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机械运动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小聪同学的100 m跑成绩为17 s,小明同学的50 m 跑成绩为8 s,要知道他们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
物理学中采用了前一种,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 除以时间,再进行比较。
知识点 1 速度
反映物体运动快慢
1. 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0 10 s 20 s
30 s
40 s
0 200 m 450 m 750 m
1 200 m
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 3 匀速直线运动
0
10s
20s
30s
40s
0
300 m
600 m 900 m 1200 m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同
2. 用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那么有
v s t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 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 得越快。
3.速度单位:
基本单位 m/s 或 m ·s-1
读作 米每秒
常用单位 km/h 或 km ·h-1
读作 千米每小时
1 km
1m/s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即路程
与时间成正比;
速度大小不随路程和时间变化。不
平直轨道上平稳行驶的列车有时 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 可认为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成反比”。
匀速直线运动的s-t和v-t图像 (1)s-t图像: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s与t成正比,即 s 的值不变。在同一坐标 t
图中,斜率越大,速度越大(即v甲>v乙)。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共24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共24张PPT)

【理解与运用】
1.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
VS t
可知,物体的( )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点拨:隐含了v一定)
2. 一个物体沿平直的高速公路运动,在10s 内通过 60m的路程,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那么该物体在 前、后半程内的平均速度分别是( )
运动的快慢
情景创设
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 前一阶段,“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快。判断依据是什么? 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 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你同意“裁判员”的观点吗?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课件展示】:下图是甲伦敦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起跑6秒后的 情景,谁运动的快?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下图乙是决赛成绩表, 谁运动的快?依据又是什么的?
➢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有时快, 有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
也可以用公式
来计算它的速
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说到某一物 体的平均速度, 一定要指明是在 哪段路程内的平 均速度。
自行车运动员做 变速运动
【强调】
1.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掌握其不变性,理解并牢 记匀速直线运动概念。
v/(m/s)
t/s
• 【拓展】-----生活中的物理 • 例:交通标志牌的意义 • (以小轿车的限速为例) • 表示该路段允许通过的最大速度是
120Km/h; • 从该标志牌处到徐州还有 100Km
• 【活学活用】
• 在不违反交通的情况下,上图中的轿车从 此刻到达徐州至少需要多少min?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一章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共19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一章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共19张PPT)

3. 单位换算: (1)1 m/s=__3_._6__km/h. (2)10 m/s=__3_6___km/h. (3)72 km/h=__2_0___m/s. (4)54 m/s=_1_9_4_.4__km/h. 知识点2 匀速直线运动 4. (2017雅安)如图1-3-7所示,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
s-t图象,甲、乙两物体从同一
地点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以甲为参照物,乙是___运_动____ (填“静止” 或“运动”)的;当
时间t=__4__s时,两车相距8 m.
5. (2017青岛)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 的是( C )
6. (2017济宁)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 其s-t 图象如图1-3-8所示. 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 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C ) A. 物体在6 s内运动的路程为15 m B. 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 s内静止 C. 物体在前2 s内和后2 s内的 速度相等 D. 物体在6 s内的平均速度为 2.5 m/s
知识点3 变速运动 【例3】(2017六盘水)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 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1-3-5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前2 s内,小刚跑得较快 B. 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C.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 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4. 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54 km/h=__1_5__m/s;25 m/s=__9_0__km/h;
324 km/h=__9_0__m/s;300 m/s=__1_.8_×__1_公式
可知,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
体,其速度(C )
A. 与路程成正比
B. 与时间成正比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共17页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共17页

课堂教学小结
1.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中各处速度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中各处速度不相同
v=s/t
2.速度公式 s=vt
t=s/v
不仅适于匀速直线运动, 也适于求变速直线运动中 总平均速度与总时间和总 路程的关系
课后作业
• 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T1、T2、T3 、T4)。
谢谢!再见!
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
docin/sanshengshiyuan doc88/sanshenglu
该过程的最大速度要大于该值,因为起跑时很慢。
②如果他以这样的速度去跑400m竞赛项目, 成绩如何?
t1=s1/v=400m/(8.52m/s)=47s
【试一试】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意阶段内的速
度等于全过程的速度;
• B.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总平均速度与它最 大、最小速度有关;
汽车的速度常用km/h为单位,它比m/s 大还是小?可推导出什么数量关系?
国际单位:s - m , t - s, v - m/s(或m·s-1
) 1km/h=1 000m/3 600s=1/3.6(m/s)
• 问即1题m/③s=:3.前6km边/h所述小聪和小明的速度分 别多大?
小聪:v1=100m/17s=5.88m/s 小明:v2=50m/8s=6.25m/s 即v1>v2
夺110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 纪录,成绩是12.91s,他的平均 速度是多少?
• 解析:运动路程s=110m,所用时间t=12.91s。 由公式v=s/t可得平均速度。
• v=s/t=110/12.91(m/s)=8.52m/s
• 即刘翔的平均速度是8.52m/s。 问题拓展: ①8.52m/s是他的最大速度吗?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s 1456 km t= =14h = 104 km / h v
注意:1、计算过程和结果都应带单位。 2、解题过程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把数值 和单位代入时,单位要统一。
t
汽车等交通工具中用来测量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速度单位 总里程表
分段里程表 速度大小 速度表
归零按钮
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自学:在3分钟内迅速阅读课文P20-21 页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机械运动是如何分类的? (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4)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例题1: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 运会上勇夺110 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 录,成绩是12.91 s.这项奥运会记录的运动速 度是多少?
强调: 1:公式中的v,s,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在同一 个运动中的速度、路程及时间; 2:在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如果不统一,计 算结果也就没有意义了.
解:s=110 m,t=12.91 s. s 110 m v = ≈8.52m/s t 12.91 s 即刘翔的平均速度为8.52m/s.
练习3: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 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 的铁路线长1456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s 解:由公式v= 得:
4:火车的速度是72km/h,汽车的速度是30m/s, 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
方法一:
1 72km/h= 72× 3.6
m/s =20m/s
(30m/s>20m/s,汽车快)
方法二:
30m/s= 30×3.6km/h =108km/h (108km/h>72km/h,汽车快)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_运动的快慢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_运动的快慢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4.2509:54:4009:54Apr -2125- Apr-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09:54:4009:54:4009:54Sunday, April 25, 2021
方法二:
1m
30m/s= 30× 1s
= 108km/h
1/1000 km
= 30× 1/3600 h
(108km/h > 72km/h,汽车快)
2.匀速直线运动
➢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 直线运动。
向右运动,快慢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你发现了什么?
比较两辆汽车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这座桥面受到的压力超过 1.5×105 N时,就可 能发生危险。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1.4.2521.4.25Sunday, April 2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09:54:4009:54:4009:544/25/2021 9:54:40 AM
2.宇航员在地球上的重量 为G地 mg 90kg10 N / kg 900 N,
在月球上重为G地
1 6
G地
1 900N 6
150N。
3. 先利用细线、小石块做一个重垂线,再利用直 角三角尺,看重垂线是否与地面或桌面垂直,如果 垂直则地面或桌面是水平的。
4.根据公式 G mg,G限重 mg 15 103 kg10 N / kg 1.5105 N。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作业课件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作业课件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8.观察甲图可知汽车做_匀__速__直线运动;观察乙图中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 可知苹果做_变__速__直线运动。(均选填“匀速”或“变速”)
9.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吃动平衡,天天运动”。小陈 在商丘八月湖边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50 min行走6000步,路程约5 km。据此 估计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平均速度最合理的一项是C( )
15.(2021·北京四模)已知A、B两点相距20 m,且位于东西方向的一条直线上, 若甲、乙两小车分别从A、B两点同时沿直线向东匀速行驶,如图所示是甲、乙两 小车的st图象,经过10 s后,两车相距____1_8_m_或__2_2;m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 ___西_(选填“东”或“西”)行驶。
6 . (2021· 株 洲 期 中 )( 多 选 ) 如 图 所 示 的 图 象 中 , 描 述 的 是 匀 速 直 线 运 动 的 有 ( BC )
7.(原创题)世界上时速最快的真空超导磁悬浮直道试验线在四川建成,试验线 安 装 在 一 条 特 制 的 真 空 管 道 里 , 测 试 时 可 以 将 单 人 乘 坐 的 列 车 模 型 加 速 到 400 km/h。某次测试时,用时2.8 s,通过140 m的距离将列车模型加速至360 km/h, 加速过程中列车模型的平均速度是__5_0_m/s。
5100 520
m s
≈9.8
m/s
17.(易错题)李明的家距学校600 m,某天上学时,他以1 m/s的速度走完了一 半路程,为了不迟到,又以1.5 m/s的速度走完剩下的一半路程,则他这天上学时 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B)
A.1.25 m/s B.1.2 m/s C.2 m/s D.2.5 m/s 18.某艘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 m/s,现在它在水流流速为2 m/s的河中逆流行 驶,在经过一座桥时掉落了一只空木箱,经过了2 min船上的人才发现,马上调头 去寻找漂走的木箱,从此处到追上木箱,船行驶的路程至少为__9_6_0_ m。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3节运动的快慢一、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运动的快慢概念,并能够描述物体的运动速度和速度变化。

二、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5分钟):-向学生介绍运动的快慢概念,并解释它在物理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快慢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过程和结果。

2. 运动速度的定义(10分钟):-解释运动速度的定义: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强调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对于描述运动的快慢非常重要。

-通过示例和图示演示如何计算速度,并让学生参与计算练习。

3. 运动速度的测量(10分钟):-介绍使用测量工具(如计时器和测量距离的工具)来测量运动速度的方法。

-演示如何进行速度测量,并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强调测量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4. 速度变化的概念(10分钟):-解释速度变化的概念:当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时,它的运动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变化对于描述运动的快慢的影响。

-通过示例和图示演示速度变化的情况,并让学生参与讨论。

5. 速度变化的描述(15分钟):-介绍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量。

-解释正加速度和负加速度的概念,并给出相应的示例。

-演示如何使用加速度来描述速度变化,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6. 实验活动(15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要求学生观察和测量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和速度变化。

-学生可以使用实验器材和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并记录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运动的快慢和速度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7. 总结与评估(5分钟):-回顾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运动速度和速度变化的描述方法。

-提问学生一些问题,以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他们的观点。

三、扩展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测量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速度和速度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影响运动快慢的因素,如摩擦力和施加的力的大小。

-鼓励学生研究更高级的速度描述方法,如加速度-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并了解其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