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

合集下载

宋教仁·课件

宋教仁·课件
作用。袁的心中杀宋之意萌生。在随后 举行的国会两院选举中,国民党获得压倒性的胜利。而且,宋教仁到处发表 演说,批评袁世凯政府,阐述自己的宪政理想,言论风采,倾动一时。这时 袁世凯杀宋之心也就定了。 宋教仁这时已是众望所归,他如到北 京,根据约法组织内阁是任何力量都 没法阻止的。其时大选获胜,他组织 政党内阁,制约袁世凯,实现民主的 时光已经指日可待。甚至临终前他还 致电袁世凯寄予殷切的期望,章士钊 说他是“至死不悟”,他对袁世凯所 代表的中国根深蒂固的专制力量实在 是认识不足。“中山与克强,仅在民元八、九月间,与袁有过短时期的接触, 他们对袁不能深知,自在意中。宋教仁比孙、黄年事更轻,阅世更浅,读书 也不够深入,以为只要一部“约法”,一个在国会拥有多数议席的“党”, 藉着“责任内阁”的空名,便可以对付袁氏而有余,这岂不是书生之见?” (左舜生《黄兴评传》)
宋教仁从政生涯

遇刺身亡:袁世凯深深感到了 宋教仁和国民党对他的威胁, 先是试图拉拢宋教仁,还在陆 徵祥辞去内阁总理时,就曾请 宋担任内阁总理,条件是放弃 政党内阁的主张,被坚决拒绝; 继而用金钱贿赂,也未成功。民国元年(1912年)10月18 日,宋教仁南下省亲。沿途,他广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表明与专制独裁势不两立的态度。民国二年(1913年)3月 上旬,宋刚抵上海,便接到袁世凯发出的“即日赴京,商决 要政”的急电。3月20日晚10时,宋拟由沪乘火车去北京。 宋与送行的黄晓、于右任、廖仲恺等人一一握别,正要上火 车,被刺客开枪射中,22日凌晨,宋与世长辞,年仅32岁。
宋教仁从政生涯
归国从政:宣统二年 (1910年)春,宋教仁提 出转移革命重心。年底,从 日本返抵上海,于右任聘任 他为《民主报》主笔,他以 “渔父”笔名撰写大量宣传 革命的文章。次年7月,宋 教仁与谭人凤、陈其美在上 海组建同盟会中部总会,亲 任总务干事。他亲自或派人 来往于上海、两湖各地,推 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革命进 程,间接促成武昌起义。

宋教仁出生及伟大事迹及遇刺真相

宋教仁出生及伟大事迹及遇刺真相

宋教仁遇刺真相
结论
宋教仁遇刺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于理解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具有重 要的意义。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证据的缺乏,该事件的真相至今仍存在争议,但它对于 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了解宋教仁遇刺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 变革。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需要多 方面的证据和研究
1913年,宋教仁参与了国会选举 ,并成为了国民党的重要领导人 之一。他在选举中积极为国民党 争取多数席位,并为国民党的胜 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选举结束 后,他成为了国民党的主要发言 人之一,并积极推动国民党的政 治议程
宋教仁的伟大事迹
遇刺身亡
然而,宋教仁的生涯被不幸中断。1913年3月20日,他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刺杀事件 震惊了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虽然刺杀事件的真相至今仍存在争议,但宋教仁 的遇刺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1882年出生于湖南常德 1904年2月,华兴会在长沙成立,宋教仁任副会长 同年,因长沙起义失败,前往日本,入日本法政大学学习西方政治 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 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在武昌成立,宋教仁致力于建设民主共和政权,大力宣传革 命宗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宋教仁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
宋教仁遇刺真相
反袁势力是幕后黑手?
另一种观点认为,反袁势力可能是宋教仁遇刺事件的幕后黑手。一些人认为,宋教仁在当 时是全国最著名的革命领袖之一,他的政治理念与袁世凯存在冲突。因此,反袁势力可能 派人刺杀了宋教仁以削弱袁世凯的政治地位。然而,这种观点也存在争议,因为没有任何 确凿的证据证明反袁势力与刺杀事件有关

宋教仁

宋教仁

宋教仁说:“我只有大公无党一个办法!”,听了宋教仁的想法后,应夔
丞骂宋教仁是叛党,并企图当场杀害宋教仁,但被在场的人劝阻,宋教 仁见此举动,便说:“死无惧,志不可夺”,最终大家不欢而散,陈其
美和应夔丞对宋教仁的痛恨加深。在随后的几天里,陈应两人商议对策,
宋教仁3月20日遇刺身亡。应夔丞深知兼任总理的内务部总长赵秉钧害怕 宋教仁抢夺他的位置,就通过他的秘书洪述祖骗取来自赵秉钧的密电密 信。起初的目的只是邀功请赏,后来这些密电密信便成了充当了嫁祸于 袁世凯的文字证据。
从宋教仁遇刺想开
• 革命党内部矛盾重重
• “窫窳末朝,在东南海上有一条探骊大舟,船主本有双胞兄弟二人, 生于乙巳,同根并蒂,各成一队,桅上分别悬了「同」、「光」两字 旗,各聚奇兵,本是相濡以沫,不分伯仲。可是,一船终归难容二蛟, 「光」字旗日渐离航叛道,「同」字旗又向来自诩朱帆正樯。两边的 人虽为同源,却龃龉不断。”

50万元收买宋教仁不成,怀恨在心。
2013-12-8
二说 陈其美
陈其美(1878年1月17日-1916年5月18日), 字英士,浙江吴兴人。中华民国早期政治人 物,青帮代表人物,于辛亥革命初期与黄兴 同为孙文的左右股肱,后遭暗杀身亡。弟陈 其采,字蔼士。兄陈其业,字勤士。陈其业 有两子,陈果夫及陈立夫,二人由陈其美引 介于蒋中正,与蒋中正关系密切,后来兄弟 俱成为国民党内大员,主管党务,被广称为 CC系。陈其美与蒋中正关系密切,为蒋中 正结义之兄,将蒋中正引荐于孙文。孙中山 高度赞扬陈英士是“革命首功之臣”。
一直以来都有人对于宋案另有看法,认为宋教仁是国民党内部权力
斗争的牺牲品——对破案出了大力的青帮大头目、国民党元老陈其美颇 有嫌疑。陈其美最后也是在上海被暗杀的。袁克文撰写的《辛丙秘苑》

宋教仁1882年4月-PPT文档资料

宋教仁1882年4月-PPT文档资料


黄兴严斥 “凶手”:“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 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 是袁世凯!”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大总统袁世凯泣道:“前亡 午桥(端方),后亡遁初(宋教仁),我之大不 幸也。”“我代人受过多了,从未自辩,我虽不 杀遁初,遁初却因我而死,又何必辩。若是明白 人,就该想到,如果我要杀他,又何必招他来京 呢?数次招他来京,却在他将行之际杀之,这岂 不是授人以柄吗?就算傻子也不会这样做的呀。 因此我不自辩,相信总有真相大白之日。

1913年领导国民党获中华民国国会压倒性多数席次。 3月20日,宋在上海火车站(老北站,现上海铁路博物 馆)遇刺,二日后身亡;孙中山于日本创立中华革命党
间岛问题

1907年,在日本试图谋划强占中国领土“间岛”(即延吉 地区)时,宋教仁化名日本人打入日本秘密组织“长白山 会”,并获取了日本人伪造的“间岛”归宿假证据。由此, 他写出了一本名叫《间岛问题》的书,并帮助清政府在维 护“间岛”主权问题上取得成功。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 年3月22日),字遁初,号渔父, 汉族,湖南桃源人。民主革命 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 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 制的政治家。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 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1913年3 月20日在上海遇刺时,未满31 岁。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 -1913年3月22日)


1906年曾一度回中国,企图在东三省建 立反清政治力量,但不久就再次去日本
宋教仁 行书五言联

1907年黄兴赴安南谋举事,荐宋教仁代理同盟会庶务, 主持同盟会日常工作,参与一切机密 1910年返回中国。 1911年宋教仁到上海组织反清运动,赴香港参加广州起 义的准备工作。

宋教仁:对爱情的忠贞专一

宋教仁:对爱情的忠贞专一

宋教仁:对爱情的忠贞专一宋教仁,生于1913年,逝世于2010年。

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文学评论家和教育家,代表作有《麦积山上》、《八十年代散文诗选》、《文学艺术论文集》等。

在他的一生中,他一直坚守着一种忠贞专一的爱情观,这是他一生的信条。

宋教仁的父亲在他八岁的时候去世了,由于家境贫寒,他家里的经济负担全部落在母亲身上,他从小就感受到了深深的责任和义务感。

这种责任感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他成年之后,他直到70岁才与母亲分离。

在母亲的陪伴下,宋教仁的生命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熏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宋教仁的爱情观可以概括为忠贞专一。

他一生中只谈过一次恋爱,并将此人视为终身伴侣。

他在《麦积山上》中写到:“人生爱情应该是一种承诺,不是一种好奇和滥情。

”他认为,爱情不仅仅是情感上的依恋和忠诚,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高度和道德上的修养。

在他看来,爱情是一种永恒的追求,它需要信仰、责任和约束力。

宋教仁认为,爱情的忠贞专一是一个人品格的体现。

在他的诗歌中,经常反复强调忠贞专一的重要性。

例如《对月》中写到:“绝对忠于自己的爱情,就是对整个世界的坚贞过人的崇高。

这就是一个人生命中最脆弱的、也是最坚强的一道闪光。

”在60年代的中国,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许多人的婚姻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离婚和婚外恋等现象开始出现。

但是,宋教仁始终不动摇他的爱情信仰,在这个混沌和动荡的时代,他坚信忠贞专一的爱情是一种正义和价值的代表。

他在《人文精神与爱情》中写到:“爱情不但是个体精神的归宿,也是社会文化对人类进行舒适整体精神治疗的胜于药物的良方。

”在爱情的选择上,宋教仁的要求很高,他认为爱情需要精神的默契和心灵的契合。

在他谈恋爱时,他追求的并不是对方的外貌和财富,而是对方的人格魅力和道德素养。

在他看来,爱情需要建立在彼此的尊重和信任之上,这是一种长久和稳定的关系。

他在《人文精神与爱情》中写到:“忠贞的爱情才是婚姻关系的源泉,这种忠贞,不是一味地自我欣赏,而是要全方位地关注对方的长处,体谅对方的短处。

宋教仁

宋教仁
中央政府的政治架构,宋教仁主张“责任内阁制”。宋教仁坚持责任内阁制的一个重要的现实目的就是要限 制大总统的权力。有论者认为孙宋二人向来不睦,宋不愿看到孙任总统后大权独揽,而坚持责任内阁制......
宋教仁不仅在政治上多有建树,且于经济领域亦不乏见地。他在辛亥革命前后就从农业、工业、商业经济的 发展以及财税政策、外资利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人才的开发与利用, 金融机构的完善与金融市场的培育,国税、地税的分开征管与分配,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宋教仁曾任唐绍仪内 阁农林部长一职,他在任期间“制定了奖励开垦、植树造林、兴修水利、设立农业金融机构、开发农业学校和农 事试验场、筹设牛种场、改良渔业等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
宋教仁还不排斥外债,虽然他知道大量的外债会导致亡国,但是他认为只要保持外债均势,就能避免惨剧。 并且,宋教仁还根据形势,提出了制日联美的均势外债方案。然而,由于外债的用途、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均 势外债的策略难以发挥作用。
宋教仁的教育思想是在他政治活动中形成的,与其政治思想分不开。他认为“教育必须为政治革命的利益服 务,用革命的教育来动员群众同情和参加政治活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宋教仁任制法院院长,颁发了 《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十四条,并主持创办了江汉大学。他提出了“教育为立国之本”、“强国之要,学战为先” 的教育强国主张,以及一整套以道德建设为核心内容,以发展以“科学与民主”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改良论”。
其二,在近代中国政党发展史上,如果说是孙中山创建了中国同盟会,那么,也可以这样认为,是宋教仁创 建了国民党。当时的著名记者黄远庸就曾指出:“宋君此次主持国民党改组之功,于中华民国历史上必有不可磨 灭者。”蔡元培也说,中国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合并组建为国民党,是宋 教仁“百计联络”的结果,是宋教仁而非他人......

宋教仁的诗词

宋教仁的诗词

宋教仁的诗词晚泊梁子湖
[作者] 宋教仁[朝代] 近代
日落浦风急,天低野树昏。

孤舟依浅渚,秋月照征人。

家国嗟何在,乾坤渺一身。

夜阑不成寐,抚剑独怆神。

登韬光绝顶
[作者] 宋教仁[朝代] 近代
日出雪蹬滑,山枯林叶空。

徐寻屈曲径,竟上最高峰。

村市沉云底,江帆走树中。

海门潮正涌,我欲挽强弓。

哭铸三尽节黄花岗
[作者] 宋教仁[朝代] 近代
孤月残云了一生,无情天地恨何平。

常山节烈终呼贼,崖海风波失援兵。

特为两间留正气,空教千古说忠名。

伤心汉室路难复,血染杜鹃泪有声。

宋教仁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钝初,号渔父,汉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

中国“宪政之父”,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党。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

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终年三十一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6.16课文注释:宋教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6.16课文注释:宋教仁

课文注释:宋教仁
宋教仁(1882—1913)名链,字钝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

1901年中秀才,1903年入武昌文普通学堂,常与同学田桐等议论时政,渐萌革命思想,引起清吏注意,避走长沙。

1904年,与黄兴一起成立华兴会。

1905年8月,参加中国同盟会,任庶务干事兼撰述员。

1911年7月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当选总务部干事,他曾参加筹备广州黄花岗起义,起草了文告、约法和中央制度、地方政治机关的设施。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宋任法制院院长,他起草了多部法律。

4月,临时政府北迁,宋任农林总长,但由于不满袁世凯的专横,不久辞职。

宋教仁一贯主张实行责任内阁制。

1912年8月,宋教仁将同盟会与几个小党派联合在一起,组成为国民党。

孙中山当选为理事长,他当选为理事,受孙中山的委托,代理理事长的职务。

国民党遂成为当时第一大党。

1913年,国会选举中,国民党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国民党获392席,占绝对多数。

宋教仁希望以多数党的地位,成立责任内阁,约束袁世凯专权。

在正式国会开会之前,宋教仁从老家长沙沿江东下,途经武汉、安徽、上海,再到杭州、南京,一路上到处发表演讲,批评袁世凯政府,阐述自己的宪政理想,为建立责任内阁,实现民主政治大造舆论。

1913年3月20日,在上海车站被袁世凯派来的人刺杀,两天后,身亡,年仅32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左为死后正冠遗体照, 图左为死后正冠遗体照,图右为病 床遗体照
宋教仁葬礼 由孙中山主持
宋教仁墓碑 位于今上海闸北公园

宋教仁先生之墓”的石碑 宋墓呈半球形,立有“宋教仁先生之墓 的石碑。墓顶塑一展翅雄鹰,象征先 墓呈半球形,立有 宋教仁先生之墓 的石碑。墓顶塑一展翅雄鹰, 烈革命的凌云之志,四周遍植龙柏,绿树成荫,庄严肃穆。 烈革命的凌云之志,四周遍植龙柏,绿树成荫,庄严肃穆。墓前方立有宋教 仁先生的石雕像,作支坐侧思状,下为石座,石座上有章太炎的阳篆“渔父 仁先生的石雕像,作支坐侧思状,下为石座,石座上有章太炎的阳篆 渔父” 渔父 二字,于右任撰书刻铭: 先生之死 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 先生之死, 二字,于右任撰书刻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 又何纪,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为曲笔乎?曲笔天诛。嗟嗟九泉之泪, 又何纪,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为曲笔乎?曲笔天诛。嗟嗟九泉之泪,天下 之血,老友之笔,贼人之铁。勒之空山,期之良史,铭诸心肝,质诸天地。 之血,老友之笔,贼人之铁。勒之空山,期之良史,铭诸心肝,质诸天地。 呜呼! 白话文翻译如下 先生的死,全天下的人都感到惋惜。 白话文翻译如下: 呜呼!”白话文翻译如下:先生的死,全天下的人都感到惋惜。先生的行为 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又要如何记载呢。照实写下吧? ,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又要如何记载呢。照实写下吧?实写有人会杀了我 扭曲事实写出来吧?这样连天都要杀我。哀叹你在九泉之下的泪水, 。扭曲事实写出来吧?这样连天都要杀我。哀叹你在九泉之下的泪水,天下 人流出的鲜血,我所写的墓志,都将成为那国贼的铁证。 人流出的鲜血,我所写的墓志,都将成为那国贼的铁证。我把它刻在空山的 石碑中,期待将来有一部好的史书,将史实刻在各位的心中, 石碑中,期待将来有一部好的史书,将史实刻在各位的心中,将证据永存于 天地。叹息! 天地。叹息!
民主革命先行者—宋教仁 民主革命先行者 宋教仁
)、遇刺身亡及遗言 (3)、遇刺身亡及遗言 )、
• 1913年中华民国国会大选,国民党大获全胜,宋教仁正欲循欧洲“内阁 年中华民国国会大选,国民党大获全胜,宋教仁正欲循欧洲“ 年中华民国国会大选 惯例,以党魁身份组阁之际,同年3月 日 时 分 制”惯例,以党魁身份组阁之际,同年 月20日22时45分,被杀手刺杀于上 海火车站,子弹从后背射入体内,射中其右肋,斜入腹部, 海火车站,子弹从后背射入体内,射中其右肋,斜入腹部,凶手开枪后逃逸 宋教仁疼痛难忍,趴倒在一张椅子上,用手把于右任的头拉到胸口, 。宋教仁疼痛难忍,趴倒在一张椅子上,用手把于右任的头拉到胸口,喘息 地说: 吾痛甚,殆将不起……”,当时在火车站送行的黄兴、于右任、廖 地说:“吾痛甚,殆将不起 ,当时在火车站送行的黄兴、于右任、 仲恺等将宋教仁送往沪宁铁路医院急救。在医院中他向于右任留下遗嘱:[1] 仲恺等将宋教仁送往沪宁铁路医院急救。在医院中他向于右任留下遗嘱: 今以三事奉告: 所有在南京、北京及东京寄存之书籍, 今以三事奉告:一、所有在南京、北京及东京寄存之书籍,悉捐入南京图书 我本寒家,老母尚在,如我死后,请克强与公及诸故人为我照料; 馆;二、我本寒家,老母尚在,如我死后,请克强与公及诸故人为我照料; 诸公皆当勉力进行,勿以我为念,而放弃责任心。 三、诸公皆当勉力进行,勿以我为念,而放弃责任心。我为调和南北事费尽 心力,造谣者及一班人民不知原委,每多误解,我受痛苦也是应当, 心力,造谣者及一班人民不知原委,每多误解,我受痛苦也是应当,死亦何 他并授意黄兴代拟电报给袁世凯, 悔? 他并授意黄兴代拟电报给袁世凯,讲述自己的中弹经过和革命生涯 电报原文如下: 北京袁大总统鉴:仁本夜乘沪宁车赴京,敬谒钧座。 ,电报原文如下: 北京袁大总统鉴:仁本夜乘沪宁车赴京,敬谒钧座。 十时四十五分在车站突被奸人自背后施枪弹,由腰上部入腹下部, 十时四十五分在车站突被奸人自背后施枪弹,由腰上部入腹下部,势必至死 窃思仁自受教以来,即束身自爱,虽寡过之未获,从未结怨于私人。 。窃思仁自受教以来,即束身自爱,虽寡过之未获,从未结怨于私人。清政 不良,起任改革,亦重人道、守公理,不敢有毫权之见存。今国基未固, 不良,起任改革,亦重人道、守公理,不敢有毫权之见存。今国基未固,民 福不增,遽尔撒手,死有余恨。伏冀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 福不增,遽尔撒手,死有余恨。伏冀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 俾国家得确定不拔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临死哀言, ;俾国家得确定不拔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临死哀言,尚祈见纳 宋教仁。 手术后,情况没有好转,大小便中出血严重; 日下午 。宋教仁。哿。 手术后,情况没有好转,大小便中出血严重;21日下午 宋教仁再次被送进手术室,延至22日凌晨 日凌晨4时 分不治身死 年仅31岁 分不治身死, ,宋教仁再次被送进手术室,延至 日凌晨 时48分不治身死,年仅 岁。 身故后,范鸿仙拍下宋教仁遗体的照片,今宋教仁墓安于上海市闸北公园。 身故后,范鸿仙拍下宋教仁遗体的照片,今宋教仁墓安于上海市闸北公园。
研究思路介绍
• 一、宋教仁生平简介及经历 二、宋教仁相关重大历史事件 三、宋教仁及其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对宋教仁的评析
民主革命先行者—宋教仁 民主革命先行者 宋教仁
二、相关历史事件
1903年8月结识黄兴,成为挚友,不满清政府统治,倾向革命。11月4日 年 月结识黄兴,成为挚友,不满清政府统治,倾向革命。 月 日 月结识黄兴 偕黄兴,刘揆一、陈天华、章士钊共同成立华兴会。 偕黄兴,刘揆一、陈天华、章士钊共同成立华兴会。 1904年2月25日 华兴会在长沙西园正式成立,选黄兴任会长,宋教仁为 年 月 日 华兴会在长沙西园正式成立,选黄兴任会长, 副会长。 月计划在长沙进行起义反抗清朝政府 但事泄未遂, 月计划在长沙进行起义反抗清朝政府, 副会长。11月计划在长沙进行起义反抗清朝政府,但事泄未遂,潜赴 日本。 月 日抵达日本 日抵达日本。 日本。12月13日抵达日本。 1 9 0 5年6月 创办革命杂志《二十世纪之支那》;入读日本法政大学。8 年 月 创办革命杂志《二十世纪之支那》 入读日本法政大学。 支持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并当任其司法部检事长; 月支持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并当任其司法部检事长;将《 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 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 1 9 0 6年 曾一度回中国,企图在东三省建立反清政治力量,但不久就再 年 曾一度回中国,企图在东三省建立反清政治力量, 次去日本。期间,根据其侦探结果编纂《间岛问题》一书, 次去日本。期间,根据其侦探结果编纂《间岛问题》一书,为清政府 日后保护图们江间岛地区做了有力证据。 日后保护图们江间岛地区做了有力证据。 1 9 0 7年 黄兴赴安南谋举事,荐宋教仁代理同盟会庶务,主持同盟会日 年 黄兴赴安南谋举事,荐宋教仁代理同盟会庶务, 常工作,参与一切机密。 常工作,参与一切机密。
同盟会会员证
《民立报》 民立报》
华兴会发起人合影,第一 华兴会发起人合影, 排右二为宋教仁
民主革命先行者—宋教仁 民主革命先行者 宋教仁
)、民国成立后 (2)、民国成立后 )、
• • 民国二年2月1日,宋教仁自桃源起身,经长沙、汉口沿江 东下;嗣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视察党务。彼时国民党 选战大胜、党员士气高昂,宋氏政治前途如日初升,所至 之处,欢迎会上无不人山人海,宋亦随地推广宪政理念, 其要旨是产生纯粹的政党政治,由国会多数党领袖任内阁 总理,负起政治责任,组成责任内阁;由此先制宪,再依 法选举总统。
1882. 1882.4.5-1913.3.22 1913.
民主革命先行者—宋教仁 民主革命先行者 宋教仁
)、早期生涯 (1)、早期生涯 )、

宋教仁6岁进入私塾读书,17岁升入桃源漳江书院, 宋教仁 岁进入私塾读书, 岁升入桃源漳江书院, 岁进入私塾读书 岁升入桃源漳江书院 清光绪二十八年( 他考入武昌普通中学堂。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考入武昌普通中学堂。 年),他考入武昌普通中学堂 翌年入学,在校期间, 翌年入学,在校期间,由吴禄贞等人组织的革命团体在武 昌花园山的聚会吸引了他,常与同学议论时政, 昌花园山的聚会吸引了他,常与同学议论时政,并走上了 反清革命之道路。是年8月 黄兴到武昌, 反清革命之道路。是年 月,黄兴到武昌,两人相识并从 此成为挚友。不久,黄兴因激烈的反清言论, 此成为挚友。不久,黄兴因激烈的反清言论,被驱逐出武 回到长沙。随后,宋教仁也回到湖南, 昌,回到长沙。随后,宋教仁也回到湖南,为成立革命团 体到长沙、常德一带做联络工作。光绪三十年( 体到长沙、常德一带做联络工作。光绪三十年(1904年 年 二月,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华兴会在长沙成立, )二月,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华兴会在长沙成立,黄 兴任会长,宋教仁任副会长。同年12月 日 兴任会长,宋教仁任副会长。同年 月13日,宋教仁抵 达日本,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 达日本,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成为同盟会的主要领导 年底, 民立报》 人。1910年底,宋教仁从日本返抵上海,任《民立报》 年底 宋教仁从日本返抵上海, 主笔, 渔父”笔名撰写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 主笔,以“渔父”笔名撰写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1911 年7月,与谭人凤、陈其美等在上海组建同盟会中部总会 月 与谭人凤、 邀请或派人来往于上海、长江中下游各地, ,邀请或派人来往于上海、长江中下游各地,促进革命势 力的发展。 力的发展。
制作:经管学院国贸 制作:经管学院国贸11101班宋琼 班宋琼
研究思路介绍
• 一、宋教仁生平简介及经历 二、宋教仁相关重大历史事件 三、宋教仁及其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对宋教仁的评析
一、生平简介
• 宋教仁,字遁初,号 渔父,汉族,湖南桃 源人。民主革命先行 者、中华民国的主要 缔造者,民国初期第 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 治家。中华民国临时 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 林部总长,国民党的 主要筹建人。1913年 被暗杀于上海,享年 三十二岁。
民主革命先行者—宋教仁 民主革命先行者 宋教仁
轶事典故
• 宋教仁两次挨打 宋教仁两次挨打 两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