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斗争史(百度版)
事变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

事变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导致了东北地区的事变,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艰难时刻。
面对强大的侵略者,东北的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斗争,展示了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
第一章:事变爆发及东北的处境1931年9月18日,日本陸軍在中国东北的著名城市沈阳制造假借的爆炸事件,借此借口进一步侵占东北地区。
这个事件被称为“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地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日本占领东北地区后,实行了残暴的统治,抢夺资源,奴役人民。
东北的工业和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人民生活陷入困境。
然而,东北的人民并没有选择屈服,他们奋起抵抗,开展了艰苦卓越的抗日斗争。
第二章: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东北人民展现了无比的勇气和智慧,积极开展抗日斗争。
他们组织了抗日义勇军和游击队,进行游击战,破坏敌人的后方补给线,削弱其战斗能力。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成立,给了人民继续抵抗的信心。
他们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多次战斗,取得了惊人的胜利。
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让日本侵略者深感威胁,使他们在东北遭受更大困难。
第三章:东北抗日斗争的影响东北的抗日斗争不仅仅在东北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全国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东北抗日斗争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其他地区的人民通过学习东北的经验,加强了抗日运动的组织和实施,为全国的抗日斗争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东北抗日斗争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东北人民的坚定抗日斗争精神,激励了全国人民并鼓舞了他们继续斗争。
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形成了强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最后,东北抗日斗争为中国共产党的崛起提供了重要契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在东北地区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使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得到了广泛认可,加强了党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四章:东北抗日斗争的不朽意义东北抗日斗争的不朽意义是无法言表的。
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人民争取了更好的未来。
首先,东北抗日斗争为中国的抗战全面爆发提供了坚实基础。
东北是日本侵略者的头号重镇,其抗日斗争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推动了中国全面抗战的爆发。
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九一八事变是指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的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行动。
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全面展开,也引发了东北地区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东北人民在日本侵略的残酷统治下,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们坚决抵抗,为保卫祖国的尊严和权益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与努力。
一、事变背景及日本侵略行动1931年,日本积极寻求进一步扩张势力和控制中国的机会,以东北地区为目标。
九一八事变就是这样一次侵略行动的开始。
日本军队在一夜之间占领了中国东北的沈阳、大连等重要城市,宣布成立伪满洲国,并迅速扩大其在东北地区的势力。
二、东北人民的抵抗与斗争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东北人民展开了激烈的反侵略斗争。
东北地区广大群众积极响应抵抗号召,组织起各种抵抗力量。
1. 武装抵抗:面对日军的入侵,东北人民成立了各种抗日武装,积极抵抗日本的侵略。
他们以自发组织的抗日义勇军为主力,通过游击战、游击队、战斗队等各种方式,对日本军队发起持续的袭击和游击战争。
2. 经济抵抗:东北人民在日本的经济统治下,尽力保护自己的利益。
他们通过抵制日货、封锁交通、组织罢工等手段,削弱和瓦解日本的经济统治,保护本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3. 文化抵抗:为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东北人民积极进行文化抵抗。
他们通过举办各种抗日文化活动、创作反侵略的文学作品、开展宣传教育等方式,加强抗日意识和团结,坚定反抗日本侵略的决心。
三、抵抗斗争的牺牲与成果东北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也获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1. 抵抗斗争的牺牲:东北地区的人民为了反抗日本的侵略,付出了血的代价。
在战斗中,有许多勇敢的抗日战士和民众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保卫祖国的尊严英勇牺牲。
2. 国际反侵略斗争的声援:东北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得到了全国各地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声援。
国内外的各种声援与支持,为东北人民的斗争提供了强大的力量和支持,加强了他们的抵抗斗志。
3. 反侵略斗争的启示:九一八事变和东北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对整个中国乃至亚洲反侵略斗争产生了重要影响,揭示了反侵略斗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东北抗联历史事迹

东北抗联历史事迹
东北抗联(即东北抗日联军,全称东北抗日联军抗日救国临时政府)是指1931年至1945年中国东北地区的一支以共产党为主导、各阶层群众参与的抗日武装。
其历史事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反对日本侵略:东北抗联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对日本侵略者进行抵抗。
特别是在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后,东
北地区沦陷,东北抗联成为中国对日抗战的重要力量。
2.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东北抗联倡导爱国主义,通过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的抗日意识,招募更多的抗日志士。
3. 发动并领导群众斗争:东北抗联坚持以群众为基础的抗日斗争。
组织农民与工人参与武装斗争,积极发动群众,建立游击队,对日军进行袭击、破坏和骚扰。
4. 没收地主财产:东北抗联声称是为了抗日救国,实战中没收了大量富农、地主的财产,用于组织游击队、维持军事活动,以及救济群众。
5. 与国共合作: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武装力量,与国民党作战时期,东北抗联与国民党军队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
抗战后期,东北抗联与国民党军队联合作战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总的来说,东北抗联是中国东北地区群众在日本侵略时期自发
组织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与其他地区的抗日武装相比,东北抗联具有群众基础广泛、动员力量强大以及武装斗争始终坚持的特点,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过程

1940年2月至8月 百团大战,参加 人数约20万,合 105个团,经历 108天,大小战 斗1800多次,歼 敌约3万人。
11
1941年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美英对 日宣战。 1942年元旦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死伤五万 余人。 1931.9~1945.9中国军民共歼灭日军150余万 人。
7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3、徐州会战
日军占领南京、济南等地后,先后集中24万 人的精锐部队,于1938年1月下旬开始南北对进, 夹击徐州。徐州会战中台儿庄大捷,大大鼓舞 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4、武汉会战
1938年6月,40万日军、120艘舰艇,300架飞 机进攻武汉,中国参战部队达130个师,约100万 人,与日军展开了大规模会战,日军死伤20万, 中国军队死伤40万。
抗日战决定接受 《波茨坦公告》,15 日,日本天皇裕仁发 布《停战诏书》,向 全世界正式宣布日本 无条件投降。
13
1935年11月国民党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表示要“抛弃前嫌,团结救国”。
3
3、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12日,张杨扣压了 蒋介石,提出了八项抗日主张。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 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为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提供了条件。
4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七七事变后,为了促成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中共主动派出周恩来等人 多次与国民党代表谈判。 9月22日,国民党通讯社 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 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 成。
5
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抗战,标志全国性抗 战的开始
6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东北抗联PPT精选文档

•
•
1941年1月,由于日伪特务王永贵及汉奸告密,日酋
率日伪军300余人,来到抗联十军驻地。汪亚臣鉴于敌众
我寡,决定转移。人员虽安全撤出,但给养却被敌军焚毁。
•
•
除夕夜,汪亚臣派战士护送18名送粮老乡回家过年,
不幸被汉奸发现,报告了日军守备队。
•
•
经过28、29日两天的战斗,1941年1月29日,于五
•
解放后,为了表彰赵
尚志的抗日功绩并永远缅
怀这位抗日英雄,人民政
府把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
把他的牺牲地改为尚志村,
把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
命名为“尚志大街”。
•
毛泽东对赵尚志给予
了高度的评价:“ 的义勇
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等,
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
坚持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
是人所共知的。”
•
13
抗联亮剑 杨靖宇
警察分驻所。
•
当他们快到梧桐河警察分驻所时,刘德山趁
赵尚志不备,从背后向赵尚志开枪,罪恶的子弹
穿透了赵尚志的腹部。身受重伤的赵尚志命令一
名抗联战士带走所有重要文件后,向事先埋伏好
的日军进行射击,但因他失血过多,不久昏迷过 去,不幸被日军俘获。
11
正气凛然
•
日军对赵尚志进行了突击审讯,他宁死不屈、
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地怒斥敌人:“你们离我远点,
3
•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
民的抗日武装;是中国人民反日军队的组成部分,在中国
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是一支用爱国主义和
国际主义精神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
•
它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奋起自卫,在长达14年之
东北抗日战争大事年表1931—1945

东北抗日战争大事年表1931—1945展开全文1931年4月本月日本关东军驻扎师团换防。
日本军部把驻辽阳的第十六师团调回日本,由原驻日本仙台适于在寒冷地区作战的第二师团接防。
6月至7月上旬日本右翼分子制造万宝山事件,挑拨中朝民族关系,借机在日本国内和朝鲜大造反华舆论。
7月本月日本军部借日军间谍、中村大尉失踪事件,大肆叫嚣以武力解决“满蒙问题本月日本关东军组织“参谋旅行”,对中国东北要地进行军事侦察,制定占领中国东北的“作战方案”。
本月日本军部拟定《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将占领中国东北提上议事日程8月20日日本关东军新任司令官本庄繁到达旅顺。
9月7日至18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巡视南满铁路沿线日本驻军,检查“应变”准备,指示各地日军部队在万一事端发生时,要“积极行动”,不可有半点失误。
18日夜,驻沈阳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第三中队工兵中尉年河本末守率6名士兵将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并诬称是中国士兵所为。
日军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发起进攻,九一八事变爆发。
19日日军占领沈阳及南满铁路(长春至大连)、安(东)奉(沈阳)铁路沿线各地。
同日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指出,日本要变中国东北为其殖民地,号召东北人民奋起抵抗,赶走日本侵略者。
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革命委员会发表《满洲事变宣言》。
同日中共满洲省委、共青团满洲省委发表《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告朝鲜工人、农民、学生及一切劳苦群众书》。
21日中共满洲省委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号召广大群众展开斗争,反抗日本的侵略。
22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要求在满洲更应该加紧地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组织兵变与游击战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重的打击。
九一八东北人民的抗日故事

九一八东北人民的抗日故事在中国近代史上,九一八事变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它不仅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动的开始,也是东北人民抵抗的开始。
这场曾经让无数人流离失所的战争,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抗日故事。
本文将向您讲述九一八东北人民抗日的英勇事迹。
一、民族危亡,东北人民的觉醒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地区遭受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控制。
然而,这并没有让东北人民屈服。
相反,他们更加坚定了抵抗的决心。
面对残酷的压迫,东北人民意识到民族的危亡,他们的觉醒成为了抗日的动力。
二、抗日敢死队的成立东北人民组建了众多的抗日敢死队,他们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发动了广泛的抗日斗争。
敢死队成员都是英勇无畏的志士,他们常常以个人安危为悬念,进行刺探情报、破坏敌人设施、救援被困同胞等任务。
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从各个方面削弱了日本侵略者的力量。
三、著名战役:平津战役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中,平津战役是一次重要的战役。
这次战役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主要目标是解放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区,以打击日本侵略者对华北地区的控制。
战役中,东北人民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战斗力,最终取得了胜利。
四、东北人民的牺牲与付出九一八东北人民的抗日故事中,少不了对牺牲者的铭记。
他们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的英雄。
东北人民的付出和牺牲让我们深感震撼,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安宁。
五、九一八的启示与反思九一八事变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伤痛,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重要性。
九一八东北人民的抗日故事是一个永不磨灭的历史印记,它提醒着我们要坚守珍惜和平的信念,不忘记那段荣光的岁月。
总结: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激发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斗志。
东北人民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英勇的行动,共同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抗日故事。
这些故事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珍惜和平、奋发向前。
让我们永远怀念九一八东北人民的抗日故事,感受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无私奉献。
东北抗日历史

大陆政策: (一个旨在征服中国 和世界的侵略政策 )
第一步 侵占中国台湾;
第二步 征服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步 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
第四步 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 洲,称霸世界。
1927年东方会议提出侵略扩张的总战略: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 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支那完全被我国征 服,其它为小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 民族,必畏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 日本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此乃明治 大帝之遗策,是亦我帝国存亡上必要之事 也。”
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 “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 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之灭 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溥仪(中坐者)在满洲国执政典礼上
日本强迫开办的日文学校里儿童在饭前要做敬拜日本天皇的祷告
七三一部队本部大楼
抗日义勇军
杨靖宇
周保中
李兆麟
抗联一、二、三路军总指挥
日本签署投降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研究特点
地域性:东北抗日斗争史既是东北地域史的一部分 又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性:东北抗日斗争是东北各族人民抗击和反对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及伪满洲国殖民统治的反侵略反 封建战争,所以既具有民族战争的性质又具有反封 建统治的性质。即东北抗日斗争就带有“反日反满” 之双重性。 国际性:东北抗日斗争史既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朝两国人 民共同抗击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
●
● 国际学术动态 日本:主要是对日本关东军、日本人开拓团、满 洲国“近代化”等相关资料性研究。 韩国:东北被视为韩国独立运动史中心舞台,故 而从“韩国正史”的角度来研究 。 朝鲜:东北被视为朝鲜民族解放运动和金日成 “主题思想”发源地,故亦是从“朝鲜正 史” 的角度来研究。
5.课程要求
具体要求: ●第一,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 究对象,掌握东北抗日斗争史的基本体系 和历史特点,了解有关东北抗日斗争史的 最新前沿性研究动态。 ●第二,系统学习东北抗日斗争史基本知识 的基础上,培养和掌握独自思考历史问题 的意识与能力。
《现代史资料》7,东京:すずみ书房,1964年,第182-409页。)
◎日本政府两次声明:1931年9月24日,日本在《关于 满洲事变的第一次政府声明》中说:“帝国政府在满 洲没有任何领土欲望”。10月26日,又在第二次声 明中提出“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等五项所谓“协商 大纲”。(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和主要文书》下卷,
◎新国家理念——“民本政治”;元首——“执政”;
国号——“满洲国”;国旗——“新五色旗”; 首都——“新京”(长春);年号——“大同”。 ◎满洲国树立:1932年3月1日,宣布“满洲国”成立
并颁布《国家组织法》、《人权保障条例》及中央地方 管制,3月9日溥仪就任并发表《建国宣言》;3月10 日溥仪与本庄繁签字,并3月12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通 过《处理满蒙问题方针纲要》;9月15日日本帝国特命 全权大使武藤信义与满洲国国务总理郑孝胥签订《日满 协议书》。
东北抗日斗争史
课程概述Leabharlann 导论(1 ) 研究对象
(2 ) 研究内容
(3) 研究特点
(4) 研究动态
(5 ) 课程要求
1.研究对象
□东北抗日斗争史既是中国东北近现代史的一个核心内 容,又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其明显 具有东北地域史和中国正史的双重特性。 □东北抗日斗争是从“九一八”事变后兴起的东北抗日 义勇军开始,经历了东北抗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 军、东北抗日联军、中国特别教导旅(亦称国际教导 旅)等一系列分化交替和改组整编过程,最终迎来抗 战胜利。 □东北抗日斗争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 抗日联军逐渐成为东北抗日武装运动的主体,并在极 其艰苦条件下展开十四年英勇斗争,最终取得民族解 放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故是东北抗日斗争史亦可 称之为“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
“万一动乱波及满蒙,我国在该地特殊利益、 权益遭受损害之虞时,不问来自何方,将予以 保护”。此“纲要”即表明日本以保护“满蒙 特殊地位和权益”为借口,用武力来吞并满蒙 之方策已经确定。
“田中奏折”:1927年7月25日,田中义一将把 “东方会议 ”决策以“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 政策”为题上奏天皇,此秘密文件后来被称为 “田中奏折”。其文中重提明治天皇遗策,即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 界,必先征服支那”的侵略路线,并提出“满 蒙者,以历史非支那之领土,亦非支那特殊区 域”的谬论。 ◎ 日本关东军“情报会议”:1929年5月1日,关 东军在旅顺召开会议,制定解决“满蒙问题” 的基本方针;7月5日石原莞尔提出“武力解决 满蒙问题是唯一的活路,其既可消除日本国内 的政治不安,又能及时扑灭东北的排日运动”。
●《国民政府告民众书》:1931年9月22日发表
的该书中讲:“此次事变起后,政府已立即将 日人之暴行,报告于国联…政府现时既以此案 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故希望 我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一一 告诫,无须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 东北军与日军兵力对比:东北军兵力总计21万 8千人(其中,事变前进入关内兵力达14余 万),而日本关东军总数1万5~6千余人(当 时日本常备陆军总23万);东北之人口达3千 万,东北日本人20万。
5. 满洲国建立及其性质
◎日本关东军设想 :9月19日,【关参第三七六号】致 参谋本部、陆军省电文:“将来本军负责维持全满洲 的治安,经费可以自给知足”,已经表露由关东军来 完全统治和支配满洲的计划。 ◎ 建川少将献策:2月20日,建川少将提出“消灭现有 东北政权,树立以宣统皇帝为盟主,接受日本支持的 政权,当为上策”。(片长衷,《满洲事变机密政略日志》,
4. 蒋介石与“不抵抗主义”
◎ 南京政府:1927年4月8日,南京政府成立时颁布《国 民政府宣言》,并提出“清党之目的,为打到帝国主义 及军阀”主张,但是因各种内部派系矛盾,蒋介石于8 月13日下野。 ◎ 蒋田会晤:1927年9月28至11月10间,蒋介石秘密赴 日,于11月5日与田中会晤。田中说:“日本之所愿, 仅在于维持满洲之治安而已,尚希安心”,并承诺 “对于反共产主义之阁下巩固南方,亦日本所切望, 将不惜对阁下之事变予以充分援助”。数日后,蒋、田 两人再进行会的谈中达成如下谅解:一是“即民国革命 成功,中国完成统一之时,日本即予承认”;二是“日 本对满洲之地位及特殊权益,中国予以承认”。(日本
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和主要文书》下卷,东京:国际联合 协会出版,1969年,第102-106页。)
◎“安内攘外”政策:1928年1月9日,蒋介
石复职并任国民国民军总司令兼军事委员 会主席;2月21日外交部长黄郛发表对外 宣言,但不再提出“打到帝国主义”口号; 1931年7月23日发表《告全国同胞书》, 声称:“惟攘外应先安内,去腐乃能防 虫。„不先剿平叛逆,完成国家统一,即 不能攘外”。 (《大公报》(天津)1931年7月27日)
满洲国现势图(康德四年)
第一章 “9.18”事变与东北抗日义勇军
第一节 “9.18”事变与“满洲国”建立及其性质 1.日本“大陆政策”与“9.18”事变 ◎“明治维新”:既是日本近代化的标志又是走向军国
主义道路的开端。明治天皇登极时发表《天皇御笔信》, 宣布要“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开拓万里波涛”, 使“国威布于四方”等,将借用武力建立“大日本帝 国”。 ◎基本国策:1890年山县有朋就提出所谓“维护主权线 与利益线”主张。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获 胜后,进一步加紧对“满蒙”的侵略步伐。其具体步骤 可分为四个方式:一是关东厅,二是关东军司令部;三 是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简称为“满铁”;四是日本领 事馆及分馆。
4. 研究动态
国内学术动态 1)东北通史角度研究:从东北地方史的整 体中阐述东北抗日斗争史,如《东北通 史》、《东北近现代史刚》等。 2)专门性质研究:全面系统地专门叙述东 北抗日斗争史,如《东北抗日联军斗争 史》、《东北抗日义勇军》等。 3)资料整理研究:收集整理关于东北抗日 斗争史资料,如《东北抗日联军史料》、 《东北地区朝鲜人革命斗争资料汇编》等。
1969年再版本,第185-186页。)
◎ 《解决满蒙问题的根本方策》:10月24日,本庄繁 提出该“方策”并在其“七条要领”中明确提到“新 国家的要素” ,即“国防、交通的实权由我方掌握, 建起能够保证在满蒙各民族共存共荣的机构(一个特 殊的共和国)。“建立新国家运动,表面上一定要用 中国人之手来办,但是在内部则要给以较之过去更为 强有力的支持,而加以促进”。(【日】《本庄日记》
◎
◎日本陆军“师团会议”:1931年4月2日制定《昭 和六年度形势判断》,提出解决满蒙问题的三种方 式:一是建立东北亲日政权;二是建立东北独立国 家;三是用武力吞并东北。
◎“五科长会议”:1931年6月中旬,被日军陆军省秘密指 派的“五个科长”在总参谋部作战部长建川美次的主持下 研究对策,于6月19日拟定了“对满蒙对策”,其后在 “五科长会议”上制定《解决满蒙问题方策大纲》。这就 成为日军侵略东北的行动纲领。其“大纲”中指出:“尽 力使关东军首脑部熟悉中央的方针和意图,要他们在今后 一年里隐忍持重,避免卷入因排日而产生的纠纷,万一发 生纠纷时,只限于在局部范围内处理,不扩大其范围”。
● 蒋介石致电张学良:1931年8月16日电令中谓“不论日本 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不予抵抗,力避冲突”。 张学良报告《沈阳事变经过书》中言道:“我军抱不抵抗 主义,毫无反映,…城内外警察各分所均被日兵射击,警 士被驱退出”。9月19日蒋介石又致电张学良说:“据东 京消息,日以我军有拆毁铁路之计划,其借口如此,请向 外宣传时,对此应力避之”。 ● 据统计,“9.18”事变后,日军杀害东北军官兵326人、 警察79人、民众486人,共计873人;至1932年末为止 杀害东北军已达25,618人、民众12,026人。(朴宣 泠,《东北抗日义勇军》,北京:中国友谊出公司, 1998年,第46页。)
2. 研究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东北抗日联军为主线, 全面介绍东北抗日斗争史的基本历史脉络。。 本课程主要从宏观的角度系统阐述东北抗日斗 争史的基本概况和基本体系以及历史特点,并 对其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给予正确、客观和公 正的历史评价。 本课程重点阐述东北抗日联军的性质问题,即 “东北抗日联军实际上是中朝两国人民的联合 武装部队”。
(姜德相编,《现代史资料》(7),东京:1964年版)
3.“9.18”事变
◎间接导火线 :“万宝山事件”( 1931.5-7.2) “中 村大尉事件”(1931.6.24) ◎新任命关东军司令:1931年8月1日,本庄繁接替 前任司令菱刈隆任命为关东军司令,即向参谋部部 署《满洲时局对策的根本方针》,同时审查石原莞 尔等人制定的《作战计划》。 ◎直接导火线: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 铁道守备队河本末守中尉在今田新太郎的指挥下爆 破柳条湖南满铁路一段,并诬称北大营中国士兵炸 毁铁路,制造“柳条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