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故事教案教学提纲
童话故事教案教学提纲

1、要求:
(1)取的名字一定要有寓意(如代表了你的美好愿望或者是想法;代表你的个性;你的喜好等)
(2)要求文明,不要粗俗
(3)方法不限,你可以查字典、可以抓阄……
2、过程::
(1)给自己取个名字并且说其意思(看谁取的最好最有创意)
A:提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名字的呢?喜欢吗?和自己原来的名字相比,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呢?
生:《机智勇敢的小羊》
师:恩,从小羊的机智勇敢来写,可以。那中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这个就是我们所要写的重点内容了。
(2)自选材料创编童话故事。同学们还可以从自己周围熟悉的事物入手,仔细观察、大胆想象,用童话的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
师: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暑假的时候我们所写过的作文题目《小动物找工作》、《流泪的鸭子》,这一个类型的作文都可以是编童话故事的题材,只要大家大胆的去想象,就可以找到很好的写作素材了。那你们的头脑中又想到了什么呢?
师:有一天,狐狸不小心又遇上了老虎,他想些什么呢?
生:狐狸想我这次靠硬拼是行不通了,得想个办法对付老虎。
生:骗老虎说河里也有一只虎,口气很大,号称“老虎之王”天下第一,无人能比,引诱老虎与他一比高低。
生:把老虎引向猎人设下的陷阱。
生:与老虎赛跑……
师:接下来,狐狸怎么说,怎么做?它最终会不会成为老虎美餐呢?(先说后写)
第一课编写童话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激发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并养成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
3、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编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
1、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绘本故事教案提纲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绘本故事教学活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绘本的基本构成,包括封面、扉页、正文、尾页等。
(2)学生能够理解绘本故事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表达对绘本故事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绘本故事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绘本故事的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美好,传递正能量。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绘本故事的基本构成及阅读方法。
(2)绘本故事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情感共鸣。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绘本故事的主题。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绘本封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绘本封面的印象和猜测。
(二)绘本阅读1.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绘本故事,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画面细节等。
2.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主题和情感表达。
(三)绘画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绘本故事进行绘画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理解。
2.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表演展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绘本故事表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 学生展示表演,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绘本故事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绘本故事的基本构成和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绘本故事主题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绘画创作和表演展示中的表现。
4.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六、教学资源1. 绘本教材:《小王子》、《爱心树》等。
故事《小红帽》教学提纲

故事《小红帽》教学提纲故事《小红帽》旁白:从前,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她的奶奶送给她一顶红色的帽子。
小女孩非常喜欢每天都戴着它,周围的人们都叫她“小红帽”。
有一天,小红帽的妈妈对她说妈妈:小红帽,奶奶生病了,这里有个篮子,篮子里有我准备的点心,你给奶奶送过去,记住:路上可别贪玩。
小红帽:好的,妈妈。
我一定不贪玩。
旁白:小红帽说完,就提上篮子朝大路走去。
小红帽走进了一片树林。
这时,一只大灰狼从树后面跳了出来,向她打招呼大灰狼:你好啊,小红帽。
你这是要到哪去啊?旁白:小红帽回答道小红帽:你好,狼先生,我的奶奶生病了,妈妈让我给奶奶送点心去。
大灰狼:哈哈,你可真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不过,你还应该采一束鲜花送给你的奶奶。
旁白:大灰狼说完,把小红帽引进了一片花丛中。
小红帽看见了这么多美丽的花,早就把妈妈的话抛在了脑后。
她高兴的采了一朵又一朵。
大灰狼说大灰狼:多采一些吧,山那边的花更多、更美呢!旁白:趁着小红帽采花的时候,大灰狼悄悄的溜走了。
一边走一边想大灰狼:哈哈,这下我可以吃到一个小姑娘和一个老太婆了。
旁白:大灰狼跑到了小红帽奶奶的门前,轻轻地敲门。
奶奶问奶奶:是谁在敲门呐?旁白:大灰狼捏着嗓子说大灰狼:奶奶,我是小红帽。
旁白:奶奶说奶奶:我不能起来,你按一下门把手,门就能打开了。
旁白:大灰狼打开了门,朝躺在床上的奶奶扑了过去。
它一口就把奶奶吞进了肚子里。
再穿上她的衣服、戴上她的帽子,躺在床上等着小红帽到来。
再说小红帽在花丛里不停地采呀、采呀,采了一大把五颜六色的花。
接着她抬头一看天空,糟了天都这么黑了。
她急忙拿起篮子,来到了奶奶家,推开门只见奶奶躺在床上,帽子拉的很低。
小红帽觉得很奇怪就问小红帽:奶奶您好啊!妈妈让我来看您来了。
这是妈妈让我给你带的点心,还有我特意给您采的鲜花,您的病好点了没?旁白:大灰狼装成奶奶的声音说大灰狼:我好多了,你可真是个乖孩子啊!旁白:小红帽又问?小红帽:奶奶您的耳朵为什么这么大呢?旁白:大灰狼回答道大灰狼:耳朵大,才能听见你说话呀!小红帽:哎哟,奶奶您的眼睛为什么也这么大呢?大灰狼:眼睛大才能看得见你呀!小红帽:你的手为什么这么长,嘴巴为什么这样吓人呢?大灰狼:那是为了抓住你好把你吃掉呀!旁白:大灰狼说完这句话,就跳下床一口又把小红帽吞进了肚子里去了。
童话故事教学提纲

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
——三个愿望
从前,有一个樵夫,他和他的妻子天天过着贫穷的生活。
樵夫总觉得自己很不幸,一辈子都没有实现过一个愿望。
有一天,他正在砍柴,天神突然出现了,对他说:“我是天神。
现在,你可以许三个愿望,无论是什么,我都会帮你实现的。
”说完就消失了。
樵夫兴奋地回到家,把今天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妻子,妻子也高兴得不得了。
樵夫坐到火炉旁说:“这么好的事应该庆祝一下,我现在真希望有一串香肠给咱们当下酒菜”。
话音刚落,桌子上马上出现了一串香肠。
樵夫妻子看见桌子上的香肠,气得要命,狠狠地骂樵夫说:“你怎么这么笨啊,把一个愿望白白浪费了。
”妻子的话让樵夫很恼火,他气愤地说:“你给我闭嘴。
我真希望香肠粘到你的鼻子上”。
话一说完,香肠马上粘到了樵夫妻子的鼻子上。
樵夫的妻子气极了:“你这个死老头,快把香肠拿下来。
”樵夫使出吃奶的劲也没把香肠拿下来,这下樵夫可急了!他的妻子是一个很漂亮的人,鼻子上怎么能有一根香肠呢?最后,他们决定用第三个愿望来恢复妻子的美貌。
就这样,他的三个愿望都许完了。
樵夫没有像之前想象的一样,变得富有,他还是那个穷樵夫。
但是,现在他却是非常的高
兴,因为他还拥有一个漂亮的妻子。
天神让樵夫知道了,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东西,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自己的愿望。
幼儿园编故事教学大纲 幼儿园教学

幼儿园编故事教学大纲一、故事教学的意义1. 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故事教学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编故事教学,可以大大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价值观和道德观故事不仅仅是娱乐的载体,更是传递道德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工具。
通过编故事教学,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善恶、对错,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二、编故事的原则和方法1. 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心理特点在编故事时,要根据幼儿的芳龄、兴趣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题材和内容。
故事主题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 注重情节的连贯和生动故事的情节要具有连贯性,引人入胜,富有想象力和生动性。
可以通过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创造悬念,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幼儿思考和交流编故事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幼儿听故事,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思考和交流。
故事的结尾要留有余地,以便让幼儿触发思考和想象,提出问题,展开探索,启发他们的智慧。
三、故事教学的实施步骤1. 确定故事教学的主题和目标在进行故事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确故事教学的主题和目标。
故事的主题要符合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和成长经验紧密相关,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故事教学的目标要明确具体,既包括语言、文学方面的目标,也包括品德、情感方面的目标。
2. 选择合适的故事材料在确定了故事教学的主题和目标之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故事材料。
这些故事材料可以是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也可以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编写的故事。
无论选择哪种故事材料,都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引起他们的共鸣。
3. 编写故事教学大纲在选择了合适的故事材料之后,需要编写故事教学大纲。
故事教学大纲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儿童故事大纲模版

儿童故事大纲模版儿童故事大纲模板一、故事概述简要介绍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背景,包括故事的主题和目的,以及主要角色和他们的特征。
例如:故事概述: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小猫咪叫小花,在家中迷路后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希望教给孩子们勇敢面对困难并坚持不放弃的品质。
主要角色包括小花、小花的妈妈和小花的朋友小狗。
二、故事起点描述故事的开始,包括主要角色的现状和引发故事发展的事件。
例如:故事起点:故事开始时,小花正在家中玩耍,不小心走出了家门,迷失了方向。
小花感到害怕和困惑,不知道该怎么找到回家的路。
三、故事发展逐步描述故事如何发展,包括主要角色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采取的行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故事发展:小花迷路后遇到了小狗,小狗看到小花伤心和害怕的样子,决定帮助她找到回家的路。
他们一起探索了附近的街道和小巷,寻找线索。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找到了一棵小树,小花认出这棵树是离她家最近的标志物。
于是,他们顺着记忆的路线走回了小花的家。
四、故事描述故事的部分,包括主要角色面临的最大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时刻。
例如:故事:当小花和小狗到达小树时,他们发现小树被一群坏人打倒了,无法辨认。
小花感到绝望,但小狗鼓励她不要放弃。
他们决定再次寻找其他线索,在破碎的小树下找到了被打倒的标牌,上面写着小花家的地址。
通过这个线索,他们成功找到了小花的家。
五、故事结局总结故事的结局和主要角色的收获,强调故事的主题和目的。
例如:故事结局:小花感谢小狗的帮助,并向他展示了她的家。
小花学到了勇敢面对困难和坚持不放弃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勇敢坚持,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故事教育意义陈述故事的教育意义和目标,激发读者对故事的思考和启示。
例如:故事教育意义:这个故事教给孩子们勇敢面对困难和坚持不放弃的品质。
通过小花和小狗的故事,孩子们可以学到不论面对何种困难,都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语言故事教案大纲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通过故事,让幼儿学会分享和助人为乐。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小熊种树》2. 树木图片、种子若干3. 纸杯、泥土、水壶4. 小熊头饰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 教师出示树木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树木的作用。
2.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树木有什么作用吗?3.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基本部分1. 教师讲述故事《小熊种树》。
a. 故事导入:小熊看到其他动物都有树木遮荫,自己也想种一棵树。
b. 小熊挖坑、播种、浇水、照顾树木。
c. 树木长成了参天大树,小熊非常开心,并和其他动物分享了自己的快乐。
2.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a. 小熊为什么想种树?b. 小熊种树的过程是怎样的?c. 小熊最后有什么感受?3. 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活动延伸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种植活动。
a. 每组幼儿领取纸杯、泥土、种子等材料。
b. 教师讲解种植步骤,幼儿动手实践。
c. 教师指导幼儿浇水、观察树木生长情况。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a. 幼儿分成小熊、小鸟、小兔子等角色。
b. 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对话和表演。
c. 教师点评,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述故事时,要注意语速和语调,让幼儿感受到故事的情感。
2.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积极参与、乐于分享。
2. 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是否有所提高。
3. 幼儿在语言表达、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是否有所提升。
讲好一个故事(提纲)

标题:为孩子讲好一个故事嘉宾:宁谊幼儿教育研究发展中心讲师棒棒唐分享提纲:一、给孩子讲故事的意义。
二、讲故事的技巧。
1、故事的开始要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可通过设置悬念,介绍故事背景,变魔术或玩小把戏等方式激发孩子听故事的兴趣。
(示范)2、讲的过程要咬字要清楚,声调要变化;熟记各种动物叫声的模拟词。
注意象声词及标点符号的表达。
面部表情和语速要有变化。
(示范)3、适当的时候设置提问,增加故事的趣味;在适当的时候设置提问,卖卖关子(即合理的停顿)。
(示范)4、随时留意孩子的情绪和兴趣的变化。
(示范)5、设计简单的游戏让孩子参与其中。
和孩子一起模仿书中角色的动作、姿态。
让孩子帮忙念咒语或故事的名称、角色名称。
通过视觉观察、情节预测、语言复述、声音模仿等,让孩子与故事积极互动。
(示范)6、翻书的示范(时间、期待、互动)引导孩子自己翻书,翻书习惯很重要。
翻书要注意时间、期待和互动。
(示范)7、摹想情境,并决定故事的气氛和基调。
三、讲故事互动训练。
四、讲故事的几种方式。
●“照本宣科”依照原文一字不改,完整讲述给孩子,适合于2岁半以上的幼儿。
这类的图画书的语言文字要完整流畅,叙述多,对白少。
能够让孩子对文学语言形成积累。
●“添油加醋”此方法适合于文字少,画面细节多的图画书,讲者可以在尊重原意的基础上添加文字和口语。
尤其那些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表达和思考的能力的孩子,对讲者的重新演绎会极大的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精编细造”在经典图画书中,有些是无字图画书,画面细腻,细节丰富。
在和孩子分享时,需要讲者结合画面进行创意发挥。
●“丢三落四”对于一些文字比较多,孩子年龄又比较小。
需要讲者结合孩子的注意力的变化,随时调整讲述的节奏,结合原意适当的减去较长的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故事教学目标:1掌握儿童故事的艺术特征。
2通过作品分析,学习分析欣赏儿童故事3、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自觉在学前文学教学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1儿童故事的特点2用理论分析欣赏儿童故事并自觉在学前文学教学中加以运用。
教学难点:故事鉴赏教学课型:理论+实践教学课时:2课时教材处理:补充大量课外资料。
教学方式:讲授法、赏析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生活中,常可以遇到这样的情况,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围着成年人恳切地要求:“给我们讲个故事吧!”孩子是最喜欢听故事的,故事几乎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二“故事”释义:故事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寓言、童话、小说等,凡一切带故事情节的散文作品都叫故事。
从狭义的角度,它的写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以记叙为主,不强调人物性格的刻画,细节不作过多描写,只要求将事件的时、地、人、情节的开端、发展、结束交待清楚即可。
作品导入:《李子核》李子核妈妈买来李子,放在盘子里,打算吃完饭分给孩子们吃。
瓦尼亚从来没有尝过李子,他不停地围着李子打转转,一会儿去闻闻,一会儿伸出手去摸摸,他很想马上就拿一个来吃。
瓦尼亚黑溜溜的眼睛往四面转了一下,看看别人没注意他,就踮起脚尖,抓起一只李子塞进嘴里。
吃完晚饭,妈妈去拿李子盘,数了一下李子,少了一只,就问孩子们:“你们吃过李子吗?”大家说:“没有。
”瓦尼亚脸红得像虾一样,也说:“没有,我没有吃。
”妈妈看了看瓦尼亚,说:“谁吃了一只李子,这倒不要紧。
可是李子里面有核,谁要是不会吃,把核也吞下去,那么只要过一天就要送命的。
”瓦尼亚听了妈妈的话,吓得脸色发自,他摇晃着两只小手,结结巴巴地说:“没有,我把核扔到窗子外面去了。
”一家人都笑了,而瓦尼亚却哭了。
三、儿童故事的含义和特征故事是叙述性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完整性、连贯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比较适合口头讲述。
儿童故事是以叙述事件为主的,适合儿童听或看的篇幅短小的故事。
儿童故事则指内容单纯,篇幅短小,情节生动有趣、完整连贯,与儿童的接受和欣赏能力相适合,供儿童阅读或聆听的叙事性文学样式。
特征:1、故事性:(1)情节具有连续性、完整性例:《煎饼帽子》简单分析故事,说明故事性的特征。
(完整、连贯、生动)迈克尔在看着妈妈摊煎饼。
他顶爱吃煎饼了。
只见妈妈用面粉、鸡蛋、盐和水调成面糊糊。
然后在平面的铭心铁锅里放些猪油,油烧热了,就往里面均匀地倒些面糊糊。
当煎饼的一面烧得金黄时,妈妈就端起铁锅,手腕用力一抖,煎饼在空中翻个个儿,落下来时再用锅接住。
过一会,另一面也烧黄了,一张又香又脆的煎饼就做成了。
迈克尔觉得摊煎饼又新鲜又好玩,央求妈妈让自己试一试。
妈妈提醒说:“你要小心,可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迈克尔用双手抓住锅把儿,也学着妈妈的样子,用力把煎饼抛向空中。
咦,怎么没落下来?他抬头一看,哟,贴到天花板上了。
正这时,煎饼又飞下来,啪的一声盖在了他的头上。
“得,你有一顶煎饼帽子了。
”妈妈笑着说。
迈克尔不甘心,他又试了一次。
这一次,抛向空中的煎饼正好落回锅里。
他做出了第一张煎饼。
“你成功了!”妈妈高兴地为他祝贺。
(2)、趣味性:“趣味”是儿童故事的基础,“趣味在儿童故事的材料中是最低限度的需要、必要的条件”。
趣味性在故事中由三方面因素构成,即心理因素、美学因素、形象体系。
如《六个娃娃七个坑》(数数不数自己是每个孩子都可能的经历,快感由此而生。
)、《煎饼帽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视频)一个大热天,七个小男孩由符兰齐克领头,来到河边。
他们在沙滩上修道、筑碉堡。
玩厌了,就扑嗵扑嗵往河里一跳。
他们在河里游呀,叫呀,白花花的水沫溅成一片。
符兰齐克看了看伙伴,一个个点起数来:“一、二、三......”他点了几遍,都只数出六个来。
他着慌地叫开了:“喂!有谁淹进水里了?我们来的时候有七个,可现在只有六个了!”孩子们慌起来,也都点开了数儿。
“六个!只有六个!”他们一个跟着一个叫起来。
他们有的用树枝在河里捞;有的扎猛子到河里去摸,大叫大嚷,乱做一团。
符兰齐克在水里摸到个东西,就哇哇叫开了:“在这儿呐!我抓住他啦!”“抓牢他,别松手!”大伙儿拼命叫着,向符兰齐克游去。
这时符兰齐克从水里拖出一只破皮靴。
“唉,这可怎么办呢?”孩子们急得呜哇呜哇哭起来。
河边有个打鱼的老伯,他看见了孩子们的慌乱,听见了孩子们的惊叫,就对他们说:“你们快上岸来。
每个人在沙滩上坐个坑,再点个数儿。
”孩子们听了打鱼老伯的话,都到沙滩上坐了个坑。
符兰齐克点了点坑:“七个!不多不少,七个。
”这时孩子们都乐了,欢喜得又蹦又跳。
就这样,六个孩子一屁股坐出了七个坑。
(3)情节紧凑,动作性强。
儿童故事是由一系列大小小的事件、情节、场面所组成的,互相之间的衔接都很紧凑。
由于儿童年龄特征的原因,故事不允许有太多的议论和心理、环境等方面的静止的描写。
矛盾是由人物的具体行动构成的,因此,人物的行动性、动作性强不强就影响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如《没头脑和不高兴》(视频:理发的故事)就体现了上述特点。
2、讲述性:儿童故事可以用来讲述,故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口头性,即通俗、明快,句式较短,简单句,没有生僻字,儿童生活气息浓。
具体说来,讲述性可以从三方面把握:①叙述语言与儿童具备的听取语言能力相适应,表现为词汇、句法、节奏等方面不同于书面文学语言,是经过提炼的艺术化口头语。
②儿化韵的使用以增强亲切感和现场感(具有面对面聆听故事的效应)③反复手法的运用形成强烈的口语印象。
如《谁勇敢》(朗读,体会讲述性语言特征):枣树上有个马蜂窝。
小松指着马蜂窝说:“谁敢把它捅下来就算谁勇敢。
”他问小勇!“你敢吗?”小勇摇摇头:“别捅,马蜂蜇人可疼啦。
”小松指着小勇的鼻子说。
“得啦,胆小鬼,瞧我的。
”小松找来一根长竹竿,使劲一摘。
“啪。
”马蜂窝掉下来,马蜂一下子炸了窝。
小松丢下竹竿,捂着脑瓜就逃。
大家也吓得跑开了。
钢钢年纪小,跑得最慢,眼看马蜂扑过来,他“哇”地一声吓哭了。
小勇回头一看,急忙跑回去,把钢钢拉到身后,抡起手中的小褂,拼命抽马蜂。
马蝇赶跑了。
小勇让马蜂蜇了一下,半边脸肿起老高,疼得他直掉眼泪。
小勇哭了,可是,大家都说他勇敢。
小松敢捅马蜂窝,谁也没说他勇敢。
3现实性:从内容是看,儿童故事多从儿童本身的生活中提炼有趣味的事件,很切近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
如《张老师的脸肿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体现了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即使是以历史人物、事件为题材,也是从儿童的现实出发,符合生活的逻辑。
张老师的脸肿了真怪,张老师左边的脸今天突然肿了起来。
是给人打了一巴掌吗?不会的。
是给刺毛虫刺了一下吗?那更不会了。
小朋友们坐在一起,想呀想,猜压猜。
春春说:“我知道了,一定是达达作天上课拉小娟的辫子,老师生气了,脸才肿的!” 小朋友们都说:“对!对!是达达不听话,老师的脸才气肿的!” 达达的脸“腾”的一下子就红了,他眼睛瞪得大大的:“我……我不知道老师的脸会肿起来的呀!”说着,眼泪都快滚下来了。
新新连忙说:“达达,别哭,这不要紧的,只要你以后不欺负小娟,张老师不生气,脸就不肿!”达达使劲点点头。
上课了,张老师走进来,脸还是肿着。
达达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小娟的小辫子就在前面晃来晃去,达达一动也不去动它。
可是,一直到下课铃响了,张老师的脸还是肿着。
达达连忙跑道张老师面前,说:“张老师,我今天没有拉小娟的辫子!”张老师笑笑,摸摸达达的脑袋,就走了。
第二天早上,春春对达达说:“达达,张老师的脸还肿着,他还在生你的气呢!”达达一听,可急坏了,他“噔噔噔”跑到小娟面前,把自己最心爱的小象卷笔刀往小娟手里一塞,说:“送给你。
”他又跑到老师跟前,对张老师说:“张老师,张老师,我把小象卷笔刀送给小娟了!”张老师又是笑了笑,没说话。
达达急得结结巴巴地说:“张老师,你……你别生我的气……” 张老师愣住了:“我生你什么气呀?” 达达说:“前天,我拉了小娟的辫子,您的脸就气肿了。
” 张老师一听,格格笑了起来:“老师早就不生你的气啦,老师的脸肿是因为牙齿疼呀,达达对老师这么好,老师的病一定好得更快啦!” 达达乐得蹦了起来,大声嚷着:“张老师的脸不是我气肿的,不是我气肿的……”《张老师的脸肿了》,开篇就设置悬念张老师的脸肿了,为什么肿了?是给人打了一巴掌?不会的。
是给刺毛虫刺了一下?那更不会了。
小朋友坐在一起,想呀想,猜呀猜,得出一个结论:是“达达”把张老师的脸气肿的。
接下来故事围绕着“达达”认错补过的情节展开。
可是张老师的脸为什么还是肿的,最后揭开谜底——原来张老师牙痛导致脸肿了。
《张老师的脸肿了》,这里注意儿童故事插入儿童的想象写法与童话的区别:幻想是童话的灵魂,童话的人物、环境、故事都是幻想的;而儿童故事是写实的,真实地展现儿童奇妙的幻想、奇妙的思维。
四儿童故事的分类:按内容分(一)、民间故事(二)、改编故事(三)、生活故事:大多取材于儿童家庭、幼儿园和校内外生活的故事。
其中有真人真事,也有经过虚构创作的典型事例。
这类故事反映的大都是孩子们身边发生的事,教育功能极强。
如前苏联奥谢叶娃的《蓝色的树叶》,《新雨衣》(四)、历史故事:这类故事大多写历史事件,反映不同时代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斗争精神,如《岳飞》《鲁班的故事》等(五)、动物故事:通过动物行为、生活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或生动有趣地介绍各种动物习性、特点,如解释动物形态的故事《跳蚤和虱子》按形式分:文字故事(以文字为主所创作的故事 )图画故事(通过连续的画面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故事)四、课堂小结五、分析《苏珊的帽子》1、学生阅读、分组讨论,拿出方案,上台陈述。
2、教师阅读指导:A作品分析:(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则读后不易被人忘怀的好故事。
挖掘了人性美好的一面----给一个不幸者以无声的精神支援。
(2)人物形象:苏珊、海伦老师(3)情节完整、有趣味B《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呈现教学设计,并谈谈教学体会。
六、教师总结,布置作业:阅读课后的儿童故事作品苏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
可是,当她念一年级的时候,她那小小的身体里面竟长了肿瘤,住院接受三个月的化学治疗。
出院后,她显得更瘦小了,神情也不如往常那样活泼了。
更可怕的是,原先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差不多都快掉光了。
虽然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可以与死神——癌症一争高低,她的聪明和好学也足以补上落下的功课,然而每天顶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到学校去上课,对于她这样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在苏珊返校上课前,苏珊班上的老师热情而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星期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