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精练六《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热点专题6【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改革与制度创新】考点解析及精练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热点专题6【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改革与制度创新】考点解析及精练

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
3
1689 年 英国君主立宪制
1921 年 苏俄新经济政策
1933 年 美国罗斯福新政
民享受到比较广泛的权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 年颁布 《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王权 加以限制,标志着资产阶级统治在
英国确立
开创了君主立宪制
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 济,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大 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
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戊戌 变法
1898 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 级维新派发起的救亡图存运动,主张发展资 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是一场资产
阶级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 与政权;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 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
1
3.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
步发展
1978 年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到社会主
2
改革开放
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 策;对内进行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进
行开放,建立经济特区
义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现代历史上的4 年人民代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
实行的,以“富国强兵”为目 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 展资本主义的道
的,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 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
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次自 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
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

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4)改革使社 会稳定,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5)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文化水平。 4.改革的启示。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资料-中外近现代改革.doc.doc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资料-中外近现代改革.doc.doc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资料-中外近现代改革专题构成何为“改革”,一般意义而言是指对旧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革。

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适时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使国家变得更加和谐有力。

本专题旨在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探究改革成功的经验与作用,使同学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就初中历史学习而言,可以分两种类型的改革。

一类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局部调整,例如美国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等;一类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自上而上的变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等。

鉴于目前各地中考命题越来越侧重于学科内综合这一特点,本专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顺序,对历史上重大改革进行综合复习。

考点详解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洋务运动考点罗列: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洋务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清朝地主统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

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等,均需要掌握,重点是对这场运动的评价。

情感态度: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学习洋务派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所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洋务运动的失败在于改革未触动封建体制,由此认识到实行体制创新和建立近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戊戌变法考点罗列: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背景国内: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

国际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②启蒙运动的影响。

2、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主要活动:序幕:公车上书--发展;创办报刊、组织团体〔严复〕――高潮;百日维新——结束;戊戌政变。

山东省德州市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七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六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七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六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试题

专题六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选择题1.(2018·泰州中考)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 )A.推行县制B.奖励军功C.奖励生产D.承认土地私有2.(2019·改编题)如图所列是某位同学整理的一位皇帝施政政策要点。

这些政策的结果应是( )A.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B.促进北方民族融合C.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D.实现了南北统一3.(2019·原创题)“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欧洲通过上千年探索,经历了黑暗中世纪才探索出来的政治文明,日本用短短数十年便收入囊中。

”材料中日本的“革新”指的是( )A.伯里克利改革B.大化改新C.农奴制改革D.明治维新4.(2018·宿迁中考)“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1872—1875年),外轮就损失1 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与这一现象出现直接有关的是( ) A.洋务运动B.公车上书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5.(2018·株洲中考)“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这一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观点( )A.地主阶级顽固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6.(2018·遂宁中考)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

从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上看,它主要为资本主义发展直接提供了( )①技术②自由劳动力③市场④资金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7.(2018·北京中考)一位历史学家说:“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握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

2019-2020年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之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19-2020年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之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19-2020年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之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知识链接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商鞅变法:(1)时间:年。

(2)内容:①改革土地制度。

废除,承认。

②重农抑商:奖励农耕,生产粮帛多的,免除;禁止弃农经商,凡因弃农经商或懒惰而贫困的人,罚做。

③奖励。

立功者赐给田宅;贵族及其后代无军功,不能获得爵位和享受特权。

④迁都,推行。

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⑤严明法令。

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使百姓互相监督。

(3)意义:①通过变法,秦国的废除了,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②秦军的提高,得到发展。

启示: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要顺应时代发展,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学习商鞅为变法不怕流血牺牲的无畏精神,自觉增强战胜困难,勇于进取的意识。

2.北魏孝文帝改革(1)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2.措施(1)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2)迁都:494年,孝文帝把都城从迁至。

(3)汉化:鲜卑人贵族改用;提倡和鼓励鲜卑人改穿、与汉族、学说。

完善学校教育制度,让更多的鲜卑贵族子弟系统学习汉族文化。

3.影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

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生活习惯上逐步与汉族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4.洋务运动①目的: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②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③性质:封建统治者失败的自救运动。

④评价:(1)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创办了一批近,培养了一批。

(2)客观上刺激了的产生和发展,对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洋务运动是中国的开端。

失败原因: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只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中考历史复习热点专题攻略专题六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含解析)

中考历史复习热点专题攻略专题六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含解析)

专题六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封建性质的改革2.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观点1: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发展相伴而行,并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顺应历史的改革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如俄国农奴制改革;与历史不适应的改革对社会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观点2:如何评价和学习改革家们。

改革家们都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远见卓识和过人的胆量,还具有顽强的意志和魄力以及为改革献身的精神。

我们要学习改革家们的这些优良品质和精神,首先要从现在开始,学习做人、学习做事。

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A.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奖励耕战D.推行县制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体现这一作用的主要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严惩贪污受贿C.颁布均田令D.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学汉语、通汉婚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下面不属于改革开放后创新举措的是()A.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4.“劳动者要获得法律上的自由,必然要付出巨额的代价,当他们刚刚跳出牢笼,面临的将是无形的枷锁。

”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评价的是()A.美国南北战争B.俄国十月革命C.日本明治维新D.俄国1861年改革5.明治天皇和光绪皇帝在位时期进行改革的内容都涉及()A.大力提倡和发展文化教育B.实行君主立宪制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废除封建制度二、非选择题6.改革和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

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引自《复兴之路》(1)给大清国带来了些许新的气象的是什么运动?分别举出军事工业、新式海军各一例。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杰出人物 答案解析版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杰出人物 答案解析版

2019 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杰出人物(答案解析版)【答案】2019 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杰出人物争时的总统是林肯,他是第16 任美国总统;颁布《宅地法》;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等。

美国历史上连任四届的总统是罗斯福,面对经济危机,他实行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国的重要领导人物等。

(3)拿破仑是世界历史上一位传奇式人物,在法国正处于大动荡时期,他不失时机地通过政变夺取了政权,后来登上皇帝宝座,他在1804 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军队;远征俄罗斯失利;1. C2. A3. B4. C5. A6. B7. A8. B9. C 10. B 11. A 12. C 13. C 14. B 15. C 16. C17. A 18. A 19. A 20. A21. 1929 年-1933 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为了救治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实行新政,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其主要内容有: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整顿农业,销毁过剩农产品;调整与加强对工业的调控;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等。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故答案为: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整顿农业,销毁过剩农产品;调整与加强对工业的调控;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等。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部编人教版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练习题: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练习题: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含答案)

专题二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2019·济宁中考)“甲午战败损失惨重,洋务运动弊端显。

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

”这首歌谣描写的是BA.《南京条约》的影响 B.戊戌变法的背景C.洋务运动的背景 D.《辛丑条约》的影响2.(2019·荆门中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中的“这里”是指CA.土地改革的推行B.遵义会议的召开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三大改造的完成3.1984年,我国将上海设为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设置上海浦东新区;2013年,又设立上海自贸区。

据此可知上海BA.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实验田B.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C.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D.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特区4.(2019·泰州中考)“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

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

”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AA.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B.继续坚持自由放任政策C.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D.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5.在历史叙述中,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

下列属于评述的是BA.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B.新经济政策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C.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D.苏联赫鲁晓夫当政期间,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图片中的历史图1图2材料二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的。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邓小平称之为“农民的伟大创举”。

……农村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不仅解决了全国人民的衣食温饱问题,而且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热点专题6世界近现代的重要改革与制度创新精练试题 含答案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热点专题6世界近现代的重要改革与制度创新精练试题 含答案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热点精练试题专题六世界近现代的重要改革与制度创新一、选择题1.(2018大庆中考)有人认为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 C )A.君主专制制度 B.封建身份制度C.君主立宪制度 D.民主共和制度2.(2018咸宁中考)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必须分置,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文件是( D )A.英国《权利法案》 B.法国《人权宣言》C.美国《独立宣言》 D.美国1787年宪法3.彼得一世改革中鼓励私人开办企业的目的是( C )A.解放农奴以缓和阶级矛盾B.打击封建贵族地主的势力C.发展经济实力,对外扩张D.对俄国进行资本主义改造4.如图是俄罗斯为纪念某一重大事件150周年,于2011年2月1日发行的纪念币,图案左侧为一名农夫在田间卖力耕作的情景,右侧为一支成45度角放置的鹅毛笔,下方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名。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 A )A.俄国农奴制改革B.俄国十月革命C.戈尔巴乔夫改革D.赫鲁晓夫改革5.明治维新后,柳生家族的一郎卖了土地到工厂去工作,二郎上了免费的学校。

柳生家族生活变化反映出的改革措施有( C )①废藩置县②允许土地买卖③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④提倡文明开化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6.以下符合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的是( D )①派遣留学生②改革教育③翻译西方著作④改进军事装备⑤发展近代工业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7.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C )A.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加快发展市场经济C.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D.实现国家工业化8.(2018泰安中考)“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精练六《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选择题1.(2018·泰州中考)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A.推行县制B.奖励军功C.奖励生产D.承认土地私有2.(2019·改编题)如图所列是某位同学整理的一位皇帝施政政策要点。

这些政策的结果应是()A.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B.促进北方民族融合C.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D.实现了南北统一3.(2019·原创题)“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欧洲通过上千年探索,经历了黑暗中世纪才探索出来的政治文明,日本用短短数十年便收入囊中。

”材料中日本的“革新”指的是()A.伯里克利改革B.大化改新C.农奴制改革D.明治维新4.(2018·宿迁中考)“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1872—1875年),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与这一现象出现直接有关的是() A.洋务运动B.公车上书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5.(2018·株洲中考)“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这一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观点()A.地主阶级顽固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6.(2018·遂宁中考)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

从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上看,它主要为资本主义发展直接提供了()①技术②自由劳动力③市场④资金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7.(2018·北京中考)一位历史学家说:“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握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

”材料中“改造国家”的事件是()A.大化改新B.彼得一世改革C.明治维新D.俄国农奴制改革8.(2018·滨州中考)19世纪中后期,俄、日、中三国都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产生的共同影响是()A.使本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B.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使本国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D.成为本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9.(2018·盐城中考)“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深感不安的……从来还没有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

”为改变这一状况,1933年罗斯福开始() A.放任经济自由发展B.对外进行武力扩张C.全盘推行国有化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0.(2018·滨州中考改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980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C.农村停产闹革命D.农村实行“大包干”11.(2018·德州中考)观察下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农奴制改革的进行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二、非选择题12.(2018·青岛中考)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吴起在楚,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而即以促进宗法封建贵族之崩溃。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钦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在1898年光绪皇帝与太后分享皇权合法性的情况下,皇帝采取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将会使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有可能与充满权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可以说,这是清末变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特殊的问题。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材料四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在秦”使“新军国图谋富强”的措施是什么?(2)材料二中,“孝文”为什么要“使其整体的汉化”?(3)材料三中,“清末变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

怎样理解“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5)综上所述,你认为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13.(2018·烟台中考)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

古今中外,改革一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诸北语(鲜卑语),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1)材料中的魏主指谁?他“断诸北语,一从正音”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第二次灾难性战争后,清政府采取了什么自救运动?它对中国近代化有何作用?材料三下图是1929-1945年美国的失业率(3)哪一历史事件导致图中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急剧上升?美国政府为应对这一事件实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是什么?材料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历次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4)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中体现“群众的首创精神”的两个典型事例。

20世纪90年代哪一举措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国企改革之路?14.(2018·诸城一模)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

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

”……于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

——节选自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改革不合时宜的旧制度在秦国进行的制度创新。

材料二清朝从康熙到乾隆这一百多年里,中央政府一方面通过武装或和平方式平定边疆骚乱,另一方面在边疆设置了一系列管理机构,使中央对边疆的统治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的阶段。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对边疆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统治的表现及影响。

材料三1884年,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在《必须摒斥清国风》中写到中国的知识分子满脑子儒家思想,对西洋文明不感兴趣,他们即使看到了西洋的船舶器械等科技产品,也不为所动,觉得那只是夷狄的奇技淫巧,没什么大不了。

……西洋文明的流入并没有对中国产生思想上的根本变化。

……中国引进了西洋文明的肤浅外观,日本则引进了西洋文明的深层内涵,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文明化脚步如此迟缓。

(3)据材料三,福泽谕吉认为中国的文明化脚步迟缓的原因是什么?材料四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明确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

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4)据材料四,概括邓小平对证券、股市的看法。

参考答案【真题精选】1.B 2.B 3.B 4.A 5.C 6.B7.C8.B9.D10.D11.D12.(1)奖励军功。

废除井田制或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2)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汉文化对孝文帝的熏陶或孝文帝对汉文化的仰慕。

(3)戊戌变法(或变法维新运动)。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是否得到支持;改革措施是否得当;改革者的决心等。

(答对任意两条即可)13.(1)北魏孝文帝。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2)洋务运动。

促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产生,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或“大包干”);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奖励耕战,实行按军功授爵;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答出两条即可)(2)表现:设置台湾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设置伊犁将军(答出两点即可)影响: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歧视西方科技;拒绝学习政治制度。

(说法合理,答出一点即可)(4)证券、股市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主张在中国进行经营模式的改革;改革允许出现错误,但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