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心伴随古诗成长

合集下载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千年岁月的智慧和情感,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它的韵味和润泽能够让人的童心再次苏醒,让人心灵得到滋养。

古诗的韵味体现在它的音乐性和韵律感上。

古代的诗人注重诗句的节奏和押韵,通过对字音的巧妙组合,营造出旋律优美、悦耳动听的诗歌。

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就有:“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通过对音韵的精妙处理,使得整篇诗显得韵律十足,朗朗上口。

古诗的润泽则体现在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上。

古代诗人视诗为人生的一种表达方式,他们以丰富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己的心情和思考倾注其中。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表达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人生苦短的思考:“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进取精神的讴歌。

古诗的韵味和润泽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常常容易迷失自我,忘记初心。

而古诗的韵味和润泽能够让人重新回归内心,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通过阅读古诗,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音乐性和美感,更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这样就能够唤醒人们心中的童心,让他们重新审视生活,关注真善美,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古诗的韵味和润泽也是启迪人们思考和探索的重要源泉。

古代诗人的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它们常常通过隐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表达深刻的思想和观念。

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就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鬓边阴世人,堆案卧还起。

有时倚栏干,凭虚郭细棘。

”这首诗通过具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深刻思考,引发人们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
古诗是中国古代人民创作的重要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艺术魅力。

它以简练的
语言、深入的思考和优美的表达方式,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古诗也是培养童心的珍贵
资源,它能够帮助孩子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润泽他们的心灵。

古诗的韵味一方面体现在其优美的韵律和节奏上。

古诗采用了特殊的韵脚和押韵的方式,使得诗歌的音调变得优美华丽。

通过韵律的起伏和节奏的流转,古诗给人一种独特的
美感。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平仄的变化和韵味的流转,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感受。

古诗的韵味还体现在其丰富的意象和想象力上。

古诗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通过巧
妙的比喻、夸张和象征等手法,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比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对山和河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壮丽的情感和豪情壮志。

古诗能润泽童心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给孩子们带来的美感和情感体验。

古诗以其独
特的韵律、节奏和意象,给孩子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孩子们通过欣赏古诗,能够增加对美
的感受和欣赏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古诗也能给孩子们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对人生、自然和社会产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古诗能润泽童心的原因之二,是因为它给孩子们带来的智慧和启发。

古诗是中国古代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精华。

通过阅读古诗,孩子们能够接触到
古人的聪明才智和思考方式,了解古代文化的底蕴。

古诗中的诗句和警句,也给孩子们带
来了启发和教育,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能力。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在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的精品之作。

这些古诗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凝练的语言,给人以无穷的艺术享受,也让人受益匪浅。

古诗的韵味如同一幅幅绘画,展现了历史的图景和人物的风采。

有的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这幅诗画给人以明亮纯净的美感,仿佛能闻到春风拂面、花香弥漫的味道。

有的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情感世界。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此君深情被西施,怨自吴宫遂不归。

”这种抒发内心情感的古诗,给人以深深的共鸣,让人情不自禁地为故事中的人物感到悲伤和遗憾。

古诗的语言凝练简练,通过寥寥数语表达深刻的哲理,启迪人们的思维。

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天人清且高,低徊共此时。

”这句简短的诗句,承载了对李白才华横溢的赞叹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给人以思索和启迪。

古诗具有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读起来优美动听,引人入胜。

譬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种转折和对比的结构,使得整个诗歌的节奏感极强,读起来十分流畅。

古诗的韵味使人陶醉也能润泽童心,给人以美的享受。

尤其对于儿童来说,古诗不仅能够开拓他们的视野,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古诗,儿童能够欣赏到美的形式和内容,感受到诗意的妙处,培养起与美相伴的心灵。

古诗之美无处不在,它不仅是文化的瑰宝,更是教育人们的良师益友。

通过学习古诗,人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的养料,领略到古人的卓越才华和人生哲理。

古诗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追求卓越和超越的动力。

在当今社会,古诗的地位和作用虽然相较于古代有所减少,但韵味古诗、润泽童心的特点依然不变。

对于儿童来说,学习古诗可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美观和人生态度。

继承和传播古诗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诗韵润童心,童心展诗韵

诗韵润童心,童心展诗韵

诗韵润童心,童心展诗韵1. 引言1.1 童心与诗韵的关系童心与诗韵是两种不同但又密不可分的存在。

童心是指儿童的心灵世界,即那种直接纯真、天真无邪的内心。

而诗韵则是指诗歌中那种韵律优美、表达深刻的美感。

童心与诗韵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相得益彰,彼此相辅相成。

童心是诗韵的源泉,诗韵源于童心的纯真与天真,而童心也因诗韵的美感而得到启迪。

童心对诗韵来说是一种真诚、纯洁的土壤,没有童心的存在,诗韵也就失去了灵感来源。

在儿童的世界里,诗韵无处不在,从他们的歌声、笑声、甚至是哭声中都能感受到那种诗韵的美好。

而诗韵也能够赋予童心无限的想象与创造力,让童心在诗韵的激励下不断成长。

通过诗歌的表达,儿童能够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启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童心与诗韵的关系如同水与鱼,空气与花朵,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在这种关系中,童心与诗韵展现出一种美妙的和谐,给人带来无限的欢乐与感动。

【内容字数:262】2. 正文2.1 诗韵对童心的启迪诗韵对童心的启迪,是一种心灵的交融和启迪。

诗韵的优美旋律和多彩声音,常常可以触发儿童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在诗歌的世界里,儿童可以尽情地展开想象,感受情感,表达感悟,这种过程不仅丰富了他们的心灵世界,更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诗韵不仅仅是一种声音的律动,更是一种情感的传达和思想的启迪。

通过诗韵,儿童可以学会倾听,学会感受,学会表达,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诗韵的启迪让童心变得更加丰富和深邃,让他们更加敏感和善于思考,在成长的过程中,这种启迪将成为他们宝贵的财富和力量。

我们应该重视和珍惜诗韵对童心的启迪,让儿童在诗歌的海洋中尽情徜徉,感受到诗韵的魅力和力量。

2.2 童心对诗韵的赋予童心是纯真的天使,是对世界最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童心是一种纯粹、无邪的灵魂状态,它让人们拥有一颗纯净的心灵,敏锐的感知力和直观的认知能力。

在儿童的诗歌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这种纯真与灵动的气息,诗歌中蕴含着孩子们的直觉和幻想,表达出他们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和感受。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古诗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古诗以其独特的韵味,深深地渗入了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成为了我们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不仅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更是润泽我们的童心的一剂良药。

古诗的韵味独特而深刻,它不仅在语言上有着优美的韵律,更是在情感上有着深刻的内涵。

古诗的韵脚、格律、音韵等都让它充满了美感,读起来令人心醉神迷。

比如《静夜思》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将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留连忘返。

又如《将进酒》的“银鬓青鬓,俱怀逸兴”,此诗在言辞间,情绪激荡,无尽的豪情喷发。

这些经典的古诗让人们感受到了语言的美、情感的深度和人生的意义,它们如同江河一样,穿越了时空的距离,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而这种韵味古诗,正是润泽我们童心的一剂良药。

童心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东西,它让我们保持了对美好的向往和对幸福的追求。

当我们长大之后,面对现实的压力和琐事,我们的童心就渐渐地被埋没了。

在这个追逐功利和利益的社会里,人们往往被功利的盲目追逐所迷惑,童心也就变得越发稀少。

而古诗的韵味,恰恰可以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童心,让我们重新拥有对美好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

古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韵味,能够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使人们在读诗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境界的升华。

当我们读到古诗中那些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情感时,内心会产生一种释放,让我们暂时忘记一切纷繁的世俗,回归到一个原始、纯粹的状态。

正如李白的《庐山谣》所言:“谁怜越女颜如花,却道庐山谁赏心”,读着这样的古诗,我们仿佛能够看到那位越女,感受到她的柔情和深情。

这种美丽的意境,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洗涤,重新回到了一种原始的状态。

古诗的韵味也能够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向往。

当我们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或者《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诗句总能唤醒我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家乡的眷恋。

愿孩子快乐成长的古诗词

愿孩子快乐成长的古诗词

愿孩子快乐成长的古诗词1. “童稚时光乐无边,愿儿欢笑岁岁年。

”就像那春天里绽放的花朵,充满生机与活力,孩子们的笑容不也是这般灿烂吗?比如看着孩子在公园里尽情奔跑嬉戏,那快乐的样子真让人欣慰。

2. “愿汝成长路平坦,快乐相随每一天。

”这不就如同在晴朗的天空下自由翱翔的鸟儿,无拘无束,充满欢乐。

当孩子取得一点小进步,开心地向你炫耀时,那种快乐多么纯粹。

3. “祈望宝贝心无忧,快乐成长乐悠悠。

”这恰似那潺潺流淌的溪水,清澈而欢快,孩子无忧无虑玩耍的时候不正是如此吗?像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玩闹,笑声传得老远老远。

4. “愿娃生活满阳光,快乐时刻在身旁。

”好比那温暖的阳光照耀大地,给万物带来生机,孩子的快乐不也如阳光般温暖着我们吗?如孩子给你讲一个天真的笑话,让你忍俊不禁。

5. “期望小儿乐淘淘,茁壮成长没烦恼。

”就像那茁壮成长的小树,充满希望与活力,孩子快乐成长不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吗?看着孩子认真画画的样子,专注而快乐。

6. “祝愿孩童笑如花,快乐童年美如画。

”仿佛那绚丽多彩的彩虹,给天空增添美丽,孩子的快乐童年不也这般多姿多彩吗?像孩子穿上喜爱的衣服开心转圈。

7. “愿君童年乐无穷,快乐永远伴君行。

”这不就像那闪烁的星星,始终陪伴着我们,孩子的快乐不也一直陪伴着他们成长吗?当孩子学会一首新的儿歌,高兴地唱给你听。

8. “盼望孩子乐哈哈,快乐时光美佳佳。

”恰似那香甜的糖果,给人甜蜜的感觉,孩子的快乐时光不也是如此美好吗?比如孩子在生日会上开心吹蜡烛的模样。

9. “祈愿小子乐兮兮,快乐成长甜如蜜。

”就如同那美味的蜂蜜,让人陶醉其中,孩子快乐成长的过程不也是这般甜蜜吗?像孩子得到心仪已久的玩具,那满足的表情。

10. “愿女成长乐伴旁,幸福快乐永相随。

”好像那温暖的春风,轻柔地拂过脸庞,孩子的快乐与幸福不也是这般如影随形吗?如孩子在舞台上自信表演,绽放光芒。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孩子的快乐成长是最重要的,我们要用心去呵护,让他们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陪伴孩子成长温暖古诗词

陪伴孩子成长温暖古诗词

陪伴孩子成长温暖古诗词以下是关于陪伴孩子成长温暖的古诗词:
1. 《岁暮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2. 《与小女》——唐·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3. 《长干行》——唐·李白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清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4.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灵。

古诗多情致,遣词造句之精巧,意蕴深远,使人沉浸其中。

而童心,则是纯真、天真、敢想敢做的儿童之心,它是人性最纯粹的一部分。

将古诗与童心结合在一起,就像给心灵涂上了一层润泽,让人感受到心灵的清新和美好。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韵味古诗是如何润泽童心的。

先说说古诗的韵味。

古诗以其独特的韵律和美丽的意境吸引着人们。

古人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形式创作的诗歌,以其简洁、凝练的语言,抒发着丰富的情感,反映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他以壮丽的景色为背景,以高远的理想为主题,写出了雄伟、壮美的气息。

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倔强豪放,一曲登高赋,凌云志。

这其中的韵律和意境,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仿佛站在高楼之上,俯瞰大好河山。

这样的诗篇,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激励。

这些诗歌旋律优美,绵延悠远,充满了音乐的韵味,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美丽的诗境之中,使人心旷神怡。

古诗的韵味,正是通过这种美妙的音乐之感,让人们在感受诗歌的感受到一种包容和宽阔的气息。

而反观童心,童心是天真、纯洁的儿童心灵。

它是儿童的天然本性,不受世俗的约束,敢想敢干。

童心中有着对世界的好奇,对未来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

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总是让人感受到一种纯粹的美好,仿佛是一缕清风,吹拂人们的心灵。

童心是美好的,它给人一种纯净、天真和快乐的感觉。

童心对于成人来说,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童心能够让人感受到纯真、快乐,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使人摆脱生活的焦虑和烦忧。

当成年人与童心相接触的时候,会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润泽,仿佛回到了童年时期,感受到了生活的本真和美好。

将古诗和童心结合起来,就能够产生一种独特的韵味。

古诗的音韵之美,能够唤起人们的心灵共鸣,让人沉醉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而童心的纯真和快乐,能够让人找到一种宽慰,感受到内心的慰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童心伴随古诗成长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瑰宝,它蕴藏着无尽之美,古诗教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备受大家重视。

古诗的教学对小学生的发展有极大帮助,他在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情感陶冶,文化熏陶上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重视诗词教育成为了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让小学生从小与古诗接触,走进诗境,悟其诗情,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下面谈谈我们对古诗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德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的天性明显地要求直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充分发挥小学生形象思维强的特点,将古诗中的语言文字化为可知可感的生动形象,那么,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就会化难为易。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教材中每一首古诗都配备了一幅插图,这些插图都较形象地再现了古诗的内容。

所以教学时,教师如果能较好地利用这些插图,那么对于学生理解古诗是很有帮助的。

教师怎样利用插图呢?
1.对于某些难懂的词语,可以让学生看图领悟。

例如指导学生理解“蓬头稚子学垂纶”时,学生对“垂纶”一词感到茫然。

于是就可以提醒学生:“你可以从图中找答案吗?”
通过这样的提示,学生图文对照,终于领悟了:“原来是学钓鱼呀。


2.教学晦涩难懂的古诗,可先引导学生看图,让他们说说图画上的内容,从图画上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

例如教学《小池》时,由于学生对第一、二句难以理解,所以便先引导学生看图,弄懂:细细的泉水无声地流着,是因为泉水的出口爱惜它们;树阴映照在水上,是因为喜爱晴天柔和的风光。

基于这样的认识,很多学生就知道了“泉眼”就是“泉口”,“泉声”指泉水无声地流着,懂得了树阴照在水面上的原因。

二、赏读古诗,走进诗境
诗的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

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创设多种情境,拉近古诗与生活的距离,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使他们易于朗读,乐于背诵。

1.音乐伴读:音乐和文学有着不解之源。

有时古诗的意境,确实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但是,如果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音乐,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更容易融入诗的意境。

比如,在《出塞》、《送别》等送别诗中,我配上《送别》、《知音》等轻音乐,加上声情并茂的古诗范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动人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通过想象达到了“触景生情”的效果。

2.绘画引读:有些古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

如果把绘画引入古诗教学,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兴趣,事半功倍。

小学生喜欢画画,尤其喜欢“创作画”,基于这个特点,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可以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凭借语言,设法将“诗”与“画”结合起来,诗配画,画填诗;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可以增进丰富的想象,画一幅或几幅图画,来表现诗的内容和意境。

记得学习《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我一边吟,一边引导学生在黑板上依次画出稀疏的竹篱、悠远的小路、如伞的绿树、翩翩起舞的蝴蝶、金黄的菜花,而学生无形中将自己构想成了画中的主角――奔跑着的、活泼天真的儿童。

赏析图画时,不少学生发现那个捕捉蝴蝶的儿童,身在金色菜花海洋里,很难找到那只美丽的蝴蝶,从而更好的理解了“飞入菜花无处寻”。

3.唱读:诗歌与音乐相伴而生,优美的曲调能创造特定的情景,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帮助学生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时,我找到了一些学习古诗的磁带,磁带中将《春晓》、《鸟鸣涧》等语文优美的古诗词谱上了曲子,我和同学们一起反复的听,认真学唱,大家兴致勃勃,在唱歌的同时,很快就把古诗背诵下来了,而且印象深刻。

4.赛读:小学生求知欲强,喜欢竞争。

比赛是一种同学
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古诗背诵活动之后,为了及时掌握同学们的背诵情况,并巩固学过的古诗,我进行了游戏和比赛。

如:古诗接龙游戏,抽签背诵,看谁背得多等活动,分阶段评出表现突出,背诵认真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三、嚼字品词,感悟诗情
字是内容骨,情从感悟出。

古诗中的一字一词都是诗人经过反复推敲写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但是由于不少古诗中,许多诗意不能给出正确的解释,所以古诗中许多谴词造句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有一定的蒙胧性,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因此在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教学的技术和精准化,那样会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破坏了古诗的整体美感。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才能使学生领会诗人的感情,进而领悟诗的意境美。

具体说来,主要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动之以情,并通过自己动情激发学生动情,使学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响,使他们一同进入或欢欣或伤感的情态。

这就要求教师讲课的语言、表情、动作等富于感情,紧扣诗眼,带领学生从读中去悟诗情。

二、教师应根据每首诗的不同特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启发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既要从一首诗的整体上去把握诗的感情,又要体会诗中某些词句的感情色彩。

如古诗《题
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含义深刻,很富有哲理性,难以讲清。

有位教师教学时,出示几张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庐山风景图片,于是庐山雄伟、奇异、多姿的景色从正面看、?脑洞?看、从侧面看、从近处看,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姿态和魅力都一一展现在孩子面前,再通过出示问题“为什么作者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引导小朋友反复读古诗,大部分的孩子一下子就抓住了古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又往往寄寓在客观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体验,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是文学的源头,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是个性书法的最近途径。

生活需要诗情、诗意、诗韵。

只有把诗词融进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满眼诗意、满怀诗情、满口诗香,在生活中品诗,在品诗中生活,诗词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毕生的精神追求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才能让童心伴随古诗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