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抗战中的东北抗日义勇军
察哈尔抗战的主力是黑龙江义勇军

收稿日期:2012-12-25作者简介:计英臣(1954-),男,黑龙江电大安达分校副高职,研究方向:义勇军历史。
计英臣察哈尔抗战的主力是黑龙江义勇军摘要:黑龙江义勇军在东北抗战中创造了卓越的功勋,与东北军共同开启了最为雄壮的抗日序幕,由于当局的不支持,抗战形势的逐渐严峻,有的撤入苏联,有的转移热河。
黑龙江义勇军李海青、邓文等部历经艰险,先后参加了热河抗战、长城抗战。
《塘沽协议》签订后,这些义勇军成了流浪儿。
冯玉祥在张家口聚众抗日,黑龙江义勇军来投,成为同盟军的主力。
一些史学著作中,对李海青的加入时间和取得的战绩,多有谬传,故而一并正之。
关键词:同盟军;义勇军;主力;抗日中图分类号:K2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3)03-0096-04(黑龙江电大安达分校黑龙江安达151400)察哈尔抗战在大陆是公认的伟大事件,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也是非常有影响的壮举,为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知道在现代民族抗战史上,江桥抗战成为中国军队为中华民族吹响了自救的号角,察哈尔抗战为抗日战争吹响了进军号。
虽然发生地不同,一在黑龙江,一在察哈尔,但是主角都是黑龙江人,一是东北军和义勇军,一是东北义勇军。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察哈尔抗战的主力是黑龙江义勇军。
一、黑龙江义勇军是抗日同盟军的中坚力量参加同盟军的黑龙江义勇军,是东北军的马占山部队和黑龙江义勇军,这支部队是取得抗日战绩最早也最大的中国武装,是其有组织、有领导地打响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第一枪。
由于政府的不抵抗,东北军民逐渐成为以义勇军身份抗战的民间队伍。
经过两年多的生死抵抗,不得已奉命撤向关内,参加了热河抗战、长城抗战。
《塘沽协议》签订后,东北义勇军,却真的成了孤军。
政府不仅不管,还污蔑其是土匪。
真是不讲良心啊!冯玉祥由于共产党的推动在察哈尔自行组织抗战,给黑龙江义勇军带来了新生,这支部队也找到了新的出路。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主要由西北军旧部、抗日救国军、察哈尔省自卫军、热河抗日民军、抗日义勇军等五部分组成的。
国歌中的“义勇军”原型是哪支队伍?

东北 义勇军有三个领导体系 : 东北军系 统、救 国会系统
和 后援会系统。
东北沦陷后 ,张学 良对义勇军暗中同情 和支持 。他一方 面下令马 占山和丁超等东北将领 ,不得使用原来东北军 的正 规部队番号 ,只能 以 “ 自卫军 ” 、 “ 救 国军” 自称 。另一方面 , 通过救国会系统拨出许 多枪弹、 被服和现款, 转交给义勇军。
自卫军 ” , 王德林等 人组织的吉林 “ 国民救国军 ”和田霖 的 “ 吉
林人 民抗 日自卫军” 。吉林抗 日义勇军与 日伪军交 战千余次 ,
总人数为 5 5万人左右 。其中,包括辽宁省 ( 含热河和 内蒙古 东部地 区)2 7 万人 ,吉林省 l 5万人 ,黑龙江省 1 3万人,抗
日过程 中先后有 i 0 0多万人参加义勇军。
1 9 3 1 年 l 1 月, 在张学 良执行 “ 不抵抗政策”的情况下,
活动在辽东三角地带 ( 今凤城 、岫岩一带 山区)的邓铁 梅 部队坚持得最久。九- -) k 事变后,时任 警察分署署长的邓 铁梅以本溪警察为基础 ,成立了 “ 东北 民众 自卫军 ” ,自任司 令 。不久 ,邓铁梅担任义勇军第 2 8路军军长 。1 9 3 4年 5 月, 他不幸被叛徒 出卖落 于敌手 。在狱 中,他坚 贞不 屈,最后慷
攻克 3 0 余座城镇, 占据吉东 1 3县广大地区。 1 9 3 2年 4月初, 吉林 自卫军集中五万兵力反攻哈尔滨市 , 逼近市郊 ,毙伤 日伪军数干人 。9月初,冯 占海部 吉林救 国 军联合各小股义勇军 围攻吉林省城 ,一度攻入市 内,伪满首 都新京 ( 即长春 )为之震动 。
耋老人讲起 了父亲师哲……
先期到达 延安的 四叔师叔德 介绍,进入鲁迅 师范上 学。 师秋 朗任文 艺干事,母亲 因年纪大 当选为班长。 1 9 4 0 年春的一天 中午,师秋朗和母 亲在延安任 弼时的窑 洞等来 了久别的父亲。 自1 9 2 5 年 离家逃亡 后,师哲在 河南加入 国民军,不久 被选派到苏联 留学。先就读军校 , 后赴西伯利亚工作。其 间, 他和 一个俄 罗斯女子育有一双混血儿女 。 做 派洋化 的师哲 回到延安后,嫌妻子土气 ,不久移情别 恋。离婚后 的贾静春 一直单身 ,直至新 中国成立后担任侨联 工作 ,才 由上级撮合 与一位长年做地下工作 的单身美 国华侨 结婚 ,彼 时两人都 已年近花 甲。婚后数年 华侨 离世 ,贾静春
东北抗日义勇军前期抗日斗争

义 勇军 的兴 起和 斗争 。
沈 阳 沦 陷 后 ,省 府 委
员、警务处长黄显声在
辽 西组织抗 日武装 ,名 为 “ 辽宁 民众抗 日义勇 军 ” 1 月初 ,黄显声 。 1
委任 项青 山、张 海天 、
盖凌香为 “ 宁民众 抗 辽 日义 勇军 ”第 1 、3 、2
路司令 ,活动 区域为 大 洼 、盘 山 、 田 庄 台 等 地。此间 ,北宁路沿线
兵 ,违 反 国 民 党政 府
的意 志 ,纷 纷 组 成 义 勇 军 、救 国 军 、 自卫 军 、反 日总 队 、大 刀
会 、 红枪 会 等 各 种 武
装 进 行抗 日。 这 些 武 装 由 民众 自发 组 织 而
东 == 日 =抗 I I = 义 勇 军 前 期 抗 日斗 争
咽
队 3万余人 ,奉命向关内撤退 ,义勇军一面掩护东北 军撤 退 ,一面 与 日军血 战 。13 年 1 3日,锦 州 92 月 失 守。但 义勇军斗 争更加 活跃 。 9日 ,刘纯 启等部 ( 后编 为 3 4路) 在锦西县 附近毙 日军骑兵 第 2 联 队长 7
古贺传太 郎中佐 以下 7 0余人 、伤 2 0余人。2月 ,耿
队团团长冯 占海反对投降 ,率 先抗 日,下旬冯率部 向 舒兰、五常转移 ,接纳了绿林首领宫长海 、姚秉乾等 抗 曰武装 ,并在 围攻 蚊河 县城 战斗 中毙伤 日军 百余 人 ,声势大壮。此 间 ,东 北军第 2 4旅旅长李杜 、2 5 旅旅 长张作 舟 、2 6旅旅 长邢 占清 、2 旅 旅长 丁超 , 8 驻双城的第 2 旅 赵毅亦先后宣布抗 日。1 2 2月冯 占海 部进行 了榆树 、五常、拉林等 战斗 ,毙 、伤 、俘 日伪 军 2 0 余人 ,缴获步枪 2 0 余支 ,炮数 门,部队发 00 00 展到 2万余 人 ,扩编为 4个旅 、2个支 队、1 个骑 兵
论东北抗日义勇军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价值

论东北抗⽇义勇军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价值2019-07-02摘要:今年是“九⼀⼋”事变爆发⼋⼗周年,也是东北抗⽇义勇军奋起救国的⼋⼗周年。
东北抗⽇义勇军的抗战,是中国抗⽇战争史上的光辉⼀页。
在民族危亡的紧急时刻,东北抗⽇义勇军⽤⾎⾁之躯抵御⽇寇的硝烟弹⾬,他们崇⾼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发向前。
本⽂⾸先论述东北抗⽇义勇军的兴起,然后论其发展及抗⽇活动,最后歌颂其爱国主义精神对当今社会的意义即时代价值。
关键词:东北抗⽇义勇军爱国主义精神时代价值⼀、东北抗⽇义勇军的兴起东北抗⽇义勇军诞⽣于内外夹击的缝隙之中,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1868年,⽇本实⾏了⾃上⽽下的改⾰即“明治维新”运动,由于⼤量封建残余的存在,⽇本⾛上了殖民扩张之路。
⽇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早在九⼀⼋事变前,⽇本就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俄战争,在东北地区制造惨案,挑起事端如1920年的珲春惨案、1931年的万宝⼭事件等,侵蚀中国领⼟,蹂躏东北⼈民。
1931年9⽉18⽇,经过精⼼策划⽇本发动了侵略东北的九⼀⼋事变, “不到百⽇,东北⼤部分地区被⽇军所占领”。
然⽽,⾯对⽇寇的侵略,政府却下达“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
其实早在事变前,就致电张学良:“⽆论⽇军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应不予抵抗,⼒避冲突。
”不抵抗政策怂恿了⽇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其更加肆⽆忌惮的攫取利益。
事变爆发后,⼴⼤东北⼈民不屈服于⽇寇侵略,纷纷举起反帝爱国⼤旗,与⽇寇进⾏殊死⽃争。
以东北各族⼈民、⼀部分东北爱国官兵、⼭林队等为基础⾃发组织起来的抗⽇武装⼒量,统称为抗⽇义勇军。
东北抗⽇义勇军具有⾃发性和⼴泛性,最盛时有30万之众,包括社会各阶层和⾏业,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他们⾃发地形成抗⽇队伍,提出“宁为抗⽇死,不做亡国奴”的政治⼝号,积极献粮、献枪、变卖⾃⼰的家产,甚⾄牺牲⾃⼰的⽣命也在所不惜。
⼆、东北抗⽇义勇军的发展从九⼀⼋事变爆发到1932年3⽉伪满洲国成⽴,是东北抗⽇义勇军酝酿和兴起的时期。
东北抗日义勇军与东北抗日联军

龙源期刊网 东北抗日义勇军与东北抗日联军作者:来源:《共产党员·上》2019年第03期东北抗日义勇军,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沦陷初期,部分东北军旧部和爱国民众自发组成的抗日武装力量,人数最多时曾达30万人上下,活动地区几乎遍布东北全境。
义勇军的兴起,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意志,并且及时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揭穿了日本帝国主义伪造民意、建立伪满傀儡政權的阴谋。
当时在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压迫和包围之下,在国民党政府不抵抗和不援助的打击之下,在武器装备、军事训练各方面相形见绌处于劣势的情势之下,义勇军将士不顾一切,为了挽救危亡揭竿而起,并以血肉之躯和敌人以死相拼,这种民族气概,爱国精神,是永远值得歌颂敬佩的。
在东北还有一支抗日力量,即东北抗日联军。
与东北抗日义勇军不同,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队。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并发表《八一宣言》。
《八一宣言》的发表和红军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推动了抗日救国运动的蓬勃发展。
身处抗日游击战争前线的东北人民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指战员更受到莫大鼓舞。
在中国共产党东北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冬,东北人民革命军各部开始着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1936年2月20日,东北抗日联军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宣布将人民革命军、反日联合军、反日游击队一律称为抗日联军、抗日游击队。
从1936年2月开始至1937年12月,东北抗日联军组建完毕。
这个时期是东北抗日部队第二次改、扩编时期,也是抗日部队进一步壮大时期,在这一时期,东北抗日部队由过去的6个军扩编到11个军,并形成了东北抗日军队第一次统一的称谓——东北抗日联军,它标志着东北游击战争迎来了新的高潮期。
在整个抗日时期,东北抗日联军仅以近4万人的军队牵制了近40万的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东北大学师生的抗日爱国斗争

就是其本职工作,他一生的主要精力和成就 身不改,苟有其道,无以为难也。而浅识之徒, 但是正确的养生之道也可以使普通人获得长
都体现在养生与修道上。其中养生包括炼丹 拘俗守常,咸曰世间不见仙人,便云天下必无 生。他的修炼术主要是宝精、行气和引导之
和修炼身体以获得长生。其中长生的问题就 此事。”从这里面可以看出,葛洪对于神仙的 术。这里面首先就是要修心,达到心境神定的
兰台世界 2012·5 月上旬 27
民众抗日救国军在凤城、岫岩、海城三县交界 日,在北平各校水灾赈济联合会之基础上,成 党政府的残酷镇压,国民政府认为“东北大学
处开展游击战,人数最多时达六万人,多次与 立了北平救国联合会(简称学联)。东北大学 学生闹腾得最欢”,下令逮捕了 40 多名东大
日军拼杀,并生俘敌少将成泽直亮。1936 年 2 学生在学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2 月 2 日 学生。正在西安主持军务的张学良对参加一
亡关内,和广大爱国青年一起到南京请愿。随 北大学学生救国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会), 了全民族的抗战。
冯庸大学志愿队在上海参加“一二·八”淞沪 委员有 30 多人,宋黎、郑洪轩、邹鲁风被选为
1938 年春,日军轰炸西安,东北大学不
抗战。1935 年赴日本留学,1937 年回国后从 常委,尽管有人被捕,有人受伤,但学生们仍 得不再度迁校,由陕入川。在三台这座川北小
同样重要。他曾经告诫别人“百年之寿,一万 晋时期老庄之风盛行,葛洪又是专业修道之 益寿。这里面的精髓便是通过正确的饮食起
余日耳。幼弱则未有所知,衰迈则欢乐并废, 人,他就认为虽然都没有见过神仙,但并不代 居,调整心态,清心寡欲,不要透支自己的生
童蒙昏耄,除数十年。而险隘忧病,相寻代有, 表神仙不存在,加之当时炼丹之风非常盛行, 命力,让人的经脉、内脏处于一个协调的状
义勇军进行曲

概述:《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卫抗争的烽火。
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纷纷兴起。
不到1年的时间,东北抗日义勇军已达30万之众。
1933年2月起,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大多已撤入没有沦陷的热河省改编为抗日联军继续抗争。
这时正是战争阴云笼罩热河上空,日军及伪满政权正准备着对热河省的入侵,热河省内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敌人厉兵秣马为热河抗战做准备。
1933年2月25日晚间,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军事部长王化一,政治部副部长杜重远和上海辽吉黑热后援会负责人朱庆澜等,率百余人携带械弹、服装和慰问品到达建平县朱碌科。
26日到敖汉旗四家子检阅并慰问部队。
随行队伍中的聂耳为了给纪录影片《风云儿女》(又名热河血泪史)创作主题歌,随救国会联络副官高鹏发放慰问品,发放到三营时,营长刘凤梧指挥官兵唱起东北抗日义勇军军歌《义勇军誓词歌》,聂耳听后大受鼓舞,以此为基础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后由田汉在上海监狱中重新创作了歌词,流传至今。
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创作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卫抗争的烽火。
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纷纷兴起。
不到1年的时间,东北抗日义勇军已达30万之众。
2月起,部分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改编为抗日联军,继续在各地区进行抗日斗争。
在抗联艰苦抗战的时候,一首歌曲从上海的一座监狱里传出:这是作家田汉为当时的电影《风云儿女》写的一首歌词,由聂耳谱曲,它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1933年日寇进犯热河,经朝阳向建平推进。
2月的一天上午,有一队骑兵来到了四家子镇,都集中在四家子街西河边的空地操练。
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历程(上)

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历程(上)作者:来源:《世纪桥·纪实版》2013年第03期提起东北抗日联军,人们并不陌生。
但由于这段历史已过去70多年了,人们对它的记忆也许有些模糊,但这支由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却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最早与日军进行武装斗争,坚持斗争达14年之久的人民军队。
在当时异常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东北抗联用手中简陋的武器与强大凶残的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并一直高举抗日的大旗直至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
在14年的英勇奋战中,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同数十倍于己的日本侵略军展开浴血奋战,成千上万的抗日志士血洒疆场,为东北和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以至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东北抗联的人和事,至今谈来,仍栩栩如生,催人泪下,令人感奋。
他们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东北抗联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不畏艰险、勇于奋进。
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历程曲折,大体经过了抗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和抗日联军三个发展时期。
一、创建抗日游击队人们都知道,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罪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蓄谋已久的企图把中国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的侵略战争。
在强敌大举进攻面前,中国人民展现了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伟大民族精神。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发出了抗日救亡的呼声和迫切要求,可是蒋介石政府却提出“以和平对野蛮,以公理对强权”,实行“不抵抗”政策,并将数十倍于日军的东北军官兵调往关内“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而留在东北的军队一部分参加抗日救国的行列,另一部分则投靠了日本侵略者。
日军在数日内就占领了沈阳、长春、吉林等重要城市,不到4个月的时间,东北三省的主要城镇和绝大部分领土即被日军侵占。
1932年3月,日本侵略者迫不急待地制造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占领地,从此中国东北的3000万同胞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
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共满洲省委义不容辞地领导人民进行了抗日救国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河抗战中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爱国民众和军人组成抗日武装长枪队热河省位于今河北省东北部、辽宁省西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是京津地区的屏障、华北地区的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1931年12月,日本关东军就制定了侵占热河的计划。
1932年2月,日本关东军策动蒙古自治军进犯热河,未能得逞。
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任命汤玉麟为省长,热河省被列入伪满洲国版图。
但日本关东军认为,“汤玉麟态度暧昧,致日军肃清热河耗去相当时日,迄最近汤之态度全无诚意,默视张学良正规军进抵热河,致中日间营积之险恶空气”,热河便成为“满洲国治安上最后赘癌”。
为此,日本以“日满认定书”为依据,打着维持热河省治安的幌子,蓄谋发动策划已久的武装占领热河的战争。
本文以《盛京时报》的资料为基础,重新梳理这段伟大的历史。
东北抗日义勇军之热河集结1932年底至1933年初,为了避开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的正面进攻、保存实力,东北抗日义勇军分步有序转移进入尚未被日军占领的热河省。
进入热河地区的东北抗日义勇军部队,仍高举抗日旗帜,顽强作战。
在热河抗战爆发前,退入热河地区的东北抗日义勇军部队主要有:属辽南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张海天部:1932年2月,当张海天部大战之后休整之际,张海天突然身患重病,不能继续带兵,将队伍交给他的儿子张秉林(绰号小北风)。
张秉林率部配合热河守军在赤峰、丰镇以及长城古北口一带英勇阻击敌人(王希亮:《威震敌胆的老北风——张海天》,谭译主编:《东北抗日义勇军·人物志》(上),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57-58页)。
▲1932年春,义勇军攻入沈阳,民众在小东门欢迎属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的郑桂林部:1932年5月,郑桂林率领第四十八路义勇军在兴城、绥中一带阻击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并缴获枪支、弹药、军服等备品。
1933年初,率2万人陆续转入热河地区。
属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的李纯华部:1932年12月,协同邓铁梅的民众自卫军在关门山与伪满洲国军交战。
后因武装弹药接济不上,于1933年2月,李纯华带领3千骑兵转入热河,继续抗日,并编入张学良第二军团(《盛京时报》,1933年2月1日)。
属辽宁民众自卫军的唐聚伍部:1932年10月,唐聚伍部遭到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夹击,且内部出现叛徒的情况下,自己化装入关赴北平,将剩余3千余军队交郭景珊化整为零退入热河(张泓主编:《东北抗日义勇军·辽宁卷》(下),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年,第711、716页),后军队编入张学良第三军团。
辽北蒙边骑兵(辽北义勇军):1931年10月,辽北蒙边宣抚专员高文彬在通辽团结蒙汉人民组成辽北义勇军,包善一、韩色旺分任正副司令。
1932年2月,辽北义勇军与日本关东军十六旅团和伪满洲国军共6千余人在彰武、法库、昌图等地发生激战,义勇军奋力抗击,后约2.5万人经开鲁转入热河,部分被编入张学良第七军团。
热河沦陷后,余部转入张家口附近继续抗日(元仁山:《东北义勇军》,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09页)。
属吉林省抗日义勇军的冯占海部:1932年,冯占海部攻打吉长铁路时,因伪满洲国军防守严密,被迫向热河转移。
在转移的过程中多次与伪满洲国军交战,部队受损严重。
1933年1月,约2万人到达开鲁,被编入张学良第四军团继续抗日,后改为国民党军第六十三军。
属东北民众救国军的苏炳文部:1932年12月,苏炳文率骑兵约2万人,由张玉庭带领经过蒙古草原进入热河地区,参加抗日同盟军(元仁山:《东北义勇军》,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6页)。
属民众自卫军的李海青部:1932年12月,李海青与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激战后,率8千人退到热河。
属黑龙江抗日军的邓文部:1933年1月,邓文带领部队6千人,退入热河省开鲁县,参加抗日同盟军继续抗日。
日本关东军进攻热河,邓文率部抵抗,因开鲁守将崔兴武叛国投敌,开鲁失守,邓文与苏炳文余部唐忠信旅一同撤到察哈尔境内(谭译:《东北抗日义勇军·人物志》(下),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00页)。
其他的在热东和蒙边进行分散的斗争,大部分参与了热河抗战和长城抗战。
截止热河战争爆发之前,集结于热河省的军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北洋军阀时期就驻守在热河地区的汤玉麟的军队,大约2万人;一部分是张学良由关内调到热河地区的正规军约3.3万人;另外一部分是从东三省撤退下来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关于在热河抗战爆发之前,热河地区到底有多少抗日义勇军,目前没有确切的数字。
除前述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外,还有自卫军1万、沈克军8千、刘震东军5千、冯庸军3千、何清明部3千人、檀自新5千人、解国臣1千人、李芳亭2千人以及其他杂军1.3万(解学诗:《伪满洲国史新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87页)。
因此,综合各种资料,在热河地区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约为15.5万(前述10.5万+5万)。
其中,《盛京时报》中《张叙五自任总指挥誓师征热为期在迩所向敌军共十万余人》(《盛京时报》,1933年1月18日)、《热境兵匪顿汹涌为数已达十万》(《盛京时报》,1933年1月8日)的报道,印证了关于前述10.5万的说法。
另外的5万人,本文认为其存在是完全有可能。
原因一,鉴于东北抗日义勇军本身的特点——成分复杂、数量众多、民间组织活跃等,在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下,为了图生存,进入热河地区非常有可能。
原因二,很多民间组织比如红枪会等政府不承认,所以没有数字统计,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综合分析各个部队的人数,比较得出最有可能在热河集结的中国军队约为20.8万。
东北抗日义勇军之热河抗战热河抗战之前,热河地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抗日义勇军主要有李海山、刘震玉部。
1931年10月,巴布扎布之子甘珠尔扎布和正珠尔扎布等人投靠日本关东军,组织成立蒙古独立军攻打通辽。
张学良得知后立即邀请原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卓里克图亲王府统领李海山(蒙古族)和旗巡防骑兵统领刘震玉(蒙古族)前往北平,共同商讨在哲里木盟各地蒙汉人民打击以日本关东军为靠山的蒙古独立军的问题。
张学良任命李海山、刘震玉为辽北蒙边骑兵第一路军司令、第二路军司令,归原东北军事委员会辽北蒙边宣抚专员行署指挥。
李海山、刘震玉从北平返回哲里木盟后,立即率本部军队、招募壮丁,正式成立抗日组织。
10月下旬,李海山、刘震玉率部在通辽以北阻击蒙古独立军向通辽进攻,激战4昼夜,迫使蒙古独立军退回舍伯图。
之后,李、刘率部队分东西两路向舍伯图进攻,经过激战夺回舍伯图。
11月初,日本关东军羽山支队在飞机、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大举围攻通辽。
由于力量差距悬殊,李海山、刘震玉部被迫经余粮堡退往开鲁,日军占领了内蒙古东部地区重镇通辽县城。
1932年2月,李海山和刘震玉部联合驻开鲁的东北军骑兵第九旅发动反攻,相继收复余粮堡、莫力庙、曹家营子、舍伯图等地。
战斗中击毙日本关东军派到内蒙自治军担任顾问的松井清助,并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
因此,李海山等得到张学良的嘉奖。
1933年1月10日,东北抗日义勇军郑桂林部在喜峰口、乾沟镇与日本关东军锦州空军部队发生激战(《盛京时报》,1933年1月10日)。
集中于热河的各地抗日义勇军,在总指挥朱庆澜的领导下,将司令部迁到赤峰,并派“冯占海、宫永海、朴炳珊、邓文、邓铁梅、王全一、老北风、及殿蘧三江好等残匪,出动开鲁、绥东、阜新、大屯、朝阳、建平、凌源、平泉等处”(《盛京时报》,1933年1月12日),由后援会及华侨等接济其饷械。
1933年1月26日,暂居花户庄的郑桂林,每晚在九门口袭击日军,而被驻守在当地的日本守备队反击,天明时皆逃走无踪。
被日军捕掳之兵(郑桂林部下)语“北平张学良对郑桂林之严命,由旧正月二十六一星期内夺回九门口”。
失败数回亦不气馁,于2月3日率部下2010余名,移动于九门口东北地区,准备做最后的攻击(《盛京时报》,1933年2月6日)。
李纯华率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之骑兵队参加建平、赤峰各地的战斗,王子丰副司令负伤,与孙殿英部合流西退,后被国民党收编。
1933年1月15日,义勇军及大刀会红枪会,其中邓文7000、檀自新5000、李海青5000、解国臣2000、崔兴武7000、李芳亭2000、刘震东5000及大刀会红枪会等之杂色军1000(《盛京时报》,1933年1月15日)等,在热河省境通辽重要地开鲁市街以及周围,攻打通辽,与日本关东军田中口飞行队相遇,义勇军还击,义勇军首领李海青在战斗中阵亡(《盛京时报》,1933年2月17日)。
1932年旧历腊月二十日,唐聚五部东边道抗日。
唐聚五打扮成农民的模样,带一名护卫兵,由沈海线南口前站乘车,通过奉天赴大连,由海路到北平。
而北平以唐聚五为新英雄,特任命唐聚五为义勇军第三军总指挥,为与东边道一带残留旧部联络,特令前民众自卫军宣传员刘秀忱及义勇军第十路秘书葛聚生二名潜入清河县从事联络。
而唐聚五之部下亦密派匪贼扰乱东边道一带,且东边道宽河县民众相传唐聚五率兵二万返回东边道(《盛京时报》,1933年2月2日)。
1933年3月,日本侵略者向朝阳、凌源、建平等地发动进攻,郭景珊部前往应援,在朝阳一带参加了抗敌斗争。
1933年2月21日,日本关东军与满洲国军联合进犯热河,总兵力为五个师团、两个旅团,在飞机、坦克、装甲车等的掩护下分三路犯热:第一路预定由通辽直取开鲁,以洮辽军全部五个支队,及两个旅团之骑兵担任进攻部队;第二路,由锦州直取朝阳,以第六师团及一个混成旅并守备队四千余,共18000人担任进攻主力军;第三路由绥中直取凌源,以一个师团担任攻击。
集结于热河省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积极参加了热河省的抗日斗争。
1933年2月22日晨,日本关东军和满洲国军分左右两翼及中路,向我南岭阵地猛攻,分三路包围:中路为敌军将领两义,率装甲车三辆、坦克车十余辆、野炮两门、联队步兵千人;左翼由铃木率步兵两联队、迫击炮野炮各一联队及程国瑞部,由留龙台进攻我三宝营子二官营;右翼由第八师步骑军混合队,由金教寺前进,炮火猛烈并敌机八架协助轰炸(《军事汇刊》,1933年,第4期)。
董福亭旅亦亲率所部散布各要地,拼命以机枪手溜弹还击,双方激战竟日,敌军屡次冲锋,被我军击毙约二千余人,现董旅以敌军左翼猛攻我三宝营子二官营等处后方,谋断我朝阳南岭间联络,故已将所部集合朝阳正面新阵地,固守待援。
经建平、赤峰街道前进中之松田部队,四日午后四时,占领黑水东北地区之阵地,发见顽强抵抗主力二千之敌,当即施以攻击,一时枪林弹雨,交战激烈,经战一时半后敌被击退,日军向西方急进,午后八时,占领黑水,此次战斗双方之损失,敌之遗弃尸体约50具,其他负伤者多数,日本之损害,只有受轻伤者一人,虏获品有迫击炮弹百余发,此日因风雪激烈,且道路不良,故松田部队继续行军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