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鉴赏论文雷雨(1)
论《雷雨》的悲剧特点及根源(一)

论《雷雨》的悲剧特点及根源(一)四幕悲剧《雷雨》,作为我国戏剧大师曹禺的代表作,一部中国式的悲剧巨作典范。
李健吾称之为“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是一部真正意义的悲剧。
《雷雨》写于20世纪前半叶,就题材来讲是家庭悲剧,并且触及了普遍意义上的悲剧主题,如个人的孤独,分裂的自我,神秘命运观,遗传与环境决定悲剧命运,以及人生的徒劳感。
然而,由于作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和个人经历的差别,又独具特点。
《雷雨》中体现出的因果报应观念,并且带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一、故事结构和情节设置曹禺吸取英国戏剧创作流行的“三一律”的原则,组织了《雷雨》的情节。
剧本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两个场景(周家客厅和鲁家住房)内,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的矛盾纠葛剧中的戏剧冲突非常集中,人物都以自己为纽结点,与他人构成多向的网状矛盾关系,而且其中任何一组矛盾冲突的出现与展开,都与其他矛盾纠葛、关联。
周朴园力求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家庭秩序;繁漪要留住周萍,让他永远陪伴自己;周萍则要避开繁漪逃出周公馆;周冲在追着四凤;四凤又想跟周萍结合一起走;而侍萍却要把四凤带出周公馆使她脱离险地;鲁贵想能够永远保住在周公馆的饭碗;而鲁大海则要为工人阶级的利益同周朴园进行坚决的斗争。
极端复杂、极端紧张的矛盾冲突,就这样一下子交代并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一切纠葛又在一瞬间爆发,读者还来不及细细琢磨它究竟酝酿着什么,剧中的八个人全失败了,这个家庭向观众刚交代和呈现出故事,就一瞬间坍塌,死的死,疯的疯,活着的人也陷入永世不能拔出的痛苦泥沼中。
曹禺在此设置了一种悖论结构:每一个人物都在推动着悲剧的发展,他们制造了这个悲剧,可是又都是悲剧结果的承受者。
在面临生与死的二元抉择中,他们只能选择其一,死去的人和生存的人。
《雷雨》打破了中国传统戏剧的二元结构,用一种崭新的视角深入解读了戏剧的模式,使戏剧的结构形式走向了多样化。
二、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雷雨》中一共只有八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其丰富的性格,从而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冲突。
《雷雨》话剧评论(范文模版)

《雷雨》话剧评论(范文模版)第一篇:《雷雨》话剧评论(范文模版)《雷雨》,“到底什么才是公正”这个问题在我脑中徘徊了好久。
为什么故事的结局那个最该死、最该疯的人安然无恙?为什么那么多无辜的人就死的死疯的疯呢?周朴园,故事的源头,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言行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图和阴险狡诈。
假如当初他没有抛弃鲁侍萍,那鲁四凤、繁漪就不会出现,那么周萍的两段恋情就不会发生,那么惨剧也不会发生。
可这只是个假设,事实上因为他的贪婪,他的无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导致悲剧的发生,但是到了最后,鲁四凤、周冲、周萍死了,鲁侍萍、繁漪疯了,鲁大海不见了,唯独他完整无缺。
可我们知道事实上他失去了一切。
那么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从一直随身带着的旧家具一直保留着夏天关窗的习惯,到几十年都一直穿着的旧衬衣,都可以看出,朴园对侍萍仍有感情,可事实朴园爱的是他印象中三十几年前那个美丽温柔的侍萍,而不是出现在他眼前的这个女人。
周朴园所期望的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实际上它是一个丑陋的、混乱的家庭。
妻子繁漪与他感情不和,处处与他针锋相对,并且与大儿子周萍有私情。
二儿子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实际又敬又怕,不愿与他多接触,周朴园在这个家里,空有家长的尊严却享受不到夫妻、父子间的真情。
所以当年那个侍萍自然成了他感情上的依托。
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填补自己空虚的心,当他思念的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慌了阵脚,资本家的势利、狡诈暴露无疑。
他认为侍萍会来勒索他,害怕侍萍向他算旧帐,害怕自己的名誉和财产受到威胁。
这样,一前一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便把他的嘴脸暴露了出来,鲜明的性格跃然纸上。
曹禹最喜欢繁漪这个角色,但他没有刻意美化她。
她的发疯是她唯一的下场,因为她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
一个占有欲如此强烈的女人在失去一切希望后,她只能疯。
我也很可怜她,两个男人都抛弃了她。
而她只是在自以为是的爱情中毫无头绪地磕碰,也许她只有这个下场,也是因为作者怜惜她,确实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
《雷雨》文学评论范文

《雷雨》文学评论范文《雷雨》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所创作的话剧作品。
该剧通过朱槿和杨乐乐的婚姻破裂与家庭悲剧展现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虚伪、封建礼教以及女性困境等问题。
以下是《雷雨》文学评论的范文。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代表作之一,它深刻地揭示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该剧通过朱槿和杨乐乐两个女性角色的遭遇,展现了封建礼教和家庭伦理对女性的束缚,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虚伪和道德的沦丧。
曹禺以生活的煎熬和人性的剖析构建了一个残酷而悲怆的戏剧世界。
首先,剧中的女性形象是《雷雨》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剧中的朱槿是一个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女性,她为了家庭和自尊放弃了自己的幸福。
朱槿的婚姻遭受背叛和虐待,使她逐渐变得悲观和失望,最终走向了崩溃。
另一位女性角色杨乐乐则不同,她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使得她反叛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杨乐乐的家庭背景使她面临着世俗眼光和道德压力,但她依然选择走出约束,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
朱槿和杨乐乐的对比展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下生存的困境和现代社会给予女性的自由与权利,同时也引发了对道德、个人自由和家庭伦理的思考。
其次,《雷雨》通过家庭关系的破碎和个人命运的悲剧,揭示了社会虚伪和道德的沦丧。
剧中的朱槿家庭表面上看起来幸福美满,但却充斥着婚姻背叛、家庭暴力和道德沦丧。
朱槿的丈夫赵红岩外表温文尔雅,实则是一个狡诈自私的人,在他的伪装下隐藏着无尽的欺骗和背叛。
同时,赵红岩的父母也是道德沦丧的代表,他们为了维护家族的尊严和面子,宁可牺牲女儿的幸福和婚姻。
剧中的角色形象透露着中国社会封建道德的庸俗和人性的丑陋。
曹禺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呈现了一个虚伪和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
最后,《雷雨》以其深邃的思考和生动的情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剧中的台词和情节简洁有力,情感真实而细腻。
剧本的语言充满了寓言的意味,一方面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另一方面也给了观众思考空间。
曹禺在剧中通过雷雨的象征性意义,表达了对社会深层次问题的关切,使观众深思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背景的制约。
戏剧鉴赏论文雷雨-V1

戏剧鉴赏论文雷雨-V1正文:《雷雨》是曹禺创作的一部具有深度的话剧作品,它通过对家庭和社会伦理道德的探讨,展现出人性中所存在的弱点和矛盾。
本文将从剧本结构、人物形象、情节、语言和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剧本结构《雷雨》的剧本结构采用了三幕制,整部戏以“雷雨”为主线,将一家五口人的生活与社会风貌交织在一起,突出了主人公周冲与妻子邓颖超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周冲与未婚妻周云峰之间的感情纠葛,整个结构层次分明,紧凑有序。
二、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塑造人物的形象来揭示其内心的世界,周冲被描写成一个具有强烈自尊心和掌控欲的父亲,他在家庭中扮演着严厉的独裁者,但在他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中也表现出无奈和自我妥协。
邓颖超则是一个具有叛逆心理的受压迫者,她忍受不了周冲的控制和自私,试图摆脱束缚,却始终追求自我实现的愿望。
周云峰则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被周冲视为亲生女儿般的存在,但她却爱上了自己的继父。
所有的角色都有着人性中的弱点和矛盾,这在剧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三、情节《雷雨》的情节比较紧凑和短暂,整部戏的时间跨度只有一天,但却涵盖了很多家庭和社会问题。
邓颖超的叛逆和婚姻危机、周云峰与周冲之间的感情纠葛、儿子周军的叛逆问题以及邻居白先生的诱奸事件等,这些情节相互穿插,构成了一幅家庭和社会的综合画卷。
情节之间的有机转换,把人物性格的转变和心理的变化展示得淋漓尽致。
四、语言《雷雨》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对话干净利落,表达了人物心理内在的矛盾,也夸张了许多对话的情感面。
对比白先生和周冲之间的对话,剧中白先生以青年所独特的狂妄气息表现出他那种纯粹,自私和追求快乐的心态,周冲则以温和、得体的口吻表现出他那种威严、稳重和责任感。
这种语言的遣词造句和语言表达可以使观众非常深刻地了解人物心理。
五、主题《雷雨》的主题多样复杂,其中反映的最为深刻的主题是家庭伦理和人性的矛盾。
剧中的所有人物,无论是主角还是次要人物,都在展示着人性中的弱点和矛盾,这与现实社会的道德观、价值观都密切相关,达到了对社会的洞悉和反思。
话剧《雷雨》赏析

话剧《雷雨》赏析《雷雨》主要讲述了两个家庭,八个人在一天的时间里牵扯出来的三十年来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
以下是店铺整理关于话剧《雷雨》赏析,欢迎阅读参考话剧《雷雨》赏析篇1《雷雨》可以说是中国话剧史上不落的太阳,整部剧情节跌宕起伏,其中的那些不期而遇和处处伏笔都倾泻在了最后的那倾盆雷雨之中,封建思想和自由主义的强烈对抗最终在轰隆隆的雷声中铸造了一个家庭的悲剧亦是一个国家的悲剧。
骨肉分离却以仇人的身份相见,兄妹手足却迸发出了爱情的火花,对伦理纲常的悖逆,对人情冷暖的无视,《雷雨》可以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悲到让人无从流泪无从释然。
在整部剧的内容上,严格遵循“三一律”。
《雷雨》描写两个家庭中的八个人物,在一天的时间里牵扯出了三十年的恩恩怨怨,可以说是剪不断,理还乱,人物的对白之中句句都埋藏着悲剧的种子,最后悲剧爆发在一场倾盆的大雨之中。
剧中纠缠着周朴园与繁漪,周朴园与侍萍,周朴园和鲁大海三对主要矛盾。
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了,两个妇人疯了。
整部戏的八个人物中有三个人物以死亡而告终。
死亡自此成为了曹禺剧作中挥之不去的情节。
这样的内容集中反映了封建思想对人性的摧残和虐杀,痛斥了资本家的虚伪和凶残,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封建等级意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悲悯情怀。
《雷雨》在结构上,大致有如下特点一、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富有传奇色彩二、结构严密,集中紧张三、明暗双线,纵横交错,引人入胜在三十年前旧景重现的基础上,将戏剧矛盾推向高潮,爆发了一连串的惨剧,剧中八个人物的命运有交织也有不同,但都还是逃脱不了“悲剧”二字。
剧本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为丰富的潜台词。
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
当然本剧在导演和表演上也是下了极大的功夫的。
本剧导演不惜浓墨重彩,极力用音响和灯光渲染了整个舞台上的悲剧色彩。
评戏剧雷雨的作文

评戏剧《雷雨》
哎呀,说起那个《雷雨》,简直是巴适得板,心头那个震撼哦,就跟夏天突然来场大雨一样,淋得你透心凉,又醒脑得很!
这出戏,剧情紧凑得就像拧干的毛巾,一点水都不带剩的。
周家大宅里头,那些个秘密哟,藏得比花椒还深,一揭开,辣得人眼泪花儿直转。
周朴园跟鲁侍萍那点陈年旧账,哎哟,扯得人心肝儿疼,比吃火锅还让人上头。
四凤、周萍、周冲,这些娃儿些,感情纠葛得跟麻线团一样,理都理不清。
特别是四凤,那姑娘命苦啊,就像秋天里被风吹落的叶子,飘摇不定,最后还落得个悲惨下场,看得人心头直发紧。
还有那雷声,轰隆隆的,跟戏里头人的心情一样,压抑得要命。
一到高潮部分,那雨点子就跟不要钱似的往下砸,跟戏里的眼泪、愤怒、绝望,混在一块儿,整个舞台都湿透了,也湿透了观众的心。
演员们嘞,个个都是戏精转世,尤其是演鲁侍萍的那位,一开口,那味道,正宗的川味悲情,听得人肝肠寸断。
还有那雷声雨声,配合得天衣无缝,简直就是在给演员们打节拍,一出一入,都是戏。
总之,《雷雨》这出戏,看一次,记一辈子。
它不光是在讲一个家族的故事,更是在讲人性的复杂,讲命运的无奈。
看完之后,你会觉得,生活啊,有时候真的比戏还要戏。
戏剧鉴赏《雷雨》

论话剧《雷雨》中的人物矛盾《雷雨》中的社会背景,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新时代,在此时的中国新生的有思想、有智慧的工人阶级与冷酷残忍的资本家,劳动阶级与封建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日益激烈,受新兴文化影响的青年越来越不满于守旧黑暗的封建社会,他们追求人性的解放与妇女的解放。
于是,在《雷雨》中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不同思想的人物矛盾是明显而又激烈。
剧中八个主要人物可以归结为四个三角关系的爱情、婚姻矛盾。
侍萍、鲁贵同周朴园的关系;周萍、繁漪同周朴园的关系;繁漪、四凤同周萍的关系;周萍、周冲同四凤的关系。
这四个三角关系相互交织,矛盾冲突愈演愈烈,同时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着错位的情感。
蘩漪和周萍:蘩漪爱上了前房的儿子周萍,周萍虽然有一定的新思想,年青时他不满于父亲的专制与残忍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在这种想法中他与蘩漪相爱,但是他懦弱、畏手畏脚,惧怕严肃的父亲还有旗帜鲜明的道德观念,对她始乱终弃,最终使她变成“后妈不像后妈,情人不像情人”的“疯婆子”。
而对于蘩漪,她是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
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
当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有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
这是蘩漪无法摆脱的弱点。
因此蘩漪跟周萍的冲突也越演越烈,并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周朴园和繁漪: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人物,他古板,刻薄,自私唯利是求;而繁漪受过新式教育,性格刚强,追求自我和现代新式情感,注重内心的渴求。
两人的冲突体现在两种不同文化和思想的碰撞。
周朴园和鲁侍萍:周朴园作为是有钱少爷,自小便衣食无忧,生来便自觉高人一等。
鲁侍萍是可怜的贫苦丫头,她单纯善良,但是却性格刚烈。
周朴园与鲁侍萍当时的山盟海誓,但是在利益与名声地位与他们的爱情之间产生矛盾是,周朴园便会毫不犹豫地斩断他们之间的过往。
他们的社会地位与性格注定了他们分开与鲁侍萍的悲惨命运的结局鲁大海和鲁贵:鲁大海代表新生的工人劳动阶级,他们是推翻封建压迫的主要力量,鲁大海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他站在工人阶级和贫苦大众的立场上,从内心里看不起鲁贵的生活方式。
雷雨鉴赏 (1)

研究性学习报告雷雨读后感《雷雨》是我国杰出的戏剧大师曹禺的首部戏剧作品,《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刻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在中国的文坛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雷雨》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优秀剧作。
暴露了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巧和恶罪,揭示了旧制度必将灭亡的历史,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它描绘了各式各样典型人物的不同命运,从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故事叙述的是周公馆的太太繁漪不堪忍受周朴园那种封建家长制的束缚,在与周萍相遇后唤起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与周萍相爱了。
不久周萍开始悔恨与繁漪的这种关系,他爱上了侍女四凤。
四凤的母亲——鲁妈来到公馆,周朴园发现鲁妈就是他的前妻,周萍的生母——侍萍。
而鲁妈的儿子鲁大海恰巧又领着矿上的工人来找周朴园谈判,鲁大海正是周朴园与侍萍的儿子。
雷雨之夜,准备与四凤一起出走的周萍,在父亲的威逼下认母,四凤方始明白她心爱的周萍竟是同母异父的哥哥。
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
周萍开枪自杀了,两个妇人疯了。
周朴园的发家史带有野蛮的封建盘剥的血腥味。
他包修汇桥,故意让江堤出险,一次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他从每个小工的性命中捞了三百块钱。
正如鲁大海所揭露的“你的手段我早就明白,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发的是断子绝孙的昧心财”。
在曹禺笔下,周朴园出身封建世家,又曾留学德国,外表看俨然是一个兴家立业的有教养的绅士,而骨子里却是个伤天害理,靠发血腥财起家的刽子手,毫无文明可言。
为当上某煤矿的董事长,他残酷地镇压罢工的工人,采取野蛮的手段,勾结军警开枪打死了几十名工人。
可见,周朴园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葬送几十条性命。
更加残忍的是,三十年前,他为了娶一个名门小姐为妻,竟然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将被他玩弄并为他生下两个孩子的侍萍赶出家门,侍萍生第二个孩子才三天,又是个大雪天,侍萍被迫跳河,周朴园伤天害理的事情何止这些,他身上的累累血债足以说明他是个狠毒凶残的刽子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鉴赏论文雷雨(1)
戏剧鉴赏论文雷雨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代表作品之一,由郭小波执笔,1934年在南京首演。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该剧进行鉴赏:
一、剧情分析
该剧讲述了在一个富豪家庭内发生的一连串荒诞的故事,以张乐平与张少妇的悲剧爱情为主线,通过揭示各个角色之间的利益关系和人性的欲望等深刻主题,展现了这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群体心态。
二、人物形象
作为一部重视人物性格描写的戏剧作品,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极为突出。
张乐平的坚贞和牺牲、地秀英的柔弱与无奈、周瑞环的丑陋和邪恶、张少妇的沉默和坚强等人物形象都极富张力。
此外,该剧还对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反思。
三、舞台布景
为了表达一些特定主题,该剧在舞台布景上有着多种设计,靠布景和灯光等元素使人物行动有了更加鲜明的情境。
如最后一幕中交错出现的佛像、白图案以及水,表达了戏剧中的女性主义和人性主义。
四、语言表达
雷雨的语言表达具有极为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语言真实、朴素、富
有表现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特别是一些经典台词,如“爱情是属于大家的”,成为观众耳熟能详的文艺经典。
综上所述,雷雨不仅引起了当时观众的热烈反响,而且在后来的华文戏剧历史上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