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高频成语大全

合集下载

100个行测言语理解高频成语,25考公必看

100个行测言语理解高频成语,25考公必看

100个行测言语理解高频成语,25考公必看1.层出不穷(近五年考频 15 次)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层出不穷”侧重强调不断出现,数量很多。

2.大相径庭(近五年考频 15 次)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也指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法大不相同。

“大相径庭”形容相差很大,不同之处很多。

3.不可或缺(近五年考频 14 次)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缺失。

“不可或缺”侧重强调不能缺少。

4.历久弥新(近五年考频 13 次)经历的时间长久而更加新鲜,更显价值。

“历久弥新”侧重强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新、更有价值。

5.理所当然(近五年考频 12 次)释义: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理所当然”侧重应当如此。

6.相辅相成(近五年考频 12 次)两种事物互相配合,互相促成,缺一不可。

“相辅相成”指两者形成互补,重在缺一不可。

7.不言而喻(近五年考频 12 次)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形容道理很浅显。

“不言而喻”侧重道理浅显,不用说就明白。

8.持之以恒(近五年考频 11 次)长久地坚持下去。

“持之以恒”表示长久地坚持做某事。

“持之以恒”侧重强调长时间地坚持,不放弃。

9.方兴未艾(近五年考频 11 次)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方兴未艾”是指新生事物刚刚开始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10.根深蒂固(近五年考频 11 次)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根深蒂固”多指存在时间很久,基础牢固。

“根深蒂固”常搭配抽象的事物,比如观念。

“根深蒂固”是中性词,可以搭配陈旧的观念。

11.潜移默化(近五年考频 11 次)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潜移默化”强调影响是无形的,看不到的;“潜移默化”常搭配物或事,多用于性格、习惯、作风等方面;“潜移默化”是中性词。

12.一成不变(近五年考频 11 次)一经形成,不再改变。

“一成不变”侧重强调不再发生改变,常用于否定句中。

“一成不变”为中性词,但含贬义。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高频成语汇总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高频成语汇总

行测高频成语解析1、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2、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3、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含有完全合理,不容怀疑的意思4、应运而生:适应时机而产生5、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6、无可厚非: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7、按部就班: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

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8、无所适从:(1)不知听从哪一个好(2)指不知怎么办才好9、矢志不渝:坚定的意志像射出去的弓箭一样不会改变,表示永远不变心10、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形容十分稀少11、以偏概全: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12、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

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13、大行其道: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14、历久弥新: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15、此消彼长:这个上升,那个下降16、林林总总:形容杂乱众多17、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

比喻解决不了问题,没有办法18、高瞻远瞩:比喻眼光远大19、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20、方兴未艾:新生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21、得不偿失: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22、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也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的人物只出现了一会就消失了23、走马观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

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24、针锋相对:比喻双方策略、观点及行动等尖锐对立。

也比喻在争辩或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论点或行为有力的回击25、五花八门: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26、郁郁葱葱:形容气势美好蓬勃,生机勃勃的样子27、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28、优柔寡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29、异想天开:比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

还比喻超强的想象力30、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高频成语100条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高频成语100条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高频成语100条成语是汉语中的特殊表达方式,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意义。

在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中,成语题目一直都是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

下面是100个在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高频成语,供考生参考:1. 守株待兔:比喻坐等机会,不思努力。

2. 青红皂白:指事情的是非曲直。

3. 刻舟求剑:比喻固执不知变通。

4. 画龙点睛:比喻在重要地方加以补充,使事物更加完美。

5. 一池春水:形容思绪波动。

6. 目不识丁:形容十分无知。

7. 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嘴杂。

8. 风花雪月:形容诗情画意。

9. 鞭长莫及:比喻力量不及。

10. 文过饰非:指掩盖真相,支使非理。

11. 笔直如箭:形容直接而迅速。

12. 自命不凡:自我看重,认为与众不同。

13. 颁布施行:公布并执行。

14. 群雄逐鹿:比喻多方争斗,谋求统一。

15.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很大。

16. 老调重弹:比喻话语或手法落入俗套。

17. 杯弓蛇影:比喻因过于紧张或多疑而猜疑莫名其妙的事情。

18. 能力有限:指能力有一定限度。

19. 见仁见智:指人们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20. 垂涎三尺:形容对美味食物极为渴望。

21. 闻风而动:听到某种消息后迅速行动。

22. 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多得像牛一样,充满了整间房。

23. 功夫不负有心人:表扬有心人所付出的努力。

24. 毫不费力:形容轻松容易。

25. 过犹不及:表示做事不应该过分。

26. 嫉妒心作祟:指妒忌心理导致的坏行为。

27. 调兵遣将:指调动军队进行作战。

28. 山穷水尽:形容无路可走。

29. 情同手足:感情像手足一样亲密。

30. 兵强马壮:形容军队兵员强大、作战能力强。

31. 枝繁叶茂:形容事物发展兴旺。

32. 揭竿而起:表示群众起来反抗统治者。

33. 目不转睛:目不离开,专注。

34. 恶人先告状:表示作恶的人出问题时先告状。

35. 认字不多:指人的知识面狭窄。

36. 皇帝的新衣:比喻虚假的事物。

公务员常考成语词汇(高频)

公务员常考成语词汇(高频)

交浅言深: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一犬吠形,百犬吠声:比喻不了解事情真相,随声附和.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白头如新:指交朋友不能彼此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应运而生:适应时机而产生。

尸位素餐:指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付之阙如:指欠缺本应具有而竟无之的事物。

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

意兴阑珊: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

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说话。

桂冠:月桂树叶编制的帽子,古代希腊人将其授予杰出的诗人或竞技优胜者推脱:推卸责任、错误,侧重推得结果。

推托:借故拒绝,侧重拒绝的行为。

委屈:是指受到不应有的指责和待遇,心里难过。

委曲:是指事情的经过和底细震荡:一般指社会动荡。

振荡:指振动。

病症(症候):指症状。

病征:指病的征兆。

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

侦查:指公安检察机关活动。

侦察:指军事上的行动。

寄予:给予关怀、同情等寄托:委托别人照料癖好:指对某种事物的特别爱好。

圣地:一般指有历史意义的,如革命圣地。

胜地:旅游的地方。

旅游胜地。

审定:指审查决定,计划应该由上级部门“审定”后实施。

审订:审阅修订。

制定: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强调不得变更,必须执行。

制订:强调经过草拟修订。

艳丽:指鲜明美丽。

瑰丽:通常用于形容山峦。

退化:指生物的一种进化过程。

蜕化:指事物腐化堕落。

要坚决把蜕化变质分子从党内清除出去。

演化:一般用于自然界。

演变:既用于自然界,又用于人类社会中的变化。

终生:一生,多就事业来说,奋斗终生。

终身:一辈子,多就切身之事老说,终身大事。

隐晦:意思不明显。

隐讳:有所顾虑而隐瞒不说。

爆发: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暴发: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不正当的手段发财,如山洪,流行病,雪崩等学历:学习上的经历,指曾经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高频成语大全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高频成语大全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高频成语大全
高频成语汇总解析
南辕北辙--想到达南方,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大相径庭--指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法截然不同。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

比喻事情简单。

手到擒来--原指作战一下子就能把敌人捉拿过来,后比喻做事有把握,不费力就做好了。

唾手可得--比喻很容易就得到了。

荒无人烟--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

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的事物,不足为奇。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止尽。

比喻事物变换之快并且多。

屡见不鲜--多次见到就不觉得新奇了。

顶礼膜拜--原指跪下两手伏地,头顶着佛的脚,是一种佛教最高的敬礼方式。

后形容对人崇拜恭敬到了极点。

并驾齐驱--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

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

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日异月殊--每天每月都有差异。

形容变化大。

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形容事情闹得很凶。

惊天动地--使天地惊动。

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公务员考试高频成语

公务员考试高频成语

公务员考试高频成语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安,安闲。

3. 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

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白驹,骏马。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

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

胫,小腿。

16. 不为(wéi)已ji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

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

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

喙,嘴。

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

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

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公考成语汇总

公考成语汇总

公考成语汇总(包含近5年国考真题的所有成语)1.—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侧重强调做事容易且快速,多强调在时间层面上用时较短。

否定句中用的较多。

2.不可或缺:或,稍微;略微。

不能有一点点缺失。

侧重强调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缺失。

3.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侧重强调不断地出现,数量很多。

4.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侧重于强调差别很大。

5.举足轻重: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

侧重强调某人或某事物的地位、作用很重要。

6.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侧重于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强调受到的影响是无形的、看不到的。

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

用于人时,常用于习惯、修养、思想、作风等内在方面的影响。

7.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侧重强调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常见,偏向对客观状态的描述。

8.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侧重强调新生事物刚刚开始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一般搭配新生事物。

9.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

强调背离既定的方向目标、道路。

10.历久弥新:弥,更加;新,视不同语境而有不同的具体含义,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

或指某种事物不因历时长久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

一般用于好的、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事物。

11.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侧重于变化大,出现了新事物、新气象。

一般用于好的、积极的事物,且是朝着好的方向变化。

12.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白花)那样白。

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强调事物已经发展到比较旺盛的阶段。

13.相得益彰: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强调两种事物互相配合能达到更好的效果,重在效果更好。

14.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侧重于存在的时间很久,基础牢固。

常搭配抽象的事物,比如观念。

考公成语50个

考公成语50个

考公成语1.高山流水(余伯牙、钟子期)【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网开一面(商汤)【解释】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

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3.三缄其口(姜太公)【解释】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语出《说苑·敬慎》)【出处】《太公金匮》:“武王问:‘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太公曰:‘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

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4.朝三暮四(庄子)【解释】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

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狙:猕猴;芧:橡子,橡果;5.完璧归赵( 蔺相如)【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6.负荆请罪(廉颇)【解释】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7.一鼓作气(曹刿论战)【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班门弄斧(鲁班)【解释】鲁班是古代传说中著名的木工。

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含有不自量力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高频成语大全
高频成语汇总解析
南辕北辙--想到达南方,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大相径庭--指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法截然不同。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

比喻事情简单。

手到擒来--原指作战一下子就能把敌人捉拿过来,后比喻做事有把握,不费力就做好了。

唾手可得--比喻很容易就得到了。

荒无人烟--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

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的事物,不足为奇。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止尽。

比喻事物变换之快并且多。

屡见不鲜--多次见到就不觉得新奇了。

顶礼膜拜--原指跪下两手伏地,头顶着佛的脚,是一种佛教最高的敬礼方式。

后形容对人崇拜恭敬到了极点。

并驾齐驱--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

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

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日异月殊--每天每月都有差异。

形容变化大。

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形容事情闹得很凶。

惊天动地--使天地惊动。

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倚马可待--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

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

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

比喻事情简单。

稳操胜券--比喻有充分的把握取得胜利。

人迹罕至--几乎没有人到的地方。

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博大精深--多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