材的质量。
2 苗族鼓舞的起源及特点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广阔的大地上,繁衍了一个古老、淳朴、独具特色的民族, 一个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盛行巫术,被赋予神秘、野蛮色彩的民族,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繁衍生息了五千多年,他们是蚩尤的后代——苗族。
苗族是一个民族文化底蕴浓厚的民族,由于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居住在不同地区的苗族各具特色,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
虽然同是黔东南的苗族,但因地域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包括语言、服饰、鼓舞也各具特色。
2.1 台江反排苗族木鼓舞反排木鼓舞源于每十三年一次的“吃牯脏”祭祀活动,又称祭鼓节,是反排村苗族最隆重的传统祭祖舞蹈。
水鼓舞串词主持人开场白主持词

水鼓舞串词主持人开场白主持词水鼓舞串词主持人开场白主持词水鼓舞是贵州省剑河革东镇大稿午村苗族同胞传统祭祀节日活动中独特的舞蹈,水鼓舞串词有哪些呢?下面是的水鼓舞串词资料,欢迎阅读。
盛世九牧鼓舞09—相聚泉州·九牧集团经销商·供应商·员工联谊晚会节目串词画外音:九牧盛世,鼓舞世界。
掌声有请九牧集团董事长林声雁先生为晚会致辞。
钟声、画外音:盛世九牧鼓舞09—相聚泉州·九牧集团经销商·供应商·员工联谊晚会现在开始!主持人:梁永斌、女主持甲、女主持乙片头1、开扯九牧鼓舞》表演:师范学院鼓队■主持人开场词梁永斌: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九牧集团的新老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晚的主持人梁永斌。
女主持甲:相聚泉州•相约九牧,我是主持人()很高兴来到美丽的古城泉州,与九牧的朋友们共享盛世、共贺新年。
梁永斌:今年是改革开放整三十年,08年的夏天我国胜利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我国的奥运健儿更是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08年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年度,09年,我们更加期待着我们新的辉煌,期待我们九牧集团的辉煌。
女主持乙:在这里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占地面积600亩——九牧集团首个属于自己的陶瓷工业园,在不久前已经点火开始生产了。
女主持甲:在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听到这个鼓舞人心的消息,真是又给了我们今天到会的九牧集团的好朋友们一个意外的惊喜。
梁永斌:是的,九牧人用拼搏和汗水成就了自己的奇迹,构筑了自己的卫浴帝国,这是九牧人的传奇。
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优秀的演唱组合带给我们的传奇。
合:掌声有请《凤凰传奇》《自由飞翔》画外音:现在请九牧幼儿园的小朋友为我们表演舞蹈《中华好儿郎》3、舞蹈《中华好儿郎》表演:九牧幼儿园儿童■主持人台上采访经销商现在有请九牧杰出的经销商代表上台与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创业历程。
掌声有请!主持人采访经销商,引出合唱《真心英雄》主持人问题一:欢迎各位营销精英!请大家介绍一下是来自哪里的朋友。
黔东南苗族水鼓舞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黔东南苗族水鼓舞的现状与发展研究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文化的发展逐渐有了趋同。
传统文化在新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中,该如何应对现代文化的挑战而保持自己的活力?这是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需现实面对的一个问题。
苗族水鼓舞不仅是当地人们的历史文化记忆,更是他们当下的现实生活,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下,黔东南苗族水鼓舞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之路?这又值得我们去探究思考。
一、黔东南苗族水鼓舞简述苗族水鼓舞是苗族人民于干旱之年向天求雨的一种传统舞蹈,现主要流传于黔东南剑河县革东镇大稿午村,其主要目的是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村寨平安。
水鼓舞依存于当地的民俗,是大稿午村水鼓节中的主要活动之一。
在水鼓节中,水鼓舞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起鼓仪式,在六月份的第一个卯日之后的第一个丑日举行,舞者以男性为主,身穿破衣旧裤、倒披蓑衣,在水泥中围鼓狂欢而舞,是“水、鼓、舞”三者相结合的一种形式;第二部分是踩水鼓舞,在第二个丑日举行,男女老少皆可参加,大家身穿盛装,在踩鼓场围鼓而舞,当地人又称“踩水鼓舞”。
苗族水鼓舞根植于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于2006年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二、黔东南苗族水鼓舞的现状大稿午村原隶属台江县,因国家“十五规划”重点水电工程——三板溪电站建设,于2003年经省政府同意划归剑河县管辖,剑河县城在革东复建,大稿午村也因此历经了由“乡中村”到“城中村”的时空跨越,成了一个城市中的乡村苗寨。
随着剑河县城在革东镇的重建,大稿午村村民的田地大多被政府征用。
人们也由此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其农耕稻作的生活方式自然不复存在。
而依赖于人以及人们生活之中的文化艺术虽然不可能突然消失,但也不可能保持原初的样式及状态,必定会发生改变。
时过境迁,如今的水鼓舞已呈现出一片新的景象。
黔东南剑河县大稿午村苗族原生态水鼓舞探考

中图 分 类 号 : 2 . J 22 7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4— 39 2 1 ) 6— 0 4— 3 17 2 8 (0 0 0 0 8 0
Ree r h o ioM io i h iu n ei g o ia eo in ec u t fsu h a tr ih u sa c n M a n rt S ug ba c n Da a wu vl g fJa h o n y o te sen Guz o y l o
m rppl e u 。t eo ac8 n s n u hr .a d nt e wr ts aed cs sh in og af sI l o ou r c s fh prr ne adtui e uue Bs 。 e l 0 h pr ius e ri,ri lg lc — e a b a e e fm i q c e h 6 d k, ip s e t og i n . ad u m
特的祭祀 方式 、 秘的 民俗及精 美 的苗族盛 装 以其原 生态 的整体表 演风 格博得 了评 委的高度评价 , 醉 神 迷 了广大现场 观众 。除各种 较大 型 的展 演之外 , 当前 , 水鼓舞在 当地 节庆 活动和 村落旅 游表演 中也成 了必 备 的节 目和独 特 的文化 品牌 。那 么 , 大稿午水 鼓舞发 端于什 么 、 原初 的表 现形 态和文 化意蕴如何呢 ?
Ke r s: a a wu v l a e;mio mi o t ;s u g a c ;o ii a o m y wo d d g o i i g l a n r y h i u d n e rgn lfr i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贵州苗族体育舞蹈“水鼓舞”的渊源、价值与

t i o n f o r m ,t h e s p o ts a n d t he l i t e r a r y a r t s t o g e t he r ,a nd c a n be r e g a r de d a s f o l k c us t o m c u l t ur e s o ts p r e s o u r c e s . “W a t e r Dr u ms
(
xu
, f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G u i z h ou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Gu i y a n g 5 5 0 0 0 1 ,C h i n a )
施 秉等 县 。 已有 5 0 0 多年 的 历 史 , 被 列 为贵 州省 非物 质 文化 遗 产 名 录 。 这 种 具 有 黔 东南 苗 族 民 间鼓 舞 形 式 , 将 体 育 与 文
艺紧密联 系在一起 , 是一种 民俗文化 中的体育资源 , 具 有民间传 统体 育项 目的基本特征和价值 。大稿午水鼓 舞具有全 国
Da n c e ”c o n t a i n s t h e s p o r t s a n d t h e c u l t u r a l e l e me n t a n d h a v e t h e g o o d p r o mo t e r a c t i o n t o t h e Mi a o n a t i o n a l mi n o it r y p o p u l a c e’ S l i f e .“ Wa t e r Dr u ms Da n c e ’ ’s h o u l d o b t a i n t h e i n h e i r t a n c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a b i r g h t f u t u r e . Ke y wo r d s : Mi a o n a t i o n a l mi n o i r t y ;W a t e r Dr u ms Da n c e ;v a l u e ;i n h e r i t a n c e d e v e l o p me n t
35剑河县革东镇苗族飞歌

湾水飞歌,流行于清 水江以北的湾水、万潮、 炉山一带,属四音阶宫 调式民歌。旋律进行连 续四度、五度大跳,音 型贯穿全曲。乐曲终止 音低。
苗族情歌:
苗语称"HXak Yex Fangb",四声音 阶微低式,终止音拖腔,强弱起伏,低 回婉转,抒情揉合。多数为独唱和二人 合唱,少数为对唱。
19
苗族声乐:
1914年改清江县为剑河 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 黔东南州中部,东邻天 柱、锦屏县,南连黎平、 榕江县,西接雷山、台 江县,北靠施秉、镇远、
三穗县。
3
翻开历史的篇章
革东镇民俗古朴神秘,民族节日丰富多彩,有招龙节、姊妹节 祭桥节等传统节日,尤其是稿午苗族水鼓舞、革东苗族飞歌等原 生态艺术形式引人入胜,稿午苗族水鼓舞是记载民族原始舞蹈的 活化石,苗族飞歌响誉海内外,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 文化艺术之乡”。
33
34
革东飞歌的歌词:
革东飞歌的歌词, 每首一般在三十句 左右。一首歌中, 常有三字句、五字 句、七字句、八字 句等,但多数是五 字句。飞歌的曲调 有大致固定的谱子, 拍节的长短与快慢 有大致固定的格式, 但有时可以在原有 的基础上进行发挥。
在一首歌曲中开头较慢,第一句先快 后慢,拖音渐高而长,第二句先快后慢, 但拖音渐低而长,从第三句或第四句起, 开始用中速唱下去,逐渐加快,唱到主要 部分时,用快速连唱。高潮唱完之后,用 渐慢渐拖音唱一小部分,即接近尾声了。 唱到最后一、二句时,拖音渐低而长。飞 歌开头一、二句,中间接近高潮前的几句, 收尾的一、二句,一般都有拖音。歌唱者 可以尽情拖唱,拖音的长短,凭歌唱人一 口气的长短而定。
芦笙歌传统曲调为舞曲,代歌曲、问询曲。舞 曲又分踩舞曲和赛舞曲。踩舞曲典雅、庄重,声音 浑厚、婉转柔和,多带尾声,五人吹奏,吹奏时有 姑娘结伴踩芦笙;赛舞曲调节奏轻快,抑扬顿挫, 声音明快、清脆,于比赛时吹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剑河苗族水鼓舞
剑河苗族水鼓舞"是中国最为独特的民间舞蹈,流传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革东镇大稿午村,是在水中跳的一种"水、鼓、舞"相结合的传统舞蹈。
当地苗族群众以此来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平安,至今约有500多年的历史。
舞蹈分为祭祀、起鼓、踩鼓、狂欢四个部分。
“起鼓”仪式庄重而神圣,是水鼓舞的核心。
首先是一老人右手拿刀,左手提鸭,一边吟颂祭词,一边杀死鸭子,并把鸭血洒向四周,以祭先人,同时众人焚香烧纸,顿时整个田野人声鼎沸,烟雾缭绕。
然后两名男人抬着木鼓置于小河中央,或找几砣石头架在水中,大家就在河中一边依着鼓点踩鼓,一边拊水掷泥嬉戏。
“起鼓”仪式过去只有男子参加,现在妇女也参加拊水打泥巴仗或在河岸上唱歌助兴。
" 水"与"鼓"结合这一特色在中国苗族中绝无仅有,在其他民族中也不多见,被专家、学者誉为"民族原始舞蹈的'活化石'"。
2005年,大稿午苗族水鼓节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剑河水鼓舞"起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多年前,因久旱不雨,大稿午村中有位老祖公在今天起鼓的地方挖井,不慎被泥土掩埋。
后来,他托梦给子女说,这个地方很好,让他在此长眠;子女们带上香纸前去"坟"上祭奠,随后便普降甘露,村民们于是在水沟里踩鼓庆贺,相沿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