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钻井工程课程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钻井工程课程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钻井工程课程设计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石油工程课程设计题目:钻井工程设计专业:石油工程姓名:张皖学号:10011312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1、设计主要内容: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一口井的钻井工程相关参数的计算,最终确定出钻井、完井技术措施。

主要包括井身结构、钻具组合、钻井液、钻井参数设计和完井设计。

2、设计要求:要求学生选择一口井的基础数据,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最终以设计报告的形式完成专题设计,设计报告的具体内容如下:(1)井身结构设计;(2)套管强度设计;(3)钻柱设计;(4)钻井液设计;(5)钻井水力参数设计;(6)注水泥设计;(7)设计结果;(8)参考文献;设计报告采用统一格式打印,要求图表清晰、语言流畅、书写规范、论据充分、说服力强,达到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主要参考资料:王常斌等,《石油工程设计》,东北石油大学校内自编教材陈涛平等,《石油工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钻井手册(甲方)》编写组,《钻井手册》,石油工程出版社,1990完成期限2014年6月10日指导教师陈涛平专业负责人陈涛平2014 年 6 月10 日目录前言 (1)第1章设计资料的收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预设计井基本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邻井基本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井身结构设计.. (6)2.1钻井液压力体系 (6)2.2井身结构的设计 (7)2.3井身结构设计结果 (9)第3章套管柱强度设计 (10)3.1套管柱设计计算的相关公式 (10)3.2表层套管柱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教学大纲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教学大纲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Design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课程编码:02902 学分:5(7留学生)实践周数:5(7)上机学时:适用专业:石油工程大纲执笔人:步玉环于乐香孟红霞系(教研室)主任:步玉环一、课程目标石油工程综合设计是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实践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油田工程设计中开发方案设计、钻井工程设计、采油工程设计和油藏工程评价等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学生在修完全部基础及专业课程后进行综合设计。

按本大纲完成石油工程综合设计后,应对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有系统的理解,掌握其中的工艺设计方法及设计思路,并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油藏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会编写简单的油田开发方案;2.学会井身结构的设计方法;3.学会钻井工具的选用及钻井参数的设计计算;4.掌握固井工程设计方法,包括套管柱强度设计、注水泥设计等;5.掌握完井方法、生产管柱尺寸及射孔工艺参数的优选方法;6.掌握常规有杆泵抽油系统设计的主要思路和工艺设计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综合设计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以下基本数据进行设计:油藏地质特征参数、测井资料、取心资料、试采、开发试验等动静态资料;以及井别、井深、地质概况、油层位置、完井方式、地层孔隙压力、地层破裂压力、地层温度、流压及对应产量、饱和压力、套管直径、含水、生产气液比、原油密度、水密度、天然气相对密度、出砂情况、结蜡情况等,完成以下设计内容:(一)油藏工程设计1.5周1.开发方式确定溶解气驱,水驱,溶解气驱转水驱等。

2.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原则、层系综合评价等。

3.注水方式及井网密度确定注水方式及井网类型、井网密度及注采井距等。

4.开发指标预测(1)排状注水(2)面积注水开发年限,无水采油期,日产液量、日产油量、日注水量,累产液量、累产油量、累注水量,含水率,采出程度等。

石油课程设计

石油课程设计

石油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石油的形成、开采、利用和影响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石油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石油的形成过程;(2)掌握石油的开采技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3)了解石油的利用方式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资料收集和报告撰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石油资源的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石油的形成:介绍石油的来源、形成过程及所需时间。

2.石油的开采:介绍石油开采的技术、设备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石油的利用:介绍石油的加工过程、产品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石油资源的管理与保护:介绍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以及我国石油资源的管理政策。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石油的形成、开采、利用等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讨论石油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措施。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石油开采案例,让学生了解石油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4.实验法:安排学生参观石油开采设备,增强学生对石油开采过程的认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石油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石油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石油的形成、开采过程。

4.实验设备:安排学生参观石油开采设备,增强学生对石油开采过程的认识。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分的30%。

2.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包括石油知识掌握程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占总分的20%。

石油工程课程设计c

石油工程课程设计c

石油工程课程设计c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石油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培养学生对石油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石油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任务。

2.掌握石油的形成、开采、加工和利用的基本原理。

3.了解石油工程的关键技术,如钻井、完井、油气藏评价等。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石油工程问题。

2.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3.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石油工程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石油工程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石油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任务、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1.石油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任务。

2.石油的形成、开采、加工和利用的基本原理。

3.石油工程的关键技术,如钻井、完井、油气藏评价等。

4.石油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和趋势。

5.引言:介绍石油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6.石油的形成和开采:讲解石油的形成过程、开采技术和方法。

7.石油加工和利用:介绍石油的加工过程、石油产品和用途。

8.石油工程关键技术:讲解钻井、完井、油气藏评价等技术。

9.石油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和趋势:介绍石油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讲解石油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疑问。

3.案例分析法:分析石油工程领域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以致用。

4.实验法:进行石油工程相关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石油工程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中国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对喇嘛甸油田的地质特征精细研究摘要对喇嘛甸油田的地质特征精细研究,分析喇嘛甸油田储层非均质特征、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布规律。

针对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不同结构界面的情况和剩余油分布的类型,提出了3种厚油层精细挖潜的采油工艺:①长胶筒封隔器细分注水、堵水工艺胶筒长1~3m,封卡薄隔层及附近的炮眼,封卡结构界面厚度为0.2m;②层内水力割缝射孔工艺,该工艺定位控制精度高,割缝无震动,对薄夹层及水泥环不产生损伤,试验的最小隔层厚度达到0.2m;③层内定位平衡压裂工艺,利用6种工艺管柱,可保护上、中、下结构界面及压裂层上、下结构界面,实施的结构界面厚度达到0.4m。

这3种精细挖潜工艺均得到了应用,对特高含水期厚油层挖潜有较好效果。

并阐述了周期注水采油机理,研究了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后期周期注水的组合方式和合理参数,通过典型实例证明, 周期注水是改善非均质油层高含水后期水驱开发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周期注水方法可以有效地减缓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速度,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关键词: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工艺;周期注水AbstractLamadian field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fine reservoir description, analysis Lamadian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stics, status and use of th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On the view of different construction interface and different type of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in thick formations of extra-high water cut period in Lamadian Oilfield, three kinds of fine inner potential excavation technology for thick oil formation were presented. The first one is the fine division water injection and plugging in a long rubber packer with a seal length of1~3meters. This packer can be used to jam the thin barrier and neighbour borehole. The thickness of construction interface jammed by this packer is0.2meter.The second one is the inner hydraulic slotting perforation technology. This technology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accuracy for positional control and no quaking for slotting .The oper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has no damage to the thin interbed and cement sheath. The barrier thickness is minimized to0.2meter.The third one is the inner positional balance fracturing technology. Six kinds of string can be used to protect the construction interface. The construction interface of0.4meter in thickness was tested. The three kinds of fine potential excavation technology were all used in large scale and became the new mode for inner potential excavation of the thick formation in the extra-high water cut period.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mechanism of oil production by cyclic waterflooding and studies the combination method and reasonable parameters of waterflooding in the late stage of high water cut of Lamadian Oil Field. Typical examples prove that cyclic waterflood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waterflooding development in late stage of high water cut in heterogeneous reservoirs. Cycle injection can be effective in slowing production decline and increase in speed aquifers, and ultimately achieving the objective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Key words:Lamadian Oilfield; extra-high water cut period; remaining oil; technology of potential tapping;water cycle目录第1章喇嘛甸油田地质特征 (1)1.1喇嘛甸油田基本概况 (1)1.2喇嘛甸油田构造、断层特征…………………………………………... .11.3喇嘛甸油田储层特点和流体性质 (2)1.4喇嘛甸油田油藏类型、油气水分布 (4)第2章喇嘛甸油田储层动用状况及剩余油分布 (5)2.1喇嘛甸油田储层动用状况 (5)2.2喇嘛甸油田的潜力分析 (5)2.3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内剩余油分布 (6)2.4喇嘛甸油田层内剩余油分布模式 (10)第3章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特点、挖潜工艺 (13)3.1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的特点 (13)3.2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层内剩余油挖潜工艺 (15)3.3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的油井地层压力界限和流压界限 (20)3.4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对钻井、地面流程工艺技术要求 (22)第4章利用周期注水方法改善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效果 (24)4.1周期注水采油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 (24)4.2喇嘛甸油田周期注水效果分析 (26)结论 (27)参考文献 (28)致谢 (31)第1章喇嘛甸油田地质特征喇嘛甸油田基本概况喇嘛甸油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地形较为平坦,为草原覆盖区,地面海拔高度为145~152m。

化工设计指导书

化工设计指导书

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丶任务书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石油化工系石油化工教研室2010年11月目录一. 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 .............. .. (1)二. 原油常压分馏塔工艺设计程序 ................... (1)三. 课程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要求 ....................... . (28)四. 课程设计任务书 ................................ .. (31)一. 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是在讲授本课程重要章节后, 进行具有总结性的教学环节, 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第五学期用两周时间完成。

通过课程设计, 可以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受到一次石油加工工艺设计的基本训练, 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的题目通常选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常压塔或减压塔的工艺设计。

原因是:1. 石油及其产品的蒸馏是炼油装置的最基本单元设备。

是任何一次加工与二次加工装置所不可缺少的设备。

2. 课程设计一般按排在课程讲完原油的一次加工之后, 与课程的联接较好。

3. 蒸馏塔的工艺设计的基本训练较全面, 与所学的基础课联系较密切。

下面以原油常压分馏塔工艺设计为例, 讨论它的工艺设计程序。

二. 原油常压分馏塔工艺设计程序工艺计算用目前我国的通用方法。

(一) 计算所需基本数据1. 原料油性质。

其中主要包括实沸点蒸馏数据, 密度, 特性因数, 分子量, 含水量, 粘度和平衡汽化数据等;2. 原料油处理量, 包括最大和最小可能的处理量;3. 根据正常生产和检修情况确定开工天数;4. 产品方案和产品性质;5. 汽提水蒸汽的温度和压力。

上述基本数据通常由设计任务给定。

此外, 尽可能收集同类型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案的实标操作数据以资参考。

(二) 设计计算步骤1. 根据原料油的性质及产品方案确定产品的收率, 作出物料平衡;2. 列出(有的须通过计算求得)有关各油品的性质;3. 决定汽提方式, 并确定汽提水蒸汽用量;4. 选择塔板的型式, 并按经验数据定出各塔段的塔板数;5. 画出蒸馏塔的草图, 其中包括进料及抽出侧线的位置丶中段循环回流的位置等;6. 确定塔内各部位的压力和加热炉出口压力;7. 决定进料过汽化率, 计算汽化段温度;8. 确定塔底温度;9. 假设塔顶及各侧线抽出温度, 作全塔热平衡, 算出全塔回流热。

【毕业设计】石化技术工程系毕业设计任务书

【毕业设计】石化技术工程系毕业设计任务书

【关键字】毕业设计石化技术工程系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课题化工生产中传热方式的工艺设计及相关设备设计设计内容目标和要求设计目标:根据自己顶岗实习岗位工作实际或化工生产实际选取其中某一环节典型工艺流体,对其换热方式进行工艺流程设计以及其中典型设备进行设计及选型。

通过毕业设计,熟悉化工生产中流体换热方式的选择原则及换热器、蒸发器、加热炉的设计选型及操作要点。

设计内容:1.掌握化工生产过程工艺流体换热方式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主要内容,掌握设计原则。

2.论证设计方案,确定设计流程及方法,掌握化工过程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以及主要工艺设备(换热器、蒸发器、加热炉等)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操作及维护要点。

3.基本掌握过程和设备的物料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和控制方案。

4.绘制物料流程图、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图的要求和标准。

设计要求:1.按照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研和中、外文资料查阅,落实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法、步骤和措施,撰写字数不少于1500汉字的开题报告。

2.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

3.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要符合《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

论文字数应在15000字以上。

4.所有毕业设计内容必须按要求上传至世界大学城的个人空间,每组小组长负责本组个人空间的检查监督。

参考文献:[1]《流体输送与传热》李xx主编[2]《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王xx主编[3]《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三版)(上、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XX.08[4]《化学工程手册》(第二版)(上、下卷),时xx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11[5]《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董xx编,化学工业出版社,XX.01[6]《化工数据导引》,王xx主编,化工出版社,1995.10[7]《化工工程制图》,魏xx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05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支持修改!。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任务书(钻井方向)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任务书(钻井方向)

6.2 设计内容 6.2.1 井身结构设计(画图)
(1)套管层次和下深; (2)套管——钻头尺寸的配合; (3)各层套管段对应的钻深; (4)水泥返至深度设计; (5)各井段的钻井液密度设计。
6.2.2 钻头选型及钻进参数设计:
(1)钻头选型:类型、钻头用量、每只钻头的钻井时间和钻进井段; (2)钻进参数设计:每只钻头的钻压、转速。 其中:进口铣齿钻头的使用寿命为 50h;国产铣齿钻头的使用寿命为 40h;进口镶齿钻头的使用寿命 为 80h;国产镶齿钻头的使用寿命为 60h。
王静 152 7525 8268
于茂谦 159 6423 5467
2 各班负责人联系方式
表 2 石油工程学院 2012 级班长团支书联系方式
序号 1 2 3 4 5 6 7 8
班级 石工 1201 石工 1202 石工 1203 石工 1204 石工 1205 石工 1206 石工 1207 石工 1208
2
(2)按时到指定教室学习,严格遵守请(销)假制度,缺课 1/3 则本课程不通过。 (3)注意保持公共场所卫生。
5 钻井综合设计要求及评分标准
成绩评定方法,钻井方向成绩=报告成绩 70%+平时成绩 30% (1)平时成绩包括:考勤、纪律、笔记、草稿等。 (2)报告成绩评定见下表。
表 4 钻井方向报告评分标准表 书写工整清楚 图表规范完整 (15 分) 设计思路正确 方法运用得当 (30 分) 计算完整准确 论述详实 (40 分) 结论系统、正确 (15 分) 总分 (100 分)
5
表 6 Φ139.7mm 套管强度数据表
最小屈服强度下的抗内压力/kPa 规格 重量 mm kg/m (in) 钢级 mm mm mm kPa kN 短 长 同一 钢级 25.30 29.76 34.23 139.7 (5-1/2) 25.30 29.76 34.23 38.69 52.09 N-80 N-80 N-80 C-90 C-90 C-90 C-90 C-90 139.7 139.7 139.7 139.7 139.7 139.7 139.7 139.7 7.72 9.17 10.54 7.72 9.17 10.54 12.09 16.51 124.3 121.4 118.6 124.3 121.4 118.6 115.5 106.7 43299 60881 76945 46471 66397 85357 98181 129346 1765.9 2072.9 2357.6 1988.4 2335.3 2655.6 3007.0 3963.4 53365 63363 68120 60053 71292 76601 76601 76601 53365 61984 61984 60053 69775 69775 69775 69775 高一 钢级 53365 63363 72809 同一 钢级 47436 47436 47436 53365 53365 53365 53365 53365 高一 钢级 53365 63363 65224 1548.0 1903.8 2233.0 1583.6 1948.3 2286.4 2660.0 2731.2 短 长 外径 壁厚 内径 强度 服强度 标准接箍 特殊接箍 抗挤 管体屈 圆螺纹 梯形螺纹 圆螺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毕业设计1.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容1.1.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以一个各项动静态数据资料比较齐全的油藏、气藏或井组为例,按油气藏开发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序完成一系列训练项目的容,并编写出分析报告。

训练项目设计容尽量贴近毕业设计中所涉及的一系列研究方法、计算手段、绘图技术和计算机常用专业软件操作技术等,注重基本训练,不与已开设的课程设计容重复,不深入毕业设计容。

1.2. 基本容基本容包括:“油田开发地质特征分析训练”、“油田开发动态特征分析训练”、“钻井工程专项设计”、“Surfer、Grapher 软件应用技能穿插训练”等。

除“钻井工程专项设计”外,容前后衔接,互相关连,时间安排如下:1.3. 重点和难点1.3.1. 重点✧采油综合曲线、递减曲线、水驱曲线的绘制,生产特征、产量递减类型、水驱特征、产能的综合分析,以及调整措施和开发预测;✧单井油层主要物性和生产特征的关系分析,寻求提高产量和采收率的工艺措施,对提出的压裂、酸化或其它措施进行可行性论证;✧针对钻井设计层位进行钻具、套管柱和泥浆的设计;✧在上述容中,利用Surfer软件或Grapher软件等常用应用性软件,快速、规地绘制分析图件和成果图件。

1.3.2. 难点✧如何发现单井或层组的生产和开发问题?如何区分特征规律和人为因素以及数值干扰?如何根据工区具体的地质和储层特征,提出具体的调整措施和工艺措施?✧压裂、酸化等工艺措施的可行性论证;✧钻具、套管柱和泥浆的规性设计;✧Surfer软件或Grapher软件等常用应用性软件的应用技巧和技术。

2. 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与主要工作任务和手段总体上来说,油气田经过了勘探和开发两个大的阶段。

其中勘探又划分为:区域勘探、圈闭预探、油气藏评价勘探三个阶段。

而正规开发一般要经历: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详探和开发试验等;开发设计和投产,其中包括油气层研究和评价,全面布置开发井,制订和实施射孔方案、注采方案;方案的调整和完善。

2.1. 油气勘探步骤油气勘探就是寻找一个油气田的过程,根据石油地质学的油气分布规律,采用各种合适的先进勘探技术与方法(地质法、物探法、钻探法),从而达到最经济地探明油气储量的目标。

根据对地下情况认识的程序和工作特点,油气勘探划分为:区域勘探、圈闭预探、油气藏评价勘探三个阶段。

2.1.1. 区域勘探区域勘探是在一个盆地或其一部分地区进行石油勘探的第一阶段,是在一般地质调查和地质填图的基础上进行的。

区域勘探的任务是:搞清区域地质结构和油气生成、聚集条件,筛选出有利凹陷,评价油气聚集的有利构造带,提出参考井位,为进一步开展的油气预探工作做好准备。

区域勘探阶段需要查明以下六个问题:✧地层情况:沉积地层的时代、厚度、岩性、岩相及其变化,特别是不整合面及砂体分布情况。

✧构造情况:在划分了一级构造单元的基础上,初步查明二、三级构造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布,确定主要断层的性质、分布以及它们的发育历史,并分析研究圈闭类型及特点。

✧生油条件:划分生油层系,了解其岩性、厚度及分布规律,并作岩性、地球化学、地温结构及历史分析。

✧储集层、盖层及生储盖组合分析:储集层岩性、孔隙类型、厚度及物性变化;盖层类型的厚度及分布;生油层、储集层接触及分布关系,生储盖组合情况。

✧油气水资料:油气宏观及微观显示,油气直接显示,油、气、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分类。

✧基底概况:基底的岩性,起伏及断裂情况,重点是起伏情况。

✧区域勘探阶段又划分为建立项目、物探普查、钻参数井和盆地评价四个步骤。

2.1.2. 圈闭预探圈闭预探是在区域勘探的基础上,查明了区域地质和石油地质概况,特别是生油和储集条件之后,在有油气远景的二级构造带或局部构造圈闭上进行的油气勘探工作。

圈闭预探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经过区域勘探后,对构造成藏条件进行对比评价,在选定的有利构造或圈闭上,进行以发现油气田为目的的钻探工作,探明圈闭的含油气性,推算含油边界,提供评价钻探的对象。

在进一步圈闭预探工作中,应进一步查明地下构造的形态和断裂情况。

发现油气藏后,应取得油气藏有关的产量、压力、油气层性质等初步资料,并推断油气藏类型。

圈闭预探可分为确定预探项目、地震详查、预探井钻探、圈闭评价四个步骤来完成。

2.1.3. 油气藏评价勘探预探阶段发现油气藏后,对所发现的油气藏进行评价,即进入了油气藏评价勘探阶段。

评价勘探的任务是:在已发现存在工业油气藏的基础上,查明含油气边界,确定含油气面积、含油高度和油气储量,对油气层分层的岩性、分布及其连通情况进行分析,查清岩石物性及产能,对油气藏进行综合评价及经济效益预测分析,为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作好准备。

油气藏评价勘探可分为项目建立、地震精查、评价井钻探、油气田评价四个步骤来完成。

2.1.4. 滚动勘探国外油气勘探的历史经验表明,复杂油气田被发现后,还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时间的勘探开发过程,方可全部探明油气田地质储量。

虽然油气田经过了区域勘探、圈闭预探、甚至评价勘探阶段,基本探明了油气藏地质情况。

但是有许多地质问题仍需在开发过程中逐步解决。

对某些油气田按一般情况布置的探井数量,往往控制不了绝大多数油气藏,或者说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油气藏被漏掉。

加之油、气、水关系复杂,在剖面上油水层交替出现,同一油层在平面上会断续出现。

这些必然会导致油田各区块的油气地质条件差异大。

故从浅层油藏到深层油藏,从一个区块到另一个区块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均需反复认识,多次勘探,甚至有可能当第一个区块投入全面开发后,在勘探第二个区块的启发下,反过来再补充勘探第一个区块的浅层或深层油气藏。

因此相当多的油气田均有必要将勘探工作贯穿于开发的全过程中,即所谓滚动勘探开发。

对一个复杂的油气区、油气聚集带、油气田或在一个油田区块,在开发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后,仍有可能有新的油层或油气藏被发现,即所谓新层位、新区块、新领域和深层(包括基岩)油藏。

2.2. 油气田开发程序一个含油气构造经过初探发现其具有工业油气流以后,紧接着就要进行详探并逐步投入开发。

所谓油气田开发,就是依据详探成果和生产性开发试验成果,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田,按照国家对油气生产的要求,从油气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制订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气田进行建设和投产,使油气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直至开发结束的全过程。

一个油气田的正规开发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详探和开发试验等;开发设计和投产,其中包括油气层研究和评价,全面布置开发井,制订和实施射孔方案、注采方案;方案的调整和完善。

其中,油气田开发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是油气田开发的中心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不断调整方案。

可以说,整个油气田开发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加深认识和不断调整的过程。

为了合理开发油气田,还必须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开发程序。

具体讲,就是要把油气田勘探和开发密切结合起来,根据油气田的具体情况,把油气田从勘探到开发划分几个阶段,合理安排钻井程序,尽可能地用较少的井,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取得对油气田的基本认识,编制出整个油气田的开发方案,从而正确地解决认识油气田和开发油气田的矛盾。

使油气田科学地、有步骤地、高效益地投入开发,以满足国家对油气生产的需要和提高企业效益。

对于不同地质特征的油气田应采取不同的开发程序。

油气田的开发实践表明,几乎没有一个油田。

特别是大油田的开发部署不是一次完成的,一般都经历了多次布井、多次调整的过程。

下面叙述我国最常见的两类油田的合理开发程序。

2.2.1. 非均质多油层大型油田的合理开发程序油田根据自己的特点,提出了一套适应多油层大油田的合理开发程序,把油田从初探到全面开发划分为开辟生产试验区、加密钻评价井和开发资料井、部署基础井网和先钻井后定注采井别等几个步骤。

把油田的逐步投入开发和对油层地质特征的了解紧密地结合起来,以较少的井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这套程序被我国类似油田广泛采用。

✧开辟生产试验区,认识油田基本特点开辟生产试验区,就是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在油田上选择一块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开发试验,取得经验,指导全油田的开发。

✧加密钻评价井和开发资料井,着重掌握主力油层的地质规律生产试验区的开辟对于认识油田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它毕竟还是油田上一个“点”的解剖,因此,除了开辟生产试验区外,还必须有目的地加密钻探,分区钻探开发资料井。

开发资料井的钻探部署,应以试验区为中心,由近而远,逐步扩大。

通过分区开发资料井的钻探,将取得的成果与通过试验区对油层的典型解剖结果结合起来,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综合研究,就可以掌握新区稳定分布的主力油层的变化趋势,核实油层参数,计算油田储量,为新区投人开发准备条件。

✧部署基础井网,开发主力油层,认识其它油层在开辟试验区和加密钻探的基础上,选择一组具备独立开发条件的渗透率高、分布稳定的油层为对象,首先将它们投入开发,针对这些油层的特点布置一组排距、井距相对较大的稀井网,这套井网称为基础井网。

基础井网是开发区的第一套井网,它的主要任务是探明构造情况,搞清各类油层的性质(尤其是分布不稳定的油层),掌握油、气、水的分布规律,了解油井生产能力。

为全面开发取全取准各种参数,做好准备工作。

✧先钻井后定注采井别,合理有效地开发不稳定油层基础井网对一些分布面积不大,油砂体形状分布很不规则的差油层的认识还有一些局限性,所以应采取先钻井,暂不确定注采井别,通过油层对比,加深认识油砂体和落实断层分布后,再确定注水井和采油井的相对位置,组成合理的注采系统,这样就能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进一步提高井网对油砂体的适应性,改善开发效果。

2.2.2. 断块油田的合理开发程序对于断块构造油藏,要针对其断层多、断块小、地质构造复杂和油层多、井段长、层间差异大的特点,一边勘探一边开发,也叫滚动勘探开发。

其具体勘探开发步骤是:✧应用三维地震勘探的方法确定二级构造带,弄清二级构造带的基本形态。

这是由于二级构造带往往是含油盆地中的油气富集带,地震工作应集中优势查明二级构造带的面积、构造高度、主要断层情况,指出重点钻探的地区和井位。

✧对整个构造带打探井,以验证地震成果,弄清构造围和含油情况。

在高产部位打的井有工业油流后,必须按探井要求录取资料,并确定单井产能。

通过战略侦察,可以落实含油有利区、构造面积以及可能的含油层系。

✧整体解剖二级构造带,查明含油部位、层系、构造断裂情沉及油藏组合情况。

✧详探及开发阶段,这是勘探工作取得最后成果的一个阶段,也就是油田开发开始的阶段,在此阶段主要任务是:分区、分块落实含油围、含油层系和储量;分区块探明油藏的构造因素、油藏类型及油水关系;认清油层产能大小及影响产能大小的构造地质因素,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开辟生产试验区,尽早暴露矛盾,总结经验,取得油田开发的主动权;打补充井,完善开发井网,正式投产并不断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