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法案例分析完整版

合集下载

公务员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公务员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张某某,男,35岁,某市规划局副科长。

2018年,张某某在审批某房地产开发公司项目时,违规收受该公司负责人赠送的价值5万元的购物卡。

事后,该案被群众举报,经调查核实,张某某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

二、案例分析1. 违法事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公务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有下列行为:(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二)违反廉洁从政规定;(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四)索贿、受贿;(五)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六)其他违反公务员职业道德的行为。

本案中,张某某违规收受礼品,属于违反廉洁从政规定的行为。

2. 违法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公务员违反本法规定的,应当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案中,张某某的行为构成受贿,属于违法行为。

3. 处理结果经调查核实,张某某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情节严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一百零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给予张某某撤销副科长职务的处分,并调离规划局。

三、案例分析结论1. 强化公务员廉洁自律意识。

公务员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做到廉洁自律。

2. 完善公务员监督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公务员监督机制,加强对公务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对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查处。

3.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对违反公务员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形成震慑效应,确保公务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廉洁性。

四、启示1. 公务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公务员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人民利益为重,坚决抵制各种诱惑,做到廉洁自律。

2. 加强法律法规教育。

加大对公务员的法律法规教育力度,提高公务员的法律意识,使其明白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3. 完善监督机制。

公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题(3篇)

公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题目:一起涉及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政案件一、案例背景甲市某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张某,在担任福利彩票销售员期间,发现福利彩票销售渠道存在漏洞,部分彩票销售额未如实上报,且存在私分现象。

张某意识到,若不及时举报,不仅损害国家利益,也可能会损害自身利益。

于是,张某决定向有关部门举报。

经过调查,有关部门发现,福利彩票销售额确实存在未如实上报、私分现象,涉及金额巨大。

经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区民政局部分领导干部存在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

二、案件焦点1. 民政局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2. 民政局领导干部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是否构成犯罪?3. 案件中涉及的民事责任如何承担?三、案例分析1. 民政局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在本案中,区民政局部分领导干部在彩票销售过程中,未按照规定如实上报销售额,私分彩票销售所得,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

因此,可以认定民政局领导干部存在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

2. 民政局领导干部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滥用职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在本案中,民政局领导干部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导致福利彩票销售额未如实上报,私分彩票销售所得,涉及金额巨大,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

因此,民政局领导干部的行为已经构成滥用职权罪。

3. 案件中涉及的民事责任如何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在本案中,民政局领导干部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导致福利彩票销售额未如实上报,私分彩票销售所得,侵害了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

公考法律小案例分析(3篇)

公考法律小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已成为众多求职者追求的“金饭碗”。

然而,随着考试的日益规范化和竞争的激烈化,一些考生为了取得高分,不惜违规作弊。

本文将以一起“考生违规答题事件”为例,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以期为考生提供法律参考。

二、案情简介2019年某省公务员考试中,考生李某在考试过程中被监考人员发现存在违规答题行为。

经查,李某利用手机拍照、发送答案给其他考生,并接受其他考生发送的答案。

最终,李某被取消考试资格,并被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法律分析1. 违规答题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员,应当遵守考试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提供虚假个人信息;(二)抄袭、剽窃他人作品;(三)利用通讯工具、电子设备等手段作弊;(四)其他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

”李某的行为属于第三项规定的利用通讯工具、电子设备等手段作弊,违反了公务员考试的相关规定。

2. 违规答题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违反公务员考试纪律的,由组织考试机关取消其考试资格,并可以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李某在考试中违规答题,被取消考试资格,并依法受到相应的行政处分。

3. 考生权利保障尽管李某的行为违反了考试纪律,但其在法律上仍享有一定的权利。

首先,李某有权要求组织考试机关对其违规答题行为进行公正、公平的处理。

其次,李某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案例分析1. 考生违规答题的原因考生违规答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对公务员考试的重视程度过高,认为违规答题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2)道德观念淡薄,缺乏对法律和纪律的敬畏之心。

(3)对违规答题行为的法律后果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

2. 考生违规答题的危害考生违规答题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破坏了公务员考试的公平、公正原则,损害了其他考生的权益。

(2)影响了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降低了公务员队伍的形象。

公考法律案例(3篇)

公考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李某某,男,35岁,汉族,某市某区居民。

被告: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人社局”)。

第三人:某市公务员局。

原告李某某因不服被告市人社局作出的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人某市公务员局作为相关行政单位,依法参加诉讼。

原告李某某原系某市某机关的公务员。

2018年,李某某因工作需要调至某市另一机关工作。

根据相关规定,李某某在调任前需经过公务员调任审批程序。

2018年5月,李某某向市人社局提交了调任申请及相关材料。

市人社局在收到申请后,未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审批决定。

2018年10月,李某某向市人社局提出书面申请,要求市人社局履行法定职责,对其调任申请进行审批。

市人社局收到申请后,未在法定期限内答复。

李某某认为市人社局未履行法定职责,侵犯了其合法权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争议焦点本案争议焦点在于市人社局是否履行了法定职责,即是否在法定期限内对李某某的调任申请进行了审批。

三、法院审理法院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务员调任审批是市人社局的法定职责。

市人社局在收到李某某的调任申请后,未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审批决定,也未在法定期限内答复李某某的申请,属于未履行法定职责。

法院进一步认为,市人社局的不履行法定职责行为侵犯了李某某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据此,法院判决如下:1. 被告市人社局在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对原告李某某的调任申请进行审批;2. 被告市人社局赔偿原告李某某因不履行法定职责所造成的损失。

四、判决依据及法律分析法院判决依据如下: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三十八条:“公务员的职务、职级、工资、福利待遇等,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公务员的职务、职级、工资、福利待遇的调整,应当依法进行,并报上级机关备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十六条:“公务员因工作需要调动的,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办理调动手续。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公考法律案例分析(3篇)

公考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职业选择。

然而,在公务员录用过程中,违规事件屡见不鲜,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案例以一起公务员录用违规事件为切入点,分析相关法律问题,旨在提高公务员录用工作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二、案件概述某市A县在2019年组织了一次公务员考试,共有1000多名考生参加。

在考试结束后,有考生发现部分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如抄袭、作弊等。

经调查,发现A县在此次公务员录用过程中存在严重违规行为,具体表现为:1. 部分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抄袭他人试卷;2. 部分考生在面试环节提供虚假个人信息;3. 部分评委在面试过程中存在徇私舞弊行为;4. 部分考生在笔试和面试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但未被查处。

三、法律分析1. 违规行为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报考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年满十八周岁;(三)具有良好的品行;(四)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五)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务员录用,应当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考试录用。

”2. 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九十二条规定:“报考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录用:(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曾被开除公职的;(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公务员在录用过程中有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在本案中,A县在公务员录用过程中存在以下违规行为:(1)抄袭他人试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提供虚假个人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一的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公务员法律考试案例分析(3篇)

公务员法律考试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公务员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其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政策的实施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

为了确保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我国实行了公务员法律考试制度。

以下是一起典型的公务员法律考试案例分析。

二、案例描述(一)基本情况某市某局拟招聘10名公务员,根据国家公务员局的相关规定,该局组织了公务员法律考试。

参加考试的有20名考生,经过笔试、面试等环节,最终10名考生被录用。

(二)案例经过在考试过程中,考生李某发现,试卷中有一道题目与教材中的内容不符。

李某立即向监考老师反映,但监考老师表示,这是命题组的失误,不予更改。

李某认为这影响了考试的公正性,遂向当地公务员局投诉。

经调查,发现该题目确实与教材不符,且命题过程中存在严重失误。

根据《公务员法》和《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当地公务员局决定对此次考试进行重新组织,并对命题组成员进行严肃处理。

三、案例分析(一)法律依据1. 《公务员法》- 第十条: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三)具有法律规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 第十六条:公务员录用考试应当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2. 《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 第五条:考试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本规定给予相应处理:……(二)提供或者使用考试作弊材料的;……(五)泄露考试试题、答案的。

(二)案例分析1. 命题失误问题本案中,命题组成员在命题过程中存在严重失误,导致试卷中出现与教材不符的题目。

这违反了《公务员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损害了考试的公正性。

根据《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第五条的规定,应对命题组成员进行严肃处理。

2. 考生权益保障问题本案中,考生李某在发现试卷问题后,及时向监考老师反映,但未得到妥善处理。

这反映出当地公务员局在考生权益保障方面存在不足。

根据《公务员法》第十条的规定,公务员应当具备法律规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当地公务员局应加强对命题、监考等环节的监管,确保考生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考公务员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考公务员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甲村位于我国某地,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甲村周边地区逐渐成为城市扩张的重点区域。

为了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当地政府决定对甲村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征收,用于建设工业园区和住宅区。

甲村共有1000户村民,其中大部分村民祖祖辈辈在此生活,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然而,由于土地征收补偿款的分配问题,甲村村民与当地政府产生了严重的纠纷。

具体纠纷如下:1. 土地征收补偿款的计算方式存在争议。

部分村民认为,补偿款应按照土地的实际价值计算,而政府则主张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补偿标准执行。

2. 补偿款的分配方式不透明。

村民反映,补偿款的分配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部分村民的权益受到侵害。

3. 部分村民对征收后的土地用途表示担忧,担心土地被征收后,自己的生计将无法保障。

在多次协商无果的情况下,甲村村民集体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解决土地征收纠纷。

二、法律问题分析1. 土地征收补偿款的计算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征收土地的,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

具体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在本案中,甲村村民主张按照土地的实际价值计算补偿款,而政府主张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补偿标准执行。

对此,法院应依法审查:(1)甲村土地的实际价值是否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最低补偿标准;(2)土地的实际价值如何确定,是否经过了合法的评估程序;(3)政府是否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按照最低补偿标准执行是合理的。

2. 补偿款的分配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应当依法进行登记,并按照土地承包合同约定支付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费。

在本案中,村民反映补偿款的分配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部分村民的权益受到侵害。

法院应审查:(1)补偿款的分配是否按照土地承包合同约定进行;(2)分配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操作,如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等;(3)是否存在侵害村民权益的行为,如未按照实际面积分配、未征求村民意见等。

法律案例分析题_公务员(3篇)

法律案例分析题_公务员(3篇)

第1篇一、基本案情甲,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科员,因工作关系结识了该市房地产开发商乙。

乙为了在业务上得到甲的帮助,多次宴请甲,并送给甲购物卡、高档烟酒等礼品。

甲收受乙的礼品后,未向单位报告,也未退还。

在乙的请求下,甲利用职务之便,为乙在房地产项目审批、土地出让等方面提供了便利。

事后,乙为了表示感激,送给甲一套价值50万元的房产。

甲收受房产后,未向单位报告,也未上交。

甲的行为被单位同事举报,经调查核实,甲的行为构成受贿罪。

二、争议焦点1. 甲的行为是否构成受贿罪?2. 甲收受房产后,未向单位报告,也未上交,是否构成犯罪?三、案例分析(一)甲的行为是否构成受贿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甲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乙谋取利益,并收受乙的财物,其行为符合受贿罪的构成要件。

1. 甲的行为具有职务性。

甲是国家工作人员,其职务涉及房地产项目的审批、土地出让等方面,有权对乙的业务进行干涉。

2. 甲的行为具有便利性。

甲利用职务之便,为乙在房地产项目审批、土地出让等方面提供了便利,使乙的业务得以顺利进行。

3. 甲的行为具有谋取利益性。

甲为乙谋取了利益,包括房地产项目审批、土地出让等方面的便利。

4. 甲的行为具有财物性。

甲收受了乙的财物,包括购物卡、高档烟酒等礼品以及房产。

综上所述,甲的行为构成受贿罪。

(二)甲收受房产后,未向单位报告,也未上交,是否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五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收受他人财物,不向本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甲收受房产后,未向单位报告,也未上交,其行为构成犯罪。

1. 甲收受房产数额较大。

根据调查,甲收受的房产价值50万元,属于数额较大。

2. 甲未向单位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法案例分析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公务员法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根据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对下列案例进行简要分析。

一、某省外事办一工作人员李某2月份因公出国,后无任何理由逾期不归。

在年底时(12月1日)李某回国,来到其所在单位被告知外事办已经将其开除,李某认为机关对其作出的处分不合理,决定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问:1、外事办对李某的处分是否符合有关的程序规定为什么外事办对李某的处分程序不合法。

处分决定是经机关领导成员集体讨论决定后作出的,并且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

本案中李某没有受到书面形式的处分决定,该省外事办的处分程序不符合规定。

2、李某应该向哪个部门或机关提出申诉?李某应当向该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外事办的上一级机关进行申诉。

3、公务员提出申诉的时间限制是多长本案中李某具体应当在何时以前提出申诉公务员自知道对其的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可直接提出申诉。

本案中李某应当在这年12月31日以内提出申诉。

二、 X市教育局在新一批干部任免的公示期间,该局一名工作人员向教育局机关提出意见:认为该局拟任科长的一名公务员应当执行任职回避。

教育局审查后直接做出了该名同志任职回避的决定。

问:1、X市教育局做出的人事回避的决定程序是否合法为什么该教育局做出的回避决定程序合法。

机关根据公务员本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经审查后做出是否回避的决定,也可以不经审查直接作出回避决定。

2、列出需要任职回避的几种亲属关系?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

3、公务员本人能否申请回避其他人是否有权申请公务员回避公务员本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都可以申请公务员回避。

三、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的一名公务员申请退休未予批准,其认为机关对其申请退休不予批准的理由不符合公务员法有关退休的规定,所以该名公务员向县政府办提出了申诉。

县政府办对其提出的申诉不予受理。

请问该名公务员对于申请退休未予批准的决定是否可以提出申诉?县政府办是否有权受理其申诉为什么该名公务员可以就申请退休未予批准进行申诉。

县政府办不是本案的申诉受理机关,接受申诉的机关应当是该县公务员主管部门。

四、某局在发放工作人员工资时扣发了每人200元,在年底仍未补发所扣减的工资,所欠工资被用于局机关进行办公楼的整修,整修完毕后该局补发了所扣减的工资款额。

请问该局违反了公务员法的哪项规定?该局违反公务员法有关工资福利保险的规定;“任何机关不得扣减或者拖欠公务员的工资”。

五、某机关公务员请假期满逾期不归,其所在单位给予其警告处分。

该名公务员遂向其所在机关提出辞职申请,机关未予审批。

问:1、该名公务员违反了公务员的哪项纪律?该名公务员违反了“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的纪律规定。

2、旷工或者请假期满逾期不归多长时间属于公务员法规定的予以辞退的情形?旷工或者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属于公务员法规定的予以辞退的情形。

3、该机关的做法是否符合有关公务员辞职的规定?该机关对其工作人员提出的辞职申请未予审批的做法违反了规定。

公务员法规定任免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审批。

六、某厅有一职位专业性要求较高需要聘任相关人员,经过选聘该厅与甲某签订了为期十年的聘任合同。

在工作期间,甲某未经请假外出十天未归,其所在机关据此解聘甲某,甲某不服,决定申诉。

问:1、本案中关于聘任的情形哪些违反了公务员法的规定?该厅与甲某签订十年的聘任合同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期限,聘任合同的期限应当为一至五年;该厅不能因甲某外出十天不归就接解聘甲某,因为按照公务员法规定,旷工连续超过十五天以上的才属于可以予以辞退的情形;机关在解聘人员时必须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2、甲某与该机关之间的争议应当采用何种方式解决争议这种方式有无期限限制甲某应当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仲裁的时间限制是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

3、甲某在知道解聘事宜后是否能向法院提起诉讼为什么贾某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

聘任制公务员所在机关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再在规定期限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即申请仲裁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

七、 A省某系统招录了二十名公务员,在新录用公务员任职之后该系统组织了对所有新录用公务员的初任培训,培训时间为七天。

问:1、该系统违反了公务员法有关培训的哪些内容?该系统在新录用人员已经任职之后才进行初任培训,违反了“初任公务员参加初任培训合格之后才可以任职”的规定;本案中初任培训的时间为七天违反了公务员法规定的初任培训时间不少于十天的规定。

2、国家设立的专门的公务员培训机构有哪些?国家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公务员培训中心、管理干部院校、培训基地都是专门负责公务员培训的机构。

八、某机关一名工作人员在年度考核中被定为不称职,该工作人员认为机关对其作出的考核结果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向其所在机关申请复核,一个月后该机关作出了维持原考核结果的复核决定,该名工作人员在接到复核结果一个月后提出申诉。

问:1、公务员对定期考核结果有异议的能否申请复核?公务员对定期考核结果不服的可以申请复核。

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对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的可以申请复核或者申诉。

2、本案中受理复核以及申诉的程序有哪些不符合规定的?本案中其所在机关在收到复核申请一个月后才作出复核决定,超过了公务员法规定的“三十日内作出复核决定”的期限;该名公务员在接到复核结果一个月后提出申诉超过了公务员法规定的“十五天”的期限。

3、该人员应该向哪个机关或部门提出申诉?该名公务员应当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在机关的上一级级机关提出申诉。

九、某省在公务员的公开招考中,未按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录用了一名人员,被他人举报至有关部门。

经调查证实,该省人事厅参与公务员招录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员徇私舞弊、通过制造“假学历”将这名不具备资格条件的人员录用。

请问,根据公务员法这名工作人员违反了哪条规定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本案中的这名工作人员的行为属于公务员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

公务员法专门规定了对公务员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处分。

十、国务院某部部长张某的秘书小王在今年与张部长的二女儿喜结良缘,登记结婚。

此前,王秘书在向部机关人事部门递交领取结婚登记介绍申请的同时,也递交了一份要求调离该部到其他部门的申请书。

问:王秘书因何故要申请调离该部?并说明理由。

王秘书申请调出该部是符合公务员法中规定的公务员回避制度的。

这是因为,王秘书与张部长二女儿小张结婚后,他与张部长构成了近姻亲关系(配偶的父母),属于应回避的亲属关系之一。

因为秘书工作的特殊性,张部长与王秘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领导关系,故也视为一种任职回避。

南山市周某原系市商务局对外贸易处副处长,退休后第二年,到其原主管的国有贸易公司任董事长。

经人反映,当地组织人事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但周某认为自己已经退休,能够利用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既可丰富自己晚年生活,也增加个人收入,不愿辞去董事长职务,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了查处。

试根据《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进行分析。

分析:根据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离职两年骨,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在本案例中,周某原是南山市商务局对外贸易处副处长,属于领导级别;他退休后的第二年,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任职,这违反了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

其应该辞去职务。

某市人事局出台一系列改革和优化公务员管理的举措:第一项改革是推行聘任制公务员。

具体做法是:除工勤雇员外的所有新进人员,一律招录为一定期限 (比如1至5年)的聘任制公务员;对一些专业性较强职位,如改革办的一些高级专家,还有政府各部门尤其是涉外工作部门需要的法律、翻译等方面专业人才,以及财会、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等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也推行聘任制公务员。

李某经过考试成为了本市某机关的一名聘任制公务员。

分析: 1、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

前款所列职位涉及国家秘密的,不实行聘任制。

2、机关聘任公务员可以参照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程序进行公开招聘,也可以从符合条件的人员中直接选聘。

机关聘任公务员应当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工资经费限额内进行。

3、机关聘任公务员,应当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书面的聘任合同,确定机关与所聘公务员双方的权利、义务。

聘任合同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者解除。

聘任合同的签订、变更或者解除,应当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4、聘任合同应当具备合同期限,职位及其职责要求,工资、福利、保险待遇,违约责任等条款。

聘任合同期限为一年至五年。

聘任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为一个月至六个月。

聘任制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协议工资制,具体办法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5、机关依据本法和聘任合同对所聘公务员进行管理。

6、人事争议仲裁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争议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