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的3个治疗方案

膜性肾病的3个治疗方案引言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主要特征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膜附着物的形成。
MN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
在治疗膜性肾病时,主要目标是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本文将介绍膜性肾病的3个治疗方案,分别是药物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和血液滤过治疗。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膜性肾病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 1.1.ACEI/ARB治疗膜性肾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使用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减轻肾脏负担。
此外,这类药物还可以减少蛋白尿的产生,有助于保护肾脏功能。
• 1.2.免疫抑制剂治疗免疫抑制剂是针对免疫系统的某些成分进行干预,以减少蛋白尿和减缓肾小球损伤。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需要在充分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后进行。
目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环磷酰胺、环孢素A 等。
这些药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在应用时需要慎重,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随时监测患者的肾脏功能和免疫状态。
• 1.3.铁剂治疗膜性肾病患者常伴有贫血,使用铁剂可以纠正贫血状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的铁剂包括口服铁剂和静脉输铁剂,选择哪一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考虑。
2. 免疫抑制治疗免疫抑制治疗是膜性肾病的重要治疗方案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2.1 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少肾小球的炎症反应和蛋白尿的产生。
常见的糖皮质激素包括泼尼松和甲泼尼龙,使用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肾脏功能和副作用。
• 2.2 免疫抑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以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以增强治疗效果。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环孢素A等。
膜性肾病治疗课件

膜性肾病的病因
01
遗传因素:部分膜性肾病患者存在基因突变
03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导致膜性肾病
02
环境因素:接触某些化学物质、药物、感染等可能导致膜性肾病
04
其他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也可能导致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的症状
蛋白尿: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尿液浑浊
膜性肾病的预后
预后因素
疾病严重程度: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治疗方案:治疗方案越合理,预后越好
患者年龄:年龄越大,预后越差
患者身体状况:身体状况越好,预后越好
患者心理状态:心理状态越好,预后越好
预防措施
控制血压:保持血压稳定,避免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
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避免糖尿病对肾脏的损害
控制血脂:保持血脂稳定,避免高血脂对肾脏的损害
3
降压药物:如ACEI、ARB等,可降低血压,保护肾脏功能
4
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等,可减轻水肿,减轻心脏负担
5
抗感染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可预防和治疗感染
6
饮食治疗
低盐饮食:减少钠的摄入,减轻肾脏负担
低蛋白饮食:减少蛋白质的摄入,减轻肾脏负担
高纤维饮食:增加纤维的摄入,促进肠道蠕动
低脂饮食:减少脂肪的摄入,减轻肾脏负担
避免感染:避免感染,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健康饮食:保持健康饮食,避免高盐、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对肾脏的损害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肾脏疾病
随访和监测
定期随访: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监测指标:包括尿蛋白、血肌酐、血压等指标
02
【疾病名】膜性肾病【英文名】membranousnephropathy【缩写】【别名...

【疾病名】膜性肾病【英文名】membranous nephropathy【缩写】【别名】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mesangial glomerulonephritis;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性肾炎【ICD号】N04.2【概述】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又称膜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病理特点是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
临床以肾病综合征(NS)或无症状性蛋白尿为主要表现。
膜性肾病可为原发性,亦可继发于多种疾病,见于感染(乙、丙型肝炎病毒)、系统性疾病(如红斑狼疮)、药物治疗(如金、青霉胺等)以及恶性肿瘤。
该病具有病程反复、慢性迁延的特点。
【流行病学】1.年龄和性别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成人多见,80%以上患者发病年龄超过30岁,高峰在36~40岁。
男女发病之比为1.5∶1,成人男性稍多于女性,儿童男性较多。
2.发病率 国外报道MN占成人原发肾病综合征的30%~50%,国内为10%~15%;儿童MN只占其原发肾病综合征的2%。
3.遗传 原发的MN不是一个单纯的疾病,而是遗传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一种肾脏损害。
原发MN在遗传方面有潜在的免疫缺陷,基因对免疫反应的作用影响MN的易感性。
研究发现75%的英国MN患者出现HLA-DR,同时发现HLA-B及备解素Bf也与MN相关,具有HLA-B、DR及Bf表现型的MN患者发展为肾功能衰竭较为迅速。
Berthoux等人发现法国人的MN与DR有关,而与B无关。
目前认为,HLA-DR与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复合物的能力下降有关。
【病因】本病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临床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MN和继发性MN两大类。
前者病因不明,后者因其常伴随一些自身免疫疾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及丙型肝炎的发生,现普遍认为本病存在自身免疫异常。
膜性肾病一期治疗方案

膜性肾病一期治疗方案第1篇膜性肾病一期治疗方案一、背景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为主要病理特征。
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膜性肾病可分为一期、二期和三期。
本方案主要针对一期膜性肾病制定,旨在规范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二、治疗目标1. 控制病情进展,减轻肾小球损伤。
2. 降低尿蛋白水平,减轻肾脏负担。
3.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症。
4.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三、治疗方案1. 非药物治疗(1)饮食管理:低盐、优质低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
(2)生活方式调整:避免劳累、感染、吸烟等诱因,保持良好的作息和情绪。
(3)定期体检:监测血压、尿蛋白、肾功能等指标,评估病情变化。
2. 药物治疗(1)免疫抑制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如泼尼松、环磷酰胺等。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肾功能等因素调整药物剂量。
(2)降压治疗:选用ACEI或ARB类降压药,如依那普利、洛萨坦等,以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
(3)抗凝治疗: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或华法林预防血栓形成。
(4)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预防感染、心血管并发症等。
3.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别、遗传背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四、疗效评估1. 疗效评估指标:尿蛋白、肾功能、血压、并发症等。
2. 疗效评估时间:治疗开始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评估,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五、注意事项1. 遵医嘱用药,不得擅自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2. 治疗期间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诊。
3. 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4.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诱因。
六、结论本方案针对一期膜性肾病制定,遵循合法合规原则,结合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旨在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在实施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治疗。
膜性肾病的3个治疗方案

膜性肾病的3个治疗方案膜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特征是肾小球基底膜的异常增厚和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该疾病会导致慢性肾脏功能受损,严重者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
为了有效治疗膜性肾病,医学界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三种常用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膜性肾病病因治疗和肾脏移植。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膜性肾病的首要治疗方案之一。
其中,糖皮质激素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可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中的沉积来减缓疾病进展。
具体而言,泼尼松是最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剂量和疗程需个体化调整,通常需要长期服用。
此外,免疫抑制剂也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式之一。
包括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活性来达到治疗效果。
然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需要慎重,因为其可能会增加感染和其他副作用的风险。
二、膜性肾病病因治疗膜性肾病的治疗还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膜性肾病有许多潜在的病因,如病毒感染、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因素等。
因此,根据病因的不同,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膜性肾病,治疗应以抗病毒药物为主。
而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膜性肾病,治疗的重点是控制疾病进展,减轻免疫反应,并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三、肾脏移植对于进展迅速、药物治疗无效的膜性肾病患者,肾脏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肾脏移植可以恢复肾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且可以长期维持正常的肾脏功能。
然而,肾脏移植并非适用于所有膜性肾病患者,合适的移植候选人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估和筛选。
尽管肾脏移植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仍然需要注意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和移植肾脏的排异反应等问题。
因此,在进行肾脏移植前,医生会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移植可行性,并积极进行免疫抑制剂的药物管理。
总结起来,膜性肾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膜性肾病病因治疗和肾脏移植。
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膜性肾病治疗指南

膜性肾病治疗指南膜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特点是肾小球基膜的膜性增厚和肾小球滤过膜损伤。
该疾病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膜性肾病并没有明确的原因,而继发性膜性肾病则由其他疾病引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
下面是膜性肾病的治疗指南。
1.原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 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常常采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一般情况下,开始治疗时每天口服泼尼松60-80mg,然后逐渐减量至10-15mg/d,并维持治疗几个月至一年的时间。
-免疫抑制剂:如果患者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或者病情进展迅速,可以考虑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或环孢素A等。
这些药物的使用需要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药物浓度等指标。
-血浆置换:对于病情急剧进展、严重水肿或肾功能急剧减退的患者,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血浆置换可以清除体内的免疫复合物,减轻肾小球的炎症反应,并改善症状和肾功能。
-阿利西酮:一种口服免疫抑制剂,近年来被用于治疗膜性肾病。
研究表明,阿利西酮可以通过抑制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来改善肾功能。
2.继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基础疾病治疗:对于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膜性肾病,需要首先治疗其基础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
有效控制基础疾病的活动有助于减轻肾脏病变和改善肾功能。
-免疫抑制剂:对于继发性膜性肾病,特别是由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膜性肾病,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环孢素A等。
-血浆置换:对于继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浆置换也可以用于清除体内的免疫复合物,减轻肾小球的炎症反应,并改善肾功能。
-药物治疗:继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还可以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ACE抑制剂或ARB等药物以改善肾功能和减轻症状。
无论是原发性膜性肾病还是继发性膜性肾病,治疗的原则是控制病情、改善肾功能,并预防肾衰竭的发生。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控制,适当减轻蛋白质和盐的摄入,合理补充营养。
膜性肾病治疗方案

膜性肾病治疗方案膜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
以下是针对膜性肾病的治疗方案。
1. 药物治疗:在膜性肾病的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包括:- 膜性肾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因此,降压药物是重要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
- 胞囊酮(Corticosteroid)是一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能够减少肾小球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蛋白尿和血尿。
- 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来氟米特等,也可用于膜性肾病的治疗。
2. 改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
膜性肾病患者应该注意低蛋白饮食、低盐饮食,避免进食过多的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控制高血压、减轻肾脏负担非常重要。
- 适度锻炼。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肾脏功能的恢复。
3. 血液净化治疗:- 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是通过将患者的血浆与新鲜的血浆置换,以去除体内的有害物质,改善肾功能。
-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是通过人工的透析器,去除患者血液中的废物和过多的液体。
- 肾移植。
对于严重膜性肾病患者,肾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4. 预防并发症:- 定期监测肾功能和尿常规,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控制高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
- 防止感染,加强保健,避免受凉,尽量少接触感染源。
需要注意的是,膜性肾病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咨询医生,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遵守医生的指导。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膜性肾病课件

膜性肾病课件膜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它主要影响肾小球的滤过膜,导致蛋白尿、血尿以及肾功能的逐渐下降。
本文将从膜性肾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
膜性肾病是一种以肾小球滤过膜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疾病。
它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膜性肾病是指病因不明的肾小球病变,而继发性膜性肾病则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等。
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免疫反应和遗传因素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膜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蛋白尿和血尿。
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破损导致血浆蛋白从尿液中排出。
血尿则是由于滤过膜的破损导致红细胞从尿液中排出。
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等症状。
膜性肾病的病程较长,病情进展缓慢,因此很多患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
膜性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肾活检。
肾活检是通过取出一小部分肾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在膜性肾病的病理学检查中,可以观察到肾小球滤过膜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基底膜增厚等特征。
此外,还可以通过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检查来评估肾功能的损伤程度。
膜性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
对症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蛋白尿、血压等症状,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常用的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等。
病因治疗则是针对膜性肾病的原因进行治疗,如对病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进行免疫抑制治疗。
此外,适当的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也对膜性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总结起来,膜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导致蛋白尿、血尿和肾功能下降。
膜性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肾活检,治疗则包括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
虽然膜性肾病的病程较长,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患者的预后仍然是可控制和良好的。
因此,对于膜性肾病患者来说,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激素治疗的同时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二磷酸盐 类药物如依替磷酸钠、阿伦磷酸钠可治疗激素相关性 骨质疏松
使用钙剂时要预防发生肾结石和肾功能不全
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策略
对症治疗
并发症治疗
分级治疗原则 免疫抑制剂治疗
IMN患者危险分级及治疗原则
低度危险患者:肾功能正常,6个月内蛋白尿<4g/24h 治疗:ACEI, ARB 随访:肾功能、血压、蛋白尿、评估危险度
率35%
血浆白蛋白<20g/L的高危患者应常规应用抗凝药
:潘生丁0.1g, 3/日, 或阿司匹林20~30mg,3/日
高粘血症和高凝血症患者:低分子肝素5000 IU,
IH, 20-30d
减少因治疗所致的合并症:感染
IMN病人存在低蛋白血症,低免疫球蛋白血症,低补体血 症,免疫抑制治疗等导致免疫功能低下 卡氏囊虫性肺炎(PCP)防治可使用TMP-SMZ, 巨细胞病 毒(CMV)感染防治可使用更昔洛韦或更昔洛韦的前体 valganciclovir, 至少3月;
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及病理特点
60%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约1/3自发缓解 1/3肾功能稳定,1/3发生肾功能不全
光镜:基底膜增厚,钉突 形成,无系膜细胞增生
免疫荧光:IgG和C3沉积
电镜:上皮下电子致密 物沉积
病理:肾小球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增厚。
Fervenza, F. C. et al.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08;3:905-919
MHC II TCR
CD4
Calcineurin
GC
CD40
CD40L
CsA
FK506
anti-CD40
anti-CD40L
治疗方案
肾功能正常、伴有肾病综合征或尿蛋白大 于3.5g/d的原发性MN:
激素联合细胞毒药物可增加蛋白尿的缓解 和肾存活率。 标准剂量的激素治疗,加用环磷酰胺,也 可考虑加用CsA,对于激素抵抗或不能耐受激 素和(或)细胞毒药物的原发性MN患者, 他克莫司可能会有效
狼疮性肾炎
肾外表现 蝶形皮疹,盘状红斑,光过敏,口腔溃 疡(无痛),关节炎,浆膜炎,神经系统病变( 癫痫,精神症状),血液学异常(溶血性贫血伴 网织红细胞增多,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减 少),免疫学异常(LE细胞阳性,或抗ds-DNA抗 体滴定度升高,或抗Sm抗体阳性,或梅毒血清试 验假阳性,至少持续6个月,并由苍白螺旋体制动 试验或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证实不是梅毒) ,抗核抗体阳性 肾损害(持续性蛋白尿或3+以上,细胞管型,红 细胞、血红蛋白、颗粒或混合性管型)
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策略
对症治疗
并发症治疗
分治疗原则 免疫抑制剂治疗
高脂血症
NS患者多伴有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可致动脉粥样硬化,还能促进肾小球硬化
甘油三酯增高为主选用贝特类
非诺贝特0.1 g,3/d, 苯扎贝特0.2g,3/d
胆固醇增高为主者选用他汀类
血栓形成及栓塞
膜性肾病肺栓塞发生率11%, 肾静脉血栓形成发生
2012 KDIGO指南
不推荐作为初始方案
治疗无效
对以烷化剂为基础治疗 无效的初始IMN,给予CNI
不推荐单独使用皮质激素治 疗(1 B ); 不建议单独使用吗替麦考酚 酯(M M F )治疗(2 C ); 不建议使用利妥昔单抗作为 初始治疗(2 D ); 不建议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 素(ACTH)作为初始治疗(2C)
治疗方案
伴有肾功能损害的原发性MN患者: 标准剂量及疗程的激素联合CTX,如果患者能耐 受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可考虑甲泼尼龙冲击后口 服泼尼松维持并联合CTX积极治疗。对于治疗无 效或抵抗,可考虑激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但当 GFR小于40ml/l禁用环孢素。 在积极考虑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以最大限度地保 护患者的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时,应全面评价 患者的整体病情和全身状况,综合考虑治疗风险效益关系。
IMN病人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深部真菌感染可能性大,
早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出现感染后应迅速调整免疫抑制药物用量或停用;丙种球 蛋白等支持治疗
减少因治疗所致的合并症:骨病
糖皮质激素通过增加钙、磷的代谢, 影响肠道对钙的重
吸收, 易引起骨质疏松、骨折, 与激素的剂量、疗程相 关, 长期小剂量激素也可引起骨密度降低
临床表现二
突然发作的MN,多为继发性MN,如继发 于SLE、肿瘤等,还有排除MN叠加有其他 肾脏病变如新月体性肾炎。 患者突然蛋白尿增加,突然肉眼血尿或肾 功能急剧恶化,应警惕肾静脉血栓形成。 80%以上患者尿蛋白超过3g,有时甚至超过 20g/24h 非选择性蛋白尿 低白蛋白血症,IgG也常低,补体下降要考 虑SLE相关性MN
中度危险患者:肾功能正常,6个月内蛋白尿〉4g/24h 但<8g/24h 治疗:激素+ 细胞毒药物或CsA 高度危险患者:肾功能不全(SCr>265.2 umol/L)或 肾萎缩,蛋白尿>8g/24h 治疗:一般不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非透析疗法
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策略
对症治疗
并发症治疗
分级治疗原则 免疫抑制剂治疗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或持 续性非肾病综合征范围蛋白尿的成人患者 ,都要考虑膜性肾病的可能,最终确诊依 靠肾活检病理诊断,应考虑患者临床表现 、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的检查结果。 在儿童患者,应注意排除HBV相关性MN 女性患者应注意排除SLE相关性MN 老年患者应警惕恶心肿瘤相关性MN
膜性肾病自然病程
蛋白尿持续
自发缓解
1/3 1/3
1/3
肾功能稳定
进行性发展 肾功能不全
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策略
对症治疗
并发症治疗
分级治疗原则 免疫抑制剂治疗
非免疫性治疗 对于MN患者至关重要,无论何时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非特异性的降蛋白尿方法 和防止肾病阶段的其他并发症是整体治疗策略中 不可忽视的部分。包括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 降脂及抗凝治疗。 高血压、蛋白尿和高血脂症均是肾脏疾病进展的 独立危险因素,对于MN患者,如无禁忌症,应首 选ACEI和(或)ARB控制血压。 一般要求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作用,以有利于 减少蛋白尿,对于老年人血压应适当放宽,以防 脑梗死。 调脂药物应首选他丁类以及抗凝治疗等。
肿瘤与肾损害
肿瘤对肾脏的损害包括肾脏本身的肿瘤、肾外肿瘤转移和 浸润,肿瘤相关肾病、肿瘤的代谢产物等所致的肾脏病变 恶性肿瘤可导致肾前性、肾性、肾后性的肾脏受损及功能 不全,甚至可表现为急性肾衰竭。 膜性肾病,常导致肾病综合征,成人5%-10%的膜性肾病 与肿瘤相关,以肺癌和结肠癌最常见。肿瘤相关的膜性肾 病男性多见,年龄50岁以上,表现为典型的肾病综合征, 40%-50%的病人其肾病综合征的表现早于肿瘤的诊断。 40%肿瘤和肾病综合征同时出现。 对于所有膜性肾病的病人应该寻找肿瘤的可能,尤其对于 50以上的男性病人,包括个人史,体检和标准生化检查, 还应接受常规肿瘤筛选,胸片、结肠镜、胃镜、CT等。
颈静脉充盈差)应先扩容,纠正容量不足后再
利尿 扩容:可选用右旋糖酐、血浆、白蛋白等
对症治疗
利尿剂的选用:
轻度水肿可选用噻嗪类利尿
中-重度水肿选用速尿等袢利尿剂,速尿20-
120mg/次,利尿治疗不可过快,防止血栓形成
联合治疗
部分病人因低蛋白血症重、限盐不足等原因,应 改变给药途径,联合两种利尿药物; 重度水肿病人药物治疗无效可采用超滤脱水治疗
B细胞的增殖及活化
临床表现特点
肾综: 高血压:
70%-80% 13%-55%
肾静脉血栓形成:4%-52%,腰痛、 血尿、肾功能异常
肾功能突然恶化:低血容量, 肾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一
70%-80%的膜性肾病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而儿童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原发性MN较 少见,仅占2%。 20%的患者表现为持续性非肾病综合征范围 蛋白尿。 30%患者有镜下血尿,且多见于儿童,肉眼 血尿少见,小于5%。 13%-55%的患者在首次诊断时可伴高血压。 10%患者在就诊时就已出现肾功能损害。 临床上原发性MN患者往往症状比较隐匿, 病情常迁延,进展缓慢。
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策略
2012.06.07
概念
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弥漫性 沉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伴“钉突”形成 为病理特征的肾小球疾病。 临床上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蛋白尿,是 引起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组织 病理学类型之一,也是导致成人终末期肾 衰竭的主要肾小球疾病之一。
病理一
对症治疗
1. 饮食 肾功能正常时,蛋白质摄入 0.8-1.0g/kg/d 蛋白质的摄入限制,能否提高缓解率还未得到证实 2. 降压
ACEI和ARB类药物 降低蛋白尿
保护肾功能
血压控制目标 125/75 mmHg
对症治疗
3.水肿治疗
限制钠盐、卧床
扩容利尿
对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的患者(体位性低血压、
Cyclin/CDK anti-IL-2R 舒莱、赛尼哌
T cell
IL-15, IL-7, IL-9 et al.
G1 Aza M CTX
S
G2
de novo MMF nucleotide LEF synthesis
B7
IL-2
GC
CD28
G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