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膜性肾病研究进展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复方治疗膜性肾病的用药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复方治疗膜性肾病的用药规律邓静;Linghui Zeng;黄国东;唐咸艳【摘要】目的:应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复方治疗膜性肾病的组方配伍规律,为中药复方治疗膜性肾病(MN)的临床循证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膜性肾病”为篇名,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排除西医药物、单味中药处方及中药提取物.提取入选文献的中药复方组方内容,对中药名称进行术语规范化处理,建立中药复方药物构成数据库.应用R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对中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对中药复方的药物使用频数、药物配伍规律进行统计量化分析.结果:170首治疗膜性肾病的中药复方中,出现配伍频数较高的中药为黄芪、茯苓、白术、党参、丹参、当归、山药、山茱萸等;出现频数极低且不常用的中药为鬼箭羽、胡芦巴、虎耳草等.关联规则分析共筛选出17条有意义的配伍关联,提示黄芪、茯苓、白术等为配伍核心药物,常与淫羊藿、山茱萸、山药、泽泻等中药配伍.结论:数据挖掘技术提示益气健脾等治疗原则是中药复方治疗膜性肾病的主要组方配伍规律,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可为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年(卷),期】2017(040)005【总页数】4页(P57-60)【关键词】膜性肾病;中药复方;关联规则;数据挖掘【作者】邓静;Linghui Zeng;黄国东;唐咸艳【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530021 南宁市双拥路22号;Valley Catholic High School 970783;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530001;广西医科大学 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5.9;R692膜性肾病(Membranuous nephropathy,MN)是以肾病综合征或无症状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及生活影响下,MN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
完带汤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30例

磷酰胺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完带汤组方, 两组治疗满 6 个月后, 统计 2 4 h 尿蛋白定量、 血清白蛋 白、 甘油三酯、 胆
固醇、 血肌酐等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 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 6个月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 3 . 3 %, 对照组 总有效率为
7 0 . 0 %,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 0 5 ) 。结论 在糖皮质激素标准疗程、 环磷酰胺治疗的基础上, 联合中药完带汤组方能
提 升疗 效 。
健脾 活骨 方 。其方 剂 组 成 包 括 党参 、 熟地黄、 茯苓、 白
[2] 黄立新 , 董天华 , 谢 道海 , 等. 美 多 巴治 疗 早 期 非 创 伤 性 股 骨 头 坏
术、 桂枝 、 赤芍 、 法半 夏 、 当归 、 川芎 、 甘 草 。其 中党 参 、
系列 肾脏损 害 的 临床 表 现 。本病 起 病 隐 匿缓 慢 , 目前 对其治 疗 尚缺乏 统 一认 识 , 激 素 联 合免 疫 抑 制 剂治 疗
是积极 有效 的治 疗 方案 , 但 是 各 种 毒 副作 用 严 重影 响 治疗 的进行 , 且新 型免 疫抑 制剂 价格 昂贵 , 如何最 大 限 度 的减 少毒 副作 用 、 降低 治 疗 费 用 已成 为 临 床 医师 共
[ 7] 孙树金 , 陈 占斌 , 张勇 , 等. 美 多 巴治 疗 早 期 非 创 伤性 股 骨 头 坏 死
的临床 研 究 [ J ] .中 国 血 液 流 变 学 杂 志 , 2 0 1 5 , 2 5( 4) : 4 6 3 -
4 6 6, 4 7 9 .
[8] 黄振国 , 王存利 , 张雪哲 , 等. 非创伤性股 骨头坏死 : 不 同 病 因间
膜性肾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研究

Nov em h er 2 U1 ,V OI . 1 1 ,N0.
使用健胃消食片加香砂养胃丸的中药治疗组好转率、治愈率、复发率
分别 为7 O %、5 0 %、6 2 %;使 用洁 白胶囊 、香砂 养 胃丸、多酶 片、乳 酶生片 、多潘立酮片 的中西药结合组 ,好转 率、治愈率 、复 发率分别
】 05 . 】 06 .
三组患者 治疗组 的治疗 结果如 下 :使用多潘 立酮 片、多酶片 、乳 酶 生片 的西药组 好转率 、治愈率 、复发率 分别为6 5 %、4 5 %、6 5 %;
较 ,治疗结果 相差很多 。所 以临床上我们 改用 此新法治疗严 重消化不 良的患者 ,取得 了显著效果 。
3讨 论
结合 我院临 床上 收治的大批 的消化不 良 患者 ,经与前期对 比我们 发现近来 有逐年上升 的趋 势 ,针对老方法 治疗 疗效不佳 ,改进传统治 疗方 法 已刻不 容缓 ,通过 我 院近年 来对严 重消 化不 良患者 的药 物治 疗 ,经反 复筛选 ,我们 最终找出的一个新 的治疗方法 ,即采取西药多
次 ,从治疗的复发率上看,西药治疗组与中药治疗组复发率也相差不
大 ,仅约为3 %的差 异 ,但是两组与新法治疗组复发率却差异特别大 ,
分别 相差 达6 3 % 和6 0 %。
从三组 数据上看 ,中药治疗组 略好 于西药治疗组 ,这也是我们 常
说 的治胃肠疾病用中药效果好的一个原因吧,但是与新法治疗组 比
治疗方案。经过一段 时间的治疗 ,对三组患者 治疗结果进行评价。
2结
果 Biblioteka [ 2 ] 曾国洪助 能性消化不良 治疗新进展[ J ] 世界临床医学, 2 0 1 3 ( 2 ) : 6 0 — 6 1 .
028.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住院患者。
一、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水肿病(TCD-10编码:BNS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CD-10编码:N05.2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为主症。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1]、《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及《肾脏病学》[3]。
①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浮肿、高脂血症),可伴少量镜下血尿;②部分病人伴高血压;③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④血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阳性;⑤排除继发因素。
2.证候诊断参照《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1)本虚证:①气阴两虚证②肺脾气虚证③脾肾阳虚证④肝肾阴虚证(2)标实证①瘀血内阻证②风湿内扰证③水湿内停证④湿热内蕴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水肿病(TCD-10编码:BNS010)和(特发性)膜性肾病(ICD-10编码:N05.201)的患者。
2.eGFR≥60ml/min,肾功能正常。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舌质、舌苔薄腻、口唇色泽、脉像、双下肢水肿情况以及伴随症状:注意观察舌下脉络,需要辨别是否合并瘀血内阻之病机。
中药穿山龙在肾脏病治疗中的研究

中药穿山龙在肾脏病治疗中的研究穿山龙为薯蓣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穿龙薯蓣的根茎,主产于东北、西北、华北、华中等地区。
穿山龙以根茎入药,性苦,微寒。
主要具有舒筋活血、祛风止痛、止咳平喘、祛痰、消食、利水等功能;主治腰腿疼痛、筋骨麻木、风湿热、咳喘等症。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该品含薯蓣皂苷等多种甾体皂苷,其苷元为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原料,可改善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反应,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疗效。
近几年多项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穿山龙对各种肾脏病有一定的疗效,尤其对糖尿病肾病可以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有实验研究证实,穿山龙对糖尿病模型鼠肾脏的NF B的活性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它可能是通过抑制NF B,从而抑制了它下游的炎症介质的释放,以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保护肾脏[1]。
此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GLUT 4基因的表达,而抑制NF B活性而实现的[2]。
对过敏紫癜牲肾炎,其机制可能是以湿热风湿毒邪侵袭体表,损伤血络,肾气虚损。
病理上主要是以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皮肤、粘膜、内脏器官渗出性出血和水肿。
肾脏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肾小球系膜病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新月体形成,肾小球节段硬化,毛细血管微血栓形成。
西医主要以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但副作用明显。
中药穿山龙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由该药组成的复方制剂益气清热兼凉血除湿护肾,在临床具有较好的疗效[3]。
穿山龙除了有清热解毒等功效以外,还有利水消肿化痰作用,这一功效可以适用于慢性肾炎的水肿痰湿之体。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本着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原则,治以益气活血,清热利湿为主要治疗原则之一,而慢性肾炎在中医辨证中,系属“水肿”、“尿血”等病范畴,在诸多致病因素中,瘀血与湿热是慢性肾炎最常见的实邪。
因此,肺肾气虚,挟湿挟瘀是其常见病机。
而穿山龙配伍黄芪、当归、川芎、益母草等药物一方面有利于益气活血药化瘀活血,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其本身的清热利水消肿作用[4]。
另外穿山龙的活血舒筋、消食利水之功,更可使血瘀通利,水行通畅,肾功能恢复,这一点对肾病综合征蛋白尿尤为有效。
五苓散治疗肾脏疾病研究进展

继发性肾病包括狼疮肾炎、糖尿病肾病、血管炎肾损 害、高尿酸肾损害等疾病。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后期 累及肾脏所致的一种继发性肾病。龚丽等[19]纳入11项研 究进行meta分析五苓散对于糖尿病肾病的疗效,结果显示五
·60· 山 西 中 医 2021 年 7 月第 37 卷第 7 期
苓散治疗糖尿病肾病,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并降低24 h尿蛋白、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王诗怡等[20]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五苓散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 制,通过TCMSP中药系统收集五苓散全方5味中药的化合物 及有效靶点,通过分析富集的KEGG通路可以观察到,糖尿 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乙 型肝炎、细胞凋亡、甲型流感可能是该方发挥作用的主要信 号通路。初步预判五苓散可能通过靶向作用关键蛋白和重 要通路达到改善糖尿病肾病的效用。左芸芸[21]分析参芪地 黄汤合五苓散加减方对G3A2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相关指标 的影响,将84名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及缬沙坦胶囊80 mg/天口服等治疗,治 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芪地黄汤合五苓散加减方(太子参 6 g,生地黄、山药、茯苓、白术、泽泻、黄芪、猪苓各10 g,薏苡 根、玉米须各30 g,大黄、蝉蜕、石斛各6 g,淫羊藿15 g),结 果显示治疗组中医症状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 7 讨论
张大宁用补肾活血法治疗Ⅱ期特发性膜性肾病经验

病复杂反复的重要 因素。 《 素问》中将不能食或食少 、 脉大紧 、无身痛消瘦的浮肿性疾病命名为 肾风 ,并指出
[ 通讯作者 ] 范 军
全 方 补 益 肝 肾 ,养 血 祛风 。3 0 8 n m 准 分 子激 光 治疗 机制 尚不明确 ,因其波长 与N B — U V B 相似 ,可能有相似的生 物效应。黄小宴等 认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角质形 成 细 胞分 泌S C F ,G M— C S F ,b F G F 等促 进 黑 素 细胞 增 殖 分 化 的细胞 因子 ,使 白癜 风皮 损复 色 。 患 者 ,男 ,1 2 岁 。1 个 月 前 头皮 部 白斑 ,后 皮 损 逐
络 ,虚瘀 兼 夹 ,可 出现血 行 不 畅 、 肾络失 养 或气 滞 、湿 阻 、痰结 、浊 毒蕴 结 等病 理 变化 ,导致 瘀 血 阻络 ,肾体 受 损 ,肾脏 主 水 、藏 精 、主 气化 等 功 能减 弱 ,进 而 五脏 六 腑 功 能失 常 ,影 响 气血 津 液 的运 行 和转 化 。风 扰 是疾
1 2 g ,苍 耳子 9 g ,炙 甘 草 9 g 。3 0 8 n m 准 分 子激 光 ,隔天 1 次 ,照射 治 疗 。3 周 后 复 诊 ,头 皮全 部 复色 ,Wo o d 灯 ( 一)。
膜 性 肾病 是 以大 量 蛋 白尿 或 肾病 综 合 征 为 主 要 表 现 ,病 理 上 以 肾小球 毛 细血 管 基 质均 匀 一致 增 厚 、有 弥
病位在 肾。张景岳认为风侵入肾经发为风水。 《 临证指 南医案 》说内风是身中阳气 的变动 。风之 由来或源于内 或源于外 ,风为百病之长 ,药用黄芪 、当
归 、川 I 芎 、赤 芍 、地 龙 、桃 仁 、红 花等 ,并 临 证加 减 。
拉米夫定来氟米特和中药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研究

r v a o e ifr n e n pe tz e n n l e i n h ma s e e l n s x d fe e c s i n a o i e a ag sa i u n .
定疗效 , 且不 良反应较小 ,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与 方 法
11 临床资料 : . 所有 1 8例患者均为我院 2 0 -2 0 0 6 0 9年 肾病 科住 院患者 , 男性 1 , 2例 女性 6例 ; 龄 l~ 8岁 , 年 65 平均年龄
(45 83 岁。入选标准 : 3 . -) ± ①经肾活检确诊为 H V MN B — 。②符 合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 肾炎的诊 断标 准…, 血清 H V抗原 阳 B
a a ei. ns eil y2 0 ,o ()3 2 3 4 nl sa A et s o ,0 8 l83 :5 — 5 . g h og
5 Kaz J Me a n y CJ Curn tts o re t e a ag sa t . C f e . l re tsau fpe mpi n lei. v
21 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 :8 . l 例患者经治疗后尿蛋 白定 量显著下降 , B明显升 高 , AL 同时 AL 、 T 血清胆 固醇 ( H 及 C O)
血肌酐( C) S r较治疗前有所 下降 , 见表 1 。
表 1 治疗 前后实验室指标 比较 (蜘) ;
1 8例患者采用拉米夫定 、 来氟米 特和 中药联合 治疗 , 取得一
A eteil y 2 0 ,0 ( ) 1 6— 2 0 ns s o ,0 4 1 0 5 :2 3 1 7 . h o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治疗膜性肾病研究进展膜性肾病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基底膜上皮侧有弥漫、均匀的颗粒状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均匀增厚、肾小球滤过膜屏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以致出现一系列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膜性肾病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蛋白尿,是引起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之一。
虽然一些膜性肾病患者可以自行缓解,但是大量蛋白尿持续存在以及肾功能进行性恶化仍然是临床治疗上的一个难题,积极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膜性肾病大多对激素治疗不敏感,以激素抵抗型为多见,西药治疗疗效不佳,多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膜性肾病上开展了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且取得可喜的成果, 现将其整理综述如下。
1单味中药及提取物1.1水蛭素回顾性分析87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使用水蛭素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副作用。
按口服水蛭素(脉血康胶囊)、潘生丁分成水蛭素组、潘生丁组。
水蛭素组24h尿蛋白定量下降的速度比潘生丁组快,治疗半年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下降,血浆白蛋白显著升高,血肌酐和Hb在绝对数值上也有下降[1]。
1.2重楼重楼能明显抑制C-BSA膜性肾病大鼠肾小球NF-κB活化及ColIV分泌;明显减低NF-κB的mRNA表达,与雷公藤多甙治疗组作用相当。
重楼治疗组能明显改善造模引起的蛋白尿和高胆固醇血症;明显减低肾小球IgG和C3荧光强度;纤维连接蛋白(FN)的mRNA表达明显减低;能减轻(C-BSA)大鼠肾脏病理损害[2、3]。
1.3 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甲素能有效地减少被动型Heymann肾炎蛋白尿, 血浆白蛋白显著增加。
明显减少肾小球IgG和C5b-9的沉积,减轻肾组织免疫损伤, 雷公藤甲素治疗后足细胞表面Nephrin和Podocin的表达比Heymann肾炎大鼠有明显增加,分布上的异常开始得到纠正, 足细胞的足突损伤明显减轻,足突融合改善,足突宽度降低,促进足细胞病变和裂孔膜蛋白结构的修复。
电镜显示,雷公藤甲素治疗组上皮侧免疫复合物、钉突以及基膜反应性增殖均较Heymann肾炎组似有所改善,说明雷公藤甲素疗效机制除了其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外,还与它能显著地改善和修复足细胞病变有关[4]。
1.4鱼腥草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治疗以C-BSA 制成的膜性肾病大鼠,结果鱼腥草注射液可降低造模大鼠的24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病理改变亦明显轻于对照组,鱼腥草注射液有减少免疫复合物沉积的作用,从而减轻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而造成的肾小球基底膜结构损伤和电荷性质的改变,减少尿蛋白的排出,降低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减轻肾脏损伤、延缓肾脏病理慢性进展的作用[5]。
1.5 青藤碱青藤碱是从青风藤中提取的生物碱,青藤碱可明显减少C-BSA 肾炎循环IC 的形成,降低尿蛋白,减轻机体免疫损伤和肾小球病变程度;且能降低血肌酐、尿素氮与血和尿中的β2 微球蛋白,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青藤碱具有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有关[6]。
1.6白鹤粉白鹤粉是由鸡屎白加工而成的一种新药,研究证实其对MN 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推测其具有抑制IC 的沉积,恢复和保护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屏障,通过抑制某些炎症因子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7]。
1.7 黄葵胶囊经激素标准疗程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半年无效的30例难治性膜性肾病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黄葵胶囊和泼尼松, 对照组给予泼尼松。
治疗组治疗4、12和24周时24h尿蛋白定量较对照组治疗同期减少[8]。
1.8金樱子醇金樱子醇提物显著降低被动型Heymann肾炎模型大鼠尿蛋白、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血清总蛋白含量,减轻肾组织的病理变化[9]。
1.9地龙类药物地龙类药物能使大鼠C-BSA肾炎尿蛋白减少,血脂降低,血浆Alb上升,降低血清白介素-6及白介素-2受体,使肾脏病理损害减轻,可能是通过减轻血小板在肾小球局部的聚集作用,并调节体内某些细胞因子而发挥作用[10]。
1.10川芎嗪川芎嗪可能通过增加肾组织t-PA表达,降低PAI-1表达,从而减少Col IV 在肾脏的沉积,减轻或抑制Ⅲ-Ⅳ期MN的病理损害的进展。
川芎嗪减少24h尿蛋白定量,减轻白蛋白的丢失,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脂代谢紊乱,并促进Scr的排泄,达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11]。
1.11中药藏红花、灯盏花素可抑制环氧化酶,抑制血栓素A,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血小板释放炎症介质,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减轻MN大鼠尿蛋白[12]。
1.12柴胡皂甙d柴胡皂甙d可减轻HN大鼠蛋白尿,降低血脂,抑制lgG和C3在肾小球内的沉积。
研究显示柴胡皂甙d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花生四烯酸等生成,且可明显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还可能通过抑制抗体的生成,抑制原位IC的形成,增强对IC的吞噬作用,抑制补体的激活,减轻膜攻击复合物所致的肾损伤[13]。
2中药复方2.1益肾通络方益肾通络方可显著降低MN大鼠尿蛋白、提高血浆蛋白, 改善血脂代谢, 能够抑制NF-κB、MMP-2 在肾组织中的表达, 减轻足细胞融合, 促进受损的肾小球基底膜( GBM )修复, 从而减轻肾脏损伤, 延缓肾脏慢性病理进展[14]。
2.2大黄蛰虫丸经用大黄蛰虫丸治疗后,膜性肾病患者血ⅦR、Ag、Fbg显著降低,明显优于潘生丁。
大黄蛰虫丸能改善高凝状态[15]。
2.3加味阳和汤加味阳和汤具有降低膜性肾病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尿蛋白,降血脂,提高血清蛋白,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减轻肾脏病理损伤的作用。
加味阳和汤有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炎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以及抗凝、降脂等作用[16]。
2.4肾维康对肾活检证实为膜性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肾维宁治疗组及潘生丁对照组,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尿、蛋白尿及免疫球蛋白等指标。
结果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20%、73.3%。
肾维宁冲剂是治疗膜性肾病的有效中药复方制剂,对膜性肾病的血尿及蛋白尿有明显治疗作用[17]。
2.5健肾片健肾片治疗MN 模型大鼠,显著降低C—BSA大鼠尿蛋白,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的作用,健肾片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较模型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
认为健肾片治疗慢性肾炎、减轻肾脏病理损害的作用可能与其对细胞因子的调节有关。
并用免疫荧光、电镜观察发现,健肾片能减轻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减少免疫复合物沉积[18]。
2.6活血软坚方活血软坚方(益母草、蝉蜕、海藻、鹿衔草)能减少家兔IC 的形成,减轻基底膜的增厚,阻止新月体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微血栓的形成,抑制MN 家兔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活性,减低血浆中IL-1、IL-6、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含量,从而减轻家兔膜性肾炎肾小球病理损害,达到延缓肾小球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19]。
2.7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是王清任所创的益气活血名方,膜性肾病的中医病机总以脾肾气虚为本,血瘀为标。
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方随症加减,并配合西药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膜性肾病,从多个方面调节患者的免疫水平、凝血状态,减少24h尿蛋白定量、提升血浆白蛋白、减少纤维蛋白原,故而达到有效治疗膜性肾病的目的[20]。
2.8昆仙胶囊昆仙胶囊大剂量可以降低C—BSA大鼠模型的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肾小球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昆仙胶囊降低免疫复合物在基底膜沉积有关[21]。
2.9 益气活血系列方益气活血方用于以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制备的MN家兔模型,证实中药组降低尿蛋白、提高血浆白蛋白、降低血脂的疗效肯定,且明显优于激素治疗组[22]。
2.10加味阳和汤加味阳和汤具有降低尿蛋白,降血脂,提高血清蛋白,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减轻肾脏病理损伤的作用,而对肾功能无影响。
加味阳和汤有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炎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以及抗凝、降脂等作用[23]。
2.11导赤止血胶囊导赤止血胶囊有显著降低MN 模型大鼠蛋白尿的作用,提示对修复肾小球病理损伤,改善肾小球硬化程度,防止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减慢肾病进展有良好的功效;能通过减轻免疫复合物沉积对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改善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达到减轻血尿的目的[24]。
2.12安肾胶囊安肾胶囊对膜性肾病大鼠具有降低蛋白尿、控制血尿、修复肾小球病理损伤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膜性肾病大鼠的作用机制[25]。
2.13复肾汤复肾汤(野菊花、益母草、蒲公英、车前子、紫花地丁、车前草、芦根、苦参、茯苓、泽泻等)治疗MN 模型家兔,有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减少免疫复合物的沉积,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复肾汤改善机体免疫过程,可能是抑制和降低某些特异性抗体的形成,或者是抑制特异性抗体与肾小球上皮细胞表面糖蛋白的结合,从而抑制肾小球上皮下IC 的形成;再者可能是抑制C5b-9的介导,改善GBM状态,减少蛋白尿[26]。
2.14肾炎合剂能降低大鼠尿蛋白,使增厚的GBM减轻,上皮下电子致密物减少,足突融合改善,对防治大鼠早期MN有较好的疗效[27]。
2.15抗炎清肾方黄谷香等发现百部、白芷及白及3味单味中药汤剂均对膜性肾病大鼠有一定治疗作用, 百部和白芷的作用尤为明显[28]。
3中医辨证分型施治陈以平等[29、30]强调要根据膜性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 将本病主要分为2型:1、湿热瘀阻型,治宜清利湿热、益气活血, 用陈氏清热膜肾方加减;2、脾肾阳虚型, 治宜健脾益肾、温阳活血, 用陈氏补肾膜肾方加减。
陈以平以上述方法临床观察145例, 结果显示: 清热膜肾方及补肾膜肾方组总有效率为75.7% 明显优于西药对(46.7%), 随访2年,总有效率达80.8%, 而西药组仅为41.7%。
王钢等[31]将本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4型:1、寒湿浸渍型,治宜通阳化湿利水;2、脾肾阳虚型, 治宜温补脾肾、通阳利水;3、血瘀水阻型, 治宜活血利水;4、肝肾阴虚型, 治宜滋补肝肾、兼化水湿。
认为膜性肾病与中医阳气虚密切相关。
刘宏伟等[32]则认为阴虚型也相当常见,治疗42例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膜性肾病患者, 并与31例西药组比较, 结果显示中医辨证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俞东容等[33]将本病分为2型:1、脾肾气(阳) 虚型, 予益气健脾温肾, 药用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制附子、仙灵脾、菟丝子等;2、气阴两虚型, 予益气养阴, 药用太子参、知母、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白茅根等; 兼水湿者, 佐利水化湿, 药用猪苓、泽泻、车前子等;兼湿热者, 佐清热化湿,药用黄柏、黄芩、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等;兼血瘀者,佐活血化瘀, 药用桃仁、红花、丹参、川芎、水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