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心伴随古诗成长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千年岁月的智慧和情感,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它的韵味和润泽能够让人的童心再次苏醒,让人心灵得到滋养。
古诗的韵味体现在它的音乐性和韵律感上。
古代的诗人注重诗句的节奏和押韵,通过对字音的巧妙组合,营造出旋律优美、悦耳动听的诗歌。
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就有:“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通过对音韵的精妙处理,使得整篇诗显得韵律十足,朗朗上口。
古诗的润泽则体现在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上。
古代诗人视诗为人生的一种表达方式,他们以丰富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己的心情和思考倾注其中。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表达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人生苦短的思考:“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进取精神的讴歌。
古诗的韵味和润泽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常常容易迷失自我,忘记初心。
而古诗的韵味和润泽能够让人重新回归内心,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通过阅读古诗,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音乐性和美感,更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这样就能够唤醒人们心中的童心,让他们重新审视生活,关注真善美,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古诗的韵味和润泽也是启迪人们思考和探索的重要源泉。
古代诗人的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它们常常通过隐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表达深刻的思想和观念。
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就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鬓边阴世人,堆案卧还起。
有时倚栏干,凭虚郭细棘。
”这首诗通过具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深刻思考,引发人们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
古诗是中国古代人民创作的重要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艺术魅力。
它以简练的
语言、深入的思考和优美的表达方式,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古诗也是培养童心的珍贵
资源,它能够帮助孩子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润泽他们的心灵。
古诗的韵味一方面体现在其优美的韵律和节奏上。
古诗采用了特殊的韵脚和押韵的方式,使得诗歌的音调变得优美华丽。
通过韵律的起伏和节奏的流转,古诗给人一种独特的
美感。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平仄的变化和韵味的流转,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感受。
古诗的韵味还体现在其丰富的意象和想象力上。
古诗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通过巧
妙的比喻、夸张和象征等手法,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比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对山和河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壮丽的情感和豪情壮志。
古诗能润泽童心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给孩子们带来的美感和情感体验。
古诗以其独
特的韵律、节奏和意象,给孩子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孩子们通过欣赏古诗,能够增加对美
的感受和欣赏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古诗也能给孩子们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对人生、自然和社会产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古诗能润泽童心的原因之二,是因为它给孩子们带来的智慧和启发。
古诗是中国古代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精华。
通过阅读古诗,孩子们能够接触到
古人的聪明才智和思考方式,了解古代文化的底蕴。
古诗中的诗句和警句,也给孩子们带
来了启发和教育,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能力。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在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的精品之作。
这些古诗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凝练的语言,给人以无穷的艺术享受,也让人受益匪浅。
古诗的韵味如同一幅幅绘画,展现了历史的图景和人物的风采。
有的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这幅诗画给人以明亮纯净的美感,仿佛能闻到春风拂面、花香弥漫的味道。
有的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情感世界。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此君深情被西施,怨自吴宫遂不归。
”这种抒发内心情感的古诗,给人以深深的共鸣,让人情不自禁地为故事中的人物感到悲伤和遗憾。
古诗的语言凝练简练,通过寥寥数语表达深刻的哲理,启迪人们的思维。
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天人清且高,低徊共此时。
”这句简短的诗句,承载了对李白才华横溢的赞叹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给人以思索和启迪。
古诗具有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读起来优美动听,引人入胜。
譬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种转折和对比的结构,使得整个诗歌的节奏感极强,读起来十分流畅。
古诗的韵味使人陶醉也能润泽童心,给人以美的享受。
尤其对于儿童来说,古诗不仅能够开拓他们的视野,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古诗,儿童能够欣赏到美的形式和内容,感受到诗意的妙处,培养起与美相伴的心灵。
古诗之美无处不在,它不仅是文化的瑰宝,更是教育人们的良师益友。
通过学习古诗,人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的养料,领略到古人的卓越才华和人生哲理。
古诗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追求卓越和超越的动力。
在当今社会,古诗的地位和作用虽然相较于古代有所减少,但韵味古诗、润泽童心的特点依然不变。
对于儿童来说,学习古诗可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美观和人生态度。
继承和传播古诗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诗韵润童心,童心展诗韵

诗韵润童心,童心展诗韵1. 引言1.1 童心与诗韵的关系童心与诗韵是两种不同但又密不可分的存在。
童心是指儿童的心灵世界,即那种直接纯真、天真无邪的内心。
而诗韵则是指诗歌中那种韵律优美、表达深刻的美感。
童心与诗韵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相得益彰,彼此相辅相成。
童心是诗韵的源泉,诗韵源于童心的纯真与天真,而童心也因诗韵的美感而得到启迪。
童心对诗韵来说是一种真诚、纯洁的土壤,没有童心的存在,诗韵也就失去了灵感来源。
在儿童的世界里,诗韵无处不在,从他们的歌声、笑声、甚至是哭声中都能感受到那种诗韵的美好。
而诗韵也能够赋予童心无限的想象与创造力,让童心在诗韵的激励下不断成长。
通过诗歌的表达,儿童能够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启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童心与诗韵的关系如同水与鱼,空气与花朵,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在这种关系中,童心与诗韵展现出一种美妙的和谐,给人带来无限的欢乐与感动。
【内容字数:262】2. 正文2.1 诗韵对童心的启迪诗韵对童心的启迪,是一种心灵的交融和启迪。
诗韵的优美旋律和多彩声音,常常可以触发儿童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在诗歌的世界里,儿童可以尽情地展开想象,感受情感,表达感悟,这种过程不仅丰富了他们的心灵世界,更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诗韵不仅仅是一种声音的律动,更是一种情感的传达和思想的启迪。
通过诗韵,儿童可以学会倾听,学会感受,学会表达,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诗韵的启迪让童心变得更加丰富和深邃,让他们更加敏感和善于思考,在成长的过程中,这种启迪将成为他们宝贵的财富和力量。
我们应该重视和珍惜诗韵对童心的启迪,让儿童在诗歌的海洋中尽情徜徉,感受到诗韵的魅力和力量。
2.2 童心对诗韵的赋予童心是纯真的天使,是对世界最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童心是一种纯粹、无邪的灵魂状态,它让人们拥有一颗纯净的心灵,敏锐的感知力和直观的认知能力。
在儿童的诗歌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这种纯真与灵动的气息,诗歌中蕴含着孩子们的直觉和幻想,表达出他们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和感受。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古诗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古诗以其独特的韵味,深深地渗入了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成为了我们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不仅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更是润泽我们的童心的一剂良药。
古诗的韵味独特而深刻,它不仅在语言上有着优美的韵律,更是在情感上有着深刻的内涵。
古诗的韵脚、格律、音韵等都让它充满了美感,读起来令人心醉神迷。
比如《静夜思》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将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留连忘返。
又如《将进酒》的“银鬓青鬓,俱怀逸兴”,此诗在言辞间,情绪激荡,无尽的豪情喷发。
这些经典的古诗让人们感受到了语言的美、情感的深度和人生的意义,它们如同江河一样,穿越了时空的距离,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而这种韵味古诗,正是润泽我们童心的一剂良药。
童心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东西,它让我们保持了对美好的向往和对幸福的追求。
当我们长大之后,面对现实的压力和琐事,我们的童心就渐渐地被埋没了。
在这个追逐功利和利益的社会里,人们往往被功利的盲目追逐所迷惑,童心也就变得越发稀少。
而古诗的韵味,恰恰可以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童心,让我们重新拥有对美好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
古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韵味,能够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使人们在读诗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境界的升华。
当我们读到古诗中那些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情感时,内心会产生一种释放,让我们暂时忘记一切纷繁的世俗,回归到一个原始、纯粹的状态。
正如李白的《庐山谣》所言:“谁怜越女颜如花,却道庐山谁赏心”,读着这样的古诗,我们仿佛能够看到那位越女,感受到她的柔情和深情。
这种美丽的意境,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洗涤,重新回到了一种原始的状态。
古诗的韵味也能够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向往。
当我们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或者《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诗句总能唤醒我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家乡的眷恋。
愿孩子快乐成长的古诗词

愿孩子快乐成长的古诗词1. “童稚时光乐无边,愿儿欢笑岁岁年。
”就像那春天里绽放的花朵,充满生机与活力,孩子们的笑容不也是这般灿烂吗?比如看着孩子在公园里尽情奔跑嬉戏,那快乐的样子真让人欣慰。
2. “愿汝成长路平坦,快乐相随每一天。
”这不就如同在晴朗的天空下自由翱翔的鸟儿,无拘无束,充满欢乐。
当孩子取得一点小进步,开心地向你炫耀时,那种快乐多么纯粹。
3. “祈望宝贝心无忧,快乐成长乐悠悠。
”这恰似那潺潺流淌的溪水,清澈而欢快,孩子无忧无虑玩耍的时候不正是如此吗?像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玩闹,笑声传得老远老远。
4. “愿娃生活满阳光,快乐时刻在身旁。
”好比那温暖的阳光照耀大地,给万物带来生机,孩子的快乐不也如阳光般温暖着我们吗?如孩子给你讲一个天真的笑话,让你忍俊不禁。
5. “期望小儿乐淘淘,茁壮成长没烦恼。
”就像那茁壮成长的小树,充满希望与活力,孩子快乐成长不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吗?看着孩子认真画画的样子,专注而快乐。
6. “祝愿孩童笑如花,快乐童年美如画。
”仿佛那绚丽多彩的彩虹,给天空增添美丽,孩子的快乐童年不也这般多姿多彩吗?像孩子穿上喜爱的衣服开心转圈。
7. “愿君童年乐无穷,快乐永远伴君行。
”这不就像那闪烁的星星,始终陪伴着我们,孩子的快乐不也一直陪伴着他们成长吗?当孩子学会一首新的儿歌,高兴地唱给你听。
8. “盼望孩子乐哈哈,快乐时光美佳佳。
”恰似那香甜的糖果,给人甜蜜的感觉,孩子的快乐时光不也是如此美好吗?比如孩子在生日会上开心吹蜡烛的模样。
9. “祈愿小子乐兮兮,快乐成长甜如蜜。
”就如同那美味的蜂蜜,让人陶醉其中,孩子快乐成长的过程不也是这般甜蜜吗?像孩子得到心仪已久的玩具,那满足的表情。
10. “愿女成长乐伴旁,幸福快乐永相随。
”好像那温暖的春风,轻柔地拂过脸庞,孩子的快乐与幸福不也是这般如影随形吗?如孩子在舞台上自信表演,绽放光芒。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孩子的快乐成长是最重要的,我们要用心去呵护,让他们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陪伴孩子成长温暖古诗词

陪伴孩子成长温暖古诗词以下是关于陪伴孩子成长温暖的古诗词:
1. 《岁暮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2. 《与小女》——唐·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3. 《长干行》——唐·李白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清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4.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

韵味古诗,润泽童心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灵。
古诗多情致,遣词造句之精巧,意蕴深远,使人沉浸其中。
而童心,则是纯真、天真、敢想敢做的儿童之心,它是人性最纯粹的一部分。
将古诗与童心结合在一起,就像给心灵涂上了一层润泽,让人感受到心灵的清新和美好。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韵味古诗是如何润泽童心的。
先说说古诗的韵味。
古诗以其独特的韵律和美丽的意境吸引着人们。
古人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形式创作的诗歌,以其简洁、凝练的语言,抒发着丰富的情感,反映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他以壮丽的景色为背景,以高远的理想为主题,写出了雄伟、壮美的气息。
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倔强豪放,一曲登高赋,凌云志。
这其中的韵律和意境,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仿佛站在高楼之上,俯瞰大好河山。
这样的诗篇,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激励。
这些诗歌旋律优美,绵延悠远,充满了音乐的韵味,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美丽的诗境之中,使人心旷神怡。
古诗的韵味,正是通过这种美妙的音乐之感,让人们在感受诗歌的感受到一种包容和宽阔的气息。
而反观童心,童心是天真、纯洁的儿童心灵。
它是儿童的天然本性,不受世俗的约束,敢想敢干。
童心中有着对世界的好奇,对未来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
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总是让人感受到一种纯粹的美好,仿佛是一缕清风,吹拂人们的心灵。
童心是美好的,它给人一种纯净、天真和快乐的感觉。
童心对于成人来说,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童心能够让人感受到纯真、快乐,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使人摆脱生活的焦虑和烦忧。
当成年人与童心相接触的时候,会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润泽,仿佛回到了童年时期,感受到了生活的本真和美好。
将古诗和童心结合起来,就能够产生一种独特的韵味。
古诗的音韵之美,能够唤起人们的心灵共鸣,让人沉醉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而童心的纯真和快乐,能够让人找到一种宽慰,感受到内心的慰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童心伴随古诗成长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瑰宝,它蕴藏着无尽之美,古诗教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备受大家重视。
古诗的教学对小学生的发展有极大帮助,他在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情感陶冶,文化熏陶上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重视诗词教育成为了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让小学生从小与古诗接触,走进诗境,悟其诗情,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下面谈谈我们对古诗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德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的天性明显地要求直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充分发挥小学生形象思维强的特点,将古诗中的语言文字化为可知可感的生动形象,那么,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就会化难为易。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教材中每一首古诗都配备了一幅插图,这些插图都较形象地再现了古诗的内容。
所以教学时,教师如果能较好地利用这些插图,那么对于学生理解古诗是很有帮助的。
教师怎样利用插图呢?
1.对于某些难懂的词语,可以让学生看图领悟。
例如指导学生理解“蓬头稚子学垂纶”时,学生对“垂纶”一词感到茫然。
于是就可以提醒学生:“你可以从图中找答案吗?”
通过这样的提示,学生图文对照,终于领悟了:“原来是学钓鱼呀。
”
2.教学晦涩难懂的古诗,可先引导学生看图,让他们说说图画上的内容,从图画上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
例如教学《小池》时,由于学生对第一、二句难以理解,所以便先引导学生看图,弄懂:细细的泉水无声地流着,是因为泉水的出口爱惜它们;树阴映照在水上,是因为喜爱晴天柔和的风光。
基于这样的认识,很多学生就知道了“泉眼”就是“泉口”,“泉声”指泉水无声地流着,懂得了树阴照在水面上的原因。
二、赏读古诗,走进诗境
诗的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
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创设多种情境,拉近古诗与生活的距离,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使他们易于朗读,乐于背诵。
1.音乐伴读:音乐和文学有着不解之源。
有时古诗的意境,确实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但是,如果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音乐,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更容易融入诗的意境。
比如,在《出塞》、《送别》等送别诗中,我配上《送别》、《知音》等轻音乐,加上声情并茂的古诗范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动人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通过想象达到了“触景生情”的效果。
2.绘画引读:有些古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
如果把绘画引入古诗教学,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兴趣,事半功倍。
小学生喜欢画画,尤其喜欢“创作画”,基于这个特点,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可以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凭借语言,设法将“诗”与“画”结合起来,诗配画,画填诗;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可以增进丰富的想象,画一幅或几幅图画,来表现诗的内容和意境。
记得学习《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我一边吟,一边引导学生在黑板上依次画出稀疏的竹篱、悠远的小路、如伞的绿树、翩翩起舞的蝴蝶、金黄的菜花,而学生无形中将自己构想成了画中的主角――奔跑着的、活泼天真的儿童。
赏析图画时,不少学生发现那个捕捉蝴蝶的儿童,身在金色菜花海洋里,很难找到那只美丽的蝴蝶,从而更好的理解了“飞入菜花无处寻”。
3.唱读:诗歌与音乐相伴而生,优美的曲调能创造特定的情景,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帮助学生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时,我找到了一些学习古诗的磁带,磁带中将《春晓》、《鸟鸣涧》等语文优美的古诗词谱上了曲子,我和同学们一起反复的听,认真学唱,大家兴致勃勃,在唱歌的同时,很快就把古诗背诵下来了,而且印象深刻。
4.赛读:小学生求知欲强,喜欢竞争。
比赛是一种同学
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古诗背诵活动之后,为了及时掌握同学们的背诵情况,并巩固学过的古诗,我进行了游戏和比赛。
如:古诗接龙游戏,抽签背诵,看谁背得多等活动,分阶段评出表现突出,背诵认真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三、嚼字品词,感悟诗情
字是内容骨,情从感悟出。
古诗中的一字一词都是诗人经过反复推敲写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但是由于不少古诗中,许多诗意不能给出正确的解释,所以古诗中许多谴词造句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有一定的蒙胧性,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因此在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教学的技术和精准化,那样会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破坏了古诗的整体美感。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才能使学生领会诗人的感情,进而领悟诗的意境美。
具体说来,主要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动之以情,并通过自己动情激发学生动情,使学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响,使他们一同进入或欢欣或伤感的情态。
这就要求教师讲课的语言、表情、动作等富于感情,紧扣诗眼,带领学生从读中去悟诗情。
二、教师应根据每首诗的不同特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启发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既要从一首诗的整体上去把握诗的感情,又要体会诗中某些词句的感情色彩。
如古诗《题
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含义深刻,很富有哲理性,难以讲清。
有位教师教学时,出示几张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庐山风景图片,于是庐山雄伟、奇异、多姿的景色从正面看、?脑洞?看、从侧面看、从近处看,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姿态和魅力都一一展现在孩子面前,再通过出示问题“为什么作者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引导小朋友反复读古诗,大部分的孩子一下子就抓住了古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又往往寄寓在客观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体验,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是文学的源头,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是个性书法的最近途径。
生活需要诗情、诗意、诗韵。
只有把诗词融进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满眼诗意、满怀诗情、满口诗香,在生活中品诗,在品诗中生活,诗词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毕生的精神追求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才能让童心伴随古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