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第三次物理化学小考答案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学(I)第三次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工程学(I)第三次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次习题参考答案3-1 参阅 p203-2043-2 参阅 p209-2103-4 参阅 p215-2163-7 参阅 p235 3-12 参阅 p2163-13 参阅p2473-20、SV=150/500=30%SVI=150 mL/(0.5 L ⨯ 3 g/L)= 100 ml/gSV 正常数值:20~30%;SVI 正常数值: 50~150 ml/g 根据计算得出的SV 和SVI 值可以判断曝气池运行正常;(1) 曝气池体积: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选定Fw=0.4 kg(BOD5)/[kg(MLSS).d]X=3000 mg/L ;V=QS 0/F w X = 8000 ⨯ 300 /(0.4⨯3000) = 2000 m 3(2) 供气量:MLVSS/MLSS=0.75,挥发性污泥负荷为Fw/0.75=0.5 kg(BOD5)/[kg(MLVSS).d],查表得1去除kg BOD5的需氧量为0.79 kg,则最大时需氧量为:R=[8000⨯1.4⨯(300-20)/24⨯1000] ⨯ 0.79 =103 Kg(O 2)/h采用穿孔管,Ea=6%,计算温度定为30℃,氧的饱和溶解度为ρs(20)=9.2 mg/L , ρs(30) = 7.6 mg/L 。

设穿孔管设计深度为2.5 m,则Pb=(1.013⨯105+9.8⨯2.5⨯103⨯105Pa离开曝气池时氧的比例为:曝气池的供气量:3-22、(1) 曝气池体积:从表选择污泥龄4d,()()%2012179121=-+-=A A t E E O ()L mg L mg P O sm sm b t s s s sm /1.10)20(/33.8)30(10013.121.02121521==⎥⎦⎤⎢⎣⎡⨯+⋅=+=ρρρρρρ()h O kg h O kg R R L T sm T sm /)(162/)(219.1)5.133.8195.0(82.01.1010302.122)()20()20(0=⨯-⨯⨯⨯=-⋅⋅⋅=-ρβγραρh m h m E R G A s /100.9/06.03.01623.03330⨯=⨯=⨯=307711.02000%)]901(150(150[4.01000025.0)(1mV V k VX S S QY d c =-⨯--⨯=--=θd m X VX Q u c w /439000420007713=⨯⨯==θ(2)每天排除剩余污泥量:(3)回流比:(Q+Qr)X=(Q+Qr-Qw)Xe + (Qr+Qw)XuXe很小,可以忽略,求得回流污泥量:Qr=QX-QwXu/(Xu-X)=(10000×2000-43×9000)/(9000-2000)=2802 m3/d 回流比:Qr/Q=2802/10000=0.28。

湖南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环境科学《环境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湖南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环境科学《环境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湖南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环境学》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环境学》;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4分,共24分)1.代际公平2.环境效应3.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BOD和COD)4.污水土地处理系统5.SBR6.干洁空气评卷人得分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规律与规则的区别与联系。

2.举例说明五律协同原理。

3.简述环境与自然的联系与区别。

4.试简述酸雨的危害。

5.从清洁能源的方面,大气污染控制有哪些技术措施?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3题,每题12分,共36分)1.举例论述水体自净过程中有机污染物浓度和溶解氧变化过程。

2.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工艺构成与运行条件。

3.浅谈我国当前环境污染现状及控制技术(在水、气、固废污染方向选择一个进行论述)。

湖南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环境学》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4分,共24分)1.代际公平是指当代人和后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身利益、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均等。

即当代人必须留给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

2.环境效应是指自然过程或者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

环境效应按起因可分为自然环境效应和人为环境效应;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可分为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物理效应。

3.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需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

BOD是反应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通常采用20℃培养5天的生物化学过程需要氧的量为指标,记为BOD5,单位为mg/L。

物理化学 下 考试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 下 考试试题及答案

A.Δp=γ/r
B. Δp=2γ/r
C. Δp=3γ/r D. Δp=4γ/r
4. 已知 LaCl3 溶液的浓度为 b mol·kg-1, 则该溶液的平均浓度 b±为( )
A. 27b
B. 271/2b
C. 271/3b
D. 271/4b
5. 溶液对溶质 B 发生吸附, 若 CB(表) < CB(内), 则( )
H2SO4 溶液中平均活度系数
0.0567
与(3)中得到的实验值相比有相当误差,主要是因为德拜极限公式只能在 I<0.01 mol·kg1 的稀溶液中应用,在题给条件下有较大误差。
2.解:
kA
11 ln
t 1 xA
1 14d
ln 1 1 0.0685
5.07 103
d 1
t1/ 2
ln 2 kA
k2 E2 RT 2
1 k1E1 k2 E2
RT 2
k1 k2
所以 E' k1E1 k 2 E2 k1 k2
五.计算题(第 1 题 20 分,第二题 10 分,本大题共 30 分)
解:(1) 正极(阴极)反应:
Hg
2SO4
s
2e
2Hg
l
SO
24
aq
负极(阳极)反应: H2 g 2e 2H+ aq
m (CH3COOH)= m (H+)+ m (CH3COO-) = m (HCl)+ m (CH3COONa) m (NaCl)
5
四、证明题(本题共 10 分) 证明:总速率: d[A]/dt = k1[A] + k2[A] = (k1 + k2)[A] = k'[A] (其中 k' = (k1 + k2) = Aexp(-E'/RT), ∵ d ln k' E' dT RT 2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1.环境问题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 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排放和过度开发资源;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其核心思想是: 经济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垂直对流运动, 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球自转发生水平运动;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传输。

5.当Γ<Γd时, 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光离解。

7.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起的化合物称为多环芳烃;8.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 该反应机制为:自由基引发、自由基转化和增殖、自由基氧化NO 、链终止;9.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生物, 维持生态平衡;10.洛杉矶烟雾也称为光化学烟雾。

11.伦敦烟雾也称为硫酸型烟雾。

12.当降水的pH值 5.0 时, 称为酸雨。

13.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10um 的颗粒物;14.PAN是指大气中的过氧乙酰硝酸酯污染物;15.水中异养生物利用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成生命体;16.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 Cd ;17.导致水俁病的污染物是甲基汞。

18.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结构, 其上联接有 -OH -COOH -CHO等官能团;19.非离子型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20.pH值在4.5至8.3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为 CO2、 H2CO3、 HCO3-;21.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原;22.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分配、水解、光解、挥发、生物降解;23.pE值低表示环境为有机碳性环境。

24.标化分配系数是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25.次生矿物由物理分化和化学分化而成;26.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分解区、腐败区、恢复区及清洁区27.在S-P模型中, 溶解氧有一个最低值称为极限溶解氧28.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聚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异向絮凝、同向絮凝、差速沉降絮凝。

环境专业类《物理化学》模拟试题(PDF)

环境专业类《物理化学》模拟试题(PDF)

B. ( G/ ξ)T,p<0
C.( G/ ξ)T,p>0
D.( G/ ξ)T,p=0
16. 当理想气体从 298K,2×105Pa 经历(1)绝热可逆膨胀和(2)等温可逆膨胀到 1×105Pa
时,则 (C)
A. △H1<△H2,W1>W2
B. △H1>△H2,W1<W2
C. △H1<△H2,W1<W2 D. △H1>△H2,W1>W2
35. 2A(g)+B(g)=2C(g)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 升高温度,Kø 减小,平衡向左移动
B. 降低温度,Kø 增大,平衡向右移动
C. 增大压力,平衡向右移动 D. 升高温度,Kø 增大,平衡向右移动
36. 反应 PCl5(g) == PCl3(g) + Cl2(g)在 473 K 时的离解度为 48.5%,而 573 K 时的离解 度为 97 %,则可判断为(D)。 A. 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K =2 B. 在两温度下标准平衡常数 K 相等
A. μ12=μ2
B. 10μ1=μ2
C. μ1=μ2
D. 2μ1=μ2
19. 298K 时从大量浓度为 0.01mol·dm-3 的溶液中迁移 1mol 溶质于另一大量浓度为
0.001 mol·dm-3 的溶液中,则该过程的 Δμ 等于(J·mol-1) (C)
A. Δμ=RT ln(1×10-2)
C. 反应是放热的
3
D. 反应是吸热的 37. 对于恒温恒压下的理想气体反应 A→B 其 G 随 ξ 变化示意图如下:对图中最低点
e 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 在 e 点,系统吉布斯自由能为零 B. e 点是化学平衡的位置 C. ξeq 是反应的极限进度,表明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环境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境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境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污染物属于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C. 臭氧D. 二氧化硫答案:C2.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不包括以下哪项?A. 工业废弃物B. 农业化肥C. 城市垃圾D. 火山爆发答案:D3. 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影响土壤肥力B. 影响植物生长C. 影响动物繁殖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A. 多氯联苯(PCBs)B. 滴滴涕(DDT)C. 氟利昂D. 二氧化碳5.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包括:A. 地表径流B. 地下渗流C. 工业废水排放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环境激素?A. 双酚AB. 邻苯二甲酸酯C. 多氯联苯D. 二氧化碳答案:D7. 环境化学中,生物降解性是指:A. 物质在生物体内分解的能力B. 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的能力C. 物质在生物体外分解的能力D. 物质在生物体内合成的能力答案:C8.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哪种气体?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臭氧答案:C9.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B. 磷C. 钾D. 铅答案:D10. 以下哪种物质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A. 一氧化碳B. 一氧化氮C. 臭氧D. 二氧化碳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化学中,____是指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循环过程。

答案:物质循环2. 环境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和____。

答案:生物3. 环境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食物链的____作用,导致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的增加。

答案:生物放大4.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____和神经系统损伤。

答案:消化系统5. 环境化学中,____是指物质在环境中的化学性质和行为。

答案:化学行为6. 环境化学中,____是指物质在环境中的物理性质和行为。

2011-2012年湖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试题

2011-2012年湖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试题

2012年湖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试题(回忆版)环境微生物考试试题1.填空题、是非题、名词解释,都挺简单的,大多数是考了的,回忆不起来了。

2.问答题:微生物是怎样分类的?(其它都是历年试题)环境毒理学考试试题1.填空题、是非题、名词解释大部分是历年真题,但也有几个填空和是非题是教材上的原文(教材还是要看两遍的)2.问答题(历年考过的)3.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熟悉的急性毒性实验)2011年湖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试题环境微生物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只需注明对错)1.在分离土壤真菌时,要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溶液以抑制细菌的生长,这种培养基称为鉴别培养基。

()2.一个细菌细胞,在合适的固体培养基上经过多次分裂繁殖后,其子代细胞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群体单位称为细菌的菌落。

()3.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细菌总数每升水不超过100个,而大肠菌群每升水不超过3个。

()4.土壤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环境,所以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水和空气同样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环境,所以也有大量微生物存在。

()5.促进扩散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之一,它不需要消耗能量。

()6.麦芽汁培养基是合成培养基。

()7.细菌表面总是带负电荷。

()8.放线菌都是革兰氏阳性菌。

()9.实验室培养硝化细菌时,需在培养基中加入有机物质,以提供生长所需的碳源和能源。

()10.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的适宜温度是37 摄氏度左右。

()二.填空题(共20分,每题2分)1.病毒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培养特征称为______ 。

2.基因突变按突变的条件和原因可分为_______ 和__ _____。

3. _____ _培养基常用来观察微生物的运动特征。

4.进入三羧酸循环进一步代谢的化学底物是_______。

5.革兰氏染色的步骤是先用_______ 、_______ 、初染和媒染,继而用脱色,最后用________复染。

6.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最类似微生物_______ 培养方式。

2022年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气溶胶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其大小影响扩散速度及进入人体的难易程度。

气溶胶颗粒越大,其扩散速度______。

其中______因其粒径小,容易进入人体支气管肺泡,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2、为监测污染源对河段的影响,应设置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采样断面。

3、指示植物是指受到______的作用后,能较敏感和快速地产生明显反应的植物。

4、人耳只能听到频率为20~20000Hz的声音,通常把这一频率范围的声音叫做______,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______,高于2000Hz的声音叫______。

5、大气环境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6、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面水域的不同分为五级标准,下列水体各适用哪一级标准:神农架自然保护区:______;长江回游鱼类产卵区:______;麦田灌溉用水区:______;淡水浴场:______。

7、土壤采样深度视______而定,如果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则应按土壤剖面层次______采样。

8、在质量控制图中,当测定值落在上控制线以上时,表示测定过程______,测定值中连续7个点递升,表示测定______,当空白试验值连续四个点落于中心线以下时,说明试验______。

二、判断题9、用测烟望远镜法观测烟气林格曼黑度时,连续观测的时间不少于30 分钟。

()10、存放降水样品的容器最好是金属瓶。

()11、采集的降水,需过滤后,才能测定电导率和pH值。

()12、5天培养法能测定BOD的最大值为6000mg/L。

()13、CODMn测定时,KMnO4和Na2C2O4可互相滴定。

()14、测定DO的水样要带回实验室后加固定剂。

()15、所有的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16、测定固体废物的pH值时,将各点采集的样品分别测定,然后以平均值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第三次物理化学小考答案一、选择题1、氯化镁可以采用基本单元MgCl 2或21MgCl 2。

在一定温度和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两者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存在下列关系:2∞Λm (21MgCl 2)( b )∞Λm (MgCl 2)选择填入:(a) >; (b) =; (c)<; (d) 二者之间无一定的关系2、在一定条件下,强电解质AB 的水溶液中只存在A +和B -两种离子(H +、OH -与它们相比较完全可忽略不计)。

已知A +与B -运动的速率存在下列关系:υ+ = 1.5υ- 。

则B -的迁移数t -=( a )。

选择填入:(a) 0.40; (b) 0.50; (c) 0.60; (d) 0.70 3、在300K ,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极限摩尔电导率∞Λm 最大的正离子是( d )。

选择填入:(a) Na +; (b) 21Mg 2+; (c) 31La 3+; (d) H+4、在25℃时,若要使电池 Pt|H 2(g, p 1)| HCl 水溶液| H 2(g, p 2) Pt 的电动势E 为正值,则必须使( b )。

选择填入:(a) p 1=p 2; (b) p 1>p 2; (c) p 1<p 2; (d) p 1和p 2都可任意取值5、25℃时的水溶液中,当b (NaOH) = 0.10mol·kg -1时,其正、负离子的平均活度系数±γ=0.766,则正、负离子的平均活度±a =( b )。

选择填入:(a) 0.766; (b) 7.66⨯10-2; (c) 7.66; (d) 15.32⨯10-26、在电解池的阴极上,首先发生还原作用而放电的是( c )。

选择填入:(a) 标准还原电极电势最大的反应;(b) 标准还原电极电势最小的反应; (c) 极化电极电势最大的反应; (d) 极化电极电势最小的反应7、已知25℃时电极反应 (1) Fe 2+ + 2e -Fe(s)的标准电极电势O 1E =-0.439V(2) Fe 3+ + e -Fe 2+的标准电极电势O2E = 0.770V(3) Fe 3++ 3e -Fe(s)所对应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O)}Fe(s |Fe {33E ( b )。

选择填入:(a) 0.331 V ;(b) -0.036V ; (c) -0.331V ; (d) 0.036V8、25℃时电池反应:H 2(g, 100kPa) + 0.5O 2(g, 100kPa) H 2O{1,p (环)=100kPa}所对应的电池的电动势E 1=1.229V 。

25℃时电池反应:2H 2O{1,p (环)=100kPa }2H 2(g,100kPa) + O 2(g,100kPa) 所对应电池的电动势E 2=( c )。

选择填入:(a) -2.458V ; (b) 2.458V ; (c) -1.229V ; (d) 1.229V9、对弯曲液面所产生的附加压力∆p 一定是( d )。

选择填入:(a) 大于零;(b) 等于零;(c) 小于零;(d) 不等于零10、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将表面活性物质加入溶剂中后,所产生的结果必然是( a )。

选择填入:(a) T c )/(∂∂σ <0,正吸附; (b) T c )/(∂∂σ>0,负吸附;(c) T c )/(∂∂σ >0,正吸附; (d) T c )/(∂∂σ<0,负吸附二、填空题1、在A 和B 两个串连的电解池中,分别放有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dm -3的AgNO 3水溶液和1mol·dm -3的CuSO 4水溶液。

两电解池的阴极皆为铂电极,阳极分别为Ag(s)和Cu(s)电极。

通电一定时间后,实验测出在A 电解池的铂电极上有0.02mol 的Ag(s)析出,B 电解池的铂电极上必有( 0.01 )mol 的Cu(s)析出。

2、在温度、溶剂一定时,当某强电解的物质的量浓度c ( c 无限趋近于零 )时,该强电解质的∞Λm 趋于定值。

3、一个原电池必有两个电极。

相对而言,电势高的电极称为( 正极 );电势低的电极称其为(负极)。

4、25℃时,E O [Cl -{a(Cl -)=1}|AgCl(s)|Ag] = 0.2221V , E O {Cl -{a (Cl -)=1}|Cl 2(g,p =100kPa)|Pt = 1.358V 由上述两电极在25℃组成电池时,该电池的阳极为( AgCl 电极 ),电池的表示式为( Ag|AgCl(s)|Cl{a (Cl -)=1}|Cl 2(g, p =100kPa)|Pt ),电池的电动势E =( 1.1359 )V 。

5、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其表面张力( 越大 )。

6、不论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小液滴和小气泡,或者是分散在液体中的小气泡,以及在毛细管中的凹液面和凸液面,它们所承受附加压力∆p 的方向,皆是指向( 弯曲液面曲率半径的中心 )。

7、在一定T 、p 下,一个小液滴滴在光滑的固体表面上,可以迅速地平铺在固体表面上,此过程可以视为气-液界面和固-液界面取代固-气界面的过程。

若已知固体和液体的表面张力分别为σs -g 和σl -g ,固-液界面张力为σs -l ,铺展的面积为A ,则此铺展过程的表面吉布斯函数变∆G (表面)= ( A (σg -l + σg -l -σs -g )三、简答题1、 在两支水平放置的毛细管中间皆放有一段液体,如附图所示。

a 管中的液体对管的内壁完全润湿;b 管中的液体对管的内壁完全不润湿。

若皆在两管的右端加热时,管内的液体各向哪一端流动。

为什么?当在毛细管的右端加热时,右端的毛细管膨胀而使液面的曲率半径r 变大;液体的温度升高而使其表面张力σ变小。

由∆p =2σ/r 可知,上述两因素皆使加热端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p 在数值上变小,因而破坏了原来的平衡。

由于a 管内两端的∆p 皆指向气体,使管内液体向左流动。

b 管内两端的∆p 皆指向液体,而使管内液体向右流动。

2、在一定的温度和大气压力下,半径均匀的毛细管下端,有两个大小不等的圆球形气泡,如右图所示,试问在活塞C 关闭的情况下,将活塞A 、B 打开,两气泡内的气体相通之后,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两气泡连通后,由于大气泡的附加压力小于小气泡的附加压力,大气泡将会变得更大,而小气泡将会变得越来越小,直到小气泡收缩到毛细管口,其液面的曲率半径与大气泡的曲率半径相等时为止。

四、计算题1、已知25℃时,纯水的电导率κ=5.50⨯10-6S ·m -1,无限稀释时H +和OH -的极限摩尔电导率∞Λm 分别为349.82⨯10-4S ·m 2·mol-1及198⨯10-4S ·m 2·mol -1,纯水的密度ρ=997.07kg ·m -3,水的摩尔质量M =18.015⨯10-3 kg ·m -1。

试求25℃时水的离子积K W 为多少?解:25℃时,水的物质的量浓度c = ρ/M = 997.07 kg ·m -3/18.015⨯10-3 kg ·m -1=55.347⨯10-3 mol ·m -3=55.347 mol ·dm -3 纯水的摩尔电导率:Λm = κ/c = 5.50⨯10-6S ·m -1/55.347⨯10-3 mol ·m -3=9.9373⨯1011S ·m 2·mol -1 水是一种弱电解质,只有极少量的水分子发生如下电离: H 2O(l) H + + OH - c (1-α) αc αc 25℃时水的极限摩尔电导率:∞Λm = ∞Λm (H +) + ∞Λm (OH -)= (349.82 + 198.0) ⨯10-4S ·m 2·mol -1=547.82⨯10-4S ·m 2·mol -125℃纯水的电离度: 9411m m 10814.11082.547109373.9---∞⨯=⨯⨯ΛΛ=α 选用c O =1 mol ·dm -3为标准状态,纯水的活度a (H 2O) = 1, 纯水中H +和OH -的平均活度系数:O O ±-+±====c ac c ac a a //)OH ()H (,1γγ水的离子积:14292W 10008.1)347.5510814.1()/(--O ⨯=⨯⨯===c ac K K a2、25℃时,Ag 2O(s)标准摩尔生成焓O∆m f H = -31.0 kJ ·mol -1,标准电极电热A g }|O (s )Ag |OH {2-O E = 0.343V ,Pt)|(g)O |O H ,OH (22-O E = 0.401V 。

在空气中将Ag 2O(s)加热至什么温度,才能发生下列分解反应?Ag 2O(s) 2Ag(s) + 0.5O 2(g)假定此反应的∆r C p ,m = 0,空气中氧气的分压力p (O 2) = 21.278kPa 。

解:为求上述反应的O∆m r S ,需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阳极反应:2OH -(a 1) H 2O(1)+0.5 O 2(g)+2e -;阴极反应:Ag 2O(s)+ H 2O(1)+ 2e -2Ag(s)+ 2OH -(a 1)两电极反应中OH -的活度相等,这两个电极反应之和则为题给反应。

可设计成下列单液电池:Pt|O 2(g)|NaOH 溶液| Ag 2O(s)|Ag25℃时,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 O = Ag}|O(s)Ag |OH {2-O E -Pt)|(g)O |O H ,OH (22-O E =0.343V -0.401V = -0.058VO∆mr G = - 2F E O = -2⨯96485⨯(-0.058) J ·mol -1=11192 J ·mol -1 O ∆mr S =(O ∆m r H -O ∆m r G )/T =(31.0⨯103-11192) J ·mol -1/298.15K=66.44J ·K -1·mol -1 由于∆r C p,m = 0,故O ∆m r H 及O∆m r S 皆不阻碍T 而变。

Ag 2O(s)发生热分解温度T 可由下式求出。

)(m r T G ∆=2/12m r }/)O (ln{)(O O +∆p p RT T G = (O ∆mr H -T O∆m r S )2/12}/)O (ln{O +p p RT < 0由上式可得: T >5.02mr mr }/)O (ln{O O O-∆∆p p RT S H =1-1--13K m ol J )21278.0ln 314.85.04.66(m ol J 1031∙∙⨯-∙⨯=425.40K即Ag 2O(s)在空气中,当温度高于425.40K 时开始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