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之道
用人之道

用人之道治理之道,就是善于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也就是使人人各得所宜,而都能各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识别人才,考核才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因此,在很早年间,古人就提出:为治以知人为先。
即治理国家以了解、识别人为最首要的事情。
可以说,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知之。
这很富有哲理的良言告诉世人,不了解人就不能很好地使用人。
没有很好地使用人就是因为没有了解人。
所以,得人之道,在于识人。
而识人之前,重在观人。
观人重在言与行,识人重在德与能,不细观则不能明识,不明识则不能善用。
只有知人才能善任,因为对一个人了解得越深刻,便用起来就越得当。
历来人们都认为,帝王之德,莫大于知人。
也就是说,帝王的作用,没有比识人更重要的了。
如果一个国君,有贤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这是一个国家三种不祥之兆的表现。
所以,作为一个明君,最大的隐患就在于不能知道和识别人才。
若不能识人,势必不能用人。
一旦知道和识别到人才,又不及时地推荐和提拔使用,则为失才的表现;同样,一旦了解和识别的人既缺德又缺才,而又不及时地从其现任的位置上撤职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罢免,继续将其留用,这必然是国家之祸,使人民受害,后患将是无穷的。
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对识人的重要性都看得非常清楚,他们产生了极为相近的一种共识:要想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完善,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总之,国家兴亡,务在得人、用人。
得其人任用之则存,失其人未任用则亡。
何世无才,患在不识。
知人善用,择贤而任。
要做到知人善用,所谓知人,就是考察选准人才;所谓善用,就是正确地使用人才。
要做到择贤而任,所谓择贤,就是要选择那些德、才、能三才兼备的善良者;所谓而任,就是将具有德、才、能三才兼备的善良者任用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去,发挥他们应有的智慧与才能。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考察出一个人的品德如何、能力如何及其是否具有真才实学呢?其实,标准很多,方法也很多。
在此,笔者提出一个全面衡量人才的10项标准,以供明君参考:一、品德;二、能力;三、学识;四、交际;五、目的:六、行为;七、志向;八、专长;九、发展;十、成就。
用人之道-----心得体会

用人之道心得体会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之长,天下无可弃之人”。
在用人方面,我们务必做到“人尽其才,才有所用。
”这是我认真学习完6 个兄弟行社经验交流材料后给我的第一感受也是最直接的感受,如何识别人才,吸收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及保留人才是企业管理中,摆在每一个企业主管面前的棘手难题。
我个人认为人才分为两个尺度,即是否尊重遵守企业文化,是否工作热情高、责任感强和工作能力高低。
根据这两个尺度将人才分为四类,双高的自然留用;双低的自然淘汰;对尊重遵守公司文化,工作热情高,责任感强但工作能力偏低,通行的做法是给他们指出公司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帮助他们提高能力,给以使用;对不尊重不遵守企业文化,工作热情低,工作责任感差但工作能力高的员工,通行的做法是给他们以激励的鞭策,加强沟通。
比如像上杭联社提出的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的用人导向机制。
实在不行,只能忍痛割爱。
企业主管在选才用人时,本人觉得“职能相宜,团体相符”这个原则非常重要也非常难掌握。
因为人的才能有大小,人的性情有不同。
这就要量体裁衣,量才任职,并做到职能相宜,团体相符。
否则,大材小用就会浪费人才;而小材大用,则会造成工作和事业上的损失。
同时也要做到团体相符,团体相容,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增进团结,上下一心,和衷共济。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能提高工作效能。
只有一流的人才才会造就一流的公司。
吸收人才对企业的高速、稳定、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如果不能吸收一流的人才,哪么这个企业就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公司。
如果企业缺少吸收人才的机制,企业慢慢会变成一潭死水。
确保一流人才的不断加入,是企业跳跃式高速增长的基础。
业务拓展部邱宏照2014 年9 月14 日。
刘邦的六大用人之道 人力资源管理 基本原理

刘邦的六大用人之道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刘邦,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创立西汉王朝过程中展现了卓越的用人才能。
其用人之道不仅在古代政治领域有所体现,如今在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仍然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刘邦的六大用人之道,并分析其如何应用于当今企业管理实践中。
一、明确战略目标,量才而用刘邦善于根据战略目标和时机,精确评估人才的能力,从而将其用于合适的岗位。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这一原理体现为根据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明确岗位的职责和要求,通过科学的人才测评和匹配,将人才配置到最适合其能力和潜力发展的岗位上。
二、以德为先,善待部属三、识人善任,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刘邦善于识别和培养有潜力的人才,不拘泥于出身或资历。
现代企业管理强调通过有效的招聘和选拔机制,发现和吸引优秀人才,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发展计划,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四、宽容容人,能容纳不同意见刘邦在领导团队时,能够包容不同意见,积极倾听下属和专家的建议。
现代企业管理中,这一原理体现为鼓励员工开放性沟通和批评机制,营造开放包容的工作氛围,促进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五、信任赏识,激励人心刘邦善于赏识和激励优秀的部属,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
现代企业管理中,这一原理体现为建立公正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晋升机会和荣誉表彰等,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推动企业整体业绩的提升。
六、任人唯贤,以能力取信刘邦注重以实际能力和贡献评判人才,而非只看重身份和背景。
现代企业管理中,这一原理体现为建立公平公正的晋升和评价机制,激励员工通过实际业绩和能力取得职业发展的机会,提升整体团队的竞争力和凝聚力。
七、察微知著,关注细节与人情八、化难为易,善于危机处理刘邦在面对危机时善于化难为易,冷静应对。
现代企业管理中,这一原理体现为建立灵活应变的危机管理机制,培养领导层和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有效预防和化解潜在的经营风险,保障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用人之道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训任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德与才有精辟的论述:“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他给圣人、君子、小人下定义:“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司马光这一论述是有针对性而发的,他提出的选材标准是:“苟不能的圣人君子,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司马光所说不无道理。
用人最理想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但这一标准的选择空间太小,自古以来圣人就是凤毛麟角。
在才德不能兼备的情况下,愚人是比较保险的选择。
选一个傀儡操纵,他会很听话,因为愚,他没能力做好事,同样也没能力做坏事。
而小人就不同了,小人无德,但他有才,无德不能做好事,其才却足以做坏事。
选傀儡的前提是,得有一个好的操纵者,否则,傀儡什么也做不了,结果还是小人得逞。
因才胜德而失天下的例子,数不胜数,如大家熟知的“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的李煜,死于他乡的徽宗,还有历史上的隋炀帝,他颇有文才,是个很清醒的亡国之君。
这些人,无德不能服天下,其才又不能治天下,亡国在情理之中。
德胜才,就能稳做天下吗?唐高宗为人“正直中和”,不是个昏君。
可是,有德无才的他,却是导致唐王朝一度血腥遍野、李氏子孙几乎被杀戮殆尽的根源。
他没失天下,是因为他的对手有着相当的理智,有才,而又没有没完全失德。
德才兼亡,却只有亡国一条路,那些昏暴之君不用说了,连那颇忠厚的刘禅也不例外。
关于这个道理,中国古代许多人也都做出了精辟的概括,比如孔子的君子小人论、荀子的人才标准论,还有司马光也对德与才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
企业用人之道经典名言

企业用人之道经典名言
1.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
2.机会造就了英雄,而人才造就了企业。
3.人才招聘不仅要看眼前,更要看未来。
4.用人不在高贵,而在用得当。
5.忠诚是用人的第一要素,能力是第二要素。
6.比欣赏一个人更重要的是认识一个人。
7.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是用人的最终标准。
8.聘用人才要看专业能力,但更要看综合素质。
9.用人之道在于识别人才,挖掘潜力。
10.不拘一格降人才,尊重个性才可留人才。
11.不断地招贤纳士,才能让企业永葆生机。
12.把人放在第一位,让企业与众不同。
13.稳定人才队伍,创造企业竞争优势。
14.人才的流失不仅使企业本身遭受损失,而且会产生竞争对手。
15.指挥一支队伍,必须了解每一个战士的能力和特点。
16.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要让人才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
最大价值。
17.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有前途的职业发展空间,才能留住人才。
18.用工不求上进者,使企业逐渐式微。
19.善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才是真正的管理高手。
20.有梦想,有优势,有责任心,才是优秀的人才。
21.用人之道在于团队合作和资源整合。
22.企业文化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保障之一。
乔布斯的用人之道

乔布斯的用人之道苹果之父乔布斯,是杰出的企业家和伟大的发明家,作为西方企业界的巨擘,乔布斯在他传奇的一生和辉煌的业绩中,有着独到的识人用人之处。
下面来看看乔布斯的识人用人之道。
一、网罗一流人才乔布斯说,他花了半辈子时间才充分意识到人才的价值。
他在最近一次讲话中说: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
由于苹果公司需要有创意的人才,所以乔布斯说,他大约把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招募人才。
高级管理人员往往能更有效地向人才介绍本公司的远景目标。
而对于新成立的富有活力的公司来说,其创建者通常在挑选职员时十分仔细,老板亲临招聘现场,则可使求职者以最快速度了解与适应公司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二、有没有叛逆精神叛逆,是长大和独立的象征。
有思想者才会有叛逆之心,才会有叛逆精神。
有叛逆精神的人,一般都敢于质疑传统保守的观念与思想,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判断。
在工作上,叛逆精神又是一种创新的精神。
比如,叛逆在硅谷就是值得提倡的,正是对叛逆与叛逆的宽容才有了硅谷的半导体产业和后来新的产业,以及谷歌的崛起。
据了解,乔布斯在面试年轻的应聘者时经常会问两个问题:“你吸食过致幻剂吗?你还是童男吗?”乔布斯的这些提问,是有他深层的考虑的,他认为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和反应中可以看出对方是否有叛逆精神。
乔布斯认为没有叛逆精神,过于循规蹈矩的人往往不会有大出息。
因此,“没有服食过”、“还是童男”这样回答的时候还表现的局促不安,就会给乔布斯一个不好的印象,甚至会被拒绝聘用。
三、手中有没有硬货硬货,即能让公司发展的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尤其在计算机行业等新兴行业。
乔布斯对此非常看重,他的用人策略就是技术和人一起买。
在电脑普遍使用的视窗技术应用很广的时候,乔布斯把技术买了下来,同时还把发明那项技术的工程师也给挖去了苹果。
四、有没有激情有人说,激情是事业的灵魂。
带着激情去工作,就会自我加压,获取更大的动力。
有激情的人,更容易激发潜在的创新灵感,创新的能力也就更强;有激情的人,遇到困难不会轻易退缩,而是会想法设法去解决。
庄子说用人之道

无论古代、仍是现代,都面临识人用人的问题。
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为活跃的要素。
如何用好人始终是做好企业的关键。
企业之间的差距从根本上说是用人的差距。
关于识人用人,古代帝王、将相、明君的用人谋略,现在仍给咱们很多有利的启迪。
文王观人之法周文王姓姬名昌。
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一生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文王。
用人,首先要识人。
要用好人,必需先了解要用的人。
《文王官人篇》记叙了周文王告知太师尚父(姜太公)观察忖度情感真伪考试才艺的方式。
这种方式表此刻五征上,一是观诚,二是考志,三是观色,四是测隐,五是揆德。
所谓“观诚”。
即受重用、宠任的人,要看他会不会骄奢淫逸;被当权者疏远、贬斥的人,要看他会不会背逆或有什么越轨行为;荣贵显达的人,要看他是不是见人就炫耀自己,显得了不起;默默无闻的人,要看他是不是有所畏惧。
青少年要看他能不能恭顺勤学又能与兄弟和平相处;壮年人要看他是不是清廉实干,勤恳敬业,光明正大;老年人要看他是不是思虑慎重,各方面都衰退了,身体精力都不济了,是不是还要拼命挣扎;大臣是不是忠诚。
所谓“考志”,是通过与对方谈话来考察他的心志。
若是一个人的语气宽和温柔,神色恭顺而不奉承,先礼后言,常常自己主动流露自己的缺点,这样的人是可以给他人带来益处的人。
若是说话盛气凌人,话语上总想占上风,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不足,故意掩饰他的无能,这种人只会伤害他人。
若是一个人的神情坦率而不傲慢,言谈正直而不偏私,不掩饰自己的美德,不隐藏自己的短处,不防范自己的过错会使自己被动,这是质朴的人。
若是一个人的神情老是奉承他人,他的言谈竭尽阿谀谄媚,好做表面文章,尽可能表现他微乎其微的善行,因此而洋洋得意,这种人是虚假的人。
假设一个人情感的喜怒不会因外界环境的转变而流露出来;乱七八糟的杂事虽然令人心烦意乱,但心志不被蒙蔽;不为重利的诱惑所动;不向权势的要挟屈服,这种人是心里安静、坚贞不屈的人。
国学中用人之道的警句

国学中用人之道的警句观人用贤要重德扬长真正的贤才经常混迹于众人之中,并不容易被人发现和赏识,因此统治者在治国上要想“求贤”以为己用,就必须具备知人之明,善于在凡众之中发现人才。
历史上的著名贤臣,如百里奚、伊尹、姜太公、宁戚,无一不是起身于卑贱“洿辱”之中,在常人眼中都被视为“不肖”,但当其被秦穆公、商汤、周文王、齐桓公等英明君主擢识之后,最终都以自身的“大略”,成为一代贤相名臣。
可见,对统治者来说,懂得如何“发现”人才,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统治者要慧眼识贤,就必须具有敏锐的政治见识,以及精当的观人之法。
观人论才要兼重德能,以德为先。
优秀的人才能“尽众益”,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其中尤以“仁”“智”为本,而且“仁”为贤才的内在品性,对贤才之“智”应发挥主导作用。
观人论才要善观明察,注重细节。
贤才与“乱人”,智者与愚者,在现实政治中时常混杂一处,只看其表面现象,统治者很难有效区分。
但是,那些英明果断的统治者,却能解决这种不利情况,因为他们善于“观小节可以知大体矣”。
为便于统治者的实际操作,《淮南子》还具体阐述察贤之法:“故论人之道,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施,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贫则观其所不取。
”观人论才要持公去同,举贤立功。
要尽力避免以“同”取人,只注重选用那些合乎或顺从自己私欲的人,而忽视那些与自己不同好恶的真正人才,因为“忤于我,未必不合于人也;合于我,未必不非于俗也”。
统治者只有从公心出发,不为私欲而扰,才能发现那些不同于凡庸,确有治国之能的人才。
治国之要在任贤用众统治者在治国上要用人有术,既能量才施用,循名责实,赏罚得当,也能汇聚群才,积极用众,充分发挥人才的集体效应,为王朝政治的稳定发展,提供更好的政治辅助。
治者在用人上应善于“因其资而用之”,能从人才自身的才能特点出发,顺其所长而用之。
英明的统治者在用人上应力求扬长避短,合理发挥各种人才的特点。
由此,《淮南子》指出,如果统治者在用人上做到“有一形者处一位,有一能者服一事”,那么,“毋小大修短各得其宜,则天下一齐,无由相过也,圣人兼而用之,故无弃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发现人才
智与能的天平 智与能的天平——最上乘的人才 《离骚》“举贤 最上乘的人才 离骚》 举贤 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微软的计算机软件 业独霸全球其绳墨之道值得借鉴,比尔盖茨判断 业独霸全球其绳墨之道值得借鉴, 新雇员的四项指标:智商 雄心、 智商、 新雇员的四项指标 智商、雄心、技术知识和商 业判断能力。 业判断能力。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H.M.托利得“测验一个人的 托利得“ 托利得 智商是否属于上乘, 智商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 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起处事行事” 托利 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起处事行事”--托利 得定理。 得定理。 最有效的选材方法:(一则笔试考题 最有效的选材方法:(一则笔试考题p44)你的 :(一则笔试考题 ) 车经过农场,有三人有急要进城(老人、 车经过农场,有三人有急要进城(老人、恩人和 姑娘) 姑娘)
有“全球第一CEO”之称的通用电气第八任总裁,他认 之称的通用电气第八任总裁, 全球第一 之称的通用电气第八任总裁 一个成功的CEO本人不一定是天才,因为天才也 本人不一定是天才, 为:一个成功的 本人不一定是天才 会有疏忽的时候。因此身为一个天才的CEO,最重要 会有疏忽的时候。因此身为一个天才的 , 的一点是一定要懂得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的一点是一定要懂得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我最大的成就就是发现人才,发现一大批人才!他们 我最大的成就就是发现人才,发现一大批人才! 比大多数的CEO都要优秀。”,杰克 韦尔齐说 通用之所 都要优秀。 杰克 韦尔齐说,通用之所 杰克.韦尔齐说 比大多数的 都要优秀 以成功,与通用的用人之道和纳谏制度 大有关联。本 以成功, 大有关联。 田公司创始人本田宗一郎 蚂蚁王国,以往最懒:兰领导就是好领导,有时间思考 蚂蚁王国,以往最懒:兰领导就是好领导, 和学习。 和学习。 鹰、蜗牛、金字塔 :亨利 福特二十 艾柯卡、布里奇 克 蜗牛、 亨利.福特二十 艾柯卡、 亨利 莱斯勒(p3,48) 莱斯勒
用人之道五讲(大纲 用人之道五讲 大纲) 大纲
主讲 章忠民 教授 2006年
目 录
第一讲 识才知才 第二讲 用才容才 第三讲 驭才爱才 第四讲 用人大师十大秘诀 第五讲 用人的十大忌讳
序言
一、用人之道与人力资本 二、用人之道与思维方式 三、用人之道与人性研究
一、用人之道与人力资本
舒尔茨:物力投资增加4.5倍,利润相应增 舒尔茨:物力投资增加 倍 加3.5倍,人力投资增加 倍,利润相应增 倍 人力投资增加3.5倍 加17.5倍 倍 国际 国际500强企业平均寿命 年,美新企业 强企业平均寿命30年 强企业平均寿命 80%在第二年倒闭 在第二年倒闭 企业培训:常识培训与企业文化培训 企业培训: 海尔的“激活休克鱼”、“洗脑” 海尔的“激活休克鱼” 洗脑”
二、用人之道与思维方式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H.M.托利得“测验一个 托利得“ 托利得 人的智商是否属于上乘, 人的智商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 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 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起处 事行事” 托利得定理 托利得定理。 事行事”--托利得定理。 常识思维(自然思维)、科学思维(形式 常识思维(自然思维)、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 逻辑)、思辨思维(辩证逻辑)、 )、思辨思维 )、诗化思 逻辑)、思辨思维(辩证逻辑)、诗化思 艺术创造) 维(艺术创造) 思维方式决定用人之道
四、知人善任 什么叫知人善任?知人善任,首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 什么叫知人善任?知人善任,首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 知人当中首在于知己,其次在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人当中首在于知己,其次在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 这个是很难,确实很难。用人所长,越用越长, 这个是很难,确实很难。用人所长,越用越长,用人所 越用越短,长短结合,妙不可言,择长辨短, 短,越用越短,长短结合,妙不可言,择长辨短,独具 慧眼。 慧眼。 而刘邦却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 而刘邦却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 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如何调动部下的积极性, 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如何调动部下的积极性, 下属都有什么才能,他的才能是哪些方面的,有什么性 下属都有什么才能,他的才能是哪些方面的, 有什么特征,有什么短处,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 格,有什么特征,有什么短处,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 这个也是一个领导最大的才能,事必躬亲的领导绝非好 这个也是一个领导最大的才能, 领导,作为一个领导,要做好的掌握一批人才, 领导,作为一个领导,要做好的掌握一批人才,把他们 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 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充分地发挥自 己的积极性和作用。刘邦深谙此理,用韩信带兵, 己的积极性和作用。刘邦深谙此理,用韩信带兵,张良 出谋,萧何保后,都安排得有条不紊, 出谋,萧何保后,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刘邦也因此而成 为他这个集团的一个核心。 为他这个集团的一个核心。
三、择人任势要义
刘邦的法宝与巴菲特的 哲学,都是 哲学,都是2500多年前兵圣孙 多年前兵圣孙 择人任势”智慧的翻版。 子“择人任势”智慧的翻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霍吉兹 指出: 孙子兵法》揭示要懂得择人任势的要义。 指出:《孙子兵法》揭示要懂得择人任势的要义。 择人任势,并不是简单的放手不管。如果为了用人甩手 择人任势,并不是简单的放手不管。 不管,对企业运作有了隔膜,那么, 不管,对企业运作有了隔膜,那么,他在企业中是否还 有存在的价值就会被提出来了。 有存在的价值就会被提出来了。无论以前有过什么样的 贡献, 贡献,无论现在发挥作用的人是经过他怎样辛苦调教出 来的,只要他不能继续提供企业运作的亮点, 来的,只要他不能继续提供企业运作的亮点,他就要被 取代了。因为那是个提供亮点的位置。 取代了。因为那是个提供亮点的位置。 有“高明者”深悟此道,就想法设法制造一些麻烦;或 高明者”深悟此道,就想法设法制造一些麻烦; 者是有一种瞒天过海的本领, 者是有一种瞒天过海的本领,总能把出色的工作扯到自 己身上,等等。这样的运营, 己身上,等等。这样的运营,可能企业中会越来越离不 开他,这样的企业是没有出路的。 开他,这样的企业是没有出路的。 对于企业的领导者来说,求贤若渴是通过实际行动体现 对于企业的领导者来说, 要有诚意和耐心。 的;要有诚意和耐心。
鉴人有术, 一、鉴人有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冷眼识英才
鉴,镜子;鉴人,观察、审查人的才华品行,发现、识 镜子;鉴人,观察、审查人的才华品行,发现、 别人才,鉴别人才与庸才, 剖石为玉,淘沙为金” 别人才,鉴别人才与庸才,“剖石为玉,淘沙为金”。 姜子牙《六韬》中的观人术理论:第一, 问之以是非 姜子牙《六韬》中的观人术理论:第一, 以观其志;第二,穷之以辞辩以观其智;第三, 以观其志;第二,穷之以辞辩以观其智;第三,咨之以 计谋以观其识;第四,告之以难以观其勇;第五,醉之 计谋以观其识;第四,告之以难以观其勇;第五, 以酒以观其性;第六,临之以利以观其廉;第七, 以酒以观其性;第六,临之以利以观其廉;第七,期之 以事以观其信; 以事以观其信; 唐太宗的《帝范》: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居 唐太宗的《帝范》 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 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 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 其所不为; 其所不为;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王通说: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王通说:自知者英,
世传曾国藩还颇精于相术,并著有相书《冰鉴》,他在 世传曾国藩还颇精于相术,并著有相书《冰鉴》 运用相书的理论察颜闻声、评判人品方面堪称一绝。 运用相书的理论察颜闻声、评判人品方面堪称一绝。曾 国藩颇精于相术。他所编写的《相人口诀》 国藩颇精于相术。他所编写的《相人口诀》说:“邪正 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 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而 相人十二字法》中又论述了六美六恶,提出“ 在《相人十二字法》中又论述了六美六恶,提出“美者 恶者曰: 曰:长、黄、昂、紧、稳、称;恶者曰:村、昏、屯、 动、忿、縜”。 慧眼无眼(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试玉要烧三日满, 慧眼无眼(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试玉要烧三日满, ): 辨材须待七年期” 辨材须待七年期”
三、用人之道与人性研究
把握人的几条线索: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是 把握人的几条线索:人是社会的动物 人是 理性的动物;人是经济的动物 人是经济的动物;人是社会的动 理性的动物 人是经济的动物 人是社会的动 物; 透视人的三个关键: 透视人的三个关键: 人的行为基本模式: 人的行为基本模式:趋利避害 人的两大元素: 人的两大元素:贪与怕 人的两大基本本能:生的本能(爱 人的两大基本本能:生的本能 爱) 与死的本能( 与死的本能(恨) 用人之道与驾驭人性之道人性研究
曾国藩之所以“成功”,可能有诸多原因,但他能够网罗人才, 曾国藩之所以“成功” 可能有诸多原因,但他能够网罗人才, 把一大批有各方面才能的人聚集在自己的周围,成为他的幕僚, 把一大批有各方面才能的人聚集在自己的周围,成为他的幕僚, 为他出谋划策,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为他出谋划策,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曾国藩以培植、宏奖人才自诩。他说:“君子有三乐,而‘宏奖 曾国藩以培植、宏奖人才自诩。他说: 君子有三乐, 人才,诱人日进’为其一乐。 人才,诱人日进’为其一乐。” 对于曾国藩的知人善用,郭嵩焘为曾国藩作墓志铭,说他“以美 对于曾国藩的知人善用,郭嵩焘为曾国藩作墓志铭,说他“ 化教育人材为己任,而尤以知人名天下” 俞木樾说藩国藩“ 化教育人材为己任,而尤以知人名天下”。俞木樾说藩国藩“尤 善相士,其所识拔者,名臣名将,指不胜屈。 善相士,其所识拔者,名臣名将,指不胜屈。” 左宗棠寄联挽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 曰:“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 《清史稿》说曾国藩每次接见幕客,注视很长时间却一言不发, 清史稿》说曾国藩每次接见幕客,注视很长时间却一言不发, 被接见者精神不免紧张,悚然不安。幕客走后,曾国藩记其优劣, 被接见者精神不免紧张,悚然不安。幕客走后,曾国藩记其优劣, 从没有差错。又说“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从没有差错。又说“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 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