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第一章:血管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血管的定义、分类和功能掌握血管的分布和特点1.2 教学内容血管的定义: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的分类: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血管的功能: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排泄代谢废物血管的分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分布特点血管的特点:管壁、管腔和血流速度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图示和实物模型展示血管的特点和功能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血管的理解和认识1.4 教学评估制作血管概念测试题,评估学生对血管定义和分类的掌握程度设计血管特点和功能的互动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血管特点和功能的理解第二章:动脉血管2.1 教学目标了解动脉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动脉血管的特点和分布2.2 教学内容动脉血管的结构:动脉壁的组成和功能动脉血管的功能: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动脉血管的特点:较厚、弹性大的管壁,较高的血流速度动脉血管的分布:主要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2.3 教学方法利用图示和实物模型展示动脉血管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视频资料介绍动脉血管的特点和分布情况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动脉血管在身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4 教学评估设计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动脉血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图示,让学生识别动脉血管的特点和分布情况,进行评估第三章:静脉血管3.1 教学目标了解静脉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掌握静脉血管的特点和分布3.2 教学内容静脉血管的结构:静脉壁的组成和功能静脉血管的功能: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液体输送回心脏静脉血管的特点:较薄、弹性小的管壁,较低的血流速度静脉血管的分布:主要分布在身体较浅的部位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示和实物模型展示静脉血管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视频资料介绍静脉血管的特点和分布情况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静脉血管在身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3.4 教学评估设计静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静脉血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图示,让学生识别静脉血管的特点和分布情况,进行评估第四章:毛细血管4.1 教学目标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毛细血管的特点和作用4.2 教学内容毛细血管的结构:毛细血管壁的组成和功能毛细血管的功能:进行物质交换和氧气交换毛细血管的特点:非常薄、细小的管壁,非常慢的血流速度毛细血管的作用:连接动脉和静脉,维持血液循环的连续性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示和实物模型展示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视频资料介绍毛细血管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毛细血管在身体中的重要性4.4 教学评估设计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毛细血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图示,让学生识别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分布情况,进行评估第五章:血管健康与疾病5.1 教学目标了解血管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常见血管疾病的类型和原因5.2 教学内容血管健康的重要性:保持血管通畅和功能正常常见血管疾病的类型:高血压、动脉硬化、静脉曲张等常见血管疾病的原因: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年龄增长等5.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介绍血管健康的重要性使用图示和实物模型展示常见血管疾病的类型和原因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预防和控制血管疾病5.4 教学评估设计血管健康和疾病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血管健康和疾病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预防和控制血管疾病的认识和思考第六章:血管的检测与诊断6.1 教学目标了解血管检测的方法和意义掌握血管疾病的诊断技术6.2 教学内容血管检测的方法:超声波检查、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等血管检测的意义:早期发现血管疾病,评估血管健康状况血管疾病的诊断技术:动脉硬化、高血压、静脉曲张等疾病的诊断方法6.3 教学方法通过视频资料介绍血管检测的方法和意义使用图示和实物模型展示血管检测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血管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6.4 教学评估设计血管检测与诊断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血管检测方法和意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图示,让学生识别血管检测的技术和设备,进行评估第七章:血管疾病的治疗7.1 教学目标了解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掌握常见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7.2 教学内容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常见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高血压、动脉硬化、静脉曲张等疾病的治疗原则治疗血管疾病的新技术:支架植入、血管搭桥、激光治疗等7.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介绍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使用图示和实物模型展示常见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新技术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治疗血管疾病的方法和效果7.4 教学评估设计血管疾病的治疗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血管疾病治疗方法和原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治疗血管疾病的新技术的认识和思考第八章:血管健康与生活方式8.1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方式对血管健康的影响掌握保持血管健康的建议8.2 教学内容生活方式对血管健康的影响: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等保持血管健康的建议: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8.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介绍生活方式对血管健康的影响使用图示和实物模型展示保持血管健康的建议和方法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改善生活方式以保持血管健康8.4 教学评估设计血管健康与生活方式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生活方式对血管健康的影响和保持血管健康的建议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改善生活方式以保持血管健康的认识和思考第九章:血管疾病的预防9.1 教学目标了解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掌握预防血管疾病的方法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定期体检、控制危险因素、保持血管健康等预防血管疾病的方法: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9.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介绍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使用图示和实物模型展示预防血管疾病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预防血管疾病的方法和效果9.4 教学评估设计血管疾病的预防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血管疾病预防措施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预防血管疾病的认识和思考第十章:血管健康与未来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了解血管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掌握血管健康未来的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血管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基因研究、干细胞治疗、纳米技术等血管健康未来的发展趋势:个性化医疗、远程医疗、生物材料等10.3 教学方法通过视频资料介绍血管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使用图示和实物模型展示血管健康研究的最新技术和设备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血管健康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设计血管健康与未来发展趋势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血管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血管健康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的认识和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血管的定义、分类和功能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梳理血液循环系统中血管的分布和血流方向。
2.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测,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血管模型和观察任务。
-各小组观察血管模型,讨论并记录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2.学生互动: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察结果,共同分析血管的特点。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撰写一篇关于血管健康的科普文章,内容需包括血管的分类、功能、常见疾病及预防方法等。文章要求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字数在500字左右,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传播科普知识。
6.收集与血管相关的成语、典故或名人名言,并简要阐述其与血管知识的联系。通过这一作业,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并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血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其作用原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分组进行课外研究,每组选择一种血管疾病,了解其病因、症状及预防措施,制作成PPT或手抄报,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设计一个关于血管的实验方案,以探究血管的特点或功能。实验方案需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和预期结果。在下节课上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
3.教师指导: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血流的管道—血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中的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二节,教材从看法,散布,构造,功能等方面论述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色。
该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密切,也为下一节心脏的学习确立了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为中学生对血管有必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教课中按照认知规律,重视联系生活实质,指引学生经过察看,体验,列表,对照,采集资料等活动,正确划分三种血管。
二、设计理念:教课中表现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师指引放学生经过察看,对照,剖析来区三种不一样血管的构造特色,经过沟通,亲自体验和摸拟抢救来掌握三种血管的散布和功能,经过议论采集有关怀血管疾病对病人造成严重结果的资料来帮助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课中重在经过学生亲自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热忱,亲自实践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参加的过程,人人参加,学生参加面广,加强后进生的自信心和勇气,淡化学生对教师的依靠,逐渐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沟通,勇于探究的习惯,同时经过学生着手实践,学会获取自己体验和感觉,有益累积感性经验,促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的发展,同时又进一步培育了学生尊敬自然规律和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三、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教课纲领的要求,明确这节课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是描绘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色;划分血液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的流动状况。
2、能力目标: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培育了学生察看问题,剖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质问题。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三种血管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看法;浸透健康教育,鼓舞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优异的生活习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升生计质量。
同时经过学生亲自体验实践活动,学会获取自己体验和感觉,有益累积感性经验,促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的发展,同时又进一步培育了学生尊敬自然规律和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第一章:血管概述1.1 血管的定义与功能1.2 血管的分类1.3 血管的结构特点1.4 血管的功能特点第二章:动脉2.1 动脉的定义与功能2.2 动脉的分类2.3 动脉的结构特点2.4 动脉的功能特点第三章:静脉3.1 静脉的定义与功能3.2 静脉的分类3.3 静脉的结构特点3.4 静脉的功能特点第四章:毛细血管4.1 毛细血管的定义与功能4.2 毛细血管的分类4.3 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4.4 毛细血管的功能特点第五章:血管疾病的概述5.1 血管疾病的定义与分类5.2 血管疾病的原因5.3 血管疾病的症状与诊断5.4 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第六章:血管的生理功能6.1 血压与血管的关系6.2 血管的收缩与舒张6.3 血管的血液流动与流量6.4 血管的自我调节功能第七章:血管的生物化学特性7.1 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化学特性7.2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化学特性7.3 血小板的生物化学特性7.4 血管壁的生物化学组成第八章:血管的生长发育与老化8.1 血管的生长发育过程8.2 血管老化的特点与影响8.3 血管老化的机制8.4 延缓血管老化的方法与策略第九章:血管的疾病与健康9.1 血管疾病的危害与影响9.2 常见血管疾病简介9.3 血管健康的维护方法9.4 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第十章:血管研究与技术创新10.1 血管研究的意义与进展10.2 血管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10.3 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10.4 未来血管研究与发展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血管概述补充和说明:血管的功能特点包括维持血液循环、调节血压、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输送以及代谢废物的清除等。
二、动脉补充和说明:动脉的结构特点包括弹性纤维丰富、内壁光滑、管腔大、承受高压等。
三、静脉补充和说明:静脉的结构特点包括管壁薄、管腔大、缺乏弹性、承受低压等。
四、毛细血管补充和说明: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包括非常薄、细小、数量多、血流速度慢等。
血流的管道——血管 生物优秀教学设计 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能够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通过制作血管模型,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难点:1.组织好实验,达到理想效果。
2.能够在镜下分辨静脉和动脉血管。
【教学准备】教师:1.准备实验的材料用具,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动、静脉血管的横切面切片或图片。
2.有关血管的录象资料。
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不同类型血管的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血管的类型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由曾经有输液和验血经历的同学,介绍输液或取血的位置。
同学聆听并思考,提出疑问。
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感兴结合日常亲历或所见,设疑激趣,引发学生进一步质疑,激发探索热情。
教师引导,使学生制血管的结构特点功能趣的问题,提出假设并设想制订探究方案。
实验操作,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小组分别汇报实验结果。
形成关于血管及血流情况的感性认识。
结合自制的不同类型血管的模型,讨论血管的不同结构特点与各自功能的关系。
发现自制模型与实际血管情况的不同,了解现代医学发展趋势,留下待解的难题。
列表归纳比较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订的探究计划切实可行。
介绍实验注意事项。
巡视,引导、鼓励学生不急不躁,通过观察解决问题。
演示微观摄影拍摄的人体不同类型血管及内部血流情况。
结合不同血管的横切面图,引导认识不同类型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引导了解现代医学有关心脑血管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创新的热情。
协助完善师:平日里,当我们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必要时还需要输液治疗。
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一般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及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分辩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教学难点:血液在三种血管中的流动方向。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动脉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和腕部动脉的搏动,感受动脉所在的位置,观察、思考并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及言语表达的能力。
动脉一般分布较深,可以摸到但一般看不到。
2.静脉指导学生观察身体外表特别是手臂上的“青筋〞,即静脉,感受静脉的所在位置,说出静脉的分布特点:在较浅的位置有分布,可以再手臂、手背等处看到。
握拳,观察手背上凸起的“小包〞,了解静脉瓣的作用:预防血液倒流。
(二)新课教学分别播放关于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视频,并配以图片出示让学生依据视频和图片的内容做出商量分别说出其特点,并就三种血管的血流方向、血流速度、管壁厚度、管腔大小(直径)进行商量,列表总结起不同之处,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渗透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思想。
血管类型功能分布管壁特点管腔特点血流速度动脉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较厚,弹性大较小快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非常薄,只一层上皮细胞很小,只同意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最慢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较薄,弹性小较大慢(三)能力展示,稳固提高课件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稳固本节内容:1.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血液流动的方向性如何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什么血管毛细血管的结构完成了什么功能答:三种血管;血液流动方向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管壁极薄,公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细胞只能单行通过,使得管内血流速度最,能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血流的管道——血管

血流的管道——血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学生能够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些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提高分析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和推理,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养成关爱生命、爱护动物的情感。
•学生能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科学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在显微镜下区分三种血管,并理解其功能差异。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类比法•推理法•小组合作学习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小鱼、显微镜、载玻片、培养皿、湿棉絮。
•三种血管的课件和教学视频。
•实验操作步骤说明。
学生准备:•预习血管相关知识,查阅血管疾病和保护血管的资料。
•准备记录本和笔,用于记录实验观察和结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血液对人体非常重要,它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带走废物。
那么,你们知道血液是如何在体内流动的吗?”•“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血管的基本知识。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了解血管的基本概念。
•学生提出自己对血管的初步认识和疑问。
教师活动:•“大家在视频中看到了血管的哪些部分?它们有什么不同?”•“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自己的脉搏。
你们感觉到了什么?”•“没错,你们感觉到的是动脉的跳动。
那么,动脉和静脉有什么区别呢?”学生活动:•学生体验脉搏,描述自己的感受。
•学生尝试回答动脉和静脉的区别。
2. 讲授新课教师活动:•“非常好,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而静脉则负责将血液送回心脏。
那么,毛细血管又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验来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以了解不同血管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预习实验步骤,准备实验材料。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和血液流动。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优秀教学案例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1.教师讲解血管的类型、功能、结构特点及血液循环的意义。
2.结合实例,阐述血管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强调生活方式对血管健康的影响。
3.引导学生关注血管疾病的预防,提出健康生活的建议。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小组讨论血管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各组的讨论成果,给予肯定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表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血管结构示意图,加深对血管结构的理解。
2.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血管健康与生活方式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力求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构建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针对本章节内容,我计划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小组讨论、生活实例分析等,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注重知识与道德教育的融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
五、案例亮点
1.教学目标全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全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血管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密切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方法多样:教师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脚内容1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建议
2.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依次
编排了三节内容分别介绍血液、血管与心脏,以帮助学生建立血液循环的完整概念。
本节的内容从概念、分布、结构、动能等方面阐述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该节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也为下一节心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的理解非常困难。
经过分析发现,教师在本节课忽略了帮助学生建构 “血管是血液循环....
的管道系统”这一概念,而造成学生在后续学习的困难。
对此,如果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中,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鱼血液流动方向的特点,去辨别动脉和静脉,建构 “血管是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的概念(如右图),然后再去学习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血液循环的整体这一角度认识血管。
具体内容
活动建议
概述血液循环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基础:在前三章介绍的胎盘、小肠、肺泡等器官外都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学生初步认识了毛细血管的功能和特点,但不清楚毛细血管及动脉、静脉的概念。
2、生活经验:知道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但不清楚血液是按照一定方向不停地流动。
三、教学目标分析
1.能说出“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和“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各部分运回心脏的血管”;
2.能说出毛细血管与动脉、静脉之间的联系;
3.通过模型制作,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的概念。
4.树立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概念;“血管是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的概念。
2.教学难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区别动脉和静脉
五、教学策略
1.情景导入——公路交通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以立交桥为背景的公路运输网,联系实际生活引入。
血管类比纵横交错的公路,形象生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实验构建概念——利用概念事实帮助学生构建概念
页脚内容2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并没有机会真正观察过血管。
本节首先安排进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
利用实验录像,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到小鱼尾鳍内存在三种血管。
通过比较辨别动脉和静脉的血流方向,分析资料,构建动脉和静脉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分析小鱼的血液流动,认识小鱼的血液循环,初步建立起相对于抽象的血液在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和心脏之间流动的概念关系图。
3.制作完善概念——从抽象到具体,进一步理解概念
在获得小鱼血液循环的知识后,学生通过动手制作血液循环的模型图,在“做中学”,进一步加深对血液循环概念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页脚内容3
页脚内容4
七、板书设计
动脉:心脏全身
1、血管静脉:全身心脏
毛细血管: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
页脚内容5
2、血液流动
页脚内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