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六则译文
医古文

《扁鹊传》词(谨)遇:招待间(舆):私下(血脉)治:正常诞(之):欺骗重(难治):很由(扁鹊):遵循句子1)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齐桓侯和圣人一样洞察隐微的病变,让良医及早进行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愈,生命就可以存活,人们所担心的是担心疾病太多,而医生所担心的是担心治疗方法太少。
《华佗传》词(黄琬)辟:征招(七八)狀:量词,一灸为一狀应(除):立即属(使):同“嘱”,嘱咐寻(差):随即含宥:宽恕故(当死):必定(使)木亟:疲惫句子1)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译文: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
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
《汉书艺文志》词(仲尼)没:死闵(焉):忧虑删(其要):选取及(失):至于(之)际:会合序(方技):依次排列句子1)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译文:医生是推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来阐发百病的根源,生死的界限,而用以来揣度针石灸法,调配出各种适宜的药物。
2)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译文:经方,依据草石的寒温性,丈量疾病的深浅,借助药物的作用,依据四气感应的适宜情况,辩五脏六腑所使用各种性味的药物,制出寒凉与温热的药剂,来疏通郁闭解除蕴结,使身体恢复正常。
《伤寒论》词:(才)秀:出众赍(百年):持徇物:追求身外之物冰谷:薄冰和深谷,喻险境。
句子1)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译文: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是自己外表华丽而内在憔悴。
病案六

戊申六月初 , 枢判白文举年六十二岁 , 素有脾胃虚损病 , 目疾时作 , 身面目睛俱黄 ,小便或黄或白 , 大便不调 , 饮食减少 , 气短上气 , 怠惰嗜卧 , 四肢不收。
至六月中 , 目疾复作 , 医以泻肝散下数行 , 而前疾增剧。
予谓 : 大黄、牵牛虽除湿热 , 而不能走经络 , 下咽不入肝经 , 先入胃中 , 大黄苦寒 , 重虚其胃 , 牵牛其味至辛 , 能泻气 , 重虚肺本 , 嗽大作。
盖标实不去 , 本虚愈甚。
加之适当暑雨之际 , 素有黄症之人 , 所以增剧也。
此当于脾胃肺之本脏 , 泻外经中之湿热 , 制清神益气汤主之而愈。
清神益气汤 : 茯苓、升麻 , 以上各二分 , 泽泻、苍术、防风 , 以上各三分 , 生姜五分 , 青皮一分 , 橘皮、生甘草、白芍药、白术 , 以上各二分 , 人参七分 , 黄柏一分 , 麦冬二分 , 五味子三分。
( 《脾胃论·调理脾胃治验》 )
分析本案为脾胃虚损兼有目疾 , 治疗重点在于补益脾胃 , 脾胃健运 , 元气旺盛 , 清阳上升则目疾面黄等症自退 , 从中可以了解李东垣重视从整体入手治疗局部病变的学术思想。
医古文

词(谨)遇:招待间(舆):私下(血脉)治:正常诞(之):欺骗重(难治):很由(扁鹊):遵循句子1)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齐桓侯和圣人一样洞察隐微的病变,让良医及早进行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愈,生命就可以存活,人们所担心的是担心疾病太多,而医生所担心的是担心治疗方法太少。
《华佗传》词(黄琬)辟:征招(七八)狀:量词,一灸为一狀应(除):立即属(使):同“嘱”,嘱咐寻(差):随即含宥:宽恕故(当死):必定(使)木亟:疲惫句子1)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译文: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
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
《汉书艺文志》词(仲尼)没:死闵(焉):忧虑删(其要):选取及(失):至于(之)际:会合序(方技):依次排列句子1)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译文:医生是推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来阐发百病的根源,生死的界限,而用以来揣度针石灸法,调配出各种适宜的药物。
2)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译文:经方,依据草石的寒温性,丈量疾病的深浅,借助药物的作用,依据四气感应的适宜情况,辩五脏六腑所使用各种性味的药物,制出寒凉与温热的药剂,来疏通郁闭解除蕴结,使身体恢复正常。
词:(才)秀:出众赍(百年):持徇物:追求身外之物冰谷:薄冰和深谷,喻险境。
句子1)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译文: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是自己外表华丽而内在憔悴。
医古文讲读课文重点句子

《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译文〕旅舍的客人长桑先生到来,唯独扁鹊认为他奇特不凡,常常恭敬地招待他。
长桑先生也知道扁鹊不是寻常的人。
来往十多年,才招呼扁鹊私下而坐。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
”居二日半,简子寤。
〔译文〕扁鹊说:“血脉正常,你们惊怪什么呢?从前秦穆公曾经如此,七天后醒了过来。
现在您主君的疾病跟秦穆公相同,不出三天必然痊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就苏醒了。
3.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明智的人能预先洞察隐微的病情,能让高明的医生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治愈,身体可以存活。
人们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方法少。
《华佗传》1.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尙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译文〕病人就按照华佗说的去做,立刻吐出一条蛇状的寄生虫,把它悬挂在车边,想去拜访华佗。
华佗还没回家,他的小孩在门前玩耍,迎面看到来客,便自言自语道:“好象遇到过我父亲,车边挂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2.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名所悬,宜含宥之。
”〔译文〕于是把华佗押送交付到许昌监狱,审讯验实,供认服罪。
荀彧请求说:“华佗医术确实高明,是人们生命所维系的人,应当宽恕他。
”3.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译文〕人的身体要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使身体疲惫罢了。
活动后水谷精气得以消化,血脉能够畅通,疾病就不会产生,比如门轴不会腐烂就是这个道理。
《丹溪翁传》1.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
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
〔译文〕拿古方来治疗当今的疾病,它们的情况不能够完全符合。
医案

陈延儒医案肺为五藏华盖,体本清虚,一物不容,毫毛必咳,有外感六气而嗽者,有内伤七情六欲而嗽者。
治当先其所因。
癸巳冬,余寓天津,高君诚斋之室,晨起即嗽,至暮尤甚,连咳不止,延余往诊。
切其脉,浮虚细数,知是寒束于表,阳气并于胸中,不得泻越所致。
用利膈煎治之,下咽即安。
又曹某,每日午后,必发干咳数声,病已年余,问治于余。
切其脉,六部中惟左尺沉按则数,知阴分至深处,有宿火内伏,故午后阴气用事时,上冲于肺而咳。
朱丹溪所谓火郁之干咳嗽,症最难治也。
余用杞菊地黄丸意,加减治之,十余剂而愈。
丙申冬,余又至天津,周菁莪大令患咳嗽症甚剧,终夜不得卧,来速余诊,切其脉,六部细数,右关尺按尤有力,知是大肠温邪,上乘于肺而咳。
用苓知泻火汤加减,十数剂而治愈。
丁酉夏初,江君镜泉子后午前,咳嗽痰多,并见筋骨痠痛,食少神疲等症。
余诊之,脉来缓弱,知是脾虚寒侵,用理中汤加味,温补而愈。
此数症也,或表或里,或虚或实,或寒或热,如法施治,应手奏效。
故先哲有言,咳嗽虽责之肺,而治法不专在肺,诚以咳嗽受病处,不尽属于肺也。
今人但知咳不离乎肺,凡见咳嗽,即以辛药治之,一切咳嗽不因于肺者,缠绵不已,永无愈期。
迨至劳症将成,乃归咎于肺气不充,与肺阴不足。
今试问气何以不充,阴何以不足,非缘过服辛药,肺经受伤之故欤。
使能先其所因,不沾沾于治肺,则咳早平而金不受困,其得失为何如耶。
钱艺医案罗少耕室。
丁丑九月患鼻塞咳嗽,身有微热,少顷神不语,喉中啯啯有声,按脉右寸浮数,问其疾苦,惟点头而已,可知神识尚清,不过风痰上壅太阴,而成喉痹耳。
即针少商穴,喉通能语,服清泻之品而痊。
过夜复厥,厥时有气逆上,上过心胸即神昏息微,按之摩之,咳嗽一二声而始醒。
频频而厥,舌苔薄白,便艰溲少,六脉滑大且硬,右大于左,发出赤丹且痒,搔之破流滋水,片时结痂,四肢尤多,是痰饮素甚,风热相煽,猖狂无制,秋令金邪克木。
即葶桑旋蒡蒌赭沉杏苏子橘皮竹沥姜汁饮之厥止,再以苏杏换菖苓,调理而安。
医案五则原文及译文

医案五则原文及译文
摘要:
一、病例一:伤寒
二、病例二:太阳病
三、病例三:阳明病
四、病例四:少阳病
五、病例五:太阴病
正文:
【病例一:伤寒】
伤寒是一种外感热病,其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身痛等。
这则医案讲述了一个患有伤寒的病人,通过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最终康复的经过。
医生采用了和解少阳、调和营卫、清热解毒等方法,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病例二:太阳病】
太阳病是中医学上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身痛、恶寒等。
这则医案描述了一个患有太阳病的病人,在医生的治疗下,病情逐渐好转的过程。
医生运用了发表、和解、祛邪等治疗方法,帮助病人摆脱病痛。
【病例三:阳明病】
阳明病是中医学上的一种病症,主要症状为高热、口渴、便秘等。
这则医案讲述了一个患有阳明病的病人,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病情得到缓解的过程。
医生采用了清热、生津、通腑等方法,使病人的症状得到改善。
【病例四:少阳病】
少阳病是中医学上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
这则医案描述了一个患有少阳病的病人,在接受中医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的过程。
医生运用了和解少阳、调和营卫等方法,使病人的症状得到缓解。
【病例五:太阴病】
太阴病是中医学上的一种病症,主要症状为腹满、呕吐、腹泻等。
这则医案讲述了一个患有太阴病的病人,在接受中医治疗后,病情得到改善的经历。
医生采用了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等方法,使病人的症状得到缓解。
以上就是五则医案的原文及译文。
通过这些病例,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医在治疗各种病症方面的丰富经验和独特优势。
〖医学〗医案六则

完:充足。 一旦:忽然。 霍然:很快病愈。 敛衽:表示恭敬。
善:多。 茗:茶。 瓯:盆盂类瓦器。
术、陳皮、芍藥等補劑十餘貼,安 得不日以劇?然非此浹旬之補,豈 能當此兩貼承氣哉?故先補完胃氣 之傷,而後去其積,則一旦霍然 矣。”衆乃斂袵而服。
(四) 不肖體素豐,多火善渴,雖盛 寒,床頭必置茗碗,或一夕盡數甌, 又時苦喘急。質之先生,爲言此屬 鬱火證,常令服茱連丸,無恙也。 丁巳之夏,避暑檀州,酷甚,朝夕 坐冰盤間,或飲冷香薷湯,自
陽病益著,邪氣流行,爲重困於俞,
忿發
返回主页
经纪:纲纪。
麻黄证:即麻黄汤 证,伤寒表实证。 煎迫:逼迫。
爲疽。”意告之後百餘日,果爲疽 發乳,上入缺盆,死。此謂論之大 體也,必有經紀。拙工有一不習, 文理陰陽失矣。
(二) 昔有鄉人丘生者病傷寒,予爲 診視。發熱頭疼煩渴,脈雖浮數而 無力,尺以下遲而弱。予曰:雖屬 麻黃證,而尺遲弱。仲景云:尺中 遲者,榮氣不足,血氣微少,未可 發汗。予於建中湯加當歸、黃芪令 飲。翌日脈尚爾,其家煎迫,日夜
返回主页
是:确实。
促:缩短。
旦夕:短时间内。 预:参预。
督發汗藥,言幾不遜矣。予忍之, 但只用建中調榮而已。至五日尺部 方應。遂投麻黃湯,啜第二服,發 狂,須臾稍定,略睡,已得汗矣。 信知此事是難是難。仲景雖云不避 晨夜,即宜便治,醫者亦須顧其表 裏虛實,待其時日。若不循次第, 暫時得安,虧損五臟,以促壽限, 何足貴也!《南史》記范雲初爲梁 武帝屬官。武帝將有九錫之命,有 旦夕矣。雲忽感傷寒之疾,恐不得 預慶事,召徐文伯診視,以實懇之
返回主页
数家医案集
❖ 清·柳宝诒《柳选四家医案》收:
❖ 尤在泾《静香楼医案》2卷
中医古文课件-医案六则

3、明代,医案著作成熟期。
➢ 个人医案专著有30多部;
➢ 出现了历史上第一部医案类书《名医类案》(江瓘编,收集 历代医家医案及经史百家中所载医案3000例,以病症分为 205门)
4、清代,医案著作繁荣期。
➢ 医案专著达200多种,包括个人医案、医案类书、医案丛书、 专科医案、专题医案、医案评注等。
第四则:选自赵献可《医贯·痢疾论》
明·赵献可所著《医贯》是明代温 补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全书6卷。 强调 “肾间命门说”,认为养生 与治病,如能充分理解此说,对 于有关医学问题也就豁然贯通了。 故书名为《医贯》。
本案作者:徐阳泰
豆是一种盛 食器
豐:肥胖 [辨] 豐:物品丰多。 丰:草木茂盛。
齊,同“ 臍 ”。此谓自噬腹脐,喻不可及。后因 以“臍噬”(噬臍)喻后悔难追。
重点句子
句:子南晨诣,愠形于色,咎以轻用河车, 而盛称此友先识,初不言曾服凉药,且欲责 效于师,必愈乃已。
孙子南清晨到沈医师处,怒形于色,责 怪沈医师轻率地使用河车,而大赞这位医生 先知,根本不提起曾经服用凉药,并且要向 沈医师求取疗效,必定痊愈才肯罢休。
丰满 丰盛 丰收
丰姿 丰采 丰神
为(之)言:对(我)说
感應丸:百草霜、杏仁、木香、丁香、干姜、 肉豆蔻、巴豆组成。功效:温补脾胃,消积导 滞。炮炙、组方复杂,详见《局方》。
八味湯:吴茱萸、炮姜、木香、橘红、 肉桂、 丁香、人参、当归。功效:温补脾胃,顺气固涩。 主治:脾胃虚寒,气不升降,心腹刺痛,脏腑滑 泻。《杨氏家藏方》
后因孙子南清晨到沈医师处怒形于色责孙子南清晨到沈医师处怒形于色责怪沈医师轻率地使用河车而大赞这位医生怪沈医师轻率地使用河车而大赞这位医生先知根本不提起曾经服用凉药并且要向先知根本不提起曾经服用凉药并且要向沈医师求取疗效必定痊愈才肯罢休沈医师求取疗效必定痊愈才肯罢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案六则》——译文
(一)
齐王的保健医王遂患病,自己炼制五石汤服食治病。
我淳于意前去探访他。
王遂对我说:“我有病,希望您能给我诊治。
”我就给他诊治,告诉他说:“您患的是内热病。
《医论》的书里说:‘内热小便短少,大便秘结的病人,不能服饮五石汤。
’矿石炼制的药物精锐燥烈,你服用这种药不能正常地大小便,赶紧不要服用,从面色来看,您将要发生肿痈病。
”王遂说:“扁鹊说:‘用寒性矿物药来治疗阴虚内热的病,用热性矿物药来治疗阳虚外寒的病。
’矿物药有柔与刚或寒与热不同性味的药剂。
所以,内热就用寒性矿物药中平和的药剂治疗它;内寒,就用热性矿物药中刚燥的药剂治疗它。
”我就对他说:“您的论说差错得太远了。
扁鹊说的虽然就像这样,但是必须详细周密的诊断,依据医学的法度,确立治疗的规范,符合医疗的原则,综合望色和脉诊、表里、虚实、病情顺利和险恶的规律,参合病人动和静跟脉息变化相应的情况,才可以论治。
医论著作里说:真热假寒的病,不用慓悍的药和针石治疗。
如果慓悍的药入内,那么邪气闭阻了,而郁结之气愈加深入内伏。
诊断书上说:假寒真热的病,不能用刚燥之药。
刚燥药侵入体内会扰动阳气,阴病就更加衰弱,阳病更加显著,邪气到处流行,因此困剧经俞中,暴发为疮疽。
”我告诉他后,过了一百多天,果然在乳房长了疽疮,向上很快蔓延到缺盆部位,后来就死了。
这就指出论治的大法,一定有规律法则。
平庸笨拙的医生对这些有一点不熟悉,就在医理的领会和临床上阴阳寒热的运用上发生差错了。
(二)——与课本不同oTL
世人所说的气中病,虽然不曾在医方书上看到,然而突然大喜损伤阳气,突然大怒损伤阴气,心怀忧愁,常不称意,心气逆乱,四肢厥冷,往往多会患这种病,就觉得涎水潮涌且昏迷,牙关紧闭。
如果一概当做中风的证候,用药不但不适当,而且常常会治死人。
元祐庚午年母亲遭受了这种灾祸,至今受屈抱恨于心,而无由申诉。
母亲平时总是吃素,气血贫瘦衰弱,因为父亲去世后她很忧愁苦恼,牙关紧闭,涎水塞口。
有一同村医生就当作中风治疗,用三粒大通丸让她泄下,大泄了数次,一个晚上就去世了。
此事经常使我悲伤怒恨。
我每次看到这种症状的病人,就赶紧化开四五粒苏合香丸,灌入病人口中,立即就苏醒了,然后随着病人气血的虚实寒热来调理治疗,没有不被治愈的。
《内经》说:“病人无故而哑,不能说话,脉息不至,不用治疗,本来就会痊愈。
”指的是气血突然逆乱,气血平复就好了。
确实如此,即使不服药也行。
(三)
一位姓叶的先生名叫仪,曾和朱丹溪一起跟白云许谦先生学习理学。
他记述一次疾病说:
癸酉年秋季八月,我患了痢疾,腹痛发作,一点也不能吃喝。
接着就困乏疲惫,不能起床,就把床席和垫子中间开个缺口,听任大便自己流下来。
当时朱彦修先生客居城里,因为同学的友情,每天来探访看望我,给我服药,只是每天服药而病情却日益加重。
老朋友们大声地议论这件事,而朱彦修不加理采。
满十天,病情更加严重,痰液阻塞在咽喉中就像棉絮一样,痛苦的呻吟声日夜持续不断。
我私自忧虑,就和两个儿子诀别,两个儿子放声痛哭,路上的行人互相传讯说我已经死了。
朱彦修听到这个传闻,说:“唉!这一定是传话的人胡说。
”第二天天刚亮,他来诊视我的脉象,煎小承气汤给我喝。
药往下咽,感觉着使我痛苦的东西从上面往下泻,共排了几次大便,就觉得很轻妙。
第二天,就能进粥食,病渐渐痊愈了。
老朋友们于是就请问朱彦修的治疗方法。
他回答说:“先前诊断患者的寸口脉虚,身体虽似结实,可是面色黄而微白。
这是由于平时与人交谈多,说话多的人就中气虚弱;又因为他这个人平时总是一定办完已经在做的事情,常常是错过餐时而饥饿,或者吃得过饱而被食伤胃,那就流变为积滞,积滞得久了就变成这种病证。
痢疾这种病证,一般认为应该先排去原来的积滞,然后才能想吃新鲜的食物,而我却投用人参、白术、陈皮、芍药等补剂十多帖,怎么能不一天天加重病情呢?然而如果没有这满十天的补剂,怎么能承受住这两帖承气汤的猛烈的攻下之剂呢?所以先补益好胃气受到的损伤,然后排除他的积滞,那么病就忽然而痊愈了。
”众人于是都提起衣襟,表示敬服。
(四)
我身体一向肥胖,多火多渴,即使是大寒天气,床头上一定要放茶碗,有时候一晚上会喝尽几碗茶,另外,又时常为喘咳急迫所苦。
我就把这些症状去询问赵献可先生,他给我说这属于郁火的病证,让我常常服用茱连丸,就没病了。
丁巳年(公元1617年)夏天,我在檀州避暑,天气非常酷热,早晚都坐在冷水浴盆里,或者饮用冷
香薷汤,自恃来作为清暑良药。
到七月,痢疾大为发作,初三日一天一夜泻痢一百多次,红血白脓相杂在一起,一点儿渣滓都没有,腹部胀闷,绞痛得无法说。
有人认为应该用大黄来下泻。
但赵先生不予理采,竟然用人参、白术、生姜、桂枝给我服用,渐渐痊愈。
但还是白脓的积滞不止,服用感应丸才痊愈。
后来稍微品尝了一下螃蟹,又大泻大下,身体十分疲乏困顿,就又服用八味汤以及补剂中多加生
姜、桂枝才痊愈。
一身经历的这一年之间,黄连苦茶,以前从
不停口,而现在用纯热之药治愈了这个病。
如果不是先生,或者投用大黄凉药下泻,不知道最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另外,妻子怀孕时生病,喘息气逆不能入睡,先生让服逍遥散立刻平安。
又患了便血不止的病,先生让服用补中炮姜立刻就止住了,没有用第二剂药。
以上种种奇妙的验例,很难详尽叙述完。
唉!先生有隔着墙壁能看到人的天赋才能,何必要像扁鹊那样服饮上池之水才能做到呢?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善于赠给人礼物的人是用语言,那种永远发誓不能忘记的事情也是用语言。
我很不才,不值得被先生厚爱,私下里用这篇文字来记录先生完美德性罢了。
四明弟子徐阳泰顿首书写记述。
(五)
沈明生治疗孙子南媳妇的病,她天生的体质瘦弱单薄,脉息是迟微的脉象,春末时节患了吐血的病症。
沈明生认为是脾脏虚弱不能调养血脉,就投用归脾汤,服了几帖,吐血就止住了。
考虑到以后会复发,就取用丸剂方药调理,仍然用归脾料配合大造丸几味药给她服用。
病人症状平复四五天以后,孙子南偶然遇到一个懂医的人谈到这件事,那个人就惊讶地说:“各种见血的症状都是热性病,怎么可以用人参、黄耆、河车这些性味温热的药来补呢?眼下血虽然止住了,不几天又会来了。
”孙子南就请他去给媳妇看病,于是他就赶紧让停止服用那些温补药,而用花粉、知母这些凉性药让病人进下。
病人服用了五六剂后,血忽大来,形势十分危险严重。
这位自以为懂医的朋友于是就缩手不敢治疗了,认为是先前所服热药的毒性已经很深,后悔也来不及了。
孙子南一大早就去到沈明生那里,怨恨之情表现在脸色上,一方面用轻用河车的罪名责怪他,另一方面却大为称赞这位朋友的先见之明,从来没有说起曾经服用花粉、知母等凉药的事,而且要向医师求得疗效,一定要治愈才肯完事。
沈明生自己辩解说:“既然是热证,为什么先前用归脾汤温补如同鼓声应着鼓槌那样灵验,现在只增加了河车一味药,哪里就会出现如此的祸害呢?而且一斤左右的药物中,干河车仅用了五钱,其中地黄、龟板这些滋阴的药反而占有大半,总共才服用了四五天,每次服三钱,累积起来计算它,河车不过一两左右罢了。
”于是就不再详尽辩论,就去诊察病人的脉息,跟先前比较起来,脉象转微了,就笑着说:“无妨,仍然应当进行大补呵。
”他们一家都觉得奇怪,然而认为解铃仍需系铃人,谁做事出了问题仍须由谁去解决,姑且听任他去用补药吧。
沈明生于是就用归脾汤的药料,加倍用人参、黄
耆,一帖药病人就熟睡了,第二帖药就血止了。
从此才领悟到血的复来,是由于用寒凉药把它招来的。
我于是感叹说:“医学的道理确实很难认识呵。
我固然不敢以有见识的人自居,然而舍弃症状,依照脉象来治病的方法,是得之于古代贤人的格言;血脱了就要补气,也不是胡乱地卖弄自己主观的见解。
现今的医生心中往往持有一个能够制胜别人计谋,那就是见到前面的人用凉药,就说:‘这是寒证,应该用热药。
’见到前面的人用热药,却说:‘这是热证,应该用凉药。
’因为用峻剂攻治它不灵验,跟着就用缓剂补它;因为补它
不见效,随接又用攻下药。
总想翻个新花样,从来就没有一定的见解,怎么能够让主人、病人一个一个地都精通医道,洞察医理,而不被那些动听的语言动摇呢?在前面的医生,蒙受这种诽谤的害处是很小的;在病人,受到误治的害处就很大了。
这就是张景岳‘不失人情’这篇论文写作的原因。
”
(六)
素来对于亏损元精的病证,不只病人自己烦心厌恶,就是从事医师职业的人,也有左右为难的时候。
时逢风木正旺的仲春二月,病人患眼疾,面色发黄,紧接着遗精淋浊,不久就又膝盖、小腿肿胀,疼痛不能走路。
等到来诊病时,脉象左手弦数,右手搏而长,面色变得深紫,而且时时呕吐。
静心思考其中的原因,前面众多的疾病,都是同一种病邪所致,分别造成三种疾病,依次缠绵在身,病久不愈,从上到下,从下到极下,由于元精久亏的身体,又蒸腾向上发为胃病,这是肾胃相关联的缘故。
如果不稍微进行消除止息一两种病证,只是采取回阳返本的治法,我恐怕固守元气,病邪难除,就想采取直接治标的法则。
因此我谨慎地拟定一法,略微仿效丹溪滋阴之术,不知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