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血清转氨酶升高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较大,故血尿酸升高程度往往与肾功能损害程
度不平行。其他:氯仿中毒、四氯化碳中毒、
铅中毒、子痫、妊娠反应、饮食中脂肪过多、
肥胖、糖尿病等。减少:遗传性黄嘌呤尿症等。
血 2.9-6.0mmol/L 增高:高总胆固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有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常由遗传因素引起,继
发的见于肾病综合征、甲脏腺功能减退、糖尿病、
载脂蛋白 A1 血 1.0-2.0:1 /载脂蛋白 B 清 比值 (ApoA1/ApoB)
钾(K)
血 3.3-5.3mmol/L 清
测定测定 ApoA1/ApoB 的比值较测定 HDL- C/LDL-C 比值更有意义,已证实该指标有预 测动脉粥样硬化危险中最有价值。此外该指标 也可用于其他引起脂类代谢紊乱疾病的辅助 诊断。 增高:可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急性或慢 性肾功能衰竭、休克、组织挤压伤、重度溶血、 口服或注射含钾的液体、高渗脱水、各种原因 引起的酸中毒等。减低:严重腹泻、呕吐、肾 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钒 盐和棉籽油中毒、碱中毒、长期禁食等。长期 注射青霉素钠盐时肾小管会大量失钾。
炎、肾病晚期、肾结核、肾肿瘤、肾孟肾炎等。 肾后性因素:尿道阻塞,如前列腺肿大、尿路 结石、膀胱肿瘤致使尿道受压等。
肌酐(Cr)
血 44-120μmol/L 清
增高:肾病初期肌酐值常不高,直至肾实质性 损害,血肌酐值才升高。其值升高3-5 倍提 示有尿毒症的可能,升高 10 倍,常见于尿毒 症。如果肌酐和尿素氮同时升高,提示肾严重 损害,如果尿素氮升高而肌酐不高常为肾外因 素所致。降低:肾衰晚期、肌萎缩、贫血、白 血病、尿崩症等。
诊断及监测 AMI 病人病情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总胆红素

常用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常用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常用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意义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

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绶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血清总胆红质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8.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血清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可以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

TG值2.26mmol/L以上为增多;5.65mmol/L以上为严重高TG血症。

降低:常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B 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10.血清总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CHO增高或过低可以是原发的(包括遗传性),营养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病、肾病等。

血清肝酶的临床意义

血清肝酶的临床意义


碱性磷酸酶(ALP)与谷氨酰转肽酶(GGT)
• GGT
• 消化道肿瘤、糖尿病、酗酒、甲亢、类风湿性关节炎、阻塞性 肺病、急性心梗等疾病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超重和肥胖人 群中 GGT 常有升高,可能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密切相关;GGT 的半衰期约为 7~10 天,酒精性肝损伤其半衰期可达 28 天。
• ALP
• ALP 升高除见于胆汁淤积外,也可见于妊娠、儿童生长期、骨 骼疾病如佝偻病、软骨病、骨肿瘤,恶性肿瘤骨转移等;肝胆 疾病如肝外胆道阻塞、肝癌、肝硬化、毛细胆管性肝炎等;其 他疾病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对于不明原因的高 ALP 血清水 平,可测定同工酶以明确其器官来源。
• ALP 降低多见于慢性肾炎、甲状腺机能不全、贫血等。
THANK YOU.

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AST)
• ALT
• ALT 在不同程度肝病中其升高程度不同,对于代偿性肝病(慢 性肝炎、轻中型脂肪肝、药物性肝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 病等),ALT 的升高程度与肝细胞损坏程度成正比。
• 对于失代偿性肝病,ALT 的升高程度与肝细胞损坏程度不一定 成正比关系,在急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失代偿时,出现预后不 良的「胆-酶」分离现象。
• ALT 和 AST 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标志,主要存在于机体组织细 胞内,肝脏富含这两种酶,ALT 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肾脏,AST 主要分布于心脏、肝脏、骨骼肌和肾脏。
• 肝细胞损伤是引起血液中氨基转移酶活性升高的最主要原因。通 常 ALT 升高较 AST 显著,当肝细胞严重破坏使线粒体中的 AST 释放,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时,AST 可高 于 ALT。

碱性磷酸酶(ALP)与谷氨酰转肽酶(GGT)

转氨酶升高是怎么回事

转氨酶升高是怎么回事

转氨酶升高是怎么回事?转氨酶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在体检时常常要做这项检查。

有些人认为转氨酶高了,就是得了肝炎,其实不然。

最近,某单位组织员工献血,有一个部门12名参加体检的员工中,竞有9人的转氨酶比正常值高。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转氨酶高?他们会不会都得了肝炎?近些年,我们好像常听到类似的事情,身边也常遇到转氨酶高的人。

这到底是不是一种正常现象,他们的身体出没出问题?下面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可以导致转氨酶升高的几种原因及临床意义。

转氨酶反映肝脏健康状况转氨酶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

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造成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

通常.体检中主要检查的转氨酶是丙氨酸转氨酶fALT)。

1%的肝脏细胞损害.可以使血中ALT的浓度增加i倍。

因此.ALT水平可以比较敏感地监测到肝脏是否受到损害。

转氨酶水平在0—40之间是正常的。

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医生会建议再查一次.排除由于实验室设备故障和操作错误等因素造成误差的可能。

如果转氨酶水平还高.多半是由病毒性肝炎或其他肝病所致。

但要确定是不是病毒性肝炎,还需要做其他检查,结合病史、症状、体征等全面分析。

即使确认是病毒性肝炎,也不能简单地以ALT升高的程度来判断病情,因为对于重型肝炎.可能由于存活的肝细胞比较少.释放到血液中的转氨酶很少,ALT反而随病情的恶化而降低。

转氨酶高不都是肝炎ALT的升高只表示肝脏可能受到了损害。

除了肝炎.其他很多疾病都能引起转氨酶增高。

主要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人体内许多组织都含有转氨酶.比如心肌炎和心肌梗死都可能使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

其次,如果有胆结石等胆道梗阻性疾病.可能因为淤胆而使血中转氨酶水平升高。

此外,对于一些看起来没什么大病的人来说,还有可能因为长期酗酒导致酒精肝.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脂肪肝,造成转氨酶高。

劳累也可能让转氨酶升高对于健康人来说.转氨酶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升高或降低,并不意味着肝脏出了问题.因为转氨酶非常敏感,健康人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问检查,转氨酶水平都有可能产生波动。

常见肝功能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常见肝功能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常见肝功能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肝脏号称人体的“化工厂”,担负着代谢、解毒和合成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肝病,都会导致患者的肝功能发生异常改变。

而这些异常均可通过检测患者的肝功能体现出来。

因此,肝功能的检测结果对肝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临床上,不同的检查项目有着不同的意义,那么肝功能化验单上的各项指标都具有什么临床意义呢?1.血清转氨酶血清转氨酶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肝细胞内,常见的有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等。

血清转氨酶在人体肝细胞内的浓度比在血液中的浓度高出1000~5000倍。

如果患者的肝细胞因炎症而出现损伤时,其细胞内的这些酶就会释放到血液中,从而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

所以,血清转氨酶是反映患者肝细胞损害的最灵敏指标。

但当患者出现肝细胞的大面积坏死(如患有暴发性肝炎),由于其肝内的转氨酶已基本消耗殆尽,所以其血清转氨酶反而不会有明显的升高。

2.胆红素正常情况下,胆红素需要通过人体的肝脏加工处理,然后经胆道排出体外。

经肝脏处理后的胆红素叫直接胆红素,未经肝脏处理的胆红素叫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叫总胆红素。

当发生肝细胞病变时患者可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的现象,且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胆红素升高表明患者肝脏的解毒能力下降。

由于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所以肝病早期患者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常常并不升高。

3.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当患者的肝细胞合成功能受损时其水平可能会下降。

但白蛋白的半衰期较长,约为15~20天,所以急性期肝病患者的白蛋白水平常表现为正常。

肝硬化患者常会出现白蛋白水平下降、球蛋白水平上升的情况。

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正常比例在1.5~2.5之间,若两者的比例小于1,在医学上则称之为“白/球比”倒置。

这种情况是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之一。

4.总胆固醇和胆碱酯酶肝细胞参与胆固醇和胆碱酯酶的合成代谢,这两项指标可以反映患者肝脏的储备功能、疾病的恢复能力。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

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

当然,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需要重视并仔细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下面介绍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一)转氨酶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

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它们的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

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是酶活性升高。

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

ALT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

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

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AST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查项目。

血清转氨酶活性的高低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一致,故有助于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性肝损害;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症。

AST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性肝病;中度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轻度升高,可见于轻度慢性肝炎。

患有重型肝炎时,若出现胆红素迅速升高,转氨酶反而下降,称为酶胆分离,提示预后不良。

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反映肝细胞损害及其程度,对肝病的病因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ALT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AST存在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及线粒体中。

肝细胞损害严重者, AST不仅胞浆中的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的酶也释放出来,故测定AST/ALT比值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肝病类型。

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有何临床意义

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有何临床意义

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有何临床意义?由于整个肝脏内转氨酶含量约为血中含量的100倍,如果释放的酶全部保持活性,只要1%的肝细胞坏死,便足以使血清中的酶活性增加1倍。

又由于肝细胞内转氨酶浓度比血清高1000 ~5000倍,肝细胞内转氨酶也可由于此种浓度差而泄漏入血中。

因此,血清转氨酶活性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

正常值:赖氏法(Reitman)为男<40μ/L,女<35μ/L。

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ν-谷氨酰转肽酶(ν-GT)有何意义?谷草转氨酶在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但肝脏损害时其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40μ/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丙/谷草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中,肾内最多,其次为胰和肝,胚胎期则以肝内最多,在肝内主要分布于肝细胞浆和肝内胆管上皮中,正常人血清中γ-GT主要来自肝脏。

正常值为3~50μ/L(γ-谷氨酰对硝基本胺法)。

此酶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变失代偿时仅轻中度升高。

但当阻塞性黄疸时,此酶因排泄障碍而逆流入血,原发性肝癌时,此酶在肝内合成亢进,均可引起血中转肽酶显著升高,甚至达正常的10倍以上。

酒精中毒者ν-GT亦明显升高,有助于诊断酒精性肝病。

在急性肝炎时,ν-GT下降至正常较转氨酶为迟,如ν-GT持续升高,提示转为慢性肝病。

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时,ν-GT 持续低值提示预后不良。

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有何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广泛分布于人体的骨、肝、肠、胎盘等组织中。

正常值为3~13μ/L(金-阿氏法),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检查。

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

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

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一)血清转氨酶为氨基酸转移酶的简称,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

属于细胞内功能酶,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进入血液,血中酶活性增加,标志着肝细胞损害。

用于肝功能检查者主要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参考区间ALT 10~40 U/L(37℃)AST 10~40 U/L(37℃)AST/ALT 1~1.15(37℃)2.转氨酶异常的分类临界升高:<1.5倍的正常值轻度升高:1.5-5倍的正常值中度升高:正常值的5-10倍重度升高:>10倍的正常值3.临床意义ALT和AST可提示肝细胞损伤程度反应急性肝损伤时,ALT敏感反应损伤程度时,AST较为敏感,AST/ALT增高生理变异较小:新生儿期生理性升高;正常人在剧烈运动后AST也会升高;年龄、性别、妊娠和进餐对转氨酶活性影响不大。

3.1肝源性转氨酶升高感染:肝脏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的全身或局部感染累及肝脏中毒:药物、酒精、工业及生物毒物代谢性肝病:肝脏内脂肪、铜、铁等异常沉积淤血、缺氧:心衰、呼衰、休克、低血压、手术免疫异常:风湿病、自身免疫性肝炎胆胰疾病累及肝脏: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胆汁淤积性肝病其他:肝硬化、肝癌、浸润性肝病、肝脓肿、多囊肝3.1.1.急性肝炎感染(各型病毒性肝炎)中毒(药物、化学毒物)乙醇ALT ↑↑,可达上百上千AST ↑AST/ALT <1.0m-AST/总AST可判断急性肝炎的严重程度急性重症肝炎二种特殊情况:ALT非良性降低ALT升高程度与肝损害程度相关,但两者并非完全一致,早期病人,ALT明显升高,随着肝细胞广泛坏死,不能合成转氨酶。

重症肝炎时的“酶胆分离”胆红素进行性明显升高,ALT活性下降。

3.1.2.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转氨酶轻度至中度升高,常介于100-400u/L慢性活动性肝炎转氨酶持续反复升高,较慢迁肝明显,ALT高于AST,AST/ALT<1.0定期测定有助于肝内病变的活动程度3.1.3.肝硬化肝硬化静止期转氨酶在参考区间内或轻度升高肝硬化活动期转氨酶轻度或中度升高(100-300),并有其他肝损表现胆汁性肝硬化转氨酶活性较高,与黄疸程度大致平行肝硬化肝细胞坏死严重时,ALT低于AST,AST/ALT>1.443.1.4.原发性肝细胞癌转氨酶可轻、中度增高或正常转氨酶明显升高提示肝细胞坏死,预后较差半数肝癌m-AST明显增高,AST/ALT>3.03.1.5.胆道疾病胆道病变尤其是胆道梗阻时,转氨酶升高阻塞性黄疸伴有胆道感染时,转氨酶可明显升高一般认为,肝外胆道梗阻,AST不超过300U/L,ALT不超过400U/L,梗阻解除1-2周恢复3.1.6.酒精性肝病酒精对肝细胞线粒体有特异性损害,m-AST↑有特异性,AST/ALT>6m-AST与γ-GT可共同反应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戒酒后AST多在3周内恢复,较GGT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
1.举例说明血清转氨酶升高的临床意义。

答:在体内有多种转氨酶,他们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中,其中以肝脏和心肌含量最丰富。

正常时,转氨酶主要存在于细胞内,血清中的活性很低。

肝组织中GPT的活性最高。

当急性肝炎患者的肝细胞被破坏时,转氨酶大量释放入血,血液中的GPT活性明显升高,在临床上就可以以此作为疾病诊断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2.根据酶促反应的原理,如果要测定酶的活性,可以采取哪些策略?答: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它比一般的催化剂更有效地能和底物结合有利于底物形成过渡态从而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并加速反应的进程。

因此要测定酶的活性可以通过测定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来间接测得。

可以通过以下几点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照得出结论: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采用不同温度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越快活性越高。

②、PH对酶的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定不同PH下酶水解底物所需要的时间越
短活性越强。

③、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④、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