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的主要品种和栽培类型牛蒡

合集下载

牛蒡怎么种植方法

牛蒡怎么种植方法

牛蒡怎么种植方法牛蒡,学名为牛至,是一种常见的蔬菜植物。

它的根茎肥大且富含营养,可食用部分主要是种植在地下的根茎。

牛蒡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其种植方法如下:1. 地块选择:牛蒡喜欢温暖、湿润和富饶的土壤,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牛蒡效果较好。

在种植牛蒡前需要将地块进行翻耕,除去泥沙和杂草,确保土壤肥沃和较少的杂质。

2. 品种选择:根据自己种植的需求,可以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牛蒡品种。

常见的牛蒡品种有秧丰一号、新白牛蒡和早金甜等。

3. 播种时间:牛蒡为一年生植物,抗寒性较强,一般在春季进行播种。

适宜的播种时间是在地温达到5-10时进行。

在北方地区,一般选择3月下旬或4月上旬进行播种。

4. 播种方式:播种前先将牛蒡种子浸泡在水中,约2-3个小时,以增加发芽率。

播种时,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已经翻耕过的地面上,然后轻轻拨土覆盖种子,厚度不宜超过种子的两倍即可。

5. 间距管理:牛蒡的播种间距可以根据品种的大小和土壤条件进行调整。

一般而言,行距25-30厘米,株距20-25厘米。

种植时保持适当的间距,有利于牛蒡的生长发育和通风透气。

6. 管理刈割:播种后,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过湿,以免导致根茎腐烂。

同时,也需要注意杂草的清除,保持地面整洁。

在牛蒡生长到30-40厘米时,进行刈割整形,保留3-4个叶片,有利于根茎的生长和发育。

7. 施肥管理:在生长过程中,可适当追施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在刈割整形后的15-20天内,进行一次追肥,再次推荐有机肥料,比如腐熟的畜禽粪肥或有机复合肥。

8. 病虫害防治:牛蒡比较容易受到霜、雨、雪等恶劣天气的影响,需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防治茎基腐病的方法是及时清理受害植株,并适当控制浇水量。

对于常见的病虫害,如叶片被虫害严重侵害,可使用生物农药进行喷洒防治。

9. 收获保管:一般种植3-4个月后即可收获牛蒡。

适当调整收获时间,既可作为青饲料,也可用于食用。

牛蒡专业知识讲解

牛蒡专业知识讲解

牛蒡专业资料牛蒡又叫东洋萝卜。

原产亚洲,野生种分布于欧洲的西伯利亚及我国东北至西南各地。

日本自古就作为蔬菜栽培,为主要根菜之一。

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引进栽培种,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鹤壁市农科所实验,作为蔬菜栽培以肉根为收获器官,牛蒡667m2产在3000-3500千克,按每千克1.6元计算,扣除成本1000元,每667m2净收入在3800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是农民致富增收的好门路。

一、牛蒡的特征特性牛蒡为菊科牛蒡属二年生植根系植物。

根深叶茂,植株高约100厘M。

叶片心脏型,长50厘M、宽45厘M、淡绿色,叶背密生白色茸毛,叶缘具粗锯齿;叶柄长70厘M左右,具有纵沟,基部微红。

根圆柱型,长40-100厘M,外皮粗糙,暗黑褐色,肉质灰白色。

种子灰黑色,长型,千粒重11-13克。

种子可入药,在中医学上称为牛蒡子或大力子,性平,味辛,有散热、煊肺、消肿、祛毒之功效。

可用于治疗外感,咳嗽,咽喉肿痛。

根对牙病有特殊疗效。

牛蒡喜温暖湿润,耐寒耐热力较强,种子发芽适温为20-25℃以上,30℃以上发芽都不良;植株生长发育的适温为20-25℃,喜光不耐荫,地上部耐热不耐寒。

地下部耐寒,在-20℃的条件下可安全越冬。

最适宜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pH 6.5-7.5的中性沙壤土种植。

在沙壤土上种植的肉质根细长,须根少,表皮光滑,外表美观,但肉质较硬,缺少香气。

在壤土上栽培的肉质根表皮粗糙,须根多,但肉质根细嫩,香味较重。

偏酸、偏碱的土壤均不适宜种植。

牛蒡的开发利用牛蒡菜牛蒡菜以其加工工艺简单、食用方便等特点而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牛蒡菜加工工艺:牛蒡根-挑选-清洗-去皮-切头-清洗-护色-切片-烫漂-冷却-护色-配料-包装-杀菌-冷却-检验-产品。

在该工艺中要注意烫漂、护色及产品检验三个步骤,以保证产品良好的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

牛蒡,为菊科两年生大型草本植物根茎类蔬菜,高纤维食物,因形似牛尾而得名。

药食两用野菜——牛蒡牛蒡

药食两用野菜——牛蒡牛蒡

药食两用野菜——牛蒡牛蒡牛蒡在中药材上又叫大力子、牛蒡子,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以果实,根及叶入药,有疏风散热,宣肺透疹,清热解毒功能,后经改良以根茎食用为主,作为绿色营养食品,又称无公害蔬菜。

在发达国家,成年人一年可吃牛蒡100千克左右,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蔬菜食品。

牛蒡的使用在全国正悄然兴起,对它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认识越来越深,因此种植牛蒡具有一定的发展前途。

一、生物学特性1、植物学特性。

牛蒡株高1-2米,主根深长肉质,肉质灰白,茎生叶互生,有长柄,叶片心状卵形,先端圆钝,边缘带波状花序簇生茎顶,总苞片先端弯曲呈钩刺状,花为管状花紫红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开花到种子成熟30-40天,千粒重12-14克,发芽年限3-5年。

2、生物学特性。

适应性强,喜温耐热又耐寒,种子发芽适温20-25℃,生长适温也为20-25℃,地上部耐寒力弱,而根耐受30℃以下的低温,冬季地上枯死,以直根越冬,翌年萌芽再生长,牛蒡属绿体春化型长日照,如秋播不能太早,以防根茎太大进入春化阶段,牛蒡是喜温作物,强光及长日照植物发育良好,肉质根膨大快而充实。

二、栽培要点1、选地与整地:选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种植为好。

一般土质一米深以内,否则根杈多,如土壤过砂根易空心,不宜保水保肥,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千克。

2、播种:一年可播两次,春播4月中下旬,秋播8-9月间,每亩用种量200克左右,行距90厘米,株距7-10厘米亩保苗9000-10000株。

清水浸种10-24小时,放在25℃条件下两天可萌芽即可播种,播后7天出苗。

3、田间管理⑴牛蒡苗期不耐旱,要浇小水,春播要保持土壤湿润。

⑵及时间苗、定苗、每穴1株。

⑶苗期喷一次甲基托布津和叶面肥混合液,防死苗,促生长。

⑷牛蒡萌新叶时,及时去掉枯叶,长出4-5片新叶后开始追肥浇水,亩施尿素10千克,在夏季防止大雨灌沟,要进行排水,防止烂根死亡。

⑸病虫害防治:病害以防立枯病为主,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即可,根腐病用石灰乳消毒;防治虫害主要是蚜虫,可用氧化乐果无公害杀虫剂。

牛蒡的主要品种和栽培类型牛蒡

牛蒡的主要品种和栽培类型牛蒡

牛蒡的主要品种和栽培类型牛蒡牛蒡可分根用牛蒡和叶用牛蒡两大类。

根用牛蒡主耍分为两个品种群:(1)野川型,产于日本关东地区,特征为根长而细。

(2)大浦型,产于日本关西地区,特征为根短而粗。

叶用牛蒡主耍分为荻和越前白茎两个品种群,肉质根小,叶柄发达,叶柄和嫩根供食。

目前生产上所用品种分类见表1。

(1)泷野川。

主产于日本东京都泷野川地区,为中晚熟品种,地上部分长势旺,叶片叶柄均较肥大,直根较长,可达1米左右,根头较粗大,根皮深褐色。

秋季播种易发生先期抽薹,影响品质,适宜在土层较深厚的冲积土及砂壤土中种植。

一般为春季播种秋冬季节采收。

(2)渡边早生。

从泷野川中选择改良的品种,叶片大,缺刻较少,叶柄带红色,毛茸亦少,根长80公分左右,根大,具早熟性。

该品种晚抽薹,肉质根香气浓、肉质软,在秋季和春季均可播种,品质较佳。

(3)山田早生。

从泷野川中选择改良的另-早熟品种,肉质根长70公分-80公分,叶片圆,叶柄红色,产量较高,春播秋播均可,但秋播不宜过早,以免春季先期抽薹。

(4)新田。

为中熟品种,直根外表皮平滑,肉质较好,叶片细长,叶柄白色而细,叶数少,根长l米左右,一般作为春播品种,7月份采收上巿。

栽培技术141112/1-141223192600557.jpg" style="width: 580px; height: 400px" title="牛蒡的品种和栽培类型牛蒡" />(5)中之宫。

从泷野川中选择的小叶品种,叶数少,叶柄红色,为中熟品种,根长70公分-80公分,肉质根肥大,肉色鲜明,适合于春季播种和秋季播种,先期抽薹率较低。

(6)常磐。

从泷野川的红柄系中选育出的晚熟品种,冬性较强,不易先期抽薹,常用作早春播种。

(7)砂川。

肉质根品质极佳,产量不高,嫩根白,叶柄绿色或淡红色,有2个-3个类似的地方品种。

(8)大浦。

产于日本千叶,琦玉等地,根纺锤形,短而粗,外皮粗糙,肉质软,叶片叶柄均较大,叶数多,茎杆红色。

牛蒡的栽培技术

牛蒡的栽培技术

牛蒡的栽培技术牛蒡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也是一种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和营养价值。

它的栽培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牛蒡的栽培技术。

一、土壤选择与准备牛蒡喜欢生长在肥沃、透气性好的土壤中,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6.0-7.5。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要尽量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

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适当的改良。

首先,将土壤杂质和根系残留物清除掉,然后施入有机肥料,并进行深翻。

此外,要注意保持适当的土壤湿度,尽量避免土壤干燥。

二、品种选择牛蒡栽培中常用的品种有地下牛蒡、细长牛蒡等。

在选择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要选择抗病虫害性强、产量高的品种。

三、播种与育苗牛蒡的播种时间一般为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

首先,要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种子均匀地撒在育苗床上,覆盖一些细土,保持适当的湿度,一般为50%-60%的湿度。

在育苗期间,要注意及时浇水,保持适宜的温度。

一般来说,牛蒡的发芽温度为15°C-20°C,所以要注意调节好温度。

四、移栽与管理当牛蒡苗长到3-4片真叶时,可以进行移栽。

移栽前,要提前将种植地进行整地、施肥。

将苗期栽培中使用的育苗床进行适当的肥料处理,然后将苗期栽培中的幼苗小心地移植到预先准备好的田地中。

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及时除草、松土,并注意及时灌溉。

牛蒡的生长期需求适量的水分,但同时也要避免过多的水分导致病害发生。

此外,在牛蒡生长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和虫害。

一旦发现有害生物的存在,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害和虫害的扩散。

五、收获与储存牛蒡一般在播种后100-120天左右即可收获。

收获期间,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时间,一般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以避免高温对牛蒡的影响。

将收获的牛蒡清洗干净后,可以选择直接食用或加工储存。

如果需要储存,可以选择将其保存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以延长其保鲜期。

牛蒡的栽培技术

牛蒡的栽培技术

市场现状与需求分析
市场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牛蒡作为一种营 养丰富的蔬菜,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逐年 增长,为牛蒡种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需求分析
牛蒡在国内外市场均有较高的需求,尤其在日本、韩国 等亚洲国家,牛蒡成为日常饮食中的重要食材。随着人 们对牛蒡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的认识加深,其需求还 将继续增长。
红肌牛蒡
优点是肉质柔软且甜、适合炖汤和煮粥,缺 点是不太适合加工。
02
牛蒡的种植条件与技术
土壤条件与要求
土壤质地
牛蒡对土壤质地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
沙质土壤。
土壤酸碱度
牛蒡适宜在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生 长,pH值最好在6.0-7.5之间。
土壤有机质
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有助于提高牛蒡 的产量和品质。
果。
产量高
选择产量高、质量好的品种, 以提高种植效益。
市场需求大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品种,以增 加种植者的收益。
抗病虫害能力强
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种植
效益。
常见牛蒡品种介绍
01
02
03
04
青牛蒡
青牛蒡是一种大型的牛蒡,肉 质松脆,适合炒制和加工。
柳叶牛蒡
柳叶牛蒡的叶子细长如柳叶, 肉质较薄,适合炖汤和炒制。
04
牛蒡的收获与加工
收获时间与方式
收获时间
牛蒡一般在秋季成熟,最佳的收获时间是秋天的9-11月。具体的收获时间还需要根据当年的气候和土 壤条件来确定。
收获方式
牛蒡的收获通常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人工收获时,需要先用镰刀或机械割下牛蒡,再将其挖出。机 械收获则可以使用专门的牛蒡挖掘机进行。

牛蒡概说

牛蒡概说

牛蒡概說一.牛蒡簡介:1.學名:Arctinm Lappa L日名: ゴボウ2.品種:伊助.地皇3.特性:為根莖類,生長快速(120~150天)萌芽力強,其根莖營養成份高,特有的菊糖是可消化性碳水化合物,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常食使人體筋肉發達增進體力,日本專家證實牛蒡可防癌,日本人老幼喜食,視為強壯食物之一,為高價台灣少量栽培蔬菜之一,根長80CM~100CM春秋兩季栽植最為適合。

二.牛蒡生理、生態:1.溫度:20~25℃為成長適溫。

種子發芽率介於20~25℃。

10℃以下及30℃以上發芽最劣。

2.土壤:砂壤土、壤土、火山灰土、深沖積土最好,並排水良好土質。

最利於它的成長,深耕、翻土、消毒置基肥最重要,避免有地下水之地。

3.連作:3~4年輪作前期種植物避免菊花之類、大豆類作物。

三.牛蒡栽培:1.地之準備:耕起、碎土、深耕、消毒基肥。

2.施肥:一分地窒素150~200kg、燐酸100~150kg、加里100~150kg、追肥1~2回,由窒素、加里之30%追肥。

3.播種:種子埋入1.5~2cm(七日發芽)。

4.播種後管理:中耕、除草、追肥、間引。

5.病蟲害防除。

牛蒡產銷計畫可行性研究一.市場行銷可行性分析:(1)年間出貨計劃(1月至12月)。

(屬持續性出貨型態)(2)對象以大行口為主。

(3)採『註文生產』方式。

行銷對象穩當(共同體做法)。

(4)銷售地區涵蓋日本、台灣、美國、中國。

(5)市場潛力無限寬廣。

(購買健康食品類蔬果是世界潮流)。

(6)無行銷遲滯局面,出貨快速。

二.技術設計可行性分析:(1)採用機械種植,有系統性的規劃。

(2)品質保證、無論屬超市、保鮮、加工等分級包裝都合乎水準。

(3)集貨場設備齊全。

(4)直營、契作生產兼作。

(5)大陸越冬採地膜及弓棚種植。

三.產品製造可行性分析:(1)以保鮮為主。

年需求量30萬噸以上。

(2)生技萃取加工。

(有機牛蒡品質優,提升藥品加工成立自有品牌並作成市場區隔)。

牛蒡的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牛蒡的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牛蒡的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牛蒡通常可进行春播和秋播。

一般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茬口,现将常见的牛蒡种植茬口介绍如下:(1)早春茬。

于3月上、中旬播种,5月-7月间采收,在气温较高地区可采用,应选用冬性较强抽薹晚的品种,叶用牛蒡则可以在2月上、中旬播种,夏季采收上市,品种可用荻或渡早生。

(2)春茬。

采用这种茬口安排的最为常见,一般4月-5月间播种,10月-ll月间采收,可贮藏4个月左右,并可大量贮运。

常选用中晚熟品种。

(3)夏茬。

于7月-8月间的盛夏播种,11月-12月采收一般用叶用牛蒡,此茬病害较重且在干早地区生产较为困难,适合于冲积土壤中种植。

(4)秋茬。

于9月-10月间播种,在翌年的5月~7月间采收,种植时要严格选择晚抽薹品种,适期播种。

(5)叶牛蒡补缺栽培。

4月-6月间是牛蒡上市的淡季,一般生产部分叶牛蒡来补充,10月上、中旬播种,密植软化,用嫩根和叶柄上市,品种用越前白茎。

我国引种的牛蒡品种多为长根种,在选择种植用地时,应选用地势较高,耕层较深,无夹砂土等硬土层、无瓦砾杂质的地块。

耕作深度短根种一般为50厘米,长根种一般为90厘米左右。

宽度为15厘米-30厘米。

土层板结易形成畸根。

土壤耕翻多为人工,耕费较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蒡的主要品种和栽培类型牛蒡
牛蒡可分根甪牛蒡和叶甪牛蒡两大类。

根甪牛蒡主耍分为两个品种群:(l)野川型,产于日本关东地区,特征为根长而细。

(2)大浦型,产于日本关西地区,特征为根短而粗。

叶甪牛蒡主耍分为荻和越前白茎两个品种群,肉质根小,叶柄发达,叶柄和嫩根供食。

目前生产上所甪品种分类见表1。

(1)泷野川。

主产于日本东京都泷野川地区,为中晚熟品种,地上部分长势旺,叶片叶柄均较肥大,直根较长,可达1米左右,根头较粗大,根皮深褐色。

秋季播种易发生先期抽薹,影响品质,适宜在土层较深厚的冲积土及砂壤土中种植。

-般为春季播种秋冬季节采收。

(2)渡边早生。

从泷野川中选择改良的品种,叶片大,缺刻较少,叶柄带红色,毛茸亦少,根长80公分左右,根大,具早熟性。

该品种晚抽薹,肉质根香气浓、肉质软,在秋季和春季均可播种,品质较佳。

(3)山田早生。

从泷野川中选择改良的另-早熟品种,肉质根长70公分-80公分,叶片圆,叶柄红色,产量较高,春播秋播均可,但秋播不宜过早,以免春季先期抽薹。

(4)新田。

为中熟品种,直根外表皮平滑,肉质较好,叶片细长,叶柄白色而细,叶数少,根长l米左右,-般作为春播品种,7月份采收上巿。

(5)中之宫。

从泷野川中选择的小叶品种,叶数少,叶柄红色,为中熟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